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日记何以成为小说——以施蛰存《上元灯》文本分析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刘俐俐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01-105,共5页
为了探明中国现代文学中日记何以成为小说,日记体小说艺术价值形成具有怎样的机制。从叙事学角度,以施蛰存日记体小说《上元灯》为例进行文本分析,结论认为:日记成为小说的关键在于自我内心叙述话语的形成,日记体小说艺术在阅读中是通... 为了探明中国现代文学中日记何以成为小说,日记体小说艺术价值形成具有怎样的机制。从叙事学角度,以施蛰存日记体小说《上元灯》为例进行文本分析,结论认为:日记成为小说的关键在于自我内心叙述话语的形成,日记体小说艺术在阅读中是通过“离间效果”让读者获得审美愉悦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元灯》 日记体小说 文本分析 艺术价值
下载PDF
萧锋《长征日记》辨正四则 被引量:1
2
作者 方海兴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76-80,共5页
本文通过比对萧向荣、徐永昌日记中的相关记载及其他第一手史料,认为萧锋《长征日记》中关于1936年红军东征的记载有四个错讹之处:其一,红军东征取得第一个大胜仗的时间是"2月26日"而非"2月24日";其二,红军东征进... 本文通过比对萧向荣、徐永昌日记中的相关记载及其他第一手史料,认为萧锋《长征日记》中关于1936年红军东征的记载有四个错讹之处:其一,红军东征取得第一个大胜仗的时间是"2月26日"而非"2月24日";其二,红军东征进行的最大的一次战斗的时间是"3月10日"而非"3月11日";其三,东征红军团以上干部会议召开的时间是"3月13日"而非"3月12日";其四,东征红军攻克吉县县城是"4月15日"而非"4月17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军东征 萧锋日记 史实辨正
下载PDF
延安萧军视域中的鲁迅:以日记为中心的研究
3
作者 廖太燕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14-19,共6页
以继承鲁迅遗业为职志的萧军将鲁迅及其著作当作锻造灵魂的资源,竭力地研究、宣传鲁迅,矢志不渝地维护鲁迅权威,因此与力图建构意识形态共同体的延安在评价或"塑造"鲁迅上频现分歧,这在萧军日记里均有体现,加以研究有助于探... 以继承鲁迅遗业为职志的萧军将鲁迅及其著作当作锻造灵魂的资源,竭力地研究、宣传鲁迅,矢志不渝地维护鲁迅权威,因此与力图建构意识形态共同体的延安在评价或"塑造"鲁迅上频现分歧,这在萧军日记里均有体现,加以研究有助于探究萧军与鲁迅间的关系,私人叙事中的鲁迅形象,以及与此相关的其他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延安 萧军日记
下载PDF
“京剧荀学”研究现状、问题与思考
4
作者 李小红 马悦 《艺术探索》 2020年第6期126-136,共11页
“京剧荀学”、荀慧生、荀派艺术、《小留香馆日记》及荀派弟子孙毓敏都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然而很多资料尤其是民国时期报刊上的相关资料没有得到系统整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有关荀派的研究与民国时期四大名旦交相辉映的局面极不... “京剧荀学”、荀慧生、荀派艺术、《小留香馆日记》及荀派弟子孙毓敏都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然而很多资料尤其是民国时期报刊上的相关资料没有得到系统整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有关荀派的研究与民国时期四大名旦交相辉映的局面极不相称,“京剧荀学”也没有泛起太多涟漪。更多既有广博戏曲专业知识又有深厚理论素养的学者将荀派艺术作为专门研究对象,与荀派弟子、戏迷携手共进,才有可能真正促成“京剧荀学”从“京剧学”“戏剧学”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学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剧荀学” 荀慧生 《小留香馆日记》 孙毓敏
下载PDF
面对政治,一个女艺术家的参与和疏离——萧淑芳1950年代日记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熊燕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63-66,共4页
萧淑芳是中国当代著名画家,1950年代,正值新中国成立之初,处于艺术创作高峰期的萧淑芳,面临着新旧生活变化带来的巨大心理冲击。这一点,在她1950年代的日记中有详尽的记录。通过对萧淑芳1950年代的日记进行梳理,可考察到在特定的政治环... 萧淑芳是中国当代著名画家,1950年代,正值新中国成立之初,处于艺术创作高峰期的萧淑芳,面临着新旧生活变化带来的巨大心理冲击。这一点,在她1950年代的日记中有详尽的记录。通过对萧淑芳1950年代的日记进行梳理,可考察到在特定的政治环境中,一个女艺术家是如何处理个人与外部世界、艺术与政治的关系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淑芳 1950年代 日记 政治
下载PDF
延安文艺座谈会上萧军与胡乔木论争记述考论
6
作者 高锐 李惠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12期15-22,94,共9页
1942年5月延安文艺座谈会上,萧军与胡乔木的论争是一则重要的史料,对于真实再现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历史实况具有重要意义。关于座谈会上萧军与胡乔木论争的时间,延安时期作家回忆文本中有5月2日、5月16日、5月23日三种不同记述,相关文献... 1942年5月延安文艺座谈会上,萧军与胡乔木的论争是一则重要的史料,对于真实再现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历史实况具有重要意义。关于座谈会上萧军与胡乔木论争的时间,延安时期作家回忆文本中有5月2日、5月16日、5月23日三种不同记述,相关文献史料中也有5月2日论争一次和5月2日、5月16日论争两次的不同记述。事实上,这些记述与延安时期萧军日记、书信中的相关记述并不一致。由萧军日记及书信可知,延安文艺座谈会上,萧军与胡乔木的论争发生于5月23日。结合萧军日记、书信对这一史实加以辨析考订,不仅对于再现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历史实况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可以避免研究中对这一史实引述的偏差,这对于拥护中共、拥护社会主义,且具有民族气节的革命作家萧军先生,也是一个极好的历史辨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文艺座谈会 萧军日记 回忆录 萧军 胡乔木
下载PDF
第一次金川战役中清军受挫原因新探——以《庚复日记》为中心的考察
7
作者 顾一凡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18年第6期57-63,共7页
在第一次金川战役中,由于战局不利,清廷从全国各省调集八万余人出征金川,其中就包括陕西兴安州的士兵。清代理学家胡具庆自乾隆十二年(1747)至乾隆十四年(1749)任陕西兴安州石泉县知县,而他所撰写的《庚复日记》逐日记载了他为兴安州出... 在第一次金川战役中,由于战局不利,清廷从全国各省调集八万余人出征金川,其中就包括陕西兴安州的士兵。清代理学家胡具庆自乾隆十二年(1747)至乾隆十四年(1749)任陕西兴安州石泉县知县,而他所撰写的《庚复日记》逐日记载了他为兴安州出征官兵筹备军事物资的详情。从胡具庆为陕西兴安州出征军队筹备物资的过程中,可以窥见清军在金川战役中受挫的内在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次金川战役 《庚复日记》 大、小金川
下载PDF
萧军日记里的二萧
8
作者 叶君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9-35,共7页
作家萧红逝后,其生平被一再叙述,传记多达数十种。然而,大多数叙述者受所能见到的材料的拘囿,对二萧分手前近六年的情感状态,很大程度上充满想象与讹传。近年,萧军部分日记公之于世,参照二萧1937年春平沪间的通信,可理性认知二萧真实的... 作家萧红逝后,其生平被一再叙述,传记多达数十种。然而,大多数叙述者受所能见到的材料的拘囿,对二萧分手前近六年的情感状态,很大程度上充满想象与讹传。近年,萧军部分日记公之于世,参照二萧1937年春平沪间的通信,可理性认知二萧真实的情感世界,以及最终分手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红 萧军 萧军日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