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子》初始本的源代码是伏羲太极图
1
作者 张远山 《社会科学论坛》 2023年第4期153-179,共27页
老子之道承于伏羲之道并突破伏羲之道,老子是中国哲学突破第一人,《老子》是中国哲学突破第一书。《老子》哲学体系的第一基石是“道生一”,“道”是“宣夜说”范畴的宇宙总体规律“无极恒道”,人类不可知、不可得、不可道、不可执;“... 老子之道承于伏羲之道并突破伏羲之道,老子是中国哲学突破第一人,《老子》是中国哲学突破第一书。《老子》哲学体系的第一基石是“道生一”,“道”是“宣夜说”范畴的宇宙总体规律“无极恒道”,人类不可知、不可得、不可道、不可执;“一”是“浑天说”范畴的宇宙局部太阳系规律“太极常道”,人类可知、可得、可道、可执。所以《老子》哲学体系的第一命题“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圣人执一以为天下牧”,意为侯王按照“太一”历法图(伏羲太极图)揭示的“太极常道”治国。由于先秦时代称伏羲太极图为“太一”历法图,所以《太一生水》以“太一”阐释《老子》,《庄子·天下》把《老子》宗旨概括为“主之以太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一”历法图(伏羲太极图) 《德经》“礼本于太一” 《道经》“主之以太一”
下载PDF
朱丹溪运用卦象理论治疗鼓胀病探析 被引量:2
2
作者 郑海文 郑磊 周向峰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95-96,共2页
朱丹溪所著《鼓胀论》把《易经》卦象理论与《内经》脏象、气血津液学说相结合并创造性地提出了人体中“阴升阳降”的阴阳气化论与“鼓胀病病机、治法重在脾脏”两大理论。他的这一宝贵的治疗鼓胀病的医学理论与临床经验,至今仍有十分... 朱丹溪所著《鼓胀论》把《易经》卦象理论与《内经》脏象、气血津液学说相结合并创造性地提出了人体中“阴升阳降”的阴阳气化论与“鼓胀病病机、治法重在脾脏”两大理论。他的这一宝贵的治疗鼓胀病的医学理论与临床经验,至今仍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继承发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丹溪 泰卦 否卦 鼓胀病
下载PDF
蔡清对朱熹《本义》的折中修正——以“保合太和”与“继善成性”的注解为例 被引量:3
3
作者 向世陵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4-59,共6页
蔡清对朱熹《本义》的研究,是在逐字逐句的斟酌中走向前进。他对朱注强调全面理解,并多有义理发挥和字义辩证。在"保合太和"论中,以实理充盈诠解"保合太和",符合朱熹以理为本解释天道流行圆满的主旨;注意"各... 蔡清对朱熹《本义》的研究,是在逐字逐句的斟酌中走向前进。他对朱注强调全面理解,并多有义理发挥和字义辩证。在"保合太和"论中,以实理充盈诠解"保合太和",符合朱熹以理为本解释天道流行圆满的主旨;注意"各正性命"与"保合太和"的区别,并将"利"与"贞"分说之;认为"各正"虽指向理,但理不能离气。在"继善成性"论中,肯定"动静无端",道具于阴与行于阳是同一过程的两面;突出道的地位和作用,认为继善与成性相互发明,其间的差异并不具有绝对性的意义;承认人性兼有善恶高下,推进程颢以来善恶皆谓性和理有善恶的观点,具体化了朱熹对孟子性善论性而不言气的批评;讲性善重要的不在于"善"的质的统一,而在于量的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蔡清 朱熹 保合太和 利贞 继善成性 性善
下载PDF
清华简《系年》与“周公东征”相关问题考 被引量:2
4
作者 刘光胜 《中原文化研究》 2016年第2期70-79,共10页
学界对于清华简《系年》,主要从它与传世文献及青铜器铭文的相同之处考察其价值的可贵,而对于它们之间的差异,却未仔细地梳理。清华简《系年》第三章与太保簋不能对接,真正与《系年》对应的是《逸周书·作雒》篇。《系年》是珍贵的... 学界对于清华简《系年》,主要从它与传世文献及青铜器铭文的相同之处考察其价值的可贵,而对于它们之间的差异,却未仔细地梳理。清华简《系年》第三章与太保簋不能对接,真正与《系年》对应的是《逸周书·作雒》篇。《系年》是珍贵的战国文献,但它所记的史事:武庚立于成王时期,三监全部被杀死,商邑之民自己发动叛乱,与管、蔡无关,皆不可信。《系年》第三章与《史记·周本纪》及《尚书》中《蔡仲之命》《金縢》《大诰》等篇存在明显矛盾,它只是提供了西周史事的一种说法,仅为一家之言,并不是无条件、必须相信的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华简《系年》 三监 太保簋 飞廉
下载PDF
汉末泰山诸将归附曹操始末述论 被引量:2
5
作者 王越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6年第9期15-18,共4页
东汉末年,以臧霸为首的泰山诸将追随陶谦平乱有功得以发迹于乱世之中。陶谦去世,泰山诸将联合袁术。吕布被灭,袁术势微,泰山诸将归降曹操但亦独立于海山之间。昌豨叛乱使曹操加强了对泰山诸将的控制,随着曹操势力壮大,诸将终于彻底归附... 东汉末年,以臧霸为首的泰山诸将追随陶谦平乱有功得以发迹于乱世之中。陶谦去世,泰山诸将联合袁术。吕布被灭,袁术势微,泰山诸将归降曹操但亦独立于海山之间。昌豨叛乱使曹操加强了对泰山诸将的控制,随着曹操势力壮大,诸将终于彻底归附了曹操。以臧霸为首的泰山诸将保境安民,维持了青徐兖地区政局稳定,促进了经济发展,为曹操建立霸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山诸将 臧霸 昌豨 袁术 曹操
下载PDF
西台恸哭 实恸故宋——《西台恸哭记》的思想内涵探微
6
作者 张宝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87-90,共4页
谢翱是南宋末年著名爱国诗人,人品诗品俱佳,《四库总目提要》称其"诗文桀骜有奇气,而节概亦卓然可观"。值国家兴亡之际,谢翱尽倾家资,弃笔从戎,投奔文天祥,随文转战各地。宋亡后,谢翱遇名台必哭祭文天祥。其著名的《登西台恸... 谢翱是南宋末年著名爱国诗人,人品诗品俱佳,《四库总目提要》称其"诗文桀骜有奇气,而节概亦卓然可观"。值国家兴亡之际,谢翱尽倾家资,弃笔从戎,投奔文天祥,随文转战各地。宋亡后,谢翱遇名台必哭祭文天祥。其著名的《登西台恸哭记》,是追悼文天祥的感天动地之文,融注着对故宋的坚贞和忠诚。谢翱恸文天祥壮志未酬、为国捐躯,究其根本,则是恸宋朝沦亡、故国不再。他对文天祥的感情,实质上是对宋室乃至整个国家和民族的感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翱 西台恸哭记 文天祥 宋室
下载PDF
象山心学与朱陆之辩 被引量:3
7
作者 李振纲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4期1-4,共4页
以心契理、心理合一,以尊德性统摄道问学,收拾精神自作主宰,是象山心学的基本精神。鹅湖之辩表征出朱陆为学功夫之异,南康之会体现了二先生学问归趣之同。无极与太极之争则从一个解释学的角度彰显了朱子理学与象山心学不同的学派意识。... 以心契理、心理合一,以尊德性统摄道问学,收拾精神自作主宰,是象山心学的基本精神。鹅湖之辩表征出朱陆为学功夫之异,南康之会体现了二先生学问归趣之同。无极与太极之争则从一个解释学的角度彰显了朱子理学与象山心学不同的学派意识。后世由宗朱宗陆走向会通朱陆,是与思想史的整体演进相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山心学 朱陆之辩 无极与太极
下载PDF
伏羲炎黄尧舜故里考 被引量:3
8
作者 蒋南华 王化伟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1-11,共11页
湖南是中华文明的最早发祥地,是中华龙凤文化的最早家园,根据丰富的历史典籍、出土文物和方志家谱等民间民俗文化资料研究证实: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太皞伏羲氏公元前5800年左右诞生于湖南怀化的洪江高庙;炎帝神农公元前5080年辛巳诞生于... 湖南是中华文明的最早发祥地,是中华龙凤文化的最早家园,根据丰富的历史典籍、出土文物和方志家谱等民间民俗文化资料研究证实: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太皞伏羲氏公元前5800年左右诞生于湖南怀化的洪江高庙;炎帝神农公元前5080年辛巳诞生于湖南怀化的会同连山乡;黄帝轩辕氏公元前4660年左右诞生于湖南的长沙寿丘(即今岳阳君山的轩辕之丘);帝少皞青阳氏公元前4600年前诞生于湖南怀化芷江县;颛顼公元前4491年诞生于湖南怀化会同县的若水镇(或洪江的高庙);尧帝放勋公元前2317年甲申诞生于湖南株洲市攸县皇图岭镇;舜帝重华公元前2277年甲子,诞生于湖南永州市江华瑶族自治县。此外,战神蚩尤和"霸九州""平九土""步十日四时"的江淮"水正"共工等人亦于公元前4300年以前分别诞生于湖南娄底市的新化大熊山麓和怀化洪江的高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皞伏羲 炎帝神农 黄帝轩辕 尧帝放勋 舜帝重华 故里
下载PDF
中日关于周敦颐《太极图说》阐释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连凡 《甘肃理论学刊》 2018年第1期79-86,共8页
在宇宙本体论阐释上,朱熹以太极为理,黄宗羲以太极为元气。伊藤仁斋以无极为理,以太极为元气,表明周敦颐的太极说处于汉唐的太极元气说与宋代的太极理本论间的过渡阶段。在修养工夫论阐释上,伊藤仁斋批判朱熹的理性论及其以四德强解中... 在宇宙本体论阐释上,朱熹以太极为理,黄宗羲以太极为元气。伊藤仁斋以无极为理,以太极为元气,表明周敦颐的太极说处于汉唐的太极元气说与宋代的太极理本论间的过渡阶段。在修养工夫论阐释上,伊藤仁斋批判朱熹的理性论及其以四德强解中正仁义的失误,指出朱熹隐盖无欲说的异端本质,同时也不符合孟子的寡欲说,并依据先秦儒学否定了宋儒基于体用论观点的主静说。黄宗羲则认为中正仁义是指性情发而中节,并依据理欲一元论解释了周敦颐的无欲说,以循理为静与不妄动说解释了主静说。总之,朱熹的《太极图说》阐释可称为反汉唐古训的理学阐释路径,黄宗羲的阐释可称为反朱学的心学阐释路径,伊藤仁斋的阐释可称为复古反宋学的古学阐释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敦颐 《太极图说》 朱熹 黄宗羲 伊藤仁斋
下载PDF
同象数别义理:《太玄》与孟京易学 被引量:1
10
作者 解丽霞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1-28,共8页
易学史上对《太玄》与孟京易学关系的探究,受到两个有争议问题的影响:一是《易纬.稽览图》和孟京《易》的先后关系,一是《太玄》源于孟京《易》还是源于《易纬》。本文以《太玄》为基点,在尝试解决"争议"的基础上,具体探究《... 易学史上对《太玄》与孟京易学关系的探究,受到两个有争议问题的影响:一是《易纬.稽览图》和孟京《易》的先后关系,一是《太玄》源于孟京《易》还是源于《易纬》。本文以《太玄》为基点,在尝试解决"争议"的基础上,具体探究《太玄》象数构建如何取于孟、京卦气说,其义理阐释又如何别于孟、京灾异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玄》 《易纬》 孟京《易》 卦气说 灾异说
下载PDF
试析唐太宗“崇王”之缘由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艳娣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6年第2期47-50,共4页
唐太宗推崇王羲之书法,从而奠定了王书的独尊地位。唐太宗“崇王”,有下列缘由:统一的大唐帝国呼唤刚健有力并折中南北的书风,这也符合太宗的文治之需;太宗书法受精通王羲之书法的虞世南浸染,太宗爱屋及乌,增加了对王羲之书法的感情;另... 唐太宗推崇王羲之书法,从而奠定了王书的独尊地位。唐太宗“崇王”,有下列缘由:统一的大唐帝国呼唤刚健有力并折中南北的书风,这也符合太宗的文治之需;太宗书法受精通王羲之书法的虞世南浸染,太宗爱屋及乌,增加了对王羲之书法的感情;另外,又凭借道教的影响,王羲之书法终于被唐太宗推上了第一把交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太宗 王羲之 南北朝书风 折衷相济 骨力 道教
下载PDF
太极动静问题比较研究——从朱熹到李滉
12
作者 刘艳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6-61,共6页
太极动静问题是自周敦颐"太极动而生阳"思想提出以来,宋明儒家讨论较多的话题之一。朱熹视太极为至高本体,然而在其广大精微的思想体系中,太极动静问题存在双面性。这也给后儒,尤其是曹端、薛瑄等人造成了理论诠释上的诸多困... 太极动静问题是自周敦颐"太极动而生阳"思想提出以来,宋明儒家讨论较多的话题之一。朱熹视太极为至高本体,然而在其广大精微的思想体系中,太极动静问题存在双面性。这也给后儒,尤其是曹端、薛瑄等人造成了理论诠释上的诸多困扰,为此,他们二人提出了"活理"思想,认为理自身可以动静,从而提升了太极或理的能动性。韩国学者李滉提出了"理自会动静"的理动论,在解决了朱熹太极动静思想双面性问题困扰的同时,也为自己"四端""七情"的性理学体系建造了通畅的诠释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极动静 朱熹 曹端 薛瑄 李滉
下载PDF
“根原之理”与“一物之理”的统一——对朱子“理”的一个新解释
13
作者 王锟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0年第3期18-23,共6页
学界对朱子"理"之理解,存在许多困难和纷乱。其实,朱子之理,内涵有"根原之理"与"一物之理"两个层次,又可从形式和实质两个方向去描述。"根原之理",是阴阳气化流行或万事万物发动生成的最终理... 学界对朱子"理"之理解,存在许多困难和纷乱。其实,朱子之理,内涵有"根原之理"与"一物之理"两个层次,又可从形式和实质两个方向去描述。"根原之理",是阴阳气化流行或万事万物发动生成的最终理由和动因;所以然之理或太极,是形式上的根原之理,而天地生物之心或天地之仁是实质上的根原之理。"一物之理",是一事物"成为自身"所呈现的条理秩序和确定性;文理或定理,是形式上的一物之理,而"性"是实质上的一物之理。在朱子看来,"根原之理"与"一物之理"之间是既区隔又统一的动态系统,其重心都在实质的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一 朱子 新解释 形式 天地生物之心 气化流行 两个层次 动态系统 确定性 重心 秩序 阴阳 太极 生成 内涵 描述 困难 动因 定理
下载PDF
《泰西新史揽要》史传会通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琛 梅晓娟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59-264,共6页
《泰西新史揽要》以经世致用的中国史学会通"冷静无私"的西史、以强调"知人得时"的历史叙事会通客观叙事、以中国史传的文笔会通西史写实的史笔。该译作在以中史会通西史的同时,挖掘出了丰富的本土资源,彰显了传统... 《泰西新史揽要》以经世致用的中国史学会通"冷静无私"的西史、以强调"知人得时"的历史叙事会通客观叙事、以中国史传的文笔会通西史写实的史笔。该译作在以中史会通西史的同时,挖掘出了丰富的本土资源,彰显了传统史传"义、事、文"在史传翻译中的诗学价值;但泥于传统史传的褒贬手法、人物和叙事原型,在以西史改进中史方面明显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西新史揽要》 翻译会通 史传诗学会通
下载PDF
从“自然生化”之视域到“易学消息”之视域--论张惠言“太极”观矛盾两面向之统一 被引量:1
15
作者 苏建强 于洋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51-158,共8页
张惠言以"消息"说总概虞氏易学之体系。其"消息"说的本源和动力皆为"太极"。他对"太极"之诠解,一方面立足于自然万物生化之视域,以传统之"元气"论来诠释太极,太极则为自然天地生化... 张惠言以"消息"说总概虞氏易学之体系。其"消息"说的本源和动力皆为"太极"。他对"太极"之诠解,一方面立足于自然万物生化之视域,以传统之"元气"论来诠释太极,太极则为自然天地生化之本源;另一方面则立足于易学之视域,诠太极为"乾元",太极则为六十四卦之本源。最后他将自然之元气和易学之乾元综合起来,提出"乾元之气",以此贯通其"消息"说之始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惠言 太极 消息说 元气 乾元
下载PDF
易学视域下之朱熹“理”“气”关系探微 被引量:1
16
作者 吕相国 李美玲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26-31,75,共7页
朱熹"理""气"关系贯穿其思想之始终,"是整个朱子哲学的生发之源",而其对"理""气"关系问题的回答亦主要来源于《周易》。就"理""气"关系在朱熹易学中的地位而言... 朱熹"理""气"关系贯穿其思想之始终,"是整个朱子哲学的生发之源",而其对"理""气"关系问题的回答亦主要来源于《周易》。就"理""气"关系在朱熹易学中的地位而言,他是以"理""气"关系为框架来融摄"象数"和"义理"两派,从而能终成其"集大成者"的学术地位。他主要沿着如下逻辑脉络进行论述:首先,在朱熹看来"易即道",且"易即理",从而实现易学与"理""气"思想的沟通;其次,朱熹基于《周易》为我们提供了三种比较稳当的"理""气"划分方式,即"形上形下"的划分、"一阴一阳之谓道"的划分、"易有太极,是生两仪"的划分;再次,他认为"阴阳"二气之间存在着两种关系形式,"流行底"和"对待底";最后,基于此,他得出"易只是个阴阳"的命题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太极
下载PDF
再论Matteo Ricci之汉名“利玛窦”及尊名“西泰” 被引量:2
17
作者 叶君洋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9-125,共7页
耶稣会传教士Matteo Ricci(1552-1610)进入中国后,为了适应本土文化,替自己起了汉名"利玛窦"和尊名"西泰"。但"利玛窦"这一中文名出现的时间、来源和意义,以及尊名"西泰"到底是字还是号,历来... 耶稣会传教士Matteo Ricci(1552-1610)进入中国后,为了适应本土文化,替自己起了汉名"利玛窦"和尊名"西泰"。但"利玛窦"这一中文名出现的时间、来源和意义,以及尊名"西泰"到底是字还是号,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利学资料》中的一些细节、方济会士利安定神父的一封信以及意大利语语音规则,并通过查阅三类中西文史料:明朝宫廷记录、利玛窦友人为其汉文作品所作的序言以及利氏本人的记载,证明"利玛窦"这一汉名取自1585年之前,是由其原名"Matteo Ricci"根据意大利语发音音译而来,并参照中国姓名文化而最终确定的。其中,"利"为姓,"玛窦"为名。其尊名"西泰"为号,取自1585年8月到11月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玛窦 西泰 音译
下载PDF
朱熹理学心性观与太极阴阳说之关系探微 被引量:3
18
作者 雷喜斌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70-73,共4页
从理学角度讨论了"性即理"命题,分析了易学之"太极即理"说,探讨了心性论与太极阴阳的关系,认为"太极即性,阴阳即气"反映出朱熹理学心性论与易学太极阴阳范畴之间是贯通的。
关键词 朱熹 理学 心性论 太极 阴阳
下载PDF
王阳明《望赫曦台》诗真伪考辨
19
作者 尧育飞 雷达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50-53,共4页
《望赫曦台》一诗素负盛名,该诗首次现身却在康熙年间。关于王阳明所作与岳麓山相关的诗,明代人曾做过数次颇有力度的文献普查,并未见该诗踪影。复参王阳明《游岳麓书事》等文献,可知《望赫曦台》一诗与阳明事迹多有乖舛,此诗恐为顺治... 《望赫曦台》一诗素负盛名,该诗首次现身却在康熙年间。关于王阳明所作与岳麓山相关的诗,明代人曾做过数次颇有力度的文献普查,并未见该诗踪影。复参王阳明《游岳麓书事》等文献,可知《望赫曦台》一诗与阳明事迹多有乖舛,此诗恐为顺治以后好事者所托之伪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望赫曦台》 王阳明 伪作
下载PDF
《泰西水法》中的物理学知识 被引量:1
20
作者 杜正国 《中国科技史料》 CSCD 1992年第2期67-69,共3页
《泰西水法》是明代传教士熊三拔和徐光启合译的一部书籍,初版于1612年。它历来被认为是一部水利著作,然而该书介绍了不少西方古代的物理学知识,比明代王徵翻译的《远西奇器图说》要早15年,因此《泰西水法》实是介绍西方古代的物理学知... 《泰西水法》是明代传教士熊三拔和徐光启合译的一部书籍,初版于1612年。它历来被认为是一部水利著作,然而该书介绍了不少西方古代的物理学知识,比明代王徵翻译的《远西奇器图说》要早15年,因此《泰西水法》实是介绍西方古代的物理学知识的第一部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西水法 物理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