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润滑油中磨粒的X-荧光能谱测试方法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4
1
作者 刘东风 石新发 周志才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4-97,共4页
采用7种不同磨粒含量标准油样,通过选择合理的特征元素、测试参数和元素测试组合方案,按照0~1×10-4、1×10-4~5×10-4两种磨粒质量分数范围,分段建立包含标准曲线、分析流程的润滑油中磨粒的EDXRF光谱测试方法。应用建立... 采用7种不同磨粒含量标准油样,通过选择合理的特征元素、测试参数和元素测试组合方案,按照0~1×10-4、1×10-4~5×10-4两种磨粒质量分数范围,分段建立包含标准曲线、分析流程的润滑油中磨粒的EDXRF光谱测试方法。应用建立的测试方法,对某柴油机润滑油进行跟踪监测,验证该方法的跟踪监测能力;以26个同型设备油样为对象,对该方法与原子发射光谱、PQ铁磁性颗粒分析仪分析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建立的润滑油EDXRF光谱测试方法能够有效地监测润滑油中的磨损颗粒,特别是针对大的磨损颗粒有着特殊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液监测 磨粒分析 x-荧光能谱 润滑油
下载PDF
X-荧光能谱法测定土壤标样中钙和钾研究初报
2
作者 李叶农 卢卫 张秋芳 《福建省农科院学报》 1997年第4期52-54,共3页
应用X-荧光能谱仪中定量分析软件,选择适当试验条件,测定土壤标样中钙(CaO)、钾(K2O)含量。结果表明,土壤标样中钙(CaO)含量在0.05%~3.23%之间,分析误差<0.2%,相对标准偏差≤20%;钾(K2O... 应用X-荧光能谱仪中定量分析软件,选择适当试验条件,测定土壤标样中钙(CaO)、钾(K2O)含量。结果表明,土壤标样中钙(CaO)含量在0.05%~3.23%之间,分析误差<0.2%,相对标准偏差≤20%;钾(K2O)含量在0.20%~3.04%之间,分析误差<0.2%,相对标准偏差<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荧光能谱 土壤
下载PDF
X-荧光能谱法测定土壤标样中的钙和钾
3
作者 李叶农 郑荣华 卢卫 《福建分析测试》 CAS 1996年第1期421-424,共4页
本文提出X-荧光能谱仪测定土壤标样中钙、钾含量的方法。本方法采用能谱仪中定量分析软件,选择适当工作条件,测定了10个土壤标样中钙(CaO)。钾(K_2O)。结果表明土壤标样中钙(CaO)含量在0.05%—3.23%之间,准确度<0.1%,相对标准偏差... 本文提出X-荧光能谱仪测定土壤标样中钙、钾含量的方法。本方法采用能谱仪中定量分析软件,选择适当工作条件,测定了10个土壤标样中钙(CaO)。钾(K_2O)。结果表明土壤标样中钙(CaO)含量在0.05%—3.23%之间,准确度<0.1%,相对标准偏差≤20%。钾(K_2O)含量在0.20%—3.04%之间,准确度<0.2%,相对标准偏差<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荧光能谱 土壤标准样品 CA K
下载PDF
X-荧光能谱法测定合金结构钢标样中五个元素
4
作者 李叶农 《福建分析测试》 CAS 1996年第3期518-520,共3页
本文提出X荧光能谱法测定合金结构钢中五个元素含量的方法。本方法采用能谱仪中定量分析软件,选择适当工作条件,测定合金结构钢中五个元素。其准确度,精密度,均能满足分析要求。
关键词 x-荧光能谱 合金结构钢
下载PDF
基于红外光谱法及X-射线荧光能谱法检验电缆塑料护套的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陈仓 周苇 冯晓羽 《科学技术创新》 2020年第9期18-24,共7页
为了建立一种方便快捷,准确有效的鉴别电缆塑料护套种类的方法,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和X-射线荧光能谱法对6个厂家生产的9个不同的电缆塑料护套进行检验。红外光谱法定性分析得出样本有机成分有3类,分别是氯化聚乙烯、聚氯乙烯和聚... 为了建立一种方便快捷,准确有效的鉴别电缆塑料护套种类的方法,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和X-射线荧光能谱法对6个厂家生产的9个不同的电缆塑料护套进行检验。红外光谱法定性分析得出样本有机成分有3类,分别是氯化聚乙烯、聚氯乙烯和聚丙烯。此外,样本中还检测出碳酸钙、DOP增塑剂和滑石粉等助剂成分。采用半定量法,检测了聚氯乙烯样本中DOP增塑剂1724cm-1、聚氯乙烯958cm-1、碳酸钙872cm-1、波数处的特征峰面积,分析A1724/A958、A872/A958值的差异,进而区分电缆塑料护套。X-射线荧光能谱法检测了样品所含元素种类,依据是否含有Si、Cl元素将样品分为3类;半定量分析中通过归一法分析含Cl的样本中Cl与Ca的相对质量百分含量,进一步区分不同电缆塑料护套。这两种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快捷,对样品的损坏较少,可以很好的区别电缆塑料护套的差异,对侦破盗窃电缆线和电缆线捆绑人质等案件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缆塑料护套 红外光 x-射线荧光能 鉴别 盗窃案件
下载PDF
红外光谱法和X-射线荧光能谱法快速鉴别硫熏八角及其粉制品
6
作者 施磊 宋小娇 +2 位作者 徐露琦 宋浩 陈怡洪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20年第7期96-102,共7页
本研究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和X-射线荧光能谱法,分别测定试验室模拟不同干燥处理方法得到的干八角及其粉制品、市售八角、市售八角粉制品,并详细探讨了不同制样方法对测试结果的精密度的影响,以为食品安全监督部门快速鉴别硫熏和... 本研究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和X-射线荧光能谱法,分别测定试验室模拟不同干燥处理方法得到的干八角及其粉制品、市售八角、市售八角粉制品,并详细探讨了不同制样方法对测试结果的精密度的影响,以为食品安全监督部门快速鉴别硫熏和非硫熏八角提供方法和技术参考。红外光谱测试结果表明,八角硫熏后,1464cm^-1、1248cm^-1和965cm^-1等处的吸收峰有明显变化;同一八角的不同部位成分有差异,其中尖部比根部的八角茴香油等油脂类成分要高。X-射线荧光能谱法的测试结果表明,八角硫熏后,硫元素的相对含量明显上升;相较于切片法、切片后压片法,粉末压片制样法测定硫元素相对含量的结果的精密度最好。运用以上的两种方法,测定市售的10种八角及粉制品,发现有4种在干燥过程中进行了硫磺熏蒸。这表明硫磺熏蒸对八角的化学成分以及其中的硫元素含量有一定的影响,因此综合应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和X-射线荧光能谱法,可有效、直观、快速地鉴别硫熏和非硫熏八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角 粉制品 硫熏 红外光 x-射线荧光能
下载PDF
X-射线荧光能谱法测定原油中硫含量的不确定度结果的评定
7
作者 陈焕斌 王革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2年第1期7-8,共2页
采用X-射线荧光能谱法测定原油中硫含量,应用现代统计学理论对其分析结果的不确定度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同时对原油的硫含量测定结果的不确定度进行评定,确定了分析结果的置信区间。
关键词 x-射线荧光能 硫含量 不确定度 置信区间
下载PDF
黄金饰品中金含量的X-荧光能谱分析 被引量:11
8
作者 杨德辉 郑荣华 +3 位作者 李叶农 黄近丹 张文芳 秦大方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5期1-9,共9页
应用X-荧光能谱分析(ED-XRF)和新的定量分析软件测定了26个黄金标样,研究了饰品形状的影响,不同方法,不同实验室测试结果的比对,表明在所选的工作条件下样品形状无明显影响。方法可靠、快速、简便,非破坏性,适于常规... 应用X-荧光能谱分析(ED-XRF)和新的定量分析软件测定了26个黄金标样,研究了饰品形状的影响,不同方法,不同实验室测试结果的比对,表明在所选的工作条件下样品形状无明显影响。方法可靠、快速、简便,非破坏性,适于常规、批量分析。Au含量≥99%时,分析误差≤0.15%,精密度≤0.1%;金含量90%~99%时,分析误差和精密度≤0.2%;金含量75%~90%和<75%时,分析误差分别≤0.4%和0.5%,精密度均≤0.2%;Ag、Cu和Zn的分析误差均≤0.5%,精密度≤0.2%。少标样基本参数法和多标样回归法的结果一致,在实用上有重要意义,十分有利于ED-XRF的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饰品 x-荧光能谱
下载PDF
一种假味精的化学成分鉴定
9
作者 赵飞 张文芳 《福建分析测试》 CAS 2002年第1期1524-1525,共2页
本文用红外光谱法和X—荧光能谱法对一种市场上发现的假味精进行了化学成分鉴定,其主要化学成分并非谷氨酸钠而是硫酸镁和硬脂酸。
关键词 谷氨酸钠 红外光 x-荧光能谱
下载PDF
Functionalized, carbon nanotube material for the catalytic degradation of organophosphate nerve agents
10
作者 Mark M. Bailey John M. Heddleston +2 位作者 Jeffrey Davis Jessica L. Staymates Angela R. Hight Walker 《Nano Research》 SCIE EI CAS CSCD 2014年第3期390-398,共9页
Recent world events have emphasized the need to develop innovative, functional materials that will safely neutralize chemical warfare (CW) agents in situ to protect military personnel and civilians from dermal expos... Recent world events have emphasized the need to develop innovative, functional materials that will safely neutralize chemical warfare (CW) agents in situ to protect military personnel and civilians from dermal exposure. Here, we demonstrate the efficacy of a novel, proof-of-concept design for a Cu-containing catalyst, chemically bonded to a single-wall carbon nanotube (SWCNT) structural support, to effectively degrade an organophosphate simulant. SWCNTs have high tensile strength and are flexible and light-weight, which make them a desirable structural component for unique, fabric-like materials. This study aims to develop a self-decontaminating, carbon nanotube-derived material that can ultimately be incorporated into a wearable fabric or protective material to minimize dermal exposure to organophosphate nerve agents and to prevent accidental exposure during decontamination procedures. Carboxylated SWCNTs were functionalized with a polymer, which contained Cu-chelating bipyridine groups, and their catalytic activity against an organophosphate simulant was measured over time. The catalytically active, functionalized nanomaterial was characterized using X-ray fluorescence and Raman spectroscopy. Assuming zeroth-order reaction kinetics, the hydrolysis rate of the organophosphate simulant, as monitored by UV-vis absorption in the presence of the catalytically active nanomaterial, was 63 times faster than the uncatalyzed hydrolysis rate for a sample containing only carboxylated SWCNTs or a control sample containing no added nanotube materi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ngle-wall carbonnanotubefunctionalization catalytically-activenanomaterial chemical warfare agent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