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26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冷热循环单周期内电缆附件XLPE-SiR界面局部放电演变特性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王子康 周凯 +5 位作者 朱光亚 傅尧 李蓉 徐庆文 陈祎林 刘兆贵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6136-6144,共9页
电力系统的日负荷特性导致配电电缆处于持续的冷热负荷循环状态。现场经验表明,在电力系统负荷突变或环境温度变化剧烈过程中,电缆附件绝缘故障频繁发生,而对于这种运行条件下的电缆附件界面绝缘特性的研究却鲜有报道。为此,该文对电缆... 电力系统的日负荷特性导致配电电缆处于持续的冷热负荷循环状态。现场经验表明,在电力系统负荷突变或环境温度变化剧烈过程中,电缆附件绝缘故障频繁发生,而对于这种运行条件下的电缆附件界面绝缘特性的研究却鲜有报道。为此,该文对电缆附件界面预制传感器,探究冷热循环单周期内的界面压力变化情况。首先,对预置半导电突起缺陷的电缆附件进行50个周期的冷热循环预老化实验。随后,将一个冷热循环周期内附件面压及温度变化情况与一个周期内的局部放电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一个冷热循环周期内电缆附件的局部放电将经历4个阶段,在温度上升与下降阶段都将出现短暂的局部放电活跃现象,而在温度恒定、界面状态稳定时,局部放电反而相对受到抑制。经分析,认为该现象是由于冷热负荷循环过程中界面温度与界面压力两方面因素相互作用而导致的。最后,从硅橡胶主绝缘的材料特性与界面空腔放电的角度出发,解释了一个冷热循环周期内附件界面局部放电行为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缆附件 硅橡胶 冷热循环 局部放电 界面压力
下载PDF
XLPE-SIR界面炭颗粒对放电光的影响
2
作者 陈新岗 张超峰 +1 位作者 古亮 陈果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59-166,共8页
XLPE-SIR复合界面放电光现象,在运行中早已被发现,复合界面上因放电产生的炭颗粒是形成界面局部强电场,是造成电缆接头绝缘劣化的主要原因.通过设计复合界面的试样,并在复合界面上加交变电场,模拟复合界面在交变电场下的运行情况.并采... XLPE-SIR复合界面放电光现象,在运行中早已被发现,复合界面上因放电产生的炭颗粒是形成界面局部强电场,是造成电缆接头绝缘劣化的主要原因.通过设计复合界面的试样,并在复合界面上加交变电场,模拟复合界面在交变电场下的运行情况.并采集复合界面上的放电光图片、放电电流信号以及炭颗粒图片,分析比较放电光、放电电流和炭化颗粒在界面击穿的整个过程中的变化的相关性,根据界面上放电光、放电电流和炭化颗粒分布的特点,间接的判断界面绝缘性能的劣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电缆 放电光 放电电流 炭化颗粒 复合界面
下载PDF
10 kV电缆中间接头受潮XLPE-SiR绝缘界面放电演化分析
3
作者 黄成龙 赵一枫 +2 位作者 胡冉 刘刚 唐文虎 《广东电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0-128,共9页
10 kV电缆中间接头交联聚乙烯硅橡胶(XLPE-SiR)绝缘界面在受潮条件下的放电行为严重影响配电网的可靠性,鉴于对绝缘界面放电行为的发展和特征研究较少,分析在受潮条件下10 kV电缆中间接头XLPE-SiR绝缘界面的放电行为,从仿真和试验2个方... 10 kV电缆中间接头交联聚乙烯硅橡胶(XLPE-SiR)绝缘界面在受潮条件下的放电行为严重影响配电网的可靠性,鉴于对绝缘界面放电行为的发展和特征研究较少,分析在受潮条件下10 kV电缆中间接头XLPE-SiR绝缘界面的放电行为,从仿真和试验2个方面验证XLPE-SiR绝缘界面的击穿过程。结果表明:在水分的作用下,XLPE-SiR绝缘界面会出现局部放电,并逐步演变为电弧放电。放电会产生2个影响:一方面引起绝缘材料的热解,形成电痕;另一方面,放电产生的热量导致水蒸发,有效地阻止了绝缘界面处放电的继续。随后,在存在电痕的情况下,进一步研究XLPE-SiR绝缘界面的放电行为。结果表明,当XLPE-SiR绝缘界面存在电痕时,水分的存在会迅速导致绝缘界面击穿。10 kV电缆中间接头绝缘界面受潮直接决定了其绝缘界面放电—短路故障的发展过程,因此在实际电缆中间接头的生产及施工工艺中需要加强防水管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缆中间接头 受潮 xlpe-sir绝缘界面 局部放电 绝缘界面击穿
下载PDF
不同粗糙度煤岩界面超低摩擦效应与声发射特征试验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李利萍 胡学锦 +1 位作者 潘一山 孙媛涛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47-1056,共10页
为了揭示动载扰动作用下煤岩界面粗糙度对超低摩擦型冲击地压影响机制,采用自行研制的煤岩界面超低摩擦试验装置,以沈阳红阳三矿1082 m采深煤岩体为研究对象,通过改变煤块与砂岩块体表面粗糙度来模拟煤岩界面不同粗糙特性,以粗糙度系数... 为了揭示动载扰动作用下煤岩界面粗糙度对超低摩擦型冲击地压影响机制,采用自行研制的煤岩界面超低摩擦试验装置,以沈阳红阳三矿1082 m采深煤岩体为研究对象,通过改变煤块与砂岩块体表面粗糙度来模拟煤岩界面不同粗糙特性,以粗糙度系数表征煤岩界面粗糙程度,工作块体水平位移表征冲击过程中超低摩擦效应强度,声发射能量为工作块体摩擦滑动过程中的信号参数,进行应力波扰动下不同粗糙度煤岩界面超低摩擦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超低摩擦滑动过程中,工作块体水平位移、声发射能量计数以及累计能量曲线呈现出孕育阶段、激发阶段、稳定阶段变化特征;(2)煤岩界面粗糙度越小,工作块体水平位移和声发射能量峰值越大,煤岩界面越易发生超低摩擦效应;(3)不同煤岩界面粗糙度下,相比于其他扰动频率, 2 Hz时更易发生超低摩擦效应;(4)给出了声发射能量峰值与煤岩界面粗糙度系数对应关系.声发射能量峰值可以有效表征超低摩擦效应强度,可以用声发射能量峰值预测超低摩擦效应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岩界面 粗糙度 煤岩块体 超低摩擦效应 声发射信号
下载PDF
基于用户体验的APP界面设计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原坤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04-306,344,共4页
目的 探讨符合用户体验的APP界面设计策略,为今后APP界面设计提供参考,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方法 对用户体验进行简要分析、了解之后,结合案例,并基于用户需求、用户情感体验、用户心理状态、用户使用习惯等对APP界面设计展开探究。结... 目的 探讨符合用户体验的APP界面设计策略,为今后APP界面设计提供参考,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方法 对用户体验进行简要分析、了解之后,结合案例,并基于用户需求、用户情感体验、用户心理状态、用户使用习惯等对APP界面设计展开探究。结论 要使APP受到用户的青睐,必须要了解用户需求,把握用户心理,根据用户习惯来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户体验 APP 界面设计
下载PDF
走向消弥的技术:人机交互界面的媒介考古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欣 朱红喆 《新闻爱好者》 CSSCI 2024年第2期40-43,共4页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机界面——人与计算机发生信息交流的场所,随着科技经历了四个时期的变迁,如今智能计算机已经能够响应触觉、听觉、视觉等多种人类感知方式并且与人进行信息交流。随着元宇宙的发展,界面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机界面——人与计算机发生信息交流的场所,随着科技经历了四个时期的变迁,如今智能计算机已经能够响应触觉、听觉、视觉等多种人类感知方式并且与人进行信息交流。随着元宇宙的发展,界面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将人们包裹于界面之中,身体逐渐成了人机交互通道的中心要素。梅洛-庞蒂的知觉现象学为身体知觉的经验性提供了理论基础,结合媒介考古学的方法对人机界面的变迁历史进行考察,可以发现正是人的身体经验左右了人机界面的发展方向,人机界面的发展呈现出完整的人试图找回与世界接触的最本真的感觉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机界面 媒介考古 知觉现象学
下载PDF
粤港澳高校合作办学界面管理的现实与重构--基于“结构—情景—要素”视角 被引量:1
7
作者 尹雅丽 马早明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38,共8页
新时代国家战略下,粤港澳高校合作办学深入发展,制约因素逐步凸显。运用界面理论概念,对合作办学活动的协调性、动态性、功能性特点进行分解,将其困境归因为组织界面、流程界面、任务界面的结构性矛盾。提出构建“结构-情景-要素”三维... 新时代国家战略下,粤港澳高校合作办学深入发展,制约因素逐步凸显。运用界面理论概念,对合作办学活动的协调性、动态性、功能性特点进行分解,将其困境归因为组织界面、流程界面、任务界面的结构性矛盾。提出构建“结构-情景-要素”三维分析框架,进行界面管理系统重构。针对组织界面,打造“资源共享体”,从区域规划、高校主导、差异互补出发,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协调性要素。针对流程界面,设计“弹性协同体”,采用“高校+政府”模式构建弹性协同机制,升级内部自循环系统,完善质量保障体系,强化动态性要素。针对任务界面,凝练“决策共同体”,厘清政府决策边界,构建“软性”监管,引入多元服务供给,优化功能性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澳 高校 合作办学 界面管理
下载PDF
活性改性剂合成及其对环氧胶黏剂力学与界面粘接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元强 王攒 +3 位作者 姚灏 黄炬 左胜浩 黄海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96-303,共8页
综合考虑环氧胶黏剂的施工性能、力学性能及与砂浆界面的粘接性能,利用三羟甲基丙烷三缩水甘油醚(TMPGE)与1,4-丁二醇(BDO),通过控制反应物物质的量比以及反应时间制备了四种低环氧值兼具高羟基含量的预聚体(PPM)。通过1H-NMR、盐酸-丙... 综合考虑环氧胶黏剂的施工性能、力学性能及与砂浆界面的粘接性能,利用三羟甲基丙烷三缩水甘油醚(TMPGE)与1,4-丁二醇(BDO),通过控制反应物物质的量比以及反应时间制备了四种低环氧值兼具高羟基含量的预聚体(PPM)。通过1H-NMR、盐酸-丙酮法及凝胶渗透色谱(GPC)对PPM进行了表征。进一步研究了PPM对改性环氧胶黏剂工作性能、固化力学性能、与水泥砂浆粘接强度以及表面性质的影响。结果显示:延长反应时间以及增加BDO用量使PPM的数均分子量更大、环氧值更低。四种PPM改性后,胶黏剂的放热峰值温度降低,可操作时间延长。同时,PPM使环氧固化物的延性显著增加。四种PPM改性后使环氧与水的接触角降低,固化物表面的极性组分升高。XPS分析表明,PPM使环氧固化物的羟基含量显著提高。最后,PPM使胶黏剂对湿砂浆基体的粘接强度提高了一倍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胶黏剂 可操作时间 裂缝修补 灌浆料 界面粘接
下载PDF
氯盐环境下UHPC-NC界面黏结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谢剑 杨云涛 +1 位作者 陈玉洁 杨荣伟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0,共10页
氯盐环境作为一种较为常见的化学侵蚀环境,研究其对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UHPC)和普通混凝土(normal concrete,NC)界面耐久性能的影响对于UHPC加固混凝土结构和UHPC-NC组合结构的工程应用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 氯盐环境作为一种较为常见的化学侵蚀环境,研究其对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UHPC)和普通混凝土(normal concrete,NC)界面耐久性能的影响对于UHPC加固混凝土结构和UHPC-NC组合结构的工程应用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基于此,通过在常规环境以及氯盐环境下的推出试验,获得了干湿循环次数(0次、25次、50次)、氯盐浸泡天数(0 d、50 d、100 d)及界面处理方式(钢丝刷刷毛、高压水射流冲毛、表面缓凝处理)对UHPC-NC界面黏结强度、界面黏结刚度及界面黏结滑移曲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00 d试验周期内,干湿循环及氯盐浸泡作用造成的界面黏结强度损失率不超过20%;氯盐环境作用时长的增加会导致界面黏结刚度的降低;随着界面粗糙度的增加,UHPC-NC试件的界面黏结强度以及界面黏结刚度均会增加;界面粗糙度的提高有助于界面抗氯盐侵蚀能力的提升.受到界面处理方法的影响,UHPC-NC试件经历干湿循环及氯盐浸泡后,荷载滑移曲线呈现2种不同的形式,分别对应光滑界面(钢丝刷刷毛界面)和其他界面(高压水射流冲毛界面和缓凝剂处理界面).各组试件的黏结滑移曲线在荷载到达峰值前趋于一致;荷载到达峰值后,前者存在荷载骤降段及持荷段,后者则随着滑移量的增加荷载不断降低.根据UHPC-NC黏结滑移曲线特征,提出了黏结滑移建议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黏结性能 超高性能混凝土 普通混凝土 氯盐环境 界面处理 黏结滑移模型
下载PDF
基于用户心智模型强化与再构的界面设计流程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凯 王旻 《设计》 2024年第2期116-119,共4页
为了进一步探索心智模型理论,将其作为工具应用到界面设计中,试图探索出一种在用户心智模型引导下的界面设计流程。以心智模型理论为基础,探讨了用户心智模型强化的设计程序与方法、用户心智模型再构的设计程序与方法,并且论述了在界面... 为了进一步探索心智模型理论,将其作为工具应用到界面设计中,试图探索出一种在用户心智模型引导下的界面设计流程。以心智模型理论为基础,探讨了用户心智模型强化的设计程序与方法、用户心智模型再构的设计程序与方法,并且论述了在界面设计中如何运用用户心智模型强化与再构提升产品界面可用性。总结出基于用户心智模型强化与再构的界面设计流程。通过对3个方面的研究,总结出一种基于用户心智模型强化与再构的界面设计流程,为提升界面信息呈现与用户心智的匹配提供新的设计思路,为产品界面设计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智模型理论 用户心智模型强化 用户心智模型再构 产品界面 界面设计流程
下载PDF
太阳能界面蒸发可持续离网脱盐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许兵 杨晓彤 +4 位作者 刘佳 张旭 姚兴洁 郭培勋 张新玉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8-65,共8页
随着全球环境污染问题愈发严重,淡水资源日趋匮乏,脱盐淡化技术成为研究热点。传统的脱盐淡化能耗高,太阳能界面蒸发技术能够直接利用可再生能源,清洁环保,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离网脱盐工艺,可实现降低海水淡化成本和零碳排放的目标。介绍... 随着全球环境污染问题愈发严重,淡水资源日趋匮乏,脱盐淡化技术成为研究热点。传统的脱盐淡化能耗高,太阳能界面蒸发技术能够直接利用可再生能源,清洁环保,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离网脱盐工艺,可实现降低海水淡化成本和零碳排放的目标。介绍了离网脱盐技术的研究意义及前景,太阳能界面蒸发技术的基本内涵,并详细介绍了各类高效光热转换材料,主要包括光热碳材料、金属及氧化物、高分子聚合物及相关复合材料;归纳总结了太阳能驱动的各类界面蒸发脱盐工艺,主要包括太阳能界面多级闪蒸和多效蒸馏技术、膜蒸馏技术、温室海水淡化技术、太阳能加湿除湿技术及多能耦合脱盐技术等;最后针对当前全球环境和能源问题对未来利用太阳能界面蒸发技术进行离网脱盐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离网脱盐 可再生能源 界面蒸发 纳米材料
下载PDF
分形界面吸附行为初探 被引量:1
12
作者 金毅 李娅妮 +3 位作者 宋慧波 赵梦余 杨运航 陈泽楠 《煤田地质与勘探》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1,共11页
煤层气吸附解吸机理研究是揭示煤层气成藏机理及高效开发煤层气的基础。已有研究表明,煤储层孔隙结构非常复杂且具有分形特征,煤层气在孔-固界面的吸附行为明显受到煤孔隙结构特征的影响。对比分析几种常用气-固界面上的吸附模型,总结... 煤层气吸附解吸机理研究是揭示煤层气成藏机理及高效开发煤层气的基础。已有研究表明,煤储层孔隙结构非常复杂且具有分形特征,煤层气在孔-固界面的吸附行为明显受到煤孔隙结构特征的影响。对比分析几种常用气-固界面上的吸附模型,总结这些模型的特点和适用条件,指出当前吸附模型在分形界面吸附行为的描述和应用上均未摆脱吸附选择性的平稳假设,尚未考虑吸附厚度的尺度不变特征。而分形拓扑理论可以有效标定分形对象的尺度不变属性,为分形界面的等效表征提供了理论支撑。因此,结合上述模型对气-固界面吸附行为的描述,借助分形拓扑理论提出煤储层孔-固界面上分形吸附行为的相关假设及其控制机理,构建基于吸附拓扑的单层吸附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设置不同的吸附拓扑参数组合获取其等温吸附曲线,分析得出,随着吸附压力的升高,吸附覆盖率表现出指数、线性和对数3种不同的增长趋势,而吸附热表现为对数减小趋势。结果显示,不同的吸附拓扑参数组合会得到不同类型的等温吸附曲线,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Langmuir方程只能描述单一类型等温吸附线的不足。为了验证吸附模型的适用性,结合沁水盆地武乡区块富有机质泥页岩的液氮吸附实验数据,对比了实际等温吸附曲线与模拟吸附曲线的差异。结果表明,通过调整各吸附拓扑参数之间的组合关系,可以使等温吸附模拟曲线与实际吸附曲线的趋势始终保持一致。最后,探讨了吸附解吸机理的研究方向,类比电子层提出了吸附层的概念,指出发展分形动力学描述模型是解释煤层气吸附解吸规律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吸附解吸 分形特征 孔-固界面 孔隙结构 吸附模型
下载PDF
基于拉拔试验的加筋土界面摩擦特性 被引量:1
13
作者 屈畅姿 曹峥 +2 位作者 刘泽 周详详 李梦竹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99-508,共10页
加筋土具有良好的工程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加固路基和边坡支挡等领域,筋土界面摩擦强度对支挡结构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为研究不同加筋土的界面摩擦特性,自制拉拔装置,对黏土-土工格栅、黏土-碳纤维布、黏土-土工格室和碎石土-... 加筋土具有良好的工程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加固路基和边坡支挡等领域,筋土界面摩擦强度对支挡结构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为研究不同加筋土的界面摩擦特性,自制拉拔装置,对黏土-土工格栅、黏土-碳纤维布、黏土-土工格室和碎石土-土工格室等4种加筋土进行拉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4种加筋土中,土工格室与碎石土的界面摩擦强度最高,构成的加筋体承受变形的能力最强;黏土-碳纤维布构成的加筋体界面摩擦强度最低,但具有筋土间相互作用发挥较快、允许变形小的特点;不同加筋体的允许变形差别较大,在实际工程中应充分考虑.提出了一种考虑土工格室加强区的无黏性土-土工格室界面最大摩阻力计算理论模型,研究结果可为加筋土工程筋材选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工程 加筋土 拉拔试验 碎石土 界面摩擦强度 峰值位移 土工格室
下载PDF
界面改性提高碳酸盐岩有水气藏渗流能力
14
作者 舒政 熊颖 +2 位作者 许成军 赵万伟 冯茹森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9-264,279,共7页
针对碳酸盐岩有水气藏水侵大幅度降低产量的问题,采用界面改性剂(硅烷偶联剂)对碳酸盐岩表面进行超疏水改性,通过室内多孔介质流动实验对比研究了界面改性前后对水相、气相及气液两相渗流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界面改性剂质量分数为3%... 针对碳酸盐岩有水气藏水侵大幅度降低产量的问题,采用界面改性剂(硅烷偶联剂)对碳酸盐岩表面进行超疏水改性,通过室内多孔介质流动实验对比研究了界面改性前后对水相、气相及气液两相渗流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界面改性剂质量分数为3%时,改性后的碳酸盐岩与自来水的接触角为153°,碳酸盐岩的界面达到超疏水状态。与改性前(接触角为0°)相比,超疏水状态的碳酸盐岩在单相恒压(0.05~0.40 MPa)注入条件下,单独水相渗流速度可提高72.1%~85.9%,单独气相的渗流速度可提高52.9%~72.5%;在气相恒压(0.3 MPa)、水相恒流(0.05~0.20 mL/min)的两相流条件下,填砂管流出端的出液时间可降低41.0%~47.4%,气相渗流速度可提高102.1%~104.5%;在气相及水相均为恒压(0.07~0.30 MPa)的两相流条件下,碳酸盐岩界面改性为超疏水时,水相进入孔隙中的量可降低75.6%~100.0%,气相渗流速度可提高111.1%~200.0%。通过对有水气藏近井地带进行超疏水界面改性,水相在孔隙中的毛细管力变为阻力,可以有效阻止地层水进入近井地带孔隙,降低水侵程度;同时,可降低气相在孔隙表面的黏性摩擦力,水相在界面产生“滑移效应”,降低气相及水相渗流阻力,最终提高气藏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水气藏 界面改性 碳酸盐岩 超疏水界面 滑移效应 水侵程度 渗流能力
下载PDF
从机构改革到界面整合:政府治理变革的界面逻辑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春生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8-75,共8页
对治理界面的整合是以问题为中心的改革策略,为行政组织的变革提供新的方案成为转型时期政府治理实践的显著特征。以河长制为例,分析了界面整合的操作逻辑,揭示了转型时期政府治理变革的界面逻辑。河长制通过从完成任务到解决问题、从... 对治理界面的整合是以问题为中心的改革策略,为行政组织的变革提供新的方案成为转型时期政府治理实践的显著特征。以河长制为例,分析了界面整合的操作逻辑,揭示了转型时期政府治理变革的界面逻辑。河长制通过从完成任务到解决问题、从各管一块到集中对象、从分散权力到集中权力、从模糊责任到清晰责任等实践,实现了界面治理问题、对象、责任和权力的整合,一定程度解决了政府治理碎片化的问题。界面整合与机构改革在驱动因素、核心目标和激励强度等方面有明显差异,是对行政组织运行机制的理顺与调适,是对科层制的突破而非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整合 碎片化 河长制 政府治理变革 “突破”科层制
下载PDF
负载纳米TiO_(2)石英砂功能集料-水泥石的界面粘结性能
16
作者 王功勋 李雄 +2 位作者 邓静 祝明桥 屈锋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6-187,共12页
光催化水泥基材料是先进建筑功能材料的研究热点之一,但传统内掺法制备的TiO_(2)-水泥基复合材料中TiO_(2)有效利用率低、经济效益差。针对此问题,采用负载法制备纳米TiO_(2)功能集料(QST),并将QST集料负载于普通水泥砂浆表面。研究QST... 光催化水泥基材料是先进建筑功能材料的研究热点之一,但传统内掺法制备的TiO_(2)-水泥基复合材料中TiO_(2)有效利用率低、经济效益差。针对此问题,采用负载法制备纳米TiO_(2)功能集料(QST),并将QST集料负载于普通水泥砂浆表面。研究QST集料对水泥砂浆干缩性能的影响,通过拉拔法测试QST集料与水泥石的界面粘结力;采用SEM、EDS、MIP等微观测试方法,研究纳米TiO_(2)对集料-水泥石界面过渡区水化产物、孔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普通石英砂集料相比,表面负载纳米TiO_(2)的石英砂功能集料可减少水泥砂浆的干缩,提高集料-水泥石的界面粘结力。在QST集料-水泥石的界面过渡区,纳米TiO_(2)促进了水泥浆体的水化,减少了界面过渡区Ca(OH)2的富集,细化并改善了界面过渡区的孔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集料 界面黏结力 界面过渡区 水化产物 孔结构
下载PDF
载人航天人机交互界面色彩设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姚湘 龙茜 +1 位作者 陈淇琪 王美琪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32,共17页
目的对载人航天人机交互界面的色彩设计方法流程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方法遵循“以人为中心”的设计原则,从色彩空间与模型、色彩设计与人因、航天色彩设计范围、载人航天器色彩设计模型,以及载人航天器色彩设计与人因评价体系等方面,对... 目的对载人航天人机交互界面的色彩设计方法流程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方法遵循“以人为中心”的设计原则,从色彩空间与模型、色彩设计与人因、航天色彩设计范围、载人航天器色彩设计模型,以及载人航天器色彩设计与人因评价体系等方面,对载人航天器人机交互界面色彩设计方法流程体系进行了探讨。结果构建了载人航天色彩设计模型,阐述了完整的载人航天色彩设计方法流程体系。结论针对载人航天人机交互色彩设计方法的研究为航天员在轨环境中的生活品质及工作效能等相关领域的提高提供了有力支持,进一步增强了航天领域色彩设计与人因工程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人航天 人机交互界面 色彩设计 人因工程
下载PDF
镁合金表面DCPD涂层的制备及其界面结合机制研究
18
作者 李沛 李志 +1 位作者 杨建成 袁静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3-199,210,共8页
目的研究CaHPO_(4)·2H_(2)O(DCPD)与Mg的界面结合机制,以提高DCPD在镁合金表面的界面结合强度。方法利用电镀法在AZ31镁合金表面制备DCPD涂层,采用SEM、XRD、XPS等对涂层形貌及结构进行表征。同时,运用分子动力学模拟(MD)对DCPD在M... 目的研究CaHPO_(4)·2H_(2)O(DCPD)与Mg的界面结合机制,以提高DCPD在镁合金表面的界面结合强度。方法利用电镀法在AZ31镁合金表面制备DCPD涂层,采用SEM、XRD、XPS等对涂层形貌及结构进行表征。同时,运用分子动力学模拟(MD)对DCPD在Mg表面形成机制进行研究,通过统计界面层中不同组分的径向分布函数、密度分布、均力势、总能量等的变化,揭示DCPD/Mg的界面结合能、结合位点及结合方式。结果通过电镀法形成的DCPD涂层形貌为致密的荷花瓣状晶体,主要成分为CaHPO_(4)·2H_(2)O。模拟结果表明,CaHPO_(4)·2H_(2)O的4个晶面(010)、(-120)、(11-1)、(111)、(-120)与Mg的结合能最强(163.63 kJ/mol)。其中起“铆钉”作用的基团是HPO_(4)^(2-)和H_(2)O,结合位点主要为O与Mg,即HPO_(4)^(2-)和H_(2)O通过静电作用及范德华力与Mg形成Mg-HPO_(4)^(2-)和Mg-H_(2)O偶极对。研究发现,形成的偶极对中HPO_(4)^(2-)及H_(2)O的配位数分别为0.75和1.16,Mg-H_(2)O的解离能更大,结构更稳定。结论提出改善DCPD/Mg结合强度的方法,电镀前可将镁合金置于NH4H_(2)PO_(4)溶液中浸泡片刻,促进CaHPO_(4)·2H_(2)O(-120)晶面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合金 DCPD涂层 界面结合能 界面结合位点 分子动力学模拟
下载PDF
电缆终端应力锥错位缺陷对界面温度及应力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祝贺 何峻旭 +2 位作者 郑亚松 曹煜锋 郭维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5-75,共11页
电缆终端内部缺陷会造成终端内部电场分布不均、局部温度升高与应力分布变化,可能引发局部放电造成绝缘击穿。为研究终端应力锥错位缺陷对电缆界面温度及应力分布的影响,分别建立了电缆终端安装不足与安装过盈情况下的电缆终端错位缺陷... 电缆终端内部缺陷会造成终端内部电场分布不均、局部温度升高与应力分布变化,可能引发局部放电造成绝缘击穿。为研究终端应力锥错位缺陷对电缆界面温度及应力分布的影响,分别建立了电缆终端安装不足与安装过盈情况下的电缆终端错位缺陷模型,并进行电-热-力多物理场耦合仿真分析。结果表明:电缆终端绝缘屏蔽层截断处是电缆终端的薄弱部位,终端界面温度和界面压力都会在绝缘屏蔽层截断处发生突变。当电缆终端存在安装不足缺陷时,终端屏蔽层截断处与应力锥根部之间会出现电场升高区域,在安装位置为-7.5 mm时界面温度最高,绝缘界面压力值升高,且安装位置为-2.5mm时绝缘承受的压力值最大;当电缆终端存在安装过盈缺陷时,绝缘屏蔽层截断处会发生电场畸变,电场突变量随着偏移量的增加而增大,在安装位置为+5.0mm时绝缘界面压力值最大,且界面压力突变量增加发生畸变。因此,在电缆终端实际设计安装与运行维护中,额外注意应力锥错位缺陷对终端内部应力分布的影响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缆终端 应力锥错位缺陷 电缆界面应力 电-热-力多物理场耦合
下载PDF
两亲SiO_(2)纳米颗粒的制备和界面扩张流变行为研究
20
作者 贾寒 谢秋宇 +2 位作者 李传錡 孙涵 齐宁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8-34,共7页
制备了一种两亲SiO_(2)纳米颗粒,借助红外光谱及接触角测量证实了相关基团在SiO_(2)纳米颗粒表面的成功接枝,探究了其界面活性和界面扩张流变行为。通过动态界面张力测量及小幅正弦振荡实验发现,两亲SiO_(2)纳米颗粒相比亲水和疏水SiO_... 制备了一种两亲SiO_(2)纳米颗粒,借助红外光谱及接触角测量证实了相关基团在SiO_(2)纳米颗粒表面的成功接枝,探究了其界面活性和界面扩张流变行为。通过动态界面张力测量及小幅正弦振荡实验发现,两亲SiO_(2)纳米颗粒相比亲水和疏水SiO_(2)纳米颗粒能够更稳定地吸附在界面形成一层吸附膜,降低界面张力,同时由于其扩散交换速度较慢,界面扩张模量大于亲水和疏水SiO_(2)纳米颗粒。进一步的大幅线性压缩实验发现两亲SiO_(2)纳米颗粒在表面比为0.35时其界面吸附量会发生激增,扩张模量迅速增大,其形成的界面膜具有抵抗较大程度形变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亲SiO_(2)纳米颗粒 界面扩张模量 界面张力 界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