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acterial kinetics and environmental capacity in he Western Xiamen Harbour
1
作者 Ye Dezan Ni Chunzhi +4 位作者 Zhou Zongcheng Yao Ruimei Zeng Huoshui Lin Yanshun Liang Ziyuan and Gu Jingyu (Third Institute of Oceanography, State Oceanic Administration, Xiamen 361005, China)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5年第2期247-259,共13页
A principle, which has usually been applied to biochemical treatment for waste water is presently introduced into the study on marine microbiological ecology and employed in the estimation of environmental capacity. B... A principle, which has usually been applied to biochemical treatment for waste water is presently introduced into the study on marine microbiological ecology and employed in the estimation of environmental capacity. By means of a selection of 3 models for the microbial growth or for its oxygen consumption and determinations of concerned parameters in the field and the laboratory, the environmental capacity for the Western Xiamen Harbour is evaluated to be 37 t·d-1 of BOD5 in gross or 28 t·d-1 in net (with some 25% of the gross capacity consumed by a present ecosystem) if BOD5 is controlled without excess of 3 mg·din-3 in the sea water; it means that an amount of domestic waste water equal to 28 t of BOD5 can be naturally self-purified in this sea area everyday. Furthermore it is found that the K value, a constant of oxygen-consumed kinetics, shows possitive correlation to the concentration of BOD5 in the same system and total bacterial number (TB) in the seawater also to BOD5 with a regression equation TB (108 dm-3)=9. 91×BOD5 (mg·dm-3) + 1. 74 (n=32, r=0. 544 1, P<0. 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cterial kinetics environmental capacity microbiological natural purification Western xiamen harbour.
下载PDF
Study on respiratory electron transport system (ETS) of phyto-plankton in Taiwan Strait and Xiamen Harbour
2
作者 黄邦钦 洪华生 +1 位作者 徐宪忠 刘媛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76-182,共7页
Phytoplankton respiratory electron transport system (P-ETS) activities were studied in two cruises in Taiwan Strait (Aug. 1997 and Feb. –Mar.1998) and two cruises in Xiamen Harbour (Oct., 1997 and Apr., 1998). Result... Phytoplankton respiratory electron transport system (P-ETS) activities were studied in two cruises in Taiwan Strait (Aug. 1997 and Feb. –Mar.1998) and two cruises in Xiamen Harbour (Oct., 1997 and Apr., 1998). Results showed that P-ETS activity in the surface water of southern Taiwan Strait in summer was homo- geneous [mean value of 0.106 μlO2/(L?h)], inhomogeneous in northern Taiwan Strait in winter. Variation of P-ETS activity in middle part of the Strait was not obvious between summer and winter. Mean P-ETS activity of Xiamen Harbour in autumn was 0.255 μlO2/(L?h) with a little higher value in Jiulong River estuary areas. In spring, P-ETS activity was more homogeneously distributed and the mean value was 1.076 μlO2/(L?h). P-ETS activity in spring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in autumn in Xiamen Harbour.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P-ETS in Taiwan Strait was homogeneous at some stations in winter and in summer. An obvious daily variation of P-ETS activity was recorded at Stn 9837, high at midnight and low in the early morning.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P-ETS activity and Chl-a was observed. Results also showed that the ratio of estimated respiratory rate to photosynthetic rate varied seasonally, high in winter (0.41) and low in summer (0.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ytoplankton ETS activity respiratory rate Taiwan Strait xiamen harbour
下载PDF
The description of a new kind and three new types of medusae nematocysts in the Xiamen Harbour, China
3
作者 Xu Zhenzu and Wang Wenqiao Department of Oceanography, Xiamen University, Xiamen, China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1年第3期441-445,共5页
A new kind of nematocyst, heteromorphore, and three new types of nematocysts, microbasic spino-mastigophore, microbasic undulata-mastigophore, microbasic laevis-mastigophore, are described from medusae of the Xiamen H... A new kind of nematocyst, heteromorphore, and three new types of nematocysts, microbasic spino-mastigophore, microbasic undulata-mastigophore, microbasic laevis-mastigophore, are described from medusae of the Xiamen Harbour and discussed by comparison with the results of other research work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a The description of a new kind and three new types of medusae nematocysts in the xiamen harbour
下载PDF
New species and new records of diatoms from Xiamen Harbour
4
作者 Li Yaqin,Cheng Zhaodi and Jin Dexiang (Chin T. G. ) Institute of Hydrobiology,Jinan University,Guangzhou 510632,China Department of Biology,Xiamen University,Xiamen 361005,China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2年第3期449-451,共3页
In planktonic diatom samples collected from Xiamen Harbour, Xiamen,Fujian,China from January 1983 to December 1984, two species and varieties are new to science and three species are recorded for the first time in Chi... In planktonic diatom samples collected from Xiamen Harbour, Xiamen,Fujian,China from January 1983 to December 1984, two species and varieties are new to science and three species are recorded for the first time in China. New species is Tropidoneis constricta Li,Cheng et Chin sp. nov. ,new variety is Fragilaria longissima v. protenta Li,Cheng et Chin var. nov. ,new recorded species are FragUaria heidenii Ostrup.F.oceanica Cleve and Thalassiosira punctigera Has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w species and new records of diatoms from xiamen harbour
下载PDF
厦门港表层水体中有机氯农药和多氯联苯的研究 被引量:39
5
作者 张祖麟 洪华生 +3 位作者 哈里德 周俊良 陈伟琪 徐立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48-51,共4页
利用GC -ECD对厦门西港 1998年 7月取得的 9个站位表层水体中的 18种有机氯农药 (HCHs ,DDTs等 )和 12种多氯联苯 (PCBs)进行分析。其中有机氯农药的浓度范围 6 .6 0~ 32 .6ng/L(其中HCHs:3.5 1~ 2 7.8ng/L ,均值 8.5 7ng/L ;DDTs:0 ... 利用GC -ECD对厦门西港 1998年 7月取得的 9个站位表层水体中的 18种有机氯农药 (HCHs ,DDTs等 )和 12种多氯联苯 (PCBs)进行分析。其中有机氯农药的浓度范围 6 .6 0~ 32 .6ng/L(其中HCHs:3.5 1~ 2 7.8ng/L ,均值 8.5 7ng/L ;DDTs:0 .95~ 2 .2 5ng/L ,均值 1.45ng/L) ,多氯联苯的浓度为 0 .0 8~ 1.6 9ng/L ,同国内外其他港口海区相比较 ,其污染程度相对较低。同时 ,对有机氯污染的分析表明 ,发现近年来仍有有机氯的污染输入 ,其农药的使用主要集中在六六六和滴滴涕上 ;多氯联苯和有机氯农药在厦门西港有着相似的分布及来源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厦门港 有机氯农药 表层水体 海洋污染
下载PDF
厦门港球型侧腕水母(Pleurobrachia globosa)的摄食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陈丽华 陈钢 +1 位作者 李少菁 郭东晖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28-232,共5页
采用肠含物分析和摄食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厦门港常见浮游动物———球型侧腕水母(Pleurobrachiaglo bosa)的食物组成、摄食行为、摄食强度进行研究.并根据台湾海峡、厦门港球型侧腕水母的生物量,估算其种群摄食强度.
关键词 厦门港 球型侧腕水母 浮游动物 食物组成 摄食行为 摄食强度 海洋生态系统
下载PDF
厦门西港及闽江口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和有机氯污染物的含量及分布 被引量:91
7
作者 袁东星 杨东宁 +3 位作者 陈猛 许鹏翔 钱耀荣 王建林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07-112,共6页
参考美国EPA标准方法对厦门西港和闽江口的表层沉积物样品中持续性有机污染物PAHs、PCBs、和DDTs的含量及分布进行分析和考察 ,并对若干污染特征及成因进行探讨 .结果表明 ,厦门西港沉积物样品中总PAHs含量 (ng/ g(干重 ) )较闽江口海... 参考美国EPA标准方法对厦门西港和闽江口的表层沉积物样品中持续性有机污染物PAHs、PCBs、和DDTs的含量及分布进行分析和考察 ,并对若干污染特征及成因进行探讨 .结果表明 ,厦门西港沉积物样品中总PAHs含量 (ng/ g(干重 ) )较闽江口海域为高 ,其中厦门样品测值范围是 42 5 3 - 15 2 2 4,大多高于 10 0 0 ,推断主要来源于石油类污染 ;闽江口为 316 8-12 6 0 7,大多低于 10 0 0 ,化石燃料燃烧可能是其主要来源 .PCBs和DDT的分析结果表明 ,PCBs并非两海域的主要污染物 ,其含量 (ng/ g(干重 ) )测值范围是厦门西港 9 72— 33 72 ,闽江口 8 71— 30 5 5 ;DDT类含量测值 (ng/g(干重 ) )厦门西港高于闽江口 ,范围分别为 8 6 1— 73 70和 6 17— 30 70 (河口高值站位为 6 3 88) ,空间分布呈近岸高于远岸趋势 .同时表明 ,在厦门海域表层沉积物中DDD是主要降解产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厦门西港 闽江口 表层沉积物 多环芳烃 多氯联苯 有机氯农药
下载PDF
厦门港微型浮游生物叶绿素的分布和作用 被引量:29
8
作者 高亚辉 金德祥 程兆第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87-93,共7页
于1989年2月—1990年2月,运用分光光度法对厦门港各大小类群浮游生物叶绿素测定结果表明,微型浮游生物(3—20μm)是初极生产者中的最主要组成者(叶绿素a平均占74.7%);小型(20-200μm)和极微型(<3μm)浮游生物不是重要类... 于1989年2月—1990年2月,运用分光光度法对厦门港各大小类群浮游生物叶绿素测定结果表明,微型浮游生物(3—20μm)是初极生产者中的最主要组成者(叶绿素a平均占74.7%);小型(20-200μm)和极微型(<3μm)浮游生物不是重要类群(平均占18.0和7.3%)。因此认为,在浮游植物定量研究中用采水方法采集浮游植物比用网采方法更客观。微型浮游生物生物量季节变化明显,夏季>春季>秋、冬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生物 浮游植物 叶绿素 厦门港
下载PDF
初析赤潮成因研究的围隔实验结果──几个理化因子与硅藻赤潮的关系 被引量:21
9
作者 林昱 庄栋法 +1 位作者 陈孝麟 唐森铭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39-145,共7页
从1990年以来,在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的临海陆基水池中,应用围隔生态系实验技术对赤潮成因作了几次探索性的研究。针对4次人为引发赤潮的中尺度围隔实验的部分结果,结合已报道的厦门西海域赤潮过程,分析几个主要理化因子(水... 从1990年以来,在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的临海陆基水池中,应用围隔生态系实验技术对赤潮成因作了几次探索性的研究。针对4次人为引发赤潮的中尺度围隔实验的部分结果,结合已报道的厦门西海域赤潮过程,分析几个主要理化因子(水体稳定性、无机氮、无机磷、可溶性锰、可溶性铁和维生素B12)与硅藻赤潮发生及其规模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潮 硅藻 围隔生态系 理化因子
下载PDF
厦门西港甲藻孢囊种类和数量分布特征 被引量:14
10
作者 林元烧 曹文清 +2 位作者 Sameer TERDALKAR 张茜 齐雨藻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07-414,共8页
采用超声波分离、网筛 ( 2 8μm和 95 μm)过滤、重液 (CdI KI)浮选等方法 ,对采自厦门西港的 7份沉积物样品进行了分析鉴定。结果表明 ,厦门西港有甲藻孢囊 5属 1 0种 ,其中小型亚历山大藻 (Alexandriumminutum)为中国沿海首次记录。... 采用超声波分离、网筛 ( 2 8μm和 95 μm)过滤、重液 (CdI KI)浮选等方法 ,对采自厦门西港的 7份沉积物样品进行了分析鉴定。结果表明 ,厦门西港有甲藻孢囊 5属 1 0种 ,其中小型亚历山大藻 (Alexandriumminutum)为中国沿海首次记录。沉积物中甲藻孢囊数量范围为1 8.2— 1 38ind/g沉积物 (湿重 ) ,高数量密集区主要分布在内湾水域 ;表层至表层以下 2cm沉积物中的孢囊数量明显多于 3— 5cm底层的。孢囊数量的分布格局与本港的地形、水交换条件密切相关 ,不同的养殖类型对孢囊的沉降和积累也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类 数量 甲藻孢囊 分布 厦门市 超声波 网筛 地形 重液浮选
下载PDF
温盐度对厦门港春季主要桡足类呼吸率影响的实验 被引量:9
11
作者 陈丽华 陈钢 +1 位作者 李少菁 郭东晖 《台湾海峡》 CAS CSCD 2001年第z1期184-189,共6页
作者对 2 0 0 0年 4~ 6月的厦门港春季主要桡足类 :中华哲水蚤 (Calanussini cus)、太平洋纺锤水蚤 (Acartiapacifica)和真刺唇角水蚤 (Labidoceraeuchaeta)的呼吸率 (以VO2 计 )在不同的温度及不同的盐度范围内采用Winkler法进行了测... 作者对 2 0 0 0年 4~ 6月的厦门港春季主要桡足类 :中华哲水蚤 (Calanussini cus)、太平洋纺锤水蚤 (Acartiapacifica)和真刺唇角水蚤 (Labidoceraeuchaeta)的呼吸率 (以VO2 计 )在不同的温度及不同的盐度范围内采用Winkler法进行了测定 .结果发现三种桡足类的呼吸率随温度的变化都呈峰形 ,且中华哲水蚤在 2 0℃时 ,呼吸率最大 ,为 1 7.6 9mm3 (个·d) .而太平洋纺锤水蚤和真刺唇角水蚤都在约 2 5℃达到最大呼吸率 ,分别为 6 .46和 2 0 .0 0mm3 (个·d) .在 2 8℃时 ,在实验的盐度 ( 2 0 .97、2 3.6 4、2 4.94、2 7.5 1、32 .74)内 ,太平洋纺锤水蚤和真刺唇角水蚤的呼吸率都随盐度的上升而下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足类 呼吸率 温度 盐度 厦门港 春季
下载PDF
厦门西港和闽江口表层沉积物中有机锡含量分布 被引量:14
12
作者 袁东星 钟树明 杨东宁 《台湾海峡》 CAS CSCD 2001年第1期91-95,共5页
对 1 996年 1 0月在闽江口和 1 999年 6月在厦门西港采集的表层沉积物样品中有机锡的含量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TBT、DBT和MBT在所有厦门西港表层沉积物样品中均被检出 ,除XM 2 1A和XM 2 1B外 ,其它站位的TBT中Sn元素浓度均低于4.3×... 对 1 996年 1 0月在闽江口和 1 999年 6月在厦门西港采集的表层沉积物样品中有机锡的含量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TBT、DBT和MBT在所有厦门西港表层沉积物样品中均被检出 ,除XM 2 1A和XM 2 1B外 ,其它站位的TBT中Sn元素浓度均低于4.3× 1 0 -9(m/m)干重 ,DBT中Sn元素浓度均低于 1 .8× 1 0 -9(m/m)干重 ,MBT中Sn元素浓度均低于 1 .0× 1 0 -9(m/m )干重 .闽江口表层沉积物中TBT、DBT和MBT均未被检出或低于方法检测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锡化合物 表层沉积物 闽江口 分布 三丁基锡 三苯基锡
下载PDF
厦门港污损生物物种多样性和分布特征 被引量:8
13
作者 林更铭 项鹏 +1 位作者 李炳乾 杨清良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5-72,共8页
根据2007年2月至2008年10月在厦门港进行4个季度和周年逐月的挂板试验数据研究污损生物物种多样性和分布特征。共记录污损生物86种,隶属于11个生物门类,主要优势种是中胚花筒螅(Tubularia mesembryanthemum)、翡翠贻贝(Perna viridi... 根据2007年2月至2008年10月在厦门港进行4个季度和周年逐月的挂板试验数据研究污损生物物种多样性和分布特征。共记录污损生物86种,隶属于11个生物门类,主要优势种是中胚花筒螅(Tubularia mesembryanthemum)、翡翠贻贝(Perna viridis)、网纹藤壶(Balanus reticu-lates)和长鳃麦杆虫(Capprella equilibra)等;全年都有污损生物附着,月板附着湿重周年变化呈双周期性,最高峰出现于6~7月,次高峰出现于3~4月;季板附着高峰期在夏季。不同试验点的附着生物量差异极大,位于港湾的试板污损生物附着量远大于码头,3个测站附着湿重依序为:港湾〉浮筏〉桥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厦门港 污损生物 种类组成 附着量 分布
下载PDF
厦门西海域裸甲藻和原甲藻赤潮的观察 被引量:7
14
作者 侯建军 黄辉 +2 位作者 雷红灵 赖红艳 黄邦钦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50-960,共11页
对近年来发生在厦门海域的裸甲藻(Gymnodinuum)和原甲藻(Prorocentrum)赤潮的发生情况进行了监测分析,采用了采样、分离、单种培养、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r、DNA序列分析等系列监测、分离培养和赤潮生物鉴定技术,重点观察并确证了厦门... 对近年来发生在厦门海域的裸甲藻(Gymnodinuum)和原甲藻(Prorocentrum)赤潮的发生情况进行了监测分析,采用了采样、分离、单种培养、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r、DNA序列分析等系列监测、分离培养和赤潮生物鉴定技术,重点观察并确证了厦门海域存在的赤潮原因种为微小原甲藻(Prorocentrum minimum)、Takayama pulchellum、无纹环沟藻(Gyrodinium instriatum)。光学显微镜观察表明,赤潮发生海域存在着许多原甲藻和裸甲藻种类,但不能进一步确认到种。利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可根据微小原甲藻体表规则的花纹等特征,根据Takayama pulchellum具有明显的特异性反S形顶沟等特征分别对它们进行有效地分类鉴定。分子分类学分析表明,T.pulchellum(株名为TPXM)28S rDNA D1-D2区序列长度为721 bp,与基因库中同种相似株的同源性大于99%;微小原甲藻(株名PMDH)的ITS和28S rDNA序列与基因库中同种序列的同源性高达99%;无纹环沟藻(株名GIXM)的ITS与基因库中登记的分离自中国深圳海域的4株同种藻的同源性也高达99%。用ITS序列和28S rDNA序列建立的系统进化树也能很好地显示微小原甲藻、Takayama pulchellum、无纹环沟藻之间以及它们与其他藻之间的亲缘关系。将上述结果结合文献记录和环境条件进行了分析,证实这3种赤潮种类Takayama pulchellum、无纹环沟藻、微小原甲藻是厦门海域较为常见的赤潮原因种。对上述检测和鉴定方法的系统应用也表明,这些方法可应用于对现场赤潮生物进行有效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厦门西海域 赤潮 Takayama pulchellum 无纹环沟藻 微小原甲藻
下载PDF
厦门港退潮锋面的动力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温生辉 汤军健 +3 位作者 黄自强 王伟强 张远辉 陈季良 《台湾海峡》 CAS CSCD 1999年第4期437-444,共8页
本文采用已建立厦门港潮流场、盐度场和水质点拉格朗日运动的模型。模拟了盐度场分布和漂流浮子的运动轨迹,与现场盐度调查和浮子跟踪试验结果基本一致,分析厦门港河口区“退潮流隔”形成的动力机制。佐证“退潮流隔”是河口区咸淡水... 本文采用已建立厦门港潮流场、盐度场和水质点拉格朗日运动的模型。模拟了盐度场分布和漂流浮子的运动轨迹,与现场盐度调查和浮子跟踪试验结果基本一致,分析厦门港河口区“退潮流隔”形成的动力机制。佐证“退潮流隔”是河口区咸淡水相互作用的“退潮锋面”形成的主要动力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流场 盐度场 锋面 厦门港 动力分析
下载PDF
几种因素对太平洋纺锤水蚤摄食率的影响 被引量:32
16
作者 高亚辉 林波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751-757,共7页
于 1993 年 3~6 月对厦门港浮游桡足类优势种太平洋纺锤水蚤( Acartia pacifica Steuer)的摄食率及其与温度、盐度、食物浓度、食物种类、饥俄、食性等因素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为太平洋纺锤水蚤的生态和... 于 1993 年 3~6 月对厦门港浮游桡足类优势种太平洋纺锤水蚤( Acartia pacifica Steuer)的摄食率及其与温度、盐度、食物浓度、食物种类、饥俄、食性等因素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为太平洋纺锤水蚤的生态和人工培养研究提供重要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太平洋纺锤水蚤对三角褐指藻( 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 )的清滤率( F, m L/ind·h)和滤食率( G, cells/ind·h)受温度的影响显著, F 和 G 随温度(10~25 ℃)升高而增加,但温度达到或超过 30℃反而因不适应而降低,最适摄食温度在 25 ℃左右( F 和 G 分别为0.058 和 9.33×104).2)盐度对 F 和 G 也有显著影响, F 和 G 随盐度(13~26)升高而增加,但盐度达到或超过 30~32,反而降低,最适摄食盐度在 26 左右( F 和 G分别为 0.030 和 4.37×104 ).3)食物浓度从 6.22×105 升高至 1.00×107 cells/m L, F 有降低趋势,而 G 则有升高趋势;最大 F 和 G 分别为 0.03 和 11.37×104 cells/ind·h.4)太平洋纺锤水蚤对 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洋纺锤水蚤 桡足类 清滤率 滤食率 摄食率
下载PDF
厦门西港浮游动物生态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陈瑞祥 林景宏 +1 位作者 林茂 戴燕玉 《台湾海峡》 CAS CSCD 1998年第3期294-298,共5页
本文根据1994年7月和12月于厦门西港所获的调查资料,分析了浮游动物的丰度及其季节和年际变化,讨论了浮游动物的物种和生态类群多样性。结果表明,7月浮游动物湿重生物量月均值约为12月的2.56倍,与历史资料相比,呈逐年下降趋势;7... 本文根据1994年7月和12月于厦门西港所获的调查资料,分析了浮游动物的丰度及其季节和年际变化,讨论了浮游动物的物种和生态类群多样性。结果表明,7月浮游动物湿重生物量月均值约为12月的2.56倍,与历史资料相比,呈逐年下降趋势;7月和12月在西港共记录浮游动物55种和多种浮游幼体,它们分别隶属于5个生态类群。文中还分析了潮汐对浮游动物分布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动物 生态 厦门西港
下载PDF
叶绿素现场连续测定的基本原理及其数据校正 被引量:3
18
作者 林学举 黄邦钦 +1 位作者 王大志 洪华生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346-1349,共4页
介绍小型荧光计在走航过程中连续自动测定叶绿素的基本原理及其仪器的校正 ,并与台湾海峡及厦门西海域萃取荧光法测定叶绿素浓度进行对比 。
关键词 连续测定 荧光计 叶绿素 台湾海峡 厦门港 海洋生态 初级生产力 数据校正
下载PDF
几种海洋浮游动物染色体初步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曹文清 林元烧 林加涵 《台湾海峡》 CAS CSCD 1994年第3期275-279,共5页
采用秋水仙素溶液浸泡,空气干燥,Giemsa染色等方法对火腿许水蚤Schmackeriapoplesia、太平年纺锤水蚤Acaretiapacifica(桡足矣)、百陶箭虫Sagittabediti(毛颚类)和厦门隔膜水母Leuckartiarahoepplii(水母类)等海洋游动物染色体... 采用秋水仙素溶液浸泡,空气干燥,Giemsa染色等方法对火腿许水蚤Schmackeriapoplesia、太平年纺锤水蚤Acaretiapacifica(桡足矣)、百陶箭虫Sagittabediti(毛颚类)和厦门隔膜水母Leuckartiarahoepplii(水母类)等海洋游动物染色体的数目和形态作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火腿许水蚤染色体数目为2n=24,太平洋纺锤水蚤2n=20,百陶箭虫2n=16,厦门隔膜水母2n=30。文中对海洋浮游动物染色体的制作方法进杆了探索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动物 染色体 厦门 福建 水蚤
下载PDF
养殖污水对厦门西海域浮游植物的生态效应 被引量:6
20
作者 陈慈美 张彩云 +1 位作者 朱建军 吴瑜端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24-33,共10页
采用现场调查和实验室模拟相结合的方法,探讨厦门西海域生态环境特征;限制性营养要素负荷承载能力;以及养殖污水排放、混合对海域浮游植物生态效应.结果表明养殖污水排放可导致海域营养过剩,浮游生态异常和结构变化;生成的大量有机聚集... 采用现场调查和实验室模拟相结合的方法,探讨厦门西海域生态环境特征;限制性营养要素负荷承载能力;以及养殖污水排放、混合对海域浮游植物生态效应.结果表明养殖污水排放可导致海域营养过剩,浮游生态异常和结构变化;生成的大量有机聚集体对营养要素内循环起了缓冲、调控的作用,并对初级生产力有重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污水 浮游植物 生态效应 厦门西港 藻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