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X染色体连锁基因RSK4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陈祖舜 刘剑仑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167-169,共3页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肿瘤的发生、发展是多种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与常染色体上的抑癌基因相比,X染色体连锁的抑癌基因更容易因甲基化或突变等而失活。核糖体S6蛋白激酶4(ribosomal protein S6 kinase4,RSK4)作为一个X...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肿瘤的发生、发展是多种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与常染色体上的抑癌基因相比,X染色体连锁的抑癌基因更容易因甲基化或突变等而失活。核糖体S6蛋白激酶4(ribosomal protein S6 kinase4,RSK4)作为一个X染色体连锁基因,可抑制细胞的生长、增殖和分化。RSK4过表达可使细胞增殖下降,使停滞在G_0~G_1期的细胞增加。RSK4可能是乳腺癌的一个与X染色体连锁的抑癌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乳腺癌 x染色体连锁基因 RSK4
下载PDF
虾夷马粪海胆X染色体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IAP基因克隆及不同病原微生物刺激后的表达响应
2
作者 刘圣美 尚凤芹 +4 位作者 陈亚东 常亚青 王秀利 仇雪梅 刘洋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27-635,共9页
为研究X染色体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linked 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XIAP)在虾夷马粪海胆Strongylocentrotus intermedius(体质量为40~80 g)天然免疫系统中的作用,采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克隆获得虾夷马粪海胆XIAP基因的... 为研究X染色体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linked 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XIAP)在虾夷马粪海胆Strongylocentrotus intermedius(体质量为40~80 g)天然免疫系统中的作用,采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克隆获得虾夷马粪海胆XIAP基因的cDNA序列,并通过实时定量PCR分析了其在各组织中的分布,以及经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肽聚糖(peptidoglycan,PGN)、聚肌胞苷酸(polyinosinic-polycytidylic acid,Poly I:C)、强壮弧菌Vibrio fortis和葡聚糖(whole glucan particles,WGP)刺激后,XIAP基因在体腔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虾夷马粪海胆XIAP基因的cDNA长为4894 bp,其中,5′UTR为459 bp,开放阅读框为2331 bp,3′UTR为2104 bp,共编码776个氨基酸,具有3个BIR结构域和1个RING指环结构域,预测该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86960,等电点为5.96,为酸性蛋白;虾夷马粪海胆XIAP基因在检测的各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卵巢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管足、体腔细胞、围口膜、肠和精巢(P<0.05);经PGN、LPS、Poly I:C、WGP和V.fortis刺激后,体腔细胞中的XIAP基因表达量显著上升(P<0.05),并在PGN、LPS和Poly I:C刺激后12 h,WGP刺激后24 h,V.fortis刺激后6 h时,XIAP基因表达量均达到最高值。研究表明,克隆获得的XIAP基因参与了虾夷马粪海胆的免疫应答,并在海胆的天然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夷马粪海胆 x染色体连锁凋亡抑制蛋白基因 实时荧光定量PCR 脂多糖 肽聚糖 葡聚糖 聚肌胞苷酸 强壮弧菌
下载PDF
凋亡抑制基因XIAP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3
作者 张曙光 刘芝华 张林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6期2626-2631,共6页
X染色体连锁的凋亡抑制基因(X-linkedinhibitorofapoptosisproteingene,XIAP)是凋亡抑制基因家族中重要的成员之一,其编码的蛋白XIAP通过选择性的抑制caspase-3,-7和-9,并参与其他途径来抑制细胞的凋亡,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有着密... X染色体连锁的凋亡抑制基因(X-linkedinhibitorofapoptosisproteingene,XIAP)是凋亡抑制基因家族中重要的成员之一,其编码的蛋白XIAP通过选择性的抑制caspase-3,-7和-9,并参与其他途径来抑制细胞的凋亡,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有着密切关系,针对XIAP的反义核酸和XIAP小分子抑制剂已经进入临床和临床前实验阶段,同时人们正尝试通过XIAP特异的siRNA(smallinterferingRNA)等其他手段来治疗肿瘤.我们就XIAP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亡抑制蛋白 x染色体连锁的凋亡抑制基因 肿瘤 凋亡
下载PDF
X染色体连锁凋亡抑制基因小分子抑制剂Embelin对宫颈癌细胞株HeLa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分子机制 被引量:3
4
作者 王慧珠 栗河舟 +2 位作者 班振英 董艳会 楚丽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15年第13期2089-2092,共4页
目的:研究X染色体连锁凋亡抑制基因(XIAP)小分子抑制剂Embelin在体外对宫颈癌细胞株He La生长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CCK-8检测不同浓度Embelin对宫颈癌细胞株He La增殖的影响;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Embelin对He La细胞凋亡的... 目的:研究X染色体连锁凋亡抑制基因(XIAP)小分子抑制剂Embelin在体外对宫颈癌细胞株He La生长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CCK-8检测不同浓度Embelin对宫颈癌细胞株He La增殖的影响;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Embelin对He La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方法检测Embelin作用后细胞XIAP、Caspase-3、Caspase-9表达的变化。结果:Embelin对宫颈癌细胞株He La增殖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不同浓度Embelin处理后,He La凋亡率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Embelin作用24 h后,He La细胞Caspase-9,Caspase-3,PARP被激活,表达增加。结论:Embelin在体外可显著抑制He La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拮抗XIAP的作用,激活Caspase依赖性的细胞凋亡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染色体连锁凋亡抑制基因 小分子抑制剂Embelin 宫颈癌 凋亡
原文传递
联合IDH1、1p/19q和ATRX对胶质瘤分子分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5
作者 朱文标 卢善明 +4 位作者 李海南 罗文娟 肖焕钦 谢寿城 刘晋发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0年第4期41-45,共5页
目的探讨联合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1)、1号染色体短臂和19号染色体长臂(1p/19q)和α-地中海贫血/智力低下综合征X染色体连锁基因(ATRX)对胶质瘤分子分型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经术后病理证实的104例胶质瘤患者的临床及组织病理资料,采用... 目的探讨联合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1)、1号染色体短臂和19号染色体长臂(1p/19q)和α-地中海贫血/智力低下综合征X染色体连锁基因(ATRX)对胶质瘤分子分型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经术后病理证实的104例胶质瘤患者的临床及组织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其存档病理组织蜡块进行IDH1突变、ATRX表达缺失检测,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法检测1p/19q缺失情况,通过门诊复查和电话等方式随访患者的术后生存情况,联合IDH1、1p/19q和ATRX将胶质瘤患者进行分子分型(A型:IDH1突变,1p/19q缺失;B型:IDH1突变,1p/19q完整;C型:IDH1野生,ATRX突变;D型:IDH1野生,ATRX野生),并分析不同分子分型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间的差异。结果联合分子分型与胶质瘤患者的年龄、组织学分级、卡氏功能状态(KPS)评分与病理分型均有关(P<0.05),其中与病理学分型的相关性最大,而与性别、肿瘤部位和肿瘤大小无关(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4组分子分型的胶质瘤患者术后总生存期差异显著(Log-Rank:χ2=31.631,P<0.001),其中B型患者的中位生存期最长,D型患者中位生存期最短。COX风险回归分析显示,胶质瘤患者的预后与患者年龄、组织学分级、KPS评分、病理分型、IDH1、ATRX、联合分子分型和治疗方案均独立相关(P<0.05),而与患者性别、肿瘤部位、大小和1p/19q缺失无关(P>0.05)。结论联合IDH1突变、1p/19q杂合缺失和ATRX突变对胶质瘤患者进行分子分型,有助于临床诊断,还可能为患者术后生存情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异柠檬酸脱氢酶1 1号染色体短臂和19号染色体长臂缺失 α-地中海贫血/智力低下综合征x染色体连锁基因
下载PDF
仅男性患病的汉族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家系突变基因分析
6
作者 鹿晓燕 金学民 史小玲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710-715,共6页
背景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HON)是由线粒体DNA(mtDNA)错义突变引起的母系遗传性致盲眼病,表现为双侧视神经急性或亚急性病变和无痛性中心视力丧失,且具有不完全外显和男性患病偏倚的临床特点。迄今为止,仍没有一个理论可以完... 背景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HON)是由线粒体DNA(mtDNA)错义突变引起的母系遗传性致盲眼病,表现为双侧视神经急性或亚急性病变和无痛性中心视力丧失,且具有不完全外显和男性患病偏倚的临床特点。迄今为止,仍没有一个理论可以完整解释其所有的临床表现。目的对一汉族LHON家系突变基因进行检测,探讨其男性患病偏倚的机制。方法2008年1月至2016年8月收集河南省安阳市一汉族LHON家系,采集此家系中4例患病者、13名母系成员和10名非母系成员的外周静脉血5~10ml,纳入107个与该家系无血缘关系的正常人样本作为对照。用PCR进行DNA测序,用ABI—PRISM3100基因分析仪进行基因扫描,用Genotyper3.7软件进行基因型分析,Linkage软件进行连锁分析,计算两点参数优势对数比值比(LOD),检测该家系是否携带3个原发突变。对先证者mtDNA进行全测序,将测序结果与修正的mtDNA剑桥标准序列进行比对,确定该家系的突变位点;采用微卫星荧光标记基因组扫描法扫描x染色体进行家系连锁分析,绘制单倍体型图。结果该家系5代共71位成员,患病者6例,均为男性,视力≤0.10,均存在中心视野缺损;急性期视盘色红,慢性期有不同程度的视神经纤维层萎缩;视觉诱发电位(VEP)振幅较低,峰潜时延长;母系成员共30名,母系家系的女性成员视力及眼部检查未发现异常,符合母系遗传特征,家族中LHON外显率为20%。PCR测序证实该家系成员均未携带3个原发突变。先证者mtDNA全测序发现31个改变位点,包括1个已报道的致病突变位点G3635A和未报道过的ND5A12340G错义突变及ND4T11809C同义突变,其他28个突变点均为已报道的线粒体多态,先证者属于线粒体单倍体型F1。母系成员均同时携带G3635A和A12340G突变,而正常家系成员和107位正常对照者不存在该突变。连锁分析在DXS1060得到最大两点LOD值1.46(0=0.0),但是两点非参数分析和多点非参数分析结果显示所有标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此家系同时携带A12340G和G3635A2个突变位点,其中A12340G突变为首次报道;在此家系中并未发现与LHON有关的X连锁修饰基因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ber视神经病变/遗传性 x染色体连锁修饰基因 微卫星荧光标记 参数连锁分析 非参数连锁分析
下载PDF
miR-27a-3p调控XIAP表达对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Jurkat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刘牧 杨夏茵 薄海美 《重庆医学》 CAS 2021年第9期1446-1450,共5页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27a-3p对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Jurkat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的T-ALL Jurkat细胞分为未转染组(未处理)、miR-NC组(转染阴性对照miR-NC)和miR-27a-3p组(转染miR-27a-3p模拟物),采用实...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27a-3p对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Jurkat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的T-ALL Jurkat细胞分为未转染组(未处理)、miR-NC组(转染阴性对照miR-NC)和miR-27a-3p组(转染miR-27a-3p模拟物),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细胞中miR-27a-3p表达水平,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和X染色体连锁的凋亡抑制基因(XIAP)蛋白表达水平,比色法检测细胞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3活性,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DLR)实验检测miR-27a-3p和XIAP的靶向关系。结果与未转染组或miR-NC组比较,miR-27a-3p组细胞中miR-27a-3p表达水平、细胞凋亡率、细胞中Bax表达水平和caspase-3活性均明显升高,而细胞增殖活力和细胞中Bcl-2、XIAP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miR-NC组和未转染组上述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LR实验证实miR-27a-3p可与XIAP靶向结合。结论miR-27a-3p可抑制T-ALL Jurkat细胞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靶向调控XIAP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 微小RNA-27a-3p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x染色体连锁的凋亡抑制基因
下载PDF
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的克隆性分析
8
作者 李华 陈琦 +2 位作者 朱荣 顾栋桦 朱虹光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5-58,共4页
目的检测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的克隆性起源。方法采用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精确分离增生组织和周围正常组织中的导管上皮细胞,抽提其基因组DNA。以限制性内切酶HpaⅡ消化前后的基因组DNA为模板,荧光PCR法扩增人雄激素受体(HUMARA)... 目的检测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的克隆性起源。方法采用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精确分离增生组织和周围正常组织中的导管上皮细胞,抽提其基因组DNA。以限制性内切酶HpaⅡ消化前后的基因组DNA为模板,荧光PCR法扩增人雄激素受体(HUMARA)外显子1,在DNA测序仪上毛细管电泳,并分析HUMARA两个位点的荧光强度。结果101例组织标本中,有68例PCR扩增HUMARA外显子1成功,并且该位点为杂合性,其中9例普通导管内增生(UDH)和5例导管上皮内肿瘤(DIN)1A在HpaⅡ消化前后的PCR产物均有2条,且荧光强度相近,即它们的X染色体失活是随机的,呈多克隆性。3例UDH、13例DIN1A、28例DIN1B和10例原位癌在HpaⅡ消化前后扩增出1条或2条强度差别较大的条带,提示它们为单克隆起源。结论DIN1A、1B和原位癌为单克隆起源,属于肿瘤性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内增生性病变 克隆性 x染色体连锁雄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