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汉早期出土金缕和丝缕玉衣部分玉料材质及其加工工艺特征管窥 被引量:5
1
作者 罗涵 李琳娜 +5 位作者 丘志力 李银德 陈灿强 龚盛玮 崔亚平 麦志强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1-73,共13页
广州西汉南越王墓和徐州狮子山汉墓是我国汉代最重要和出土玉器数量最多的两个王侯级墓地,两墓出土的丝缕和金缕玉衣是当时南方和中原汉王朝最重要的墓葬玉器之一。通过上手观察、显微镜拍照并利用环境扫描电镜和漫反射红外光谱、拉曼... 广州西汉南越王墓和徐州狮子山汉墓是我国汉代最重要和出土玉器数量最多的两个王侯级墓地,两墓出土的丝缕和金缕玉衣是当时南方和中原汉王朝最重要的墓葬玉器之一。通过上手观察、显微镜拍照并利用环境扫描电镜和漫反射红外光谱、拉曼光谱技术对广州南越王墓及徐州狮子山汉墓出土玉衣部分玉片的质材和加工工艺进行了观察测试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两地玉衣的玉料均主要为透闪石质,从现存玉衣颜色及玉质结构上看,徐州狮子山汉墓出土玉衣玉料来源单一且玉质明显好于南越王墓,南越王墓玉料具有多来源的特征,玉衣中的"假玉"可能来自粤西。从南越王墓玉衣片部分切割痕迹判断,南越王墓所使用的切割工具可能接近当时的最高水平,也可能存在中原交换来源的玉材,无法排除南越王墓玉衣全部或部分在当地制作的可能;南越王墓和徐州狮子山汉墓出土玉衣加工工艺特征明显不同,显示两地玉衣系由不同"玉作"体系加工完成,汉代可能存在多个不同的玉作体系,工艺水平参差不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衣 玉料 加工工艺 西汉 南越王墓 楚王墓
下载PDF
经济发达地区地方性博物馆旅游发展研究——以广州南越王墓博物馆为例 被引量:20
2
作者 刘俊 马风华 《旅游科学》 CSSCI 2005年第5期38-45,共8页
本文以广州南越王墓博物馆为例,在游客行为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其发展规律和动因。作者采用结构性问卷调查的方法现场收集游客行为问卷,运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并辅之以案例地博物馆游客结构的二手资料。在对所收集资料进行定性定量... 本文以广州南越王墓博物馆为例,在游客行为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其发展规律和动因。作者采用结构性问卷调查的方法现场收集游客行为问卷,运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并辅之以案例地博物馆游客结构的二手资料。在对所收集资料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后,作者认为,南越王墓博物馆作为地方性博物馆,属于区域性的文化观光旅游产品,重游率低,潜在市场规模有限,且呈现随出游游客增加而不断萎缩的特点,因此形成持续下滑的接待曲线。与Butler旅游产品生命周期曲线对比发现,南越王墓博物馆缺少探查、参与、发展和巩固阶段,而直接进入衰退阶段。这一结论对于经济发达地区地方性博物馆旅游开发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旅游 南越王墓博物馆 城市旅游 文化旅游
下载PDF
西汉帝王陵墓开发的SWOT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张娟飞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100-102,106,共4页
西汉帝王陵墓是咸阳陵墓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西汉帝王陵墓只有汉阳陵和汉茂陵以博物馆形式对外开放。文章运用SWOT分析法,剖析西汉帝王陵墓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瓶颈问题,并深入探讨其发展出路。
关键词 西汉帝王陵墓 SWOT分析 保护开发
下载PDF
南越国宫廷乐——晚开的礼乐奇葩 被引量:1
4
作者 孔义龙 曾美英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60-63,共4页
西汉南越王墓再现了周代礼乐的编悬结构与设置规模,并按大型编悬乐与室内房中乐进行了分类。南越国第一、二代国君一直奉行的吸收、融合的经济、文化政策,致使南越宫廷礼乐形成多来源、多层次的组合特点,将中原传统的编悬乐队与南越族... 西汉南越王墓再现了周代礼乐的编悬结构与设置规模,并按大型编悬乐与室内房中乐进行了分类。南越国第一、二代国君一直奉行的吸收、融合的经济、文化政策,致使南越宫廷礼乐形成多来源、多层次的组合特点,将中原传统的编悬乐队与南越族羽人乐舞相配,表演祭祀或庆典音乐,为我们展现出古代音乐中独有的岭南特色。南越王宫廷音乐一方面是对岭南大地古代音乐文化的拓荒,另一方面又是对中原逐步衰微的礼乐文化的延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越国 宫廷乐 礼乐 南越王墓
下载PDF
西汉帝王陵墓汉服文化开发对策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张娟飞 《价值工程》 2011年第11期218-219,共2页
陕西咸阳帝王陵墓旅游资源丰富,被评为"中国金字塔之都"。文章在对西汉帝王陵墓旅游资源进行调查研究基础上,分析了其存在问题,提出以汉服文化为切入点,开发西汉帝王陵墓旅游资源,并罗列了具体的实施措施。
关键词 西汉帝王陵墓 汉服文化 开发对策
下载PDF
徐州狮子山汉墓墓主考略 被引量:11
6
作者 刘照建 张浩林 《东南文化》 2001年第7期26-30,共5页
从墓葬形制、随葬器物及建筑耗时几方面考察,狮子山汉墓墓主为西汉第二代楚王刘郢 (客 )。若此,对于探讨西汉横穴崖洞墓的起源及形制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西汉 楚王陵 刘郢
下载PDF
徐州狮子山西汉楚王墓开凿时间考析 被引量:19
7
作者 耿建军 《东南文化》 2000年第3期73-77,共5页
徐州狮子山西汉楚王墓为大型横穴式崖洞墓,规模宏大,结构独特,出土随葬品极其丰富。通过考析认为狮子山汉墓的开凿大约需5年左右的时间,其墓主人为第二代楚王刘郢。
关键词 西汉 徐州狮子山 楚王墓 开凿时间
下载PDF
汉代长沙王陵陵园初探
8
作者 郑广 《考古学集刊》 2024年第1期110-133,共24页
通过对出土资料进行比对分析,并参考汉代帝陵及其他诸侯王陵等考古资料,对汉代长沙王陵的区划及主属问题进行探讨。汉代长沙王陵可能有14个陵园,其中刘兴的陵园可能另择陵区,吴芮的陵园可能在长沙城北,而天马山陵园可能为成王陵园,凤凰... 通过对出土资料进行比对分析,并参考汉代帝陵及其他诸侯王陵等考古资料,对汉代长沙王陵的区划及主属问题进行探讨。汉代长沙王陵可能有14个陵园,其中刘兴的陵园可能另择陵区,吴芮的陵园可能在长沙城北,而天马山陵园可能为成王陵园,凤凰山陵园可能为哀王陵园,象鼻嘴陵园可能为恭王陵园,望城坡陵园可能为靖王陵园,东山陵园可能为康王陵园,庙坡山陵园可能为顷王陵园,杉树拱陵园可能为孝王陵园,狮子拱陵园可能为刺王陵园,栗树嘴陵园可能为炀王陵园,桃花岭陵园可能为缪王陵园,风篷岭陵园可能为刘舜陵园,蜈蚣蒂陵园可能为定王陵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沙王陵 陵园 诸侯王 汉代
原文传递
江苏盱眙县大云山西汉江都王陵一号墓 被引量:83
9
作者 李则斌 陈刚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3-68,共66页
大云山江都王陵为一处保存较完整的西汉诸侯王陵园,其中一号墓主人为第一代江都王刘非。该墓为竖穴岩坑墓,平面呈"中"字形,墓室结构为黄肠题凑。墓室虽遭盗扰,但仍出有铜器、铁器、金银器、漆器、玉器、琉璃器、陶器等大量遗... 大云山江都王陵为一处保存较完整的西汉诸侯王陵园,其中一号墓主人为第一代江都王刘非。该墓为竖穴岩坑墓,平面呈"中"字形,墓室结构为黄肠题凑。墓室虽遭盗扰,但仍出有铜器、铁器、金银器、漆器、玉器、琉璃器、陶器等大量遗物。该墓的发掘为汉代诸侯王墓及其埋葬制度的深入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盱眙县 大云山江都王陵 一号墓 江都王刘非 西汉
原文传递
定陶汉墓出土汉砖表面及其储存环境真菌病害的分析与防治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玲 王宇 +4 位作者 杨昕雨 王岑 李程浩 崔圣宽 潘皎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515-2526,共12页
【背景】定陶王墓地M2汉墓出土了一批处于防护层的重要汉砖,目前部分汉砖表面出现了真菌病害问题。【目的】根据现场文物保护状况,选取了5块汉砖表面的微生物病害样本,检测并分析了汉砖表面的真菌病害,将分离得到的7株真菌进行抑菌试验... 【背景】定陶王墓地M2汉墓出土了一批处于防护层的重要汉砖,目前部分汉砖表面出现了真菌病害问题。【目的】根据现场文物保护状况,选取了5块汉砖表面的微生物病害样本,检测并分析了汉砖表面的真菌病害,将分离得到的7株真菌进行抑菌试验。【方法】使用扫描电镜观察、高通量测序、纯培养和抑菌试验等方法对样本中的真菌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未经抑菌处理的汉砖表面真菌病害问题严重,经75%乙醇和0.5%硝酸咪康唑处理过的汉砖表面真菌病害问题减弱。汉砖上的主要真菌不同,汉砖9表面含量最多的真菌为Boeremia,汉砖13表面含量最多的为虫草科(Cordycipitaceae)。然而硝酸咪康唑和硼酸硼砂并无抑菌效果,抑菌产品K100(2-甲基-4-异噻唑啉-3-酮)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结论】本研究对分析和防治汉砖表面的真菌病害及对汉砖进行科技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陶汉墓 文物汉砖 真菌病害 抑菌试验
原文传递
安阳高陵陵园遗址2016-2017年度考古发掘简报 被引量:7
11
作者 周立刚 李世伟 +5 位作者 孔德铭 申明清 李航(绘图) 栗艳(绘图) 聂凡(摄影) 任潇(摄影)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2-49,F0002,F0003,共10页
本次发掘发现了安阳曹操高陵陵园的垣墙、壕沟、神道及相关建筑遗迹,确认了M2即曹操高陵为陵园的中心,M1的年代要早于陵园、发掘表明东部闸门沟及东北部的夯土遗迹都要晚于陵园,与陵园布局没有直接关系。。同时根据陵园内的遗迹遗物... 本次发掘发现了安阳曹操高陵陵园的垣墙、壕沟、神道及相关建筑遗迹,确认了M2即曹操高陵为陵园的中心,M1的年代要早于陵园、发掘表明东部闸门沟及东北部的夯土遗迹都要晚于陵园,与陵园布局没有直接关系。。同时根据陵园内的遗迹遗物特征判断,文献记载的曹丕毁陵活动确实存在,陵园建筑毁弃之后经过了仔细清理高陵陵园建筑的存在反映了曹操在当时不同于一般诸侯王的特殊地位,其布局特征与东汉帝陵明显不同,但与北魏帝陵存在一定的相似之处,表现出比较独特的时代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操高陵 陵园 东汉 诸侯王基 帝陵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