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当代文化转型视野下王小波的科学主义话语
1
作者 孙晓燕 房伟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32-39,共8页
在20世纪90年代文化语境中,王小波的文学世界固定了一个科学理性话语内核,无论杂文,抑或小说,都尝试以科学反思权力关系、以戏谑反讽道德伦理。王小波坚持启蒙理性的、非工具理性的科学话语,以实证的社会考察反驳单一科学逻辑推演,讲求... 在20世纪90年代文化语境中,王小波的文学世界固定了一个科学理性话语内核,无论杂文,抑或小说,都尝试以科学反思权力关系、以戏谑反讽道德伦理。王小波坚持启蒙理性的、非工具理性的科学话语,以实证的社会考察反驳单一科学逻辑推演,讲求有温度的、人文关怀的科学话语,而不作冷冰冰的分析工具。王小波以“减熵”的勇气和科学主义话语强势介入公共话语空间,为中国文学提供了有益的价值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小波 科学话语 当代文化
下载PDF
存在主义的精神探寻——论王小波散文的文化反思价值
2
作者 程瑶 《语言与文化研究》 2024年第3期175-177,共3页
王小波的作品多呈现了革命时期的“荒诞人间”以及类似王二这种加缪荒诞美学意义下的“荒诞人”。在王小波的写作中,王小波用幽默,讽刺,甚至是以一种玩世不恭的态度叙述了个人被迫以一种荒唐的方式存在的空虚状态,这使他的作品充满了一... 王小波的作品多呈现了革命时期的“荒诞人间”以及类似王二这种加缪荒诞美学意义下的“荒诞人”。在王小波的写作中,王小波用幽默,讽刺,甚至是以一种玩世不恭的态度叙述了个人被迫以一种荒唐的方式存在的空虚状态,这使他的作品充满了一种虚无主义的气息。而在荒诞与虚无的氛围中,小说蕴藏着积极虚无主义下的形而上反抗。以王小波自由反抗精神出发,对生命孤独个体的存眷与探究、去寻求生存困境背后的荒谬存在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小波 存在主义 荒诞 自由主义 反思价值
下载PDF
模拟增温对青海湖湿地土壤产甲烷菌群落的影响
3
作者 暴涵 陈克龙 +3 位作者 章妮 王恒生 王霞 魏旭东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0-47,共8页
为深入探讨气候变化背景下高寒湿地生态系统甲烷循环的过程,文章以青海湖小泊湖观测站为研究对象,对观测样地设置增温箱,通过高通量测序的方法对产甲烷菌进行分析。甲烷丝菌属(Methanothrix)和甲烷杆菌属(Methanobacterium)是优势菌属,... 为深入探讨气候变化背景下高寒湿地生态系统甲烷循环的过程,文章以青海湖小泊湖观测站为研究对象,对观测样地设置增温箱,通过高通量测序的方法对产甲烷菌进行分析。甲烷丝菌属(Methanothrix)和甲烷杆菌属(Methanobacterium)是优势菌属,增温的土壤样品中未见甲烷螺菌属(Methanospirillum)和甲烷食甲基菌属(Methanomethylovorans)。pH与甲烷胞菌属(Methanocella)、产甲烷袋菌属(Methanofollis)、Methanomassiliicoccus、Candidatus Methanogranum呈正相关;甲热球菌属(Methermicoccus)和Methanoregula与全氮、全碳呈正相关。增温对土壤产甲烷菌Alpha多样性影响不显著(P>0.05),增温对高寒沼泽湿地的土壤产甲烷菌的群落结构的相对丰度呈下降趋势。整体而言,对比高寒湿地产甲烷菌群落多样性,其群落结构对温度更为敏感,且部分菌群相对丰度发生了显著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暖 小泊湖观测站 高通量测序 产甲烷菌
下载PDF
《似水柔情》:一场女人和自己的战争
4
作者 陈万洲 《宁波开放大学学报》 2023年第1期87-91,共5页
《似水柔情》展现的同妻困境、两性间的双重悲剧,一直以来没有很好地被挖掘或是重视。通过文本细读,聚焦两位同妻的女性形象,分析同妻与丈夫婚姻生活的情节,结合“同妻”的相关研究可知,同妻在婚姻生活中的精神状态会从自信阳光转变成... 《似水柔情》展现的同妻困境、两性间的双重悲剧,一直以来没有很好地被挖掘或是重视。通过文本细读,聚焦两位同妻的女性形象,分析同妻与丈夫婚姻生活的情节,结合“同妻”的相关研究可知,同妻在婚姻生活中的精神状态会从自信阳光转变成患得患失,从自我定位清晰陷入不知何去何从的困顿。婚姻变成一场女人和自己的战争,家庭变成埋葬夫妻的坟墓。小说刻画的同妻群体可为研究当代女性形象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同时是其他读者解读这篇小说的独特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妻 《似水柔情》 王小波 女性形象 性别研究
下载PDF
存在主义文学的东方化表述——论村上春树和王小波的小说 被引量:13
5
作者 杨经建 李兰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6-83,共8页
以王小波和村上春树的创作相似性为出发点进而发掘其存在主义的意义蕴涵和艺术特质,是对东方式存在主义文学更为严谨而合理的探索途径。事实上,村上春树和王小波作品中的存在主义倾向有其共同的历史文化及思想资源:同处于东亚文化圈和... 以王小波和村上春树的创作相似性为出发点进而发掘其存在主义的意义蕴涵和艺术特质,是对东方式存在主义文学更为严谨而合理的探索途径。事实上,村上春树和王小波作品中的存在主义倾向有其共同的历史文化及思想资源:同处于东亚文化圈和都遭逢现代性民族生存危机;他们的创作表明了东方式存在主义文学的成熟并表现在:首先,他们的小说作品展现了一个"荒谬"世界,这种"荒谬"已不再仅仅是人的一种生存感受,它充盈着的是对人的严酷压制,它所带来的是人的激剧异化。其次,他们的作品体现了对"孤独个体"的强烈关注,作为人物形象主体出现的"孤独个体"既接受了"孤独"的客观存在又从内心拒斥"孤独"加诸于人心的苦闷和郁结。其三,他们的创作呈示出特定的诗性诉求方式,即凭借想象力和幽默品质来表达对存在主义"诗"之"思"的艺术言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在主义 存在主义文学 东方化存在主义 王小波 村上春树
下载PDF
双辊铸轧铸嘴型腔的三维流动分析 被引量:12
6
作者 刘晓波 段吉安 +2 位作者 邓圭玲 毛大恒 钟掘 《湘潭矿业学院学报》 EI 2000年第1期43-47,共5页
建立了双辊铸轧铸嘴型腔的三维流体流动的数学模型 ,应用数值方法计算铸嘴型腔的流场 ,分析了三维流动现象及其特点 ,把计算的铸嘴出口处的流体速度与实验结果相比较 ,两者基本吻合 并得出结论 :铸嘴型腔的结构是影响流体流动的主要因... 建立了双辊铸轧铸嘴型腔的三维流体流动的数学模型 ,应用数值方法计算铸嘴型腔的流场 ,分析了三维流动现象及其特点 ,把计算的铸嘴出口处的流体速度与实验结果相比较 ,两者基本吻合 并得出结论 :铸嘴型腔的结构是影响流体流动的主要因素之一 常规铸轧常用铸嘴出口处熔体速度相对误差达 2 0 %以上 ,不能满足超薄快速铸轧技术的需要 图 6 ,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模型 数值计算 铸轧机 双辊铸轧型腔
下载PDF
米兰·昆德拉在中国 被引量:5
7
作者 赵稀方 《外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30-136,共7页
20世纪 80、90年代之际 ,米兰·昆德拉作品大量涌入中国 ,品种之全 ,数量之巨 ,使其成为中国当代翻译史上令人瞩目的现象。笔者意图在新时期文化的脉络中 ,考究米兰·昆德拉“旅行”中国的历程。中国新时期话语的确定 ,首先建... 20世纪 80、90年代之际 ,米兰·昆德拉作品大量涌入中国 ,品种之全 ,数量之巨 ,使其成为中国当代翻译史上令人瞩目的现象。笔者意图在新时期文化的脉络中 ,考究米兰·昆德拉“旅行”中国的历程。中国新时期话语的确定 ,首先建立在对于文革的叙述上。应该说 ,八十年代初我们对于文革的想象 ,既缓解了当事者的心理 ,又解释新的历史的合法性。但到了2 0世纪 80年代末 ,人们却已经不再能满足于这种叙事。米兰·昆德拉与我们处在大致相同的历史情境之中 ,但他对于社会运动及人的精神的反省 ,让我们既陌生又吃惊。是社会的内在需要 ,将米兰·昆德拉唤到了我们面前 ,而他一但落入中国的语境 ,便导致了种种不同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兰·昆德拉 文革 当代 叙述 历史情境 叙事 反省 应该 首先 现象
下载PDF
存在的“虚无”之境与虚无的“存在”之义——王小波和贾平凹新论 被引量:2
8
作者 杨经建 伍丹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6期70-77,共8页
从存在论和虚无主义层面和对王小波与贾平凹(《废都》)进行审视不失为一种新的"问题"视角。虚无主义和存在主义都构建于非理性主义思想根基,虚无主义的本质表现为存在之为存在的悬缺。王小波和贾平凹关于虚无主义的"诗之... 从存在论和虚无主义层面和对王小波与贾平凹(《废都》)进行审视不失为一种新的"问题"视角。虚无主义和存在主义都构建于非理性主义思想根基,虚无主义的本质表现为存在之为存在的悬缺。王小波和贾平凹关于虚无主义的"诗之思"执著于"存在"的虚无之境和"虚无"的自由之意,或通过对个体存在"虚妄"境况的省视和对"沉默的大多数"生存困惑的体察,把文学从剥离了人之存在的叙述语境中带到了关注现代人的存在困境上;或在荒诞乃至虚无的生存状态中掘发某种世纪末症候,重新打量、追询存在的意义,流露出一种对本体性存在的怀疑意识。不同的是,王小波的写作更多地表现为积极虚无主义之旨,贾平凹的《废都》则明显披露出消极虚无主义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小波 贾平凹 存在论 虚无主义
下载PDF
复调小说——王小波的一种解读 被引量:11
9
作者 王福湘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86-90,共5页
王小波小说包含了两个基本主题。一是从人道主义、自由主义立场对反人性的社会政治,对专制主义的历史和现实的批判,运用写实、反讽和黑色幽默的艺术方法,曲折地传达出作者本人的声音和意识,是理性的。一是用性社会学、性心理学知识探索... 王小波小说包含了两个基本主题。一是从人道主义、自由主义立场对反人性的社会政治,对专制主义的历史和现实的批判,运用写实、反讽和黑色幽默的艺术方法,曲折地传达出作者本人的声音和意识,是理性的。一是用性社会学、性心理学知识探索人的性爱关系,主要是展示虐恋行为和虐恋幻想的各种形式,一般是非现实的,是作者艺术想象的产物,但传达出的虐恋倾向并非作者本人所具有,而属于故事的叙述者和主人公,是非理性的。这两个主题类似复调音乐的双声部,既独立又关联,结合成一种特殊的非对话体的复调小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小波 复调小说 黑色幽默 虐恋 主题 结构
下载PDF
“黄金时代”的重写与敞开——王小波的写作与现代新理性的重建 被引量:8
10
作者 姚新勇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16-120,共5页
鲁迅的《狂人日记》奠定了中国现代文学及现代民族的压抑性情感对立结构。这个结构的两个基本版本在以后的演变中 ,一个遭到贬抑 ,另一个则不断得到强化和突出 ,从而对中国现代文学及现代民族情感产生了持久的结构性影响。或许到了王小... 鲁迅的《狂人日记》奠定了中国现代文学及现代民族的压抑性情感对立结构。这个结构的两个基本版本在以后的演变中 ,一个遭到贬抑 ,另一个则不断得到强化和突出 ,从而对中国现代文学及现代民族情感产生了持久的结构性影响。或许到了王小波 ,写作才真正开始了对此结构的实质性的艺术超越。本文试图将《黄金时代》放在此历史话语的背景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金时代》 压抑性情感结构 戏谑的智性 重构现代新理性
下载PDF
受虐的身体与受控的主体——论王小波小说的虐恋描写及其实质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川平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5-72,共8页
王小波的文学创作,充斥着"捆绑"和"鞭打"等诸般"虐恋"表象和形式要素,但却不是以表现"虐恋"为主旨的"色情作品",而是以类似"虐恋"活动爱好者和参与者的游戏和狂欢的写作心... 王小波的文学创作,充斥着"捆绑"和"鞭打"等诸般"虐恋"表象和形式要素,但却不是以表现"虐恋"为主旨的"色情作品",而是以类似"虐恋"活动爱好者和参与者的游戏和狂欢的写作心态,揭示现实权力关系架构和运作中施暴一方强加于受害一方的肉体痛苦和精神屈辱,"虐恋"表象反映的是"施虐/受虐"实质,受虐的身体对应着受控的主体,因而从身体叙事这一特殊角度呈现出主体建构的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小波 虐恋 施虐/受虐 身体叙事 主体建构
下载PDF
荒谬:存在的幽深之处——王小波对生命存在之谜的思考路径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晓丽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86-89,共4页
本文从王小波的《黄金时代》文本分析入手,探求他对生命存在之谜的思考路径。《黄金时代》是以逻辑的推理演示了逻辑在生存境遇里实存与虚拟相交织的荒谬性。作者王小波放逐了爱情神话与英雄神话,从真正的民间立场上,逼近生命的意义所在... 本文从王小波的《黄金时代》文本分析入手,探求他对生命存在之谜的思考路径。《黄金时代》是以逻辑的推理演示了逻辑在生存境遇里实存与虚拟相交织的荒谬性。作者王小波放逐了爱情神话与英雄神话,从真正的民间立场上,逼近生命的意义所在:人为什么活着?该怎样活着?在特定时空内王小波找到了生命与存在的独特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小波 作家 生命 存在 《黄金时代》
下载PDF
卡尔维诺与王小波小说世界中的童话追求 被引量:4
13
作者 韩袁红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2-86,共5页
当代意大利小说家卡尔维诺与博尔赫斯、马尔克斯被并称为“作家们的作家”,而王小波可以说是卡尔维诺的中国传人,他们都以对创作本身的艺术追求为自觉使命。与卡尔维诺在中国文坛的接受史相近,王小波也尚未得到当代文坛的足够关注。他... 当代意大利小说家卡尔维诺与博尔赫斯、马尔克斯被并称为“作家们的作家”,而王小波可以说是卡尔维诺的中国传人,他们都以对创作本身的艺术追求为自觉使命。与卡尔维诺在中国文坛的接受史相近,王小波也尚未得到当代文坛的足够关注。他们内心共有的童话精神———以童心的纯净对于世界的指认和期望更没有被充分认识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尔维诺 王小波 小说艺术 童话
下载PDF
王小波作品中的“自由主义”精神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增城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2-57,共6页
王小波独特的人生道路以及他一以贯之地汲取诸如罗素等英美经验主义哲学和自由主义思想,酿成了他作品中的“自由主义精神”。王小波的“独创”性更大程度上反映了罗素及其他西方哲人的民主、自由观念。对中国文化传统继承的缺失亦成了... 王小波独特的人生道路以及他一以贯之地汲取诸如罗素等英美经验主义哲学和自由主义思想,酿成了他作品中的“自由主义精神”。王小波的“独创”性更大程度上反映了罗素及其他西方哲人的民主、自由观念。对中国文化传统继承的缺失亦成了王小波文学作品的一个遗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意志 经验主义 幻想 反鸟托邦 王小波 文学作品
下载PDF
论王小波对“反智倾向”的文学表现与文化批判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川平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40-145,151,共7页
中国文化传统中存在着根深蒂固的"反智倾向",对之加以文学表现和文化批判,是王小波文学创作的重要主题。"反智倾向"着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剥夺"爱智者"的求知权利,一是对知识分子的求知活动设限,特别是... 中国文化传统中存在着根深蒂固的"反智倾向",对之加以文学表现和文化批判,是王小波文学创作的重要主题。"反智倾向"着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剥夺"爱智者"的求知权利,一是对知识分子的求知活动设限,特别是"负筛选"和"向下拉齐"的策略对"智性"发展以及知识分子主体自由造成极为严重的消极后果,包括对知识的恶意误用、改写,混淆"分科之学"的价值功用、将科学"艺术化",迫使和诱使知识分子自我审查和自我禁锢,等等。王小波针对"反智倾向"的文学表现和文化批判,揭示了求知权利和能力在主体建构中不可或缺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小波 反智倾向 负筛选 向下拉齐 主体建构
下载PDF
淡漠与消耗:王小波小说中的“性” 被引量:4
16
作者 胡少卿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67-72,共6页
作为中国当代文学中"一个孤零零的现象",王小波小说为中国文学带来了新的质地。论文对王小波小说中的"性"进行分析,认为与通常在弗洛伊德"性解放"视阈中编织的"性"叙事不同,王小波小说中的&qu... 作为中国当代文学中"一个孤零零的现象",王小波小说为中国文学带来了新的质地。论文对王小波小说中的"性"进行分析,认为与通常在弗洛伊德"性解放"视阈中编织的"性"叙事不同,王小波小说中的"性"是在福柯"从性中解放"的意义上写出的,它关涉的是游戏、快感和主体的自由,它以其无目的"消耗"来反抗现代社会的工具理性,以其对"虐恋"游戏的呈现来戏弄权力,揭示权力的运行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小 消耗 虐恋
下载PDF
创造源于西方的中国现代虐恋小说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福湘 陶丽霞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42-45,共4页
王小波对中国文学最值得重视的贡献,是自觉地从西方文学获得资源,创造了现代意义的中国虐恋小说,其贯穿始终的男女个体间虐恋关系的描写,具有独立的性社会学和美学的价值。李银河介绍西方虐恋理论和实践的《虐恋亚文化》是解读王小波小... 王小波对中国文学最值得重视的贡献,是自觉地从西方文学获得资源,创造了现代意义的中国虐恋小说,其贯穿始终的男女个体间虐恋关系的描写,具有独立的性社会学和美学的价值。李银河介绍西方虐恋理论和实践的《虐恋亚文化》是解读王小波小说的一把钥匙。但理论上把社会受虐和性受虐两种倾向混为一谈的模糊,却使作家的性幻想产生了某种迷误;而把《O的故事》作为推荐给中国人的西方虐恋文学范本,也暴露出作家思想上的不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小波 小说 李银河 虐恋
下载PDF
王小波作品英译的译介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郝俊杰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5期64-67,共4页
王小波在国内文学界有相当的影响力,在西方世界长期以来却无人知晓。其作品英译《王二的爱欲枷锁》的顺利出版改变了这一现状。从译介角度来看,王小波作品英译的翻译主体、翻译选材、翻译策略、推广机制、翻译批评呈现出引人深思的特征... 王小波在国内文学界有相当的影响力,在西方世界长期以来却无人知晓。其作品英译《王二的爱欲枷锁》的顺利出版改变了这一现状。从译介角度来看,王小波作品英译的翻译主体、翻译选材、翻译策略、推广机制、翻译批评呈现出引人深思的特征,也为研究中国文学"走出去"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小波 译介 英译
下载PDF
王小波散文话语的时代意义 被引量:1
19
作者 凤卓 彭正生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55-58,共4页
王小波散文集《沉默的大多数》,通过话语理论与文化、政治、实践三个角度进行整合性的剖析,对王小波散文话语的时代意义进行尝试性的探索,对其独具的话语特色进行详尽的解析。
关键词 王小 《沉默的大多数》 文化 政治 实践
下载PDF
主体建构及其表达策略——论王小波文学叙事的“反程式化”特征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川平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9-67,共9页
主体建构是现代社会孕育过程的一个重要方面和指标,主体性对于置身前现代社会和尚处现代社会转型进程中的中国人而言,并非不言自明的人性本能和天赋权利,而呈现主体建构和自我救赎的困境,"程式化"是主体表达困境的主要形式,... 主体建构是现代社会孕育过程的一个重要方面和指标,主体性对于置身前现代社会和尚处现代社会转型进程中的中国人而言,并非不言自明的人性本能和天赋权利,而呈现主体建构和自我救赎的困境,"程式化"是主体表达困境的主要形式,王小波对这一阐释和表演体系的"程式化"传统进行了深入反思和批判,并致力于突破此一禁锢的文本试验和实践,在现实人生和文学想象两方面践行对传统的解构和翻转,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了自我建构和自我救赎的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建构 程式化 反程式化 表演体系 王小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