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anoparticles Study on the Indosinian Xiaomei Shear Zone in the Hainan Island,China:Implication to Developmental Stage and Formation Mechanism of Nanoparticles in a Fault Zone 被引量:1
1
作者 Yang Zhou Baoyun Shen +2 位作者 Yi Yan Hailing Liu Yan Yan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5期957-967,共11页
Nanoparticles are widely observed in the natural shear zone and experimental slip faults, which can lubricate the fault and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friction coefficient during seismic slip. But it is still not clear ... Nanoparticles are widely observed in the natural shear zone and experimental slip faults, which can lubricate the fault and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friction coefficient during seismic slip. But it is still not clear how the nanoparticles develop during the process of sliding. Clarifying the development stage of nanoparticles in a fault zone is critical to understanding the formation mechanisms of nanoparticles and the mechanism of fault weakening from a nanoperspective. In this study, four types of nanoparticles were found in the Indosinian Xiaomei shear zone, including spherical nanoparticles, rod-like nanograins and their aggregations. Ultramicroscopic analyses indicate that polished patches are highly smooth and composed of tightly packed spherical nanoparticles and well orientated rod-like nanograins during slip at high velocities. Meanwhile, the dome nanoparticles were formed by the calcite thermal decomposition due to frictional heat during highspeed sliding. The polygonal grooves are possibly related to high temperature(>900℃) grain boundary sliding deformation mechanisms. However, the porous and rough surfaces are accompanied by a series of holes and parallel "scratches" during a subsequent low-velocity stage. To ascertain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hese nanoparticles, the 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meter(EDS) test were conducted.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materials rich in Fe, MgO and wollastonite are likely to form the rod-like nanograins, while materials rich in SiO2 are likely to form the spherical nanopartic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NOPARTICLES slip faults development stage xiaomei shear zone composition
原文传递
裘氏妇科治疗先兆流产的共性规律及常用药对分子机制的研究
2
作者 陈星蓓 张浩龙 +4 位作者 王玲 杨华娣 王洁 王佳曦 陈文俊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40-246,I0042-I0046,共12页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分析浙江省裘氏妇科流派治疗先兆流产的中医思辨特征、共性规律,并探讨常用药对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收集省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4位裘氏妇科传承人治疗先兆流产的病例,利用SPSS 22.0和Apriori关...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分析浙江省裘氏妇科流派治疗先兆流产的中医思辨特征、共性规律,并探讨常用药对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收集省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4位裘氏妇科传承人治疗先兆流产的病例,利用SPSS 22.0和Apriori关联规则算法筛选治疗先兆流产的高频药物及药对。应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筛选药用药对的活性成分、潜在靶点,并与先兆流产相关靶点作比对,构建“核心靶点-活性成分-药物”网络。运用STRING数据库得到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通过Metascape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分析。使用分子对接和分子动力学对药物关键成分、核心靶点进行验证。结果先兆流产临床常见证型包括肾虚证、血热证、气血虚弱证、血瘀证,针对不同证型,4位医家辨证论治,异中存同,其中菟丝子-白芍是最常用药对。通过TCMSP数据库共筛选出该药对的22种活性成分及125个治疗先兆流产的靶点。GO功能富集分析主要集中于对含氮化合物的反应、脂多糖分子的免疫反应、激酶调节活性等过程。KEGG分析显示主要富集于参与癌症通路和P53信号通路等相关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菟丝子-白芍药对的活性成分槲皮素(quercetin)和山柰酚(kaempferol)能较好地与AKT1、TNF、IL6、TP53、VEGFA、IL1B、JUN、CASP3、EGF和MMP9等靶基因结合,具有潜在较高的生物活性。通过50 ns的分子动力学模拟发现菟丝子-白芍对形成了稳定的分子间作用。结论裘氏妇科治疗先兆流产组方用药多从脾、肾、肝论治,且善用药对,其常用药对“菟丝子-白芍”治疗先兆流产的潜在靶点和作用机制主要参与调控生殖激素水平、炎症反应、免疫平衡、血管生成等生物学过程,为中医药治疗先兆流产提供理论依据,以及进一步发掘其潜在作用机制提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兆流产 裘笑梅 浙派裘氏妇科 共性规律 数据挖掘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分子动力学
下载PDF
裘笑梅主任经验方治疗宫颈糜烂 被引量:3
3
作者 秦朝霞 庄爱文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2期194-195,共2页
[目的]总结裘笑梅主任的经验方治疗宫颈糜烂的疗效。[方法]实验组:根据裘笑梅经验方中药外敷宫颈糜烂面治疗宫颈糜烂;对照组:应用微波治疗宫颈糜烂。[结果]两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改善临床症状方面比较,... [目的]总结裘笑梅主任的经验方治疗宫颈糜烂的疗效。[方法]实验组:根据裘笑梅经验方中药外敷宫颈糜烂面治疗宫颈糜烂;对照组:应用微波治疗宫颈糜烂。[结果]两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改善临床症状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裘笑梅经验方自制中药外敷治疗宫颈糜烂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糜烂 带下 儿茶 明矾 冰片 裘笑梅
下载PDF
杨志旭治疗梅核气经验 被引量:6
4
作者 王婷婷 范铁兵 杨志旭 《山东中医杂志》 2017年第5期405-406,共2页
杨志旭老师认为梅核气病因总属情志所伤,发病与肝密切相关,还涉及肺、心、脾、胃等脏腑,主要病机为肝郁气滞、痰气郁结,治疗以行气解郁、泄热化痰、怡情易性为原则,临床以自拟消梅解郁方治疗梅核气,效果显著。附病案1例加以佐证。
关键词 梅核气 消梅解郁方 杨志旭 临证经验
下载PDF
U-Pb Isotope Geochronology of Syntectonic Granites from Hainan Island,South China:Constraints on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Eastern Paleo-Tethys Ocean 被引量:4
5
作者 ZHOU Yang YAN Yi +5 位作者 LIU Hailing CAI Jianxin ZHOU Mengfei ZHANG Xinchang WANG Yin SHEN Baoyun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6期1315-1330,共16页
Since the recognition of the Indosinian orogeny in northern Vietnam,Triassic orogens have been widely identified around the western and southwestern boundaries of the South China block.The paleo-Tethys sutures stretch... Since the recognition of the Indosinian orogeny in northern Vietnam,Triassic orogens have been widely identified around the western and southwestern boundaries of the South China block.The paleo-Tethys sutures stretch from west to southeast,from Jinshajiang-Ailaoshan via NE Vietnam to Hainan Island;these sutures exhibit and develop voluminous Permian-early Triassic magmatism and numerous high-strain shear zones.As ophiolites related to the paleo-Tethys are lacking on Hainan Island,the eastward extension of the Indosinian orogeny and subduction and closure time of the paleo-Tethys Ocean on Hainan Island remain controversial.Here,an integrated kinematic and geochronological study has been conducted on two shear zones,called the Xiaomei and Mangsan shear zones.U-Pb zircon dating yields an age of early Triassic(252-251 Myr)for Xiaomei syntectonic granites which formed in the same tectonic setting and presented the similar nanoparticles to the Indosinian granites from Ailaoshan ductile shear zone,including the strawberry-like and flower-like nanoparticles.The NE-trending Mangsan shear zone represented by the gneissic granites with middle Permian ages(264-262 Myr)formed in the same tectonic setting as the Wuzhi-shan granites that were proposed as I-type granites.These middle Permian gneissic granites with arc affinity may represent an arc setting related to the NW subduction of the paleo-Tethys.The analyses reveal that granites with late Triassic ages(235-232 Myr)in the Xiaomei shear zone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type granites.The late Triassic extensional events on Hainan Island may be related to the subduction of the paleo-Pacific Plate beneath the East Asian contin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dosinian orogeny Hainan Island xiaomei shear zone Mangsan shear zone syntectonic granites PALEO-TETHYS
下载PDF
小麦纤维素颗粒治疗儿童功能性便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8
6
作者 林才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第18期36-37,共2页
目的探讨小麦纤维素颗粒治疗儿童功能性便秘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92例功能性便秘患儿,对照组采用饮食调节、训练排便习惯、每天进行适量的活动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采用小麦纤维素颗粒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4%,明... 目的探讨小麦纤维素颗粒治疗儿童功能性便秘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92例功能性便秘患儿,对照组采用饮食调节、训练排便习惯、每天进行适量的活动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采用小麦纤维素颗粒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9.1%(P<0.01),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两次排便间隔时间缩短,治疗组药物治疗后排便间隔时间较治疗前明显缩短,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麦纤维素颗粒治疗儿童功能性便秘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功能性便秘 治疗 小麦纤维素颗粒
下载PDF
消霉栓的质量标准研究
7
作者 鲍悦 吴海燕 +2 位作者 王越 孙佳明 张辉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年第6期1121-1122,共2页
目的建立消霉栓的质量标准。方法对处方中的苦参、蛇床子、地肤子3味药材采用TLC进行定性鉴别。采用HPLC对处方中的蛇床子所含有效成分(蛇床子素)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在相应的色谱条带中各药材斑点清晰可辨,阴性对照品无干扰;蛇床子... 目的建立消霉栓的质量标准。方法对处方中的苦参、蛇床子、地肤子3味药材采用TLC进行定性鉴别。采用HPLC对处方中的蛇床子所含有效成分(蛇床子素)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在相应的色谱条带中各药材斑点清晰可辨,阴性对照品无干扰;蛇床子素在0.2~1μg范围内,浓度与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较好,通过实验数据整理得到其标准曲线为Y=348.08X+13.240,r=1,平均回收率=97.96%,RSD值为1.05%。结论所建的消霉栓质量标准具有分析方法简便,准确且重现性较强等特点,可作为消霉栓的质量控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霉栓 质量标准 蛇床子素
下载PDF
论吴小美的《野草》研究
8
作者 张梦阳 《河北学刊》 2002年第6期111-115,共5页
本文从中国鲁迅学史的视域纵览了吴小美和她的研究生团队历年的《野草》研究论文 ,认为他们在《野草》学史上开辟了比较研究的深广世界 ,一步步登上了学术的高境 ,以自觉的方法论意识和劲健的理论思维力在鲁迅研究特别是《野草》研究领... 本文从中国鲁迅学史的视域纵览了吴小美和她的研究生团队历年的《野草》研究论文 ,认为他们在《野草》学史上开辟了比较研究的深广世界 ,一步步登上了学术的高境 ,以自觉的方法论意识和劲健的理论思维力在鲁迅研究特别是《野草》研究领域异军独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小美 鲁迅 《野草》 比较研究
下载PDF
胡晓梅论治紫癜风(过敏性紫癜)精要 被引量:4
9
作者 李雨蒙 朱世荣 +3 位作者 马俊丽 曲文闻 宋敏敏 胡晓梅 《天津中医药》 CAS 2019年第2期128-130,共3页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常见的血管变态反应疾病,中医病名为"紫癜风"。胡晓梅教授分期论治紫癜风,并各宗一方,临证强调祛风与化瘀贯穿全程,疏散与酸收并用,止血与散瘀兼顾,疗效显著,阐述精辟。
关键词 过敏性紫癜 紫癜风 名医经验 中医 胡晓梅
下载PDF
浙派裘氏妇科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共性规律及常用药对分子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李慧 朱群飞 +3 位作者 杨华娣 王斌 章雯超 邵一峰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2期153-166,170,共15页
[目的]通过对浙江省裘氏妇科流派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的中医思辨特征、共性规律的研究,总结裘氏妇科诊疗EMs的群体共性规律,并且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共性规律中的常用药对的分子机制,以期传承浙派裘氏妇科临证用药经验... [目的]通过对浙江省裘氏妇科流派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的中医思辨特征、共性规律的研究,总结裘氏妇科诊疗EMs的群体共性规律,并且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共性规律中的常用药对的分子机制,以期传承浙派裘氏妇科临证用药经验,提高临床疗效。[方法]临床随诊在省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4位裘氏妇科传承人张萍青、吴燕平、王幸儿、张婷,规范采集和录入临床诊疗信息,建立名中医医案数据库,采用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等技术,对各名中医的用药特点、辨证规律等进行数据分析挖掘,总结其共性规律。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挖掘常用药对的活性成分及作用靶标,通过GeneCards数据库挖掘EMs的相关靶点,筛选出常用药对治疗EMs的靶标,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活性成分-EMs靶标网络。利用生物学信息注释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生物过程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代谢通路富集分析,预测常用药对治疗EMs的分子机制。[结果]EMs临床常见证型包括瘀热互结证、肾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针对不同证型,4位医家辨证论治,同中存异,治疗瘀热互结证均以苦寒类的清热药及活血化瘀药为主,治疗肾虚血瘀证使用最多的药物均为补虚药及活血化瘀药,针对气滞血瘀证使用最多的药物均为理气药及活血化瘀药。其中丹参-赤芍药对是裘氏妇科治疗EMs的常用药对,通过TCMSP数据库共筛选出该药对的67种活性成分及78个治疗EMs的靶标,丹参-赤芍药对通过影响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蛋白激酶B1(protein kinase B1,PKB1)、转录因子激活蛋白-1(activator protein-1,AP-1/JUN)、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1,MAPK1)、核转录因子-κB p65(nuclear factor-κB p65,NF-κB p65/RELA)等关键靶点,调控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rotein kinases B,PI3K-PKB)信号通路、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信号通路、缺氧诱导因子-1(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HIF-1)信号通路等治疗EMs。[结论]4位裘氏妇科传承人治疗EMs,均以“肾虚”为本,“瘀”“热”互结为标,以苦寒、甘温之品补肾虚、化瘀血、清瘀热、行气滞,且善用药对。丹参-赤芍药对为裘氏妇科的常用药对,与裘笑梅先生清化逐瘀治疗EMs的学术思想相吻合。网络药理学揭示了该药对治疗EMs的分子机制,为进一步药效物质基础分析和分子机制研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证 浙派裘氏妇科 裘笑梅 共性规律 丹参-赤芍 药对 网络药理学 分子机制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及网络药理学探讨胡晓梅主任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用药规律及机制 被引量:4
11
作者 明静 李芋锦 +3 位作者 杨二鹏 王子卿 刘为易 胡晓梅 《天津中医药》 CAS 2021年第11期1463-1471,共9页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胡晓梅主任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用药规律及其作用机制,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通过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4月1日—2020年11月30日胡晓梅主任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胡晓梅主任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用药规律及其作用机制,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通过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4月1日—2020年11月30日胡晓梅主任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的有效方剂202首,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分析其处方的用药规律,通过频次分析筛选累计频次最高的前10味中药作为其治疗本病的核心药物。然后对核心药物进行了网络药理学分析,探索其治疗PV的潜在的分子机制。[结果]通过药物频次分析得到的前10位的核心药物是生地黄、柴胡、白花蛇舌草、赤芍、龙葵、半枝莲、龙胆、夏枯草、黄芩、牛膝。用药模式分析结果显示最常见的核心组合是生地黄和柴胡。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显示核心药物的靶点为378个,与PV相关的疾病靶点为589个,韦恩图显示核心药物与PV相关的靶点为114个。基因本体论(GO)富集分析显示核心药物治疗PV主要涉及氧化应激、药物反应及细胞凋亡等生物过程,它们通过细胞因子受体-配体结合、磷酸化作用、血红素结合、蛋白结合、激酶调节等分子功能在细胞膜、分泌囊泡等部位发挥作用。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于PI3K-Akt、HIF-1、JAK-STAT、P53等信号通路。蛋白互作网络图显示,STAT3、AKT1、TP53、MAPK1、TNF、VEGFA、MAPK14、IL6有可能是核心药物治疗PV的关键靶点。[结论]运用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分析方法,获得胡晓梅主任治疗PV的高频核心药物,并揭示了核心药物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治疗PV的潜在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PV提供了参考方案,并为进一步深入的物质基础和分子机制研究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中医传承辅助系统 网络药理学 胡晓梅
下载PDF
从“阴火”论治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思路
12
作者 孙妍 曹新甜 +4 位作者 赵霈 邹吉轩 宋英 王明镜 胡晓梅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2年第6期1265-1269,共5页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为临床常见的出血类疾病,属中医“紫癜病”范畴。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临床以慢性ITP(Chronic 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cITP)多见,病程长,易复发,患者可伴有焦虑、乏力等...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为临床常见的出血类疾病,属中医“紫癜病”范畴。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临床以慢性ITP(Chronic 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cITP)多见,病程长,易复发,患者可伴有焦虑、乏力等不适症状,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中医学认为cITP多属本虚标实,本虚为阴虚、气虚、阳虚,病位在肝、脾、肾,标实为热和瘀。《脾胃论》中的“阴火”是指由于内伤脾胃、元气亏损所致的气火失调,其内涵与cITP的病机特点和治疗关系密切。胡晓梅教授基于“阴火”理论,结合自身临床经验,认为脾气虚为cITP的主要病机,治疗以补脾气、泻阴火为治疗原则,以甘温益气的四君子汤为主加减用药。通过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软件客观分析胡晓梅教授临床用药规律,佐证了其从“阴火”论治cITP的思路。该思路指导下用药可有效提高患者血小板计数,提升总有效率,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火”理论 胡晓梅 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思路
下载PDF
综合心理干预对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邓燕霞 欧阳珍 张小枚 《全科护理》 2018年第21期2582-2585,共4页
[目的]探讨综合心理干预对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影响。[方法]纳入在本院就诊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病人12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1例。两组均进行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综... [目的]探讨综合心理干预对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影响。[方法]纳入在本院就诊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病人12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1例。两组均进行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综合心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疼痛情况、心理状况及药物剂量。[结果]两组视觉模拟评分(VAS)在给药第3天、第6天、第9天、第12天时均显著低于给药前(P<0.05),且干预组在第6天、第9、第12天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给药4周后,干预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显著低于给药前(P<0.05),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在治疗第3天、第6天、第9天时药物服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后,实施综合心理干预有利于降低病人的疼痛水平,改善病人对药物的依赖性,减轻焦虑、抑郁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疼痛 综合心理干预 盐酸羟考酮缓释片 焦虑 抑郁
下载PDF
论和晓梅小说中色彩的运用及其象征意义
14
作者 徐睿 《昭通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48-52,共5页
纳西族女作家和晓梅一直以其极具个人特色的书写方式见长。她的小说用词考究、富有灵性,且在色彩上形成了斑斓的视觉冲击感,红、白、灰色彩的运用不仅与人物命运、性格紧密关联,更有深刻的象征意义。
关键词 和晓梅 色彩运用 女性成长 象征意义
下载PDF
坚持公有制是中国改革纲领的一个重要内容
15
作者 颉建中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3期57-61,共5页
本文立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这一结论,从公有制的意义、公有制主体的方针的作用、“三有利标准”的实质入手,分析和论证了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本质和特征的概括与马克思主义的... 本文立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这一结论,从公有制的意义、公有制主体的方针的作用、“三有利标准”的实质入手,分析和论证了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本质和特征的概括与马克思主义的公有制、与公有制主体的方针、与“三有利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 公有制 四个现代化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共同富裕
下载PDF
胡晓梅治疗紫癜性肾炎蛋白尿经验
16
作者 牛继聪 胡晓梅 +2 位作者 李雨蒙 张梅 吕妍 《中医学报》 CAS 2024年第11期2422-2426,共5页
紫癜性肾炎蛋白尿病因病机主要包括肺受风邪、肺病传肾、阳亢阴弱、火热灼津,或病情迁延,久病及肾,最终导致肾虚血瘀。以肾为关键病位,以参芪地黄汤为主方,以补肾气、填肾精为基础治则,配伍祛风散邪、活血化瘀、利湿泻浊之品,疏散表邪,... 紫癜性肾炎蛋白尿病因病机主要包括肺受风邪、肺病传肾、阳亢阴弱、火热灼津,或病情迁延,久病及肾,最终导致肾虚血瘀。以肾为关键病位,以参芪地黄汤为主方,以补肾气、填肾精为基础治则,配伍祛风散邪、活血化瘀、利湿泻浊之品,疏散表邪,搜剔肾风,清利肾络,使败精去而精微生,恢复肾脏封藏之职,减轻患者蛋白尿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癜性肾炎 蛋白尿 参芪地黄汤 肾虚血瘀 胡晓梅
下载PDF
海南岛小妹韧性剪切带的纳米尺度 被引量:9
17
作者 沈宝云 刘兵 +3 位作者 刘海龄 周洋 刘成东 张雪芬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489-1498,共10页
为查明构造性质不明、空间位置不清楚的南海北缘琼南缝合带西段——九所-陵水断裂带,采集断裂带东段小妹韧性剪切带中花岗岩、石榴石石英片岩和花岗质片麻岩3类样品,探讨其纳米尺度特征.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观... 为查明构造性质不明、空间位置不清楚的南海北缘琼南缝合带西段——九所-陵水断裂带,采集断裂带东段小妹韧性剪切带中花岗岩、石榴石石英片岩和花岗质片麻岩3类样品,探讨其纳米尺度特征.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观测结果表明:这3类岩石存在多种纳米结构和构造,结合野外实践得到的该剪切带纳米颗粒的发育程度与其所受剪切作用有关.纳米颗粒的形成机制可能有:(1)剪切力作用下层状硅酸盐热分解;(2)颗粒塑性变形后发生脆性破裂,再经剪切作用研磨而成.与台湾太鲁阁深大断裂带中的韧性剪切带岩石样品进行SEM测试结果对比,发现其纳米颗粒特征和研究区具可比性,据此推测小妹韧性剪切带在区域构造归属上可能与九所-陵水深大断裂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妹韧性剪切带 纳米颗粒 纳米结构 纳米构造 九所-陵水断裂带 扫描电镜 构造.
原文传递
海南岛小妹韧性剪切带纳米颗粒发育阶段及形成机制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印 刘海龄 +3 位作者 张雪芬 沈宝云 朱荣伟 周洋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532-1541,共10页
为了探讨韧性剪切带中纳米颗粒的发育过程和形成机制,进而厘定纳米颗粒对韧性剪切带形成过程和应力机制的指示作用,选取了在小妹韧性剪切带里发育的3种岩石样品(花岗岩、花岗质片麻岩和石英片岩),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其中的纳米颗粒结构及... 为了探讨韧性剪切带中纳米颗粒的发育过程和形成机制,进而厘定纳米颗粒对韧性剪切带形成过程和应力机制的指示作用,选取了在小妹韧性剪切带里发育的3种岩石样品(花岗岩、花岗质片麻岩和石英片岩),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其中的纳米颗粒结构及纳米颗粒的聚集形态.观察结果表明:存在2种基本形态——球形的粒状和长条形的柱状,粒状纳米粒子(纳米粒)在3种岩石中都广泛发育,而柱状纳米颗粒(纳米棒)则在花岗质片麻岩中最发育.对纳米颗粒聚集形态研究,可将发育阶段分为:粒化阶段-异化阶段-成层堆积阶段.再次活动时,首先是经过活化阶段,形成复体颗粒,然后再重复上述阶段.结合纳米颗粒形态变化过程,其形成机制可能为脆-韧性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妹韧性剪切带 纳米粒 纳米棒 复体 扫描电镜 构造地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