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吾作自然乐:魏晋“啸歌”之生生审美意蕴探析
1
作者 庄媛 《枣庄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44-49,共6页
“啸歌”作为魏晋文人表达个人情感的重要方式,体现了时人本于自然本性,寄情于自然的艺术创造和审美过程。从人与自然的关系来看,“啸歌”或于文人生活中,或以意象的形式体现了魏晋文人崇尚自然天成、万物浑融的天人合一境界的精神追求... “啸歌”作为魏晋文人表达个人情感的重要方式,体现了时人本于自然本性,寄情于自然的艺术创造和审美过程。从人与自然的关系来看,“啸歌”或于文人生活中,或以意象的形式体现了魏晋文人崇尚自然天成、万物浑融的天人合一境界的精神追求,展现出人与自然亲密无间的关系,并呈现出无言之美的生生审美意蕴。从形而上的宇宙论层面来看,“啸歌”通过体现“中和”之美,与其所蕴含的“气”“变”等生生审美意涵,反映了“生生之德”向“生生之美”的转化过程。这一时期的“啸歌”所体现出的“生生之美”表现于当世生活,反映了彼时文人通过个人音乐表达求得精神解脱的审美目的。这使得“啸歌”具有参赞生命、同情万物的精神内涵,并呈现出自下而上的、兼备经验性和超越性的多重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啸歌 意象 无言之美 生生审美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缘地区“道歌”艺术溯源及其流变
2
作者 李言统 马茹芳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8-26,共9页
“道歌”作为一种民间说唱艺术,从唐至今一直绵延不绝。它源于佛教人士对佛教义理的宗教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宗教文本。因其特殊影响,最终演变成对儒释道宗教思想认识和理解的一种诗赞体的民间说唱艺术,然后借助强大的信仰传统... “道歌”作为一种民间说唱艺术,从唐至今一直绵延不绝。它源于佛教人士对佛教义理的宗教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宗教文本。因其特殊影响,最终演变成对儒释道宗教思想认识和理解的一种诗赞体的民间说唱艺术,然后借助强大的信仰传统,获得不断的演绎和丰富,出现“道歌”的各种变体。对“道歌”与“小宝卷”的缘起、“道歌”的源流追溯以及在地化传承诸问题的学术探索,有助于理解和认识青藏高原东缘地带流传的“道歌子”、道拉、嘛呢经等民间说唱文本的发展及其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歌” 小宝卷 嘛呢经 溯源 流变
下载PDF
《溪蛮丛笑》中的“踏歌”表演与苗族椎牛歌
3
作者 熊晓辉 《怀化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20-26,共7页
《溪蛮丛笑》是宋人朱辅所作的一部历史民族志典籍,书中以条目的形式分别记录了古代“五溪蛮”地区各民族土产方物、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冶金工艺以及他们礼俗用乐等情况,是研究古代“五溪蛮”地区民俗民风、历史文化、科学技术和礼俗... 《溪蛮丛笑》是宋人朱辅所作的一部历史民族志典籍,书中以条目的形式分别记录了古代“五溪蛮”地区各民族土产方物、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冶金工艺以及他们礼俗用乐等情况,是研究古代“五溪蛮”地区民俗民风、历史文化、科学技术和礼俗用乐活动等的珍贵史料。从音乐学视域观察,讨论《溪蛮丛笑》中所记载丧葬习俗与音乐活动等诸多关系问题,一可认识古代“五溪蛮”地区丧葬习俗与音乐活动的关系;二可认识《溪蛮丛笑》中“踏歌”活动及其宗教民俗性质;三可认识朱辅所记载苗族椎牛歌的音乐属性及其所具有的文治教化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溪蛮丛笑》 踏歌 苗族 祭祀 椎牛歌
下载PDF
不同体重指数和腰臀比与血糖、血脂、血压的关系 被引量:31
4
作者 唐晓君 李革 +3 位作者 张素华 卢仙娥 汪志红 马贵成 《现代预防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1期4032-4034,4041,共4页
[目的]探讨重庆地区成人不同体重指数(BMI)和腰臀比(WHR)与血糖、血脂、血压的关系及其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聚集性。[方法]选择重庆市两社区中老年人群2883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成人超重与肥胖标准,对BMI和WHR与血糖、血压和血... [目的]探讨重庆地区成人不同体重指数(BMI)和腰臀比(WHR)与血糖、血脂、血压的关系及其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聚集性。[方法]选择重庆市两社区中老年人群2883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成人超重与肥胖标准,对BMI和WHR与血糖、血压和血脂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超重及肥胖总检出率35.73%,腹型肥胖率31.84%。随BMI升高,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TG)、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水平逐渐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明显降低;且糖尿病、高血压、高TG、低HDL检出率亦升高。超重和肥胖人群高血糖、高血压、高TG和HDL降低的危险性分别为正常人群的1.70、1.87、2.99、2.29倍。与正常组比较,超重与肥胖人群有任意1、2、3、4种危险因素时的危险性分别是2.15、3.84、6.23和24.90。[结论]超重与肥胖增加成人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聚集性以及获得多个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控制超重和肥胖对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重 肥胖 体重指数 腰臀比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非成人视角的叙事策略——萧红“忆家”题材系列与严歌苓《穗子物语》合论 被引量:4
5
作者 刘艳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20-125,共6页
儿童的、非成人的叙事视角,是为不少中国现当代作家所青睐的叙事策略。萧红"忆家"题材系列(《呼兰河传》、《小城三月》、《家族以外的人》、《后花园》等)与严歌苓《穗子物语》系列小说,虽然创作的时间间隔已逾半个世纪,但... 儿童的、非成人的叙事视角,是为不少中国现当代作家所青睐的叙事策略。萧红"忆家"题材系列(《呼兰河传》、《小城三月》、《家族以外的人》、《后花园》等)与严歌苓《穗子物语》系列小说,虽然创作的时间间隔已逾半个世纪,但是在叙事技巧的选取方面,却有殊途同归的惊人相似——通过儿童的、非成人的叙事视角的娴熟运用,以不同于"宏大历史叙事"的叙述方式,在难得的女性视野的展开中,实现作家独特的历史记忆与个人体验的双重书写。而且两位作家在叙事探索方面所呈现的微细的差异,也别具意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红 严歌苓 非成人视角 叙事策略
下载PDF
科研创新名师典范教书育人良师楷模——纪念著名蔬菜学家葛晓光教授诞辰90周年
6
作者 周宝利 李天来 +1 位作者 冯辉 王晓雪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3期377-384,共8页
葛晓光(1931~2020),辽宁沈阳人,九三学社社员,沈阳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我国著名蔬菜学家,在蔬菜栽培、生态和生理等研究领域具有很高学术造诣和知名度。总结葛晓光先生的学术探索、学术思想和主要贡献,可以包括四个方面:一是... 葛晓光(1931~2020),辽宁沈阳人,九三学社社员,沈阳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我国著名蔬菜学家,在蔬菜栽培、生态和生理等研究领域具有很高学术造诣和知名度。总结葛晓光先生的学术探索、学术思想和主要贡献,可以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学术发展之路探索;二是蔬菜育苗技术、蔬菜科学施肥、蔬菜生态学创建与学术创新;三是学科建设与教书育人;四是主要社会活动与建言献策。通过总结,对于启迪和激励后人、弘扬葛晓光先生的学术思想和科学家精神,在新时代推进新农科建设和乡村振兴进程中,进一步凝练蔬菜学科创新思路、拓宽学术研究领域、发现蔬菜科研新的增长点,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晓光教授 蔬菜栽培学 蔬菜育苗理论 蔬菜栽培与生态 蔬菜生态系统 菜田土壤及施肥
下载PDF
沉潜开拓 神超独游——葛晓音先生的古典文学研究
7
作者 刘宁 《天中学刊》 2012年第4期6-12,共7页
葛晓音先生在汉魏六朝隋唐五代文学史的综合研究、以山水田园诗派为核心的诗歌流派研究以及先秦汉魏晋诗歌体式研究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的成就。在治学方法上,她从不依傍新理论、新方法、新框架的简单植入,而是以深入材料的沉潜之功、发... 葛晓音先生在汉魏六朝隋唐五代文学史的综合研究、以山水田园诗派为核心的诗歌流派研究以及先秦汉魏晋诗歌体式研究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的成就。在治学方法上,她从不依傍新理论、新方法、新框架的简单植入,而是以深入材料的沉潜之功、发现问题的妙悟之力以及观察历史大势的开阔格局,开拓了一条可以进入中国文学史内在肌理的研究道路。20世纪的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在经历了中外文化碰撞所带来的观念方法革新之后,日益呼唤在融汇新知的基础上,对中国文学传统更为深入的沉潜与发掘。葛晓音先生的学术贡献,正深刻地回应了这一时代大课题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晓音 古典文学 沉潜 妙悟
下载PDF
试论严歌苓小说《小姨多鹤》的道德睿智与人性关怀 被引量:1
8
作者 潘海军 《长春大学学报》 2010年第11期64-66,共3页
严歌苓的小说《小姨多鹤》在大环境之中描摹小人生,在社会大悲剧下雕刻普通生命的日常遭际,展示了作者对于人性与道德的深沉凝思。在对其艺术精神和人性意识论析后认为,该部小说表现出的人性情感和道德状态具有丰富的蕴含,集中表现了作... 严歌苓的小说《小姨多鹤》在大环境之中描摹小人生,在社会大悲剧下雕刻普通生命的日常遭际,展示了作者对于人性与道德的深沉凝思。在对其艺术精神和人性意识论析后认为,该部小说表现出的人性情感和道德状态具有丰富的蕴含,集中表现了作者对于基本人性的严肃关怀和道德伦理上的卓越见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歌苓 道德睿智 人性关怀 多鹤 朱小环
下载PDF
关于萧绎《山水松石格》与王维《山水诀》再探讨
9
作者 易善炳 徐兆轩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62-65,共4页
萧绎《山水松石格》与王维《山水诀》被画学界视为伪作,并被认为作伪的时间也不尽同。笔者认为这两篇画论系同一人所作伪。原因在于两篇行文开端格调基本一致,描写内容如出一辙。分别与同期画论作比较,文法迥异,但两者相比较,确有不谋... 萧绎《山水松石格》与王维《山水诀》被画学界视为伪作,并被认为作伪的时间也不尽同。笔者认为这两篇画论系同一人所作伪。原因在于两篇行文开端格调基本一致,描写内容如出一辙。分别与同期画论作比较,文法迥异,但两者相比较,确有不谋而合之处,甚至感觉两者的篇名可以互换。这两篇画论可能系北宋初期之前的山水画家所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绎 王维 《山水松石格》 《山水诀》 伪作
下载PDF
试论刘宋东宫武官制度 被引量:4
10
作者 庞骏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27-33,共7页
刘宋的东宫武官在南北朝军事逞胜的外环境和刘宋皇权不断加强的总趋势下得到了较大发展。刘宋四帝对于东宫武官制度采取了不同的态度和政策。宋武帝恢复晋末罢废的太子二率 ,增设太子三校、三将等职官 ;文帝时二率、三校成为东宫主要武... 刘宋的东宫武官在南北朝军事逞胜的外环境和刘宋皇权不断加强的总趋势下得到了较大发展。刘宋四帝对于东宫武官制度采取了不同的态度和政策。宋武帝恢复晋末罢废的太子二率 ,增设太子三校、三将等职官 ;文帝时二率、三校成为东宫主要武官职 ;孝武帝大力罢省东宫武官 ,削抑东宫势力 ;明帝则再度恢复东宫三校 ,并新增东宫直阁等武职。总而言之 ,宋之东宫武职呈现出明显的强弱跌宕、阶段性变化 ,这既是刘宋诸任皇帝权力强弱异势的现实表现 ,也是刘宋皇权重振之路的曲折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宋 东宫武官 二卫率 三校尉 东宫直阁
下载PDF
荒诞世界的艺术嘲谑——明杂剧《歌代啸》别论
11
作者 郭丽娜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39-41,共3页
作为中国戏曲史上的一部奇诡之作,《歌代啸》为我们呈现了一个荒诞不经的世界,具有寓庄于谐的审美品格,并且是一部具有极强的舞台表演性的"案头场上交相为美"之作。无论作者系谁,《歌代啸》本身的价值不可抹杀。
关键词 《歌代啸》 荒诞 寓庄于谐 舞台表演性
下载PDF
近现代湘籍译家翻译思想探幽
12
作者 张彬彬 胡东平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7年第9期353-354,共2页
从政治历史背景、湖南独特的地域文化等角度探讨具有代表性的四位湘籍译家(成仿吾、萧三、朱湘、钱歌川)的翻译思想成因。通过描述分析法,系统的梳理其翻译思想,为湖湘文化的传播和文学翻译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 湘籍译家 翻译思想 成仿吾 萧三 朱湘 钱歌川
下载PDF
论温秀才(下)—兼论《歌代啸》
13
作者 胡令毅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65-70,共6页
文章论述温秀才和徐渭在写字、考试、与机密信牵连等细节方面的相同或相似,并通过论证徐渭为《歌代啸》的作者,指出《金瓶梅》和《歌代啸》具有一个令人惊讶的相同之处:即借戴帽子和对借戴帽子的情节构思,为徐渭作《金瓶梅》提供进... 文章论述温秀才和徐渭在写字、考试、与机密信牵连等细节方面的相同或相似,并通过论证徐渭为《歌代啸》的作者,指出《金瓶梅》和《歌代啸》具有一个令人惊讶的相同之处:即借戴帽子和对借戴帽子的情节构思,为徐渭作《金瓶梅》提供进一步的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渭 温秀才 《金瓶梅》 《歌代啸》
下载PDF
瑜不掩瑕——《中国佛籍译论选辑评注》训诂得失(续)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维琦 《励耘语言学刊》 2009年第1期38-51,共14页
继续举证说明《中国佛籍译论选辑评注》训诂方面的疏失。这些例证包括对“譣詖、则悦、大格、伤手、自无、妙度、牵课、一音、鹿轮、揩草鍼殳、故、绝、录、无得称焉、校广”等的误释或未释。
关键词 误释或未释 则悦 大格 伤手 妙度 牵课 无得称焉 校广
下载PDF
消膈汤联合GP方案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志刚 樊青霞 《医药论坛杂志》 2012年第2期14-16,共3页
目的研究消膈汤联合GP方案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8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使用消膈汤联合GP方案治疗,对照组使用GP方案化疗。结果消膈汤联合GP方案治疗中晚期食管癌与对照组相比稳定以上率有显... 目的研究消膈汤联合GP方案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8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使用消膈汤联合GP方案治疗,对照组使用GP方案化疗。结果消膈汤联合GP方案治疗中晚期食管癌与对照组相比稳定以上率有显著差异,骨髓抑制及不良反应例数对比亦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消膈汤联合GP方案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膈汤 食管癌 GP方案 疗效评价 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由《四声猿》看《歌代啸》
16
作者 马小明 《河套学院论坛》 2011年第1期63-66,共4页
文章通过对《四声猿》与《歌代啸》从共同的佛学思维、共同的戏剧模式、共同的科诨风格三方面的比较分析,以及前人对两种剧作的评价得出《歌代啸》即是徐渭的作品。
关键词 徐渭 《歌代啸》 《四声猿》 比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