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浙江象山(丹城)方言音系
被引量:1
- 1
-
-
作者
赵则玲
-
机构
浙江外国语学院中国语言文化学院
-
出处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65-74,共10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3BYY052)
-
文摘
文章描述吴语太湖片甬江小片象山丹城方言语音音系,内容包括象山丹城方言声韵调系统及其同音字汇。
-
关键词
象山方言
声韵调
同音字汇
-
Keywords
xiangshan dialect
phonology
homophony syllabary
-
分类号
H173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浙江象山(丹城)方言的语音特点
- 2
-
-
作者
赵则玲
-
机构
浙江外国语学院中国语言文化学院
-
出处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8年第6期67-73,共7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3BYY052)
-
文摘
象山境内方言除爵溪方言岛外,基本归属于吴语太湖片甬江小片,在以宁波方言为代表的甬江小片中,语音特色比较鲜明,既具有与以宁波话为代表的吴语甬江小片的一般特点,又具有自身的特点。个性特点主要体现在:一是没有浊擦音声母[捺],保留了百年前宁波方言的特点;二是舌面高元音韵母读如舌尖化;三是部分韵摄开口三等精知章见四组字同声韵;四是古臻合三等字韵母读音特别。此外,字音的异读现象比较有特色,可以归纳为小称异读、文白异读、别义异读、词内变读四类。文章运用音韵理论描写和分析其语音特点。
-
关键词
吴语
象山方言
语音特点
异读现象
-
Keywords
Wu dialect
xiangshan dialect
phonetic features
variant pronunciation
-
分类号
H173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浙江象山话的非常规义无标记差比句
- 3
-
-
作者
翁汀汀
李旭平
-
机构
浙江大学文学院
-
出处
《方言》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7-54,共8页
-
基金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培育课题“吴、闽、徽语音像资源语料库建设与综合比较研究”(21YJRCO4ZD)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
文摘
浙江象山话存在一种特殊的无标记差比句——“我大渠三岁”,其表层句法形式和其他汉语方言中的无标记差比句基本一致,表达的差比语义却是截然相反的“他大我三岁”。文章对象山话这类非常规义无标记差比句的句法特征和参项分布进行了描写刻画,并就其来源展开讨论。文章指出,象山话这类差比句来源于常规无标记差比句和“还是”类差比句中比较基准与形容词的两次移位。
-
关键词
浙江象山话
吴语
非常规义
无标记差比句
“还是”差比句
-
Keywords
xiangshan dialect in Zhejiang province
Wu dialect
the unconventional semantic meaning
unmarked comparative structures
comparative structures with haishi还是
-
分类号
H17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从德国文献看19世纪香山粤语的韵母系统
被引量:1
- 4
-
-
作者
江雪奇
-
机构
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
-
出处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9-125,128,共18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海内外珍稀记音文献与清代珠三角粤语语音研究”(19BYY140)
国家留学生基金委员会“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201706530047)。
-
文摘
冯亚星来自香山县,是最早定居德国的华侨之一。其旅德期间,不仅有若干德国作者记录过他的粤方言,他自己也亲笔写下大量粤语注音手稿。这一系列篇幅庞大的材料对探索所谓的“早期粤语”显然颇具价值,至今却从未得到方言学界的系统发掘。本文旨在初步弥补空白,重构冯亚星个人音系中的韵母。分析可知,冯亚星之口音最接近现代的珠海唐家湾。
-
关键词
早期粤语
香山粤语
拉丁化记音
德国华侨史
德语手稿
-
Keywords
Early Cantonese
Cantonese dialect of xiangshan
Latinized Transcriptions
History of oversea Chinese in Germany
German manuscripts
-
分类号
H114
[语言文字—汉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