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在发热待查患者中的诊断价值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杨晓娟 颜学兵 《中国医药》 2023年第10期1509-1513,共5页
目的探索^(18)F-脱氧葡萄糖(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PET/CT)在发热待查患者中的诊断价值,筛选有助于提高^(18)F-FDG PET/CT诊断效能的临床参数。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7月至2022年7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诊... 目的探索^(18)F-脱氧葡萄糖(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PET/CT)在发热待查患者中的诊断价值,筛选有助于提高^(18)F-FDG PET/CT诊断效能的临床参数。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7月至2022年7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诊治的163例发热待查患者的临床资料,最终诊断由组织学结果或有效的临床治疗确定。将发热待查病因分为主要的感染性疾病组(48例)、非感染性炎症性疾病(NIID)组(42例)、肿瘤性疾病组(33例),分析发热待查不同病因间的临床差异。分析^(18)F-FDG PET/CT对发热待查患者的诊断价值。结果^(18)F-FDG PET/CT的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49.7%、78.8%、17.9%、51.1%、43.8%。感染性疾病组、NIID组、肿瘤性疾病组3组间白细胞计数、血清铁蛋白、乳酸脱氢酶、红细胞沉降率、最大标准化摄取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白细胞计数(比值比=0.890,95%置信区间:0.809~0.978,P=0.016)、血红蛋白水平(比值比=0.981,95%置信区间:0.963~0.999,P=0.034)与^(18)F-FDG PET/CT的真阳性率呈负相关,C反应蛋白则无明显相关性(比值比=1.005,95%置信区间:1.000~1.010,P=0.073)。结论对于发热待查患者,^(18)F-FDG PET/CT是有效的诊断工具,对于低白细胞计数及低血红蛋白水平患者应尽早行^(18)F-FDG PET/CT检查,有助于疾病早期诊断与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待查 ^(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 准确率 白细胞计数 血红蛋白水平
下载PDF
软X线接触显微术观察细胞形态结构 被引量:1
2
作者 魏道严 沈恒嘉 姚立人 《细胞生物学杂志》 CSCD 1992年第3期141-144,共4页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软X线接触显微术SXCM的技术原理及其特点,结合作者的工作实际,较详细地描述了该技术的实验方法。根据有关资料,分析了该技术的应用前景及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x线微术 x线微术 细胞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仪(PET/CT)在应激性心肌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马玉龙 李树仁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6年第7期666-667,671,672,共4页
患者男性,68岁,因间断胸痛12d于2015年10月22日入住本科。患者缘于12d前大怒后出现胸痛,伴后背放射痛、低血压状态、恶心、呕吐,自服“速效救心丸”5粒后症状未能缓解。
关键词 应激性心肌病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仪 冠脉微循环
下载PDF
X线造影、超声显像和CT对诊断梗阻性黄疸的比较(附180例分析)
4
作者 王梦龙 《赣南医学院学报》 1991年第2期79-81,共3页
本文对180例梗阻性黄疸病人进行了临床分析,用US、CT和PTC对梗阻性黄疸梗阻平面的诊断率进行了比较,结果分别为92.8%,86%和97%;病因诊断率分别为88.6%,80.0%和96.3%。认为PTC对梗阻平面和原因的诊断率均高于US和CT(P<0.01);并... 本文对180例梗阻性黄疸病人进行了临床分析,用US、CT和PTC对梗阻性黄疸梗阻平面的诊断率进行了比较,结果分别为92.8%,86%和97%;病因诊断率分别为88.6%,80.0%和96.3%。认为PTC对梗阻平面和原因的诊断率均高于US和CT(P<0.01);并对三种方法和误诊和漏诊进行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显像 超声检查 CT 黄疸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仪(PET/CT)在X综合征中的应用
5
作者 马玉龙 李树仁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6年第8期763-764,767,768,共4页
1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55岁,因间断胸闷、胸痛,伴气短1年,加重5d于2015年10月29日入住我科.患者于1年前运动后出现胸闷、胸痛,伴气短、汗出,伴左侧肩背部酸胀感,无恶心、呕吐、发热、咳嗽等,休息3~5 min后症状好转,未予重视,此后症状间... 1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55岁,因间断胸闷、胸痛,伴气短1年,加重5d于2015年10月29日入住我科.患者于1年前运动后出现胸闷、胸痛,伴气短、汗出,伴左侧肩背部酸胀感,无恶心、呕吐、发热、咳嗽等,休息3~5 min后症状好转,未予重视,此后症状间断发作.5d前患者于活动后再次出现上述症状,休息约5 min可缓解.为求进一步诊治就诊于我院门诊.行运动试验示:阳性,Ⅱ、Ⅲ、AVF、V4~V6导联ST段运动中、后动态改变(Ⅱ、Ⅲ、AVF导联ST段压低0.20~0.25 mV,V4~V6导联ST压低0.1~0.2 mV),门诊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收入我科.患高血压15年,血压最高160/100 mm Hg(1 mm Hg=0.133 kPa),平日口服尼群地平10 mg,2次/d,血压波动在130~140/80~90 mm Hg,否认糖尿病病史,脑梗死病史5年,有磺胺类药物过敏史,吸烟史20余年,每日30支左右,已戒烟10余年,饮酒史40余年,平均每天100 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综合征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仪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显像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疗效评估中的应用
6
作者 伍日照 《当代医学》 2014年第35期58-59,共2页
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显像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疗效评估中的应用。方法对8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医护人员根据患者检查时间(单日、双日)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n=40)。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评估,实验组采用P... 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显像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疗效评估中的应用。方法对8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医护人员根据患者检查时间(单日、双日)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n=40)。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评估,实验组采用PET/CT显像评估,比较2组患者扫描时间、花费等指标。结果实验组35例病情稳定,且患者对本院满意度为95%,患者1年生存率为45%,15例患者远期生存,均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扫描时间为(20±4)min,检查费用为(4500±890)元,病情进展时间为(3.9±1.1)个月,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中位生存期为(9.2±0.6)个月,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PET/CT显像技术操作简单,扫描时间较短,对临床治疗方案的改变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显像 非小细胞肺癌 疗效评估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在宫颈癌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金志兴 朱芝玲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82-184,共3页
近年来宫颈癌在全球妇女中的发病率逐渐升高,成为全球妇女的第二大常见恶性肿瘤。对于宫颈癌在治疗前明确分期以及合理评估患者的预后是至关重要的。目前,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PET/CT)检测已逐渐成为一种评估宫颈癌的... 近年来宫颈癌在全球妇女中的发病率逐渐升高,成为全球妇女的第二大常见恶性肿瘤。对于宫颈癌在治疗前明确分期以及合理评估患者的预后是至关重要的。目前,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PET/CT)检测已逐渐成为一种评估宫颈癌的重要成像方法。PET/CT检测对宫颈癌局部浸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等一系列变化的诊断均具有较明显的优势,有助于明确宫颈癌的分期。对指导宫颈癌患者的治疗、评估患者的预后及复发也具有重要的价值,且有助于结合患者实际制定合理的治疗计划,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 宫颈癌 分期
下载PDF
同步辐射X线显微断层成像在兔膝骨关节炎软骨及软骨下骨三维成像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耿佳 星月 +4 位作者 胡扬帆 司莉萍 钟京谕 郭瀚 姚伟武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第3期238-242,共5页
目的:探讨同步辐射X线显微断层成像(synchrotron radiation X-ray microtomography,SR-μCT)技术在兔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模型软骨-软骨下骨复合体成像分析中的应用价值,探讨OA进展过程中的软骨和软骨下骨变化。方法:将10只健康... 目的:探讨同步辐射X线显微断层成像(synchrotron radiation X-ray microtomography,SR-μCT)技术在兔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模型软骨-软骨下骨复合体成像分析中的应用价值,探讨OA进展过程中的软骨和软骨下骨变化。方法:将10只健康的6个月龄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实验组(改良Hulth法建立OA模型)和对照组(只打开关节腔不作任何处理)2组,每组5只,12周后处死,取膝关节胫骨内侧平台负重区软骨-软骨下骨复合体标本,经甲醛溶液固定、乙醇梯度脱水后行SR-μCT扫描,扫描后将原始投影图像行相位恢复、切片重构及三维重建后分析SR-μCT软骨细胞图像,观察比较软骨下骨形态结构和骨小梁微结构形态测量学指标。结果:SR-μCT重建图像可以清晰显示软骨细胞、软骨陷窝及其排列方式。对照组软骨细胞排列整齐,分布均匀;软骨表面光滑;实验组软骨细胞排列紊乱,可见软骨下裂隙,软骨表面毛糙、纤维化。对照组软骨下骨结构完整,骨小梁分布均匀;实验组软骨下骨小梁变薄,局部剥脱。骨小梁微结构形态测量学指标表明,实验组的骨体积分数(bone volume fraction,BVF)及骨小梁厚度(trabecular thickness,Tb.Th)[(26.64±1.64)%及(80.55±5.51)μm]均小于对照组[(39.00±2.28)%及(102.12±8.02)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R-μCT检查可在细胞层面上对软骨-软骨下骨复合体进行观察分析,而软骨退变及软骨下骨重塑在在OA进展中均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辐射x线微断层成像 骨关节炎 软骨 软骨下骨
下载PDF
鼻咽侧位x线检查评估儿童腺样体切除深度的临床意义
9
作者 鲁媛媛 车子刚 +3 位作者 储成凤 何双八 张庆翔 于振坤 《临床误诊误治》 2016年第B10期42-43,共2页
肥大的腺样体可阻塞后鼻孔及咽鼓管咽口,成为引起儿童睡眠呼吸障碍、分泌性中耳炎及急、慢性鼻-鼻窦炎的重要基础因素。大量研究表明,儿童腺样体肥大一经确诊应给予早期手术干预。鼻咽侧位x线检查为评估学龄前儿童腺样体肥大最常用的... 肥大的腺样体可阻塞后鼻孔及咽鼓管咽口,成为引起儿童睡眠呼吸障碍、分泌性中耳炎及急、慢性鼻-鼻窦炎的重要基础因素。大量研究表明,儿童腺样体肥大一经确诊应给予早期手术干预。鼻咽侧位x线检查为评估学龄前儿童腺样体肥大最常用的检查方法。本研究回顾分析35例腺样体肥大学龄前患儿的临床资料,探讨应用鼻咽侧位x线检查评估腺样体切除深度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疾病 腺样体肥大 腺样体切除术 x线微体层摄影术
下载PDF
胸腔积液的B超诊断准确率优于X线诊断
10
作者 孔令校 黄锋元 《肇庆医学》 2010年第1期33-35,共3页
回顾性过程,在我院从2005年6月至2006年12月对入院患者中经皮腔穿刺抽水化验及药物治疗证实患者,作B超与X线检查确诊为胸腔积液的有126例,采用B超与X线显像两种检查方法结合起来,互相印证,以期望提高胸腔积液的影像诊断及治疗质量... 回顾性过程,在我院从2005年6月至2006年12月对入院患者中经皮腔穿刺抽水化验及药物治疗证实患者,作B超与X线检查确诊为胸腔积液的有126例,采用B超与X线显像两种检查方法结合起来,互相印证,以期望提高胸腔积液的影像诊断及治疗质量,现对两者诊断准确率优异之处对比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超诊断 胸腔积液 x线诊断 准确率 药物治疗 x线检查 x线显像 影像诊断
下载PDF
SPECT/CT骨显像在肺癌骨转移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11
作者 陈丽媚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8期175-177,共3页
肺癌是临床常见恶性肿瘤,该病具有较高的患病率、死亡率,在发病早期无特异性症状,随着病情进展至晚期后,会出现癌细胞转移,骨为肺癌转移常见部位,发生骨转移患者常伴随疼痛甚至活动障碍,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故针对肺癌骨... 肺癌是临床常见恶性肿瘤,该病具有较高的患病率、死亡率,在发病早期无特异性症状,随着病情进展至晚期后,会出现癌细胞转移,骨为肺癌转移常见部位,发生骨转移患者常伴随疼痛甚至活动障碍,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故针对肺癌骨转移患者应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以延长患者生存期。而早发现、早诊断是保障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x线计算机断层显像(Computed Tomography,CT)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同机融合了SPECT与CT的成像仪器,该检测方式一次成像即可获取解剖显像与功能显像,进而提升诊断疾病准确率。因此,本文就近年来SPECT/CT骨显像在肺癌骨转移诊断中的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 x线计算机断层显像 肺癌 骨转移
下载PDF
^(18)F-FDG PET/CT盆部延迟显像在原发性膀胱癌诊断和局部分期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3
12
作者 汪太松 赵晋华 +1 位作者 宋建华 刘长存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14年第5期543-545,556,共4页
目的观察18F-FDG PET/CT盆部延迟显像在原发性膀胱癌的诊断和局部分期中的价值。方法 27例疑似膀胱癌患者,术前均行增强CT及18F-FDG PET/CT常规加盆部延迟显像进行诊断和分期,以手术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观察盆部延迟显像在原发性膀胱癌... 目的观察18F-FDG PET/CT盆部延迟显像在原发性膀胱癌的诊断和局部分期中的价值。方法 27例疑似膀胱癌患者,术前均行增强CT及18F-FDG PET/CT常规加盆部延迟显像进行诊断和分期,以手术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观察盆部延迟显像在原发性膀胱癌诊断和局部分期上的价值,并与增强CT作比较。结果 27例患者中,增强CT、盆部延迟显像诊断原发肿瘤的灵敏度分别为77.27%、90.90%;特异度分别为60.00%、40.00%;准确度分别为74.07%、81.48%;盆部延迟显像和增强CT诊断准确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263)。12例患者接受了膀胱癌根治术,其中10例有盆腔淋巴结或邻近组织转移,增强CT、盆部延迟显像局部分期准确度分别为33.33%、91.67%,盆部延迟显像优于增强CT(P=0.018)。结论18F-FDG PET/CT盆部延迟显像在原发性膀胱癌的诊断上与增强CT具有同等价值,局部分期准确度优于增强CT,具有更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氟-脱氧葡萄糖 正电子发射/x线透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膀胱癌 延迟显像
下载PDF
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对不同大小的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
13
作者 徐荣 邵明岩 +2 位作者 陈小华 张慧宁 金爱芳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6年第6期28-32,共5页
目的探讨18-氟脱氧葡萄糖(18F-fludeoxyglucose,18F-FDG)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PET/CT双时相显像中滞留指数对不同大小的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SPN)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0例SPN患者行18F... 目的探讨18-氟脱氧葡萄糖(18F-fludeoxyglucose,18F-FDG)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PET/CT双时相显像中滞留指数对不同大小的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SPN)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0例SPN患者行18F-FDG PET/CT显像,采集注射18F-FDG后1h(早期)及2h(晚期)肺部PET/CT图像。将120例患者按SPN最大径分为A组(0-1cm,31例)、B组(1.1-2.0cm,49例)、C组(2.1-3.0cm,40例)。对3组显像结果进行半定量法、视觉比较法分析,并与病理结果对照,测量SPN1h(早期)及2h(晚期)放射性摄取最大化(SUVmax)值,同时计算滞留指数(△SUV),以△SUV〉10%为诊断阈值,评价A、B、C 3组的灵敏度、准确率、特异性,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SUV在双时相显像中对SPN良、恶性的诊断效能。结果 120例患者中,良、恶性SPN的放射性摄取增高分别呈环形、结节状及片状摄取增高,其中SPN良恶性结节放射性摄取形态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 3组恶性常规显像1hSUVmax、延迟显像2hSUVmax及△SUV值与良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以△SUV〉10%为诊断阈值,A、B、C 3组的灵敏度、准确率、特异性分别为59.2%、61.3%、75.0%,89.7%、79.6%、40.0%,93.3%、82.5%、50.0%。以A组△SUV为指标绘制ROC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77,获得A组最佳截断值为7.3%,ROC曲线下对应的PET/CT显像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9.1%、53.1%、83.2%。结论 PET/CT双时相显像滞留指数对不同大小SPN良、恶性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对于直径小于1cm的SPN,滞留指数的诊断阈值应适当减低,以提高诊断SPN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肺结节 18F-氟脱氧葡萄糖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 双时相显像 鉴别诊断
下载PDF
显像下经皮多针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48例报告
14
作者 丁瑞海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3年第1期65-66,共2页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内固定术 老年人 x线显像
下载PDF
^(18)[F]FDG-PET/CT肿瘤显像漏诊原因的探讨 被引量:6
15
作者 刘滔 严惟力 黄钢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70-172,共3页
正电子发射断层(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计算机断层(computed tomography,CT)在肿瘤诊断方面的价值优于传统影像学[C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超声(ultrasound imaging,US)],利用PET/CT探测肿瘤有... 正电子发射断层(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计算机断层(computed tomography,CT)在肿瘤诊断方面的价值优于传统影像学[C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超声(ultrasound imaging,US)],利用PET/CT探测肿瘤有较高的准确性。但随着临床实践的深入,人们发现PET/CT亦存在一定的漏诊。正确认识常见的漏诊原因对临床诊断很有帮助,本文从肿瘤生物学特性、肿瘤大小和人体氟脱氧葡萄糖(fluoro-2-deoxy-D-glucane,FDG)生理代谢特点等方面对造成PET肿瘤显像假阴性原因进行深入探讨,对CT漏诊的常见原因进行相关分析,同时对PET和CT联合应用的重要性以及避免漏诊的一些方法进行相关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诊断技术和方法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核素心肌灌注断层显像诊断冠心病的临床应用
16
作者 欧阳小青 欧阳亮 +3 位作者 王鲁华 方琳丽 林琛 关楚文 《中国校医》 2008年第1期94-95,共2页
目的评估核素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在冠心病(CAD)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30例冠心病和可疑冠心病患者进行99m锝-甲氧基异丁基异晴(99mTc-MIBI)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同时采用半定量方法分析患者左心室心肌血流灌注情况,其中15例患者行冠状动... 目的评估核素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在冠心病(CAD)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30例冠心病和可疑冠心病患者进行99m锝-甲氧基异丁基异晴(99mTc-MIBI)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同时采用半定量方法分析患者左心室心肌血流灌注情况,其中15例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结果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冠心病和可疑冠心病患者检查的阳性率为46.7%。结论99mTc-MIBI心肌灌注断层显像是安全、无创伤、方便及费用低的检查方法,临床联合应用对冠心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断层显像 发射计算机 单光子 冠心病 冠状动脉造影术 ^99m锝-甲氧基异丁基异晴
下载PDF
基于PET/CT代谢参数的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预测模型构建
17
作者 刘佳楹 付伟 +1 位作者 王健庄 范志刚 《安徽医学》 2024年第11期1403-1407,共5页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纵隔淋巴结转移风险影响因素并构建基于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PET/CT)代谢参数的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4年1月于汉中市三二〇一医院行18F-FDG PET/CT检查的293例NSCL...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纵隔淋巴结转移风险影响因素并构建基于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PET/CT)代谢参数的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4年1月于汉中市三二〇一医院行18F-FDG PET/CT检查的293例NSCLC患者资料,根据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有无存在纵膈淋巴结转移分为转移组(92例)和未转移组(201例)。单因素、多因素分析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风险影响因素,构建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风险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预测模型,并行预测效能分析。结果293例患者中,共清扫淋巴结4510个,其中检出转移淋巴结92例341个,包括N1期173个,N2期168个。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原发灶最大径、平均标准摄取值(SUVmin)、平均标准摄取值(SUVmean)、全身病灶糖酵解总量(TLG)、肿瘤代谢体积(MTV)均可能与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原发灶最大径、SUVmin、SUVmean、SUVmax、TLG、MTV是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64、0.689、0.704、0.655、0.683和0.857。结论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发生受原发灶最大径和PET/CT代谢参数指标独立影响;利用以上5个因素构建的数据模型对于患者的纵隔淋巴结转移预测显示出良好的效能,值得在工作中深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纵隔淋巴结转移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 模型
下载PDF
7大系统同时受侵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ET/CT显像1例
18
作者 吴涛 徐慧琴 《安徽医学》 2021年第2期232-233,共2页
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73岁,1月前发现左侧腹股沟区包块,渐增大,未予重视,近1周,感包块疼痛,遂于当地医院就诊拍摄MRI,考虑恶性肿瘤:乙状结肠癌并侵犯周围组织结构及多发淋巴结、骨转移可能性大,为进一步诊断和治疗收入我院。入院后,实验... 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73岁,1月前发现左侧腹股沟区包块,渐增大,未予重视,近1周,感包块疼痛,遂于当地医院就诊拍摄MRI,考虑恶性肿瘤:乙状结肠癌并侵犯周围组织结构及多发淋巴结、骨转移可能性大,为进一步诊断和治疗收入我院。入院后,实验室检查结果示:红细胞3.32×10^(12)/L,血红蛋白97 g/L,血小板97×10^(9)/L,乳酸脱氢酶512 U/L,谷丙转氨酶67 U/L,白蛋白27.3 g/L,β2微球蛋白3.58 mg/L,其余肿瘤标志物均在正常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 淋巴瘤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仪
下载PDF
尾骨原发小细胞型骨肉瘤患者^(18)F-FDG PET/CT显像特点分析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3
19
作者 胡萍 姜楠 +1 位作者 李英华 赵红光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16-221,共6页
目的:分析1例尾骨原发小细胞型骨肉瘤并发多处转移患儿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的特点,以提高影像科医生对尾骨原发病变的诊断水平。方法:收集1例尾骨原发小... 目的:分析1例尾骨原发小细胞型骨肉瘤并发多处转移患儿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的特点,以提高影像科医生对尾骨原发病变的诊断水平。方法:收集1例尾骨原发小细胞型骨肉瘤并发多处转移患儿的临床资料,并通过相关文献复习,探讨其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患儿,女性,10岁,因颈部疼痛2周、发热1周行肺CT检查发现右肺下叶占位性病变入院。查体,体温最高达37.5℃,无其他不适。实验室检查,碱性磷酸酶221.3 U·L^(-1),肌酐38.1μmol·L^(-1)。^(18)F-FDG PET/CT检查显示右肺下叶高代谢团块,考虑为恶性肿物;颈2椎体左侧代谢增高,不除外转移瘤;尾骨密度不均,局部软组织密度结节突向盆腔伴代谢增高,考虑恶性。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显示,枢椎形态不规整,不规则长T1长T2信号,增强病灶明显强化;骶5水平椎管内、骶5椎体与尾椎间及周围囊片状稍长T1和稍长T2信号,增强未见明显强化,骶椎前方软组织条片样强化,考虑占位性病变。右肺下叶占位术后病理,考虑为肺的转移性小细胞型骨肉瘤。综合上述表现及病理学分析决定对尾骨软组织病灶穿刺活检,病理提示为小细胞型骨肉瘤。本例患儿最终诊断为尾骨原发小细胞型骨肉瘤,肺转移,骨转移。结论:尾骨原发小细胞型骨肉瘤诊断难度大,^(18)F-FDG PET/CT分子影像的应用对明确病变受累部位、肿瘤代谢程度和定位活检组织部位起关键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细胞型 骨肉瘤 转移瘤 尾骨 核磁共振成像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断层显像
下载PDF
Magnetic Resonance Urography and X-ray Urography Findings of Congenital Megaureter 被引量:1
20
作者 Tian-ran Li Xiang-ke Du Tian-long Huo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 CAS CSCD 2011年第2期103-108,共6页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imaging findings of congenital megaureter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understanding of this disease. Methods Image data of 5 patients with congenital megaureter and 2 misdiagnosed patients were a...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imaging findings of congenital megaureter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understanding of this disease. Methods Image data of 5 patients with congenital megaureter and 2 misdiagnosed patients were analyzed, and image findings of congenital megaureter were summarized. Elscint Prestig 2.0T superconductive magnetic resonance urography (MRLI) with conventional sequence (spin-echo, T 1W1560 ms/16 ms; fast spin-echo, T2WI 9600 ms/96 ms) was performed. Raw data were acquired with fast spin-echo sequence from heavy T2-weighted image (9600 ms/120 ms). Post-processing method of MRH was the maximum in- tensity projection with three-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 in the workstation. Intravenous pyelography (IVP) was conducted, in which X-ray films were taken 7 minutes, 15 minutes, and 30 minutes after injecting contrast agent, except that in 2 patients the films were taken delayed at 60 and 90 minutes. X-ray retrograde pyelography was performed on 2 patients, successful in one but failed in the other. Results The dilated ureter showed hypointensity on T1-weighted images and hyperintensity on T2-weighted images in conventional MRI. The mass wall was intact, uniform in thickness, and showing hy- pointensity on Tl-weighted and T2-weighted images. The MRH images showed a retroperitoneal mass appearing as an elongated tubular cystic structure spreading from kidney to bladder. MRLI also revealed dilated calices and renal pelvis, pelviureteric obstruction, and renal duplication. The main signs of congenital megaureter in X-urography was significant dilatation of ureter, or normal renal pelvis with ureter dilatation, hydronephrosis, deformity, and displacement. Conclusions MRH with X-urography could visuali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ngenital megaureter, including the dilation of renal pelvis and ureter, calculi, urinary tract duplication, and stenosis location. The two techniques can complement each other in disease diagnosis and provide more detailed information for preoperative treat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genital megaureter magnetic resonance urography intravenous pyelo-graphy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