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Land Use on Soil Properties in Debris Flow Bottomland:A Case Study at Xiaojiang Basin, Yunnan 被引量:2
1
作者 ZHANG Qiuying LI Fadong +2 位作者 LIU Mengy SONG Xianfang OU Guoqiang 《Wuhan University Journal of Natural Sciences》 EI CAS 2006年第4期870-874,共5页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land use on soil physics and nutrients properties of the debris flow bottomland, a case study at Daqing gully (in Xiaojiang Basin, Yunnan) was conducted in 2004. Soil s...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land use on soil physics and nutrients properties of the debris flow bottomland, a case study at Daqing gully (in Xiaojiang Basin, Yunnan) was conducted in 2004. Soil samples were taken at depth of 0-10,10-20,20-40,40-60,60-80 cm under three land use patterns crop bottomland (CL), forest bottomland (FL), and barren bottomland(BL).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eveloping bottomland to CL promoted soil toaccumulate total phosphorus (TP) and available phosphorus (AP), pH value transferred from neutral to alkalescency, and organic matter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Furthermore, the contents of total nitrogen (TN) and available nitrogen (AN) in CL were lower than that of FL and BL because the growth of crops consumed more nutrients in soil. The results also showed that the contents of TP, AP and available potassium (AK) in soil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soil partic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 use soil properties soil granule composition xiaojiang basin
下载PDF
Th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the Qiaojia pull-apart basin,North Xiaojiang Fault Zone,Southwest China 被引量:4
2
作者 LI Tian-tao PEI Xiang-jun +1 位作者 HUANG Run-qiu JIN Long-de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6年第6期1096-1106,共11页
Sedimentary sequences with drastic thickening over short distances have been observed in Qiaojia County,Yunnan Province,Southwest China.These are related to a pull-apart basin controlled by the Xiaojiang strike-slip f... Sedimentary sequences with drastic thickening over short distances have been observed in Qiaojia County,Yunnan Province,Southwest China.These are related to a pull-apart basin controlled by the Xiaojiang strike-slip fault.Our field investigations include determining the surfac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Qiaojia basin which consists of three terrace sequences and a series of alluvial fans.Several drill holes were used to reveal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the basin.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basinal sediments are over 300 m thick.From bottom to top,they can be classified into five different units.We inferred that the units of lacustrine sediments are deposited in a paleolake which was formed by a paleo-landslide.Accelerator mass spectrometry radiocarbon dating(AMS ^(14)C dating) was used to estimate the ages of the terrace and lacustrine sediments.We use the results to infer that the paleo-lake has existed about 15,000 years and that the Qiaojia basin was uplifted at an average rate of 3.3 mm/a.Furthermore,we then model the evolution process of the basin and interpreted 6 phases of develop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分盆地 小江断裂带 中国西南 演化过程 湖泊沉积物 沉积序列 盆地沉积物 加速器质谱
下载PDF
巧家盆地第四纪洪积物沉积阶段及其对小江断裂带北段活动性的指示
3
作者 台梓含 向芳 +4 位作者 程万强 王运生 黄恒旭 宋良 周宇航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8-427,共10页
通过对巧家盆地第四纪洪积物沉积阶段及其沉积年代进行分析,为小江断裂带北段第四纪活动性研究提供沉积学证据。研究结果表明:巧家盆地形成于早更新世中期,平均断陷速率为0.59 m/ka,共发育了5个洪积相沉积层。第四纪以来小江断裂带北段... 通过对巧家盆地第四纪洪积物沉积阶段及其沉积年代进行分析,为小江断裂带北段第四纪活动性研究提供沉积学证据。研究结果表明:巧家盆地形成于早更新世中期,平均断陷速率为0.59 m/ka,共发育了5个洪积相沉积层。第四纪以来小江断裂带北段处于构造平静期与活跃期相互交替的阶段,期间共经历了早更新世中期~1.6 Ma,0.81~0.79 Ma,0.65~0.59 Ma,0.48~0.4 Ma,0.12 Ma至今等5期构造活跃期,其中0.48~0.4 Ma和0.12 Ma至今为小江断裂带北段构造活动最强烈的阶段。小江断裂带北段活动性与新构造运动过程有着密切的成因联系,受控于青藏高原东南缘持续的侧向扩展挤出作用,但相较于断裂带中段活动性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巧家盆地 洪积物 小江断裂带北段 构造活跃期 断陷速率
下载PDF
长江上游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山地灾害的敏感性分析——以金沙江一级支流小江流域为例 被引量:15
4
作者 何易平 马泽忠 +1 位作者 谢洪 钟敦伦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28-533,共6页
长江上游是我国山地灾害异常活跃区,其频繁活动与该区域特殊的自然条件和人类经济活动密切相关。从自然和人文交叉最密切的领域———土地利用及其变化入手,选择区内山地灾害频繁活动区———金沙江一级支流小江流域为典型研究区,通过... 长江上游是我国山地灾害异常活跃区,其频繁活动与该区域特殊的自然条件和人类经济活动密切相关。从自然和人文交叉最密切的领域———土地利用及其变化入手,选择区内山地灾害频繁活动区———金沙江一级支流小江流域为典型研究区,通过定量分析不同坡度土地利用方式对山地灾害的综合敏感性,发现易致灾的土地利用方式依次为:道路建设用地和工矿用地、>15°的旱地、>15°低盖度草地和人工修建的蓄水区、城市建设用地、>8°的裸岩地、>25°的滩地、>35°的高盖度草地,并根据敏感值的大小进行了敏感性区划。研究成果对规划土地利用方式、布局水土保持工程等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方式 山地灾害 小江流域 长江上游地区 金沙江 敏感性分析 支流 人类经济活动 城市建设用地 水土保持工程 自然条件 定量分析 研究成果 研究区 活动区 草地 盖度
下载PDF
小江断裂带中段盆地的发育阶段及其与区域构造运动的关系 被引量:14
5
作者 宋方敏 汪一鹏 +3 位作者 沈军 曹忠权 申旭辉 俞维贤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11-217,共7页
小江断裂带中段新生代发育的系列盆地,根据其发育阶段可分为始新世—渐新世、上新世—早更新世、中更新世—晚更新世和晚更新世—全新世4个阶段,并根据发育持续性可分为继承性、阶段性、复活性、新生性4种类型。由大比例尺填图所获... 小江断裂带中段新生代发育的系列盆地,根据其发育阶段可分为始新世—渐新世、上新世—早更新世、中更新世—晚更新世和晚更新世—全新世4个阶段,并根据发育持续性可分为继承性、阶段性、复活性、新生性4种类型。由大比例尺填图所获资料及前人成果,介绍了各阶段盆地的分布特征和成因机制,讨论了盆地发育与区域构造运动、断裂活动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江断裂 盆地 断层活动 断裂带 区域构造运动
下载PDF
小江流域土壤抗冲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30
6
作者 邹翔 崔鹏 +1 位作者 陈杰 王道杰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71-73,共3页
采用原状土冲刷法,对小江流域土壤抗冲性进行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小江流域水稻土的抗冲性最大,棕壤其次,红壤、紫色土和褐红壤抗冲性最小;小江流域草地的抗冲性最大,耕地和灌丛地其次,裸坡最小;小江流域土壤的抗冲性大小与土壤中>2mm... 采用原状土冲刷法,对小江流域土壤抗冲性进行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小江流域水稻土的抗冲性最大,棕壤其次,红壤、紫色土和褐红壤抗冲性最小;小江流域草地的抗冲性最大,耕地和灌丛地其次,裸坡最小;小江流域土壤的抗冲性大小与土壤中>2mm或<0.002mm的颗粒含量有较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江流域 土壤抗冲性 实验 原状土冲刷法
下载PDF
小江流域生态环境灾害与治理对策 被引量:20
7
作者 韦方强 刘淑珍 +2 位作者 范建容 崔鹏 王道杰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09-114,共6页
小江流域生态环境长期受到严重破坏,引发并加剧了生态环境灾害,使其成为长江流域环境最恶劣、侵蚀最强烈、灾害最严重、输沙率最大的河流。大量的泥沙输入小江,造成严重的土地沙石化和堵江灾害。同时,小江又将泥沙输移至金沙江,危害和... 小江流域生态环境长期受到严重破坏,引发并加剧了生态环境灾害,使其成为长江流域环境最恶劣、侵蚀最强烈、灾害最严重、输沙率最大的河流。大量的泥沙输入小江,造成严重的土地沙石化和堵江灾害。同时,小江又将泥沙输移至金沙江,危害和威胁金沙江干流水利水电梯级开发工程建设和运行安全。鉴于泥石流已成为该流域生态环境和灾害间恶性循环的关键环节,提出了从泥石流治理入手,控制泥石流灾害和泥沙输移,在恢复生态系统功能和治理灾害的同时,发展生态产业的综合治理对策,使生态环境与减轻灾害间形成良性循环,并促进生态环境建设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江 生态环境 灾害 泥石流 治理对策
下载PDF
江西崇义县小江流域重金属污染现状及评价 被引量:21
8
作者 林娜娜 许秋瑾 +1 位作者 胡小贞 贾建丽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051-1060,共10页
在采样和分析测试的基础上,对江西崇义县小江流域水体、河道表层沉积物、农田土壤和农作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现状进行了研究,对河道表层沉积物和农田土壤中的重金属进行了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小江流域水体中主要污染物为As和Pb,ρ(... 在采样和分析测试的基础上,对江西崇义县小江流域水体、河道表层沉积物、农田土壤和农作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现状进行了研究,对河道表层沉积物和农田土壤中的重金属进行了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小江流域水体中主要污染物为As和Pb,ρ(As)和ρ(Pb)最高值分别为0.241和0.054 mgL;河道表层沉积物中主要污染物为As和Cd,w(As)和w(Cd)最高值分别为1 815.71和19.23 mgkg;农田土壤中主要污染物为Ni、Cu、Zn、As和Cd,w(Ni)、w(Cu)、w(Zn)、w(As)和w(Cd)最高值分别为74.47、428.08、393.05、1 599.71和28.53 mgkg;农作物中w(Cr)、w(As)、w(Cd)和w(Pb)较高,其最高值分别为15.15、58.45、6.77和13.98 mgkg.沉积物中各重金属生态风险大小依次为As>Cd>Cu>Zn>Cr,重金属总体生态风险程度表现为下游>中游>上游,具有大于"强"的生态风险程度.农田土壤中各重金属生态风险大小依次为Cd>As>Cu>Zn>Cr,整体生态风险除3号采样点为"中等"外,其他采样点均为"强"及以上.总体而言,小江流域As污染极为严重.针对小江重金属污染特征,提出采取污染源源头控制、河道生态修复、加强重金属监测与管理等治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江流域 重金属 生态风险 污染特征
下载PDF
小江断裂带中段晚新生代构造盆地演化阶段 被引量:12
9
作者 沈军 汪一鹏 +5 位作者 宋方敏 俞维贤 曹忠权 侯学英 申旭辉 李志祥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58-64,共7页
小江断裂带中段的盆地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即N2—Q1、Q2末—Q3初和Q3—Q4。这些盆地受小江断裂带左旋走滑运动控制。
关键词 断裂带 盆地 演化阶段 晚新生代 盆地构造
下载PDF
小江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其趋势分析 被引量:11
10
作者 贾松伟 韦方强 崔鹏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54-157,共4页
运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提取了小江流域1987,1995年和2000年土地利用空间数据,分析了1987~2000年间小江流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幅度、速度以及类型之间相互转移,并应用马尔柯夫概率模型对小江流域2015年土地利用格局进行了预... 运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提取了小江流域1987,1995年和2000年土地利用空间数据,分析了1987~2000年间小江流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幅度、速度以及类型之间相互转移,并应用马尔柯夫概率模型对小江流域2015年土地利用格局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13年来小江流域耕地、林地以及城乡工矿用地面积均显著增加,其中耕地增加最为显著,由1987年的345.1km^2增加到2000年的398.7km^2。小江流域土地利用变化速度很快,年均变化速度达0.49%;对单一土地利用类型来说,城乡工矿用地的年均变化速度最大,年变化率达3.52%,其次为耕地和水域。增加的耕地主要来自草地、林地和水域;林地中除部分转化为耕地外,由12.64%的林地退化成草地;草地和未利用地基本保持不变。到2015年,小江流域耕地、林地、水域和城乡工矿用地面积和比例将会增加,草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和比例将会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江流域 土地利用变化 转移矩阵 变化趋势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地区第四纪泥石流发育特性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梁学战 陈洪凯 唐红梅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78-983,共6页
在实地考查和试验分析的基础上,对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地区第四纪代表性泥石流堆积剖面进行了分析;根据阶地特征、泥石流堆积剖面与地质年代的关系,白龙江流域与小江流域第四纪泥石流活动均可分为8期,白龙江流域第四纪泥石流活动主要在1.5 ... 在实地考查和试验分析的基础上,对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地区第四纪代表性泥石流堆积剖面进行了分析;根据阶地特征、泥石流堆积剖面与地质年代的关系,白龙江流域与小江流域第四纪泥石流活动均可分为8期,白龙江流域第四纪泥石流活动主要在1.5 Ma,0.73 Ma,0.565~0.425 Ma,0.245~0.165 Ma,(116.8±9.9)ka,50~25 ka,5~4 ka,3 ka至今,小江流域第四纪泥石流活动主要在1.42 Ma,0.985 Ma,0.562~0.52 Ma,0.218 Ma,0.137 Ma,14ka,0.73 ka,3 ka至今。根据对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地区泥石流堆积层及活动周期的分析,结合泥石流与冰期间冰期气候特征的比较,得出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地区泥石流活动过程既具有一致性特点,也具有非平衡性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地理学 泥石流 发育特性 第四纪 白龙江流域 小江流域
下载PDF
基于风化物水理特征的泥石流对岩性敏感性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继 韦方强 +1 位作者 于苏俊 谢贤健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227-2233,共7页
泥石流对不同岩性的敏感性存在明显差异,以中国泥石流最发育的小江流域为研究区,采集上、中、下游5个典型泥石流沟,9种类型岩石的19个风化物样品及5个泥石流堆积样品。通过塑、液限及渗透试验获取水理特征参数,选择与泥石流起动密切相... 泥石流对不同岩性的敏感性存在明显差异,以中国泥石流最发育的小江流域为研究区,采集上、中、下游5个典型泥石流沟,9种类型岩石的19个风化物样品及5个泥石流堆积样品。通过塑、液限及渗透试验获取水理特征参数,选择与泥石流起动密切相关的塑限、塑性指数及渗透系数3个指标,并以欧式距离为基础来构建敏感性计算公式,对各指标进行敏感性综合分析。采用子流域泥石流敏感性统计分析法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以风化物水理特征差异规律分析为基础的敏感性能较客观合理地刻画各岩性的敏感性规律,9种岩石的敏感性由小到大依次为:玄武岩、灰岩、白云岩、板岩、第四纪冲洪积、砂岩、粉砂岩、千枚岩以及泥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地质 泥石流 敏感性 水理特征 小江流域
下载PDF
白龙江与小江泥石流流域地貌演化比较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黄江成 欧国强 潘华利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14年第1期6-11,共6页
甘肃白龙江和云南小江是我国著名的暴雨泥石流区域,灾害频发、危害严重。本研究选取白龙江和小江流域主要泥石流沟,通过分析主沟比降和流域面积一高程曲线,定量分析流域的地貌演化阶段,比较两流域主要泥石流沟在地貌演化上的异同。... 甘肃白龙江和云南小江是我国著名的暴雨泥石流区域,灾害频发、危害严重。本研究选取白龙江和小江流域主要泥石流沟,通过分析主沟比降和流域面积一高程曲线,定量分析流域的地貌演化阶段,比较两流域主要泥石流沟在地貌演化上的异同。研究发现两个流域的主要泥石流沟绝大多数处在壮年期,表明在未来较长的时间内,两个流域的泥石流活动还将持续;小江流域泥石流沟在发育阶段上略迟于白龙江流域;处在同一演化阶段不同线型的泥石流流域,上凸型和中凸型更有利于泥石流活动。正确判断泥石流沟所处的发展阶段对于泥石流沟防灾减灾工作具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龙江流域 小江流域 泥石流 地貌演化 面积一高程曲线
下载PDF
云南小江流域中上游泥沙特征及模型试验 被引量:19
14
作者 程尊兰 游勇 朱平一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2000年第3期118-122,共5页
通过对长江上游小江流域的地质地貌和水文气象背景分析,并结合动力学模型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中,对水流、泥沙及其运动过程按野外勘测资料和试验要求进行了合理的简化。通过研究提出了小江流域中上游泥沙的活动规律及产沙条件,为小... 通过对长江上游小江流域的地质地貌和水文气象背景分析,并结合动力学模型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中,对水流、泥沙及其运动过程按野外勘测资料和试验要求进行了合理的简化。通过研究提出了小江流域中上游泥沙的活动规律及产沙条件,为小江引水工程的改造提出了有科学依据的可行的实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江流域 水土流失 泥石流 泥沙 云南
下载PDF
小江流域土壤抗崩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邹翔 张平仓 陈杰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44-246,共3页
针对小江流域内不同的土壤类型和土地利用类型,通过实验对小江流域土壤抗崩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小江流域的土壤具有较大抗崩性,其中棕壤的平均崩解速率最大,黄红壤的平均崩解速率最小;从土地利用的角度看,林草地的平均崩解速率最小,灌... 针对小江流域内不同的土壤类型和土地利用类型,通过实验对小江流域土壤抗崩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小江流域的土壤具有较大抗崩性,其中棕壤的平均崩解速率最大,黄红壤的平均崩解速率最小;从土地利用的角度看,林草地的平均崩解速率最小,灌丛其次,裸坡的平均崩解速率最大;小江流域土壤的崩解速率与土壤中<0.002mm的颗粒含量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江流域 抗崩性 崩解速率
下载PDF
小江流域风化物的水理特征差异规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继 韦方强 +1 位作者 于苏俊 谢贤健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0-27,共8页
水理性质是风化土体对降雨过程中入渗水的响应性质,对泥石流起动有着重要影响。以中国泥石流最为发育的小江流域为研究区,采集流域上、中、下游5个流域,9种类型岩石的19个风化物样品及5个典型泥石流沟的泥石流堆积样品,通过液塑限及渗... 水理性质是风化土体对降雨过程中入渗水的响应性质,对泥石流起动有着重要影响。以中国泥石流最为发育的小江流域为研究区,采集流域上、中、下游5个流域,9种类型岩石的19个风化物样品及5个典型泥石流沟的泥石流堆积样品,通过液塑限及渗透实验获取水理特征参数。选择塑限、塑性指数及渗透系数等3个指标构建指标体系,系统分析了不同岩性各指标的差异规律。结果表明,对于各项指标,各岩性风化物均差异显著,且随指标不同,其水理特征差异规律显著不同。5个典型流域泥石流堆积物在各项水理特征指标上均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塑限、塑性指数及渗透系数所构建的指标体系能较为客观、系统、合理地反映各风化产物的水理性质,可为泥石流对岩性的敏感性研究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性 风化物 水理特征 实验研究 小江流域
下载PDF
泸西小江流域岩溶水有效开发模式 被引量:9
17
作者 王宇 袁道先 杨世瑜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05-311,共7页
为了指导岩溶水资源的有效开发和为岩溶石山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提供技术支持,选择典型性突出的泸西小江流域开展示范研究。研究结果认为,由于岩溶生态地质环境条件差异,主要的岩溶水源地类型和岩溶水的赋存特征及开发技术条件也不同。为... 为了指导岩溶水资源的有效开发和为岩溶石山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提供技术支持,选择典型性突出的泸西小江流域开展示范研究。研究结果认为,由于岩溶生态地质环境条件差异,主要的岩溶水源地类型和岩溶水的赋存特征及开发技术条件也不同。为此,依据流域不同的生态地质环境分区,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岩溶水源地利用核磁共振、地质雷达等新技术进行勘查及其开发实验和示范,共设计建设了9项不同技术方案的岩溶水开发示范工程,总结出了适合不同岩溶生态地质环境及其水源地类型的岩溶地下水勘查及开发技术方案和岩溶盆地流域岩溶水有效开发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泸西小江流域 岩溶水源地类型 开发技术条件 勘查技术 开发工程方案
下载PDF
山区河流河床结构表征新方法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志威 颜旭 +2 位作者 潘保柱 余国安 王兆印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99-809,共11页
山区河流的河床结构是来水来沙与河床相互作用的产物,对河床阻力及输沙率的计算具有重要意义。为更科学地表征河床结构的细节特征,采用2017年2次考察金沙江小江流域干支流7个河段的地形测量数据,提出河床结构表征的4个新量纲一数(凹凸... 山区河流的河床结构是来水来沙与河床相互作用的产物,对河床阻力及输沙率的计算具有重要意义。为更科学地表征河床结构的细节特征,采用2017年2次考察金沙江小江流域干支流7个河段的地形测量数据,提出河床结构表征的4个新量纲一数(凹凸数、平均凹度、平均凸度和凹凸度)及其计算方法。新参数的计算原理简单而直观,能够从多角度表征河床结构发育程度及其形态特征,而且当河床结构发育程度较低时,凹凸度的表征结果更具有区分度。结果表明:新参数表征结果与前人单一参数的计算结果具有一致性;吊嘎河下游、陶家小河和清水沟的河床结构凹凸程度大,河床凸起"高凸",凹陷"深陡",河床阻力大,输沙率低;吊嘎河上游、小江、蒋家沟和蓝泥坪沟的河床结构凹凸程度小,河床凸起"低平",凹陷"浅缓",河床阻力小,输沙率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河流 河床结构 形态表征 凹凸度 阶梯-深潭系统 小江流域
下载PDF
巧家拉分盆地结构特征及其形成演化过程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裴向军 李天涛 +1 位作者 黄润秋 王双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78-286,共9页
为了探明巧家盆地的性质、成因以及其演化过程,通过详细野外调查,结合区域构造特征对巧家盆地展开了初步的研究.首先基于详细的野外调查工作,掌握了研究区基本地质背景条件以及盆地表面的沉积特征;进而,对盆地中心区域进行了钻孔勘测,... 为了探明巧家盆地的性质、成因以及其演化过程,通过详细野外调查,结合区域构造特征对巧家盆地展开了初步的研究.首先基于详细的野外调查工作,掌握了研究区基本地质背景条件以及盆地表面的沉积特征;进而,对盆地中心区域进行了钻孔勘测,得到了盆地内部结构特征,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和盆地结构特征,对其形成演化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巧家盆地为典型的拉分断陷盆地,主要受小江走滑断裂带的控制;盆地内部结构主要包括了5个地层层序,从下到上分别为古河流冲积层、昔格达组地层、静水沉积层、泥石流洪积层以及河流阶地,并解释了各层成因;首次发现在距盆地下游边界3 km处曾发生过大规模堰塞堵江事件;堰塞事件发生于距今3万年左右;初步推测该拉分盆地形成于第三纪晚期,后期又经历了断陷湖沉积、堰塞沉积、泥石流洪积以及河流冲积等作用;区域断块阶段、局部拉分断陷阶段、断陷湖相沉积阶段、堰塞沉积阶段、堰塞消亡阶段以及不均匀升降阶段为盆地形成的6个阶段,与盆地内部土层层序有较好的对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江断裂带 拉分盆地 古滑坡 堰塞 演化
下载PDF
长江上游小江流域降水趋势与泥石流侵蚀输沙量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裕宜 田冰 +2 位作者 詹钱登 洪勇 邹仁元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7-42,共6页
运用Mann-Kendall(M-K)非参数检验法分析降水趋势,研究了1950 s^1990 s长江上游小江流域降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90 s长江上游小江流域年降水变化以显著增加为主要特点,M-K检验表现为显著增加趋势(95%的置信度)。该特点与小江流域蒋... 运用Mann-Kendall(M-K)非参数检验法分析降水趋势,研究了1950 s^1990 s长江上游小江流域降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90 s长江上游小江流域年降水变化以显著增加为主要特点,M-K检验表现为显著增加趋势(95%的置信度)。该特点与小江流域蒋家沟泥石流在90年代出现的侵蚀输沙量的大量增加有相当紧密的关系。1990 s比1965~1989年期间平均每年泥石流要多侵蚀输沙91万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江流域 降水趋势 泥石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