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8
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近20年元上都遗址周边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
被引量:
4
1
作者
刘冠志
甄江红
+3 位作者
刘果厚
李红颖
刘哲荣
希吉日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363-1371,共9页
通过对元上都遗址周边1990、2000和2010年TM影像解译及实地调查获得其土地利用状况数据,利用单一土地动态度指数、综合土地动态度指数、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及土地利用程度变化模型对1990―2010年间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过程进行分析,并揭...
通过对元上都遗址周边1990、2000和2010年TM影像解译及实地调查获得其土地利用状况数据,利用单一土地动态度指数、综合土地动态度指数、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及土地利用程度变化模型对1990―2010年间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过程进行分析,并揭示其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始终以草地、耕地为主,沙地与其他土地类型镶嵌分布。草地总体呈减少趋势,所占比例减少6.28%;耕地与沙地总体呈增加趋势,所占比例分别增加1.92%和3.33%。土地利用类型变化速度较快,具有明显波动性。1990―2000年的综合动态度为0.92%,2000―2010年为0.42%。其中,沙地变化速度最为迅速,年均递增速度达3.23%。土地利用程度逐渐增大,由农牧业转变为非农牧业。气候暖干化、北缘沙地扩展、退耕还林还草、城镇化建设、农牧业、工业和旅游业发展、滥砍乱伐、过度放牧等因素的综合作用驱动了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协调土地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对研究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至关重要,是保护元上都遗址的必要途径,是传承草原文化的基本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上都遗址
土地利用变化
土地利用程度
驱动力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样式雷图档的静寄山庄前宫复原研究
被引量:
4
2
作者
陈书砚
朱蕾
王其亨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97-101,共5页
天津蓟县盘山行宫静寄山庄是京城外规模和地位仅次于热河行宫避暑山庄的清代皇家行宫,历经战乱现仅存遗址。依靠样式雷图档及相关清代档案文献,仍能品析这处清代皇家园林精品的艺术价值。选取盘山行宫的门户——前宫试做探析。通过详细...
天津蓟县盘山行宫静寄山庄是京城外规模和地位仅次于热河行宫避暑山庄的清代皇家行宫,历经战乱现仅存遗址。依靠样式雷图档及相关清代档案文献,仍能品析这处清代皇家园林精品的艺术价值。选取盘山行宫的门户——前宫试做探析。通过详细解读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样式雷《盘山行宫内前宫地盘画样》(舆1362),对不同时期盘山行宫前宫的平面格局进行还原,在史料考证的基础上,揭示其演变原因,分析其艺术价值,管窥其盛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盘山行宫
前宫
静寄山庄
热河行宫
避暑山庄
样式雷图档
复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深层生态旅游开发与新世外桃源建设
被引量:
11
3
作者
于立新
孙根年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63-67,共5页
提出深层生态旅游开发的概念,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涵:一是应重点突出景区生态文化的挖掘展示和游客生态感知与生态体验的获取,以此来规范经营者的景区开发和游客的游览活动;二是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应重视经营者与游客、政府部门与当地居民...
提出深层生态旅游开发的概念,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涵:一是应重点突出景区生态文化的挖掘展示和游客生态感知与生态体验的获取,以此来规范经营者的景区开发和游客的游览活动;二是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应重视经营者与游客、政府部门与当地居民、旅游活动与生态环境高度和谐,以达成各方利益的共赢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另外,本文还对生态旅游进行了四个层次的划分,探讨了深层生态旅游和浅层生态旅游的区别,给出了深层生态旅游开发的“四体两翼”和两翼对接模式,以使生态旅游业切实有利于生态文化展示并服务于生态旅游目的地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其终极目标,是建设理想的新世外桃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生态旅游开发
生态旅游系统的和谐性
生态文化展示
生态旅游目的地社区
新世外桃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漪碧涵虚 天人合一——保定古莲花池创作意象解读
被引量:
6
4
作者
孔俊婷
王其亨
《中国园林》
2005年第12期69-72,共4页
融园林、书院、行宫三位一体的古莲花池历经沧桑,形象地反映了这一时期宫苑园林的时代特征。莲池寄情山水、崇尚自然,龟藏了中国传统园林文化的体系。通过对莲池意匠的分析,解读其在工程技术、艺术形象等方面的创作思想,解剖其隐藏在形...
融园林、书院、行宫三位一体的古莲花池历经沧桑,形象地反映了这一时期宫苑园林的时代特征。莲池寄情山水、崇尚自然,龟藏了中国传统园林文化的体系。通过对莲池意匠的分析,解读其在工程技术、艺术形象等方面的创作思想,解剖其隐藏在形式语言背后的文化思想及审美意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行宫园林
研究
莲池意匠
空间组合
创作意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清代小汤山汤泉行宫园林探析
被引量:
2
5
作者
曾洪立
薛然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29-134,共6页
清代小汤山汤泉行宫是康熙建立的4座温泉主题行宫之一,也是其中距离京城最近,并为皇帝驻跸最多的一座汤泉行宫。它历经康雍乾三朝的建设,在乾隆末年形成盛势全貌。晚清时期的日常修葺和防卫管理逐渐弱化,虽经八国联军烧毁,至民国时期和...
清代小汤山汤泉行宫是康熙建立的4座温泉主题行宫之一,也是其中距离京城最近,并为皇帝驻跸最多的一座汤泉行宫。它历经康雍乾三朝的建设,在乾隆末年形成盛势全貌。晚清时期的日常修葺和防卫管理逐渐弱化,虽经八国联军烧毁,至民国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仍然受到重视和青睐。汤泉行宫的园林营建既有独特天然温泉要素,也有皇家园林特有的宫苑和山水布局特色。通过对历史文献的研究来梳理其发展沿革,结合现场勘查调研和史料搜集整理、诗词解析来推断小汤山汤泉行宫盛期的园林风貌,分析其相地、立意及规划设计等多方面的造园艺术成就,同时希望能够重新认知这座曾显赫一时的清代皇家温泉行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汤泉行宫
皇家园林
图档分析
营建特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元上都对蒙古族文化独立性的意义——以元上都扈从诗为主要材料的分析
被引量:
2
6
作者
杨富有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17-22,共6页
元上都的存在对蒙古族文化的独立性具有重要意义。上都位于蒙古族文化圈的南缘,其地理位置、自然条件所造就的生产生活方式,弥漫着浓郁的蒙古族文化气息;与其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物质生活所包含的民族文化因素对人的影响更为直接而深刻;...
元上都的存在对蒙古族文化的独立性具有重要意义。上都位于蒙古族文化圈的南缘,其地理位置、自然条件所造就的生产生活方式,弥漫着浓郁的蒙古族文化气息;与其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物质生活所包含的民族文化因素对人的影响更为直接而深刻;上都的政治地位有利于使蒙古族文化成为这里的主导文化;巡幸上都的政治意图使蒙古族文化成为凝聚民族共识的桥梁与工具,客观上有利于民族成员在这里达成对自身文化的认同与巩固。其他民族的成员来到这里感受、接触蒙古族文化,也有利于其主体文化地位的奠定并扩大其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上都
扈从诗
蒙古族文化
独立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沈从文“湘西世界”的接受研究
被引量:
1
7
作者
杜昆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270-273,共4页
沈从文构筑的“湘西世界”在建国后长期被主流话语忽略和批判,后来随着“沈从文热”在海内外升温,“湘西世界”逐渐成为瞩目和神往的对象。这个世界是否“桃源”的争论经历了一个由否定到肯定的过程。“桃源”情结是沈从文和读者共有的...
沈从文构筑的“湘西世界”在建国后长期被主流话语忽略和批判,后来随着“沈从文热”在海内外升温,“湘西世界”逐渐成为瞩目和神往的对象。这个世界是否“桃源”的争论经历了一个由否定到肯定的过程。“桃源”情结是沈从文和读者共有的,是人类对理想家园的追寻和期待。审美经验沟通了作者和读者,“湘西世界”成了沈从文和读者自我救赎和抵抗异化的虚拟天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西世界
桃源情结
审美经验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元上都遗址价值与旅游资源研究
被引量:
2
8
作者
余畅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5期160-163,共4页
元上都遗址曾作为大蒙古国统治中心的元朝国都,位于内蒙古正蓝旗上都镇,以其重要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和社会价值,成为一处全人类文化遗产。在新的历史形势下,如何将现实与历史有机结合,在保护这一世界文化遗产的前提下,进行旅游资...
元上都遗址曾作为大蒙古国统治中心的元朝国都,位于内蒙古正蓝旗上都镇,以其重要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和社会价值,成为一处全人类文化遗产。在新的历史形势下,如何将现实与历史有机结合,在保护这一世界文化遗产的前提下,进行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上都
遗址价值
旅游资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诸行宫都部署院初探
被引量:
2
9
作者
黄为放
《黑河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88-98,共11页
诸行宫都部署院是辽代斡鲁朵的管理机构,下设契丹、汉人行宫都部署司,对斡鲁朵内各民族的军事、生产、民政等事务进行管理,同时还要扈从圣驾、负责宿卫,守土戍边,防止外族入侵,有其职官设置、人员构成、职能地位等方面较强的游牧民族特...
诸行宫都部署院是辽代斡鲁朵的管理机构,下设契丹、汉人行宫都部署司,对斡鲁朵内各民族的军事、生产、民政等事务进行管理,同时还要扈从圣驾、负责宿卫,守土戍边,防止外族入侵,有其职官设置、人员构成、职能地位等方面较强的游牧民族特色,在北面官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诸行宫都部署院
职官设置
职能
地位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元上都旅游资源现状分析及发展策略
被引量:
2
10
作者
特力更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93-96,共4页
元上都遗址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是游牧民族建立的世界上第一个位于草原的封建都城,也是人类历史上遗存下来的规模最大的草原都城遗址,在元代政治、文化、军事等方面发挥过无可替代的作用;如今虽然只剩下战火后的废墟,但它是元...
元上都遗址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是游牧民族建立的世界上第一个位于草原的封建都城,也是人类历史上遗存下来的规模最大的草原都城遗址,在元代政治、文化、军事等方面发挥过无可替代的作用;如今虽然只剩下战火后的废墟,但它是元朝历史的真实遗存,是一座拥抱着巨大历史文明的文化宝库;元上都遗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更成为元上都旅游发展千载难逢的契机。需要看到,现有的旅游设施、旅游资源都不能满足这种旅游发展需要;如果应对不当,突发的旅游热潮必然会成为影响其长远发展的巨大隐患,为此,必须与对元上都相关的旅游资源进行相应的整合,让这座"草原古都"散发出迷人的恒久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上都
旅游资源
资源整合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元上都遗址的遗产价值与管理策略研究
被引量:
2
11
作者
翟禹
《昆明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87-94,共8页
元上都是蒙元帝国的都城之一,其遗址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境内,已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具有显著的突出普遍价值,遗产由城址本体、周边墓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构成。对于其价值的研究,今后的工作应当集中在对遗产要素的定名、科学表述遗...
元上都是蒙元帝国的都城之一,其遗址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境内,已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具有显著的突出普遍价值,遗产由城址本体、周边墓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构成。对于其价值的研究,今后的工作应当集中在对遗产要素的定名、科学表述遗产价值、开展考古工作以及与其他世界遗产的对比分析等方面。同时,元上都遗址保护管理体系的总体架构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应明确管理系统的具体工作职责,加强元上都各类遗产的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都城
元上都遗址
世界遗产
文化价值
自然环境
人文环境
保护管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元上都研究综述(1994~2012年)
被引量:
1
12
作者
翟禹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74-80,共7页
学术界对元上都的研究主要是从历史、考古等角度。历史学方面涉及到元上都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科技、交通、都城建筑、纪行诗以及元上都在中外交流史上的地位等,考古学研究主要是元上都遗址的考古调查、勘探、发掘等。对于元上都...
学术界对元上都的研究主要是从历史、考古等角度。历史学方面涉及到元上都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科技、交通、都城建筑、纪行诗以及元上都在中外交流史上的地位等,考古学研究主要是元上都遗址的考古调查、勘探、发掘等。对于元上都遗产价值的认识和评估,遗址的保护管理和开发利用的研究尚不多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内
元上都
研究现状
综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元上都扈从诗人笔下的李陵、苏武主题
被引量:
1
13
作者
杨富有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
2021年第4期38-42,49,共6页
元上都扈从诗人创作了为数众多的以李陵、苏武事迹与命运为题材的诗歌,或充分肯定李陵、苏武诸人的功绩,或思索其悲剧的根源,或指斥朝廷举措失当、刻薄寡恩,或将他们的命运进行比较,对他们的遭遇给予深切同情,进而表达各自的人生观、价...
元上都扈从诗人创作了为数众多的以李陵、苏武事迹与命运为题材的诗歌,或充分肯定李陵、苏武诸人的功绩,或思索其悲剧的根源,或指斥朝廷举措失当、刻薄寡恩,或将他们的命运进行比较,对他们的遭遇给予深切同情,进而表达各自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元代这个由北方少数民族建立政权的语境下,对李陵、苏武这类人物评价的多样化,呈现出来的是文化政策的开放、文化选择的多元以及文人情感的丰富多彩,对认识那个时代的思想文化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上都
扈从诗人
李陵
苏武
主题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一次空间的实验:从桃花源画廊到古根海姆博物馆
被引量:
1
14
作者
王为
《建筑师》
2014年第5期69-78,共10页
弗兰克·L·赖特在20世纪40~50年代以相同的螺旋形母题作为概念,设计了桃花源(Xanadu)画廊以及古根海姆(Guggenheim)博物馆。本文通过对两者共同的形式特征的分析,指出了赖特在其作品中显示出的现代"空间"意识。然而,赖...
弗兰克·L·赖特在20世纪40~50年代以相同的螺旋形母题作为概念,设计了桃花源(Xanadu)画廊以及古根海姆(Guggenheim)博物馆。本文通过对两者共同的形式特征的分析,指出了赖特在其作品中显示出的现代"空间"意识。然而,赖特对于这种"空间"意识的建构方式,无论是在其理论还是实践中,都与同时代的先锋建筑师存在着明显差异,这篇文章试图对这些差异产生的前因后果进行梳理,以重新定位赖特在现代建筑发展过程中的历史坐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赖特
古根海姆博物馆
桃花源画廊
现代“空间”
现代建筑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忽必烈汗》的元上都宫殿与空中宫殿形象
被引量:
1
15
作者
杜寒风
《阴山学刊》
2016年第2期9-12,共4页
英国诗人柯勒律治名诗《忽必烈汗》中,刻画了空中宫殿形象,为许多论家所称颂,但论家有贬低忽必烈汗上都宫殿抬高空中宫殿的结论。《忽必烈汗》赞颂了上都城郭宫殿,空中宫殿就是向上都宫殿特殊形象的效仿与致敬。上都的宫殿形象还是在他...
英国诗人柯勒律治名诗《忽必烈汗》中,刻画了空中宫殿形象,为许多论家所称颂,但论家有贬低忽必烈汗上都宫殿抬高空中宫殿的结论。《忽必烈汗》赞颂了上都城郭宫殿,空中宫殿就是向上都宫殿特殊形象的效仿与致敬。上都的宫殿形象还是在他人记录文字上形成的一般性形象。而宫殿的特殊形象才是诗中关于上都宫殿的最为奇特的神来之笔。柯勒律治建造的是假设的空中宫殿,是用音乐建造的。强化了柯勒律治的职位与能力,自然也就显示出柯勒律治的荣耀与威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勒律治
《忽必烈汗》
元上都
宫殿形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析北宋人对辽朝政治中心的认识
16
作者
肖爱民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8-12,共5页
北宋人通过与辽朝的长期交往,已经认识到辽朝的社会面貌与以往纯粹的中原城国和北方草原行国不同,是行国和城国兼有,且以行国特色最为突出。其政治中心不是契丹皇帝四季迁徙的捺钵(行在、营盘),不是有城郭宫室的上、中、南三京,也不是...
北宋人通过与辽朝的长期交往,已经认识到辽朝的社会面貌与以往纯粹的中原城国和北方草原行国不同,是行国和城国兼有,且以行国特色最为突出。其政治中心不是契丹皇帝四季迁徙的捺钵(行在、营盘),不是有城郭宫室的上、中、南三京,也不是皇帝直属的特殊集团组织行宫(斡鲁朵、宫、宫卫),而是一年之中有规律迁徙移动的以契丹皇帝牙帐为核心的中央政府。在称谓上,他们多是借用了历史上中原人对北方草原行国政治中心的称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朝
政治中心
北宋人
捺钵
行宫
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元上都的节日及其文化特点——以扈从诗为材料的研究
17
作者
武喜春
杨富有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53-56,共4页
节日是一个地区、一个民族长期历史文化积淀的产物,是民族智慧的结晶,蕴含着其民族精神、民族感情、民族性格和独特的价值观。元上都的节日包括传统节日、一些与皇帝活动有关的重要临时节日、宗教节日和具有浓郁民族文化特点的节日等。...
节日是一个地区、一个民族长期历史文化积淀的产物,是民族智慧的结晶,蕴含着其民族精神、民族感情、民族性格和独特的价值观。元上都的节日包括传统节日、一些与皇帝活动有关的重要临时节日、宗教节日和具有浓郁民族文化特点的节日等。节日的多元体现的是文化的开放与多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上都
节日
文化特点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贯连统系,考订原委:读《元上都扈从诗辑注》
18
作者
高林广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158-162,共5页
东方出版社2021年出版的《元上都扈从诗辑注》,是近年来元代文学研究领域出现的新成果。该著材料鸿博、考订精微、衡鉴綦当。本文认为,其卓出超踰者尤在于诗史互证,还原真实历史语境;探本溯源,明晰事实原委;考释参证,展示多元文化特质...
东方出版社2021年出版的《元上都扈从诗辑注》,是近年来元代文学研究领域出现的新成果。该著材料鸿博、考订精微、衡鉴綦当。本文认为,其卓出超踰者尤在于诗史互证,还原真实历史语境;探本溯源,明晰事实原委;考释参证,展示多元文化特质等几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上都扈从诗辑注》
辑录
注释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元上都遗址的生态人类学启示
19
作者
阿拉坦宝力格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78-83,共6页
内蒙古草原牧区属于干旱草原,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影响,近年来正在加速城市化发展进程。无论属于西部沙化地区的鄂尔多斯市,还是属于中部典型草原地区的锡林郭勒盟等干旱牧区都在推行城镇化进程。推行城镇化进程的目的是以生态恢复为前提,...
内蒙古草原牧区属于干旱草原,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影响,近年来正在加速城市化发展进程。无论属于西部沙化地区的鄂尔多斯市,还是属于中部典型草原地区的锡林郭勒盟等干旱牧区都在推行城镇化进程。推行城镇化进程的目的是以生态恢复为前提,使生活在这里的居民早日享受更舒适的、更便利的城市生活,使他们享受现代化建设的成就。但是我们从生态人类学的视角审视干旱草原地区的人地关系史时,发现这里推行城市化建设并不只是当代人的所为。辽金元等历代王朝也曾建设过大型都市。但由于诸多生态因素的限制,元上都等曾经的草原都城变成了"拥抱着巨大文明的废墟"。通过分析元上都遗址的生态环境条件,强调今天以城镇化为主导的干旱草原牧区发展模式必须重视生态环境因素的生态人类学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元上都
生态因素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近30年元上都遗址区气候变化特征及突变分析
被引量:
2
20
作者
武录义
岳永杰
+2 位作者
刘果厚
高润宏
刘冠志
《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4-58,122,共6页
基于内蒙古元上都遗址区1981-2010年(近30年)的气象资料,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法、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对该区域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风速和相对湿度的时空变化特征与突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元上都遗址区近30年年均气温上升幅度...
基于内蒙古元上都遗址区1981-2010年(近30年)的气象资料,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法、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对该区域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风速和相对湿度的时空变化特征与突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元上都遗址区近30年年均气温上升幅度(年代际变率0.65℃/10a)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年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显著,年日照时数、年均风速和年均相对湿度都呈下降趋势;而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突变显著,风速、相对湿度突变不明显。最低气温的升高在气候变暖中占主要作用,气候总体呈暖干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上都
气候特征
M-K突变检验
年代际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近20年元上都遗址周边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
被引量:
4
1
作者
刘冠志
甄江红
刘果厚
李红颖
刘哲荣
希吉日
机构
内蒙古农业大学生态环境学院
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出处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363-1371,共9页
基金
环保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草原文化遗址地区区域开发生态环境风险评估与监管技术研究(201309040)
文摘
通过对元上都遗址周边1990、2000和2010年TM影像解译及实地调查获得其土地利用状况数据,利用单一土地动态度指数、综合土地动态度指数、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及土地利用程度变化模型对1990―2010年间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过程进行分析,并揭示其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始终以草地、耕地为主,沙地与其他土地类型镶嵌分布。草地总体呈减少趋势,所占比例减少6.28%;耕地与沙地总体呈增加趋势,所占比例分别增加1.92%和3.33%。土地利用类型变化速度较快,具有明显波动性。1990―2000年的综合动态度为0.92%,2000―2010年为0.42%。其中,沙地变化速度最为迅速,年均递增速度达3.23%。土地利用程度逐渐增大,由农牧业转变为非农牧业。气候暖干化、北缘沙地扩展、退耕还林还草、城镇化建设、农牧业、工业和旅游业发展、滥砍乱伐、过度放牧等因素的综合作用驱动了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协调土地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对研究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至关重要,是保护元上都遗址的必要途径,是传承草原文化的基本要求。
关键词
元上都遗址
土地利用变化
土地利用程度
驱动力
Keywords
xanadu
relics
land use change
land use degree
driving forces
分类号
F301.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样式雷图档的静寄山庄前宫复原研究
被引量:
4
2
作者
陈书砚
朱蕾
王其亨
机构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
出处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97-101,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清代建筑世家样式雷及其建筑图档综合研究(重点项目)"(编号50738003)资助
文摘
天津蓟县盘山行宫静寄山庄是京城外规模和地位仅次于热河行宫避暑山庄的清代皇家行宫,历经战乱现仅存遗址。依靠样式雷图档及相关清代档案文献,仍能品析这处清代皇家园林精品的艺术价值。选取盘山行宫的门户——前宫试做探析。通过详细解读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样式雷《盘山行宫内前宫地盘画样》(舆1362),对不同时期盘山行宫前宫的平面格局进行还原,在史料考证的基础上,揭示其演变原因,分析其艺术价值,管窥其盛况。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盘山行宫
前宫
静寄山庄
热河行宫
避暑山庄
样式雷图档
复原
Key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Panshan
xanadu
the Front Palace
Jingji Mountain Resort
Jehol
xanadu
the Mountain Resort
Yangshi Lei Archives
restoration
分类号
TU986 [建筑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深层生态旅游开发与新世外桃源建设
被引量:
11
3
作者
于立新
孙根年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
出处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63-67,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071052)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3BJY088)
陕西省教育厅科研基金(06JK118)
文摘
提出深层生态旅游开发的概念,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涵:一是应重点突出景区生态文化的挖掘展示和游客生态感知与生态体验的获取,以此来规范经营者的景区开发和游客的游览活动;二是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应重视经营者与游客、政府部门与当地居民、旅游活动与生态环境高度和谐,以达成各方利益的共赢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另外,本文还对生态旅游进行了四个层次的划分,探讨了深层生态旅游和浅层生态旅游的区别,给出了深层生态旅游开发的“四体两翼”和两翼对接模式,以使生态旅游业切实有利于生态文化展示并服务于生态旅游目的地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其终极目标,是建设理想的新世外桃源。
关键词
深层生态旅游开发
生态旅游系统的和谐性
生态文化展示
生态旅游目的地社区
新世外桃源
Keywords
deep ecotourism exploitation
the harmony of ecotourism system
the presentation of eco-culture
ecotourism destination community
new
xanadu
分类号
F291 [经济管理—国民经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漪碧涵虚 天人合一——保定古莲花池创作意象解读
被引量:
6
4
作者
孔俊婷
王其亨
机构
河北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
天津大学
出处
《中国园林》
2005年第12期69-72,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59778005
59978027)
文摘
融园林、书院、行宫三位一体的古莲花池历经沧桑,形象地反映了这一时期宫苑园林的时代特征。莲池寄情山水、崇尚自然,龟藏了中国传统园林文化的体系。通过对莲池意匠的分析,解读其在工程技术、艺术形象等方面的创作思想,解剖其隐藏在形式语言背后的文化思想及审美意境。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行宫园林
研究
莲池意匠
空间组合
创作意象
Key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xanadu
Garden
Study
Intention and Conception of Lotus Pond
Space Combination
lndited Imago
分类号
TU986 [建筑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清代小汤山汤泉行宫园林探析
被引量:
2
5
作者
曾洪立
薛然
机构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
华通设计顾问工程有限公司
出处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29-134,共6页
基金
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课程建设优质研究生核心课程建设项目“风景园林发展研讨——‘园冶例释’核心课程建设”(编号HXKC18016)资助。
文摘
清代小汤山汤泉行宫是康熙建立的4座温泉主题行宫之一,也是其中距离京城最近,并为皇帝驻跸最多的一座汤泉行宫。它历经康雍乾三朝的建设,在乾隆末年形成盛势全貌。晚清时期的日常修葺和防卫管理逐渐弱化,虽经八国联军烧毁,至民国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仍然受到重视和青睐。汤泉行宫的园林营建既有独特天然温泉要素,也有皇家园林特有的宫苑和山水布局特色。通过对历史文献的研究来梳理其发展沿革,结合现场勘查调研和史料搜集整理、诗词解析来推断小汤山汤泉行宫盛期的园林风貌,分析其相地、立意及规划设计等多方面的造园艺术成就,同时希望能够重新认知这座曾显赫一时的清代皇家温泉行宫。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汤泉行宫
皇家园林
图档分析
营建特色
Key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hot spring
xanadu
palace
royal garden
map file analysis
characteristics of construction
分类号
TU986 [建筑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元上都对蒙古族文化独立性的意义——以元上都扈从诗为主要材料的分析
被引量:
2
6
作者
杨富有
机构
锡林郭勒职业学院
出处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17-22,共6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元上都扈从诗与元代的元文化交流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项目编号:11BZW054
文摘
元上都的存在对蒙古族文化的独立性具有重要意义。上都位于蒙古族文化圈的南缘,其地理位置、自然条件所造就的生产生活方式,弥漫着浓郁的蒙古族文化气息;与其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物质生活所包含的民族文化因素对人的影响更为直接而深刻;上都的政治地位有利于使蒙古族文化成为这里的主导文化;巡幸上都的政治意图使蒙古族文化成为凝聚民族共识的桥梁与工具,客观上有利于民族成员在这里达成对自身文化的认同与巩固。其他民族的成员来到这里感受、接触蒙古族文化,也有利于其主体文化地位的奠定并扩大其影响。
关键词
元上都
扈从诗
蒙古族文化
独立性
Keywords
xanadu
Squire poetry of the Yuan Dynasty
Mongolian cultural
Independence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沈从文“湘西世界”的接受研究
被引量:
1
7
作者
杜昆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270-273,共4页
文摘
沈从文构筑的“湘西世界”在建国后长期被主流话语忽略和批判,后来随着“沈从文热”在海内外升温,“湘西世界”逐渐成为瞩目和神往的对象。这个世界是否“桃源”的争论经历了一个由否定到肯定的过程。“桃源”情结是沈从文和读者共有的,是人类对理想家园的追寻和期待。审美经验沟通了作者和读者,“湘西世界”成了沈从文和读者自我救赎和抵抗异化的虚拟天地。
关键词
湘西世界
桃源情结
审美经验
Keywords
xiangxi world
xanadu
complex
aesthetic experiences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元上都遗址价值与旅游资源研究
被引量:
2
8
作者
余畅
机构
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
出处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5期160-163,共4页
文摘
元上都遗址曾作为大蒙古国统治中心的元朝国都,位于内蒙古正蓝旗上都镇,以其重要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和社会价值,成为一处全人类文化遗产。在新的历史形势下,如何将现实与历史有机结合,在保护这一世界文化遗产的前提下,进行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关键词
元上都
遗址价值
旅游资源
Keywords
the Site of
xanadu
site value
tourist value
分类号
F590.7 [经济管理—旅游管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诸行宫都部署院初探
被引量:
2
9
作者
黄为放
机构
长春师范学院东北亚研究所
出处
《黑河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88-98,共11页
文摘
诸行宫都部署院是辽代斡鲁朵的管理机构,下设契丹、汉人行宫都部署司,对斡鲁朵内各民族的军事、生产、民政等事务进行管理,同时还要扈从圣驾、负责宿卫,守土戍边,防止外族入侵,有其职官设置、人员构成、职能地位等方面较强的游牧民族特色,在北面官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关键词
诸行宫都部署院
职官设置
职能
地位
Keywords
Regiment various
xanadu
Distribution Ministry
officer install
obligations
status
分类号
K246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元上都旅游资源现状分析及发展策略
被引量:
2
10
作者
特力更
机构
锡林郭勒职业学院
出处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93-96,共4页
文摘
元上都遗址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是游牧民族建立的世界上第一个位于草原的封建都城,也是人类历史上遗存下来的规模最大的草原都城遗址,在元代政治、文化、军事等方面发挥过无可替代的作用;如今虽然只剩下战火后的废墟,但它是元朝历史的真实遗存,是一座拥抱着巨大历史文明的文化宝库;元上都遗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更成为元上都旅游发展千载难逢的契机。需要看到,现有的旅游设施、旅游资源都不能满足这种旅游发展需要;如果应对不当,突发的旅游热潮必然会成为影响其长远发展的巨大隐患,为此,必须与对元上都相关的旅游资源进行相应的整合,让这座"草原古都"散发出迷人的恒久魅力。
关键词
元上都
旅游资源
资源整合
Keywords
xanadu
Tourism resources
Coordination and mergence of resources
分类号
F590.3 [经济管理—旅游管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元上都遗址的遗产价值与管理策略研究
被引量:
2
11
作者
翟禹
机构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出处
《昆明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87-94,共8页
文摘
元上都是蒙元帝国的都城之一,其遗址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境内,已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具有显著的突出普遍价值,遗产由城址本体、周边墓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构成。对于其价值的研究,今后的工作应当集中在对遗产要素的定名、科学表述遗产价值、开展考古工作以及与其他世界遗产的对比分析等方面。同时,元上都遗址保护管理体系的总体架构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应明确管理系统的具体工作职责,加强元上都各类遗产的管理。
关键词
元代都城
元上都遗址
世界遗产
文化价值
自然环境
人文环境
保护管理
Keywords
capital of Yuan Dynasty
site of
xanadu
world heritage
cultural values
natural environment
human environment
protection and management
分类号
K878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元上都研究综述(1994~2012年)
被引量:
1
12
作者
翟禹
机构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
出处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74-80,共7页
文摘
学术界对元上都的研究主要是从历史、考古等角度。历史学方面涉及到元上都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科技、交通、都城建筑、纪行诗以及元上都在中外交流史上的地位等,考古学研究主要是元上都遗址的考古调查、勘探、发掘等。对于元上都遗产价值的认识和评估,遗址的保护管理和开发利用的研究尚不多见。
关键词
国内
元上都
研究现状
综述
Keywords
China
xanadu
Research status
Summary
分类号
K247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元上都扈从诗人笔下的李陵、苏武主题
被引量:
1
13
作者
杨富有
机构
内蒙古锡林郭勒职业学院
内蒙古文化传播力研究基地
出处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
2021年第4期38-42,49,共6页
基金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元上都扈从诗辑注”(14JHQ031)。
文摘
元上都扈从诗人创作了为数众多的以李陵、苏武事迹与命运为题材的诗歌,或充分肯定李陵、苏武诸人的功绩,或思索其悲剧的根源,或指斥朝廷举措失当、刻薄寡恩,或将他们的命运进行比较,对他们的遭遇给予深切同情,进而表达各自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元代这个由北方少数民族建立政权的语境下,对李陵、苏武这类人物评价的多样化,呈现出来的是文化政策的开放、文化选择的多元以及文人情感的丰富多彩,对认识那个时代的思想文化有启示意义。
关键词
元上都
扈从诗人
李陵
苏武
主题
Keywords
xanadu
cortege poets
Li Ling
Su Wu
theme
分类号
I21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一次空间的实验:从桃花源画廊到古根海姆博物馆
被引量:
1
14
作者
王为
机构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出处
《建筑师》
2014年第5期69-78,共10页
文摘
弗兰克·L·赖特在20世纪40~50年代以相同的螺旋形母题作为概念,设计了桃花源(Xanadu)画廊以及古根海姆(Guggenheim)博物馆。本文通过对两者共同的形式特征的分析,指出了赖特在其作品中显示出的现代"空间"意识。然而,赖特对于这种"空间"意识的建构方式,无论是在其理论还是实践中,都与同时代的先锋建筑师存在着明显差异,这篇文章试图对这些差异产生的前因后果进行梳理,以重新定位赖特在现代建筑发展过程中的历史坐标。
关键词
F·L·赖特
古根海姆博物馆
桃花源画廊
现代“空间”
现代建筑
Keywords
Frank L. Wright, GuggenheimMuseum,
xanadu
Gallery, Modern Space,Modern Architecture
分类号
TU242.5 [建筑科学—建筑设计及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忽必烈汗》的元上都宫殿与空中宫殿形象
被引量:
1
15
作者
杜寒风
机构
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
出处
《阴山学刊》
2016年第2期9-12,共4页
文摘
英国诗人柯勒律治名诗《忽必烈汗》中,刻画了空中宫殿形象,为许多论家所称颂,但论家有贬低忽必烈汗上都宫殿抬高空中宫殿的结论。《忽必烈汗》赞颂了上都城郭宫殿,空中宫殿就是向上都宫殿特殊形象的效仿与致敬。上都的宫殿形象还是在他人记录文字上形成的一般性形象。而宫殿的特殊形象才是诗中关于上都宫殿的最为奇特的神来之笔。柯勒律治建造的是假设的空中宫殿,是用音乐建造的。强化了柯勒律治的职位与能力,自然也就显示出柯勒律治的荣耀与威尊。
关键词
柯勒律治
《忽必烈汗》
元上都
宫殿形象
Keywords
Coleridge
Kubla Khan
image of
xanadu
Dome
image of Dome in Air
分类号
I106.2 [文学—世界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析北宋人对辽朝政治中心的认识
16
作者
肖爱民
机构
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暨历史学院
出处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8-12,共5页
基金
教育部2011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五京
四时捺钵
+1 种基金
行宫
行朝--论辽朝政治中心>中期成果(11YJA770055)
文摘
北宋人通过与辽朝的长期交往,已经认识到辽朝的社会面貌与以往纯粹的中原城国和北方草原行国不同,是行国和城国兼有,且以行国特色最为突出。其政治中心不是契丹皇帝四季迁徙的捺钵(行在、营盘),不是有城郭宫室的上、中、南三京,也不是皇帝直属的特殊集团组织行宫(斡鲁朵、宫、宫卫),而是一年之中有规律迁徙移动的以契丹皇帝牙帐为核心的中央政府。在称谓上,他们多是借用了历史上中原人对北方草原行国政治中心的称呼。
关键词
辽朝
政治中心
北宋人
捺钵
行宫
庭
Keywords
Liao Dynasty
political center
people in Northern Song Dynasty
Nabo
xanadu
Ting
分类号
K244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元上都的节日及其文化特点——以扈从诗为材料的研究
17
作者
武喜春
杨富有
机构
内蒙古锡林郭勒职业学院
出处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53-56,共4页
文摘
节日是一个地区、一个民族长期历史文化积淀的产物,是民族智慧的结晶,蕴含着其民族精神、民族感情、民族性格和独特的价值观。元上都的节日包括传统节日、一些与皇帝活动有关的重要临时节日、宗教节日和具有浓郁民族文化特点的节日等。节日的多元体现的是文化的开放与多元。
关键词
元上都
节日
文化特点
Keywords
xanadu
Festival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分类号
K247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贯连统系,考订原委:读《元上都扈从诗辑注》
18
作者
高林广
机构
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158-162,共5页
基金
2015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特别委托项目“草原文化研究工程”(项目编号:CYWH2015)
内蒙古社科院“内蒙古民族文化建设工程”(项目编号:MZWHD2015)系列研究成果。
文摘
东方出版社2021年出版的《元上都扈从诗辑注》,是近年来元代文学研究领域出现的新成果。该著材料鸿博、考订精微、衡鉴綦当。本文认为,其卓出超踰者尤在于诗史互证,还原真实历史语境;探本溯源,明晰事实原委;考释参证,展示多元文化特质等几个方面。
关键词
《元上都扈从诗辑注》
辑录
注释
Keywords
Notes on Notes on Cortege Poems the Site of
xanadu
compilation
notes
分类号
G0 [文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元上都遗址的生态人类学启示
19
作者
阿拉坦宝力格
机构
内蒙古大学
出处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78-83,共6页
文摘
内蒙古草原牧区属于干旱草原,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影响,近年来正在加速城市化发展进程。无论属于西部沙化地区的鄂尔多斯市,还是属于中部典型草原地区的锡林郭勒盟等干旱牧区都在推行城镇化进程。推行城镇化进程的目的是以生态恢复为前提,使生活在这里的居民早日享受更舒适的、更便利的城市生活,使他们享受现代化建设的成就。但是我们从生态人类学的视角审视干旱草原地区的人地关系史时,发现这里推行城市化建设并不只是当代人的所为。辽金元等历代王朝也曾建设过大型都市。但由于诸多生态因素的限制,元上都等曾经的草原都城变成了"拥抱着巨大文明的废墟"。通过分析元上都遗址的生态环境条件,强调今天以城镇化为主导的干旱草原牧区发展模式必须重视生态环境因素的生态人类学观点。
关键词
城镇化
元上都
生态因素
Keywords
Urbanization
xanadu
Ecological factors
分类号
K901.8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近30年元上都遗址区气候变化特征及突变分析
被引量:
2
20
作者
武录义
岳永杰
刘果厚
高润宏
刘冠志
机构
内蒙古农业大学生态环境学院
内蒙古农业大学林学院
出处
《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4-58,122,共6页
基金
国家环保公益性行业项目(201309040)资助
文摘
基于内蒙古元上都遗址区1981-2010年(近30年)的气象资料,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法、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对该区域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风速和相对湿度的时空变化特征与突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元上都遗址区近30年年均气温上升幅度(年代际变率0.65℃/10a)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年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显著,年日照时数、年均风速和年均相对湿度都呈下降趋势;而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突变显著,风速、相对湿度突变不明显。最低气温的升高在气候变暖中占主要作用,气候总体呈暖干化趋势。
关键词
元上都
气候特征
M-K突变检验
年代际
Keywords
xanadu
climatic characteristics
M-K test
decadal
分类号
P4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近20年元上都遗址周边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
刘冠志
甄江红
刘果厚
李红颖
刘哲荣
希吉日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基于样式雷图档的静寄山庄前宫复原研究
陈书砚
朱蕾
王其亨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2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深层生态旅游开发与新世外桃源建设
于立新
孙根年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7
1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漪碧涵虚 天人合一——保定古莲花池创作意象解读
孔俊婷
王其亨
《中国园林》
2005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清代小汤山汤泉行宫园林探析
曾洪立
薛然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0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元上都对蒙古族文化独立性的意义——以元上都扈从诗为主要材料的分析
杨富有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沈从文“湘西世界”的接受研究
杜昆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元上都遗址价值与旅游资源研究
余畅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诸行宫都部署院初探
黄为放
《黑河学院学报》
2010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元上都旅游资源现状分析及发展策略
特力更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元上都遗址的遗产价值与管理策略研究
翟禹
《昆明学院学报》
2018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元上都研究综述(1994~2012年)
翟禹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论元上都扈从诗人笔下的李陵、苏武主题
杨富有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
2021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一次空间的实验:从桃花源画廊到古根海姆博物馆
王为
《建筑师》
2014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忽必烈汗》的元上都宫殿与空中宫殿形象
杜寒风
《阴山学刊》
2016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试析北宋人对辽朝政治中心的认识
肖爱民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元上都的节日及其文化特点——以扈从诗为材料的研究
武喜春
杨富有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贯连统系,考订原委:读《元上都扈从诗辑注》
高林广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202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元上都遗址的生态人类学启示
阿拉坦宝力格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近30年元上都遗址区气候变化特征及突变分析
武录义
岳永杰
刘果厚
高润宏
刘冠志
《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16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