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 Want to Know China in the Shortest Time"——Sophie Marceau at the 5th Shanghai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1
《China & The World Cultural Exchange》 2001年第5期14-16,共3页
关键词 I Want to Know China in the Shortest Time Sophie Marceau at the 5th Shanghai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下载PDF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影的海外传播——以欧洲电影节参展和获奖作品为例
2
作者 张宗伟 《艺术传播研究》 2024年第5期26-40,共15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影的海外传播成效显著,尤其是通过参加欧洲的一系列国际电影节并获奖而赢得了良好的世界声誉。在国际传播过程中,中国当代的电影作品展示中国的民族文化和美学风格,通过讲述中国故事激发了海外观众的文化共鸣。随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影的海外传播成效显著,尤其是通过参加欧洲的一系列国际电影节并获奖而赢得了良好的世界声誉。在国际传播过程中,中国当代的电影作品展示中国的民族文化和美学风格,通过讲述中国故事激发了海外观众的文化共鸣。随着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不断提升,中国电影还将不断进行艺术创新和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以更加自信的文化姿态活跃在世界舞台,为中外文化交流互鉴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电影 海外传播 改革开放 欧洲电影节 中国故事 文化自信
下载PDF
“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赋能中国国际话语权的提升
3
作者 唐瑛 傅来兮 《陕西开放大学学报》 2023年第3期56-59,79,共5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今年恰逢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本文以“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在构建中国国际话语权上的文化作用为切入点,从文化主导、...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今年恰逢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本文以“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在构建中国国际话语权上的文化作用为切入点,从文化主导、文化传播和文化产业三个方面讨论了电影节如何通过高质量发展推动提高我国国际话语权,促进落实“一带一路”这一伟大政治经济文化战略构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 高质量发展 国际话语权
下载PDF
国际旅游节事中家庭游客的服务感知及行为态度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张佑印 胡巧娟 顾静 《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35-140,共6页
依托问卷调查数据,以西安世园会国内旅游者为例,借助单因素评价法及方差分析、方差齐性检验以及相似矩阵等方法,分析了家庭旅游者群体与朋友间旅游、同事间旅游以及个人旅游的心理、行为及态度的差异,并对不同年龄段家庭游客的旅游感知... 依托问卷调查数据,以西安世园会国内旅游者为例,借助单因素评价法及方差分析、方差齐性检验以及相似矩阵等方法,分析了家庭旅游者群体与朋友间旅游、同事间旅游以及个人旅游的心理、行为及态度的差异,并对不同年龄段家庭游客的旅游感知、内部行为及旅游态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相对其他群体游客来说,家庭游客旅游服务感知总体最高,属于显性旅游行为群体;②家庭游客的负面口碑效应强于正面口碑效应,而重游意愿和投诉意愿也相对较弱;③在旅游服务要素感知中,家庭游客对世园会园区的卫生、讲解以及厕所的评价相对最高,而园区内的购物和餐饮评价相对最低;④从不同阶段家庭游客感知及态度对比来看,90后家庭游客对西安世园会的总体满意度相对最高,而80后总体感知相对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旅游节事 家庭游客 感知 态度 西安世园会
下载PDF
转变中的中国“都市一代”电影:全球时代中国“电影节电影”的文化面向 被引量:15
5
作者 马然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14-135,共22页
作为一个定义多元的指代,"电影节电影"这一概念能够用于批判地考察两代中国电影——尤其是对在过去20年中在国际电影节平台上大放异彩的"都市一代"——的全球流通轨迹。一方面,全球化语境下的电影节体现出巴赫金式... 作为一个定义多元的指代,"电影节电影"这一概念能够用于批判地考察两代中国电影——尤其是对在过去20年中在国际电影节平台上大放异彩的"都市一代"——的全球流通轨迹。一方面,全球化语境下的电影节体现出巴赫金式的多声部性,而"世界电影节体系"作为世界"电影经济体"的重要环节,通过销售代理、发行商和影评人等的协同努力将电影协力打造为"有利可图的国际奢侈品"。同时,电影节影片甄选和节目策划则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皮埃尔.布迪厄所说的文化产品的"经典化"倾向;更重要的是,甄选过程本身无疑也融合了多样化的社会文化议题。通过略览领风气之先的第五代电影导演如张艺谋等人的"自传民族志"电影作品,人们能够看到当代后社会主义中国语境下,"电影节电影"这一概念如何演进。而新一代中国电影中所谓"电影节电影"的制作、流通和展映,也成为中国大陆独立电影生态中的重要部分。同时,部分年轻的电影作者通过在自己的作品中模仿特定的美学特征或者重复受关注的题材来赢得国际电影市场的通行证——这种做法也不应该完全被看作是负面消极的:一方面,电影节网路成为中国独立电影进入全球视觉制作/消费食物链的关键一环;另外一方面,关于"电影节电影"的刻板看法也应该做出相应调整或者部分抛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社会主义 国际电影节网路 “都市一代” 电影节电影 风格主义
下载PDF
影响力与多元价值实现: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影响力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杨琳 许秦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9-59,共11页
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的举办不仅关乎自身发展,还直接作用于构筑丝路文化传播及“一带一路”倡议的民心基础。研究认为影响力是电影节赖以生存与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实现其文化价值、艺术价值、产业价值、社会价值等多重价值的基础,... 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的举办不仅关乎自身发展,还直接作用于构筑丝路文化传播及“一带一路”倡议的民心基础。研究认为影响力是电影节赖以生存与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实现其文化价值、艺术价值、产业价值、社会价值等多重价值的基础,并且在促进电影事业发展、文化传播及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研究基于对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影响力的实证调研,结合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发展现状进行综合分析,提出影响力与电影节多元价值实现的路径,进而力求为提升中国电影节整体影响力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 国际电影节 影响力 价值实现
下载PDF
2013年度中国电影海外获奖特点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高永亮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5期127-131,共5页
2013年度,我国共有89部次国产影片在22个国际电影节上获得116个奖项。获奖影片涵盖了剧情片、战争片、动作片、爱情片等15种主要题材、体裁和类型。剧情片、战争片所获奖项占绝对多数,动作片获奖优势不再明显。要提高国产影片海外获奖能... 2013年度,我国共有89部次国产影片在22个国际电影节上获得116个奖项。获奖影片涵盖了剧情片、战争片、动作片、爱情片等15种主要题材、体裁和类型。剧情片、战争片所获奖项占绝对多数,动作片获奖优势不再明显。要提高国产影片海外获奖能力,必须进一步增加参赛影片数量,提高参赛影片质量;同时,加大对中小成本影片、艺术影片的扶持力度,推动艺术院线建设;还要打造中国自己的国际电影节品牌,搭建国产影片通往世界的新桥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电影 海外获奖 国际电影节
下载PDF
从城市文化角度前瞻西安国际电影节的构建
8
作者 高字民 《唐都学刊》 2011年第1期110-115,共6页
受刘易斯·芒德福"城市是文化的容器"和马歇尔.麦克卢汉"媒介即讯息"的泛媒介观的灵感启发,把电影节视为一种具有巨大文化传播价值和强大产业经济功能的创意机制型媒介,并建设性地提出构建西安国际电影节的设... 受刘易斯·芒德福"城市是文化的容器"和马歇尔.麦克卢汉"媒介即讯息"的泛媒介观的灵感启发,把电影节视为一种具有巨大文化传播价值和强大产业经济功能的创意机制型媒介,并建设性地提出构建西安国际电影节的设想。然后从必要性和可能性方面对此设想进行论证,认为构建西安国际电影节不仅具有现实的可能性,而且对于西安乃至整个陕西文化产业的进一步振兴以及中国西部电影的再度复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安国际电影节 中国西部电影 城市文化 文化产业
下载PDF
构建青岛国际电影节的思考与展望——基于文化品牌视角
9
作者 王平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3期96-100,共5页
文化品牌是文化产业品牌化的结果。被寄予厚望的青岛国际电影节既是艺术文化品牌,也是区域文化品牌。作为艺术文化品牌,青岛国际电影节将成为山东地区甚至国家精神和文化价值的重要载体;作为区域文化品牌,青岛国际电影节将成为推动青岛... 文化品牌是文化产业品牌化的结果。被寄予厚望的青岛国际电影节既是艺术文化品牌,也是区域文化品牌。作为艺术文化品牌,青岛国际电影节将成为山东地区甚至国家精神和文化价值的重要载体;作为区域文化品牌,青岛国际电影节将成为推动青岛乃至山东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和力量。打造国际电影节品牌,青岛主要具有政策优势、气候及地理位置优势、影视文化资源优势和产业集群优势。对于青岛国际电影节的打造,我们提出了以下建议:一、准确定位、展现特色;二、观众成为电影节的参与者;三、加强政府支持力度;四、吸引高素质专业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岛国际电影节 文化品牌 产业集群 区域意义
下载PDF
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的文化身份问题 被引量:3
10
作者 赵艳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44-150,共7页
从文化社会学的角度,审视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的文化身份本体,指出电影节具有分享文化话语权、树立文化规则、营造文化公共领域等功能价值。继而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放在全球电影节世界的生态系统中,思考其文化身份建构机制,从已举办的... 从文化社会学的角度,审视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的文化身份本体,指出电影节具有分享文化话语权、树立文化规则、营造文化公共领域等功能价值。继而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放在全球电影节世界的生态系统中,思考其文化身份建构机制,从已举办的七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分析其文化身份呈现,最后着眼国际性发展和凸显丝绸之路文化身份的目标,对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进行丝路理念的话语建构、丝路空间的共同体建构,丝路多元文化身份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 文化身份 文化形象
下载PDF
国际电影节推广策略与中国电影对外文化推广 被引量:4
11
作者 朱晓艺 《文化艺术研究》 2011年第2期39-44,共6页
本文在中外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全球化大背景下,通过考察主要国际电影节的运作方式及推广策略,分析国际电影节如何传播本国文化,推行本民族的价值观,并最终融入他国文化,以期为中国电影的对外推广提供参照。本文也将结合中国电影参与国... 本文在中外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全球化大背景下,通过考察主要国际电影节的运作方式及推广策略,分析国际电影节如何传播本国文化,推行本民族的价值观,并最终融入他国文化,以期为中国电影的对外推广提供参照。本文也将结合中国电影参与国际电影节的实际情况,分析中国电影在西方电影文化体系中的身份,中国电影及文化在西方社会中的影响力和局限性;同时,借鉴海外推广较为成功的一些电影节的实际经验,结合中国本国的文化特点和优势,尝试为中国电影的对外推广提供一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电影节 推广策略 文化品牌 文化针对性 目标受众 对外文化推广
下载PDF
构建国际电影传播的生态共同体——基于北京国际电影节的场域共建与国际交流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炜华 张守信 《中国新闻传播研究》 2019年第4期138-148,共11页
国际电影节是国际电影艺术、科技、产业、发行及文化成就展演和交流的视听盛会。北京国际电影节,原名为北京国际电影季,由原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创办于2011年。次年2月,北京国际电影季正式更名为北京国际电影节。本文... 国际电影节是国际电影艺术、科技、产业、发行及文化成就展演和交流的视听盛会。北京国际电影节,原名为北京国际电影季,由原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创办于2011年。次年2月,北京国际电影季正式更名为北京国际电影节。本文立足于对北京国际电影节发展传承、电影艺术、产业及文化交流活动的观察与梳理,通过文献、访谈、数据的综合呈现,探讨国际电影节所聚集的跨文化交流场域的形塑,并进而思考北京国际电影节所呈现的国际交流态势以及由此生发的国际电影生态共同体的探索性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电影节 生态共同体 场域 国际交流 北京国际电影节
下载PDF
“去政治化”表达、极简主义和人性反思--克里斯蒂安·蒙久的罗马尼亚新浪潮代表作品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颖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2期95-101,共7页
罗马尼亚新浪潮作为新世纪以来欧洲最重要的电影运动而备受关注,而克里斯蒂安·蒙久正是这场电影运动中最重要的导演。蒙久的电影创作贯穿罗马尼亚新浪潮的整个过程,具有典型的罗马尼亚新浪潮特征,同时又有所超越和突破。蒙久的三... 罗马尼亚新浪潮作为新世纪以来欧洲最重要的电影运动而备受关注,而克里斯蒂安·蒙久正是这场电影运动中最重要的导演。蒙久的电影创作贯穿罗马尼亚新浪潮的整个过程,具有典型的罗马尼亚新浪潮特征,同时又有所超越和突破。蒙久的三部戛纳获奖影片《四月三周两天》、《山之外》和《毕业会考》是罗马尼亚新浪潮的代表作品。这三部影片在叙事策略上采取的是立足个体经验的"去政治化"表述和短时间内集中叙事的策略,在电影语言上表现为极简主义的风格特征,在主题表达上实现了由历史反思与现实反思向道德反思与人性反思的扩展与突破。正是这些创作特征使蒙久的作品在国际电影节获得广泛关注和赞誉,成为罗马尼亚新浪潮电影的巅峰之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里斯蒂安·蒙久 罗马尼亚新浪潮 国际电影节 极简主义 历史反思 人性反思
下载PDF
窄门、链接与双向书写:中国电影与欧洲国际电影节
14
作者 王昕 《文化研究》 2022年第2期108-120,共13页
欧洲国际电影节曾是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窄门和窗口,也是在与欧美电影脱钩近30年后,中国电影重新链接世界电影网络的站点。第五代电影因为契合国际电影节体系的需求被迅速加冕为“新浪潮”,进入中国电影舞台的中心。第六代电影却因... 欧洲国际电影节曾是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窄门和窗口,也是在与欧美电影脱钩近30年后,中国电影重新链接世界电影网络的站点。第五代电影因为契合国际电影节体系的需求被迅速加冕为“新浪潮”,进入中国电影舞台的中心。第六代电影却因某种后冷战的冷战情境而成为欧洲国际电影节内部的中国电影“代理”。随着近十几年来中国电影产业的急剧发展,中国电影不再迷信欧洲国际电影节的权威,而国际电影节体系和世界电影网络也成为中国电影更内在的组成部分。一种“民族”与“国际”的双向书写仍在继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电影 欧洲国际电影节 世界电影网络
下载PDF
20世纪60-80年代的香港电影与文化——罗卡访谈
15
作者 苏妹 刘金平 +2 位作者 李晓昀 邹思容 罗卡 《戏剧与影视评论》 2024年第2期58-67,共10页
20世纪60一80年代,中国香港文化界处于东西方两大阵营之间,此时又恰逢世界性的青春文化大兴,深刻影响中国香港战后一代。本次对中国香港资深电影研究者罗卡的深度访谈,尝试重返战后年轻一代逐渐成长为中坚力量的中国香港电影现场。该时... 20世纪60一80年代,中国香港文化界处于东西方两大阵营之间,此时又恰逢世界性的青春文化大兴,深刻影响中国香港战后一代。本次对中国香港资深电影研究者罗卡的深度访谈,尝试重返战后年轻一代逐渐成长为中坚力量的中国香港电影现场。该时期一方面为之后中国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奠定了重要的产业和美学基础,另一方面也是罗卡本人入行的活跃期。通过内地电影在港传播、粤语青春片流行、社会运动、电影刊物、迷影实践、实验电影创作、本土理论探索、中国香港国际电影节数个侧面,本次访谈勾勒出“冷战”时期中国香港电影与文化的转型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香港电影 《中国学生周报》 实验电影 大学生活电影会 中国香港电影文化中心 中国香港国际电影节
原文传递
习近平文化思想与中国电影的文化传播
16
作者 郝蕊 《艺术传播研究》 2024年第6期4-12,共9页
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中国电影作为新时代文化建设的重要媒介,自觉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人民为生产和传播主体,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中,传递... 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中国电影作为新时代文化建设的重要媒介,自觉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人民为生产和传播主体,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中,传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的思想观念与人文精神,通过着力挖掘现实题材、优秀传统文化题材、革命历史题材中的生动故事,在小切口、大背景、人文化的叙事方式和多元形态的合力作用下,展现了新的气象,塑造了文化共情。随着传播空间的延展,中国电影文化的传播效力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中国电影 文化主体性 文化共情 电影节展
下载PDF
国际电影节视角下文化型世界城市的时空分布与网络特征
17
作者 周容琪 张旭 黄耿志 《世界地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41-53,共13页
基于对15个A类国际电影节和美国奥斯卡金像奖举办地、提名/获奖影片、评审团等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探索国际电影节举办城市及参与国家的时空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揭示基于国际电影节视角的文化型世界城市地缘联系网络的结构特征。研... 基于对15个A类国际电影节和美国奥斯卡金像奖举办地、提名/获奖影片、评审团等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探索国际电影节举办城市及参与国家的时空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揭示基于国际电影节视角的文化型世界城市地缘联系网络的结构特征。研究表明:①国际电影节总体分布呈现出从欧美核心国家向亚非拉外围地区不断扩散的空间格局,电影节举办城市与传统的经济和政治型全球城市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反映出文化产业特殊的价值属性以及电影节相关行动者的“去政治化”策略;②国际电影节提名和获奖影片的地理分布形成了以“欧洲-北美-东亚”为核心的多元化格局,反映出电影生产制作活动的去中心化趋势,而以评审团为代表的国际电影节权力结构则呈现出典型的“核心-边缘”特征,少数国家掌握核心文化权力资源,对全球电影产业的发展形成重要的导向作用;③国际电影节的地缘联系网络普遍表现出明显的“欧洲导向型”特征,反映出欧洲国家在全球艺术电影领域的影响力,而不同电影节网络连接格局的差异则体现出电影节地理位置以及国家间的历史、文化和经济联系等要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城市 全球城市 国际电影节 文化产业 文化全球化
原文传递
我国科普特效电影发展策略研究——以北京国际电影节科技单元获奖影片为例
18
作者 吴丹 唐剑波 郑丹 《科普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9-25,33,105,106,共10页
科普特效电影是科普场馆开展科普工作的重要手段,因其寓教于乐的科普形式深受公众喜爱。我国科普特效电影发展相比国外已严重滞后。本文梳理近六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科技单元评选的优秀影片,通过分析其成功经验和做法发现,优秀影片具有追... 科普特效电影是科普场馆开展科普工作的重要手段,因其寓教于乐的科普形式深受公众喜爱。我国科普特效电影发展相比国外已严重滞后。本文梳理近六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科技单元评选的优秀影片,通过分析其成功经验和做法发现,优秀影片具有追求内容创意和奇观化等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在行业层面建立标准体系,片商遵循高质量发展原则,从根源上解决影片质量良莠不齐问题,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在国家层面加强政策引导,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奠定行业发展的人才基础;在学习借鉴先进经验的同时发展富有中国特色的影片体系等提升我国科普特效电影水平的建议,旨在为实现行业跨越式发展提供有益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普特效电影 北京国际电影节 奇观化
原文传递
电影节中的3D和VR——威尼斯电影节前主席马可·穆勒访谈
19
作者 徐威威 《电影理论研究(中英文)》 2023年第4期96-103,共8页
从“3D电影奖”开创到“VR单元”的设立,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为我们开启了虚拟现实的新篇章。从早期试水电影节到现在的深刻参与并将其作为一种发展策略,VR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本次访谈主要围绕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的“3D电影奖”历史、获奖V... 从“3D电影奖”开创到“VR单元”的设立,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为我们开启了虚拟现实的新篇章。从早期试水电影节到现在的深刻参与并将其作为一种发展策略,VR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本次访谈主要围绕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的“3D电影奖”历史、获奖VR影片特征和目前的市场现状,探讨虚拟现实产业的艺术定位及未来走向。通过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前主席马可·穆勒的口述采访,力图对电影节与3D和VR的历史关系和全新互动有更加清晰的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电影 VR 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马可·穆勒
原文传递
看,屏幕上的舞者!——2022北京国际舞蹈影像艺术季观察 被引量:2
20
作者 林洁 《当代舞蹈艺术研究》 2022年第3期87-93,共7页
舞蹈影像的定义和边界在不断拓展,文章提出,狭义的舞蹈影像是指结合影像思维与技术进行编舞和表演的舞蹈及其屏幕呈现,广义的舞蹈影像包括舞蹈电影、电视舞蹈、舞台影像、舞蹈影像,它们都是在影像思维与技术的前提下进行的,每个种类有... 舞蹈影像的定义和边界在不断拓展,文章提出,狭义的舞蹈影像是指结合影像思维与技术进行编舞和表演的舞蹈及其屏幕呈现,广义的舞蹈影像包括舞蹈电影、电视舞蹈、舞台影像、舞蹈影像,它们都是在影像思维与技术的前提下进行的,每个种类有各自的特性。通过对2022年北京国际舞蹈影像艺术季展映作品的观摩和代表性剧目的分析,文章将狭义的舞蹈影像作品的创作现状分为四种类型:舞蹈和影像皆弱、舞蹈和影像皆强、舞蹈弱影像强、舞蹈强影像弱,提出舞蹈和影像之间的关系重点不是影像对舞蹈的侵蚀,而要关注舞蹈在其中的弱化,以及当前舞蹈编导和演员群体投入舞蹈影像创作不足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国际舞蹈影像艺术季 舞蹈影像 舞蹈电影 电视舞蹈 舞台影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