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easonal variations in the phytoplankton community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vironmental factors of the sea around Xiaoheishan Island in China 被引量:3
1
作者 ZHANG Zhipeng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1期163-173,共11页
Seasonal variations in the phytoplankton community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vironmental factors of the sea area around Xiaoheishan Island are investigated in the present study. Xiaoheishan Island is located at 3... Seasonal variations in the phytoplankton community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vironmental factors of the sea area around Xiaoheishan Island are investigated in the present study. Xiaoheishan Island is located at 37°58′14″N and 120°38′46″E in Shandong Province, China. A total of 65 species of phytoplankton belonging to three phyla and 27 genera were identified, with Bacillariophyta having the largest number of species. The annual average chlorophyll a concentration for this area was 3.11 μg/L, and there occurs a Skeletonema costatum bloom in winter. The Shannon-Weaver indexes(log_2) of the phytoplankton from all stations were higher than 1, and the Pielou indexes were all higher than 0.3. The results of the 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CCA) indicated that water temperature, PO_4^(3ˉ) and Cu were the environmental factors that had the greatest influence on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phytoplankton community throughout the entire year. Although the concentration of heavy metal is well up to the state standards of the first grade of China(GB 3097-1997), these metals still have an impact on the phytoplankton community from this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ytoplankton environmental factor seasonal variations heavy metals xiaoheishan Island
下载PDF
基于红外相机的龙陵小黑山自然保护区大雪山片区的地面层和林冠层鸟兽多样性
2
作者 胡兴润 房以好 +6 位作者 雷银 李延鹏 曾智 李军杰 赵锐 孙兴旭 谭坤 《陆地生态系统与保护学报》 2024年第2期78-89,共12页
【目的】从森林垂直分层视角调查云南省龙陵小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大雪山片区的鸟兽多样性,分析林冠层与地面层的鸟兽群落组成,探讨林冠层与地面层结合的红外相机监测方法的应用。【方法】2021年11月至2022年7月,将40台红外相机安装在林... 【目的】从森林垂直分层视角调查云南省龙陵小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大雪山片区的鸟兽多样性,分析林冠层与地面层的鸟兽群落组成,探讨林冠层与地面层结合的红外相机监测方法的应用。【方法】2021年11月至2022年7月,将40台红外相机安装在林冠层(23台)与地面层(17台),监测大雪山片区(海拔2000~3000 m)的鸟兽多样性。【结果】共监测到42种鸟兽,包括20种鸟类(隶属4目12科)和22种兽类(隶属5目12科)。所有相机拍摄到的相对丰富度指数(relative abundance index,RAI)较高的鸟类依次为白鹇(Lophura nycthemera,RAI=1.121)和蓝眉林鸲(Tarsiger rufilatus,1.007),RAI较高的兽类依次为中缅灰叶猴(Trachypithecus melamera,12.873)、帚尾豪猪(Atherurus macrourus,7.212)、云南鼯鼠(Petaurista yunnanensis,5.605)、赤腹松鼠(Callosciurus erythraeus,3.570)、珀氏长吻松鼠(Dremomys pernyi,2.282)、赤麂(Muntiacus vaginalis,1.974)、毛耳飞鼠(Belomys pearsonii,1.460)、红面猴(Macaca arctoides,1.430)。调查记录到1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即中缅灰叶猴;16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如鹰雕(Nisaetus nipalensis)、灰林鸮(Strix nivicolum)、白鹇、红面猴、熊猴(M.assamensis)和亚洲黑熊(Ursus thibetanus)等。林冠层拍摄到23个物种(鸟类5、兽类18),地面层拍摄到36个物种(鸟类18、兽类18),t检验结果表明林冠层和地面层拍摄到的鸟兽物种数差异显著(P=0.006),但拍摄鸟兽独立照片数无显著差异(P=0.910)。林冠层与地面层调查的鸟类群落Jaccard相似度指数为0.15,为极不相似;林冠层与地面层的兽类群落Jaccard相似度指数为0.61,为中等相似。中缅灰叶猴(RAI=11.745)是林冠层相对丰富度最高的物种,明显高于地面拍摄(RAI=1.128);地面层相对丰富度最高的物种为帚尾豪猪(7.212)。【结论】大雪山片区有较高的鸟兽多样性,与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段的多样性水平相似。中缅灰叶猴是该区域的优势物种和旗舰物种,建议加强其保护和调查。地面层拍摄的物种数高于林冠层,而且林冠层和地面层拍摄的物种组成差异显著。建议使用红外相机进行森林动物监测和研究时兼顾林冠层和地面层监测,以便全面反映生物多样性的水平和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 大雪山片区 鸟兽多样性 红外相机 林冠 地面
下载PDF
辽东半岛小黑山岩体成因及其地质意义:锆石U-Pb年龄和铪同位素证据 被引量:41
3
作者 杨进辉 吴福元 +2 位作者 柳小明 谢烈文 杨岳衡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2007年第1期29-43,共15页
小黑山岩体位于辽东半岛南部,由变形的闪长岩、花岗闪长岩、花岗岩组成。锆石LA—ICPMSU—Pb年代学研究表明,上述三类岩石的侵位时代分别为170~174Ma、174±1Ma和177±2Ma;后期花岗质伟晶岩脉的侵位时代为175±1Ma。这... 小黑山岩体位于辽东半岛南部,由变形的闪长岩、花岗闪长岩、花岗岩组成。锆石LA—ICPMSU—Pb年代学研究表明,上述三类岩石的侵位时代分别为170~174Ma、174±1Ma和177±2Ma;后期花岗质伟晶岩脉的侵位时代为175±1Ma。这些年龄在误差范围内基本相同,反映了小黑山岩体是一个侏罗纪侵位的杂岩体。岩石地球化学、Sr—Nd同位素和锆石铪同位素组成研究表明,小黑山岩体主要来源于高压下古老下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慢源岩浆不仅为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作用提供了热量,而且直接参与了花岗岩的成岩作用。结合区域地质资料表明,小黑山岩体乃至华北东部侏罗纪花岗质岩浆作用是古太平洋板块向西俯冲、地壳增厚,进而引发下地壳物质部分熔融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黑山岩体 钠质花岗岩 锆石U—Pb年龄 锆石铪同位素 侏罗纪 华北克拉通
下载PDF
云南省小黑山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王玉兵 杜凡 曹顺伟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61-267,共7页
小黑山自然保护区有野生种子植物170科787属2195种。分析表明该区种子植物区系的地理成分复杂,联系广泛。热带性质的属有506属,占总属数的68.6%,温带性质的属有224属,占总属数的30.4%。热带性质的种890种,占总种数的40.9%,温带性质的种... 小黑山自然保护区有野生种子植物170科787属2195种。分析表明该区种子植物区系的地理成分复杂,联系广泛。热带性质的属有506属,占总属数的68.6%,温带性质的属有224属,占总属数的30.4%。热带性质的种890种,占总种数的40.9%,温带性质的种有1267种,占总种数的58.3%。表明该地区植物区系具有明显的亚热带性质,同时深受热带植物区系的影响。植物区系来源主要由东亚成分、热带亚洲成分(印度—马来西亚成分)、中国特有成分三部分融合而成。特有现象明显,有东亚特有科5科,中国特有属6属,中国特有种778种,占种总数的35.8%,而云南特有种有355种,占中国特有种的45.6%。保护区还拥有众多的珍稀濒危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龙陵 小黑山自然保护区 种子植物 植物区系
下载PDF
云南省小黑山自然保护区兰科植物多样性及保护评价 被引量:21
5
作者 王玉兵 杜凡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9-64,共6页
云南省小黑山自然保护区孕育了丰富的兰科植物。据调查,保护区有兰科植物43属、134种,约占云南省135属、780种的31.9%和17.2%,是保护区种子植物种类最多的科。兰科植物在保护区的各个生态类型中均有出现。保护区134种兰科植物以附生兰... 云南省小黑山自然保护区孕育了丰富的兰科植物。据调查,保护区有兰科植物43属、134种,约占云南省135属、780种的31.9%和17.2%,是保护区种子植物种类最多的科。兰科植物在保护区的各个生态类型中均有出现。保护区134种兰科植物以附生兰占优势,占67.16%(90种);其次,地生兰占31.34%(42种),腐生兰为1.50%(2种)。保护区兰科植物起源于新、旧世界的热带和温带,热带属占70.0%(28),温带属占27.5%(11)。鉴于兰科植物重要的保护价值,应加强保护区兰科植物的保护。首先应加强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还应加强社区经济发展,加强科学研究,实施社区共管以及加大保护宣传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黑山自然保护区 兰科植物 多样性 保护
下载PDF
云南小黑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时空动态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杨凯悦 周汝良 +2 位作者 王一凯 段卫虎 黄诚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8-84,共7页
以云南小黑山自然保护区作为研究区域,利用Fragstats软件和Arcgis软件分析了其一级和二级生态系统的分布和面积变化,选取斑块数、平均板块面积、聚集度、类板块平均面积和景观连接度等5个景观指数来分析景观格局及其变化情况。结果表明... 以云南小黑山自然保护区作为研究区域,利用Fragstats软件和Arcgis软件分析了其一级和二级生态系统的分布和面积变化,选取斑块数、平均板块面积、聚集度、类板块平均面积和景观连接度等5个景观指数来分析景观格局及其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0年间,保护区内的草地生态系统面积增加,耕地减少,并且出现了城镇;保护区内的斑块数增加了36个,平均斑块面积降低了0.548 5hm2,聚集度指数增加了2.751 1,该区域内景观完整性度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黑山自然保护区 生态环境 时空动态
下载PDF
云南省小黑山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保护评价 被引量:7
7
作者 王玉兵 杜凡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4期10446-10449,共4页
介绍了小黑山自然保护区的自然地理概况和珍稀濒危植物特点,在分析濒危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对策,并对未列入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种类提出了保护建议。
关键词 小黑山自然保护区 珍稀濒危植物 保护价值 保护对策
下载PDF
云南龙陵小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规划思路探讨 被引量:3
8
作者 赵金发 郑进烜 +2 位作者 张正周 张丽 孙兴旭 《绿色科技》 2020年第10期176-178,共3页
对龙陵小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完善自然保护区的保护管理、加强科研监测、加强宣传教育等方面措施的规划思路和办法,对龙陵小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的编制以及其他自然保护区的总体规划具有一定的借... 对龙陵小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完善自然保护区的保护管理、加强科研监测、加强宣传教育等方面措施的规划思路和办法,对龙陵小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的编制以及其他自然保护区的总体规划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陵小黑山自然保护区 资源现状 规划思路
下载PDF
小黑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价值评估 被引量:3
9
作者 时银骏 《林业调查规划》 2010年第3期90-94,共5页
以小黑山自然保护区的森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影子工程法、机会成本法、市场价值法等研究方法,对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小黑山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达10.52×108元/a,其中... 以小黑山自然保护区的森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影子工程法、机会成本法、市场价值法等研究方法,对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小黑山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达10.52×108元/a,其中直接价值为5 406.89×104元/a,仅占服务功能总价值的5.14%,而间接价值高达99 825.04×104元/a,两者之比为1∶18.46.间接价值中大小顺序依次为:涵养水源>水土保持>维持生物多样性>固碳释氧>净化空气>科研文化.小黑山自然保护区对维持当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系统 生态服务功能 价值评估 小黑山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辽南小黑山地区太古宙构造变形序列
10
作者 杨清福 杨振升 孙忠实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345-1352,共8页
采用地质调查和显微镜下观察方法,研究了辽南小黑山区太古宙岩石组成和构造变形特征。小黑山区太古宙岩石包括上壳岩、古老片麻岩和变基性岩脉,它们在小黑山变质岩体中呈包体出现。上壳岩由黑云变粒岩、条带状闪石磁铁石英岩组成;古老... 采用地质调查和显微镜下观察方法,研究了辽南小黑山区太古宙岩石组成和构造变形特征。小黑山区太古宙岩石包括上壳岩、古老片麻岩和变基性岩脉,它们在小黑山变质岩体中呈包体出现。上壳岩由黑云变粒岩、条带状闪石磁铁石英岩组成;古老片麻岩为条带状角闪黑云斜长片麻岩、条带状角闪斜长片麻岩,原岩为英云闪长岩;变基性岩脉为斜长角闪岩和角闪石岩。上壳岩堆积之后有英云闪长岩侵位,基性脉侵位于上壳岩和英云闪长岩(古老片麻岩)。小黑山区太古宙岩石经历了2幕变形:D1幕变形主要表现为褶皱构造(DF1)、与褶皱轴面平行的面理(DS1)、矿物线理(DL1);D2幕变形在叠加褶皱作用下形成斜歪倾伏褶皱(DF2),面理和线理不发育。小黑山区太古宙变质岩中发育的变形序列、构造特征、变形特征、变质条件表明,这2幕构造形迹群属于中部构造相。D1幕变形形成逆冲推覆构造,D2幕变形形成第Ⅲ型叠加褶皱,它们都是在同方向的水平挤压应力作用下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南 小黑山区 太古宙 岩石组成 变形序列 构造
下载PDF
云南小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综合评价 被引量:2
11
作者 吴宁 《林业调查规划》 2007年第6期67-70,共4页
云南小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具有典型性、稀有性、多样性、脆弱性、自然性、完整性等自然属性特点;就保护区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对保护区的保护属性进行了评价;分析保护区的管理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综合评价结果,保护区的建设是一... 云南小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具有典型性、稀有性、多样性、脆弱性、自然性、完整性等自然属性特点;就保护区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对保护区的保护属性进行了评价;分析保护区的管理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综合评价结果,保护区的建设是一项生态效益巨大、社会效益显著的生态工程,对连接南北动、植物区系起着重要作用,在科研上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小黑山自然保护区 综合评价 动植物区系 生物多样性 生态环境 抢救性保护
下载PDF
云南小黑山自然保护区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主要植物群落调查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宁 《林业调查规划》 2008年第2期92-96,共5页
小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是云南省西南的地带性森林.在对其主要植物群落(群系)进行典型选样调查的基础上,论述了森林的生境、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层间植物,并对它们的共性和特殊性、垂直分布、生物多样性进行了评价.
关键词 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 植物群落 小黑山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高黎贡山和小黑山自然保护区功能分区探讨 被引量:2
13
作者 郭立群 李勇华 《云南林业科技》 2002年第4期52-56,共5页
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是制定自然保护区综合管理计划 ,实现自然保护区有效保护 ,综合开发以及周边区综合发展的重要基础。应用生态系统及生态经济系统理论和方法 ,按照系统结构决定系统功能的原理 ,在系统结构和功能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了... 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是制定自然保护区综合管理计划 ,实现自然保护区有效保护 ,综合开发以及周边区综合发展的重要基础。应用生态系统及生态经济系统理论和方法 ,按照系统结构决定系统功能的原理 ,在系统结构和功能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了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云南省级小黑山自然保护区功能分区设想及分区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 小黑山自然保护区 功能分区 系统结构 综合开发
下载PDF
龙陵小黑山自然保护区中缅乌叶猴海拔利用偏好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晓栋 李延鹏 +5 位作者 房以好 胡兴润 黄志旁 杨胡花 崔亮伟 肖文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83-188,共6页
为了解中缅乌叶猴对人类活动和食物资源时空分布的行为响应,2019年8月至2020年7月在龙陵小黑山自然保护区古城山片区采用10 min间隔的瞬时扫描取样法记录食性及其对于非研究人员的行为反应数据,同时每隔30 min记录猴群(20只)的位点。根... 为了解中缅乌叶猴对人类活动和食物资源时空分布的行为响应,2019年8月至2020年7月在龙陵小黑山自然保护区古城山片区采用10 min间隔的瞬时扫描取样法记录食性及其对于非研究人员的行为反应数据,同时每隔30 min记录猴群(20只)的位点。根据猴群活动区范围海拔跨度(1700~2300 m)每隔100 m划分6个海拔段,分析中缅乌叶猴对海拔段利用强度差异,检验海拔段利用频次与食物部位取食频次、人类直接干扰次数与强度(人次)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中缅乌叶猴全年海拔利用模式呈单峰型,全年、旱季和雨季对6个海拔段的利用有差异,其中1800~1899 m利用频次最高。猴群雨季利用1800~1899 m和1900~1999 m的频次最高(55.8%),旱季利用1800~1899 m和2000~2099 m的频次最高(52.0%)。各个海拔段都有人类直接干扰,虽然2100~2199 m干扰次数最多,但是1900~2099 m干扰人次最高;猴群全年海拔利用偏好不受人类直接干扰次数和人次影响。猴群全年、旱季和雨季海拔利用偏好均是受取食叶的频次影响,雨季和旱季还分别受取食芽/嫩叶、果实和花频次影响。因此,龙陵小黑山保护区中缅乌叶猴海拔利用偏好主要受食物资源时空分布影响,同时猴群对非研究人员的直接干扰有应激行为,并回避长期干扰的区域,建议加强区域长期人类干扰管理,控制人类干扰区域面积扩展,以保护该物种和区域生物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拔偏好 食性 中缅乌叶猴 小黑山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人工鱼礁建设对海洋浮游植物群落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智鹏 陈璐 +4 位作者 刘洪军 赵文溪 周健 宋静静 王鸣岐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17-626,共10页
本研究关注了浮游植物群落对人工鱼礁建设后短期内的响应,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季节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基于小黑山岛海域2013-2016年12个航次的现场调查,共鉴定出75种浮游植物,硅藻是该海域最主要的浮游植物类型;研究区域... 本研究关注了浮游植物群落对人工鱼礁建设后短期内的响应,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季节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基于小黑山岛海域2013-2016年12个航次的现场调查,共鉴定出75种浮游植物,硅藻是该海域最主要的浮游植物类型;研究区域内叶绿素a浓度范围为0.22~9.46μg/L,Shannon多样性指数(log2)(H′)范围为0.76~3.06,Pielou均匀度指数(J′)范围为0.28~0.77。鱼礁建设前后海水环境因子变化较小,且礁区内外差异不显著,鱼礁建设后变化主要有3点。①Pb和Hg浓度有所降低,符合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航次及站位增多。②叶绿素a浓度、H′和J′均有所下降,礁区内外叶绿素a浓度无明显差别,且礁区的H′和J′高于非礁区。③优势种有一定的变化,但礁区内外无明显差别,具槽直链藻是该海域全年性的优势种。典范对应分析(CCA)表明影响站位和各浮游植物在分析图中分布的最主要因素不是人工鱼礁建设而是季节变化。浮游植物群落主要受溶解氧、NO3-N、水温、悬浮物和As影响,其中As浓度虽然优于国家一类海水水质标准,但仍对浮游植物群落的分布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鱼礁 浮游植物群落 季节变化 小黑山岛 环境因子
下载PDF
内蒙古北山小黑山辉长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及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强 赵志雄 +3 位作者 贾元琴 许海 王新亮 高鉴 《中国地质调查》 2019年第1期41-47,共7页
内蒙古北山地区泥盆纪岩浆作用的研究对于探讨晚古生代早期的构造演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小黑山辉长岩的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其就位年龄为(404. 9±1. 6) Ma,为早泥盆世。岩石学和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岩石Si O_2含量... 内蒙古北山地区泥盆纪岩浆作用的研究对于探讨晚古生代早期的构造演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小黑山辉长岩的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其就位年龄为(404. 9±1. 6) Ma,为早泥盆世。岩石学和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岩石Si O_2含量低,富Al、Ca,低K、P,Mg~#值大,属于钙碱性岩石系列;岩石稀土元素总量低,富集轻稀土,轻、重稀土元素之间分馏相对明显,具有正Eu异常(δEu=1. 70~1. 71);岩体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Ba、Sr、K等和强不相容元素U,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等。综合区域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认为该岩体形成的构造环境为火山弧,岩浆上升过程中遭受到地壳物质的混染,进而认为本区泥盆纪仍处于造山作用过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辉长岩 地球化学 锆石U-PB年龄 构造环境 北山小黑山
下载PDF
黑龙江省小黑山韧性剪切带特征
17
作者 王雅平 张成新 屈旭钧 《吉林地质》 2008年第4期32-36,共5页
小黑山韧性剪切带是黑龙江省已知较大的韧性剪切带之一,文中简要叙述了该带的构造特征和岩石特征,初步认为该剪切带为一左行走滑-斜冲韧性剪切带,在南北向水平挤压应力场中派生的左旋剪切作用形成。变形时代为早二叠世末—晚二叠世。该... 小黑山韧性剪切带是黑龙江省已知较大的韧性剪切带之一,文中简要叙述了该带的构造特征和岩石特征,初步认为该剪切带为一左行走滑-斜冲韧性剪切带,在南北向水平挤压应力场中派生的左旋剪切作用形成。变形时代为早二叠世末—晚二叠世。该带的发现不仅有可能成为两个二级单元的分界线,而且具有良好的找矿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性剪切带 糜棱岩 “σ”型旋转碎斑系 小黑山 黑龙江省
下载PDF
辽宁建平县小黑山遗址发掘简报
18
作者 张礼艳 +3 位作者 高航 王立新 柏艺萌 李延祥 《考古》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4,I0001,5-20,共19页
小黑山遗址位于辽宁省建平县红山街道张福店村东北的坡地上,遗址地处101国道北侧,南侧有第二忙牛河的季节性支流自西南向东北流过,东北部距建平县城约10公里,西南部邻近牛河梁遗址群的东北边缘,距牛河梁遗址第一地点约2.8公里(图一)。... 小黑山遗址位于辽宁省建平县红山街道张福店村东北的坡地上,遗址地处101国道北侧,南侧有第二忙牛河的季节性支流自西南向东北流过,东北部距建平县城约10公里,西南部邻近牛河梁遗址群的东北边缘,距牛河梁遗址第一地点约2.8公里(图一)。遗址地势北高南低,南半部因人为破坏形成断崖,断崖处暴露数处灰坑、房址等遗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建平县 小黑山遗址 环壕聚落 祭祀坑 夏家店下层文化
原文传递
山东小黑山岛海萝生物量和长度的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5
19
作者 刘洪亮 唐永政 +2 位作者 于永强 李雪萌 张全胜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3259-3264,共6页
海萝是一种重要的经济红藻,人为扰动导致了该资源的严重衰退.本文研究了资源保护良好的山东小黑山岛海萝自然种群生物量和长度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协方差分析表明,环岛尺度下底质和向海开放度对海萝生物量和长度影响显著,岩礁... 海萝是一种重要的经济红藻,人为扰动导致了该资源的严重衰退.本文研究了资源保护良好的山东小黑山岛海萝自然种群生物量和长度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协方差分析表明,环岛尺度下底质和向海开放度对海萝生物量和长度影响显著,岩礁底质和大的向海开放度利于海萝生长;两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微生境尺度下浪击和潮位对海萝生物量和长度影响显著,迎浪和适中潮位利于海萝生长.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表明,海萝生物量和长度的季节变化显著,海萝适宜生长期为3—4月,生物量和长度峰值出现在春末夏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黑山岛 海萝 底质 向海开放度 潮位
原文传递
小黑山岛海域网采大型浮游动物群落特征季节变化及其与环境因素关系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智鹏 唐学玺 +2 位作者 王其翔 唐海田 刘洪军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85-391,415,共8页
海岛生态系统是一类特殊的海洋生态系统,本研究关注了小黑山岛海域网采大型浮游动物群落特征季节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小黑山岛位于山东省的庙岛群岛之中,处于黄渤海分界线之上,本研究基于小黑山岛海域2013~2015年8个航... 海岛生态系统是一类特殊的海洋生态系统,本研究关注了小黑山岛海域网采大型浮游动物群落特征季节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小黑山岛位于山东省的庙岛群岛之中,处于黄渤海分界线之上,本研究基于小黑山岛海域2013~2015年8个航次的现场调查数据,鉴定出浮游动物36种,其中桡足类13种,浮游动物丰度变化范围为1.5~287.5 ind/m^3,平均68.4 ind/m^3,生物量变化范围为0.3~346.9 mg/m^3,平均51.9 mg/m^3,Shannon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为0.64~2.15,平均1.22,Pielou均匀度指数变化范围为0.41~1.00,平均0.76。主要优势种有中华哲水蚤、强壮滨箭虫等,典范对应分析(CCA)结果显示环境因子中水温(WT)、透明度(Tra)和盐度(Sal)等对浮游动物群落分布影响较大,冬季强壮滨箭虫对桡足类群落特征可能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浮游动物 环境因子 季节变化 海岛生态系统 小黑山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