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京明代建筑遗产价值传承及其对城市的贡献
1
作者 郭华瑜 《建筑实践》 2024年第1期70-77,共8页
南京是著名历史文化名城,明南京都城的建设遗留塑造了这座城市如今最基础的骨架。然而明清以来,南京城多遭兵燹,建筑遗产几经罹毁,近乎殆尽。如何保护明代建筑遗产,真实表达遗产文化价值?如何延续城脉,将遗产保护与城市文化传承同频共振... 南京是著名历史文化名城,明南京都城的建设遗留塑造了这座城市如今最基础的骨架。然而明清以来,南京城多遭兵燹,建筑遗产几经罹毁,近乎殆尽。如何保护明代建筑遗产,真实表达遗产文化价值?如何延续城脉,将遗产保护与城市文化传承同频共振?是开展遗产保护工作时首要考虑的问题。以笔者主持的南京明孝陵、南京鼓楼、南京灵谷寺中三处明代建筑遗产保护工程为例,探讨时空变迁下应如何认知和诠释明代建筑遗产内涵与价值,将对历史信息真实性与完整性的表达贯彻到保护实践之中,阐述建筑遗产故事,完善城市史脉塑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南京 建筑遗产保护 价值传承 明孝陵 鼓楼 灵谷寺无梁殿
下载PDF
康熙朝《孝陵图样》解读(上)
2
作者 王其亨 《建筑史学刊》 2023年第1期132-146,共15页
今藏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孝陵图样》,是一幅清初孝陵鼎建时的建筑工程图,长近11米,堪称巨制。因其典章制度的纪实性质,曾作为皇家档案匿影宫禁,世人长期无闻。2000年笔者幸获全图大帧彩照,2004年更喜瞻其真容,大量细节展现,多方面的... 今藏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孝陵图样》,是一幅清初孝陵鼎建时的建筑工程图,长近11米,堪称巨制。因其典章制度的纪实性质,曾作为皇家档案匿影宫禁,世人长期无闻。2000年笔者幸获全图大帧彩照,2004年更喜瞻其真容,大量细节展现,多方面的重大价值得以认知。经审慎稽考,已确知该图成于康熙九年(1670)初。为裨益学术,便于利用,谨综罗现知国内外相关文献,略以初识、发现、突破、疑义、真相、建置诸项为上篇,以规制、传承、影响、价值等项为下篇,概略归纳该图研讨心得,奉呈并叩教方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孝陵 工程图 规划设计 康熙 南怀仁
下载PDF
清孝陵石象生艺术的视觉符号化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宝成 周倩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90-95,106,共7页
探析清孝陵石象生艺术特征的表现形式,为清孝陵石象生艺术的视觉符号化设计与应用提供有力的参考和支持。分析清孝陵石象生的艺术特征,筛选清孝陵石象生中特征鲜明的文化元素,经过抽象简化,打散重构等艺术手法将其符号化,由此构建清孝... 探析清孝陵石象生艺术特征的表现形式,为清孝陵石象生艺术的视觉符号化设计与应用提供有力的参考和支持。分析清孝陵石象生的艺术特征,筛选清孝陵石象生中特征鲜明的文化元素,经过抽象简化,打散重构等艺术手法将其符号化,由此构建清孝陵石象生艺术的视觉符号化设计流程图。通过对石狮与文臣进行具体的设计实践,验证上述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将清孝陵石象生艺术的视觉符号化设计进行应用,不仅拓宽了传统文化的活化传承,延续清孝陵石象生艺术文化,更有利于扩大清东陵文化遗产的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孝陵 石象生 视觉符号化设计
下载PDF
南京明孝陵享殿建筑仪礼空间研究
4
作者 梁振西 李国华 张哲 《城市建筑》 2023年第6期153-156,共4页
南京明孝陵作为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氏的合葬陵寝,深远地影响着明清数百年帝王陵寝的发展。享殿是明孝陵陵宫区内的主体祭祀建筑,兼有日常祭祀和大规模祭祀的双重功能,具有开创性的时代特点。通过对皇陵享殿发展历史脉络和明陵... 南京明孝陵作为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氏的合葬陵寝,深远地影响着明清数百年帝王陵寝的发展。享殿是明孝陵陵宫区内的主体祭祀建筑,兼有日常祭祀和大规模祭祀的双重功能,具有开创性的时代特点。通过对皇陵享殿发展历史脉络和明陵祭祀制度及空间特征的梳理,阐明时代文化需求对陵寝建筑仪礼空间的影响。对孝陵陵宫区建筑仪礼空间的研究不仅有助于人们了解明初帝陵的祭祀文化,而且可以为明孝陵遗址的保护和利用提供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孝陵 享殿 仪礼空间 祭祀空间
下载PDF
梁清标《六月会葬孝陵恭纪》诗发微
5
作者 王馨鑫 《唐山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80-86,共7页
梁清标为清初汉族重臣。康熙二年六月,时任兵部尚书的梁清标在参加清世祖顺治皇帝会葬仪式后写下了《六月会葬孝陵恭纪》一诗,以微言的形式指出历史真相:孝陵墓中并无顺治皇帝遗体,仅是空葬衣冠。梁清标能够了解并敢于将这一点揭露于人... 梁清标为清初汉族重臣。康熙二年六月,时任兵部尚书的梁清标在参加清世祖顺治皇帝会葬仪式后写下了《六月会葬孝陵恭纪》一诗,以微言的形式指出历史真相:孝陵墓中并无顺治皇帝遗体,仅是空葬衣冠。梁清标能够了解并敢于将这一点揭露于人前,与其家族——真定望族梁氏在顺康之际的政治态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清标 六月会葬孝陵恭纪 葬衣冠 梁维枢 钱谦益
下载PDF
基于分层思想的历史地段保护方法探讨--以明孝陵神道南段保护规划为例 被引量:7
6
作者 刘奔腾 董卫 《规划师》 2008年第10期19-23,共5页
历史地段的保护实践中,历史信息与规划空间相互对应在实际操作是一个技术难题。明孝陵神道南段的保护规划,引入分层思想,在将历史地段的各种文化信息视为一个连续开放整体的基础上,通过对历史信息的分层和解读,探讨历史信息与物质空间... 历史地段的保护实践中,历史信息与规划空间相互对应在实际操作是一个技术难题。明孝陵神道南段的保护规划,引入分层思想,在将历史地段的各种文化信息视为一个连续开放整体的基础上,通过对历史信息的分层和解读,探讨历史信息与物质空间对应的整合措施,提出了一种以分层思想为指导的历史地段保护方法,形成针对错综复杂历史地段保护规划的方法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层思想 历史信息 规划方法 明孝陵神道
下载PDF
南京明孝陵方城明楼保护设计——兼论中国文物建筑保护中的真实性原则 被引量:4
7
作者 郭华瑜 谢小凤 《建筑与文化》 2008年第12期83-87,共5页
本文针对南京明孝陵方城明楼保护设计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对此制定的保护方案,探讨了中国文物建筑保护中真实性原则的含义与表达等学术问题。通过研究,我们认为真实性原则是一项基本准则,但它不是一个僵化、绝对的概念。它促使我们在进行... 本文针对南京明孝陵方城明楼保护设计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对此制定的保护方案,探讨了中国文物建筑保护中真实性原则的含义与表达等学术问题。通过研究,我们认为真实性原则是一项基本准则,但它不是一个僵化、绝对的概念。它促使我们在进行文物建筑保护时,须审慎权衡与考虑文物保护个案的特殊性,从而有效保护文物建筑历史信息的完整性与真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孝陵 方城明楼 加顶保护 真实性原则 文物建筑原状
下载PDF
发展中的江苏省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事业 被引量:3
8
作者 李燕 《东南文化》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6-79,共4页
苏州古典园林和南京明孝陵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两处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由以传统方式的文物保存上升到对世界文化遗产的科学管理和保护。
关键词 世界文化遗产 苏州园林 明孝陵 管理 保护
下载PDF
古建筑修缮中的防雷探讨 被引量:2
9
作者 刘建峰 张九根 田丽 《建筑电气》 2012年第12期44-47,共4页
总结古建筑修缮过程中防雷设计、施工的重点及难点问题;介绍南京明孝陵明楼修缮工程防雷设计、施工的具体做法。
关键词 古建筑 修缮 防雷 明孝陵
下载PDF
南京明孝陵方城砖石构造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邵星宇 刘筱丹 孔亦明 《时代建筑》 2015年第6期21-25,共5页
南京明孝陵方城明楼是中国古代陵寝制度在明初转折过程中的重要创造,也是砖石构的重要遗存。文章通过实物调研和测绘,探讨方城是如何通过材料和构造设计,实现高大城台的稳定、不同地形高度上的门道以及蹬城踏道,揭示了明初砖石材料与构... 南京明孝陵方城明楼是中国古代陵寝制度在明初转折过程中的重要创造,也是砖石构的重要遗存。文章通过实物调研和测绘,探讨方城是如何通过材料和构造设计,实现高大城台的稳定、不同地形高度上的门道以及蹬城踏道,揭示了明初砖石材料与构造及其工艺结合的建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孝陵 方城 砖石 构造做法
下载PDF
南京明孝陵核心景区植物景观剖析
11
作者 芦建国 张杏春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101-105,109,共6页
南京明孝陵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及马皇后的合葬陵墓,明孝陵核心景区即石象路至宝城段,本文着重分析此核心区的植物景观。通过分析得出,植物的量是帝王陵寝等大型园林营建的最基本要素,只有满足了量的需求,才能满足美的需求。明孝陵核... 南京明孝陵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及马皇后的合葬陵墓,明孝陵核心景区即石象路至宝城段,本文着重分析此核心区的植物景观。通过分析得出,植物的量是帝王陵寝等大型园林营建的最基本要素,只有满足了量的需求,才能满足美的需求。明孝陵核心景区植物景观遵循自然,在自然中合理创造规则景观,实现了规则——自然的过渡。核心景区内每个景点植物配置不尽相同,但都能恰如其分的表达出陵寝植物景观意图。植物景观注重因地制宜,同时植物景观融入了景观营建的精髓,充分展现了植物造景的七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景区 明孝陵 植物景观
下载PDF
北周武帝孝陵出土铜器的焊接模拟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贺 梅建军 +1 位作者 董亚巍 郁永彬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7-55,共9页
为研究出土铜器的焊接技术,但文献中仅有少量关于铜焊的记载,而且模拟实验研究少有进行,因此,进行了实验室焊接工艺的模拟研究。以北周武帝孝陵出土铜器中检测发现的焊料为依据,进行了相关的焊接模拟实验研究,并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 为研究出土铜器的焊接技术,但文献中仅有少量关于铜焊的记载,而且模拟实验研究少有进行,因此,进行了实验室焊接工艺的模拟研究。以北周武帝孝陵出土铜器中检测发现的焊料为依据,进行了相关的焊接模拟实验研究,并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及X射线能谱分析仪分别对铜锡合金、纯锡焊接红铜样品进行了检测分析,结合结果的分析与讨论,排除了焊料为纯锡的可能性,进一步证实了孝陵发现的焊料为铜锡合金焊料。本研究开展的铜焊模拟实验为日后系统研究铜焊技术具有一定的参考与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周孝陵 焊接 铜锡焊料 模拟实验
下载PDF
明代“虱母仙”何野云考论
13
作者 何华东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70-76,共7页
何野云,明代堪舆名士,江西丰城人,却在潮汕地区获广泛群众信仰,被尊为“虱母仙”“龙尾爷”。作为一种历史文化现象,对何野云的研究有一定价值,然而目前研究比较少,有的是居于传说,可信度不高,甚至误传。现据其家谱和有关文献,考证认定... 何野云,明代堪舆名士,江西丰城人,却在潮汕地区获广泛群众信仰,被尊为“虱母仙”“龙尾爷”。作为一种历史文化现象,对何野云的研究有一定价值,然而目前研究比较少,有的是居于传说,可信度不高,甚至误传。现据其家谱和有关文献,考证认定何野云生于1354年,卒于1456年。“野云”名号系其本人根据明成祖朱棣赠词“踪似野云”而自称。1363年陈友谅战死于江西鄱阳湖,此年何野云才9岁,不可能为陈友谅军师。邹普胜被明将所杀,葬于家乡麻城,不可能化名何野云。洪武年间,何野云从事堪舆业,扬名南京和北京。永乐年间,何野云被朱棣召至南京成为明孝陵朱元璋墓主要规划建设者之一,并因此成为堪舆名士。后辞职,从事堪舆业并著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野云 堪舆 “虱母仙” 明孝陵
下载PDF
奉祀帝陵的皇戚勋家:明朝孝陵卫指挥使世家萧氏——从出土墓志谈起
14
作者 虞金永 《故宫博物院院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8-90,142,共14页
南京市两座墓葬出土的孝陵卫指挥使萧氏家族的两合墓志,详细记载了其家族五代百余年的发展历史,特别是萧敬季女洪武朝入选宫掖拜为美人,后陪葬孝陵的事迹,可补史阙。洪武朝天女户的特殊身份对萧氏家族政治权力的延续产生了深远影响。自... 南京市两座墓葬出土的孝陵卫指挥使萧氏家族的两合墓志,详细记载了其家族五代百余年的发展历史,特别是萧敬季女洪武朝入选宫掖拜为美人,后陪葬孝陵的事迹,可补史阙。洪武朝天女户的特殊身份对萧氏家族政治权力的延续产生了深远影响。自永乐至正统年间,萧氏家族同步掌印奉祀明皇陵和明孝陵,是安徽凤阳中都城和南京孝陵的双重掌权者。而明弘治前,孝陵卫指挥使主要由萧氏和宁国大长公主驸马梅殷家族世袭。明代孝陵卫指挥使一职可多人同时担任,但仅一人掌印(见任官),其余皆为带俸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孝陵卫指挥使 萧氏家族 朝天女户 明皇陵 锦衣卫
原文传递
北周武帝孝陵出土部分铜器的初步科学分析
15
作者 王贺 《博物院》 2023年第2期104-110,共7页
北周武帝孝陵于1994年发掘,出土了较为丰富的金属器,其中出土铜器多为小件装饰物,部分表面有金装饰工艺。本文对孝陵出土的22件铜器进行了初步的科学分析,结果表明检测样品中红铜器占据主导地位,铅锡青铜次之;5件样品热锻成型,1件样品... 北周武帝孝陵于1994年发掘,出土了较为丰富的金属器,其中出土铜器多为小件装饰物,部分表面有金装饰工艺。本文对孝陵出土的22件铜器进行了初步的科学分析,结果表明检测样品中红铜器占据主导地位,铅锡青铜次之;5件样品热锻成型,1件样品具有铸造组织特征。对2件铜器样品的连接部位进行了考察,推测使用了合金焊料。结合以往研究成果及相关讨论,认为北周时期使用红铜制作小型装饰件可能较为普遍。为全面揭示北周时期金属技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周孝陵 铜器 金属工艺 科学分析
原文传递
“金陵根本重地”——明末政治语境中的风水观 被引量:3
16
作者 罗晓翔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2-29,74,共9页
自三国时代起,作为南京地区地理标志的钟山就被赋予了风水学的内涵。随着明太祖朱元璋(1328-1398年)将孝陵营建于此,钟山在明代风水堪舆理论中便有了更为丰富的意义。有明一代,孝陵与钟山的意义绝非止于帝王陵寝和自然景观,它们不断为... 自三国时代起,作为南京地区地理标志的钟山就被赋予了风水学的内涵。随着明太祖朱元璋(1328-1398年)将孝陵营建于此,钟山在明代风水堪舆理论中便有了更为丰富的意义。有明一代,孝陵与钟山的意义绝非止于帝王陵寝和自然景观,它们不断为文学传统、仪式制度、风水堪舆、地理象征、政治语汇所利用,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被赋予政治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钟山 明孝陵 风水 地理景观 政治象征
原文传递
考古发掘与世界文化遗产申报——以明孝陵为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贺云翱 陈思妙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1-27,共7页
科学深入的考古发掘和研究工作有助于揭示遗产对象的真实面貌、历史细节、年代特征、独特内涵和演变过程,进而提炼出世界文化遗产的"突出普遍价值"以助力申遗行动,也有利于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及其可持续发展。明孝陵这... 科学深入的考古发掘和研究工作有助于揭示遗产对象的真实面貌、历史细节、年代特征、独特内涵和演变过程,进而提炼出世界文化遗产的"突出普遍价值"以助力申遗行动,也有利于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及其可持续发展。明孝陵这一案例说明了考古发掘对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及其保护管理的重要作用。在申遗成功后,考古发掘及遗产研究、遗产教育等工作仍需继续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发掘 世界文化遗产 明孝陵 遗产保护 突出普遍价值 遗产教育
原文传递
南京明孝陵明楼建筑形制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郭华瑜 《建筑史》 2009年第2期81-92,共12页
南京明孝陵明楼是一座五间殿堂建筑,下部为砖拱券承重墙体,上部则为木构屋面,属砖木混合结构。这种建筑形制在明代初年的官式建筑中较为罕见,同时,孝陵明楼作为明代开国皇帝陵寝首创之建筑形式,对后来明、清皇家陵寝建筑的发展具有深远... 南京明孝陵明楼是一座五间殿堂建筑,下部为砖拱券承重墙体,上部则为木构屋面,属砖木混合结构。这种建筑形制在明代初年的官式建筑中较为罕见,同时,孝陵明楼作为明代开国皇帝陵寝首创之建筑形式,对后来明、清皇家陵寝建筑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研究它将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孝陵 明楼 壁柱 形制 砖拱券
原文传递
明孝陵大金门勘察测绘分析与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白颖 陈建刚 +1 位作者 邓峰 周菊萍 《中国建筑史论汇刊》 2018年第1期51-64,共14页
明初是地面的砖拱券建筑大量出现的时期,宫殿陵墓大量使用了砖砌拱门。本文对明初砖券建筑的重要实例——南京明孝陵大金门进行了测绘调查,在此基础上对明初砖券的结构与构造进行了分析,并根据文献、实例与现场痕迹推测了大金门已经损... 明初是地面的砖拱券建筑大量出现的时期,宫殿陵墓大量使用了砖砌拱门。本文对明初砖券建筑的重要实例——南京明孝陵大金门进行了测绘调查,在此基础上对明初砖券的结构与构造进行了分析,并根据文献、实例与现场痕迹推测了大金门已经损毁的屋顶形制与构造。在与其他同期实例对比的基础上,本文总结了明初门式砖券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金门 砖拱券 明孝陵 砖石建筑
原文传递
北周武帝孝陵出土部分金器和鎏金铜器的初步科学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贺 梅建军 +2 位作者 潘路 杨军昌 张建林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9-137,共9页
北周武帝孝陵于1994年发掘,出土了较为丰富的金属器,其中有很多表面带有贴金或鎏金装饰,反映了这一时期金属制作工艺的特点。本文对孝陵出土的20件金器、14件鎏金铜器进行了初步的科学分析研究,为全面揭示北周时期金属技术的发展,提供... 北周武帝孝陵于1994年发掘,出土了较为丰富的金属器,其中有很多表面带有贴金或鎏金装饰,反映了这一时期金属制作工艺的特点。本文对孝陵出土的20件金器、14件鎏金铜器进行了初步的科学分析研究,为全面揭示北周时期金属技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周 孝陵 古代金属工艺 鎏金工艺 古代金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