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嗜肾毒株(X株)核衣壳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张德勇 周继勇 +2 位作者 陈吉刚 丁红梅 沈行燕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29-532,共4页
根据已发表的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IBV) Beaudette株核衣壳基因序列 ,设计了 1对特异性引物 ,采用 RT-PCR方法 ,克隆了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嗜肾毒株 (X株 )的核衣壳基因 ,并测定了其序列。 X株 IBV与来自 Gen Bank的其他 10株 IBV相... 根据已发表的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IBV) Beaudette株核衣壳基因序列 ,设计了 1对特异性引物 ,采用 RT-PCR方法 ,克隆了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嗜肾毒株 (X株 )的核衣壳基因 ,并测定了其序列。 X株 IBV与来自 Gen Bank的其他 10株 IBV相比 ,共存在 136个点突变 ,其中有 15处是连续突变区域 ,这些点突变总体呈散在分布。X株与其他毒株的核衣壳蛋白同源性在 90 .2 %~ 99.0 %之间 ,X株 IBV与同为肾型的 N株同源性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肾霉素 序列分析 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x株 核衣壳基因 基因克隆
下载PDF
肾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X株S1基因序列的测定及同源性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赵宝华 李尚波 +3 位作者 王文成 尹广东 卫广森 许崇波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45-447,共3页
根据国外已发表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IBV) S1基因序列 ,设计了 2对引物并以 RT- PCR特异性扩增出IBV X株的 S1基因 ,基因产物大小为 1.6 4kb,与设计相符 ,对其进行序列测定后 ,与标准毒株 H5 2、H12 0、M41、BEAU和澳大利亚 T株的 S... 根据国外已发表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IBV) S1基因序列 ,设计了 2对引物并以 RT- PCR特异性扩增出IBV X株的 S1基因 ,基因产物大小为 1.6 4kb,与设计相符 ,对其进行序列测定后 ,与标准毒株 H5 2、H12 0、M41、BEAU和澳大利亚 T株的 S1基因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表明 ,X株与 H5 2、H12 0、M41、BEAU和澳大利亚 T株的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 75 .8%、76 .1%、76 .3%、75 .5 %和 76 .9%,由此可以看出 ,IBV X株与标准毒株在 S1基因上存在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 支气管炎 病毒 x株 S1基因 同源性分析 核苷酸序列
下载PDF
嗜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X株的分离和致弱培育
3
作者 赵宝华 王文成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0-124,共5页
利用鸡胚分离法从发生肾变病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病鸡分离嗜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X株,该病毒株能引起鸡胚发育受阻,鸡胚和雏鸡肾脏肿大、输尿管尿酸盐沉积,能被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M型血清部分中和,初步研究表明是一个新的毒株。通过SP... 利用鸡胚分离法从发生肾变病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病鸡分离嗜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X株,该病毒株能引起鸡胚发育受阻,鸡胚和雏鸡肾脏肿大、输尿管尿酸盐沉积,能被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M型血清部分中和,初步研究表明是一个新的毒株。通过SPF鸡胚连续传代,获得了嗜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弱毒疫苗毒株X 93。结果显示,X株经过鸡胚传代,对鸡胚的致死率由原代的0上升到90代的82%;在每0.1 mL鸡胚中的病毒含量由原代的105.0E ID50上升到90代的107.8E ID50;对3日龄SPF雏鸡的致病率和致死率分别由40代时的70.0%和40.0%下降到90代时的0值;与X 93接种鸡一同饲养的实验鸡全部健康存活;X 93回归雏鸡连传5代,未见毒力返强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x株 分离和鉴定 致弱培育
下载PDF
猪圆环病毒2型(PCV2-SX株)灭活疫苗免疫效果研究
4
作者 王贵华 汤波 +3 位作者 赵亚荣 陈义峰 张工 边程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24-125,157,共3页
猪圆环病毒2型(PCV2)是引起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的主要病原,该病毒可以协同其他因素增强疾病感染的危害。感染PCV2后可引起猪只消瘦、生长缓慢、饲料利用率低,抑制免疫系统,使机体免疫防御力降低,常常发生多疾病混... 猪圆环病毒2型(PCV2)是引起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的主要病原,该病毒可以协同其他因素增强疾病感染的危害。感染PCV2后可引起猪只消瘦、生长缓慢、饲料利用率低,抑制免疫系统,使机体免疫防御力降低,常常发生多疾病混合感染。自1991年加拿大发生该病之后,迅速蔓延到世界各地养猪国家,给养猪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圆环病毒2型 免疫效果 灭活疫苗 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 x株 疾病感染 饲料利用率 PCV2
下载PDF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X毒株不同代次的致病性及VP_2可变区序列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刘伯华 李健强 +3 位作者 刘湘涛 韩雪清 薛登民 赵启祖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5,共5页
分别以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 IBDV) X毒株细胞适应的第 5代、第 1 1代和第 1 7代毒感染 38日龄非免疫雏鸡进行致病性试验 ,确定 X毒株的毒力 ,并比较 3个代次毒的致病性差异 ,进而利用 RT-PCR扩增其VP2 基因可变区 ,测定其核苷酸序列 ,... 分别以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 IBDV) X毒株细胞适应的第 5代、第 1 1代和第 1 7代毒感染 38日龄非免疫雏鸡进行致病性试验 ,确定 X毒株的毒力 ,并比较 3个代次毒的致病性差异 ,进而利用 RT-PCR扩增其VP2 基因可变区 ,测定其核苷酸序列 ,从分子生态学角度研究了非鸡胚源细胞传代培养对 IBDV X毒株毒力和抗原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IBDV X毒株表现为中等毒力 ,在 Vero细胞上传代后 ,其毒力有所减弱。VP2 可变区氨基酸序列有 3个位置发生了替换 ,即第 5代毒氨基酸残基 2 62位为半胱氨酸 ,而第 1 1代毒和第 1 7代毒则变为酪氨酸 ( Cys→ Tyr) ;第 5代毒的 2 90位为缬氨酸 ,而第 1 1代和第 1 7代毒则变为蛋氨酸 ( Val→Met) ;第 5代毒和第 1 1代毒的 31 6位为赖氨酸 ,而第 1 7代毒则变为精氨酸 ( Lys→Arg)。 2 90位氨基酸替换导致该区域二级结构的改变 ,并对 IBDV的抗原性有显著影响。上述结果提示 ,这些氨基酸残基可能对维持IBDV的毒力和抗原性是必要的。通过毒株间 VP2 可变区序列的比较和系统发生树的分析 ,证明 IBDV X毒株与 Bursin-2疫苗毒关系很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x 致病性 VP2可变区 序列分析
下载PDF
绿色木霉X-13株固态发酵产酶优化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徐春厚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86-288,293,共4页
对绿色木霉X-13株固态发酵产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及果胶酶的优化条件进行了研究;通过综合评分的决策方法分析表明,X-13株的产酶优化条件是:稻草粉与麸皮的比例1 5∶1,料水比1∶1 5,氮源是2 0%~2 5%硫酸铵,培养基起始pH值6 0~6 5,250m... 对绿色木霉X-13株固态发酵产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及果胶酶的优化条件进行了研究;通过综合评分的决策方法分析表明,X-13株的产酶优化条件是:稻草粉与麸皮的比例1 5∶1,料水比1∶1 5,氮源是2 0%~2 5%硫酸铵,培养基起始pH值6 0~6 5,250mL三角瓶中装培养基15~20g,培养时间60h;以0 01mol/L,pH7 4PBS于室温下浸提发酵培养基2h,所得粗酶液活性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木霉x—13 固态发酵 纤维素酶 半纤维素酶 果胶酶 产酶条件 优化条件
下载PDF
藻株X6发酵动力学模型及肌醇对其生理影响研究
7
作者 谢丽娜 田璐毅 +2 位作者 桂媛媛 陶俊恒 李汉广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05-1014,共10页
【目的】构建藻株X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的生长动力学和油脂合成动力学模型,阐释外源添加肌醇提高藻株X油脂产量的生理调节机制。【方法】设置自养培养、异养培养和混养培养3种培养模式,探究其对藻株X生长特性的影响;比较藻株X生长(生物量... 【目的】构建藻株X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的生长动力学和油脂合成动力学模型,阐释外源添加肌醇提高藻株X油脂产量的生理调节机制。【方法】设置自养培养、异养培养和混养培养3种培养模式,探究其对藻株X生长特性的影响;比较藻株X生长(生物量、葡萄糖浓度和油脂产量)和生理(蛋白质、总糖、丙二醛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指标的变化,探究外源添加肌醇对藻株X油脂合成的影响。【结果】构建了不同培养模式的动力学模型(Logistic、Luedeking-Piret以及Luedeking-Piret修正方程),结果表明藻株X的油脂合成是部分生长偶联型。当肌醇添加浓度为2.5 mg/L时其油脂含量达到最大值1.70 g/L,相较于对照组提高了10.22%,外源添加肌醇的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丙二醛、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降低,总糖含量增加。【结论】藻株X的油脂合成是部分生长偶联型且在混养条件下更适合其油脂的积累,肌醇可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微藻细胞免受外界胁迫因素的毒害作用,促进藻株X的生长及积累油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6 动力学模型 肌醇 油脂含量
下载PDF
Expression of Mitochondrial Transcripts in Gastric MGC803 Cell Line Subjected by Hypoxia
8
作者 Chengbo Han Jietao Ma Huawei Zhou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CSCD 2009年第2期90-94,共5页
OBJECTIVE To determine the transcriptional expression of mitochondrial genome (mtDNA) in MGC803 cell lines subjected by various time-phase hypoxic dispositions, and further to discuss the influence of mtDNA transcri... OBJECTIVE To determine the transcriptional expression of mitochondrial genome (mtDNA) in MGC803 cell lines subjected by various time-phase hypoxic dispositions, and further to discuss the influence of mtDNA transcripts on hypoxic resistance to irradiation. METHODS The MGC803 cells exposed to anoxic environment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0 h), hypoxic group (2 h, 8 h, 16 h, 24 h) and irradiated group after exposing the hypoxia. RTPCR was applied to detect the transcripts of cytochrome oxidase subunit Ⅰ (COI), NADH dehydrogenase subunit 4 (ND4), ND5, cytochrome b (cyt-b) and ATPase6 (ATP-6) in MGC803 cell lines at various time-phases of hypoxic, and after X-ray irradiation. Flow cytometry and colony formation assay were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cell cycle phase and survival fraction. RESULTS COI and ND4 transcripts of MGC803 cell lines were influenced remarkably by hypoxia. COI transcripts were decreased remarkably with the elongation time of exposing the hypoxic, and reduced to one fourth of its original amount of prehypoxia 24 h after exposing the hypoxia. ND4 transcripts were increased initially, and elevated to two folds 8 h after exposing the hypoxia, and then reduced to one second 24 h after exposing the hypoxia. Hypoxia resulted in G1 phase blockage, especially after hypoxia for 16 h. The survival fraction of MGCS03 ceils exposing the hypoxia in irradiated group showed that as the time of exposing the hypoxic before irradiation is prolonged, the survival fraction of MGC803 cells may have an elevated tendency. CONCLUSION The tumor cells with lower expression levels of the COI and the ND4 after exposing the hypoxic have stronger resistance to the radiation, which indicates that increasing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the COI and the ND4 might be advantageous to enhance the sensitivity of hypoxic tumor cells to the radiotherap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stric carcinoma DNA MITOCHONDRIAL HYPOxIA irradiation.
下载PDF
携带IBV DNA疫苗重组减毒沙门氏菌的构建及免疫原性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李玉玲 王红宁 +2 位作者 曾瑜虹 阳泰 郭自成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703-707,共5页
为研究携带IBV DNA疫苗重组减毒沙门氏菌免疫原性,本研究将携带有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S1、M、N基因的pVAX1-S1、pVAX1-M和pVAX1-N重组质粒转入减毒沙门氏菌X4550株,构建IBV S1、M、N基因DNA质粒重组减毒沙门氏菌X4550疫苗株(X4550... 为研究携带IBV DNA疫苗重组减毒沙门氏菌免疫原性,本研究将携带有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S1、M、N基因的pVAX1-S1、pVAX1-M和pVAX1-N重组质粒转入减毒沙门氏菌X4550株,构建IBV S1、M、N基因DNA质粒重组减毒沙门氏菌X4550疫苗株(X4550/pVAX1-S1,X4550/pVAX1-M,X4550/pVAX1-N),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检测重组质粒体外表达,SPF鸡经口服免疫,测定体内组织分布及稳定性、特异性IgG、IgA、CD4+和CD8+T细胞含量并进行攻毒实验。结果表明,重组质粒可在体外细胞中表达目的蛋白;重组减毒沙门氏菌X4550疫苗株可在肠、脾、肝、心、肾、肺6个组织中分布并稳定存在;特异性IgG,IgA、CD4+和CD8+T细胞显著升高(p<0.01),用104EID50IBV M41株攻毒,保护率达到73%(11/15)。本研究为研制IBV基因减毒沙门氏菌疫苗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S1、M、N基因 减毒沙门氏菌 重组减毒沙门氏菌x4550疫苗
下载PDF
甲型流感病毒X31(H3N2)小鼠适应后毒力增强与HA及PB2突变相关
10
作者 鲁福娜 王文玲 +5 位作者 张雅薇 童贻刚 刘科芳 黄保英 沈晓玲 谭文杰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55-863,共9页
流感小鼠适应毒株及感染模型是研究流感病毒致病机理、评价抗流感病毒药物和疫苗效果的重要工具。为建立甲型流感病毒X31(H3N2)的鼠肺适应毒株,并探讨其在小鼠适应过程中毒力增强的分子机制,本研究将X31在BALB/c小鼠肺组织中连续传代,... 流感小鼠适应毒株及感染模型是研究流感病毒致病机理、评价抗流感病毒药物和疫苗效果的重要工具。为建立甲型流感病毒X31(H3N2)的鼠肺适应毒株,并探讨其在小鼠适应过程中毒力增强的分子机制,本研究将X31在BALB/c小鼠肺组织中连续传代,通过观察病毒滴度测定、感染小鼠症状变化、体重改变和致死力等指标,发现X31经过鼠肺连续传代10次以后,病毒毒力逐渐增强,与原代病毒相比,鼠肺中病毒滴度提高10倍,半数致死量(50%lethal dose,LD50)提高大于1 000倍。确定获得高致病力的鼠肺适应毒株(Mouse adapted X31,X31MA);对X31MA毒株全基因组测序发现,血凝素(Hemagglutinin,HA)基因出现3个有义突变(P221H、V309I、K411T),聚合酶碱性蛋白2(Basic protein 2,PB2)基因出现1个有义突变(M483T)。结果表明,通过在小鼠肺组织中连续传代X31(H3N2)致病力增强,其HA和PB2蛋白中四个适应性突变位点可能与流感病毒X31MA毒力增加相关。本研究为流感疫苗评价及致病机制研究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流感病毒 流感病毒重配x31(H3N2) 鼠肺适应 突变位点 致病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