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X染色体的克隆性分析及其在乳腺肿瘤研究中的应用
1
作者 于琦 牛昀 方志沂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5年第6期510-512,共3页
关键词 乳腺肿瘤 x染色体 克隆性分析 激素受体 基因
下载PDF
X染色体失活和微卫星分析确定多发性子宫平滑肌瘤的独立克隆来源
2
作者 Canevari R.A. Pontes A. +2 位作者 Rosa F.E. S.R. Rogatto 李奎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妇产科学分册)》 2006年第3期7-7,共1页
Objective: In an attempt to clarify the clonality and genetic relationships that are involved in the tumorigenesis of uterine leiomyomas, we used a total of 43 multiple leiomyomas from 14 patients and analyzed the all... Objective: In an attempt to clarify the clonality and genetic relationships that are involved in the tumorigenesis of uterine leiomyomas, we used a total of 43 multiple leiomyomas from 14 patients and analyzed the allelic status with 15 microsatellite markers and X chromosome inactivation analysis. Study design: We have used a set of 15 micro-satellite polymorphism markers mapped on 3q, 7p, 11, and 15q by automated analysis. The X chromosome inactivation was evaluated by the methylation status of the X-linked androgen receptor gene. Results: Loss of heterozygosity analysis showed a different pattern in 7 of the 8 cases with allelic loss for at least 1 of 15 microsatellite markers that were analyzed. A similar loss of heterozygosity findings at 7p22-15 was detected in 3 samples from the same patient. X chromosome inactivation analysis demonstrated the same inactivated allele in all tumors of the 9 of 12 informative patients; different inactivation patterns were observed in 3 cases. Conclusion: Our data support the concept that uterine leiomyomas are derived from a single cell but are generated independently in the uterus. Loss of heterozygosity findings at 7p22-15 are consistent with previous data that suggested the relevance of chromosomal aberrations at 7p that were involved in individual uterine leiomyom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染色体失活 微卫星分析 子宫平滑肌瘤 微卫星标志物 杂合性缺失 克隆性 甲基化状态 激素受体基因
下载PDF
雄激素受体基因CAG多态性对男性生殖系统疾病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杨洁 邱曙东 《中国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3期62-64,共3页
关键词 激素受体基因 男性生殖系统疾病 CAG多态性 HUNTINGTON舞蹈病 脆性x染色体综合征 多聚谷氨酰胺 微卫星序列 第一外显子 痉挛性截瘫 发育分化 聚甘氨酸 AR基因 正常人群 重复序列 异常表达 肌萎缩症 共济失调 前列腺癌
原文传递
Kaposi肉瘤中人类雄激素受体基因的克隆性研究
4
作者 张燕 李婷婷 +4 位作者 张德志 邹云敏 吴曹英 王红娟 普雄明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60-162,共3页
目的通过检测人类雄激素受体(HUMARA)基因,分析Kaposi肉瘤组织x染色体失活方式,探讨其克隆性起源。方法选择25例女性石蜡包埋组织,其中Kaposi肉瘤组15例,皮肤良性血管瘤组10例。分别提取DNA,经甲基化敏感限制性内切酶HpaⅡ酶切... 目的通过检测人类雄激素受体(HUMARA)基因,分析Kaposi肉瘤组织x染色体失活方式,探讨其克隆性起源。方法选择25例女性石蜡包埋组织,其中Kaposi肉瘤组15例,皮肤良性血管瘤组10例。分别提取DNA,经甲基化敏感限制性内切酶HpaⅡ酶切消化,聚合酶链反应扩增HUMARA基因,产物经10%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溴化乙锭染色后显示该基因多态性,以此判断K@osi肉瘤克隆状态。结果15例Kaposi肉瘤石蜡组织标本中,HUMARA基因杂合子13例,其中x染色体HUMARA杂合性丢失(即酶切前为2条带、酶切后为1条带)12例(12/13),为单克隆性;10例皮肤良性血管瘤中,HUMARA基因杂合子9例,仅1例杂合性丢失,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民族、分期和HIV感染的Kaposi肉瘤单克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Kaposi肉瘤为单克隆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瘤 卡波西 x染色体失活 激素受体基因 克隆性分析
原文传递
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的克隆性 被引量:2
5
作者 朱少君 张伟 +4 位作者 李艳红 巩丽 王淑芳 李旭苗 赵建业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06年第7期842-845,共4页
目的根据女性体细胞中两条X染色体上雄激素受体(AR)基因的长度多态性进行非放标克隆性检测,以探讨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的克隆组成。方法用石蜡切片,HE染色后进行显微解剖,提取基因组DNA,经HhaⅠ消化后,巢式PCR扩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目的根据女性体细胞中两条X染色体上雄激素受体(AR)基因的长度多态性进行非放标克隆性检测,以探讨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的克隆组成。方法用石蜡切片,HE染色后进行显微解剖,提取基因组DNA,经HhaⅠ消化后,巢式PCR扩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后银染显示单股DNA片段长度。结果在5例肝脏血管瘤标本中,4例具有AR位点多态性,每例取不同部位肿瘤组织标本12个,肿瘤周围对照组织标本4个,共64个标本,其中46个肿瘤组织标本和所有对照标本扩增成功,所有对照标本均显示为多克隆性增生,而46个肿瘤标本中,43个标本为单克隆性增生(93.5%),3个标本为多克隆性增生(6.5%)。结论肝脏海绵状血管瘤均为克隆性增生,属于真性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瘤 肝脏 克隆性分析 基因 激素受体 x染色体 肿瘤
下载PDF
Kennedy病1例报告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晓虹 王苏平 +2 位作者 王虹 赵红玲 宋品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41-341,383,共2页
Kennedy病又称X连锁隐性脊髓延髓型肌萎缩或迟发性脊髓延髓型肌肉萎缩,是由于X染色体长臂上的雄激素受体(AR)基因的第一个外显子中的CAG多态性重复次数异常增多,造成AR蛋白氨基端的多谷氨酰胺链延长,从而导致神经、肌肉损害及男性特... Kennedy病又称X连锁隐性脊髓延髓型肌萎缩或迟发性脊髓延髓型肌肉萎缩,是由于X染色体长臂上的雄激素受体(AR)基因的第一个外显子中的CAG多态性重复次数异常增多,造成AR蛋白氨基端的多谷氨酰胺链延长,从而导致神经、肌肉损害及男性特征减退(Tanaka F,et a1.Hum Mol Genet,1996,5:1253).本病并非罕见,其发病率约为1/40 000~3.3/10000,且具有特征性的临床表现,但由于我国临床工作者对其认识较少而常被误诊,现报告1例本院收治的散发的Kennedy病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ENNEDY CAG多态性 x染色体长臂 谷氨酰胺 x连锁隐性 激素受体 临床工作者 肌肉萎缩
下载PDF
Kennedy病一例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1
7
作者 赵玫 张社卿 +1 位作者 王中魁 丁素菊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57-358,F0002,共3页
Kennedy病又称为X-连锁隐性脊髓延髓型肌萎缩,是迟发的缓慢进展的运动神经元疾病。本病1968年由Kennedy等^[1]首先描述,1991年由La Spada等^[2]将致病基因定位于X染色体长臂近端Xq11-12区域。本病的致病原因是X染色体上雄激素受体基因... Kennedy病又称为X-连锁隐性脊髓延髓型肌萎缩,是迟发的缓慢进展的运动神经元疾病。本病1968年由Kennedy等^[1]首先描述,1991年由La Spada等^[2]将致病基因定位于X染色体长臂近端Xq11-12区域。本病的致病原因是X染色体上雄激素受体基因第1个外显子的三核苷酸(CAG)重复序列扩增。这一区域在正常人群中具有多态性,重复数为10~36,Kennedy病患者这一区域的重复数为40~62,重复数超过40就可使蛋白进人致病范围,重复数越高的个体越早出现症状。在澳大利亚、英国、日本、德国、意大利、法国、芬兰均有Kennedy病例的报道^[3],但国内迄今有关本病的报道较少^[4]。最近我科诊断1例Kennedy病,结合文献复习,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ENNEDY 文献复习 x染色体长臂 致病基因定位 运动神经元疾病 激素受体基因 重复序列扩增 x-连锁
下载PDF
女性结肠增生性息肉的克隆性
8
作者 朱少君 李艳红 +5 位作者 张伟 赵宏喜 王旭霞 巩丽 姚丽 兰淼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08年第11期1858-1861,共4页
目的:根据女性体细胞中两条X染色体上雄激素受体(AR)基因的长度多态性进行非放标克隆性检测,以探讨女性结肠增生性息肉的克隆组成。方法:用石蜡切片,HE染色后应用激光显微切割系统进行显微切割并收集目的组织,提取基因组DNA,经HhaⅠ消化... 目的:根据女性体细胞中两条X染色体上雄激素受体(AR)基因的长度多态性进行非放标克隆性检测,以探讨女性结肠增生性息肉的克隆组成。方法:用石蜡切片,HE染色后应用激光显微切割系统进行显微切割并收集目的组织,提取基因组DNA,经HhaⅠ消化后,巢式PCR扩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后银染显示单股DNA片段长度。结果:在49例结肠增生性息肉标本中,45例扩增成功,其中39例(86.67%)具有AR位点的多态性;在适于分析的37例中,14例(37.84%)显示AR位点长度多态性丢失,其余23例(62.16%)无多态性丢失。结论:大部分结肠增生性息肉属于多克隆性病变,是反应性增生;少部分是克隆性增生,可能已经属于真性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性息肉 克隆性分析 基因 激素受体 x染色体 肿瘤
下载PDF
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的克隆性分析
9
作者 李华 陈琦 +2 位作者 朱荣 顾栋桦 朱虹光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5-58,共4页
目的检测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的克隆性起源。方法采用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精确分离增生组织和周围正常组织中的导管上皮细胞,抽提其基因组DNA。以限制性内切酶HpaⅡ消化前后的基因组DNA为模板,荧光PCR法扩增人雄激素受体(HUMARA)... 目的检测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的克隆性起源。方法采用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精确分离增生组织和周围正常组织中的导管上皮细胞,抽提其基因组DNA。以限制性内切酶HpaⅡ消化前后的基因组DNA为模板,荧光PCR法扩增人雄激素受体(HUMARA)外显子1,在DNA测序仪上毛细管电泳,并分析HUMARA两个位点的荧光强度。结果101例组织标本中,有68例PCR扩增HUMARA外显子1成功,并且该位点为杂合性,其中9例普通导管内增生(UDH)和5例导管上皮内肿瘤(DIN)1A在HpaⅡ消化前后的PCR产物均有2条,且荧光强度相近,即它们的X染色体失活是随机的,呈多克隆性。3例UDH、13例DIN1A、28例DIN1B和10例原位癌在HpaⅡ消化前后扩增出1条或2条强度差别较大的条带,提示它们为单克隆起源。结论DIN1A、1B和原位癌为单克隆起源,属于肿瘤性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内增生性病变 克隆性 x染色体连锁雄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分析
原文传递
骨的纤维结构不良克隆性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唐娟 张惠箴 蒋智铭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6年第6期-,共4页
目的 :检测FD病变的克隆性起源,探讨其病变的性质。方法 :采用基因组DNA抽提、PCR扩增及基因扫描的方法分析FD的克隆性。结果 :在80例FD中,其中30例FD的HUMARA基因DNA扩增成功。基因扫描分析成功的10例FD中,2例FD为纯合子,5例FD为单克... 目的 :检测FD病变的克隆性起源,探讨其病变的性质。方法 :采用基因组DNA抽提、PCR扩增及基因扫描的方法分析FD的克隆性。结果 :在80例FD中,其中30例FD的HUMARA基因DNA扩增成功。基因扫描分析成功的10例FD中,2例FD为纯合子,5例FD为单克隆,3例FD为多克隆。结论 :FD是一种单克隆性的病变。结合我们前期的实验研究(2例FD的GNAS1基因突变及1例FD恶变)提示FD是由于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骨发育成熟障碍的良性肿瘤性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肿瘤 骨的纤维结构不良 克隆性 x 染色体连锁激素受体基因
原文传递
心脏黏液瘤克隆起源的研究
11
作者 樊纪丹 周新民 +3 位作者 束余声 石维平 廖晓波 杨岷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060-2060,共1页
心脏肿瘤的发生率在0.001%-0.030%,其中以黏液瘤居多,文献报道约占心脏肿瘤的50%。我们通过检测人类雄激素受体基因(HUMARA)多态性,对心脏黏液瘤以及正常心脏组织进行x染色体失活类型分析,从而判断心脏黏液瘤的克隆起源。
关键词 心脏黏液瘤 克隆起源 激素受体基因 x染色体失活 心脏肿瘤 心脏组织 发生率 多态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