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duced mesencephalic astrocyt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expression by mutant androgen receptor contributes to neurodegeneration in a model of spinal and bulbar muscular atrophy pathology
1
作者 Yiyang Qin Wenzhen Zhu +6 位作者 Tingting Guo Yiran Zhang Tingting Xing Peng Yin Shihua Li Xiao-Jiang Li Su Yang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2025年第9期2655-2666,共12页
Spinal and bulbar muscular atrophy is a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 caused by extended CAG trinucleotide repeats in the androgen receptor gene,which encodes a ligand-dependent transcription facto r.The mutant androgen r... Spinal and bulbar muscular atrophy is a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 caused by extended CAG trinucleotide repeats in the androgen receptor gene,which encodes a ligand-dependent transcription facto r.The mutant androgen receptor protein,characterized by polyglutamine expansion,is prone to misfolding and forms aggregates in both the nucleus and cytoplasm in the brain in spinal and bulbar muscular atrophy patients.These aggregates alter 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s and compromise transcriptional activity.In this study,we reported that in both cultured N2a cells and mouse brain,mutant androgen receptor with polyglutamine expansion causes reduced expression of mesencephalic astrocyte-de 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Overexpressio n of mesencephalic astrocyt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amelio rated the neurotoxicity of mutant androgen receptor through the inhibition of mutant androgen receptor aggregation.Conversely.knocking down endogenous mesencephalic astrocyt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in the mouse brain exacerbated neuronal damage and mutant androgen receptor aggregation.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inhibition of mesencephalic astrocyt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expression by mutant androgen receptor is a potential mechanism underlying neurodegeneration in spinal and bulbar muscular atroph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drogen receptor mesencephalic astrocyt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mouse model NEURODEGENERATION neuronal loss neurotrophic factor polyglutamine disease protein misfolding spinal and bulbar muscular atrophy transcription factor
下载PDF
肯尼迪病3例临床特征分析并文献复习
2
作者 柏亚真 张登科 +1 位作者 杜敢琴 富奇志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365-368,共4页
目的 分析讨论肯尼迪病(KD)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3例经基因检测确诊KD患者的临床表现、体格检查以及辅助检查等资料,结合既往文献对其临床特征进行归纳、总结。结果 3例患者均为男性,发病年龄43~4... 目的 分析讨论肯尼迪病(KD)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3例经基因检测确诊KD患者的临床表现、体格检查以及辅助检查等资料,结合既往文献对其临床特征进行归纳、总结。结果 3例患者均为男性,发病年龄43~46岁,以言语不清、进行性肢体无力、舌肌萎缩伴纤颤、乳腺发育为主要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示肌酸激酶增高,性激素水平异常。肌电图提示广泛神经源性损害及运动和感觉神经均受累。雄激素受体(AR)基因检测CAG重复次数均>40。结论 KD是一种迟发性、遗传性运动神经元疾病,可累及多系统,临床表现多样,需基因检测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肯尼迪病 脊髓延髓肌萎缩症 临床特征
下载PDF
基因确诊的一肯尼迪病家系临床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王喆 陈启华 +1 位作者 李秋香 毕方方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101-1105,共5页
肯尼迪病是一种罕见的性连锁运动神经元病,其临床表型多变。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收治了一个缺乏延髓麻痹和雄激素功能低下的肯尼迪病家系,该家系中4名男性患者均表现为累及四肢的下运动神经元瘫痪(以远端为著),缺乏延髓麻痹和雄激素功能低... 肯尼迪病是一种罕见的性连锁运动神经元病,其临床表型多变。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收治了一个缺乏延髓麻痹和雄激素功能低下的肯尼迪病家系,该家系中4名男性患者均表现为累及四肢的下运动神经元瘫痪(以远端为著),缺乏延髓麻痹和雄激素功能低下症状。4名患者肌酸激酶水平升高,肌电图表现为典型神经源性肌萎缩。SMN1基因检测均为阴性,AR基因检测证实1号外显子CAG重复拷贝增加。提示作为肯尼迪病的特征性表现,延髓麻痹和雄激素功能低下并非诊断肯尼迪病的必备条件。以慢性上运动神经元病症状为主要表现的成年男性患者,即便缺乏特征性的雄激素功能低下或延髓麻痹,也要考虑到肯尼迪病的可能并予以基因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肯尼迪病 延髓麻痹 雄激素功能低下 CAG重复序列
下载PDF
脊髓延髓肌肉萎缩症的临床特点 被引量:7
4
作者 丛琳 潘钰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85-287,共3页
目的探讨脊髓延髓肌肉萎缩症(SBMA)的临床特点。方法对8例基因确诊的SBM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均为中青年男性。首发症状为双下肢无力3例,四肢无力1例,乳房增大2例,双上肢姿位性震颤2例。主要临床表现为进行性肢... 目的探讨脊髓延髓肌肉萎缩症(SBMA)的临床特点。方法对8例基因确诊的SBM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均为中青年男性。首发症状为双下肢无力3例,四肢无力1例,乳房增大2例,双上肢姿位性震颤2例。主要临床表现为进行性肢体无力、肌肉萎缩,下肢重,病情进展缓慢。患者均出现束颤,出现双上肢姿位性震颤3例,舌肌萎缩和震颤5例,乳房增大4例,性功能减退2例。血清肌酸激酶均增高,血脂异常5例,性激素水平异常7例。肌电图均呈广泛神经源性损害。雄激素受体(AR)基因CAG重复序列数均>40次。结论 SBMA主要表现为缓慢进展的脊髓和延髓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确诊有赖于AR基因CAG重复序列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延髓肌肉萎缩症 肌酸激酶 神经源性损害 雄激素受体基因
下载PDF
脊髓延髓肌萎缩症一家系患者的临床、电生理及分子遗传学特点 被引量:3
5
作者 许辉 蒋云 +3 位作者 朱小泉 庄立 龚涛 陈海波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98-101,共4页
目的通过分析2例脊髓延髓肌萎缩症(SBMA)患者的临床表现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比较全面地认识SBMA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病理特点及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提高SBMA诊断率。方法对临床疑似SBMA的兄弟两人的临床和肌电图特点进行分析,并检测... 目的通过分析2例脊髓延髓肌萎缩症(SBMA)患者的临床表现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比较全面地认识SBMA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病理特点及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提高SBMA诊断率。方法对临床疑似SBMA的兄弟两人的临床和肌电图特点进行分析,并检测其雄激素受体(AR)基因第一外显子三核苷酸(CAG)串联重复情况。结合文献,总结SBMA的临床特点、病理基础和发生机制。结果 2例患者均具有典型SBMA临床表现,AR基因CAG重复数均为49,可诊断为SBMA。结论熟悉SBMA的临床特征,早期进行基因检测,可提高该病的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延髓肌萎缩症 临床特点 雄激素受体 CAG重复
下载PDF
脊髓延髓肌萎缩症临床及电生理特点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陈海 笪宇威 +2 位作者 李韵 张新卿 贾建平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1年第6期431-435,共5页
目的分析5例脊髓延髓肌萎缩症患者的临床特征,以便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收集基因确诊的5例脊髓延髓肌萎缩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及血清性激素、各生化指标水平、脑脊液及肌电图特点。结果脊髓延髓肌萎缩症患者青年发病... 目的分析5例脊髓延髓肌萎缩症患者的临床特征,以便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收集基因确诊的5例脊髓延髓肌萎缩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及血清性激素、各生化指标水平、脑脊液及肌电图特点。结果脊髓延髓肌萎缩症患者青年发病,病情进展缓慢。神经系统表现为以肢体近端和延髓部受累为主的瘫痪。舌肌受累较早,运动功能损害较轻。血清睾酮(969.3±234.9ng/dl)、雌二醇(57.1±5.3pg/ml)水平增高,男性乳腺发育出现在病史较长的患者。三核苷酸(CAG)重复序列数目43~51(平均47.2±3.6pg/ml)。患者的肌酸激酶(CK,481.8±264.8 IU/L)均增高,脑脊液检查均正常。肌电图为广泛神经源性损害。结论脊髓延髓肌萎缩症患者的早期症状不典型,易误诊,临床特征为青年起病,缓慢加重,以肢体近端无力为主的瘫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延髓肌萎缩症 运动神经元 肌酸激酶 肌电图
下载PDF
一个Kennedy病家系的临床、病理和分子遗传学研究
7
作者 赵玫 张社卿 +2 位作者 王文章 徐晓云 丁素菊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254-1259,共6页
目的:报道经基因诊断证实的一个Kennedy病家系,并对其临床、病理和分子遗传学特征进行讨论,建立关于Kenne-dy病较为完整的临床资料。方法:展开完整的家系调查,共检查3代41位个体。对先证者进行肌酶谱、肌电图、内分泌功能检查、神经肌... 目的:报道经基因诊断证实的一个Kennedy病家系,并对其临床、病理和分子遗传学特征进行讨论,建立关于Kenne-dy病较为完整的临床资料。方法:展开完整的家系调查,共检查3代41位个体。对先证者进行肌酶谱、肌电图、内分泌功能检查、神经肌肉活检。采集外周静脉血常规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基因第一个外显子的CAG重复数。结果:先证者(Ⅲ-11个体)CAG重复数为54;1例患者(Ⅳ-2个体)CAG重复数为55;1例症状前个体(Ⅳ-8个体)CAG重复数为54。此外,还发现3例女性携带者(Ⅱ-6个体、Ⅲ-3个体、Ⅲ-15个体)。先证者肌酶增高,肌电图示神经源性损害,血睾酮增高,神经活检显示周围神经脱髓鞘改变,肌肉活检表现为神经源性肌萎缩。结论:Kennedy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基因诊断是金标准;本病病程进展缓慢,与肌萎缩侧索硬化或延髓麻痹相比病程明显延长,预后相对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连锁隐性遗传性脊髓延髓型肌萎缩 雄激素受体基因 基因检测 系谱 病理学
下载PDF
PCR片段测序和基因分型两种方法对肯尼迪病的诊断(英文)
8
作者 何其华 张小燕 +3 位作者 陆爱丽 兰峰 洪天配 沈丽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83-288,共6页
X连锁脊延髓肌萎缩症(SBMA)或肯尼迪病是一种成年人发病的神经变性疾病,以肌无力与慢性、进行性肌萎缩为特征.通过PCR片段测序和基因分型法准确检测雄激素受体(AR)基因CAG复制数目,兄弟俩(来自同一个中国家庭)被确诊为隐性遗传性SBMA.... X连锁脊延髓肌萎缩症(SBMA)或肯尼迪病是一种成年人发病的神经变性疾病,以肌无力与慢性、进行性肌萎缩为特征.通过PCR片段测序和基因分型法准确检测雄激素受体(AR)基因CAG复制数目,兄弟俩(来自同一个中国家庭)被确诊为隐性遗传性SBMA.为了得到该中国家庭SMBA家系人员AR基因的CAG复制数目,我们采用了PCR片段测序和基因分型两种方法.在该SMBA家系中有两个已发病的成年男性、未发病的年轻男性,及女性基因携带者.两个已发病男性患者AR基因中CAG三核苷酸串重复数目分别是48和45.以前的研究表明特定三核苷酸串重复数目的扩增可导致人类遗传性神经障碍疾病发病。我们的研究结果完全支持这一观点,SMBA中国家系的三核苷酸CAG拷贝数目检测结果表明,AR基因CAG扩增数目与SMBA发病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性激素受体 CAG多重三核苷酸重复 肯尼迪病 脊延髓肌萎缩症 X连锁
下载PDF
肯尼迪病患者自动递增刺激法运动单位估数的测定
9
作者 鲁明 樊东升 张朔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16年第1期45-47,共3页
目的研究肯尼迪病(KD)患者运动单位估数(MUNE)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KD患者20例和健康对照者30名,分别用自动递增磁刺激法检测受试者大、小鱼际肌MUNE数值及正中神经、尺神经最大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比较KD组和对... 目的研究肯尼迪病(KD)患者运动单位估数(MUNE)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KD患者20例和健康对照者30名,分别用自动递增磁刺激法检测受试者大、小鱼际肌MUNE数值及正中神经、尺神经最大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比较KD组和对照组大小鱼际肌MUNE的差异;比较KD组患者大小鱼际肌MUNE异常率与正中神经、尺神经CMAP异常率的差异。同时,对KD患者病程与MUNE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KD患者大、小鱼际肌MUNE数值降低(82.16±49.37比251.12±68.89,94.26±44.56比235.63±63.02,均P<0.01)。KD患者大、小鱼际肌MUNE异常率分别为85.0%和80.0%,而正中神经、尺神经CMAP异常率均为15.0%,KD患者大小鱼际肌MUNE异常率与正中神经、尺神经CMAP异常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KD患者MUNE数值与病程呈负相关(P<0.05)。结论 MUNE作为一种无创的电生理学技术,可能对早期及精确地判断KD患者下运动神经元受损情况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肯尼迪病 脊髓延髓肌萎缩症 运动单位估数
下载PDF
脊髓延髓性肌萎缩症的肌电生理特点
10
作者 欧阳至吉 陈晴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4年第23期30-32,共3页
目的:探讨脊髓延髓性肌萎缩症(SBMA)的电生理特点。方法:总结并回顾分析了7例SBMA患者的神经传导和针极肌电图的特点,并以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患者作为对照组,与SBMA组进行比较。结果:(1)SBMA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异常的患者和神经... 目的:探讨脊髓延髓性肌萎缩症(SBMA)的电生理特点。方法:总结并回顾分析了7例SBMA患者的神经传导和针极肌电图的特点,并以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患者作为对照组,与SBMA组进行比较。结果:(1)SBMA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异常的患者和神经的出现率均明显低于ALS组(P<0.01)。(2)7例SBMA患者均存在感觉神经传导异常,且上肢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异常的出现率高于下肢(P<0.05)。(3)SBMA组自主电位的出现率显著低于ALS组,而巨大电位的出现率显著高于ALS组(P<0.01)。结论:SBMA的神经肌肉电生理改变具有特征性,可以作为鉴别诊断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延髓性肌萎缩 肌萎缩侧索硬化 肌电图
下载PDF
刘小斌教授辨治脊髓延髓性肌萎缩经验 被引量:2
11
作者 晏显妮 江其龙 刘小斌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10期1620-1624,共5页
脊髓延髓性肌萎缩是一种遗传性位于脑干和脊髓的运动神经元神经退行性疾病,为临床罕见疑难病症,需要依靠基因检测确诊,西医目前缺乏特异性治疗方法。刘小斌教授认为本病归属于中医学“痿证”范畴,病机为“禀赋残缺,胎元不足”“脾胃虚损... 脊髓延髓性肌萎缩是一种遗传性位于脑干和脊髓的运动神经元神经退行性疾病,为临床罕见疑难病症,需要依靠基因检测确诊,西医目前缺乏特异性治疗方法。刘小斌教授认为本病归属于中医学“痿证”范畴,病机为“禀赋残缺,胎元不足”“脾胃虚损,肝肾亏虚”。刘教授临床治疗本病多以黄芪、五指毛桃、鹿角霜、紫河车及其他补益之药“调理脾胃,培补肝肾,充盈气血”,注重药食同调,灸药结合,中西医并用;将其中医证型分为脾胃气虚证和脾肾亏虚证,疾病早期以补中益气汤为基础方加减治疗,病至后期,以补中益气汤合地黄饮子加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延髓性肌萎缩 补中益气汤 临床经验 刘小斌 禀赋
下载PDF
重庆一脊髓延髓肌肉萎缩症家系的基因检测研究
12
作者 金鑫 陈康宁 +2 位作者 史树贵 张波 胡俊 《疑难病杂志》 CAS 2011年第6期411-414,共4页
目的对重庆一家系中3例临床诊断脊髓延髓肌肉萎缩症(SBMA)的患者行基因检测,证实其为SBMA家系。方法对3例患者进行神经系统查体,常规检测神经电生理、肌电图、血清肌酸激酶(CK)等。抽取患者静脉血5ml,抽提基因组DNA,聚合酶链反应(PCR)... 目的对重庆一家系中3例临床诊断脊髓延髓肌肉萎缩症(SBMA)的患者行基因检测,证实其为SBMA家系。方法对3例患者进行神经系统查体,常规检测神经电生理、肌电图、血清肌酸激酶(CK)等。抽取患者静脉血5ml,抽提基因组DNA,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雄激素受体(AR)基因第一外显子CAG重复片段,PCR产物经1.2%琼脂糖凝胶电泳,异常样本进行直接测序。结果 3例患者肌电图均显示神经源性损害,血清CK均增高,经AR基因检测,2例患者CAG重复次数为56次,1例CAG重复次数为51次。结论 AR基因检测是诊断SMBA最可靠的方法,继续对该家系的致病相关基因进行研究将对该病的治疗和预防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延髓肌肉萎缩症 临床特征 基因检测 家系
下载PDF
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夹脊穴治疗肯尼迪病医案1则
13
作者 秦子玲 胡赫其 +2 位作者 鲁海 张春红 赵晓峰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2期201-203,共3页
赵晓峰教授为国医大师石学敏院士嫡传弟子,擅长针灸治疗脑血管疾病及神经内科疑难杂病。文章报道1例赵晓峰教授运用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夹脊穴治疗肯尼迪病,从“痿证”论治,以治神为核心,整体局部兼顾,气血阴阳共调,疗效显著。
关键词 肯尼迪病 脊髓延髓肌萎缩症 醒脑开窍针刺法 夹脊穴 个案
下载PDF
肯尼迪病患者血清肌红蛋白水平的研究
14
作者 郭海晓 鲁明 樊东升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94-296,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肌红蛋白在肯尼迪病(KD)诊断和评估中的意义。方法检测60例KD患者和30例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患者血清肌红蛋白(Myo)的水平。结果 KD组血清Myo水平及异常率较ALS组显著升高(均P<0.001)。KD患者血清Myo水平与病程呈正相关(... 目的探讨血清肌红蛋白在肯尼迪病(KD)诊断和评估中的意义。方法检测60例KD患者和30例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患者血清肌红蛋白(Myo)的水平。结果 KD组血清Myo水平及异常率较ALS组显著升高(均P<0.001)。KD患者血清Myo水平与病程呈正相关(r=0.665,P<0.01);ALS患者血清Myo水平与病程不相关(r=-0.047,P>0.05)。血清Myo水平在两组间无交叉重叠。KD患者血清Myo水平与CAG重复序列数目不相关(r=-0.193,P>0.05)。结论 Myo有可能作为一个容易获得的敏感的生物标志物,用来鉴别KD与特殊类型的ALS,并在将来用于对KD病情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肯尼迪病 脊髓延髓肌萎缩症 肌萎缩侧索硬化 肌红蛋白
下载PDF
5例肯尼迪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电生理特点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培琼 周瑞玲 +4 位作者 谢忞之 李宏伟 陈昂 薛晓静 陈名峰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9年第15期1889-1892,共4页
目的探讨肯尼迪病(KD)的临床表现和神经电生理特点。方法收集2013年4月—2017年4月本院收治的5例基因确诊的肯尼迪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和神经电生理特点。结果 5例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发病年龄(51.4±13... 目的探讨肯尼迪病(KD)的临床表现和神经电生理特点。方法收集2013年4月—2017年4月本院收治的5例基因确诊的肯尼迪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和神经电生理特点。结果 5例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发病年龄(51.4±13.8)岁,进展缓慢,主要表现为肢体近端和延髓支配肌肉进行性无力、萎缩、束颤,伴有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感觉障碍和内分泌代谢异常。血清肌酸激酶均升高。肌电图呈慢性广泛神经源性损害,伴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波幅下降、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减慢等感觉神经损害的表现。雄激素受体(AR)基因第一外显子CAG重复序列次数42~49次。结论肯尼迪病有特征性的临床表现、血清学检查和神经电生理特点,有助于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但基因检测为确诊的金标准。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更主要的在于预防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肯尼迪病 脊髓延髓肌萎缩症 雄激素受体基因 电生理
下载PDF
肯尼迪病患者的临床特征、神经电生理及病理学特点 被引量:3
16
作者 袁军 董芹芹 +5 位作者 陈碧红 谢垒 路爱军 曹秉振 李靖 胡怀强 《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22年第6期325-332,共8页
目的探讨肯尼迪病(KD)患者的临床特征、神经电生理及病理学特点。方法收集2014年5月至2022年6月在解放军第九六零医院治疗经基因检测确诊为KD的8例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相关检查、神经电生理及肌肉活检等资料。结果8例KD患者均为男性... 目的探讨肯尼迪病(KD)患者的临床特征、神经电生理及病理学特点。方法收集2014年5月至2022年6月在解放军第九六零医院治疗经基因检测确诊为KD的8例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相关检查、神经电生理及肌肉活检等资料。结果8例KD患者均为男性,起病年龄为33~50岁,多以缓慢进展的肢体无力为首发症状,以近端为主;延髓球部支配肌肉受累。内分泌代谢紊乱症状突出;患者出现血清激酶、性激素、脂质水平、肝功能及血糖等异常,雄激素受累症状明显,如乳房发育及性欲减退等。神经电生理检测结果为慢性广泛神经原性损害,伴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波幅下降、传导速度减慢。肌肉活检示肌纤维坏死、萎缩及群组化等分布特点。8例KD患者雄激素受体(AR)基因CAG重复序列次数为44~51次。结论KD以脊髓及延髓下运动神经元受累为主,起病隐匿,以球麻痹、肢体无力及雄激素受损为突出症状。肌电图多呈慢性神经原性损害,肌肉活检呈肌原性损害,可见肌纤维萎缩、群组化及坏死等。AR基因检测CAG重复序列增多是KD诊断的金标准。该病目前暂无有效治疗途径,主要是预防及延缓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肯尼迪病 脊髓延髓肌萎缩症 雄激素受体 肌肉活检
下载PDF
Identification of neuron selective androgen receptor inhibitors
17
作者 Maya Otto-Duessel Ben Yi Tew +2 位作者 Steven Vonderfecht Roger Moore Jeremy O Jones 《World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CAS 2017年第2期138-150,共13页
AIM To identify neuron-selective androgen receptor(AR) signaling inhibitors, which could be useful in the treatment of spinal and bulbar muscular atrophy(SBMA), or Kennedy's disease, a neuromuscular disorder in wh... AIM To identify neuron-selective androgen receptor(AR) signaling inhibitors, which could be useful in the treatment of spinal and bulbar muscular atrophy(SBMA), or Kennedy's disease, a neuromuscular disorder in which deterioration of motor neurons leads to progressive muscle weakness. METHODS Cell lines representing prostate, kidney, neuron, adipose, and muscle tissue were developed that stably expressed the CFP-AR-YFP FRET reporter. We used these cells to screen a library of small molecules for cell typeselective AR inhibitors. Secondary screening in luciferase assays was used to identify the best cell-type specific AR inhibitors. The mechanism of action of a neuronselective AR inhibitor was examined in vitro using luciferase reporter assays, immunofluorescence microscopy, and immunoprecipitations. Rats were treated with the most potent compound and tissue-selective AR inhibition was examined using RT-q PCR of AR-regulated genes and immunohistochemistry.RESULTS We identified the thiazole class of antibiotics as com-pounds able to inhibit AR signaling in a neuronal cell line but not a muscle cell line. One of these antibiotics, thiostrepton is able to inhibit the activity of both wild type and polyglutamine expanded AR in neuronal GT1-7 cells with nanomolar potency. The thiazole antibiotics are known to inhibit FOXM1 activity and accordingly, a novel FOXM1 inhibitor FDI-6 also inhibited AR activity in a neuron-selective fashion. The selective inhibition of AR is likely indirect as the varied structures of these compounds would not suggest that they are competitive antagonists. Indeed, we found that FOXM1 expression correlates with cell-type selectivity, FOXM1 co-localizes with AR in the nucleus, and that sh RNA-mediated knock down of FOXM1 reduces AR activity and thiostrepton sensitivity in a neuronal cell line. Thiostrepton treatment reduces FOXM1 levels and the nuclear localization of beta-catenin, a known co-activator of both FOXM1 and AR, and reduces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beta-catenin and AR. Treatment of rats with thiostrepton demonstrated AR signaling inhibition in neurons, but not muscles. CONCLUSION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thiazole antibiotics, or other inhibitors of the AR-FOXM1 axis, can inhibit AR signaling selectively in motor neurons and may be useful in the treatment or prevention of SBMA sympto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drogen receptor Selective androgen receptor modulator spinal and bulbar muscular atrophy Kennedy’s disease
下载PDF
1例脊髓延髓肌萎缩症运动神经元分化及分子病理分析
18
作者 刘文竹 刘付臣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2-100,共9页
目的运用脊髓延髓肌萎缩症(spinal and bulbar muscular atrophy,SBMA)患者诱导多潜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Cs)来源的运动神经元探究本病的分子病理表型。方法提取1例SBMA患者及1例健康对照者的皮肤成纤维细胞并... 目的运用脊髓延髓肌萎缩症(spinal and bulbar muscular atrophy,SBMA)患者诱导多潜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Cs)来源的运动神经元探究本病的分子病理表型。方法提取1例SBMA患者及1例健康对照者的皮肤成纤维细胞并重编程为iPSCs;将iPSCs诱导为运动神经前体细胞(motor neurons progenitor,MNP)并分化为成熟的运动神经元(mature motor neurons,mMN);免疫荧光染色研究细胞的增殖与凋亡,检测细胞核内包涵体的形成。结果患者,35岁,男性,主要表现为四肢近端无力、手抖以及性功能减退。骨骼肌活检显示神经源性损害病理改变。外周血毛细管电泳检测显示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基因第1外显子CAG重复次数为44次。iPSCs均表达干性标记物,细胞核型正常,并能随机分化为三胚层细胞类型。患者iPSCs及MNP未见细胞核内包涵体,但mMN中的核内包涵体较为典型。与健康对照相比,患者MNP增殖比例下降,凋亡比例增加。结论SBMA患者iPSCs携带致病变异,其分化的mMN含有典型的细胞核内包涵体,精准地模拟本病的分子病理特征,为后续机制研究和药物靶标发现提供理想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延髓肌萎缩症 肯尼迪病 雄激素受体基因 诱导多潜能干细胞 运动神经元
原文传递
以单侧上肢起病的脊髓延髓肌萎缩症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19
作者 何龙浩 程敏 +3 位作者 刘梦 侯心怡 邸伟 吕桦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22年第12期137-140,共4页
脊髓延髓肌萎缩症(SBMA)又称肯尼迪病,本病患者大多为成年男性,临床表现以下运动神经元损伤为主,有肌无力、肌萎缩、肌束震颤、延髓麻痹等症状,也可伴有雄性激素不敏感综合征及感觉神经受累等表现。本文报道1例主因“右上肢无力、肌萎缩... 脊髓延髓肌萎缩症(SBMA)又称肯尼迪病,本病患者大多为成年男性,临床表现以下运动神经元损伤为主,有肌无力、肌萎缩、肌束震颤、延髓麻痹等症状,也可伴有雄性激素不敏感综合征及感觉神经受累等表现。本文报道1例主因“右上肢无力、肌萎缩7个月”收治住院的SBMA患者,对该病的临床表现、致病基因、辅助检查、诊断、治疗、预后等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进行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萎缩 脊髓性 脊髓延髓肌萎缩症 肯尼迪病 上肢 病例报告
下载PDF
突变雄激素受体第651位丝氨酸磷酸化对致病蛋白功能的影响
20
作者 任文磊 马丽香 +7 位作者 任漪清 康远程 田冰洁 李月 肖辛怡 杨炜圻 魏文石 强强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18年第4期365-373,共9页
目的定点改变突变雄激素受体(AR)的第651位丝氨酸,建立脊髓延髓肌肉萎缩症细胞模型,探究该位点不同磷酸化状况对致病AR蛋白核转位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小鼠神经母细胞瘤Neuro 2a细胞系,以AR-65Q质粒作为模板,将AR-65Q第651位丝氨酸分别... 目的定点改变突变雄激素受体(AR)的第651位丝氨酸,建立脊髓延髓肌肉萎缩症细胞模型,探究该位点不同磷酸化状况对致病AR蛋白核转位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小鼠神经母细胞瘤Neuro 2a细胞系,以AR-65Q质粒作为模板,将AR-65Q第651位丝氨酸分别定点突变为丙氨酸和天冬氨酸,构建AR-65Q的去磷酸化S651A质粒和拟磷酸化S651D质粒,以及带绿色荧光蛋白的重组质粒EGFP AR-65Q、EGFP AR S651A和EGFP AR S651D。将上述质粒测序鉴定后转入细胞系,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不同磷酸化状况致病AR蛋白在胞内的分布,采用实时定量PCR验证磷酸化对致病AR m RNA水平的影响,用Western blot分析验证致病AR蛋白的胞质胞核分布情况以及稳定性。结果 (1)以AR-65Q质粒构建的致病AR蛋白第651位丝氨酸拟磷酸化AR S651D质粒和去磷酸化AR S651A质粒,相应的EGFP AR-65Q、EGFP AR S651D和EGFP AR S651A质粒测序正确;(2)第651位丝氨酸磷酸化可使致病AR蛋白在细胞核的聚集减少(P<0.05);(3)致病AR蛋白第651位丝氨酸磷酸化不影响致病AR m RNA表达水平(P>0.05)和蛋白表达水平(P>0.05)。结论致病AR蛋白第651位丝氨酸的磷酸化可以减少致病AR蛋白在细胞核内聚集,调控该位点磷酸化有望成为治疗脊髓延髓肌肉萎缩症的药物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激素受体 突变 丝氨酸 磷酸化 核转位 蛋白稳定性 脊髓延髓肌肉萎缩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