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南—黔北地区下古生界页岩孔隙发育特征 被引量:11
1
作者 杨巍 陈国俊 +3 位作者 胡士骏 吕成福 徐勇 杨爽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7-52,共6页
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成像方法对川南—黔北地区下古生界筇竹寺组、五峰组—龙马溪组富有机质页岩的微观孔隙类型、孔隙大小、孔隙形态与分布特征及微裂缝发育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按形成方式的不同,可将孔隙划分为粒间孔、有机质孔... 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成像方法对川南—黔北地区下古生界筇竹寺组、五峰组—龙马溪组富有机质页岩的微观孔隙类型、孔隙大小、孔隙形态与分布特征及微裂缝发育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按形成方式的不同,可将孔隙划分为粒间孔、有机质孔、溶蚀孔和微裂缝4种主要类型;有机质孔发育广泛,对孔隙总体积贡献较大,有利于储层中吸附气的赋存;溶蚀孔零星分布,但孔径可达微米级,对孔隙总体积贡献较大;粒间孔发育相对较少,对孔隙总体积贡献相对较小;页岩中发育的微裂缝,可有效连通其他类型的孔隙,有利于页岩气的储存和渗流。对研究区样品矿物成分的分析表明,其矿物成分以石英、长石、碳酸盐矿物和黏土矿物为主,脆性矿物含量相对较高,平均体积分数为54.9%,有利于对页岩储层的压裂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储层 场发射扫描电镜 孔隙类型 孔隙特征 下古生界 川南—黔北地区
下载PDF
川南滇北交界处杏仁状玄武岩中的沥青微形貌特征与成因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张良钜 曾南石 +3 位作者 阮青锋 曾伟来 李东升 黎琪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23-528,共6页
对产出于川南和滇北交界处杏仁状玄武岩中的沥青进行了微形貌特征研究。沥青呈皮壳状、圈层状、杏仁状、致密块状产出于杏仁状玄武岩的晶洞、气孔或裂隙中。沥青的螺旋生长花纹表明沥青是由热液相或气相转变为固相的,沥青中的气孔构造... 对产出于川南和滇北交界处杏仁状玄武岩中的沥青进行了微形貌特征研究。沥青呈皮壳状、圈层状、杏仁状、致密块状产出于杏仁状玄武岩的晶洞、气孔或裂隙中。沥青的螺旋生长花纹表明沥青是由热液相或气相转变为固相的,沥青中的气孔构造是沥青中的天然气(主要为甲烷)从沥青的气孔逸出的佐证,也表明沥青是成矿热液中的原油受热(>300℃)发生热裂解的产物。沥青的元素组成、H/C比值、反射率以及微区X射线衍射、水晶晶体中的包裹体均一化温度等测试结果表明,川南普格石油热演化与变质程度比滇北昭通石油要高。沥青的碳同位素δ13C在-25‰~-31‰之间变化,表明沥青具生物成因,有机质来自下二叠统的碳酸盐岩。川南普格玄武岩有利于气藏的形成,滇北昭通玄武岩则有利于油藏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 螺旋生长花纹与气孔构造 碳同位素 杏仁状玄武岩 成因 川南与滇北交界处
下载PDF
川南—黔北地区晚奥陶世凯迪期早期与凯迪期晚期岩相古地理 被引量:4
3
作者 陈超 牟传龙 +1 位作者 梁薇 徐鹏辉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41-654,共14页
晚奥陶世凯迪期早期与凯迪期晚期之交,是沉积演化和盆山转换极为关键的时期,在这个短暂时期内,川南—黔北地区几乎全部从碳酸盐沉积转换为碎屑岩沉积,详细研究这一转换时期的沉积特征及其岩相古地理变迁对探讨该区的沉积演化和盆地演化... 晚奥陶世凯迪期早期与凯迪期晚期之交,是沉积演化和盆山转换极为关键的时期,在这个短暂时期内,川南—黔北地区几乎全部从碳酸盐沉积转换为碎屑岩沉积,详细研究这一转换时期的沉积特征及其岩相古地理变迁对探讨该区的沉积演化和盆地演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良好地揭示凯迪期早期与凯迪期晚期之交这一沉积转换关键时期的岩相古地理变化,采用层序岩相古地理编图思路,以凯迪阶涧草沟组与五峰组之间的界面作为编图的等时界面,编制了凯迪期早期涧草沟组顶部与凯迪期晚期五峰组底部2幅岩相古地理图,凯迪期早期涧草沟组顶部古地理面貌表现为古隆起、古暴露区、古剥蚀区、潮坪、局限台地、开阔台地和浅滩7个古地理单元;凯迪期晚期五峰组底部古地理面貌表现为古隆起、潮坪、浅水陆棚、深水陆棚和浅滩5个古地理单元。首次恢复了暴露区及其分布范围,更加客观地反映了凯迪期早期与凯迪期晚期之交岩相古地理格局及其演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凯迪期早期 凯迪期晚期 涧草沟组顶部 五峰组底部 岩相古地理 川南 黔北
下载PDF
川南-黔北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泥页岩发育特征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康建威 闫剑飞 +1 位作者 门玉澎 孙媛媛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8-109,共2页
通过大量野外剖面测量及钻井曲线分析,对川南-黔北地区志留系下统龙马溪组地层发育特征及沉积环境进行研究,认为龙马溪组地层及其中的炭质页岩发育受沉积古地貌控制明显,呈东-西向条带状展布,自南向北逐渐变厚,最厚达104 m。在龙马溪组... 通过大量野外剖面测量及钻井曲线分析,对川南-黔北地区志留系下统龙马溪组地层发育特征及沉积环境进行研究,认为龙马溪组地层及其中的炭质页岩发育受沉积古地貌控制明显,呈东-西向条带状展布,自南向北逐渐变厚,最厚达104 m。在龙马溪组陆棚沉积中按水体深浅划分了深水陆棚和浅水陆棚2个亚相,按物质组成差异,识别出了泥质粉砂棚、灰质粉砂质泥棚,粉砂质炭质泥棚和炭质泥棚。泸州-赤水和南川-彭水2个区域为炭质泥棚沉积,炭质泥岩发育较好,有机质含量丰富,是下一步勘探的重点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南-黔北地区 龙马溪组 泥页岩
下载PDF
川南甘洛黔北仁怀地区晚奥陶世和早志留世四射珊瑚新资料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
5
作者 何心一 唐兰 陈建强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22,共14页
报道首次在川南甘洛田坝地区晚奥陶世晚期Hirnantian期观音桥层中发现四射珊瑚Borelasma, Cras-silasma和Streptelasma等属,这一珊瑚群可与黔北毕节、仁怀地区同期的四射珊瑚群对比,进一步表明扬子区晚奥陶世晚期的四射珊瑚与北欧斯堪... 报道首次在川南甘洛田坝地区晚奥陶世晚期Hirnantian期观音桥层中发现四射珊瑚Borelasma, Cras-silasma和Streptelasma等属,这一珊瑚群可与黔北毕节、仁怀地区同期的四射珊瑚群对比,进一步表明扬子区晚奥陶世晚期的四射珊瑚与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同期的珊瑚群关系密切。首次报道川南甘洛田坝早志留世的四射珊瑚Brachyelasma, Crassilasma和Entelophyllum3属,这一属群可与上扬子区重庆綦江早志留世石牛栏组或滇东北大关地区早志留世Telychian期早期嘶风崖组四射珊瑚群对比。文中还报道黔北仁怀石场晚奥陶世观音桥层2个四射珊瑚新种,即Brachyelasma concavitabulatum sp. nov.和Crassilasma obliquitabulatum sp. no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射珊瑚 晚奥陶世 早志留世 川南 黔北
下载PDF
孔隙铸模法在碳酸盐岩孔隙结构微观实验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范鹏 董兆雄 +2 位作者 李君 何江 孙健 《海相油气地质》 2009年第2期67-70,共4页
联合使用扫描电镜、超长焦距连续变焦视频显微镜以及偏光显微镜等微观实验研究仪器设备,并结合相应样品的压汞资料分析,应用孔隙铸模法研究了川南—黔北地区下三叠统嘉陵江组几种代表性碳酸盐岩的孔隙微观结构。孔隙类型主要有残余粒间... 联合使用扫描电镜、超长焦距连续变焦视频显微镜以及偏光显微镜等微观实验研究仪器设备,并结合相应样品的压汞资料分析,应用孔隙铸模法研究了川南—黔北地区下三叠统嘉陵江组几种代表性碳酸盐岩的孔隙微观结构。孔隙类型主要有残余粒间孔、扩溶粒间孔、粒内溶蚀孔、晶间孔,形状主要有规则近等轴状、三角形或多边形、星点状以及"Y"状等,以片状、弯片状喉道为主。孔隙密集分布的区域呈"斑点"状出现,"斑点"之间缺少喉道连通,彼此呈"孤岛"状出现。不同沉积成岩环境中形成的岩石孔隙结构具有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铸模法 碳酸盐岩 孔隙结构 川南 黔北 早三叠世
下载PDF
川南—黔北地区下寒武统烃源岩发育分布特征及控制因素 被引量:7
7
作者 罗健 罗小平 +6 位作者 陈安清 徐云龙 徐国盛 孙腾蛟 张志鹏 孙延旭 李俊鹏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90-603,共14页
探讨川南-黔北地区下寒武统筇竹寺组(牛蹄塘组)海相泥质烃源岩发育特征及控制因素。在钻井资料及野外剖面调查、对筇竹寺组(牛蹄塘组)沉积相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烃源岩地球化学分析资料对有机质丰度、类型和成熟度等参数进行评价。结... 探讨川南-黔北地区下寒武统筇竹寺组(牛蹄塘组)海相泥质烃源岩发育特征及控制因素。在钻井资料及野外剖面调查、对筇竹寺组(牛蹄塘组)沉积相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烃源岩地球化学分析资料对有机质丰度、类型和成熟度等参数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川南-黔北地区筇竹寺组(牛蹄塘组)发育了一套黑色碳质页岩、黑色-深灰色泥页岩、灰色砂质泥岩与灰质泥岩;沉积相类型为陆棚相,有深水泥质陆棚、深水含磷硅质陆棚及浅水砂质或灰质陆棚3种亚相,其中深水陆棚相发育的碳质页岩、黑色-深灰色泥页岩与深水含磷硅质陆棚相发育的磷块岩、黑色-深灰色碳质含磷页岩及黑色硅质页岩为富烃源岩,浅水陆棚相发育的灰色泥页岩或砂质泥岩、灰质泥岩为一般烃源岩。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显示,绵阳-长宁拉张槽内及黔北地区一般为好-极好烃源岩,槽外浅水陆棚区为中等-差的烃源岩;以腐泥型(Ⅰ型)为主,生烃能力强,为油型有机质;烃源岩成熟度高,整体达到过成熟阶段(Ro>2.0%)。川南-黔北地区下寒武统烃源岩分布明显受绵阳-长宁拉张槽控制,拉张槽内与黔北地区为烃源岩发育的中心,富烃源岩厚度大;拉张槽外富烃的烃源岩厚度小或没有富烃的烃源岩分布;拉张槽内发育的强生烃区控制了川中—川南海相“下组合”天然气藏的分布,预测宜宾—长宁—筠连—威信一带和内江—资中一带有较好的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寒武统 拉张槽 沉积相 烃源岩 地球化学特征 川南—黔北
下载PDF
川南—黔北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沉积相展布及演化 被引量:8
8
作者 刘治成 李红佼 +3 位作者 张喜 方坤 罗鹏 祝海华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36-445,共10页
川南-黔北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发育了一套富含有机质的页岩,属于浅海陆棚沉积环境,基于野外实测剖面和岩心观察,结合有机碳含量(TOC)以及测井资料等,对龙马溪组进行了详细的沉积相研究。根据岩性标志,沉积构造特征,古生物特征,地球化... 川南-黔北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发育了一套富含有机质的页岩,属于浅海陆棚沉积环境,基于野外实测剖面和岩心观察,结合有机碳含量(TOC)以及测井资料等,对龙马溪组进行了详细的沉积相研究。根据岩性标志,沉积构造特征,古生物特征,地球化学特征,识别出龙马溪组浅海陆棚相,包括浅水陆棚亚相和深水陆棚亚相。并进一步划分出风暴层,砂泥质浅水陆棚,泥质浅水陆棚,灰泥质浅水陆棚,灰质浅水陆棚,浊积砂,砂泥质深水陆棚,泥质深水陆棚,灰泥质深水陆棚等微相。龙马溪组自下而上划分出SSQ1和SSQ2两个沉积旋回,整体显示出水体变浅的趋势,并控制富有机质黑色页岩储层的分布。SSQ1的TST中泥质深水陆棚微相是最有利页岩储层发育的有利相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南-黔北地区 龙马溪组 页岩气 沉积相
下载PDF
基于矿物岩石学和地球化学分析的页岩古环境演化与有机质富集关系——以川西地区下寒武统筇竹寺组为例 被引量:5
9
作者 杨丽亚 沈均均 +5 位作者 陈孔全 王玉满 计玉冰 王灿辉 王鹏万 孟江辉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0-54,I0003,I0004,共17页
川西地区下寒武统筇竹寺组有机质含量在中上扬子地区处于较低水平,富集控制因素认识不清。利用岩心、岩石薄片、全岩X线衍射、有机地球化学和元素地球化学等分析资料,探讨研究区页岩矿物岩石学特征及形成环境,与黔北斜坡区的进行对比,... 川西地区下寒武统筇竹寺组有机质含量在中上扬子地区处于较低水平,富集控制因素认识不清。利用岩心、岩石薄片、全岩X线衍射、有机地球化学和元素地球化学等分析资料,探讨研究区页岩矿物岩石学特征及形成环境,与黔北斜坡区的进行对比,分析古环境与有机质富集的关系。结果表明:川西地区筇竹寺组以硅质页岩相为主,不同沉积时期岩相特征和有机质含量差异较大,筇一段(w(TOC)平均为3.24%)及筇二段上部(w(TOC)平均为2.32%)硅质页岩有机质含量较高,同时发育陆源硅和生物硅,筇二段中下部(w(TOC)平均为1.22%)及筇三段(w(TOC)平均为0.45%)硅质页岩有机质含量较低,以陆源硅为主,有机质含量为筇一段>筇二段上部>筇二段中下部>筇三段的特征;黔北斜坡区筇一段(w(TOC)平均为5.13%)及筇二段(w(TOC)平均为3.82%)以生物成因的硅质页岩相为主,有机质含量远高于川西地区的。富有机质页岩的形成主要受陆源输入、氧化还原条件、古生产力水平及水体滞留程度的综合控制,筇一段及筇二段上部海平面处于相对较高的位置,具有低的陆源输入、缺氧的底水条件、高的古生产力水平和半滞留的水体性质等沉积环境,有机质含量较高;筇二段中下部及筇三段海平面处于相对较低的位置,陆源输入增多,底水含氧量升高,水体滞留程度增强,古生产力水平降低,有机质含量逐渐降低。较弱的上升洋流作用和高的陆源输入是导致研究区有机质含量处于较低水平的主要原因。该结果为川西地区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页岩气储层评价和有利区预测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地区 黔北斜坡区 筇竹寺组 沉积古环境 页岩 有机质富集 矿物岩石学 地球化学 控制因素 上升洋流
下载PDF
旋转地质导向技术在水平井中的应用及体会——以昭通页岩气示范区为例 被引量:20
10
作者 陈志鹏 梁兴 +4 位作者 王高成 焦亚军 张介辉 李兆丰 张磊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64-70,共7页
位干四川盆地南缘的云南昭通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具有强构造改造、过成熟热演化、复杂山地人文的地质特点,页岩气井长水平段储层钻遇率和井眼轨迹平滑控制是影响页岩气产能的重要因素。为此,在分析该示范区内黄金坝页岩气建产区水平井钻... 位干四川盆地南缘的云南昭通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具有强构造改造、过成熟热演化、复杂山地人文的地质特点,页岩气井长水平段储层钻遇率和井眼轨迹平滑控制是影响页岩气产能的重要因素。为此,在分析该示范区内黄金坝页岩气建产区水平井钻井技术难点的基础上,引入了旋转地质导向技术。通过不断探索优质页岩储层展布规律、改进钻井工具性能、优选技术方案,确立了水平井的地质设计定靶点、钻前分析定轨迹、着陆段定曲率、水平段定钻遇率的"四定"工作思路;形成了稳斜探顶、复合入窗的着陆方法和地质模型指导、成像精确定位的轨迹控制技术。现场实践结果表明,旋转地质导向技术使井眼轨迹平滑、优质页岩储层钻遇率达到100%、平均机械钻速提高至10.1 m/h,实现了页岩气水平井优质井身质量和高储层钻遇率。所形成的"双向互动式"页岩气地质工程一体化综合研究和三维地质模型成果可有效指导类似地区旋转地质导向技术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南缘 滇黔北昭通 页岩气 示范区 旋转地质导向 水平井 井眼轨迹 钻遇率
下载PDF
川南黔北名酒区的历史成因和特征考 被引量:6
11
作者 冯健 赵微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8-62,共5页
川南黔北地区是今天中国白酒的最重要产区。川南黔北名酒区的形成是以这个地区内独特的自然、文化等资源背景为前提的。酒文化作为该地区重要特色文化,具有独特性、稳定性与多样性特征。这些特性的形成与该地区优良产酒自然条件、民间... 川南黔北地区是今天中国白酒的最重要产区。川南黔北名酒区的形成是以这个地区内独特的自然、文化等资源背景为前提的。酒文化作为该地区重要特色文化,具有独特性、稳定性与多样性特征。这些特性的形成与该地区优良产酒自然条件、民间尚酒氛围、稳定宽松酒业政策和酿造科技密不可分。在历史时期发展的过程中,这个地区酒文化又受到外来文化、政策方面的影响得以强化。反过来,这个名酒地区的形成对川南黔北区域内建筑艺术、文化景观方面产生重大影响,也成为川南黔北地区传统文化认同的一个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南黔北名酒区 酒文化特征 酒文化成因
下载PDF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川陕道教美术略论 被引量:1
12
作者 秦臻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76-179,共4页
中国道教,在公元4~5世纪左右,完成了由原始信仰向具备理论化的教义及严密组织结构的宗教的转化。并设立了用以集聚信徒、传达教义的场所,建立了专门供养道教诸神的享堂,开始塑造自身的偶像崇拜系统。早期道教造像,沿用了一部分传... 中国道教,在公元4~5世纪左右,完成了由原始信仰向具备理论化的教义及严密组织结构的宗教的转化。并设立了用以集聚信徒、传达教义的场所,建立了专门供养道教诸神的享堂,开始塑造自身的偶像崇拜系统。早期道教造像,沿用了一部分传统神话信仰中的形象,又借用了外来的佛教形象。从魏晋到南北朝时期,逐步完成了从早期的佛道同龛、形象混杂到具有明确所指、形象序列明确、特征基本明晰的道教造像的形成过程,从而确立了自己的美术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川陕地区 道教美术
下载PDF
页岩气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及发育控制因素——以川南—黔北XX地区龙马溪组为例 被引量:109
13
作者 魏祥峰 刘若冰 +1 位作者 张廷山 梁兴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48-1059,共12页
利用扫描电镜以及比表面积分析仪产生的试验数据、吸附脱附曲线对页岩气储层储集空间类型、微观孔隙结构的系统研究表明,川南—黔北XX地区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储集空间多样,包括残余原生粒间孔、晶间孔、矿物铸模孔、次生溶蚀孔、黏土矿... 利用扫描电镜以及比表面积分析仪产生的试验数据、吸附脱附曲线对页岩气储层储集空间类型、微观孔隙结构的系统研究表明,川南—黔北XX地区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储集空间多样,包括残余原生粒间孔、晶间孔、矿物铸模孔、次生溶蚀孔、黏土矿物间微孔、有机质孔以及构造裂缝、成岩收缩微裂缝、层间页理缝、超压破裂缝等基质孔隙和裂缝类型。发现研究区龙马溪组泥页岩比表面积和孔体积都较大且具有良好的正相关性,并认为微孔隙越发育,泥页岩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越大,越有利于泥页岩对页岩气的吸附储集。建立了泥页岩的孔隙模型,并利用吸附脱附曲线分析了研究区龙马溪组泥页岩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指出研究区龙马溪组泥页岩以极为发育的微孔为主,其中为泥页岩提供最大量孔体积和表面积的孔隙主要为Ⅲ类细颈瓶状(墨水瓶状)孔和Ⅰ类开放透气性孔。认为有机碳含量、伊/蒙间层矿物含量以及热演化程度是控制研究区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储层 储集空间类型 微观孔隙结构 控制因素 龙马溪组 川南-黔北xx地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