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the efficacy on renal colic treated with electroacupuncture at the Xi-cleft points of kidney and bladder meridians as well as the relevant Front-mu points 被引量:2
1
作者 陈敏 李赛美 《World Journal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 2012年第1期7-12,共6页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icacy difference of renal colic treated with electroacupuncture in comparison with intramuscular injection with Fortanodyn. Methods Fifty-one patients with renal colic were randomly divided...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icacy difference of renal colic treated with electroacupuncture in comparison with intramuscular injection with Fortanodyn. Methods Fifty-one patients with renal colic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n electroacupuncture group (26 cases) and a medicine group (25 cases). In the electroacupuncture group, electroacupuncture was applied to the Xi-cleft points of kidney and bladder meridians, named Shuǐquán (水泉 KI 5) and Jīnmén (金门 BL 63) as well as the relevant Front-mu points, Jīngmén (京门 GB 25) and Zhōngjí (中极 CV 3). In the medicine group, intramuscular injection with Fortanodyn (100 mg) was administered. Once treatment was applied for immediate analgesia in each group.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the Simplified McGill Pain Questionnaire (SF-MPQ) and the Visual Analogy Scale (VAS) were adopted for pain assessment respectively.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the recurrence of the disease were observed i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clinically cured and remarkably effective rate was 69.2% (18/26) in the electroacupuncture group, which was superior to 44.0% (11/25) in the medicine group (P0.05). Separately, in 10 min, 30 min, 60 min and 120 min after treatment, in either group, SF-MPQ and VAS scores were obviously reduced as compared with those before treatment (all P0.05). The scores in 10 min and 30 min after treatment in the electroacupuncture group were reduced more remarkably as compared with those in the medicine group (both P0.05). The complete remission time in the electroacupuncture group was shorter apparently than that in the medicine group [(131.19±152.12) min vs (184.29±84.04) min, P0.05]. The recurrence rate of renal colic in 24 h was 8.0% (2/25) in the electroacupuncture group, which was lower slightly than 31.6% (6/19) in the medicine group (P0.05). Conclusion Renal colic can be effectively relieved in the treatment with either electroacupuncture at the Xi-cleft points and the Front-mu points of kidney and bladder meridians or intramuscular injection with Fortanodyn. But, the electroacupuncture therapy achieves much better effica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nal colic ELECTROACUPUNCTURE xi-cleft points Front-mu points
原文传递
郄穴行“龙虎交战”手法结合电针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疗效观察 被引量:1
2
作者 蓝松森 俞钦涛 +1 位作者 王炘儒 韩德雄 《浙江临床医学》 2024年第5期683-684,687,共3页
目的分析郄穴行“龙虎交战”手法结合电针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2年1月PHN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其中观察组使用郄穴行“龙虎交战”手法结合电针治疗,同时口服加巴喷丁;对照组... 目的分析郄穴行“龙虎交战”手法结合电针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2年1月PHN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其中观察组使用郄穴行“龙虎交战”手法结合电针治疗,同时口服加巴喷丁;对照组口服加巴喷丁治疗。采用带状疱疹简明疼痛量表(ZBPI),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价两组患者疗效。结果在疼痛评分比较中,第4周末开始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HADS焦虑、抑郁两个分量表评分比较,观察组结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SQI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郄穴行“龙虎交战”手法结合电针改善PHN具有良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郄穴 “龙虎交战” 电针 共病
下载PDF
火针手三阳经郄穴联合常规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3
作者 丁云 施泽婉 黎崖冰 《上海针灸杂志》 CSCD 2024年第2期192-196,共5页
目的 观察火针手三阳经郄穴联合常规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对照组予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针刺治疗基础上,联合火针手三阳经郄穴治疗。观察治... 目的 观察火针手三阳经郄穴联合常规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对照组予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针刺治疗基础上,联合火针手三阳经郄穴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和田中靖久颈椎病症状量表20分法(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 20,CSR20)的评分变化,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首次治疗后及治疗后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首次治疗后及治疗后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NDI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ND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CSR20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CSR20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火针手三阳经郄穴联合常规针刺能较快地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引起的疼痛、手臂麻木、功能障碍等症状,疗效优于单一常规针刺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火针疗法 手三阳经 郄穴 神经根病 颈椎病 颈痛
下载PDF
针药并用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观察及对疼痛和关节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蔡建刚 仲慧 +2 位作者 王利平 张树芸 马银菲 《上海针灸杂志》 CSCD 2024年第4期411-415,共5页
目的观察针刺四关穴和郄穴联合蠲痹汤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关节疼痛和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予口服蠲痹汤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针刺四关... 目的观察针刺四关穴和郄穴联合蠲痹汤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关节疼痛和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予口服蠲痹汤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针刺四关穴和郄穴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西安大略与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 osteoarthritis index,WOMAC)评分和美国特种外科医院关节功能(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评分,观察两组治疗前后骨代谢指标[血清骨钙素(osteocalcin,OC)和破骨细胞抑制因子(osteoclastogenesis inhibitory factor,OPG)]和炎症因子指标[血清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白介素-1(interleukin-1,IL-1)]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0%,高于对照组的72.0%(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和WOMAC总分以及血清IL-6、TNF-α和IL-1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HSS评分以及血清OC和OPG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四关穴和郄穴联合蠲痹汤治疗膝骨关节炎可有效减轻患者膝关节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及骨代谢水平,降低炎症因子水平,疗效优于单一中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针药并用 合谷 太冲 骨关节炎 疼痛
下载PDF
针刺对神经根炎模型大鼠神经功能、血液流变学和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20
5
作者 庄子齐 王敦建 +2 位作者 唐方根 吴凌云 李小兵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6期513-517,共5页
【目的】观察针刺郄穴为主对化学性神经根炎模型大鼠的影响,以探讨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作用机理。【方法】复制化学性神经根炎模型大鼠24只,随机分为针刺组、模型组各12只,并设空白组对照12只;针刺组予以局部针刺夹脊穴,足少阳经... 【目的】观察针刺郄穴为主对化学性神经根炎模型大鼠的影响,以探讨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作用机理。【方法】复制化学性神经根炎模型大鼠24只,随机分为针刺组、模型组各12只,并设空白组对照12只;针刺组予以局部针刺夹脊穴,足少阳经、足太阳经郄穴及委中穴治疗,持续28 d,模型组、空白组不予治疗;观察模型大鼠行为学变化及神经细胞形态学改变,测定炎症滤纸质量,并进行血液流变学分析和炎症因子一氧化氮(NO)、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的检测。【结果】针刺能改善模型大鼠患肢活动,促进痛觉、触觉恢复,改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减轻炎症反应,改善神经根变性,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均P<0.05)。【结论】针刺可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NO和IL-6水平、消除神经根炎症及水肿,这可能是临床上针刺郄穴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病/针灸疗法 夹脊 委中 疾病模型 动物 大鼠
下载PDF
郄穴行龙虎交战配合电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6
作者 陆惠芳 马睿杰 +4 位作者 韩德雄 何克林 胡天烨 沈叶静 凌琳 《上海针灸杂志》 2017年第1期41-44,共4页
目的评价郄穴行龙虎交战法配合电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4例。治疗组采用郄穴行龙虎交战法配合电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电针治疗。治疗4星期后,分别记录两... 目的评价郄穴行龙虎交战法配合电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4例。治疗组采用郄穴行龙虎交战法配合电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电针治疗。治疗4星期后,分别记录两组治疗第1、2、6、9、12次前后各时点的VAS评分,观察两组患者"上次治疗后到目前最痛程度"和"即时止痛疗效",并进行总体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治疗1、2、6次后即时止痛疗效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第2、6、9、12次治疗前"上次治疗后到目前最痛程度"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第6、9、12次治疗前"上次治疗后到目前最痛程度"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和愈显率分别为97.2%和77.8%,对照组分别为91.2%和59.2%,两组愈显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郄穴行龙虎交战法配合电针是一种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有效方法 ,起效较快,即时止痛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疱疹 带状 神经痛 电针 龙虎交战
下载PDF
针刺郄穴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赖远征 庄礼兴 +1 位作者 庄子齐 姜小英 《上海针灸杂志》 2004年第9期22-24,共3页
目的 观察针刺郄穴为主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急性期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采用针刺郄穴为主治疗急性期腰椎间盘突出症 ,与常规针刺法相对照 ,同时两组都配合穴位注射当归注射液。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 1... 目的 观察针刺郄穴为主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急性期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采用针刺郄穴为主治疗急性期腰椎间盘突出症 ,与常规针刺法相对照 ,同时两组都配合穴位注射当归注射液。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 1) ;视觉模拟评分 (VAS)提示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 (P<0 .0 1)。结论 针刺疗法能较好地减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治疗 郄穴 腰椎间盘突出症 坐骨神经痛
下载PDF
论《针灸甲乙经》特定穴的学术价值 被引量:15
8
作者 常小荣 赵钊 +2 位作者 潘思安 卢享君 李成文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7期1-4,共4页
《针灸甲乙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针灸学专著。其所载理论精要、临床内容丰富,尤其对特定穴的论述,规范了特定穴的位置,补充了新的内容,丰富了特定穴的种类,进一步明确了特定穴的主治范围及其在临床治疗中的运用,为后世医家学习、研... 《针灸甲乙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针灸学专著。其所载理论精要、临床内容丰富,尤其对特定穴的论述,规范了特定穴的位置,补充了新的内容,丰富了特定穴的种类,进一步明确了特定穴的主治范围及其在临床治疗中的运用,为后世医家学习、研究和运用特定穴提供了参考依据,在特定穴理论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影响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甲乙经》 五输穴 背俞穴 募穴 郄穴
下载PDF
针刺郄穴地机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观察 被引量:21
9
作者 李蔚江 赵琛 《上海针灸杂志》 2011年第12期817-818,共2页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患者的临床疗效,验证有关郄穴临床主治的理论。方法将原发性痛经患者60例随机分成推拿组和针刺组,选用脾经郄穴地机,单穴刺激,观察治疗前后VAS值。结果两组治疗前后VAS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患者的临床疗效,验证有关郄穴临床主治的理论。方法将原发性痛经患者60例随机分成推拿组和针刺组,选用脾经郄穴地机,单穴刺激,观察治疗前后VAS值。结果两组治疗前后VAS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前后VAS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地机穴的穴位特性与止痛疗效相关,不同治疗方法间止痛效果无差异,验证了经络理论中有关郄穴主治痛证、急症的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郄穴 地机 痛经 针刺 推拿
下载PDF
循经远取动针法配合郄穴治疗腰扭伤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0
作者 孙远征 张静 +1 位作者 李磊 武文鹏 《上海针灸杂志》 2016年第11期1338-1340,共3页
目的观察循经远取动针法配合郄穴治疗腰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腰扭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循经远取动针法配合郄穴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循经远取动针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和ROM评分,比... 目的观察循经远取动针法配合郄穴治疗腰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腰扭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循经远取动针法配合郄穴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循经远取动针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和ROM评分,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8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和ROM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和ROM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循经远取动针法配合郄穴是一种治疗腰扭伤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循经远取动针法 郄穴 腰扭伤
下载PDF
针刺郄穴配合电针围刺治疗枕神经痛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11
作者 孙远征 王啸平 李磊 《上海针灸杂志》 2017年第1期45-47,共3页
目的观察针刺郄穴配合电针围刺治疗枕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枕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郄穴配合电针围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电针围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 目的观察针刺郄穴配合电针围刺治疗枕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枕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郄穴配合电针围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电针围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VAS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8%,对照组为8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郄穴配合电针围刺是一种治疗枕神经痛的有效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枕神经痛 电针 围刺
下载PDF
郄俞配穴法治疗急性痛症68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2
作者 许培昌 崔淑丽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S1期242-243,499-500,共4页
作者根据脏腑,经络辨证原则,采用同一脏腑经络的郄穴、背俞穴配合治疗急性痛症88例,显效率70.59%,有效率22.06%,总有效率为92.65%。同时随机抽取31例胃脘痛患者作为对照组,肌注654—2(10毫克),止... 作者根据脏腑,经络辨证原则,采用同一脏腑经络的郄穴、背俞穴配合治疗急性痛症88例,显效率70.59%,有效率22.06%,总有效率为92.65%。同时随机抽取31例胃脘痛患者作为对照组,肌注654—2(10毫克),止痛的总有效率为83.87%。两组经统计学处理X2=4.469,P<0.05。说明都俞配穴法是治疗急性疼痛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针灸疗法穴 郄俞穴位 背部
下载PDF
电针郄穴为主对血瘀型颈椎病疗效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庄子齐 《上海针灸杂志》 2005年第11期3-5,共3页
目的观察电针郄穴为主治疗急性期血瘀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电针手少阳三焦经之郄穴会宗穴、手太阳小肠经之郄穴养老为主,配合电针病变颈椎旁夹脊穴治疗急性期血瘀型颈椎病32例,并随机选择31例以常规针刺颈段夹脊穴治疗作对照组,... 目的观察电针郄穴为主治疗急性期血瘀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电针手少阳三焦经之郄穴会宗穴、手太阳小肠经之郄穴养老为主,配合电针病变颈椎旁夹脊穴治疗急性期血瘀型颈椎病32例,并随机选择31例以常规针刺颈段夹脊穴治疗作对照组,进行随机对照研究。同时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疼痛评估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法)评价疗效。结果与结论治疗组总有效率93.75%,平均疗程20.2±3.1d,疼痛积分3.47±1.45;对照组总有效率83.87%,平均疗程26.5±1.8d,疼痛积分5.67±1.52。经t检验,P<0.001。疗效经Ridit分析,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有改善。表明两组疗效、平均疗程均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既能提高疗效,又能缩短疗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针刺疗法 电针 郄穴
下载PDF
郄穴为主埋线治疗气滞血瘀型痛经23例 被引量:6
14
作者 宋晓琳 王洋 +1 位作者 苗纪飞 王延超 《光明中医》 2016年第1期45-46,共2页
目的观察郄穴为主埋线治疗气滞血瘀型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穴位埋线的方法治疗气滞血瘀型痛经23例。结果 23例气滞血瘀型痛经患者中,痊愈16例,好转4例,未愈3例,总有效率为87.0%。结论郄穴为主埋线治疗气滞血瘀型痛经,操作方便,安全... 目的观察郄穴为主埋线治疗气滞血瘀型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穴位埋线的方法治疗气滞血瘀型痛经23例。结果 23例气滞血瘀型痛经患者中,痊愈16例,好转4例,未愈3例,总有效率为87.0%。结论郄穴为主埋线治疗气滞血瘀型痛经,操作方便,安全持久,疗效显著,集传统针法与现代医疗科技于一身,尤其适宜于现代社会,是一种非常值得推广及应用于临床的有效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郄穴 埋线 痛经
下载PDF
针刺郄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对腰椎功能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被引量:15
15
作者 侯建强 《针灸临床杂志》 2018年第7期39-42,共4页
目的:探究针刺郄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对腰椎功能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则采用针刺郄穴治疗,1次/天,30天为1个... 目的:探究针刺郄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对腰椎功能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则采用针刺郄穴治疗,1次/天,30天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两组临床疗效;检测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疼痛指标、腰椎功能指标、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血流变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达95%,较对照组的70%显著升高(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或P<0.01),JOA评分显著升高(P<0.01),且治疗后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或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血清IL-1β、IL-6水平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红细胞比积、血沉方程K值、红细胞聚集指数及观察组全血高/低切黏度明显降低(P<0.01),且观察组上述血流变指标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针刺郄穴可效降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缓解疼痛症状,并可显著调节患者血流变学指标,降低血液黏度,促进患者腰椎功能恢复,临床疗效显著由于常规针刺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针刺 郄穴 腰椎功能 炎性因子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巨刺郄穴配合推拿治疗粘连期肩关节周围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14
16
作者 王为凤 《上海针灸杂志》 2011年第2期110-112,共3页
目的观察巨刺郄穴配合推拿治疗粘连期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5例粘连期肩周炎患者分成巨刺郄穴辅以推拿组(治疗组57例);常规针灸组(对照组48例),隔日治疗1次,连续治疗10次观察疗效,观察治疗前后症状与体征的变化,并测量治疗前后患... 目的观察巨刺郄穴配合推拿治疗粘连期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5例粘连期肩周炎患者分成巨刺郄穴辅以推拿组(治疗组57例);常规针灸组(对照组48例),隔日治疗1次,连续治疗10次观察疗效,观察治疗前后症状与体征的变化,并测量治疗前后患侧拇指至健侧肩胛骨下角的距离。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2%,对照组为85.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两组治疗前后患侧拇指到健侧肩胛骨下角的距离差值也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的差值大于对照组。结论巨刺郄穴配合推拿治疗粘连期肩周炎具有痛苦小,疗效好,疗程短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肩凝症 巨刺 郄穴 推拿
下载PDF
刺郄通输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足内翻的诊疗思路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礼 滕井泉 +2 位作者 徐威威 郗亚薇 汤立新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71-875,共5页
根据郄穴及输穴功能主治,结合穴位局部解剖结构,刺郄以调形,通输以调神,控制针刺深度及方位,以肌肉抽动为得气标准,达到松解肌肉的目的,结合康复训练,恢复足部本体感觉,以纠正脑卒中患者足内翻、恢复步行能力。
关键词 足内翻 脑卒中 针刺 康复 郄穴 输穴
原文传递
足三阴经的郄穴体表电阻反应原发性痛经的研究 被引量:16
18
作者 张凯 刘君 +7 位作者 佘延芬 张俊茶 宋佳衫 孙立虹 贾春生 潘丽佳 张晓琪 杜潇怡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54-258,共5页
目的观察与胞宫有密切关系的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的郄穴体表电阻在原发性痛经中的表现,探寻足三阴经3个郄穴可否特异性地反应原发性痛经病证。方法本研究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和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进行,招募正常女大学... 目的观察与胞宫有密切关系的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的郄穴体表电阻在原发性痛经中的表现,探寻足三阴经3个郄穴可否特异性地反应原发性痛经病证。方法本研究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和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进行,招募正常女大学生(正常组)78例,原发性痛经患者(痛经组)78例。选取足太阴脾经的地机穴,足厥阴肝经的中都穴,足少阴肾经的水泉穴,于经期第1天和月经结束后第3天的相同时点连续动态探测2组受试者的经穴体表电阻30 min,以同名穴位电阻失衡度作为结局指标。结果招募的2组受试者经过纳入、排除以及中止标准筛选,最后对正常组48例、痛经组46例进行统计分析,经过2组3个郄穴体表电阻失衡度各时点的组间、组内比较,结果显示,痛经组足太阴脾经的郄穴地机的左右两侧同名穴位电阻失衡度在经期第1天与月经结束后第3天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4),其他郄穴2组各时点组间、组内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初步推测脾经的郄穴地机有可能是原发性痛经病证一个反应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表电阻 穴位电阻失衡度 经穴反应特异性 原发性痛经 郄穴
原文传递
郄穴治疗痛证的临床应用现状 被引量:13
19
作者 谭彩玲 程建明 彭力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年第2期122-123,共2页
通过对郄穴用于痛证的文献资料进行总结,分析郄穴用于止痛的病症范畴及临床疗效,为研究其作用机理及推广该类特定穴在痛证中的使用提供依据。从近年来郄穴治疗痛证的使用情况来看可大致归纳为:头痛、胃脘痛、胆绞痛、痛经、颈椎病,腰椎... 通过对郄穴用于痛证的文献资料进行总结,分析郄穴用于止痛的病症范畴及临床疗效,为研究其作用机理及推广该类特定穴在痛证中的使用提供依据。从近年来郄穴治疗痛证的使用情况来看可大致归纳为:头痛、胃脘痛、胆绞痛、痛经、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软组织损伤、术后镇痛等40多种病症,尤其在骨、伤科病症中使用较多。通过分析可以发现,用于痛证治疗的大多为阳经郄穴,亦有阴经郄穴治痛证的应用。可以认为郄穴治疗痛证疗效好,范围较广,是痛证治疗中值得深入研究和推广应用的特定穴位之一。虽然目前郄穴用于临床研究较多,但其作用机理仍处于研究空白状态,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郄穴 痛证 综述
原文传递
Study on the acupoints belonging to the three yin meridians of foot reflecting the variation pattern of uterine qi and blood in women with moderate constitution
20
作者 Song Xiao-dan Yang Fei +9 位作者 She Yan-fen Gao Ya-yu Chen Hao Fan Xi-sheng Yu Ao-tian Zhang Man Zhang Zhi-fang Pan Li-jia Wang Bing-cheng Shi Xu-liang 《Journal of Acupuncture and Tuina Science》 CSCD 2020年第6期411-417,共7页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blood perfusion volume variation pattern in the body surface microcirculation at the Yuan-Primary and the Xi-Cleft points during the menstrual cycle in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with moderate co...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blood perfusion volume variation pattern in the body surface microcirculation at the Yuan-Primary and the Xi-Cleft points during the menstrual cycle in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with moderate constitution under normal physiological state of the uterus;to explore the specific laws of the body surface microcirculation at the Yuan-Primary and Xi-Cleft points in response to the uterine qi and blood changes under normal physiological conditions,and to provide the experimental basis for the specificity of acupoints reflecting the uterine function.Methods:Forty-three healthy and moderate constitution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with regular menstrual cycles,without dysmenorrhea and not yet giving birth were recruited.Bilateral Yuan-Primary points[Taichong(LR 3),Taibai(SP 3)and Taixi(KI 3)]and Xi-Cleft points[Zhongdu(LR 6),Diji(SP 8)and Shuiquan(KI 5)],belonging to the three yin meridians of foot and adjacent to the spinal cord segment of the uterus,were selected as the detection acupoints;the crossing point of the three yin meridians of foot[Sanyinjiao(SP 6)],the uterus-related meridian acupoint[Xuehai(SP 10)],the uterus-non-related meridian acupoint[Xuanzhong(GB 39)],and the non-meridian non-acupoint point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points.The laser speckle blood flow imaging technique was used to monitor the blood perfusion volume in skin microcirculation at the above points at the menstrual,follicular,ovulatory,and luteal phases of the subjects.Results:The blood perfusion volume in the body surface microcirculation at the right Zhongdu(LR 6)at the ovulatory phase was higher than that at the menstrual,follicular and luteal phases(all P<0.05);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microcirculation blood perfusion volume at the other points among different phases(all P>0.05).Conclusion:The blood perfusion volume in the body surface microcirculation at Zhongdu(LR 6),the Xi-Cleft point of the Liver Meridian,shows a specific response to qi and blood changes in the uterus of women with moderate constitu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TERUS Menstrual Cycle Research on Acupoints Specificity of Acupoints Points Yuan-Primary Points xi-cleft MICROCIRCULATION WOME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