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n Multimodal Criticism of The Kitchen God’s Wife
1
作者 JIA Xiaoqing 《Psychology Research》 2023年第10期506-510,共5页
Studying the covers of the three editions of The Kitchen God’s Wife by Amy Tan,a famous female Chinese American writer,the author finds Chinese cultural elements stood out in publishers’earliest recommendations,but ... Studying the covers of the three editions of The Kitchen God’s Wife by Amy Tan,a famous female Chinese American writer,the author finds Chinese cultural elements stood out in publishers’earliest recommendations,but later were replaced by immigrant mother-daughter relationship,and then were overwhelmed by the concern for human beings.It is interesting that this change fits the changing focuses of Chinese American writers in the 21st centu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modal analysis Amy Tan chinese american female writer The Kitchen God’s Wife
下载PDF
言说历史的路径:美籍华人作家的“南京大屠杀”书写
2
作者 周孟琪 《华文文学》 2023年第3期51-58,共8页
近年来,一批美籍华人作家的“南京大屠杀”题材小说陆续出现在大众视野,以严歌苓《金陵十三钗》、哈金《南京安魂曲》、祁寿华《紫金山燃烧的时刻》、郑洪《南京不哭》四部长篇小说为代表,在海内外产生较大影响。跨越中西的文化身份使... 近年来,一批美籍华人作家的“南京大屠杀”题材小说陆续出现在大众视野,以严歌苓《金陵十三钗》、哈金《南京安魂曲》、祁寿华《紫金山燃烧的时刻》、郑洪《南京不哭》四部长篇小说为代表,在海内外产生较大影响。跨越中西的文化身份使得美籍华人作家从“为国族写史”与“为西方立传”的双重创作立场出发,呈现出兼有“国族性”与“世界性”的视野越界。其作品通过建构“受难者”中国、“侵略者”日本、“拯救者”西方三重人物形象,融合人道主义与国族情感,摊开一道多维、全面、生动、立体的战争叙述,既为受难民族“为何言说”及“如何言说”历史开辟新路径,也在全球化语境和战争文学整体脉络中为“南京大屠杀”题材创作带来宏阔纵深的反思与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籍华人作家 南京大屠杀 战争文学
下载PDF
关公战木兰——透视美国华裔作家赵建秀和汤亭亭之间的文化论战 被引量:17
3
作者 张龙海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95-101,共7页
美国华裔作家赵建秀和汤亭亭由于意见分歧而产生摩擦 ,演变成规模宏大的文化论战。本文首先梳理这场论战的来龙去脉 ,分析两位作家对美国华裔文学的不同见解和主张 ,让读者进一步了解论战的内容和实质。赵建秀痛恨“白人至上主义”、“... 美国华裔作家赵建秀和汤亭亭由于意见分歧而产生摩擦 ,演变成规模宏大的文化论战。本文首先梳理这场论战的来龙去脉 ,分析两位作家对美国华裔文学的不同见解和主张 ,让读者进一步了解论战的内容和实质。赵建秀痛恨“白人至上主义”、“种族主义之爱”和“种族主义之恨” ,这在种族主义根深蒂固的美国不是没有道理的。而汤亭亭的“另类神话”等表明 ,只有继承发扬中国文化 ,将其与美国文化和华裔的具体情况相结合 ,创造出扎根于东西方文化、反映华裔真实生活的上乘作品 ,从而打破白人对华人 /华裔的“静音” ,从另一渠道让华裔文学进入美国主流文化的殿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汤亭亭 作家 美国华裔文学 华裔文学 另类 真实生活 神话 反映 首先 具体
下载PDF
族裔认同为基 追寻真实为本——对华裔作家张纯如书写的解读 被引量:3
4
作者 袁文卓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CSSCI 2017年第2期71-78,共8页
论文从"族裔认同与书写动机"、"追寻真实与伸张正义"以及"张纯如的书写启示"三个方面对张纯如的《蚕丝:钱学森传》、《南京浩劫:被遗忘的大屠杀》及《美国华裔史录》等英文作品的书写脉络进行解读。认为... 论文从"族裔认同与书写动机"、"追寻真实与伸张正义"以及"张纯如的书写启示"三个方面对张纯如的《蚕丝:钱学森传》、《南京浩劫:被遗忘的大屠杀》及《美国华裔史录》等英文作品的书写脉络进行解读。认为张纯如的英文书写基于大量的口述采访和历史考证,其作品兼具文学和史学价值。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美国人,张纯如对中华民族的身份认同深植于心。书写华人相关题材和探求历史真实,构成张纯如书写的两条基本脉络。她试图在文学和历史之间达成某种书写默契,去揭露一些本应被铭刻但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而被遮蔽了的事实。张纯如不仅是一位畅销书作家,更是一位历史学家和人权斗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华人 华裔作家 张纯如 身份认同 南京大屠杀
下载PDF
讲述“想象的母国”之故事——中华传统文化在美国华裔女性文学中的再现与嬗变 被引量:5
5
作者 王晓丹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CSSCI 2019年第4期73-79,共7页
论文从跨国民族主义的分析视角,探讨以黄玉雪、汤亭亭、谭恩美为代表的三代美国华裔女性作家的创作背景,论证她们如何在自身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在其作品中再现"想象的母国"的形象,以及她们笔下"想象的母国"的故... 论文从跨国民族主义的分析视角,探讨以黄玉雪、汤亭亭、谭恩美为代表的三代美国华裔女性作家的创作背景,论证她们如何在自身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在其作品中再现"想象的母国"的形象,以及她们笔下"想象的母国"的故事与美国主流文化关系从迎合到抗争、再到融合的嬗变历程,并为当代华裔女性文学中中华文化、中国故事、中外文化交流与价值共享等研究带来启迪。对于所有的华裔作家而言,身份认同作为民族性的重要构成部分,必须在祖籍国文化与居住国文化的并存与交融中方能实现并发挥效应。唯有如此,才能讲好中国故事,推动跨民族之间的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文学 华裔文学 女性作家 跨国民族主义 中国故事
下载PDF
华裔美国作家男性主体意识与女性主体意识的二元对立 被引量:4
6
作者 杨洁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1-74,共4页
在华裔美国文学作品中,华裔的自我再现具有明显的性别分野。男性作家关怀的主要对象是男性,希望塑造华裔的阳刚之气来重新确立华裔男子的主体地位。女性作家则极力顺应女性主义的潮流,聚焦于女性主体的建构。然而,男性阳刚形象的树立往... 在华裔美国文学作品中,华裔的自我再现具有明显的性别分野。男性作家关怀的主要对象是男性,希望塑造华裔的阳刚之气来重新确立华裔男子的主体地位。女性作家则极力顺应女性主义的潮流,聚焦于女性主体的建构。然而,男性阳刚形象的树立往往是以牺牲女性形象为代价的,女性主体意识的构建又是以主流文化中“男性中心主义”为批判对象的。这样,在美国华裔作家中出现了男性主体意识与女性主体意识的二元对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词:华裔美国作家 男性主体意识 女性主体意识 二元对立
下载PDF
拼贴、戏仿与互文手法在汤亭亭作品中的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明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117-120,共4页
美国华裔女作家汤亭亭将后现代派的基本表现手法融入自己关于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的中国与中国人民的作品之中。其中,拼贴、戏仿与互文之运用独具特色,成为其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特点。
关键词 汤亭亭 华裔女作家 拼贴 戏仿与互文
下载PDF
回报母语滋养的生命方式——华人新生代和新移民作家创作的语言追求 被引量:1
8
作者 黄万华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7-52,共6页
语言是海外华人作家最重要的精神栖息地和生存方式,他们以对传统语义符号的现代转换和对汉语释义方式、表达方式的探索求得自身异域的生存时,也参加了民族话语的重建,而华人新生代对汉语"纯正性"的追求,新移民作家的中文混杂... 语言是海外华人作家最重要的精神栖息地和生存方式,他们以对传统语义符号的现代转换和对汉语释义方式、表达方式的探索求得自身异域的生存时,也参加了民族话语的重建,而华人新生代对汉语"纯正性"的追求,新移民作家的中文混杂化,作为他们回报母语滋养的生命形式,反映出母语在迁徙中与作家创作互动的丰富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人新生代 新移民作家 语言 母语
下载PDF
必要性与奢侈性:新移民知识分子在美生存经验的文学再现——以哈金的《自由生活》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唐书哲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CSSCI 2019年第1期58-66,共9页
论文以美国华人文学作家哈金的《自由生活》为例,探讨新移民知识分子作为少数族裔在美国的生存经验和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作为新移民知识分子在美生存经验的写照,哈金的《自由生活》通过武男的奋斗经历为挣扎于"必要性"和&qu... 论文以美国华人文学作家哈金的《自由生活》为例,探讨新移民知识分子作为少数族裔在美国的生存经验和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作为新移民知识分子在美生存经验的写照,哈金的《自由生活》通过武男的奋斗经历为挣扎于"必要性"和"奢侈性"之间的华人新移民知识分子提供了可资借鉴的道路——按照从"必要性"到"奢侈性"的奋斗路径,通过空间转移、自我放逐等手段实现"必要性"和"奢侈性"的统一,解决物质上的生存压力和精神上的存在危机。新移民知识分子在"必要性"和"奢侈性"之间的生存经验也有普遍性,对那些挣扎在谋求生存与自我实现之间的普通人也有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华文文学 华文作家 哈金 《自由生活》 新移民 留学生
下载PDF
美国华裔文苑两生花——水仙花与任碧莲比较 被引量:2
10
作者 马慧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8-155,共8页
以任碧莲为代表的许多当代华人女作家几乎都从相距近90年的北美亚裔女性文学的先驱水仙花那里汲取过精神力量和创作灵感。水仙花与任碧莲她们对种族问题、族裔文化认同问题、女权问题皆有着理性、深刻的思考,也都通过文学述说了自己的... 以任碧莲为代表的许多当代华人女作家几乎都从相距近90年的北美亚裔女性文学的先驱水仙花那里汲取过精神力量和创作灵感。水仙花与任碧莲她们对种族问题、族裔文化认同问题、女权问题皆有着理性、深刻的思考,也都通过文学述说了自己的话语。她们文风迥异,但或公开或隐晦地揭露种族歧视与偏见,宽泛关注多个民族、多个文化的融合与交流问题,期盼建立一个没有种族差别的"一家人"的理想世界。她们以女权主义者的敏感性触及和批判了中西文化中封建父权观念和物质至上的男性中心意识对两性的精神荼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仙花 任碧莲 美国华裔女作家 种族问题 族裔文化认同
下载PDF
华裔美国作家英语小说的文本特征及汉译新问题 被引量:1
11
作者 章艳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CSSCI 2014年第2期335-346,共12页
华裔美国作家英语小说以华裔美国人的视角写华裔美国人的生活,文本中英汉两种语言、中西两种文化交织融合,表现出鲜明的杂合性和多元性。这一文本特征带来了此类文本汉译的新问题——杂合语言的翻译、从英语译成汉语后的语内翻译以及文... 华裔美国作家英语小说以华裔美国人的视角写华裔美国人的生活,文本中英汉两种语言、中西两种文化交织融合,表现出鲜明的杂合性和多元性。这一文本特征带来了此类文本汉译的新问题——杂合语言的翻译、从英语译成汉语后的语内翻译以及文本总体风格翻译所遭遇的障碍,从现有的译本来看,这些问题还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关注这些问题对于华裔美国文学研究、翻译理论研究、当代中国小说英译以及华裔英语文学汉译都有积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裔美国英语小说 杂合语言 语内翻译 风格翻译
下载PDF
荣耀背后的文化僵局——美籍华裔女作家构建女性主体意识所遭遇的尴尬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洁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07年第1期43-46,共4页
美籍华裔女作家如汤婷婷、谭恩美等在文学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赢得了赞赏,获得了一系列的荣耀。但是在这些荣耀的背后,却存在着尴尬的文化僵局。她们为了顺应女性主义的潮流,确立女性主体意识,改写了中国传统文化,揭露和批判了旧中国封... 美籍华裔女作家如汤婷婷、谭恩美等在文学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赢得了赞赏,获得了一系列的荣耀。但是在这些荣耀的背后,却存在着尴尬的文化僵局。她们为了顺应女性主义的潮流,确立女性主体意识,改写了中国传统文化,揭露和批判了旧中国封建礼教对妇女的迫害;把华裔男人描写成了残忍、低能只会欺负本族裔中女性的男子汉形象,这一切遭到了男性主体意识的对抗和华裔男性作家的强烈批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籍华裔女作家 荣耀 女性主体 尴尬
下载PDF
谭恩美小说研究现状综述及其问题 被引量:1
13
作者 盛周丽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5期134-139,共6页
在回顾与梳理近年来国内外对谭恩美作品的研究基础之上,本文对已有的相关研究进行一个综述,并针对现有的谭恩美作品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探讨该领域深入研究的可能性以及未来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 谭恩美 华裔作家 华裔文学 欧美文学 女性主义 叙事技巧
下载PDF
从本土到跨国:国内外美国华裔文学研究述评 被引量:1
14
作者 唐书哲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74-79,共6页
自上世纪末以来,美国华裔文学研究出现了审美研究、空间研究、多元文化研究、伦理研究和存在符号学研究等新视角,在批评范式上呈现出从本土到跨国的转变。在研究对象上,美国华裔文学研究开始关注汤亭亭和谭恩美等经典华裔作家2000年以... 自上世纪末以来,美国华裔文学研究出现了审美研究、空间研究、多元文化研究、伦理研究和存在符号学研究等新视角,在批评范式上呈现出从本土到跨国的转变。在研究对象上,美国华裔文学研究开始关注汤亭亭和谭恩美等经典华裔作家2000年以后出版的作品,水仙花等早期华裔作家的作品,张岚和伍美琴等新生代华裔作家的作品,以及哈金和李翊云等新移民华裔作家的作品。美国华裔文学的跨国研究以及新生代华裔作家和新移民华裔作家作品研究是今后美国华裔文学研究值得进一步开掘的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国研究 早期华裔作家 新生代华裔作家 新移民华裔作家
下载PDF
漂泊大洋彼岸的“中国红”——美国第一个华裔左翼作家蒋希曾的沉浮 被引量:1
15
作者 冒键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68-74,共7页
蒋希曾是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始终以中国革命事业和美国华人走向革命为文学创作题材的第一个华裔左翼作家。他与美国左翼文化运动有着密切的关系,他的作品尽管只有一本诗集《中国革命诗》,三部小说:《中国红》《金拜》《出番记》;以及... 蒋希曾是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始终以中国革命事业和美国华人走向革命为文学创作题材的第一个华裔左翼作家。他与美国左翼文化运动有着密切的关系,他的作品尽管只有一本诗集《中国革命诗》,三部小说:《中国红》《金拜》《出番记》;以及一部三幕剧《死光》,但他的创作成就却得到当时美国进步文艺界,诸如著名作家辛克莱、德莱塞等人的高度评价,他的革命活动也得到美国人民和一些重要人士的广泛同情和支持。这位曾沟通了中美两国劳苦大众的心声,促进了两国进步文化交流的第一位美华左翼作家,将永远名垂中美文化交流的史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希曾 华裔左翼作家 《中国红》
下载PDF
谭恩美在美籍华裔女性文学家研究中的地位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冰 《皖西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94-97,104,共5页
美国华裔作家谭恩美在美国和中国都有着广泛的影响,她的作品不仅反映了美国华裔的生活体验,也参与构建了美国华裔文化,深受不同族裔、年龄及文化教育背景的读者的喜爱,在当代美国华裔文学研究中占据着特殊而重要的位置。
关键词 谭恩美 华裔文学 女性作家 文化政治批评
下载PDF
美国华裔作家成长经历的文化冲突与身份认同
17
作者 毛新耕 赵明 《云梦学刊》 2012年第4期112-118,共7页
美国华裔作家从到达美国的第一天起就在种族和经济的双重压迫下开始思索自身归属的身份认同问题。一方面他们在美国主流文化面前受到排挤,感受屈辱与自卑,但他们在弱势群体里竭尽所能保留自己的声音与尊严,与主流文化发生文化冲突,抗衡... 美国华裔作家从到达美国的第一天起就在种族和经济的双重压迫下开始思索自身归属的身份认同问题。一方面他们在美国主流文化面前受到排挤,感受屈辱与自卑,但他们在弱势群体里竭尽所能保留自己的声音与尊严,与主流文化发生文化冲突,抗衡美国种族歧视与文化误解;另一方面他们试图接受美国社会观念,开始审视中国传统文化,融合美国文化,追求生活的多元与变化,企盼稳定,向往灵魂的居所和精神的家园。美国华裔作家成长经历的文化冲突与身份认同实质是走向文化强国的中国和美国文化碰撞与融合的缩影。研究美国华裔作家的成长经历,对思考中国文化强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华裔作家 成长经历 文化冲突 身份认同
下载PDF
中美作家笔下的死亡和自然
18
作者 潘利锋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65-68,共4页
美国作家麦尔维尔、海明威与中国作家张承志、陈村 ,力图通过他们的小说为我们解开死亡之谜。虽每个作品的题旨不同 ,但都将一种灵魂向上的信仰高踞于痛苦之上 ,不停地追寻精神超越 ,即使在死亡面前也要显示出人之为人的精神力量 ;福克... 美国作家麦尔维尔、海明威与中国作家张承志、陈村 ,力图通过他们的小说为我们解开死亡之谜。虽每个作品的题旨不同 ,但都将一种灵魂向上的信仰高踞于痛苦之上 ,不停地追寻精神超越 ,即使在死亡面前也要显示出人之为人的精神力量 ;福克纳和阿成对死亡与自然的态度则是纯粹的静思 ,死亡和自然与它们的伟大形象融为一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作家 美国作家 死亡 自然
下载PDF
从《蝴蝶君》看20世纪后半叶美籍华裔作家的东方视阈
19
作者 郑泽宁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0年第1期113-116,共4页
20世纪后半叶是西方社会“东方主义”盛行的时代,一批优秀的美籍华裔作家作品的涌现,以独特的东方视角,借鲜明的人物塑造,从根本上扭转了西方人对东方人,尤其是对中国人的成见甚至是偏见。黄哲伦的《蝴蝶君》针对普切尼的《蝴蝶夫人》而... 20世纪后半叶是西方社会“东方主义”盛行的时代,一批优秀的美籍华裔作家作品的涌现,以独特的东方视角,借鲜明的人物塑造,从根本上扭转了西方人对东方人,尤其是对中国人的成见甚至是偏见。黄哲伦的《蝴蝶君》针对普切尼的《蝴蝶夫人》而作,颠覆了西方人“东方主义”的思维定势。本文从对《蝴蝶君》的研究入手,对比分析了这一时期的美籍华裔作家的东方视阈,认为黄哲伦与同时代的其它美籍华裔作家的视角虽不同,视阈却是一致的,这个与生俱来的东方视阈是他们的局限,也是他们的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籍华裔作家 蝴蝶君 东方主义 文化视阈
下载PDF
《雪花与秘密的扇子》中的东方主义
20
作者 栗亚杰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5期85-88,共4页
美籍华裔作家邝丽莎的小说《雪花与秘密的扇子》讲述了清朝末期湖南江永县的两位女性持续一生的友情。这部小说的成功使人们开始关注"女书"和"老同"等中国传统文化,但由于作者生活和成长在西方文化环境中,所以中国... 美籍华裔作家邝丽莎的小说《雪花与秘密的扇子》讲述了清朝末期湖南江永县的两位女性持续一生的友情。这部小说的成功使人们开始关注"女书"和"老同"等中国传统文化,但由于作者生活和成长在西方文化环境中,所以中国文化环境浸染的缺失无法用资料和调研弥补,作者在小说的创作中最终难以突破东方主义的樊篱。文章通过解析《雪花与秘密的扇子》中的东方主义元素,揭示这位华裔作家对于中国文化的误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裔作家 邝丽莎 《雪花与秘密的扇子》 东方主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