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黑药种子萌发繁殖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汪建云 启双涛 +2 位作者 刘经伦 陈文华 张振铎 《保山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1-4,共4页
通过光照、土壤、温度三因素两水平L_8(2~7)正交试验,得到小黑药田间种子发芽率25%-100%;光照不是种子萌发的必需条件;小黑药喜半荫和排水良好生境,喜聚群分布;山基土+低温环境是种子萌发的适宜环境组合;春季或初夏采用山基土,穴播,间距... 通过光照、土壤、温度三因素两水平L_8(2~7)正交试验,得到小黑药田间种子发芽率25%-100%;光照不是种子萌发的必需条件;小黑药喜半荫和排水良好生境,喜聚群分布;山基土+低温环境是种子萌发的适宜环境组合;春季或初夏采用山基土,穴播,间距2-5 cm是小黑药较好的繁殖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黑药 种子 萌发繁殖 环境因素
下载PDF
小黑药亲电成分干预混合游离脂肪酸诱导的人肝癌细胞株HepG2脂肪变性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董文乐 蒋羽鸽 +3 位作者 夏淑芳 曹丛丛 赵蔚 成向荣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4-33,共10页
采用GSH功能化磁珠靶向敲出小黑药亲电成分并用LC-MS表征,基于游离脂肪酸(FFA)诱导的HepG2细胞脂肪变性模型,评价小黑药亲电成分降低肝细胞脂质累积和氧化应激的作用和机制。结果表明:小黑药亲电成分主要集中在乙酸乙酯部位;在0.5~2.0mg... 采用GSH功能化磁珠靶向敲出小黑药亲电成分并用LC-MS表征,基于游离脂肪酸(FFA)诱导的HepG2细胞脂肪变性模型,评价小黑药亲电成分降低肝细胞脂质累积和氧化应激的作用和机制。结果表明:小黑药亲电成分主要集中在乙酸乙酯部位;在0.5~2.0mg/mL浓度下,小黑药石油醚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水部位均具有降低脂肪变性细胞脂质累积和ROS生成的活性,其中乙酸乙酯部位在各浓度下效果最好;乙酸乙酯部位在各浓度下具有降低细胞内TG、TC水平和提高细胞内抗氧化酶活性的作用;经过GSH功能化磁珠靶向敲出亲电化合物后,乙酸乙酯部位在2.0μg/mL浓度下对细胞内TG水平的降低和细胞内抗氧化酶水平的提高效果显著减弱。乙酸乙酯部位萃取物上调Nrf2及下游NQO1、HO-1、GCLC基因,下调脂质合成基因SREBP1c、ACC1、FAS的表达,促进脂质分解基因PPARα、CPT1A的表达;而靶向敲出亲电成分后,乙酸乙酯部位萃取物调控脂代谢和抗氧化相关基因的作用明显下降。LC-MS表征亲电成分敲出前后乙酸乙酯部位样品,发现了7个变化的主要质谱峰,推测其为主要的亲电化合物。小黑药中亲电化合物可以改善脂肪酸诱导的脂肪变性,其机制主要与抗氧化和脂代谢相关基因的调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黑药 亲电成分 人肝癌细胞株HEPG2 游离脂肪酸 脂质累积 氧化应激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