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7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夏、商、西周时期的忠观念——中国传统忠德溯源之二 被引量:2
1
作者 桑东辉 《武陵学刊》 2023年第3期1-14,共14页
经过炎黄到尧舜禹时期的嬗变,源于尚中习俗的忠意识得到不断发展,并在由原始社会进入阶级社会之际发展成为忠观念。夏、商、西周时期是忠观念的发展演进期。受三代文化差异的影响,忠观念在夏、商、西周时期也表现出不同的面向和特质。... 经过炎黄到尧舜禹时期的嬗变,源于尚中习俗的忠意识得到不断发展,并在由原始社会进入阶级社会之际发展成为忠观念。夏、商、西周时期是忠观念的发展演进期。受三代文化差异的影响,忠观念在夏、商、西周时期也表现出不同的面向和特质。夏代文化的特点是“尊命”,其忠观念主要表现出朴忠的特质;商代文化的特点是“尊神”,其忠观念主要表现出敬忠的特质;西周文化的特点是“尊礼”,忠观念也成为支撑礼乐制度的重要价值观念而日益走向成熟,不断向践行主体明晰、责任义务明确的道德规范演进,并最终在东周时期发展成忠德这一德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忠观念 忠德溯源 夏代 商代 西周
下载PDF
尧舜共同体的早期国家特征论析
2
作者 李玲玲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5-92,共8页
尧舜共同体在国民结构上出现了血缘与地缘的结合,具备了按地域划分国民的国家特质;在国家权力上社会公共权力得到发展,并初步具备了王权特征;在国家结构上呈现出复合制国家结构的初期特征。这三点与夏商国家具有基本的一致性,是其进入... 尧舜共同体在国民结构上出现了血缘与地缘的结合,具备了按地域划分国民的国家特质;在国家权力上社会公共权力得到发展,并初步具备了王权特征;在国家结构上呈现出复合制国家结构的初期特征。这三点与夏商国家具有基本的一致性,是其进入国家阶段的重要体现,唯其仍有一定原始性,所以可称为早期国家的初始阶段。文献与考古材料对尧舜共同体时期社会发展的反映有一致之处也有差异,其差异体现了早期国家初始阶段社会发展的三个特点:早期国家初始阶段,具备国家要素的城邑(或中心聚落)为少数,大多数古城和聚落的发展仍比较原始,规模小,社会形态单一,仍以血缘组织为统治基础;进入早期国家初始阶段的城邑(或中心聚落)大多规模较小,影响有限;从全国范围看,早期国家初始阶段社会发展处于多中心状态,直到夏商时期中原地区的核心和主导地位才得以凸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尧舜共同体 早期国家 夏商国家
下载PDF
夏虚诵古:早期《书》类文献之流播
3
作者 赵培 《北方论丛》 2023年第3期25-34,共10页
唐叔虞就封之处为故唐尧和禹夏之虚,其地在晋南之翼城。出土及传世《夏书》篇章中,多见晋文化留痕,显示出早期《书》篇流传过程中的“夏虚诵古”特征。就《甘誓》而论,除了殷商之时已写定篇章,流传至春秋时晋国而被改移修饰外;亦有可能... 唐叔虞就封之处为故唐尧和禹夏之虚,其地在晋南之翼城。出土及传世《夏书》篇章中,多见晋文化留痕,显示出早期《书》篇流传过程中的“夏虚诵古”特征。就《甘誓》而论,除了殷商之时已写定篇章,流传至春秋时晋国而被改移修饰外;亦有可能,今传《甘誓》为夏虚一直口传之篇章,至战国时始形诸文字,因为口传方式的不稳定性,使得传承者自动将其“六人”改为“六卿”,《甘誓》篇遂成今日面貌。相较而言,在改换之处上,《明鬼下》所引之篇具更多商周写定文本的痕迹。《厚父》篇属于《夏书》,观此篇亦可见出夏代口传文献之代代相传;其文体特征近同周初文献,则提醒我们此篇写定时间或在周初,抑或是经过周初之转写。《书》篇渊源甚早,且其流传同夏虚所在关系密切;《书》类文献的区域性传播,提醒我们早期可能存在一种《夏书》《商书》《周书》分编的文本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虚诵古 《尚书》 《甘誓》 《厚父》 晋南
下载PDF
安徽省新石器和夏商周时代遗址时空分布与人地关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8
4
作者 朱光耀 朱诚 +2 位作者 凌善金 王吉怀 杨晓轩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46-352,共7页
安徽省新石器早期遗址有淮北的小山口和江南的沟汀,该时期淮河流域的聚落多于长江流域。新石器中期,考古发掘的野生动物骨骼和孢粉分析表明聚落周围是一个河湖密布、森林草原并存的生态环境。新石器晚期,古人已能分辨土壤的优劣并很可... 安徽省新石器早期遗址有淮北的小山口和江南的沟汀,该时期淮河流域的聚落多于长江流域。新石器中期,考古发掘的野生动物骨骼和孢粉分析表明聚落周围是一个河湖密布、森林草原并存的生态环境。新石器晚期,古人已能分辨土壤的优劣并很可能会利用环境条件改善土壤的不良特性;蒙城尉迟寺遗址的剖面分析表明,环境只是古聚落分布和数量变化的基础因素,生产力的因素也在起作用,因为长时间的持续降温和夏初的大洪水侵袭。夏商周时期全省聚落总数增加,但淮北平原因为长时间的持续降温和夏初的大洪水侵袭,聚落大规模缩减。皖中和皖南的丘陵山地地貌使那里所受洪灾较轻,灾后这些地区因热量条件好使聚落迅速发展起来。新聚落大多建在利于农业生产、能躲避洪水的地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省 新石器和夏商周遗址 时空分布 人地关系
下载PDF
加速器质谱与环境科学 被引量:4
5
作者 刘克新 李坤 +1 位作者 马宏骥 郭之虞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783-786,共4页
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用加速器质谱计在环境科学方面的研究工作 ,包括测量城市空气污染、监测来自核设施的泄漏和有关全球环境变化的测定。为了适应多学科应用研究的需要 ,经过对装置进行大规模的改造和对高精度14 C测年方法的研究 ,北京... 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用加速器质谱计在环境科学方面的研究工作 ,包括测量城市空气污染、监测来自核设施的泄漏和有关全球环境变化的测定。为了适应多学科应用研究的需要 ,经过对装置进行大规模的改造和对高精度14 C测年方法的研究 ,北京大学加速器质谱计14 C测量精度已经达到好于 0 .5 %的水平。在国家重大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器质谱计 “夏商周断代工程” 碳14测年方法 同位素地质学 核分析技术 一氧化碳示踪剂 年代学
下载PDF
上海马桥夏商原始瓷的制作工艺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陈尧成 张福康 +3 位作者 张筱薇 宋建 何继英 廉海萍 《陶瓷学报》 CAS 1996年第3期25-31,共7页
上海马桥夏商遗址出土我国最早的原始瓷,不仅有原始青釉瓷,还有原始黑釉瓷。其胎组成以含高硅(7.6~75.8%)、低铝(16.3~19.1%)为特征,与浙江、江苏商周原始瓷胎组成接近,胎中莫来石发育良好。釉层透明光亮,... 上海马桥夏商遗址出土我国最早的原始瓷,不仅有原始青釉瓷,还有原始黑釉瓷。其胎组成以含高硅(7.6~75.8%)、低铝(16.3~19.1%)为特征,与浙江、江苏商周原始瓷胎组成接近,胎中莫来石发育良好。釉层透明光亮,玻化程度好,有少量残留物和气泡,釉的RO-分子数为0.81~0.895,都属钙质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商时期 原始瓷 工艺 陶瓷 陶器
下载PDF
上海马桥夏商陶器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陈尧成 张筱薇 +2 位作者 宋建 何继英 廉海萍 《陶瓷学报》 CAS 1999年第3期146-152,共7页
上海马桥夏商遗址出土的陶器中有硬陶和软陶二类,硬陶是在1077 ~1114 ℃左右温度下烧成,胎中有莫来石晶体,不发生过烧现象;软陶一般在1000 ℃以下的温度烧成,故胎中无莫来石晶体。部分样品表面有涂层和印纹装饰,涂... 上海马桥夏商遗址出土的陶器中有硬陶和软陶二类,硬陶是在1077 ~1114 ℃左右温度下烧成,胎中有莫来石晶体,不发生过烧现象;软陶一般在1000 ℃以下的温度烧成,故胎中无莫来石晶体。部分样品表面有涂层和印纹装饰,涂层分二种:(1) 残留物较多的富玻璃相涂层,(2) 细胎泥涂层。还有二样品局部表面有很薄(10 ~50μm) 玻化层,这可能是样品在高温下烧成时由草木灰落在器皿表面而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商时期 马桥遗址 陶器 制作 工艺
下载PDF
夏商周时期的森林生态思想简析 被引量:4
8
作者 樊宝敏 李智勇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44-148,共5页
夏、商与西周三代,是中国古代文明由兴起到繁盛的重要历史时期。先民们为了发展农业而大面积毁林开荒,砍伐林木以满足生产生活需要,致使破坏森林资源的程度越来越严重,并时常引发生态危害。为了节制森林利用和减缓生态破坏,更有效地保... 夏、商与西周三代,是中国古代文明由兴起到繁盛的重要历史时期。先民们为了发展农业而大面积毁林开荒,砍伐林木以满足生产生活需要,致使破坏森林资源的程度越来越严重,并时常引发生态危害。为了节制森林利用和减缓生态破坏,更有效地保护利用森林资源,产生了某些较原始的关于森林利用和生态保护的思想意识,包括对森林动植物的图腾崇拜,五行学说对“木”的认识,阴阳学说与生态安全,森林与生态资源持续利用等思想。在这些朴素的生态思想意识的支配和指导下,相对加强了对森林生态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资源 生态思想 图腾崇拜 五行说 夏商周时期
下载PDF
“六畜”的起源和传播历史 被引量:22
9
作者 任乐乐 董广辉 《自然杂志》 2016年第4期257-262,共6页
通过总结对比欧亚大陆考古遗址出土的猪、狗、黄牛、羊、马和鸡的遗存鉴定结果和年代,梳理了我国“六畜“的起源与传播的历史。10000—9000BP(BeforePresent,距1950年),猪和狗驯化于中国北方;约10000BP,黄牛和羊最早驯化于西亚... 通过总结对比欧亚大陆考古遗址出土的猪、狗、黄牛、羊、马和鸡的遗存鉴定结果和年代,梳理了我国“六畜“的起源与传播的历史。10000—9000BP(BeforePresent,距1950年),猪和狗驯化于中国北方;约10000BP,黄牛和羊最早驯化于西亚地区,4500BP前传入中国:约5500BP驯化的马出现在中亚地区,在夏商时期传入中国:鸡的起源问题争议较大,在3600BP之前出现在中国北方。在汉代之前,“六畜”已成为中国广泛利用的家养动物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考古 欧亚大陆 中国 新石器时代 夏商时期
下载PDF
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夏商周王制时代的“中国”认同 被引量:4
10
作者 田广林 任妮娜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14,共10页
夏商周三代王朝的相继出现,均是在原有邦国基础上,获得天下诸邦政治与文化认同的产物。诸多同姓和异姓邦国对夏朝的政治、文化认同,是夏朝成为王朝大国的根本内在机制;有商一代的“中国”认同,始终与内外服制度的推行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夏商周三代王朝的相继出现,均是在原有邦国基础上,获得天下诸邦政治与文化认同的产物。诸多同姓和异姓邦国对夏朝的政治、文化认同,是夏朝成为王朝大国的根本内在机制;有商一代的“中国”认同,始终与内外服制度的推行互为表里,相辅相成;西周时期宗法分封制度的推行,从而使西周王朝超越夏商而达到王制国家的全盛,而此间的“中国”认同,也获得了同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商周 王制时代 “中国”认同 服制 宗法分封制
下载PDF
“上”、“下”动词性组合的不对称性解析--缘何不能说“下厕所”与“上馆子” 被引量:15
11
作者 杨子 王雪明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2-47,共6页
文章对"上"、"下"在一组动词性组合中应用的不对称性做出分析,说明"上厕所"与"下馆子"仅具有表层相似性,从深层结构来讲,前者为"动词+事物/事件宾语",后者为"动词+处所宾语&quo... 文章对"上"、"下"在一组动词性组合中应用的不对称性做出分析,说明"上厕所"与"下馆子"仅具有表层相似性,从深层结构来讲,前者为"动词+事物/事件宾语",后者为"动词+处所宾语";意义建构方式上前者为词语转喻,后者为言语行为转喻;动词语义上前者突显施为义,后者突显移动义。由此得出解释:"*下厕所"具有绝对不合法性,这源于该搭配中动词"上"、"下"对称义项的缺失,而"?上馆子"仅是标记性高的表达,且该标记性应归因于"馆子"与相应"上"义项间的语用不兼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词性组合 言语行为转喻 词语转喻 标记性 不对称“上” “下”
下载PDF
夏商周与山东 被引量:40
12
作者 李学勤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32-337,共6页
夏商周断代工程集中解决的是年代学问题 ,因此 ,当时讨论的考古文化只涉及河南、河北、山西、陕西和北京等地区 ,山东不在其列。但从历史学角度看 ,山东古文化实与夏商周王朝关系密切。在夏王朝时期 ,其主要的附属方国穷、寒浞等均在山... 夏商周断代工程集中解决的是年代学问题 ,因此 ,当时讨论的考古文化只涉及河南、河北、山西、陕西和北京等地区 ,山东不在其列。但从历史学角度看 ,山东古文化实与夏商周王朝关系密切。在夏王朝时期 ,其主要的附属方国穷、寒浞等均在山东。商王朝时期 ,商王南庚、阳甲曾都于奄 ,据考证 ,当时的奄就在山东兖州、滕州一带。据甲骨文记载 ,商末帝辛时曾“征夷方” ,结合青铜器铭文可知其具体路线为兖州———新泰———青州———潍坊。西周时期 ,山东有许多重要封国 ,齐国、鲁国之外 ,还有纪国、莱国、滕国等等。到了春秋时期 ,各地诸侯与周王室的关系开始疏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 夏商周断代工程 奄国 诸侯国 夷夏关系
下载PDF
对夏商周“隐性”职业教育的思考 被引量:2
13
作者 路宝利 陈庆合 郭立昌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1期81-85,共5页
夏商周奴隶社会背景下,"百工"身份确立,手工业内部初步分工,"仆庸土田"与农业生产者进一步分化,"商人"称谓与"本农末商"风气形成。"隐性"职业教育促使农业生产技术、手工业、土木建... 夏商周奴隶社会背景下,"百工"身份确立,手工业内部初步分工,"仆庸土田"与农业生产者进一步分化,"商人"称谓与"本农末商"风气形成。"隐性"职业教育促使农业生产技术、手工业、土木建筑工程技术更进一步发展,受此影响与之相关的制度逐步建立并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商周 隐性 职业教育 技术发展
下载PDF
“走出疑古”的困惑——从“夏商周断代工程”的失误谈起 被引量:15
14
作者 张富祥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9-30,共12页
当下古史年代学研究可行的路径,仍应是在古文献“文本”的基础上多方联络和考证,力求将已有的年代系统调整到能够为大多数学者所接受的水平上。夏商周断代工程不由此途,而将主要精力放到非文字史料的调查和取证上,所得结果大都不可据。... 当下古史年代学研究可行的路径,仍应是在古文献“文本”的基础上多方联络和考证,力求将已有的年代系统调整到能够为大多数学者所接受的水平上。夏商周断代工程不由此途,而将主要精力放到非文字史料的调查和取证上,所得结果大都不可据。工程所提倡的多学科方法带有泛科学化的倾向,由此导致年代学论证上的一系列失误。这些失误表明,作为工程的指导理念,“走出疑古时代”的主张以及“超越疑古,走出迷茫”的提法,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是不妥当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书纪年》 “夏商周断代工程” 泛科学化 年代学 下古史
下载PDF
垂直方位词“上/下”“UP/DOWN”隐喻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戴卫平 裴文斌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90-94,共5页
文章以汉语垂直性方位词“上/下”和英语垂直性方位词“UP/DOWN”作隐喻对比研究,解读汉、英在时间、状态、数量和地位这四个概念域内,从空间关系的选择和表达形式到反映的认知模式上的相似性。
关键词 上/下 UP/DOWN 空间隐喻 对比研究
下载PDF
甲骨文“下上若”祈祷占辞与天地相交观念 被引量:10
16
作者 郭静云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13,共7页
殷墟甲骨占辞中屡次出现“下上若,授我佑”祈祷套语,其“下上”应非指某具体的自然神或祖先,而是将充满百神百祇之“天地”当作祈祷对象。不过商王祈祷“下上若”的重点不在笼括祭祀上下所有的神祇,而在祈求天地交互,以上下共同授佑,来... 殷墟甲骨占辞中屡次出现“下上若,授我佑”祈祷套语,其“下上”应非指某具体的自然神或祖先,而是将充满百神百祇之“天地”当作祈祷对象。不过商王祈祷“下上若”的重点不在笼括祭祀上下所有的神祇,而在祈求天地交互,以上下共同授佑,来保障王事的成功。从字体的书写来看,早期的“下上”写法明显构成互相交接闭合的图案,若换次序作“上下”。则明显可见上下互相分隔的图案,这其中有着重要的象形意义之差别。在中国先民核心的传统中,《周易·泰卦》的结构正好用下上般的逆序来表达天地交通。除此之外,传说殷人的易法《归藏》,其卦序也为坤乾或可谓“下上”。甲骨文所用的“下上若,授我佑”祈祷套语之意义就是商王祈求获得“泰”之状态,因而刻辞中采用下者在上而上者在下的排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上若 上下交 坤乾
下载PDF
“up”与“down”(上/下)的语义认知结构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钟守满 姚明发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123-126,共4页
以前 ,对up/down(上 /下 )的讨论大多局限于语言的表层句法结构方面。虽有人曾就语义认知方面作过讨论、分析 ,但那是就单一语言的分析。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通过英汉语义对比 ,重点分析、讨论up/down(上 /下 )
关键词 "up" "down" 语义认知结构 英语 汉语 "上"字 "下"字 引申义 空间意义 隐喻认知
下载PDF
上中下通用痛风方联合美洛昔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18
作者 李晶晶 郝冬林 +4 位作者 周腊梅 刘秋红 高忠恩 李晓茹 赵琳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1年第31期3460-3463,3471,共5页
目的观察上中下通用痛风方联合美洛昔康治疗湿热蕴结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2019年3—9月在苏州市中医医院诊治的80例湿热蕴结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给予上中下通用痛风方为主的中药汤... 目的观察上中下通用痛风方联合美洛昔康治疗湿热蕴结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2019年3—9月在苏州市中医医院诊治的80例湿热蕴结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给予上中下通用痛风方为主的中药汤剂或颗粒剂并联合美洛昔康片口服治疗,对照组仅口服美洛昔康片治疗,2组疗程均为7 d。观察2组治疗前后关节的疼痛程度、肿胀程度、活动受限积分及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血尿酸(UA)的变化,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安全性。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疼痛程度、肿胀程度、活动受限积分及ESR、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治疗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治疗后UA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P均<0.05),对照组治疗前后UA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35/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7.5%(23/40)(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1/40),对照组为12.5%(5/40),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中下通用痛风方联合美洛昔康治疗湿热蕴结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优于单用西药治疗,可明显减轻炎症反应,降低血UA水平,且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性关节炎 上中下通用痛风方 美洛昔康 湿热蕴结
下载PDF
夏、商、周之前还有个虞朝 被引量:17
19
作者 王树民 《河北学刊》 2002年第1期146-147,共2页
我国古代历史上统称是夏、商、周三代 ,有些古籍又称为虞、夏、商、周四代。作为虞氏的世系 ,现在可考的有幕等十五个名号 ,而不止是尧舜禅让中的舜一代五十年 ,是古代史上实际存在很长时期的一个朝代 ,具有特殊的历史地位。
关键词 上古史 夏代 商代 周代 有虞氏
下载PDF
“上”、“下”动词性组合搭配的认知优选机制 被引量:6
20
作者 杨子 淡晓红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64-371,共8页
有关"上"、"下"动词性用法不对称性,现有研究缺乏系统性。文章在对"上"、"下"动词性义项进行认知范畴描述和共性、差异性分析的基础上,以优选论为框架构建"上"、"下"动词... 有关"上"、"下"动词性用法不对称性,现有研究缺乏系统性。文章在对"上"、"下"动词性义项进行认知范畴描述和共性、差异性分析的基础上,以优选论为框架构建"上"、"下"动词性组合的优选评估机制,指出"上/下+宾语"结构中后续名词对"上/下"动词性义项的选择及其分别与这两个动词的搭配能力,由"上/下"所有动词性义项科学排列而成的制约条件等级序列决定。该优选评估机制通过系统解释"上/下"共性、个性义项在与后续名词搭配中的活跃度规律,比以往研究更深入全面地揭示了"上"、"下"动词性组合的搭配规律,并挖掘了"上"、"下"用法的各类不对称现象的深层驱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词性组合 不对称性 原型范畴 制约条件等级序列 优选 “上” “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