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论魏禧骚体赋《括囊》《献岁》 |
周婷
|
《安康学院学报》
|
2024 |
0 |
|
2
|
立足陶渊明哲学研究,优化《归去来兮辞》思想主旨教学 |
于之也
李冬捷
|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4 |
0 |
|
3
|
“陶学”研究与《归去来兮辞》审美品质教学 |
于东新
李冬捷
|
《阴山学刊》
|
2023 |
0 |
|
4
|
玄奘“五不翻”理论对戏曲翻译研究探析 |
李晓雪
刘韶华
|
《语言与文化研究》
|
2023 |
0 |
|
5
|
论朱熹的道德批评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影响——以朱熹对屈原与扬雄、陶渊明与王维的评价为例 |
邵明珍
|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6
|
曲韵选韵研究 |
俞为民
|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1
|
|
7
|
论贾谊《惜誓》对屈原《惜诵》的接受 |
赵玉霞
孙荆辉
|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4 |
1
|
|
8
|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来”字考辨 |
王小敏
代振宇
|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1
|
|
9
|
刘禹锡对屈赋的接受 |
刘梦初
|
《唐都学刊》
|
2004 |
1
|
|
10
|
凭石说戏 以玉乐友——罕见的玉玩精品《昆曲暗戏》 |
徐建清
于成龙
|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2
|
|
11
|
两种清初小曲总集与明清小曲之演进 |
邓晓东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2
|
|
12
|
试析蒙古族民歌《牧歌》改编的无伴奏合唱 |
徐敬珉
|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
2008 |
5
|
|
13
|
“代拟体”与“述”屈原——以代拟琴歌为参照,兼及“兮字歌”新考 |
廖群
|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6
|
|
14
|
《归去来兮辞》隐逸情结的文图置换 |
王怀平
|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1
|
|
15
|
训诂论证的有效与结论的可靠——再论《论语》“植其杖而芸”与《归去来兮辞》“植杖” |
颜春峰
汪少华
|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
2010 |
2
|
|
16
|
《归去来兮辞》的佛教思想及对后世的影响 |
李小荣
|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2 |
6
|
|
17
|
朱熹作过《〈横渠集〉校补》吗?——束景南“朱熹有《〈横渠集〉校补》并刻版”说献疑 |
肖发荣
|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2 |
1
|
|
18
|
《离骚》“西皇”非“少皞”而是“西王母”考 |
许富宏
|
《云梦学刊》
|
2003 |
1
|
|
19
|
从文人拟作吴歌西曲看宋齐诗坛雅俗之变 |
郭晨光
|
《文学与文化》
|
2014 |
0 |
|
20
|
从屈原与伍子胥的关系看端午节的起源 |
戈春源
|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