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型沉船考古资产整理的探索--以“南海Ⅰ号”沉船为例
1
作者 肖达顺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23年第2期18-27,共10页
“南海Ⅰ号”沉船船舱内的船货清理完成后,将面临沉船本体及巨量文物标本的考古整理、发表以及为日后保护和展示工作。然而,从水下考古发现、发掘工作到整体打捞,再到博物馆内全面保护发掘,“南海Ⅰ号”发现、发掘历程之复杂、工作之繁... “南海Ⅰ号”沉船船舱内的船货清理完成后,将面临沉船本体及巨量文物标本的考古整理、发表以及为日后保护和展示工作。然而,从水下考古发现、发掘工作到整体打捞,再到博物馆内全面保护发掘,“南海Ⅰ号”发现、发掘历程之复杂、工作之繁杂、涉及合作单位之多,是国内外其他考古项目不可比拟的。因此,像“南海Ⅰ号”这样大型的沉船考古项目,巨量的文化遗产,在其全面保护发掘工作进入最后阶段之时所面临的全面系统考古资产的整理亟待认真思考和准备。文章引入“考古资产”概念,以“南海Ⅰ号”沉船为例,对这种整体打捞到博物馆内、按陆地田野考古工作方法系统发掘的大型沉船考古资产整理进行粗浅的探索,以期为日后相关文化遗产保护及利用工作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号” 沉船考古 考古资产 考古整理
下载PDF
红外光谱和热重分析法评估三种加固剂对“小白礁Ⅰ号”考古木材微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韩刘杨 韩向娜 +3 位作者 田兴玲 周海宾 殷亚方 郭娟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529-1534,共6页
随着社会对木质文物重视程度的提高和现代考古技术的进步,饱水木质文物得到不断发掘和保护。饱水木质文物木材的细胞形态和化学结构普遍发生非均匀降解或变化,成为了不同于健康木材的“新材料”。PEG法和糖法作为国际通用的脱水加固方... 随着社会对木质文物重视程度的提高和现代考古技术的进步,饱水木质文物得到不断发掘和保护。饱水木质文物木材的细胞形态和化学结构普遍发生非均匀降解或变化,成为了不同于健康木材的“新材料”。PEG法和糖法作为国际通用的脱水加固方法可避免饱水木质文物干燥过程中收缩变形。本研究选用“小白礁Ⅰ号”沉船主要用材树种柚木(Tectonasp.)为试验对象,分别使用PEG、三氯蔗糖和海藻糖加固,并在开发的适用于脆弱木质文物的非包埋式纳米压痕样品制备方法的基础上,通过纳米压痕力学技术(NI)评估了三种饱水木质文物常用加固处理方法对考古木材微力学性能的影响;同时,结合红外光谱法(FTIR)和热重分析(TGA)方法,进一步揭示了加固剂种类影响考古木材微力学性能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使用非包埋法制备的纳米压痕样品,可准确获取加固处理后考古木材细胞壁的纵向弹性模量和硬度;PEG法、三氯蔗糖法和海藻糖法均可显著提高考古木材木纤维细胞壁的纵向弹性模量和硬度,三种方法加固处理后的木材的弹性模量比未处理样品分别增加了6.9%,25.4%和29.1%,硬度比未处理样品分别增加了9.3%,25.9%和13.6%。红外光谱试验结果表明PEG、三氯蔗糖和海藻糖均进入了考古木材细胞腔等内部组织结构,热重分析结果证实部分加固剂进入了木材细胞壁,是细胞壁强度提高的主要原因。总之,三氯蔗糖和海藻糖较适用于饱水考古木材的脱水加固,加固效果优于PEG,其中三氯蔗糖的加固效果最佳。研究结果为饱水木质文物加固性能的准确评估提供了方法参考,为沉船等饱水木质文物的加固与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水考古木材 微力学 红外光谱 热重分析 “小白礁号”沉船
下载PDF
“小白礁Ⅰ号”沉船部分木质文物微生物病害观察与损伤评估 被引量:7
3
作者 高梦鸽 张勤奋 +3 位作者 金涛 罗鹏 李权 徐润林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2-111,共10页
为掌握宁波"小白礁Ⅰ号"古沉船船体结构的状况,以及为该沉船的后续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利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技术,在显微和亚显微水平上观察了该沉船部分木质文物的组织和细胞结构。观察分析发现,对该沉船木质文物... 为掌握宁波"小白礁Ⅰ号"古沉船船体结构的状况,以及为该沉船的后续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利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技术,在显微和亚显微水平上观察了该沉船部分木质文物的组织和细胞结构。观察分析发现,对该沉船木质文物有较大影响的微生物主要是侵蚀细菌(Erosion bacteria,EB)和钻管细菌(Tunneling bacteria,TB);借助文献提供的标准,评估了该沉船不同部位木质文物的结构现状及不同备检样品中的细菌的侵蚀程度。评价结果表明沉船木质文物的侵蚀情况从轻度到完全损坏程度不同。本研究也分析了导致木质文物损伤程度差异的原因,并根据分析结果就该沉船木质文物保护涉及的生物学问题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沉船 小白礁 病害细菌 显微技术 文物保护
下载PDF
宁波“小白礁Ⅰ号”清代沉船部分构件木材树种的补充鉴定 被引量:3
4
作者 冯欣欣 高梦鸽 +2 位作者 金涛 林国聪 徐润林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2-77,共6页
为丰富和完善浙江宁波出水的清代"小白礁Ⅰ号"沉船船体所用木材的资料,通过与国内外类似案例的比较,分析"小白礁Ⅰ号"沉船的用材特点,利用植物解剖和光学显微技术,对后续出水的"小白礁Ⅰ号"沉船木材种类... 为丰富和完善浙江宁波出水的清代"小白礁Ⅰ号"沉船船体所用木材的资料,通过与国内外类似案例的比较,分析"小白礁Ⅰ号"沉船的用材特点,利用植物解剖和光学显微技术,对后续出水的"小白礁Ⅰ号"沉船木材种类进行了补充鉴定。结果显示,除了前期调查发现的木材种类外,该船的构件中还有榄仁(Terminalia sp.)和五瓣子楝树(Decaspermum parviflorum)两种木材。这两种木材在国内同类文物的鉴定中尚未发现过,因此对这两种树木的分布和种属问题做了简要的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白礁号”沉船 木材种类 榄仁 五瓣子楝树 用材分析
下载PDF
广东“南澳Ⅰ号”明代沉船出水酱釉刻纹陶片分析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马燕莹 孙键 胡东波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1期43-48,共6页
“南澳Ⅰ号”沉船位于广东汕头市南澳县南澳屿与半潮礁之间海域,是一艘明万历年间商船(1573—1620 A.D.),2007年发现并于2009年开始打捞,共出水文物近3万件,以瓷器为主,陶器数量位居第二。该文利用体视显微镜(Stereo Microsc... “南澳Ⅰ号”沉船位于广东汕头市南澳县南澳屿与半潮礁之间海域,是一艘明万历年间商船(1573—1620 A.D.),2007年发现并于2009年开始打捞,共出水文物近3万件,以瓷器为主,陶器数量位居第二。该文利用体视显微镜(Stereo Microscopy)、激光拉曼光谱(Raman Microscopy)、扫描电子显微镜与能谱仪(SEM-EDX)等仪器,分析了一件“南澳Ⅰ号”沉船出水酱釉刻纹彩绘陶片。分析结果表明,该陶片样品有内、外釉料层,显色元素主要为Fe与Mn。外层釉料中新发现了多种析晶,主要成分为钙长石(CaAl2Si2O8),辉石(Ca(Mg,Fe,Al)(Al,Si)2O6),钙铝榴石(Ca3Al2Si3O12)。高硅低铝型陶胎中SiO2含量为61.0%~63.9%,Al2O3含量为25.0%~27.2%,陶胎中夹杂有一定量的KAISi3O8,Fe2O3,TiO2,SiO2等颗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南澳I号 酱釉刻纹陶片 SEM-EDX RAMAN MICROSCOPY
下载PDF
浙江宁波象山“小白礁I号”清代沉船树种鉴定和用材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金涛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4-39,共6页
"小白礁I号"清代沉船遗址位于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石浦镇东南约26海里的渔山列岛海域,于2008年首次发现,计划于2014年将沉船船体发掘出水。为了从多方面了解"小白礁I号"沉船的特点,考察其建造地点及造船工艺方面的... "小白礁I号"清代沉船遗址位于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石浦镇东南约26海里的渔山列岛海域,于2008年首次发现,计划于2014年将沉船船体发掘出水。为了从多方面了解"小白礁I号"沉船的特点,考察其建造地点及造船工艺方面的有关问题,制定出水船体保护方案,为此,分别从龙骨、肋骨、隔舱板、船底板等多个部位对船体木材采样进行了种属鉴定。种属鉴定结果表明,"小白礁I号"沉船船体所用木材多为龙脑香科、马鞭草科和山榄科等阔叶硬材,且多产于东南亚热带地区而在我国较少分布,有别于我国以往考古发现的古船。"小白礁I号"沉船用材及保存状况的了解为船体发掘出水后的保护修复工作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波 小白礁I号 清代 沉船 树种鉴定
下载PDF
宁波“小白礁I号”清代木质沉船中硫铁化合物脱除技术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张治国 李乃胜 +2 位作者 田兴玲 刘婕 沈大娲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0-38,共9页
近年来的分析与研究表明,海洋出水沉船的木材中普遍存在大量的以Fe S2和Fe S为代表的硫铁化合物难溶盐,它们在空气中和一定湿度条件下,会氧化生成硫酸,使木材纤维素发生快速降解,从而对木船造成毁灭性的破坏。目前,硫铁化合物的脱除仍... 近年来的分析与研究表明,海洋出水沉船的木材中普遍存在大量的以Fe S2和Fe S为代表的硫铁化合物难溶盐,它们在空气中和一定湿度条件下,会氧化生成硫酸,使木材纤维素发生快速降解,从而对木船造成毁灭性的破坏。目前,硫铁化合物的脱除仍然是世界性难题,很多国家发现的木质沉船都面临这方面的困扰。为此,本研究以宁波象山"小白礁I号"清代沉船遗址出水的船体木材构件为研究对象,研发了金属络合剂与氧化剂复配材料EDTAHO,开展了海洋出水木材中沉积的二硫化亚铁的去除技术初步研究,取得了良好的保护效果。本研究结果可为后续脱水定型和加固修复打下良好的基础,有利于海洋出水木质船体的长期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出水木船 小白礁I号 硫铁化合物 脱除技术
下载PDF
浙江象山县“小白礁Ⅰ号”清代沉船2012年发掘简报 被引量:4
8
作者 林国聪 王光远 金涛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4-67,共14页
2012年5~7月,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对浙江象山县"小白礁Ⅰ号"沉船船体以上遗存进行了正式发掘。船体残长约20.35、宽约7.85米。船体构件主要有龙骨、肋骨、船底板、隔舱板、舱底垫板、桅座、流水孔和方形立柱等。出水遗物共计118件... 2012年5~7月,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对浙江象山县"小白礁Ⅰ号"沉船船体以上遗存进行了正式发掘。船体残长约20.35、宽约7.85米。船体构件主要有龙骨、肋骨、船底板、隔舱板、舱底垫板、桅座、流水孔和方形立柱等。出水遗物共计118件,以瓷器为主。沉船年代当在清代道光年间(1821~1850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 象山县 小白礁 沉船 瓷器 清代
原文传递
“南澳Ⅰ号”:位置、内涵与时代 被引量:4
9
作者 丁见祥 《博物院》 2018年第2期39-49,共11页
"南澳Ⅰ号"明代沉船的发现与发掘是近十年来水下考古的重要成果之一。本文根据现有材料主要考察了沉船环境、沉船事件的时代背景,并从船体、船载文物、人的角度对沉船内涵进行了初步分析。"南澳Ⅰ号"及其蕴含的大... "南澳Ⅰ号"明代沉船的发现与发掘是近十年来水下考古的重要成果之一。本文根据现有材料主要考察了沉船环境、沉船事件的时代背景,并从船体、船载文物、人的角度对沉船内涵进行了初步分析。"南澳Ⅰ号"及其蕴含的大量信息,对于更好地理解隆庆开海后晚明海外贸易新格局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澳号” 沉船内涵 时代背景
原文传递
“南海Ⅰ号”南宋沉船若干问题考辨 被引量:5
10
作者 杨睿 《博物院》 2018年第2期27-32,共6页
"南海Ⅰ号"南宋沉船是我国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出水了一大批重要的文物,为宋代海外贸易史、陶瓷史、造船史等研究提供了实物资料。本文将沉船出水的文物与历史文献相结合,从饰有珠宝的金器、玻璃茧形壶等考证沉船应载有番人... "南海Ⅰ号"南宋沉船是我国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出水了一大批重要的文物,为宋代海外贸易史、陶瓷史、造船史等研究提供了实物资料。本文将沉船出水的文物与历史文献相结合,从饰有珠宝的金器、玻璃茧形壶等考证沉船应载有番人,从船载的铜铁器等发现"南海Ⅰ号"违禁载铜器、铜钱和兵器,从出水的铜钱和瓷器上的干支纪年、所载瓷器的产地推定沉船的发船时间和始发港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号” 南宋沉船 番人 违禁载铜铁器 始发时间 始发港口
原文传递
“小白礁Ⅰ号”沉船的发掘、保护与研究
11
作者 王结华 《中国港口》 2020年第S01期30-49,共20页
清代道光年间(1821-1850)触礁沉没于今天浙江宁波象山石浦渔山海域的远洋木质商船"小白礁Ⅰ号",自2008年发现至今已迄10载有余,期间相继经历了文物线索普查、重点调查试掘、船载文物发掘、船体发掘出水、保护修复展示、学术... 清代道光年间(1821-1850)触礁沉没于今天浙江宁波象山石浦渔山海域的远洋木质商船"小白礁Ⅰ号",自2008年发现至今已迄10载有余,期间相继经历了文物线索普查、重点调查试掘、船载文物发掘、船体发掘出水、保护修复展示、学术研究出版等一系列科考过程。本文在系统回顾这一历程的基础上,简要介绍了"小白礁Ⅰ号"沉船的基本情况、工作方法、保护措施、展示方式和研究成果,并就部分与其相关的问题提出了补充的意见和自己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白礁号”沉船 调查 发掘 保护 展示 研究
原文传递
关于小白礁一号沉船若干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恒武 王力军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3-108,共6页
浙江宁波渔山小白礁一号沉船的考古调查与发掘,是近十年来浙东地区最重要的一次水下考古科研活动,考古发掘所获出水遗物也为东南沿海晚清海上交通史提供了宝贵资料。根据对小白礁一号沉船出水遗物中的两种舶载贸易品——宁波鄞西石板和... 浙江宁波渔山小白礁一号沉船的考古调查与发掘,是近十年来浙东地区最重要的一次水下考古科研活动,考古发掘所获出水遗物也为东南沿海晚清海上交通史提供了宝贵资料。根据对小白礁一号沉船出水遗物中的两种舶载贸易品——宁波鄞西石板和景德镇民窑瓷器的分析可以推断,小白礁一号沉船应是一艘前往日本长崎从事贸易的清代海船,在其沉没前的最后一次海航中很可能曾经行宁波镇海口和舟山普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波 小白礁一号 清代 沉船 航海贸易
原文传递
华光礁一号沉船与宋代南海贸易 被引量:15
13
作者 孟原召 《博物院》 2018年第2期11-26,共16页
华光礁一号沉船是一艘南宋早期的南海贸易商船,位于西沙群岛西侧中部的华光礁礁盘上。华光礁地处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航线,是我国通往南海各国的交通要地。华光礁一号沉船通过水下考古调查和发掘,出水了一大批产自南方地区的外销瓷器,包括... 华光礁一号沉船是一艘南宋早期的南海贸易商船,位于西沙群岛西侧中部的华光礁礁盘上。华光礁地处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航线,是我国通往南海各国的交通要地。华光礁一号沉船通过水下考古调查和发掘,出水了一大批产自南方地区的外销瓷器,包括浙江龙泉窑、江西景德镇窑以及福建地区的德化窑、晋江磁灶窑、闽清义窑、松溪窑等诸窑产品,类别丰富,还有一些铜镜、铁条材等金属遗物,以及保存相对较好的船体构件。结合中国沿海及东南亚海域发现的沉船及其出水遗物来看,宋代特别是南宋时期的海外贸易有了新的发展,其船货类别有了一定的变化,这也反映了其贸易港口、商品来源等方面的变迁。海外贸易的发展也带动了南方沿海及邻近内地区域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华南沿海地区宋代以来制瓷手工业的兴盛和外向型生产特征。同时,这些船货遗存在东南亚、南亚、西亚、非洲东海岸等地区均有发现,尤以外销瓷为典型代表,这正是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繁荣发展的历史见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丝绸之路 华光礁一号沉船 西沙群岛 宋代 外销瓷
原文传递
珊瑚岛一号沉船遗址 被引量:3
14
作者 邓启江 王霁 《博物院》 2018年第2期50-60,共11页
珊瑚岛一号沉船遗址是一处以石质文物和瓷片为主要堆积的清代遗存,石质文物多为福建闽南地区生产,瓷器窑口为福建闽南地区的德化、华安、安溪、南靖等地窑址。石质文物和瓷器的使用人群有可能为东南亚地区的华人移民。
关键词 珊瑚岛一号沉船遗址 时代 产地 输出地 使用人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