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4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eliminary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agnitude Deviation of the Station and Site Response in the Fujian Digital Seismic Network
1
作者 Yang Gui Xu Zhendong Lin Binhua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CSCD 2017年第2期257-268,共12页
Using the records of 3,069 regional earthquake events from the Fujian Digital Seismic Network from October 2008 to December 2015,in which the magnitude of each of the events was measured by at least six stations,stati... Using the records of 3,069 regional earthquake events from the Fujian Digital Seismic Network from October 2008 to December 2015,in which the magnitude of each of the events was measured by at least six stations,statistics are taken on the deviation between the magnitude of a single station and the average magnitude of the network. It is found that the magnitudes average deviation of each station is-0. 31-0. 68. Statistics are also taken for the period corresponding to the maximum amplitude of the record measured in each station for calculating the magnitude,and the dominant period gained is 0. 06s-0. 38s; site response of each seismic station is inverted using the Moya method,and it is found that the site response of 98 stations is in the bands of 1-20 Hz,suggesting that the site has an amplifying or suppressing effect on the signals in certain frequency bands;Considering the site response corresponding to the inherent 0. 8s period of the WoodAnderson pendulum seismograph,and comparing the magnitude deviation caused by the site response corresponding to the dominant period time of each station with the average magnitude deviation, we obtain that there is a good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agnitude deviation from the dominant period site response and the average deviation of the magnitude of each station,indicating that the magnitude deviation of a single station has a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the site response of the period corresponding to the maximum amplitude measured for calculating the magnitu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ujian digital seismic network Magnitude Magnitude deviation Site response
下载PDF
Seismic activity and active faults in Huailai basin
2
作者 王培德 田玉红 +1 位作者 李春来 陈运泰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CSCD 1997年第5期125-129,共5页
SeismicactivityandactivefaultsinHuailaibasinPEIDEWANG(王培德)YUHONGTIAN(田玉红)CHUNLAILI(李春来)YUNTAICHEN(陈运泰)Instit... SeismicactivityandactivefaultsinHuailaibasinPEIDEWANG(王培德)YUHONGTIAN(田玉红)CHUNLAILI(李春来)YUNTAICHEN(陈运泰)InstituteofGeophy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uailai basin seismic activity active fault digital seismic network
下载PDF
Development of China Digital Seismological Observational Systems
3
作者 刘瑞丰 吴忠良 +2 位作者 阴朝民 陈运泰 庄灿涛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CSCD 2003年第5期568-573,共6页
Development of China Digital Seismological Observational Systems during 1996~2000 and the Capital Circle Area Seismograph Network during 1999~2001 are introduced, and the station distributions, instruments used, main ... Development of China Digital Seismological Observational Systems during 1996~2000 and the Capital Circle Area Seismograph Network during 1999~2001 are introduced, and the station distributions, instruments used, main tasks of National Digital Seismograph Network, Regional Digital Seismograph Network and Portable Digital Seismograph Network are introduced chief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gital seismograph network BROAD-BAND seismic monitoring
下载PDF
Seismic波形数据读取程序 被引量:1
4
作者 于波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08年第5期106-110,共5页
Seisan数据包是厦门市地震台网使用的地震分析软件包,台网记录的波形格式为Seismic,为在现有软件包基础上扩展分析方法,本文对Seismic波形格式进行了解析,并给出了读取程序,提升了厦门地震台网的分析能力。
关键词 数字地震台网 地震波形 seismic格式
下载PDF
Co-seismic changes of well water level and volume strain meter in capital area and its vicinity,due to the Nov.14,2001 Ms8.1 Kunlun Mountain earthquake,China 被引量:3
5
作者 Huang Fuqiong Chen Yong +3 位作者 Ji Ping Ren Kexin Gao Fuwang Zhang Lingkong 《Geodesy and Geodynamics》 2015年第6期460-466,共7页
The Kunlunshan Mountain Ms8.1 earthquake, occurred in Nov.14, 2001, is the first event with magnitude more than 8 in the China earthquake monitoring history, specifically at the beginning of digital techniques in prec... The Kunlunshan Mountain Ms8.1 earthquake, occurred in Nov.14, 2001, is the first event with magnitude more than 8 in the China earthquake monitoring history, specifically at the beginning of digital techniques in precursor monitoring networks. Any investigation of recorded data on this earthquake is very important for testing the operation of the digital monitoring networks and understanding the preparation, occurrence, and adjustment of stress/strain of strong continental earthquakes. In this paper we investigated the coseismic response changes of well water level of groundwater and volume strain meter of bore hole in digital earthquake monitoring network of Capital area and its vicinity, due to the Nov.14, 2001 Ms8.1 Kunlun Mountain earthquake. The responding time, shapes or manners, amplitudes, and lasting time of well water level and strain-meters to seismic wave are studied in comparison. Then we discussed the possibility that the response changes of groundwater to strong distant earthquakes can be understood as one kind of observing evidence of stress/strain changes induced by distant earthquak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unlun Mountain earthquake Co-seismic response Groundwater level in wells Volume strain meter in borehole Capital area digital monitoring network 9th Five-Year Plan Long range correlation
下载PDF
中国地震台网数字化改造的进展 被引量:22
6
作者 刘瑞丰 吴忠良 +2 位作者 阴朝民 陈运泰 庄灿涛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35-540,共6页
介绍了“九五”期间 (1996~ 2 0 0 0年 )中国地震台网数字化改造的进展和首都圈数字地震台网 (1999~ 2 0 0 1年 )的建设情况 ,重点介绍了国家数字地震台网、区域数字地震台网和流动数字地震台网的台站分布。
关键词 数字地震台网宽频带地震监测 数字化改造 国家数字地震台网 区域数字地震台网 流动数字地震台网
下载PDF
陕西中南部的视应力场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王卫东 张永志 +3 位作者 邵广周 刘国华 邹志伟 狄秀玲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43-346,共4页
利用西安数字地震台网的宽频带数字地震记录,计算了陕西中、南部地震的视应力水平,并讨论了泾阳5.2级地震前后地震视应力的时间变化特征及视应力与震级的关系。
关键词 视应力 地震矩 西安数字地震台网 计算方法
下载PDF
首都圈数字地震台网的微震定位实验 被引量:22
8
作者 郭飙 刘启元 +1 位作者 陈九辉 李顺成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53-460,共8页
新建成的首都圈数字地震台网由 10 7个数字地震台站组成 ,其地震监测和定位能力需要检验。此文主要目的是为评估首都圈数字地震台网的地震活动监测能力提供参考依据。在地震定位中 ,应充分发挥数字地震记录的优势 ,采用相应的数字地震... 新建成的首都圈数字地震台网由 10 7个数字地震台站组成 ,其地震监测和定位能力需要检验。此文主要目的是为评估首都圈数字地震台网的地震活动监测能力提供参考依据。在地震定位中 ,应充分发挥数字地震记录的优势 ,采用相应的数字地震记录处理技术 ,提高地震定位的可靠性和精度。采用滤波、偏振及台站扫描、震相追踪等数字技术 ,提高了震相识别的可靠性和精度 ,并用Geiger方法对 2 0 0 1年首都圈数字地震台网记录到的 7个网内及网缘微震 (ML<2 .0 )进行了精确定位 ,还通过对爆破的定位来检验程序和方法的可靠性和精度。结果表明 ,震中定位误差估计小于2km ,震源深度误差估计小于 3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震定位实验 数字地震台网 地震定位 首都圈 地震监测 滤波 偏振
下载PDF
用Moya方法反演云南数字地震台站场地响应 被引量:23
9
作者 刘丽芳 苏有锦 +1 位作者 刘杰 华卫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9-42,共4页
采用云南区域数字地震台网记录到的178个M≥3.0地震的S波资料,运用Moya方法反演了其中22个子台的场地响应。结果表明,在1~15Hz范围内,22个子台的场地响应都与频率相关,其中3个台的场地响应接近1、平稳变化;11个台站低频部分场地响应接... 采用云南区域数字地震台网记录到的178个M≥3.0地震的S波资料,运用Moya方法反演了其中22个子台的场地响应。结果表明,在1~15Hz范围内,22个子台的场地响应都与频率相关,其中3个台的场地响应接近1、平稳变化;11个台站低频部分场地响应接近1、高频衰减;7个台站低频部分场地放大、高频衰减,1个台站场地放大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地响应 数字地震台网 云南
下载PDF
新疆于田M_S7.3地震主震精定位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王俊 宋秀青 +4 位作者 陈向军 詹小艳 缪发军 刘双庆 朱元清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88-197,共10页
新疆、青海、西藏数字地震台网和新疆和田台阵都十分清晰、完整地记录到2014年2月12日新疆于田MS7.3地震的波形,故采用区域地震台网和地震台阵联合定位的方法精确测定该地震的震源位置。具体定位时采用了以下技术:①根据MS7.3地震震中... 新疆、青海、西藏数字地震台网和新疆和田台阵都十分清晰、完整地记录到2014年2月12日新疆于田MS7.3地震的波形,故采用区域地震台网和地震台阵联合定位的方法精确测定该地震的震源位置。具体定位时采用了以下技术:①根据MS7.3地震震中的位置,360°等方位均匀选取台站,平均每隔约15°选取1个台站参与初始定位;②将于田台的记录波形旋转至径向和切向上精确测定S波的到时,并以此控制震中距;③测定震中位置时采用的速度模型,是以震源为中心、半径约为1.0°范围内发生的历史地震资料为基础,经重新拟合后获得的速度模型;④利用和田地震台阵记录的主震波形资料,经波形聚束方法处理后测定方位角,并以此方位角修正震中位置;⑤采用确定性方法测定震源深度。最终得到新疆于田MS7.3地震主震的震中位置为36.197°N、82.467°E,震源深度为12km,发震时刻为2014年2月12日17:19:4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源位置 数字地震台网 地震台阵
下载PDF
我国地震地下流体观测的现状和趋势 被引量:22
11
作者 王广才 车用太 +3 位作者 刘成龙 刘春国 谷元珠 鱼金子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6期89-96,共8页
在过去的30多年中,我国地震地下流体观测经历了"创建阶段—发展阶段—提高阶段"到目前开始的"全面现代化阶段",形成了国家级基本台(网)、省级区域台(网)与县市级地方台(网)三类台(网),记录到了具有丰富科学内涵的... 在过去的30多年中,我国地震地下流体观测经历了"创建阶段—发展阶段—提高阶段"到目前开始的"全面现代化阶段",形成了国家级基本台(网)、省级区域台(网)与县市级地方台(网)三类台(网),记录到了具有丰富科学内涵的海量数据,为相关的灾害、环境、资源问题的分析和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九五"期间,完成了对全国114个台站以水位、水温(地热)、氡(Rn)与汞(Hg)观测为主的数字化改造。"十五"和以后更长一段时间内,计划大规模推广地下流体数字化观测技术,建设三个"前兆台阵",初步建立流动观测系统,完善与健全学科台网中心,建立学科观测技术质检中心,并就地震地下流体观测中的一些基本科学技术问题进行研究,使我国地震地下流体观测沿着"台网(站)布设科学化,测项配套合理化,监测技术系统自动化和现代化,观测规范化和观测数据质量评价定量化"的方向稳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地下流体观测 见测现状 数字化 趋势
下载PDF
国家数字地震台网中心的技术系统 被引量:6
12
作者 黄志斌 宋锐 +5 位作者 顾小虹 薛峰 王永力 左如斌 黄金莉 郑斯华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7-11,共5页
详细阐述了国家数字地震台网中心技术系统的组成部分与地震数据流程。计算机网络系统和地震数据硬件系统是整个台网中心技术系统的基础 ;地震数据接收与自动定位系统、人机交互系统、半自动 CMT系统、地震数据格式转换系统和地震数据管... 详细阐述了国家数字地震台网中心技术系统的组成部分与地震数据流程。计算机网络系统和地震数据硬件系统是整个台网中心技术系统的基础 ;地震数据接收与自动定位系统、人机交互系统、半自动 CMT系统、地震数据格式转换系统和地震数据管理与服务系统这 5个地震专业应用系统实现了台网中心的二个基本任务 :防震减灾和为地震基础研究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系统 地震数据 国家数字地震台网 数据管理 数据服务
下载PDF
唐山4.8级地震前后视应力变化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李赫 刘双庆 +5 位作者 刘文兵 王熠熙 尚先旗 谭毅培 胡培元 高也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19-1025,共7页
2012年5月28日唐山发生MS4.8地震,之后宝坻发生MS4.0和MS3.5地震,这三次地震是近十年来首都圈地区较显著的事件。本文利用首都圈数字化地震台网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唐山地区ML≥2.5地震的宽频带数字地震波资料计算地震视应力。首先采... 2012年5月28日唐山发生MS4.8地震,之后宝坻发生MS4.0和MS3.5地震,这三次地震是近十年来首都圈地区较显著的事件。本文利用首都圈数字化地震台网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唐山地区ML≥2.5地震的宽频带数字地震波资料计算地震视应力。首先采用傅里叶变换获得地震观测谱,扣除仪器响应后进行非弹性衰减和几何扩散校正,几何扩散采用Gail提出的震中距分段模型,用随频率变化的Q值来表示非弹性衰减;然后在Brune圆盘模型下利用遗传算法求出一组fC(拐角频率)和Ω0(零频极限),使得理论震源谱和校正的观测谱残差最小;通过零频极限求得地震矩M0,通过有限仪器带宽补偿并加上积分已校正的观测谱求得辐射能量ES;最后即可求出视应力。计算结果表明:MS4.8地震视应力表现出震前趋势上升,震时达到峰值,震后趋势下降的变化特点,可以较清晰地反映出区域应力场的演化过程,故可作为地震趋势判断的依据之一;MS4.8地震前后地震视应力与震级表现出一定的正相关,随着震级增大视应力也增大,但MS4.8地震前视应力值总体上大于震后视应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山4.8级地震 视应力 数字地震台网 辐射能量 地震矩
下载PDF
广东数字遥测地震台网的建设 被引量:10
14
作者 吕金水 叶春明 +6 位作者 黄剑涛 黄文辉 王正尚 康英 王建国 何寿清 何璟琳 《华南地震》 2000年第4期2-15,共14页
广东数字遥测地震台网由广东省人民政府和中国地震局共同投资建设 ,是我国第一个采用国产数字地震观测专用设备建成的 2 4位数字遥测地震台网 ,达到了国际同类地震台网的先进水平。介绍了该台网的建设过程、台网性能、布局。
关键词 地震监测 地震台网性能 数字遥测地震台网 数据
下载PDF
泾阳5.2级地震前后视应力变化特征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卫东 彭建兵 +3 位作者 张永志 刘国华 邵广周 李少睿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74-276,共3页
利用陕西西安数字地震台网的宽频带数字地震记录,计算了泾阳5.2级地震前后陕西地区地震视应力的变化,得到了该地区的视应力平均值,并讨论了泾阳5.2级地震前后地震视应力的演化特征及视应力与震级的关系。
关键词 视应力 地震矩 西安数字地震台网
下载PDF
地震仪器中应用的网络通讯技术研究 被引量:20
16
作者 吴海超 林君 张林行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822-1831,共10页
网络通讯是决定地震勘探仪器系统性能和规模的关键核心技术之一,按照所采用的数据传输方式,数字地震仪目前可分为有线遥测地震仪、无线遥测地震仪和无缆存储式地震仪.本文分别举例介绍了三类地震勘探仪器中应用的经典地震网络通讯技术,... 网络通讯是决定地震勘探仪器系统性能和规模的关键核心技术之一,按照所采用的数据传输方式,数字地震仪目前可分为有线遥测地震仪、无线遥测地震仪和无缆存储式地震仪.本文分别举例介绍了三类地震勘探仪器中应用的经典地震网络通讯技术,并对其设计理念、网络通讯原理、通信构架、通信协议进行了分析和对比,针对有线地震仪器的电缆管理难、无线地震仪器的数据传输稳定性差和无缆存储式地震仪缺少质量监控手段的问题,讨论了无线监控与本地存储相结合的地震网络通讯技术方案,提出了基于宽带无线通信技术的无缆无线混合型地震仪的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地震仪 网络通讯技术 以太网 WIFI
下载PDF
陕西数字地震台网的监测能力 被引量:10
17
作者 孟智民 王卫东 李大伟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78-182,共5页
利用宽频带数字地震记录无震、无干扰事件情况下的背景噪声资料 ,给出了陕西数字地震台网的监测能力 .在 1 .0~ 1
关键词 陕西 数字地震台网 监测能力
下载PDF
北京测震台网台基背景噪声特征 被引量:15
18
作者 侯颉 余大新 +4 位作者 叶庆东 徐荟 孟宪纲 徐东卓 张海春 《华北地震科学》 2019年第3期56-61,80,共7页
利用Welch算法,选取北京市测震台网28个测震台站地震连续波形中不同时段的无震记录,计算其台基噪声功率谱并进行背景噪声特征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市测震台网各台基噪声背景优势频率各有特征,高低频段噪声功率谱曲线差异大。在1~20H... 利用Welch算法,选取北京市测震台网28个测震台站地震连续波形中不同时段的无震记录,计算其台基噪声功率谱并进行背景噪声特征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市测震台网各台基噪声背景优势频率各有特征,高低频段噪声功率谱曲线差异大。在1~20Hz频段内,北京地区的背景噪声高值区出现在中心城区附近,低值区出现在北部的琉璃庙、密云和南部的上方山等台站,主要受人为噪声影响;在0.008~0.1Hz频段内,北京所有地区差异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测震台网 数字台站 背景噪声 功率谱密度
下载PDF
唐山地区尾波Q_c值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王勤彩 刁桂苓 +3 位作者 李雪英 刘胜国 李津津 赵明淳 《华北地震科学》 2006年第1期13-16,共4页
利用首都圈地震数字台网资料,计算了唐山地区不同尾波窗长的Qc值。尾波窗长为15~30s时,Qc(f)=53f^1.1;尾波窗长为30~60s时,Qc(f)=256f^0.8;尾波窗长为60~90s时,Qc(f)=304f^0.72;尾波窗长为90~120s时Qc(f)=240^0.68... 利用首都圈地震数字台网资料,计算了唐山地区不同尾波窗长的Qc值。尾波窗长为15~30s时,Qc(f)=53f^1.1;尾波窗长为30~60s时,Qc(f)=256f^0.8;尾波窗长为60~90s时,Qc(f)=304f^0.72;尾波窗长为90~120s时Qc(f)=240^0.68。可以看出,同一地点的Q0值随尾波窗长的增加而增大,但尾波窗长为90~120s时,Qo反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台网 尾波 QC值
下载PDF
腾冲火山区地震波形特征 被引量:4
20
作者 姜朝松 叶建庆 +2 位作者 蔡绍平 刘学军 虎雄林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49-352,共4页
通过对2002年腾冲火山区地震监测台网所记录到的火山区内的102个TS-TP≤5.5s地震事件波形进行分析发现,腾冲火山区存在火山活动所引起的S波湮灭的地震事件、火山微破裂引起的高频地震事件、火山颤动引起的包络地震事件及火山活动引起的... 通过对2002年腾冲火山区地震监测台网所记录到的火山区内的102个TS-TP≤5.5s地震事件波形进行分析发现,腾冲火山区存在火山活动所引起的S波湮灭的地震事件、火山微破裂引起的高频地震事件、火山颤动引起的包络地震事件及火山活动引起的小震群地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数字化地震台网 地震记录 波形特征 S波湮灭 火山颤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