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s of sedimented organic matter in Xiaohai Lagoon,Hainan Island 被引量:3
1
作者 LIU Xingjian GE Chendong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3期74-86,共13页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rain-size,total organic carbon (TOC) and total nitrogen (TN) contents,TOC/TN ratios,stable carbon isotope (δ13C) and 210Pb dating were measured in six sediment cores from the Xiaohai Lagoon.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rain-size,total organic carbon (TOC) and total nitrogen (TN) contents,TOC/TN ratios,stable carbon isotope (δ13C) and 210Pb dating were measured in six sediment cores from the Xiaohai Lagoon.The results show distinct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s in sedimentation patterns.The sediments are dominated by clayey silt,sandy silt and by silty sand in the southern,middle lagoon and the northern lagoon,respectively.TOC and TN contents decline from south to north.Sedimentation rates,determined by 210Pb dating,tend to decrease from south to middle.However,the determination of sedimentation rate in the north is difficult.These spatial variations are related to the variations in sediment sources and hydrodynamic conditions in the Xiaohai Lagoon.The variations of organic matter signatures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stages in the cores from the southern and middle lagoon.Before 1988,the organic matter signatures are relatively stable.The contribution of terrestrial organic carbon sources varies between 60% and 85%.After 1988,the organic matter signatures demonstrate significant variations.TOC and TN contents increase rapidly,TOC/TN ratios decrease,δ13C values shift to higher and the contribution of terrestrial organic carbon sources decreases to 40%-50%.The contributions of phytoplankton organic matter have increased in the sediment since 1988.Increasing aquaculture activities have had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organic matter signatures since 1988.The sedimentation rates have increased rapidly in the southern and middle lagoon since 1988 due to the anthropogenic activities which include aquaculture,mining and deforestation.These activities have caused eutrophication and increased siltation in the southern and middle lago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C TOC/TN ratios δ13C mean grain size sedimentation rate xiaohai Lagoon
下载PDF
万宁小海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物质的空间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谢海群 孙婆援 +3 位作者 庞巧珠 邢孔敏 陈晓慧 梁计林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38-546,共9页
为了解万宁小海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状况,2020年5月在小海潟湖采集18个沉积物样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同时测定5种重金属含量,采用原子荧光光度计测定总汞和砷,并分析归纳出重金属分布特征。采用Hakanson的潜在生... 为了解万宁小海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状况,2020年5月在小海潟湖采集18个沉积物样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同时测定5种重金属含量,采用原子荧光光度计测定总汞和砷,并分析归纳出重金属分布特征。采用Hakanson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识别小海表层沉积物潜在生态风险程度,以及运用富集系数和地累积法进一步评价小海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污染程度。结果表明:Cu、Pb、Zn、Cd、Cr、Hg和As含量平均值分别为7.26、27.08、75.06、0.16、38.43、0.054、4.66 mg/kg,均符合第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7种元素的潜在生态风险程度依序为Hg>Cd>Pb>As>Cu>Cr>Zn,其中Hg和Cd为主要潜在生态危害因子,其综合潜在生态风险等级已达到中等级风险;富集系数评价和地质累积系数评价污染程度依次为Cd>Hg>Pb>Zn>Cr>As>Cu;表层沉积物中TOC含量与Cu、Pb、Zn、Cd和Cr含量存在显著正相关,与粒度呈一定的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P-MS 小海 重金属 分布特征 生态风险
下载PDF
万宁小海海域重金属分布特征研究及其风险评价
3
作者 庞巧珠 陈晓慧 +2 位作者 谢海群 梁计林 邢孔敏 《广西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54-564,共11页
为了解海南省万宁市小海海水和鱼类生物体中的重金属污染现状及食入健康风险,选择万宁小海海水和常见的5种经济鱼类作为研究对象,测定海水和鱼类肌肉组织中6种重金属Cu、Pb、Zn、Cd、Hg和As的含量。采用单因子指数(P i,j)法和生物富集系... 为了解海南省万宁市小海海水和鱼类生物体中的重金属污染现状及食入健康风险,选择万宁小海海水和常见的5种经济鱼类作为研究对象,测定海水和鱼类肌肉组织中6种重金属Cu、Pb、Zn、Cd、Hg和As的含量。采用单因子指数(P i,j)法和生物富集系数(BCF)法评价生物体污染程度,采用目标危险系数(THQ)法评估摄入重金属对人体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小海海水中Cu、Zn、Cd和As含量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Pb和Hg含量整体处于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潮汐通道处个别站位的Pb含量处于第三类海水水质标准,超出管理要求水平。与国内其他海域相比,小海Pb和Cd含量相对较高,Hg含量处于中等水平,Cu、As、Zn含量处于较低水平;与历史数据相比,Pb和Hg污染加剧。本研究的鱼类体内Zn、Hg和As富集明显,Pb和Cd富集较弱,部分鱼类As含量超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中规定的限量。单因子指数法和目标危险系数法评价结果显示,小海常见的鱼类体内不仅出现As、Hg轻度污染,As还是主要的食用健康风险元素。长期适量食用该海域常见的5种经济鱼类不会有健康风险,但小海海域海水和鱼类生物体中的重金属污染仍应引起关注,同时应加强对海水中Pb、Hg和鱼类体内As、Hg含量的预警及监测,防止重金属污染危害人体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宁小海 海水 生物体 重金属 生物富集 健康风险
下载PDF
春季海南万宁小海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研究
4
作者 谢福武 吴思怡 +1 位作者 庞巧珠 谢海群 《热带农业工程》 2024年第3期130-134,共5页
2020年5月对万宁小海及附近海域的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开展调查研究,共获取25个站位的样品数据。结果显示,万宁小海及附近海域共鉴定阶段性浮游幼体21类以及浮游动物53科65属89种,优势种以鸟喙尖头溞(Penilia avirostris)、微刺哲水蚤(... 2020年5月对万宁小海及附近海域的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开展调查研究,共获取25个站位的样品数据。结果显示,万宁小海及附近海域共鉴定阶段性浮游幼体21类以及浮游动物53科65属89种,优势种以鸟喙尖头溞(Penilia avirostris)、微刺哲水蚤(Canthocalanus pauper)占绝对优势,湾口及外海区的优势种丰富,多样性高,反观湾内潟湖区,种类组成较为单一。此外,湾口及外海区的浮游动物种类数、丰度和生物量均较高,整体呈现为湾口及外海区的浮游动物种类数、丰度和生物量>潟湖区浮游动物种类数、丰度和生物量,存在明显空间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动物 群落结构 万宁小海 春季
下载PDF
苏北盆地NE向断裂对盐泰锡常宜铁路工程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张鹏 邢云 +3 位作者 孟科 刘嘉彬 王晓东 毛健伟 《华北地震科学》 2023年第2期22-31,42,共11页
通过对盐城、泰州地区浅层地震勘探工作,对盐城、泰州地区主要NE向断裂的第四纪活动性进行了研究,获得了以下认识:盐城-南洋岸断裂、南阳断裂展布于新构造强烈坳陷区,控制了新近系及第四系沉积;主断层倾向北,在浅部同时发育反向断层构成... 通过对盐城、泰州地区浅层地震勘探工作,对盐城、泰州地区主要NE向断裂的第四纪活动性进行了研究,获得了以下认识:盐城-南洋岸断裂、南阳断裂展布于新构造强烈坳陷区,控制了新近系及第四系沉积;主断层倾向北,在浅部同时发育反向断层构成“Y”字型断层组合,为晚更新世活动断层,地震危险性较大,具有发生6.5级左右地震的构造背景;陈家堡-小海断裂和泰州断裂与本线路相交段最新活动时代为中更新世,在浅部各由2条北倾的正断层组成,分别组成高邮凹陷和溱潼凹陷南缘的铲式断阶带,对晚第四纪地层无明显影响。综合浅层地震勘探成果及新建盐泰锡常宜铁路周边地质资料分析,在工程线路范围内未发现活动断裂存在,可不考虑活动断裂地表错动对工程线路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北盆地 第四纪活动性 浅层地震勘探 盐城-南洋岸断裂 陈家堡-小海断裂
下载PDF
人类活动对海南省小海泻湖沉积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15
6
作者 刘兴健 葛晨东 +1 位作者 陈平平 施晓冬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84-387,共4页
根据小海泻湖XHK04-01沉积物柱状样的210Pb定年以及总有机碳和总氮含量分析,探讨了人类活动对小海沉积环境的影响.分析表明:1988年以前,总有机碳和总氮的含量稳定在0.6%和0.04%,TOC/TN为14左右,沉积物的有机质主要来自陆地,陆源有机碳... 根据小海泻湖XHK04-01沉积物柱状样的210Pb定年以及总有机碳和总氮含量分析,探讨了人类活动对小海沉积环境的影响.分析表明:1988年以前,总有机碳和总氮的含量稳定在0.6%和0.04%,TOC/TN为14左右,沉积物的有机质主要来自陆地,陆源有机碳的含量占到总有机碳含量的80%,人类活动对沉积环境的影响变化较小;而1988年之后,由于人类活动的加剧,小海沉积物中总有机碳和总氮的含量迅速上升,到表层时总有机碳和总氮的含量均达到最高值,分别为1.2%和0.13%,TOC/TN下降到9,沉积物中小海自生来源的有机碳的比例显著增加,陆源有机碳的比例相对下降到45%.小海沉积物中营养元素的增加,导致小海水质的恶化.人类活动的影响在沉积速率上也有反映,在18cm以下沉积速率为0.46cm.a-1,0—18cm沉积速率为1.26cm.a-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有机碳 总氮 沉积物 小海泻湖
下载PDF
小海湾水体有机氯农药的浓度水平和特征 被引量:16
7
作者 王珺 祁士华 +1 位作者 穆倩 刘华峰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33-34,46,共3页
以海南省万宁市小海湾为研究区,按照美国EPA8080A方法,使用仪器GC-ECD对小海湾海水和汇入其中地表水中样品的OCPs含量进行分析,样品中18种有机氯农药均出,以HCHs和DDTs为主,它们的和占到OCPs含量的60%。外海HCH含量0.26ng/L,DDTs含量0.5... 以海南省万宁市小海湾为研究区,按照美国EPA8080A方法,使用仪器GC-ECD对小海湾海水和汇入其中地表水中样品的OCPs含量进行分析,样品中18种有机氯农药均出,以HCHs和DDTs为主,它们的和占到OCPs含量的60%。外海HCH含量0.26ng/L,DDTs含量0.53ng/L,OCPs含量1.34ng/L。海水中HCHs含量范围:2.39~4.59ng/L,平均值是3.31ng/L;DDTs含量范围:0.27~6.34ng/L,平均值是3.42ng/L;OCPs含量范3.63~17.01ng/L,平均值是11.15ng/L。地表水中HCHs含量范围:0.95~3.46ng/L,总含量是9.70ng/L;DDTs含量:0.96~2.86ng/L,总含量是9.70ng/L;OCPs含量范围3.71~17.16ng/L,总含量是59.13ng/L后山村河以及桥头村河的OCPs含量高出其它河流很多,周围是农田、居民点。由数据及小海湾的地理状况,得出海水中OCPs来源于地表径流,小海湾是OCPs巨大的储存库,OCPs主要汇集在沉积物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海湾 海水 地表水 DDTS 有机氯农药(OCPs)
下载PDF
海南小海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分布特征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27
8
作者 李杰 祁士华 +2 位作者 王向琴 李军 邢新丽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2008年第2期18-22,共5页
对小海沉积物进行采集,测定了沉积物中的Cu、Pb、Cd、Zn、Hg、As重金属的含量,用单因子指数法和Hakanson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了沉积物中重金属综合污染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小海湾内沉积物中Cu、Pb、Cd、Zn、Hg、As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20mg... 对小海沉积物进行采集,测定了沉积物中的Cu、Pb、Cd、Zn、Hg、As重金属的含量,用单因子指数法和Hakanson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了沉积物中重金属综合污染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小海湾内沉积物中Cu、Pb、Cd、Zn、Hg、As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20mg/kg、0.18mg/kg、0.30mg/kg、0.22mg/kg、0.44mg/kg、0.23mg/kg。沉积物所监测的重金属中,Hg金属的空间波动程度最高,其他重金属的空间波动程度较低。沉积物质量评价结果表明:小海沉积物中主要的重金属污染因子是As,其重金属影响因子的顺序为As>Hg>Pb>Cr>Zn>Cu>Cd;各种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系数大小顺序为Hg>As>Cd>Pb>Cu>Cr>Z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平均值为37.06,属于轻微潜在生态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海 沉积物 重金属 生态风险评价
下载PDF
海南万宁小海近岸表层海水弧菌组成及其变化 被引量:6
9
作者 张新中 谢珍玉 +2 位作者 王世锋 周永灿 冯永勤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42-150,共9页
于2006年冬至2007年秋分四个季度对海南万宁小海近岸表层海水的弧菌种类分布及数量变化进行了调查。共分离到27种弧菌属细菌,其中副溶血弧菌、创伤弧菌、溶藻弧菌、霍乱弧菌、河流弧菌和拟态弧菌6种弧菌为主要弧菌。在6种主要弧菌中,溶... 于2006年冬至2007年秋分四个季度对海南万宁小海近岸表层海水的弧菌种类分布及数量变化进行了调查。共分离到27种弧菌属细菌,其中副溶血弧菌、创伤弧菌、溶藻弧菌、霍乱弧菌、河流弧菌和拟态弧菌6种弧菌为主要弧菌。在6种主要弧菌中,溶藻弧菌、副溶血弧菌和霍乱弧菌在夏季和秋季检出率较高;河流弧菌在春季和夏季的检出率较高;拟态弧菌在冬季的检出率较高;创伤弧菌在全年不同季节检出率相当。海水中弧菌的数量分布为气候较为温和的春、秋季较高,而温度较高和较低的夏、冬季则较低。相关性分析显示,弧菌数量分布与盐度和酸碱度呈显著正相关;弧菌种类分布与温度、盐度、溶解氧和酸碱度的相关性则因弧菌种类和季节不同而异。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该海域夏季和秋季弧菌组成的相似性最高;距离较近的站位间弧菌组成相似性通常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弧菌 调查 数量 种类 万宁小海
下载PDF
海南小海表层沉积环境及重金属污染综合评价 被引量:12
10
作者 林钟扬 倪建宇 +2 位作者 时连强 姚旭莹 郑旭峰 《海洋学研究》 2011年第2期12-23,共12页
利用2008年在海南小海采集的30个表层沉积物样品,对其进行了TP、TN、TOC、石油类和Hg、Cd、Cu、Pb、Zn、Cr、As重金属元素含量的测定,并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该区重金属的污染程度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1)研究区表... 利用2008年在海南小海采集的30个表层沉积物样品,对其进行了TP、TN、TOC、石油类和Hg、Cd、Cu、Pb、Zn、Cr、As重金属元素含量的测定,并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该区重金属的污染程度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1)研究区表层沉积物中TP含量呈中部高沿岸带低的特征,这可能是由于沿岸带初级生产力高于小海中部,所消耗的磷营养盐较多的缘故;TOC和TN的含量则表现为与TP含量分布相反的特征,即沿岸带高而中部低,这可能是由于沿岸带人为活动对小海沿岸碳、氮元素含量的影响较大的缘故。Hg、Cd、Cu、Pb、Zn、Cr和As 7种重金属元素均表现出在小海中部附近海域和北坡镇沿岸带出现高值,而在小海北边入口处和梅开-英豪沿岸带出现低值的分布特征,这可能与在北坡镇附近的工业区排水时向该海域输入了含有这些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物所致,而其它区域则受工业排污影响较小,也可能与入海口的潮汐水动力的稀释作用有关。(2)研究区综合污染指数(ISQJ)、潜在生态危害污染指数(ERI)的最大值分别为2.283和240.0,平均值也较高,分别达1.494和151.0,各重金属元素的潜在生态危害系数(Eri)大小顺序为:Hg>Cd>Pb>As>Cu>Cr>Zn,反映出研究区将达到中等污染程度的现状,而某些海域的污染程度已达到重污染水平,研究区受Hg和Cd元素污染较为严重。由此可见,小海的沉积环境已受到较为严重的破坏,未来该海域应该重视重金属Hg和Cd元素的污染治理,以避免小海沉积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污染 沉积环境 污染评价 海南 小海
下载PDF
海南岛小海沙坝-泻湖-潮汐通道体系自动调整及恶化 被引量:17
11
作者 王世俊 李春初 田向平 《台湾海峡》 CAS CSCD 2003年第2期248-253,共6页
本文运用历史地图对比方法 ,结合现场考察及水文泥沙测量资料 ,分析海南岛小海口门近 4 0a来的变化过程 ,找出小海口门在人为作用下的演变规律 .结果表明 ,小海沙坝 泻湖 潮汐通道体系曾是一个稳定的系统 ,它通过口门断面、地形调整以... 本文运用历史地图对比方法 ,结合现场考察及水文泥沙测量资料 ,分析海南岛小海口门近 4 0a来的变化过程 ,找出小海口门在人为作用下的演变规律 .结果表明 ,小海沙坝 泻湖 潮汐通道体系曾是一个稳定的系统 ,它通过口门断面、地形调整以适应在人类活动作用下口门动力的变化并保持相对平衡 .三大人为活动的综合影响 ,尤其是盐墩三岛的围垦及网箱养殖 ,破坏了口门维持的最后动力 (潮汐动力 ) ,使小海沙坝 泻湖 潮汐通道体系失去了调整作用 ,直接导致了口门的迅速缩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岛 历史地图对比方法 水文泥沙测量资料 人为作用 地形 沙坝-泻湖-潮汐通道体系 小海 口门
下载PDF
小海湾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的浓度水平和分布特征 被引量:9
12
作者 穆倩 祁士华 +1 位作者 王君 刘华峰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2007年第2期9-12,共4页
用GC/ECD法测定了小海地区上下层沉积物中17种有机氯农药的浓度水平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小海湾上层OCPs含量明显高于下层,且大致呈现由内湾至人海口先增后减的分布特征,入海口处含量的突增可能与泻湖的特殊地理构造有关;DDTs类... 用GC/ECD法测定了小海地区上下层沉积物中17种有机氯农药的浓度水平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小海湾上层OCPs含量明显高于下层,且大致呈现由内湾至人海口先增后减的分布特征,入海口处含量的突增可能与泻湖的特殊地理构造有关;DDTs类有机氯农药在内湾的降解程度明显强于人海口地区,α-HCH/γ-HCH比值均处于0~4之间,认为沉积物中HCHs来源于林丹和工业HCH;DDTs含量水平低于厦门湾海域、澳门河口等经济发达地区,高于泉州湾、莱州湾等半敞口型海湾;HCHs含量远低于厦门湾、泉州湾及莱州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海地区 沉积物 有机氯农药 DDTS HCHS
下载PDF
桑沟湾海域的潮流数值计算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丽霞 石磊 孙长青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4年第S1期77-83,共7页
利用有限差分法,模拟了桑沟湾海域大潮期间小海大坝未打开与小海大坝打开后的潮流场。指出小海大坝打开后对桑沟湾的流场没有影响,只有小海入口处余流值增大。并根据实测资料分析了该湾的潮汐潮流性质。
关键词 桑沟湾 小海大坝 潮流场 有限差分法 数值计算
下载PDF
海南小海潟湖环境的破坏与治理 被引量:10
14
作者 田向平 李春初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1-94,共4页
从口门稳定性的角度,分析了三大人为工程(太阳河改道、在通道口修筑北堤和封堵南汊道及约5 km2的潮滩被围垦)所起的作用以及波浪动力对小海口门演变的影响,认为小海潟湖潮汐通道在其演变进程中,由于潮汐弱而波能相对较强,目前仍属波浪... 从口门稳定性的角度,分析了三大人为工程(太阳河改道、在通道口修筑北堤和封堵南汊道及约5 km2的潮滩被围垦)所起的作用以及波浪动力对小海口门演变的影响,认为小海潟湖潮汐通道在其演变进程中,由于潮汐弱而波能相对较强,目前仍属波浪作用为主型,依据自己多年的研究工作,首次提出以口门复式断面和通道分汊的方法对小海及该类型潟湖进行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潟湖 潮汐通道 复式断面 通道分汊 小海
下载PDF
基于GIS的海南小海-东山岭地质公园定界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高燕 李江风 +1 位作者 李坤 刘孝蓉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7-111,共5页
以地质遗迹空间分布为导向,综合考虑地质遗迹景观质量、当地经济发展需求等因素,对海南省万宁市小海—东山岭省级地质公园进行定界研究。地质遗迹的集中性和质量等级是划定地质公园界线范围的前提和基础,在现场踏勘的基础上,评定地质遗... 以地质遗迹空间分布为导向,综合考虑地质遗迹景观质量、当地经济发展需求等因素,对海南省万宁市小海—东山岭省级地质公园进行定界研究。地质遗迹的集中性和质量等级是划定地质公园界线范围的前提和基础,在现场踏勘的基础上,评定地质遗迹景观质量等级,定位地质遗迹资源的地理位置,运用ArcGIS 10.0对地质遗迹点的空间分布模式及特征进行分析。区域内地质遗迹的分布呈聚集模式,特别在650 m的观测距离内,地质遗迹聚集态势愈发明显,继而以650 m为缓冲距离初步划定公园范围。进一步考虑当地经济发展需求,结合研究区域内其他规划,最终划定地质公园界线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公园 地质遗迹 空间分布 定界 小海-东山岭 海南省
下载PDF
海南岛小海沙坝-泻湖-潮汐汊道体系的演变分析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洁 张登荣 +1 位作者 杨世伦 吴创收 《遥感信息》 CSCD 2013年第2期88-92,共5页
小海作为海南岛最大的泻湖是一种典型的沙坝-泻湖-潮汐汊道体系,它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发生了巨大变化,变得极不稳定,但其变化过程和机制尚不清楚。本文利用地理信息集成技术,研究小海泻湖面积和潮汐汊道30多年来的变化过程及其相互联系... 小海作为海南岛最大的泻湖是一种典型的沙坝-泻湖-潮汐汊道体系,它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发生了巨大变化,变得极不稳定,但其变化过程和机制尚不清楚。本文利用地理信息集成技术,研究小海泻湖面积和潮汐汊道30多年来的变化过程及其相互联系,分析变化的原因,提炼沙坝、泻湖、潮汐汊道体系演变的规律性认识,为小海今后港口航道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利用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海 沙坝-泻湖-潮汐汊道体系 3S技术 演变
下载PDF
海南岛东海岸小海澙湖水文基本特征 被引量:5
17
作者 胡辉 胡方西 +1 位作者 汪思明 谷国传 《热带海洋》 CSCD 1997年第4期54-61,共8页
小海是位于海南岛东海岸的一个典型湖。通过对小海湖的水文调查研究,较系统地掌握了湖潮汐、潮流、余流、盐度和泥沙的特征。湖水深虽小,但在口门一带的盐度分布及表、底层流流速、流向的差别却较大,存在类似入海河口的缓混合及纵向... 小海是位于海南岛东海岸的一个典型湖。通过对小海湖的水文调查研究,较系统地掌握了湖潮汐、潮流、余流、盐度和泥沙的特征。湖水深虽小,但在口门一带的盐度分布及表、底层流流速、流向的差别却较大,存在类似入海河口的缓混合及纵向环流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岛 小海 泻湖 潮汐通道 水文 基本特征
下载PDF
海南岛小海潟湖沉积环境演变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刘兴健 葛晨东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1-79,共9页
对小海潟湖南部和中部2个柱状沉积物XHK04-01和XHK04-04进行了粒度分析,210Pb分析,总有机碳、总氮、总硫的含量分析,并且利用C/N,C/S在沉积物中的不同研究了小海地区沉积环境的演变。结果表明,小海南部和中部地区以粉砂为主,近年来粘土... 对小海潟湖南部和中部2个柱状沉积物XHK04-01和XHK04-04进行了粒度分析,210Pb分析,总有机碳、总氮、总硫的含量分析,并且利用C/N,C/S在沉积物中的不同研究了小海地区沉积环境的演变。结果表明,小海南部和中部地区以粉砂为主,近年来粘土含量增加,水动力条件变弱;海水对沉积环境的影响逐渐减小,沉积物上覆水体呈淡化趋势,但相对于小海南部,中部淡化程度小。小海南部沉积速率较大,达到0.623cm/a;总有机碳、总氮在20世纪60年代之前含量相对稳定,陆源有机碳占总有机碳80%左右,60年代之后含量迅速上升,特别是1973年以来,陆源有机碳只占到总有机碳45%左右,自生有机碳增加。小海中部沉积速率较小,为0.216cm/a;总有机碳、总氮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含量相对稳定,陆源有机碳占到总有机碳70%左右,最近50a来总有机碳和总氮含量快速增加,陆源有机碳只占到总有机碳47%左右,自生有机碳增加。小海中部和南部沉积环境在20世纪50年代之前稳定,在最近50a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与小海潟湖口门束窄、修筑防沙堤、入海河流改道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海溻湖 粒度 沉积速率 有机碳 沉积环境
下载PDF
海南岛万宁小海的障壁海岸沉积 被引量:6
19
作者 郭英海 李壮福 +1 位作者 张德高 刘特辉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461-464,共4页
对万宁小海障壁海岸进行了野外考察和室内研究.从沉积物的成分、结构、沉积构造等方面阐述了障壁沙坝、泻湖和潮坪、潮道及潮汐三角洲的沉积特征,认为小海障壁海岸具海退型沉积层序,潮道侧向迁移是入潮口附近重要的动力学机制,障壁... 对万宁小海障壁海岸进行了野外考察和室内研究.从沉积物的成分、结构、沉积构造等方面阐述了障壁沙坝、泻湖和潮坪、潮道及潮汐三角洲的沉积特征,认为小海障壁海岸具海退型沉积层序,潮道侧向迁移是入潮口附近重要的动力学机制,障壁沙坝、潮道、潮汐三角洲砂体通过潮道侧向迁移在时空上共生、连片分布.小海障壁海岸发育主要取决于海平面的相对下降和中低潮差,并与海岸地形、风浪作用、沉积物供给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障壁海岸 障壁沙坝 潮汐三角洲 万宁小海 沉积
下载PDF
利用多介质模型研究有机氯农药的环境行为 被引量:1
20
作者 温汉辉 祁士华 李杰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4-108,共5页
应用Ⅲ级多介质逸度环境模型研究了研究区3种有机氯农药p,p-’DDT、p,p-’DDE、p,p-’DDD的多介质行为。模型的计算结果表明:在研究区大气、水和沉积物中p,p-’DDT的浓度分别为0.019 8g/m3、0.016 8ng/L0、.313ng/g;p,p-’DDE的浓度分别... 应用Ⅲ级多介质逸度环境模型研究了研究区3种有机氯农药p,p-’DDT、p,p-’DDE、p,p-’DDD的多介质行为。模型的计算结果表明:在研究区大气、水和沉积物中p,p-’DDT的浓度分别为0.019 8g/m3、0.016 8ng/L0、.313ng/g;p,p-’DDE的浓度分别为0.019 9g/m30、.001 65ng/L、0.124ng/g;p,p-’DDD的浓度分别为0.001 98g/m3、0.004 68ng/L、0.083 2ng/g。沉积物中的有机氯农药的含量占环境中有机氯农药总滞留量的99%以上,是有机氯农药的最主要的汇。然后计算了3种有机氯农药在环境中的相间迁移通量,其中水-沉积物迁移和沉积物-水迁移是最重要的迁移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氯农药 多介质模型 小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