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XRF岩芯扫描分析方法及其在湖泊沉积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1
作者 成艾颖 余俊清 +1 位作者 张丽莎 高春亮 《盐湖研究》 CSCD 2010年第2期7-13,共7页
XRF岩芯扫描分析方法在海洋和湖泊沉积环境变化方面的应用研究,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在国内尚未见到研究成果的报道。XRF岩芯扫描分析方法具有快速、无破坏性、连续测试元素和对样品制备要求不高等特点,在获取高分辨环境记录方面更具... XRF岩芯扫描分析方法在海洋和湖泊沉积环境变化方面的应用研究,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在国内尚未见到研究成果的报道。XRF岩芯扫描分析方法具有快速、无破坏性、连续测试元素和对样品制备要求不高等特点,在获取高分辨环境记录方面更具独特的优势。因此,这一分析方法具有极好的应用前景,它能提高分析的准确性和精确度,加强高分辨率湖泊沉积与环境演变的整体性研究,促进环境指标的综合运用与定量化研究。从介绍XRF岩芯扫描分析方法的原理、特点、影响因素、分析结果的校正入手,进而分析该测试方法的应用现状与远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rf岩芯扫描分析 湖泊沉积物 环境变化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平原湖沼沉积物XRF岩芯扫描结果的可靠性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周锐 李珍 +3 位作者 宋兵 谢昕 李贞 陆岸青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97-704,共8页
对长江三角洲顶部湖沼相沉积为主的XJ02孔(32°19′57″N,119°16′22″E)进行XRF全岩芯扫描(XRF-cps)分析,同时选取70个样品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ppm)进行元素含量测定。通过对两种测试方法所获结果的对比及相关性分析,探... 对长江三角洲顶部湖沼相沉积为主的XJ02孔(32°19′57″N,119°16′22″E)进行XRF全岩芯扫描(XRF-cps)分析,同时选取70个样品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ppm)进行元素含量测定。通过对两种测试方法所获结果的对比及相关性分析,探讨了XRF岩芯扫描方法测定元素含量的可靠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所测得的6种元素Ti,Zn,Rb,Sr,Fe和Ca的相关系数很高,XRF扫描强度变化可以很好地反映其含量的变化;XRF扫描强度受含水量的影响,尤其对原子量较小的元素Si等影响比较明显;对于含量较低的元素P和Pb,XRF扫描强度不能真实的反映沉积物中的元素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 xrf岩芯扫描分析 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 含水量
原文传递
鲁北现代洪水沉积物XRF元素扫描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3
作者 张宏亮 侯依林 +5 位作者 李华勇 李智慧 王倩 杨艺萍 许惟栋 于正松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85-194,共10页
2018年8月山东北部弥河流域受台风暴雨影响发生洪涝灾害,通过对洪水淹没区考察,选择弥河及其支流丹河下游新鲜洪水沉积保存完好的地点,获取两根沉积物浅钻MH1、DH2(长度分别为21.5、21 cm,下段为现代土壤),对沉积岩芯进行X射线荧光光谱(... 2018年8月山东北部弥河流域受台风暴雨影响发生洪涝灾害,通过对洪水淹没区考察,选择弥河及其支流丹河下游新鲜洪水沉积保存完好的地点,获取两根沉积物浅钻MH1、DH2(长度分别为21.5、21 cm,下段为现代土壤),对沉积岩芯进行X射线荧光光谱(XRF)元素连续扫描,结合粒度指标和其他研究成果,探讨现代洪水沉积物元素特征及其在古洪水事件识别中的指示意义。结果显示,Al、Ti、Si、Ca、Fe等元素具有相似的波动特征,相互之间正相关关系显著,信号强度在细粒洪水沉积层出现峰值;Rb元素信号强度与粒度相关性弱,在钻孔中的变化较为稳定,仅在沉积界面处有所降低,可能与岩芯裂隙造成的实验偏差有关;Sr、Zr两种元素显著正相关,且信号强度在洪水沉积层较低。Zr/Rb和Rb/Sr分析结果表明,两者均受控于粒度特征,风化淋溶作用对其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其中Zr/Rb与粒度呈现较强的正相关性,Rb/Sr则与粒度负相关关系显著,且在其他区域洪水地层研究中具有一致结论。Zr/Rb峰值和Rb/Sr谷值对应黏土质洪水沉积,Zr/Rb谷值和Rb/Sr峰值对应粒度粗组分高值的粉砂质洪水沉积,可在古洪水沉积识别中作为参照指标。本研究结果将为利用XRF技术识别古洪水沉积提供有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水沉积物 xrf岩芯扫描 RB/SR Zr/Rb 山东北部
下载PDF
基于XRF岩芯扫描的贵州喀斯特地区晚全新世泥炭古环境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杨欢 曾蒙秀 +6 位作者 彭海军 李凯 李凤全 朱丽东 邓伯龙 廖梦娜 倪健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54-1169,共16页
文章选取发育于贵州喀斯特地区的兴义泥炭为研究对象,对钻孔上部300 cm岩芯进行高分辨率XRF连续扫描,并测定了样品含水量、色度(亮度L*、红度a*、黄度b*)和碳酸盐含量。通过对Rb、Ti、Zr、Al、Si、Ca、Sr、Mg等元素含量及其比值、色度... 文章选取发育于贵州喀斯特地区的兴义泥炭为研究对象,对钻孔上部300 cm岩芯进行高分辨率XRF连续扫描,并测定了样品含水量、色度(亮度L*、红度a*、黄度b*)和碳酸盐含量。通过对Rb、Ti、Zr、Al、Si、Ca、Sr、Mg等元素含量及其比值、色度和其他代用指标的综合分析,结合主成分分析方法,探讨XRF岩芯扫描在兴义泥炭研究中使用的可行性,并进一步分析兴义泥炭化学元素的来源、指示意义及所记录的古环境演化过程。基于AMS14C测年构建的年代框架,发现:1)XRF岩芯扫描的Ca元素含量与气量法测定的碳酸盐含量具有较好的一致性。XRF岩芯扫描和分光测色计获得的L*、b*相关性高,尽管这两种方法获得的a*存在差异,但其数值表现上相似性仍较高;2)晚全新世以来兴义泥炭的地球化学元素主要来源于周边碳酸盐岩风化、淋溶、随流水搬运而最终沉积到湿地的物质;3)兴义泥炭Sr/Ca比值处于高值,Si/Al、Rb/Sr比值处于低值时,气候偏干,反之则指示气候偏湿润。此外,兴义泥炭Al、Si、Ca、Sr、Mg、Rb/Sr、Si/Al、Sr/Ca的变化趋势与烧失量、腐殖化度等具有较好的一致性;4)晚全新世以来兴义地区总体上呈现出由湿润向干转变的趋势,3270~2700 cal.a B.P.由湿润持续转干,2300~1670 cal.a B.P.降水持续减少,与西南季风主控区众多古环境记录能较好地对应,并揭示了2700~2300 cal.a B.P.降水稳步增加的过程。对兴义泥炭进行XRF岩芯扫描能挖掘其蕴含的物质来源、物质变化特征等多方面信息,有助于拓展XRF岩芯扫描分析方法在泥炭沉积中的应用,并能深化对西南地区古环境演化历史的认识及丰富泥炭研究档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泥炭 xrf岩芯扫描 元素地球化学 喀斯特地貌 古环境重建
原文传递
岱海近400年以来的环境变化:高分辨率XRF岩芯扫描结果的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辛首臻 成艾颖 +3 位作者 余俊清 高春亮 洪荣昌 张丽莎 《盐湖研究》 CSCD 2015年第2期1-6,33,共7页
岱海是东亚夏季风边缘地带的闭流型半咸水湖泊,其汇水流域降水量的变化易于引发湖泊水位和水化学变动。选用DH11—1岩芯进行1mm分辨率XRF元素扫描分析,并对测试结果进行多元数理统计分析,旨在查明这些元素与外源碎屑、自生碳酸盐沉... 岱海是东亚夏季风边缘地带的闭流型半咸水湖泊,其汇水流域降水量的变化易于引发湖泊水位和水化学变动。选用DH11—1岩芯进行1mm分辨率XRF元素扫描分析,并对测试结果进行多元数理统计分析,旨在查明这些元素与外源碎屑、自生碳酸盐沉积以及岱海水住、水化学变化的关联。结果显示,Si、Al、Ti、K、Fe、Rb等元素相关性好,并呈现相似的变化趋势,其含量变化与主要河流带入的碎屑物的多寡有关;Ca元素主要反映沉积物中自生碳酸盐即文石和方解石矿物含量的增减。研究发现,在人类活动严重影响之前,岱海在过去~400年期间的环境特征总体可划分为4个阶段,各阶段的水位、水化学特征及水量平衡有所不同,总体受汇水盆地降水量变化的控制。此外,沉积物中Cu、Zn、Cr可能与人类活动影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水量平衡 xrf岩芯扫描 元素地球化学 湖泊沉积
原文传递
基于XRF岩芯扫描的Rb/Sr比值的古气候意义探讨——以青藏高原东部若尔盖盆地为例 被引量:11
6
作者 杨涵菲 赵艳 +2 位作者 崔巧玉 任维鹤 李泉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3-91,共19页
XRF岩芯扫描技术是古气候研究中的重要工具,其中所获得的基于湖泊岩芯的Rb/Sr比值在古气候研究中被广泛用于表征流域化学风化的强度.然而在不同的地质背景下,影响Rb/Sr比值变化的因素不同,使得其古气候解释意义较为复杂.本研究选取青藏... XRF岩芯扫描技术是古气候研究中的重要工具,其中所获得的基于湖泊岩芯的Rb/Sr比值在古气候研究中被广泛用于表征流域化学风化的强度.然而在不同的地质背景下,影响Rb/Sr比值变化的因素不同,使得其古气候解释意义较为复杂.本研究选取青藏高原东部若尔盖盆地的湖泊沉积物岩芯,获取了高分辨率的XRF岩芯扫描Rb/Sr比值、传统XRF测试Rb/Sr比值、化学蚀变指数CIA以及其他古气候替代指标,开展了不同指标间的对比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在细粒物质为主的沉积段,岩芯扫描Rb/Sr和CIA可作为指示化学风化强度的可靠指标;(2)岩芯扫描Rb/Sr和CIA的低值对应于总有机碳含量、乔木花粉含量、碳酸盐含量和C/N比值的高值,综合分析各古气候代用指标的指示意义,认为岩芯扫描Rb/Sr可指示亚洲夏季风强度的变化;(3)受"粒度效应"和测试精度限制,若尔盖岩芯25~0.3和56~47m沉积段的扫描Rb/Sr数据不适用于化学风化强度的重建,在今后若尔盖盆地古气候演化历史的重建工作中应加以注意.本研究指出,当涉及XRF岩芯扫描Rb/Sr在其他研究区古气候分析中的应用时,应通过多指标间的相互验证来明确其特有的古气候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b/Sr比值 xrf岩芯扫描 湖泊沉积物 青藏高原 古气候意义
原文传递
岩芯XRF扫描在湖泊年纹层研究中的应用——以青藏高原东南缘新路海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秦蓉 刘丽媛 +3 位作者 王晶晶 刘兴起 张琪 冯盛楠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723-1734,共12页
湖泊年纹层以其精确到年乃至季节尺度的高分辨率优势,成为研究古气候环境变化的重要载体.X射线荧光(XRF)岩芯扫描由于其有分辨率高、分析快速等特点,在湖泊年纹层研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以青藏高原东南缘新路海年纹层为研究对象,采... 湖泊年纹层以其精确到年乃至季节尺度的高分辨率优势,成为研究古气候环境变化的重要载体.X射线荧光(XRF)岩芯扫描由于其有分辨率高、分析快速等特点,在湖泊年纹层研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以青藏高原东南缘新路海年纹层为研究对象,采用X射线荧光(XRF)岩芯扫描,对新路海湖泊纹层计年、纹层形成机理及古气候重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利用X射线图像明暗层、Rad峰值、Zr和Fe元素峰值标记法获得的年代序列基本一致,并且与独立的放射性测年(Pb/Cs)结果吻合,证实了上述各种纹层计年方法的可行性和可靠性.新路海年纹层层偶是由粗颗粒碎屑层和细颗粒碎屑层交互组成的,较厚且Zr和Si元素高的粗颗粒层形成于春、夏季,而较薄且Fe元素含量高的细颗粒层形成于秋、冬季.纹层的厚度能够指示西南季风降水量的大小,近100年以来新路海纹层厚度反映的西南季风演化,与利用昆明地区历史文献重建的湿度记录(干旱/洪水指数)、树轮δO重建的尼泊尔喜马拉雅地区的季风降水基本一致.近100年来新路海的纹层厚度具有7~8、4~5和2年的周期,表明新路海纹层厚度记录的近100年的西南季风演化可能与厄尔尼诺-南方涛动、太平洋年代际振荡、印度洋偶极子和准两年周期震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路海 xrf岩芯扫描 年纹层 形成机理 气候重建
下载PDF
基于XRF岩芯连续扫描的藏南哲古错沉积物近4400年地球化学分布及环境演变
8
作者 王玉堂 王夏青 +5 位作者 刘峰贵 万的军 唐湘玲 支泽民 周科翰 黄平安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16-430,共15页
XRF岩芯连续扫描在近30年间被广泛用于获取不同地理环境的湖泊沉积序列元素分布及其指示的环境意义,特别是湖泊密集的“亚洲水塔”青藏高原。然而,XRF扫描数据的准确性受沉积岩芯物理属性的显著影响,可能导致记录信息的过度或错误解释... XRF岩芯连续扫描在近30年间被广泛用于获取不同地理环境的湖泊沉积序列元素分布及其指示的环境意义,特别是湖泊密集的“亚洲水塔”青藏高原。然而,XRF扫描数据的准确性受沉积岩芯物理属性的显著影响,可能导致记录信息的过度或错误解释。本研究基于青藏高原南部哲古错(ZGC)内近4400年以来由植物和泥沙混合沉积而成的2.16 m完整岩芯(ZGC21),利用XRF岩芯连续扫描获取其元素信号值和色度分布,结合含水量、粒度、烧失量等物理特征分析,表明ZGC岩芯层理清晰、定年精准、气候信息记录全面,是重建印度夏季风和青藏高原南部气候变化的最佳载体之一。稳定元素(Al、 K、 Fe、 Mn、 Rb、 Si、 Ti、 Zr)信号值分布均不能用于指示ZGC岩芯不同层理的碎屑物质输入比例,但Zr/Rb比值则可反映流域内物质输入的真实特征;Ca和Br元素信号值分布分别指示ZGC21岩芯的碳酸盐和有机质含量变化。基于可靠元素信号分布和AMS-14C精确定年,青藏高原南部在太阳辐射强度变化驱动下于4400~3500 a B. P.和850~80 a B. P.年间均处于寒冷气候环境中,低温不足以支撑湖内植被的生存,而在2750~1830 a B. P.和1320~850 a B. P.年间则相反。上述结果为XRF岩芯连续扫描数据的正确应用和准确解释提供科学示范,也为重建该地区过去4400年人地关系提供年代际尺度环境演变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素分布 xrf岩芯连续扫描 印度夏季风 气候变化 哲古错 青藏高原南部
原文传递
湖泊沉积物微量元素ICP-AES与XRF分析方法和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成艾颖 余俊清 +2 位作者 高春亮 张丽莎 何先虎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949-1952,共4页
首次以托素湖沉积物为研究对象,ICP-AES法测定沉积物微量元素Cd,Cr,Cu,Zn和Pb的含量,不同的消解法研究和优化结果确定了一个最适合托素湖沉积物前处理的体系为:5∶5∶5∶1∶1的HCl-HNO3-HF-HClO4-H2O2体系。同时与定性的XRF岩芯扫描法... 首次以托素湖沉积物为研究对象,ICP-AES法测定沉积物微量元素Cd,Cr,Cu,Zn和Pb的含量,不同的消解法研究和优化结果确定了一个最适合托素湖沉积物前处理的体系为:5∶5∶5∶1∶1的HCl-HNO3-HF-HClO4-H2O2体系。同时与定性的XRF岩芯扫描法对托素湖沉积物微量元素进行分析,以及用含水量校正的方法,讨论了含水量对扫描方法的影响。数据比较表明,与背景值相对比,托素湖沉积物中的微量元素Cd和Zn含量偏高,Cr,Cu和Pb的含量均在背景值范围内,而XRF岩芯扫描主要受沉积物元素的控制,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沉积物中含水量的影响,两种方法测量结果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为0.673~0.925),具有很好的可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P-AES xrf岩芯扫描 沉积物 微量元素 托素湖
下载PDF
哈拉湖岩芯XRF扫描元素统计分析及其环境意义 被引量:18
10
作者 马雪洋 陈豆 +2 位作者 阳亚平 张玉枝 张家武 《盐湖研究》 CSCD 2014年第4期1-10,共10页
青藏高原东北缘高山湖泊哈拉湖是位于季风与西风影响的交汇带的封闭深水湖泊,是区域环境和气候变化的良好记录载体。目前对该湖的研究还较少,缺乏对沉积物中元素环境意义的系统认识。通过高分辨率XRF岩芯扫描,用相关、聚类和因子分析的... 青藏高原东北缘高山湖泊哈拉湖是位于季风与西风影响的交汇带的封闭深水湖泊,是区域环境和气候变化的良好记录载体。目前对该湖的研究还较少,缺乏对沉积物中元素环境意义的系统认识。通过高分辨率XRF岩芯扫描,用相关、聚类和因子分析的方法对哈拉湖沉积岩芯地球化学元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Ti、K、Si、Al、Fe、Mn等元素变化一致,相关性高,归为同一类,即径流输入的陆源碎屑组分,反映了流域水文状况如径流量的变化。Sr、Zr元素相关性高,为赋存在粗颗粒沉积物中的元素,根据哈拉湖实际,应为冬季湖泊冰面风力搬运,反映了湖区冬季风力强度的变化。Ca元素既与径流输入元素总体变化一致,也与Sr、Zr元素显著相关,且在第一和第二主成分(径流和风力)上的载荷相当,表明哈拉湖沉积物中的碳酸盐既有粗颗粒的外源碎屑,也有湖泊自生的组分,这在利用碳酸盐进行地球化学研究时应重视,注意去除外源碎屑碳酸盐的影响。可溶元素S和Cl可能反映了入湖水量与蒸发对比情况,与湖泊盐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拉湖 xrf岩芯扫描分析 元素地球化学 环境意义
原文传递
日本海末次冰期千年尺度古环境变化的地球化学记录 被引量:11
11
作者 姚政权 刘焱光 +1 位作者 王昆山 石学法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9-126,共8页
日本海末次冰期交替出现的深色层与浅色层可能记录了格陵兰冰芯指示的Dansgarrd-Oeschger旋回冷暖变化。本文对取自日本海南部KCES1岩芯纹层沉积物进行了高分辨率XRF岩芯扫描地球化学测试,运用因子分析来判别沉积物不同组分和来源。结... 日本海末次冰期交替出现的深色层与浅色层可能记录了格陵兰冰芯指示的Dansgarrd-Oeschger旋回冷暖变化。本文对取自日本海南部KCES1岩芯纹层沉积物进行了高分辨率XRF岩芯扫描地球化学测试,运用因子分析来判别沉积物不同组分和来源。结果显示深色纹层中指示陆源碎屑来源元素Al,K和Ti含量较高,而代表生源组分的元素Ca和Sr含量较低;浅色层相反。深浅色纹层元素含量变化指示的陆源碎屑输入波动记录了Dansgarrd-Oeschger旋回信号,与冷期相比,在温暖期钻孔沉积物中较多的陆源碎屑可能是由加强的东海沿岸流带入日本海。末次冰期格陵兰和北大西洋等高纬地区气候变化导致大气环流和/或洋流系统发生改变,从而对东亚季风降水的调控可能是造成KCES1岩芯中元素含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海 末次冰期 地球化学 xrf岩芯扫描 Dansgarrd-Oeschger旋回
下载PDF
湖泊沉积物含水量和结构对XRF扫描结果影响的评估及校正--以西藏阿翁错为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玉枝 张家武 +3 位作者 毛春晖 张延利 周姗 杨盼盼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45-1153,共9页
本研究利用XRF岩芯扫描仪对青藏高原西部的阿翁错湖泊沉积物进行高分辨率元素扫描。通过与传统X射线荧光光谱仪测试结果进行相关分析,对XRF元素扫描结果中常用元素的可靠性和准确性进行评估,并通过标准化多项式校正法、多元对数比校正... 本研究利用XRF岩芯扫描仪对青藏高原西部的阿翁错湖泊沉积物进行高分辨率元素扫描。通过与传统X射线荧光光谱仪测试结果进行相关分析,对XRF元素扫描结果中常用元素的可靠性和准确性进行评估,并通过标准化多项式校正法、多元对数比校正法及标准化中位数校正法对其进行校正。结果表明,元素Ti和Fe的XRF岩芯扫描元素强度与传统XRF方法测试的元素含量显著相关,其结果可靠,能够反映元素的真实变化过程,无需对其校正。Al、Si和K元素强度受到岩芯含水量等因素的影响,Ca元素强度易受到岩芯裂隙的影响,在使用前需要对其进行校正。不同校正方法的校正结果对比表明,标准化多项式校正方法对湖泊沉积物中Al、Si、K和Ca元素强度的校正效果最好。当岩芯含水量变化较大造成岩芯表面出现裂隙等结构变化时,建议进行分段校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沉积 xrf岩芯扫描 校正 阿翁错
原文传递
腾格里沙漠昂格尔图湖记录的988 AD以来的古气候变化 被引量:1
13
作者 曹志宏 安成邦 +3 位作者 尹丽颖 段阜涛 郝盛吞 周爱锋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51-1259,共9页
通过对腾格里沙漠东南部昂格尔图湖岩芯AGE15A的粒度、碳酸盐的百分含量和主要化学元素等多项沉积学气候代用指标及精确定年的综合分析,重建了该区域988 AD以来的古气候变化序列。结果表明:988 AD以来的研究区的气候环境的演化过程与我... 通过对腾格里沙漠东南部昂格尔图湖岩芯AGE15A的粒度、碳酸盐的百分含量和主要化学元素等多项沉积学气候代用指标及精确定年的综合分析,重建了该区域988 AD以来的古气候变化序列。结果表明:988 AD以来的研究区的气候环境的演化过程与我国西北西风区古气候变化基本一致,呈现"冷湿—暖干"交替变化的特征,但在时间上存在一定的延迟。具体表现为:988~1383 AD,昂格尔图湖由洼地发育成小型湖泊,化学风化作用弱,湖区气候环境整体偏冷湿,期间出现几次暖波动; 1383~1560 AD,研究区处在中世纪暖期,为温暖、干旱的气候特征,此时湖泊扩张,湖中水生植物生长茂盛,呼吸作用增强,造成大量的碳酸盐沉淀,最高值达到8. 16%; 1560~1700AD,致使气候在昂格尔图湖形成之后出现最寒冷的时期,降水增加,气候湿冷,此时段与小冰期最盛期相对应; 1700 AD之后,温度开始上升,气候回暖,在1900 AD左右达到最甚,此时沉积物中碳酸盐的百分含量也达到最大值,为10. 15%,此期间湖泊继续扩张,出现几次气候冷波动。基于我国古代文献重建的历史时期气候变化基本不包括沙漠地区,所以本文利用湖相沉积记录来反演腾格里沙漠昂格尔图湖历史时期的气候环境演变,对中国沙漠研究有着重要参考价值,同时也为中国西北历史时期的气候重建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相沉积 粒度特征 xrf岩芯扫描分析 气候变化 腾格里沙漠
下载PDF
滇中抚仙湖沉积物元素特征与流域侵蚀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梁秋实 张文翔 +4 位作者 林永静 武梦娟 刘甜甜 王黎明 马顺容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740-1747,共8页
通过对云南滇中盆地高原深水湖泊抚仙湖沉积岩芯进行X射线荧光光谱(XRF)元素与磁化率连续扫描,结合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方法和其它相关环境代用指标,探讨了抚仙湖流域自1840年以来的流域侵蚀与人类活动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抚仙湖XRF元... 通过对云南滇中盆地高原深水湖泊抚仙湖沉积岩芯进行X射线荧光光谱(XRF)元素与磁化率连续扫描,结合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方法和其它相关环境代用指标,探讨了抚仙湖流域自1840年以来的流域侵蚀与人类活动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抚仙湖XRF元素扫描的聚类分析结果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可将其大致划分为3个阶段,即34~24cm(约1715~1813年),24~9cm(约1813~1947年)和9~0cm(约1947~2018年).基于抚仙湖沉积物岩芯中元素比值和低频磁化率的主成分分析,识别出的主成分1与主成分2的方差贡献分别为37.72%和25.73%.指示抚仙湖流域侵蚀强度的元素比值Rb/Sr、Ti/Sr、Ti/Rb公因子载荷较大(>0.6),该结果表明,抚仙湖外源碎屑沉积物的元素比值对流域侵蚀与人类活动具有良好的指示意义.因此,本文使用湖相沉积中的环境代用指标对抚仙湖流域侵蚀与人类活动强度进行重建.研究结果表明,1840年以来人类活动加剧了流域侵蚀强度.自1990年以来随着流域生态环境的逐步恢复,侵蚀强度总体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相沉积物 xrf岩芯连续扫描 流域侵蚀 人类活动 抚仙湖流域
下载PDF
中晚全新世六盘山流域土壤侵蚀的湖泊沉积记录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欢 牛丽丽 +4 位作者 袁子杰 张灿 孙惠玲 张欣佳 周爱锋 《地球环境学报》 CSCD 2021年第2期146-158,共13页
流域土壤侵蚀是流域水文-气候-生态的集中表现之一,对生态、环境等有着重大影响,重建过去流域土壤侵蚀强度对理解区域人类活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黄土高原西南部高山湖泊--六盘山天池沉积岩芯为研究对象,基于XRF岩芯元素数据分析,... 流域土壤侵蚀是流域水文-气候-生态的集中表现之一,对生态、环境等有着重大影响,重建过去流域土壤侵蚀强度对理解区域人类活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黄土高原西南部高山湖泊--六盘山天池沉积岩芯为研究对象,基于XRF岩芯元素数据分析,结合可靠的AMS^(14)C年代序列,重建了中晚全新世以来六盘山流域土壤侵蚀强度变化记录。结果显示:5570-1600 cal BP,流域土壤侵蚀整体较强,侵蚀强度逐渐减弱,其主要受控于降水变化,也受植被覆盖等因素的影响;随着晚全新世气候逐渐变干,1600 cal BP之后的侵蚀强度整体弱于前一时期,此时段由于人类活动的显著影响,加剧了流域的土壤侵蚀。太阳辐射可能是研究区土壤侵蚀强度变化的初始驱动力,ENSO通过驱动亚洲季风变化影响区域降水,进而直接影响流域土壤侵蚀的强度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盘山 岩芯xrf扫描 土壤侵蚀 全新世
下载PDF
南海南部末次冰期浊流沉积的高分辨率沉积学和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赵玉龙 刘志飞 +2 位作者 COLIN Christophe 谢昕 吴琼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1期2535-2543,共9页
通过对南海南部巽他陆坡底部MD05-2895孔末次冰期发育的浊流沉积物进行激光粒度和XRF岩芯元素扫描分析,试图揭示其沉积学和地球化学特性,进而对理解浊流形成过程提供帮助.研究结果显示,浊流沉积层中的碎屑颗粒粒径比正常深海沉积物有大... 通过对南海南部巽他陆坡底部MD05-2895孔末次冰期发育的浊流沉积物进行激光粒度和XRF岩芯元素扫描分析,试图揭示其沉积学和地球化学特性,进而对理解浊流形成过程提供帮助.研究结果显示,浊流沉积层中的碎屑颗粒粒径比正常深海沉积物有大幅度增加,在地球化学成分上表现为Si,K,Ti,Fe等元素异常富集,表明浊流发生时有大量粗颗粒陆源碎屑物质输入.显微观察发现,这些粗颗粒碎屑物质主要由石英、长石、火山玻璃、以及少量含铁含钛重矿物组成,推断应来源于巽他陆架上部的残留沉积,可能与末次冰期时古巽他河输送的陆源物质有关.分析认为这些浊流活动的发生可能与末次冰期时海平面快速变化造成的海岸线大幅移动及沉积物供给不稳定有关,而在单次浊流活动中浊流沉积物的形成主要是受重力(对不同比重、粒级颗粒的)分选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南部 末次冰期 浊流沉积 激光粒度分析 xrf岩芯元素扫描
原文传递
南海西部54万年以来元素地球化学记录及其反映的古环境演变 被引量:10
17
作者 贺子丁 刘志飞 +1 位作者 李建如 谢昕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27-336,共10页
通过对南海西部上升流区MD05-2899孔开展高分辨率碳酸盐地层学和XRF岩芯扫描元素地球化学分析,重建了晚第四纪54万来以来东亚夏季风的演化历史,探讨海平面升降对南海西部陆源碎屑供应量的影响。研究选用了ln(Ba/Al)作为该海区古生产力... 通过对南海西部上升流区MD05-2899孔开展高分辨率碳酸盐地层学和XRF岩芯扫描元素地球化学分析,重建了晚第四纪54万来以来东亚夏季风的演化历史,探讨海平面升降对南海西部陆源碎屑供应量的影响。研究选用了ln(Ba/Al)作为该海区古生产力的指标,ln(Br/Al)作为有机物的指标,ln(Ti/Al)作为陆源碎屑供应量的指标。研究结果显示,东亚夏季风在过去54万年以来强度不断增强,具有明显的冰期—间冰期旋回特征,在间冰期强盛和冰期减弱,是控制该海区有机物含量变化的主要因素。东亚夏季风不断强盛可能直接导致了南海周边陆地降雨增强,河流径流量加大,使得南海西部上升流区域的陆源碎屑供应量在间冰期明显高于冰期。研究发现,当相对海平面低于-60 m的时候,大面积暴露的巽他陆架可能向南海西部深水区输入大量陆源碎屑物质,造成研究站位的陆源碎屑供应量在冰盛期出现高值。因此,晚第四纪的东亚夏季风演化和海平面升降共同控制了南海西部上升流区陆源碎屑物质供应量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地层 xrf岩芯元素扫描 东亚夏季风 海平面变化 晚第四纪 南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