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velopment rate of Labidocera euchaeta Giesbrecht in Xiamen Harbor
1
作者 Lin Senjie and Li Song Department of Oceanography, Xiamen University, Xiamen, China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0年第3期439-447,共9页
-The development rate of Labidocera euchaeta Giesbrecht in the Xiamen Harbor was studied in laborator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evelopment times of egg and larval stages ( D ) we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t... -The development rate of Labidocera euchaeta Giesbrecht in the Xiamen Harbor was studied in laborator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evelopment times of egg and larval stages ( D ) we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temperature ( T ), following the Belehradek function, D = α( T -7. 5)-1.0634. The development time from egg to larval stages and adult, as well as generation time can be predicted from the equation for egg development ( α=411/24) by appropriately multipling the constant (α) with a proportion. The development was not isochronal over the whole larval period. Durations of naupliar stages were short and quasi-isochronal, which favored their non-feeding development. In contrast, durations of copepodid stages (C) were long. CV had the longest duration followed by CI, both of which are considered as the critical stages in the larval development. The acclimation effect of the seasonal temperature on the development rate was also observ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 LAB Development rate of Labidocera euchaeta Giesbrecht in xiamen harbor RATE
下载PDF
Distribution and Sources of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 in the Surface Seawater of the Western Xiamen Harbor
2
作者 刘岩 张祖麟 洪华生 《Marine Science Bulletin》 CAS 2000年第1期83-87,共4页
关键词 PAHS SURFACE seawaters western xiamen harbor DISTRIBUTION
下载PDF
厦门湾沉积物中甲藻孢囊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方琦 蓝东兆 +1 位作者 顾海峰 李超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37-142,共6页
描述了厦门湾沉积物中的13种甲藻孢囊的形态与丰度、分布特征。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厦门湾沉积物中甲藻孢囊的平均丰度为3360粒·kg-1湿重;其中有2种有毒甲藻:塔玛亚历山大藻和小型亚历山大藻,有2种有害甲藻:具刺膝沟藻和锥状斯氏藻... 描述了厦门湾沉积物中的13种甲藻孢囊的形态与丰度、分布特征。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厦门湾沉积物中甲藻孢囊的平均丰度为3360粒·kg-1湿重;其中有2种有毒甲藻:塔玛亚历山大藻和小型亚历山大藻,有2种有害甲藻:具刺膝沟藻和锥状斯氏藻的孢囊,且数量较为丰富。这4种有害有毒甲藻孢囊在环境条件适合时将可能引发赤潮,对厦门湾水产养殖和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厦门湾沉积物 甲藻孢囊 赤潮 形态特征 分布 丰度 分类
下载PDF
厦门西港表层海水中多环芳烃(PAHs)的含量、组成及来源 被引量:32
4
作者 田蕴 郑天凌 王新红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0-55,共6页
通过 3个航次对厦门西港表层海水中 16种优先监控的PAHs的污染状况进行不同季节的连续调查 .结果表明 :表层海水中PAHs的含量与组成具有明显的时间差异 .在 4月和 10月的PAHs含量较 7月高 ;PAHs的组成在 4月以 2环的萘为优势组分 ,在 7... 通过 3个航次对厦门西港表层海水中 16种优先监控的PAHs的污染状况进行不同季节的连续调查 .结果表明 :表层海水中PAHs的含量与组成具有明显的时间差异 .在 4月和 10月的PAHs含量较 7月高 ;PAHs的组成在 4月以 2环的萘为优势组分 ,在 7月以 3环的苊烯为优势组分 ,10月以 4环的为优势组分 .分析 3个航次的调查结果发现 :厦门西港表层海水中的PAHs主要来源于石油类物质的输入 .厦门西港表层海水中各种PAHs的含量与国际生物学组织或国家制定的评价水生生物暴露于水体的安全食用标准相比虽未超标 ,但个别组分如蒽、苯并 [a]芘的含量已达到生态毒理评价标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层海水 多环芳烃 水体污染 水质监测 厦门西港
下载PDF
厦门港纤小裸甲藻(Takayama pulchellum)的形态、生长及分子特征 被引量:8
5
作者 顾海峰 孙军 +2 位作者 邹迎麟 方琦 蓝东兆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021-1027,共7页
在2003年厦门港发生的一次裸甲藻赤潮中分离得到了纤小裸甲藻(Takayamapulchellum),并对其形态学进行了光镜和电镜的观察,该株藻细胞个体较小,长约20~23μm,宽约14~20μm。藻细胞外表卵圆形,细胞上壳有一条明显的S形顶沟,顶沟是特异... 在2003年厦门港发生的一次裸甲藻赤潮中分离得到了纤小裸甲藻(Takayamapulchellum),并对其形态学进行了光镜和电镜的观察,该株藻细胞个体较小,长约20~23μm,宽约14~20μm。藻细胞外表卵圆形,细胞上壳有一条明显的S形顶沟,顶沟是特异性的反S形。与模式种相比,这一株裸甲藻细胞核更靠上部,大部分细胞横沟都没有偏移。纤小裸甲藻在盐度为28时比生长率最大,达到0.42,随着盐度下降,比生长率也跟着下降,当盐度下降到16时,生长率为0。盐度范围在8~16时,超过80%的藻类能存活48h;当盐度低于4时,生长率和存活率都为0。24~27℃是纤小裸甲藻的最适生长温度,比生长率超过0.50,当温度升到30℃时,生长率急剧下降到约0.35。毒素测定结果显示该株裸甲藻不含麻痹性贝毒和神经性贝毒。本株纤小裸甲藻大亚基D1~D2区序列长度为721bp,与基因库中该种的一株相似种同源性超过99%。对18株裸甲藻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建立的系统进化树显示,纤小裸甲藻和Karlodiniummicrum的距离最近,通过ITS序列建立的系统发育树大致能够把Akashiwo属、Karenia属、Karlodinium属和Takayama属与Gymnodinium属区分开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厦门港 纤小裸甲藻 形态 生长 分子特征
下载PDF
我国东南沿海3港口有机锡污染的调查 被引量:18
6
作者 黄长江 董巧香 +2 位作者 雷瓒 王壮雄 周凯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7-63,共7页
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表面发射火焰光度检测法于2001年11月至2002年8月对我国东南沿海厦门、汕头和惠阳3个大型港口21个站位的水样、底泥和生物样的有机锡污染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绝大多数样品的一丁基锡(MBT)含量最高,三丁... 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表面发射火焰光度检测法于2001年11月至2002年8月对我国东南沿海厦门、汕头和惠阳3个大型港口21个站位的水样、底泥和生物样的有机锡污染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绝大多数样品的一丁基锡(MBT)含量最高,三丁基锡(TBT)次之,二丁基锡(DBT)大多低于检测限.水样的TBT含量实测值从低于检测限至9 8ng/dm3,泥样的为0 3 ~174 7ng/g(干重),生物样的为2 1~23 0ng/g(湿重).水样TBT含量均值以惠阳港的为最高,泥样和生物样的均以厦门港的最高.影响有机锡含量及其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有港口船舶吞吐量、水文状况、季节和与大型码头的距离.关联的海产腹足类性畸变调查结果发现,我国沿海有机锡污染比较普遍和严重,已对生态系统产生实质性的负面生态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查结果 锡含量 东南沿海 污染现状 检测限 有机锡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水样 底泥 生态系统
下载PDF
海洋工程对海域水动力影响评估——数值模型解决方案 被引量:12
7
作者 江毓武 方秦华 张珞平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B08期263-268,共6页
为评估海洋工程尤其是围海工程对海洋水动力环境及港口淤积效应的影响,本研究在厦门港建立了成熟的三维水动力数学模型,采用具有二次精度的六节点三角形单元,并利用粗细网格共存及多套网格一次剖分的非结构化网格技术模拟和预测了海洋... 为评估海洋工程尤其是围海工程对海洋水动力环境及港口淤积效应的影响,本研究在厦门港建立了成熟的三维水动力数学模型,采用具有二次精度的六节点三角形单元,并利用粗细网格共存及多套网格一次剖分的非结构化网格技术模拟和预测了海洋工程前后水动力环境的变化情况.通过对嵩屿集装箱港区规划岸线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实践,证明了本模型可以为海洋工程的可行性研究及环境影响评价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工程 围海工程 厦门港 有限元 数值模型 水动力影响
下载PDF
厦门港的中华白海豚Ⅰ.外部形态和内脏器官 被引量:16
8
作者 黄宗国 刘文华 +2 位作者 郑成兴 林瑞才 蔡加量 《台湾海峡》 CAS CSCD 1997年第4期473-478,共6页
1997年4月24日至7月4日在厦门港获4只死亡的中华白海豚Sousachinensis,雌、雄成体各1只,未长牙齿的、雌雄幼体各1只。对其体色及外部形态进行观察,并测定体长、体重、体围、鳍和齿式等29个项目。进行解剖,测定脂肪厚度,心、肺、胃... 1997年4月24日至7月4日在厦门港获4只死亡的中华白海豚Sousachinensis,雌、雄成体各1只,未长牙齿的、雌雄幼体各1只。对其体色及外部形态进行观察,并测定体长、体重、体围、鳍和齿式等29个项目。进行解剖,测定脂肪厚度,心、肺、胃、肠、肝、肾和睾丸等内脏器官及胃含物。取肌肉、齿等待测DNA及污染物的积累和年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白海豚 厦门港 海豚 内脏器官
下载PDF
厦门西海域表层沉积物中甾醇的模糊聚类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彭兴跃 洪华生 +2 位作者 李玉桂 林良牧 林庆梅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99-406,共8页
利用GCMS定性及GCFID定量,测定了1993年11月采自厦门西海域8个站位的表层沉积物样品.应用模糊聚类的方法,结合文献资料,对甾醇的指标作用进行了探讨:利用聚类结果去除少量不合理数据,将甾醇划分为3类(A、... 利用GCMS定性及GCFID定量,测定了1993年11月采自厦门西海域8个站位的表层沉积物样品.应用模糊聚类的方法,结合文献资料,对甾醇的指标作用进行了探讨:利用聚类结果去除少量不合理数据,将甾醇划分为3类(A、B、C),其在海域中的分布各有特点;A类甾醇带有经处理过的污水的特征,表现出从厦门市最大生活污水排污口向四周扩散的过程;B类甾醇含陆源物质和未经处理的污水的特征,与养殖和其他排污口及九龙江输入有关;C类甾醇都是海洋浮游生物可产生的种类,分布较均匀.对站位的聚类分析表明:东北靠近高集海堤及东南近外海两处沉积物甾醇组成相近,污染相对较小;湾内靠西岸一带海域则主要受养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甾醇 沉积物 聚类分析 厦门
下载PDF
基于MIKE SA模型的厦门西港海域溢油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王翠 郭洲华 +1 位作者 李青生 戴娟娟 《应用海洋学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2期229-235,共7页
基于MIKE SA溢油模块,以燃料油为油种,建立了厦门西港海域溢油模型,模拟静风、主导风向(东北东风)和不利风向(西南风)3种风场条件下,一个潮周期内涨急、高潮、落急和低潮4个时段发生10 t溢油后油膜的漂移路径和影响范围.结果显示,发生... 基于MIKE SA溢油模块,以燃料油为油种,建立了厦门西港海域溢油模型,模拟静风、主导风向(东北东风)和不利风向(西南风)3种风场条件下,一个潮周期内涨急、高潮、落急和低潮4个时段发生10 t溢油后油膜的漂移路径和影响范围.结果显示,发生在厦门西港海域的溢油在海面的漂移过程主要受潮流和风的影响,其中潮流起着主导作用.不同风向条件下,24 h内油膜的影响范围不同,静风条件下溢油浓度超一类(或二类,≥0.05 mg/dm3)、超三类(≥0.30 mg/dm3)和超四类(≥0.50 mg/dm3)的总影响面积分别为31.33、19.63和11.74 km2;主导风向条件下溢油浓度超一类(或二类)、超三类和超四类的总影响面积分别为99.62、69.01和8.99 km2;不利风向溢油浓度超一类(或二类)、超三类和超四类的总影响面积分别为8.38、5.05和2.10 km2.该预测结果可给出溢油事故发生后的影响范围、影响程度和影响敏感目标的时间,可为溢油事故应急决策的制定及溢油损害评估提供科学决策和支持,提升厦门海域环境风险管理应急能力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环境科学 MIKE SA模型 溢油 数值模拟 厦门西港
下载PDF
厦门西港表层海水中多环芳烃(PAHs)含量分布特征及来源分析 被引量:12
11
作者 刘岩 张祖麟 洪华生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8-43,共6页
本文利用GCFID测定方法对厦门西港表层海水中的多环芳烃(PAHs)的含量进行了分析,9个站位点的PAHs变化较大,从106.1ng/L变化到4365.6ng/L;但与世界其他相似地区比,尚属轻微污染.PAHs主要来源于海上油污染、燃烧产物和城市及工业废水的排放.
关键词 多环芳烃 表层海水 含量分布 来源 海水污染
下载PDF
厦门西港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PAHs)的含量、分布及来源 被引量:16
12
作者 田蕴 郑天凌 王新红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5-20,共6页
采用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 (GC/MS)技术 ,通过 3个航次对厦门西港沉积物中 1 6种优先监控的PAHs的污染状况进行不同季节的连续调查。结果表明 ,厦门西港沉积物中检出的PAHs均以 4— 6环的为主 ,其中荧蒽和芘在不同航次及不同站位均为优势... 采用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 (GC/MS)技术 ,通过 3个航次对厦门西港沉积物中 1 6种优先监控的PAHs的污染状况进行不同季节的连续调查。结果表明 ,厦门西港沉积物中检出的PAHs均以 4— 6环的为主 ,其中荧蒽和芘在不同航次及不同站位均为优势组分。PAHs的总含量变化不明显 ,但高分子量的PAHs(5— 6环 )的含量却有升高的趋势。厦门西港沉积物中的PAHs主要来源于矿物的不完全燃烧 ,与 1 993年的调查结果相比 ,厦门西港沉积物中PAHs的含量有所减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PAHS 表层沉积物 厦门西港
下载PDF
厦门港中华哲水蚤染色体组型 被引量:10
13
作者 林元烧 曹文清 姚津津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826-830,共5页
以采自厦门港中华哲水蚤为材料 ,采用秋水仙素溶液浸泡、热滴片、空气干燥 ,Giemsa染色等方法 ,进行染色体标本制备 ,并对厦门港中华哲水蚤中期染色体形态作了分析研究 .结果表明 :中华哲水蚤染色体数目为 n=1 1 ,2 n=2 2 ,其核型公式为... 以采自厦门港中华哲水蚤为材料 ,采用秋水仙素溶液浸泡、热滴片、空气干燥 ,Giemsa染色等方法 ,进行染色体标本制备 ,并对厦门港中华哲水蚤中期染色体形态作了分析研究 .结果表明 :中华哲水蚤染色体数目为 n=1 1 ,2 n=2 2 ,其核型公式为 2 n=1 2 m+6sm+2 st+2 t.对厦门港不同世代的中华哲水蚤染色体进行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 中华哲是 桡足类 浮游动物 组型
下载PDF
厦门-金门海区沉积物中非芳香烃的来源和分布特征 被引量:2
14
作者 徐立 张珞平 +2 位作者 王新红 陈伟琪 洪华生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738-744,共7页
利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厦门金门附近海区沉积物中的非芳香烃.非芳香烃的总含量在 1.7~33 μg/g 之间,平均为 14.0 μg/g.此含量与其他人类活动频繁的沿海相比是较低的,该区域受石油烃的影响很轻微.在厦门岛东南... 利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厦门金门附近海区沉积物中的非芳香烃.非芳香烃的总含量在 1.7~33 μg/g 之间,平均为 14.0 μg/g.此含量与其他人类活动频繁的沿海相比是较低的,该区域受石油烃的影响很轻微.在厦门岛东南部,从九龙江口、厦门西港往外,非芳香烃的总含量有递减的趋势;在细颗粒沉积物中得到富集.这些烃类主要来自于石油烃,也含有来自陆源高等植物和现场生物的烃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类 沉积物 厦门 海区 非芳香烃 海洋
下载PDF
厦门港表层水体磷周转的生物学过程Ⅱ:桡足类对浮游植物的摄食压力 被引量:3
15
作者 杨位迪 杨青 +1 位作者 林元烧 曹文清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774-2778,共5页
为了解桡足类在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作用,于2005年5、8、11月和2006年3月分别在厦门时间序列站(XMTS)采用肠道色素法,研究了桡足类对浮游植物的现场摄食率,同步分析了桡足类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变化,进而得到桡足类群体对浮游植物的... 为了解桡足类在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作用,于2005年5、8、11月和2006年3月分别在厦门时间序列站(XMTS)采用肠道色素法,研究了桡足类对浮游植物的现场摄食率,同步分析了桡足类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变化,进而得到桡足类群体对浮游植物的摄食率.结果表明:厦门港桡足类对浮游植物的年平均摄食率为55.53μg.m-3.d-1;其中秋季最高,为108.98μg.m-3.d-1,夏季最低,为7.18μg.m-3.d-1.根据试验数据估算,厦门港桡足类对浮游植物现存量的摄食压力四季平均为1.81,春、夏、秋、冬分别为3.22、0.06、3.52和0.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足类 摄食 肠道色素法 厦门港
下载PDF
厦门港潮汐、风暴潮耦合模型 被引量:10
16
作者 江毓武 吴培水 许金殿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6,共6页
建立一个适合台湾海峡及小港湾,特别是能够反映小港湾的漫滩及潮汐、风暴潮耦合效应的数值模型,对小港湾风暴潮进行数值预报,有重要的社会和经济意义.文中以厦门港作为小港湾研究区域,在漫滩、风暴潮的耦合、开边界条件等方面对小... 建立一个适合台湾海峡及小港湾,特别是能够反映小港湾的漫滩及潮汐、风暴潮耦合效应的数值模型,对小港湾风暴潮进行数值预报,有重要的社会和经济意义.文中以厦门港作为小港湾研究区域,在漫滩、风暴潮的耦合、开边界条件等方面对小港湾风暴潮数值计算作了一定的尝试,提出了一种能够模拟小港湾台风增水,潮位和流场变化情况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暴潮 耦合模型 厦门港 潮汐
下载PDF
厦门港表层水体磷周转的生物学过程研究:Ⅰ.微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摄食 被引量:3
17
作者 杨青 曹文清 +1 位作者 林元烧 杨位迪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72-178,共7页
关键词 微型浮游动物 浮游植物 摄食 稀释法 厦门港
下载PDF
厦门西海域拟疏浚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及潜在生态危害评价 被引量:5
18
作者 叶歆 景有海 +2 位作者 余新田 梁榕源 张珞平 《台湾海峡》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02-208,共7页
报道了厦门西海域拟疏浚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含量水平及分布,并对其污染状况进行了潜在生态危害评价,为进一步开展疏浚物去污染技术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与其他海域的相比,马銮湾及其湾口外、筼筜湖的Cd、Hg、Cr、Zn含量较高.... 报道了厦门西海域拟疏浚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含量水平及分布,并对其污染状况进行了潜在生态危害评价,为进一步开展疏浚物去污染技术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与其他海域的相比,马銮湾及其湾口外、筼筜湖的Cd、Hg、Cr、Zn含量较高.综合来看,厦门西海域拟疏浚沉积物重金属含量不很高(RI<150),属于轻微生态危害.但东渡码头外的X4站、马銮湾M2站沉积物中的Cd,及马銮湾M2站和筼筜湖Y2站沉积物中的Hg含量(40≤Er<80)都达到中等生态危害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浚沉积物 重金属 生态危害 厦门西海域
下载PDF
0010号台风“碧利斯”对厦门港湾表层海水中溶解无机砷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俊 郑佩如 +1 位作者 杨逸萍 胡明辉 《台湾海峡》 CAS CSCD 2002年第4期404-410,共7页
本文研究了 0 0 1 0号台风“碧利斯”影响期间及其随后的恢复期中 ,厦门港湾中九龙江口和西港海域站表层海水总溶解砷 (TDIAs)、As3 + 含量和As3 + As5+ 值的变化特征 .结果表明 ,观测期间两站TDIAs和As5+ 含量均比非台风时期呈数倍增... 本文研究了 0 0 1 0号台风“碧利斯”影响期间及其随后的恢复期中 ,厦门港湾中九龙江口和西港海域站表层海水总溶解砷 (TDIAs)、As3 + 含量和As3 + As5+ 值的变化特征 .结果表明 ,观测期间两站TDIAs和As5+ 含量均比非台风时期呈数倍增加 ,经1 0d后仍未恢复到非台风时的水平 .As3 + 含量也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但波动较大 .文中还对观测期间影响溶解无机砷含量的因素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无机砷 台风 厦门港湾 表层海水 溶解度 生物活性 毒性
下载PDF
厦门港湾潮间带沉积物中汞的赋存形态及其释放动力学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继纲 陈金民 《台湾海峡》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10-315,共6页
所研究的沉积物样品采自福建省厦门市的港湾潮间带地区,选择了10μg/dm3的汞标准使用液对采集回来的沉积物样品进行了预污染处理,利用预污染后的沉积物样品,在实验室中进行了一系列的汞释放动力学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汞的释放量较低,达... 所研究的沉积物样品采自福建省厦门市的港湾潮间带地区,选择了10μg/dm3的汞标准使用液对采集回来的沉积物样品进行了预污染处理,利用预污染后的沉积物样品,在实验室中进行了一系列的汞释放动力学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汞的释放量较低,达到释放平衡时的释放量小于5μg/kg,释放过程可分为2个阶段:前8 h为快速释放阶段,之后为慢速释放阶段,大约在24 h达释放平衡.采用了Tessier五步提取法对未污染过的沉积物原样及进行过预污染处理的沉积物样品进行了汞的形态分析,结果表明通过污染实验吸附到沉积物上的汞的各形态含量大小顺序为:HgS为主的惰性汞>单质汞>盐酸溶无机汞及甲基汞>有机结合、螯合态汞>水溶态、交换态等活性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化学 潮间带沉积物 释放动力学 形态 厦门港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