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采用固定管电流和固定噪声指数(NI)的Z轴自动管电流调节(ATCM)技术对下肢血管CTA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行下肢血管CTA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固定管电流250 m A)、B组(ATCM技术,50~380 m A,NI 12)...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采用固定管电流和固定噪声指数(NI)的Z轴自动管电流调节(ATCM)技术对下肢血管CTA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行下肢血管CTA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固定管电流250 m A)、B组(ATCM技术,50~380 m A,NI 12)各30例。其余扫描参数均一致。检查结束后分别对2组相同横断层面图像的股主动脉、腘动脉和胫后动脉图像噪声(SD)进行测量,并对重组后的三维图像进行质量评分,同时记录机器自动生成的CT剂量指数(CTDIvol)、相应剂量长度乘积(DLP),对比2组数据之间差异。结果:2组的血管图像噪声和图像质量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重组后的三维图像均能完整显示下肢动脉及其各级主要分支,满足诊断需要。B组的辐射剂量与A组比较,CTDIvol降低了51.72%(P=0.000,P<0.05)、DLP降低了47.87%(P=0.000,P<0.05)、有效辐射剂量(ED)下降了43.90%。结论 :下肢血管CTA采用ATCM技术,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可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低剂量CT对结直肠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86例患者分别进行低剂量CT(n=46)及常规剂量CT成像(n=40)。低剂量CT组管电流采用预设噪声指数为10的自动管电流;常规剂量CT扫描管电流为400 m A。对比二组...目的:探讨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低剂量CT对结直肠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86例患者分别进行低剂量CT(n=46)及常规剂量CT成像(n=40)。低剂量CT组管电流采用预设噪声指数为10的自动管电流;常规剂量CT扫描管电流为400 m A。对比二组成像的图像质量、辐射剂量及对结直肠病变的检测效果。结果:常规剂量组图像质量评分稍高于低剂量组,但二组评分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低剂量CT组的CT容积剂量指数明显低于常规剂量CT组(P<0.001)。低剂量CT组与常规剂量CT组诊断结直肠病变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3.8%、85.7%与96.7%、90%,二组对于结直肠疾病的诊断符合率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基于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的低剂量CT明显降低了患者的辐射剂量,获得的图像质量满足诊断要求,对于结直肠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采用固定管电流和固定噪声指数(NI)的Z轴自动管电流调节(ATCM)技术对下肢血管CTA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行下肢血管CTA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固定管电流250 m A)、B组(ATCM技术,50~380 m A,NI 12)各30例。其余扫描参数均一致。检查结束后分别对2组相同横断层面图像的股主动脉、腘动脉和胫后动脉图像噪声(SD)进行测量,并对重组后的三维图像进行质量评分,同时记录机器自动生成的CT剂量指数(CTDIvol)、相应剂量长度乘积(DLP),对比2组数据之间差异。结果:2组的血管图像噪声和图像质量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重组后的三维图像均能完整显示下肢动脉及其各级主要分支,满足诊断需要。B组的辐射剂量与A组比较,CTDIvol降低了51.72%(P=0.000,P<0.05)、DLP降低了47.87%(P=0.000,P<0.05)、有效辐射剂量(ED)下降了43.90%。结论 :下肢血管CTA采用ATCM技术,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可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
文摘目的:探讨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低剂量CT对结直肠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86例患者分别进行低剂量CT(n=46)及常规剂量CT成像(n=40)。低剂量CT组管电流采用预设噪声指数为10的自动管电流;常规剂量CT扫描管电流为400 m A。对比二组成像的图像质量、辐射剂量及对结直肠病变的检测效果。结果:常规剂量组图像质量评分稍高于低剂量组,但二组评分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低剂量CT组的CT容积剂量指数明显低于常规剂量CT组(P<0.001)。低剂量CT组与常规剂量CT组诊断结直肠病变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3.8%、85.7%与96.7%、90%,二组对于结直肠疾病的诊断符合率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基于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的低剂量CT明显降低了患者的辐射剂量,获得的图像质量满足诊断要求,对于结直肠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文摘目的研究自动管电流调制扫描及50%权重自适应性统计迭代重建算法(adaptive statistical iterative reconstruction,ASIR)重建时,不同噪声指数(noise index,NI)的设定对胸部CT扫描图像质量的影响,探索合适的NI以降低辐射剂量。方法前瞻性地连续纳入193例行胸部CT扫描的患者,随机分为6组,各组NI预设为15、18、21、24、27、30,并进一步根据患者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分为三个亚组:偏瘦及正常组(BMI≤23.9)、超重组(24≤BMI≤27.9)、肥胖组(BMI≥28)。所有患者均采用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扫描,50%权重的ASIR重建。由2位放射科医师采用盲法分别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13分,良好;13~15分,临界;〉15分,不能接受),测量肺重建及纵隔重建图像的噪声(脂肪)、信噪比(大血管-脂肪)、对比噪声比(大血管-脂肪)。记录各患者CT容积剂量指数(CT does index volume,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ose length product,DLP)、有效剂量(effective dose,ED)。另外记录每位患者纵隔重建图像管电流小于50m A的层面占所有层面的百分比。结果随着NI的升高,图像主观评分增高(质量下降),信噪比及对比噪声比降低。各NI预设条件下胸部CT图像主观评分均≤15分,仅NI=30时,4例(4/34)患者图像主观评分为13~15分。NI=30时图像主观评分显著高于、信噪比低于NI为15~27图像(P〈0.05)。NI为24~30的辐射剂量显著低于NI为15~21(P〈0.05)。NI为27及30时,随着BMI增加,出现电流低于50m A层面百分比降低(P〈0.05)。在NI为30时,随着BMI增加,辐射剂量显著增加(P〈0.05)。结论自动管电流调制扫描及50%ASIR重建下,胸部CT扫描可以预设NI为30,在大幅降低辐射剂量的同时,图像质量也能满足诊断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