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陈汤化裁方破壁饮片水溶液的化学成分及入血成分分析
1
作者 张义 陈炜璇 +2 位作者 刘苗玲 甘钧龙 葛鹏玲 《中南药学》 CAS 2024年第8期2040-2047,共8页
目的分析二陈汤化裁方破壁饮片水溶液的化学成分及入血成分。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HPLC-Q-Exactive-MS)法对比复方样品、空白血清、含药血清色谱图,分析二陈汤化裁方破壁饮片水溶液在大鼠血清中的原... 目的分析二陈汤化裁方破壁饮片水溶液的化学成分及入血成分。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HPLC-Q-Exactive-MS)法对比复方样品、空白血清、含药血清色谱图,分析二陈汤化裁方破壁饮片水溶液在大鼠血清中的原形及代谢产物。结果从复方样品中共鉴定出151个化学成分,通过对照品比对,最终确定了11个成分(柠檬酸、绿原酸、橙皮苷、茯苓酸B、熊果酸、天麻素、巴利森苷A、牡荆素、金丝桃苷、人参皂苷Rg_(1)、人参皂苷Rd)。共鉴定出33个入血成分,其中28个为原形成分,5个为代谢产物。结论本实验通过UHPLC-Q-Exactive-MS分析二陈汤化裁方破壁饮片的入血成分,为进一步阐明二陈汤化裁方破壁饮片的药效物质基础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陈汤 破壁饮片 方剂化裁 入血成分 UHPLC-Q-Exactive-MS
下载PDF
浮小麦配方颗粒特征图谱及4种核苷类成分定量研究
2
作者 王晓亚 杜微波 +2 位作者 马智玲 张志强 沈建梅 《河北工业科技》 CAS 2024年第1期53-62,共10页
为了实现浮小麦配方颗粒的质量控制和评价,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Waters XSelect HSS T3(4.6 mm×250 mm,5μm)为色谱柱,在甲醇-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柱温为30℃、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60 nm的条件下,建立了浮小麦配方... 为了实现浮小麦配方颗粒的质量控制和评价,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Waters XSelect HSS T3(4.6 mm×250 mm,5μm)为色谱柱,在甲醇-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柱温为30℃、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60 nm的条件下,建立了浮小麦配方颗粒的特征图谱及4种核苷类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共确定了13批浮小麦配方颗粒特征图谱中的8个共有峰,并全部获得指认,分别为尿嘧啶、胞苷、次黄嘌呤、尿苷、腺嘌呤、鸟苷、色氨酸、腺苷,各共有峰相对保留时间的RSD均小于2.0%。尿嘧啶、尿苷、鸟苷、腺苷分别在0.0019~0.0473 mg/mL、0.0039~0.0982 mg/mL、0.0028~0.0701 mg/mL、0.0029~0.0730 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1.0000),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0%、100.7%、101.2%、101.8%。所建立的核苷类成分含量测定方法准确、高效、重复性好,可用于浮小麦配方颗粒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化学 浮小麦 配方颗粒 高效液相色谱法 特征图谱 核苷 含量测定
下载PDF
Application of Connectivity Map Database to Research on Chinese Materia Medica 被引量:2
3
作者 Chao Lv Yu-chong Wang +1 位作者 Run-hui Liu Wei-dong Zhang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CAS 2016年第2期117-120,共4页
The connectivity map(CMAP) database is established initially to connect biology, chemistry, and clinical conditions, which helps to discover the connection of disease-gene-drug. The CMAP approach has been applied in... The connectivity map(CMAP) database is established initially to connect biology, chemistry, and clinical conditions, which helps to discover the connection of disease-gene-drug. The CMAP approach has been applied in the field of drug discovery and development, which is widely recognized. In recently years, CMAP analysis has been applied in the research on Chinese materia medica(CMM). The study of CMM is facing a wide range of challenges, such as complicated ingredients, multiple targets, multiple pathways of action and complex functioning mechanism. The idea of employing CMAP in the CMM research has brought a new perspective for researchers and provides a systematic method for elucidating the mechanism of CMM.The connectivity map (CMAP) database is established initially to connect biology, chemistry, and clinical conditions, which helps to discover the connection of disease-gene-drug. The CMAP approach has been applied in the field of drug discovery and development, which is widely recognized. In recently years, CMAP analysis has been applied in the research on Chinese materia medica (CMM). The study of CMM is facing a wide range of challenges, such as complicated ingredients, multiple targets, multiple pathways of action and complex functioning mechanism. The idea of employing CMAP in the CMM research has brought a new perspective for researchers and provides a systematic method for elucidating the mechanism of C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ese materia medica chinese materia medica formula connectivity map establishing connectivity map database
原文传递
消萎方传统煎液与中药配方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袁志军 李培 +3 位作者 萧佩玉 黄绪银 邱文达 梁英 《中国医药科学》 2023年第21期116-119,共4页
目的 探究并比较消萎方传统煎液与消萎方中药配方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1—12月东莞市水乡中心医院60例CAG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30)与研究组(n=30)。两组均接受摩罗丹或必要时四联疗法治疗,... 目的 探究并比较消萎方传统煎液与消萎方中药配方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1—12月东莞市水乡中心医院60例CAG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30)与研究组(n=30)。两组均接受摩罗丹或必要时四联疗法治疗,对照组加服消萎方传统煎液,研究组加服消萎方中药配方颗粒,统计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中医总症状积分、胃镜病理积分及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胃泌素17(G-17)、白介素-6(IL-6)水平。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63.33%(P<0.05);治疗后研究组中医总症状积分、胃镜病理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TGF-β1、G-17、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消萎方中药配方颗粒治疗CAG,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中医总症状积分、胃镜病理积分及血清学相关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消萎方传统煎液 消萎方中药配方颗粒 临床疗效 中医总症状积分
下载PDF
中药(复方)药动学研究现状及研究方法探讨 被引量:23
5
作者 贺福元 罗杰英 +2 位作者 邓凯文 刘西京 杨勇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582-1586,共5页
根据目前中(西)药药动学研究的方法,分析中药学科的特点,结合生物数学知识及多年单成分药动学研究工作,分析了中药药动学研究现状及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了中药多成分体系药动学研究新方法——总量统计矩法,该法既能满足中医宏观要求(宏... 根据目前中(西)药药动学研究的方法,分析中药学科的特点,结合生物数学知识及多年单成分药动学研究工作,分析了中药药动学研究现状及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了中药多成分体系药动学研究新方法——总量统计矩法,该法既能满足中医宏观要求(宏观量化可算)又能满足现代科学微观可测(可按目前单个成分药动学方法进行研究)的要求。适应中医药理论要求的新的中药(复方)药动学研究方法可以在目前单个成分(指标)的药动学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复方 药动学 总量统计矩 数学模型 谱效学 药效学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防治组方规律分析 被引量:20
6
作者 沈洁 郑敏霞 +1 位作者 谢升阳 孙彩华 《中国药业》 CAS 2020年第6期25-28,共4页
目的 探讨中医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的用药规律和组方特点,为新冠肺炎治疗中药的配伍机制研究和复方中药开发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收集2020年2月19日前国家及上海、浙江、广州、四川、吉林等地发布的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 目的 探讨中医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的用药规律和组方特点,为新冠肺炎治疗中药的配伍机制研究和复方中药开发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收集2020年2月19日前国家及上海、浙江、广州、四川、吉林等地发布的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诊疗方案共52张处方,采用Aprior关联规则算法,以支持度、置信度、提升度为指标,分析方剂中的高频药物、配伍规律和关联规则;采用PCA聚类分析法分析不同治疗时期处方的相似性与差异性。结果 藿香出现频率最高(超过30%),甘草、连翘、陈皮、金银花、苍术、黄芩、茯苓、生石膏、厚朴、草果、苦杏仁、生麻黄等也超过15%。这些高频中药的相互配伍,如金银花-连翘、苦杏仁-生石膏、陈皮-茯苓、苍术-厚朴、苍术-生麻黄-草果、苍术-厚朴-草果-藿香的支持度、置信度和提升度均很高,在新冠肺炎方防治剂中应用广泛。在新冠肺炎中医证型的不同时期,处方差异较大,PCA建模后划分成了6类,对应了6个不同的临床防治阶段,即预防/医学观察期、轻症期、中期、重症期、危重症期、恢复期,各期的组方呈现一定规律性。结论 以数据驱动方式对新冠肺炎的防治中药方剂进行对比研究,能有效反映用药配伍规律和各期处方的组方特点,可为中药配伍研究和复方中药的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中药方剂 数据驱动 用药规律 组方分析
下载PDF
中医方剂定量分析方法初探 被引量:8
7
作者 盛志刚 白晶 李庆业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62-264,共3页
受现代工程科学计算方法的启发并结合中医药的实际,文章提出了一种新的中医方剂定量分析方法。通过对一些典型传统方剂的分析可以看出,这种方法可以使人们从一个新的角度来审视中医方剂的作用,且可以通过药味加减的计算来达到更好的治... 受现代工程科学计算方法的启发并结合中医药的实际,文章提出了一种新的中医方剂定量分析方法。通过对一些典型传统方剂的分析可以看出,这种方法可以使人们从一个新的角度来审视中医方剂的作用,且可以通过药味加减的计算来达到更好的治疗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学 方剂学 方剂分析 中医药现代化 工程计算方法
下载PDF
浅析中药气味理论与方剂配伍的关系 被引量:8
8
作者 齐放 徐大鹏 李明 《天津中医药》 CAS 2015年第9期567-570,共4页
四气五味理论是历代中医对中药基本性能认识的结晶,是临床辨证用药的依据之一,可以指导方剂的组方配伍。气味理论为认识中药、研究方剂配伍和临证组方提供帮助。
关键词 方剂学 配伍理论 气味理论
下载PDF
黄芪复合剂有效部位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师音 陈娟 +1 位作者 戚欢阳 师彦平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70-172,共3页
目的研究黄芪复合剂有效部位的化学成分,阐明其产生降血糖作用的物质基础。方法采用硅胶、聚酰胺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理化常数及核磁共振、质谱、紫外、红外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从黄芪复合剂水煎液的正丁醇萃取部位中... 目的研究黄芪复合剂有效部位的化学成分,阐明其产生降血糖作用的物质基础。方法采用硅胶、聚酰胺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理化常数及核磁共振、质谱、紫外、红外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从黄芪复合剂水煎液的正丁醇萃取部位中分离并鉴定了9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鉴定,分别为1-羟基-2,3,4,6-四甲氧基口山酮(Ⅰ)、1-羟基-2,3,4,7-四甲氧基口山酮(Ⅱ)、1-羟基-2,3,5,7-四甲氧基口山酮(Ⅲ)、1-羟基-2,3,5-三甲氧基口山酮(Ⅳ)、1-羟基-2,3,7-三甲氧基口山酮(Ⅴ)、甘草素(Ⅵ)、甘草苷(Ⅶ)、异甘草苷(Ⅷ)、棉毛黄芪皂苷Ⅳ(Ⅸ)。化合物Ⅰ~Ⅴ为口山酮类化合物。结论5个口山酮类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复合剂中分离得到,推测可能是该复合剂的活性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复方 黄芪复合剂 有效部位
下载PDF
基于药物客观指征的方剂学相关问题 被引量:18
10
作者 熊兴江 王阶 《中西医结合学报》 CAS 2010年第1期20-24,共5页
方剂学是联系中医学基础与临床的桥梁学科。作者在统编教材《方剂学》的学习和临床运用中,发现教材存在淡化药物客观指征的现象,并以酸枣仁汤、小青龙汤、济川煎等方剂为例对此问题作了重点阐述。基于病机的方剂学研究思路可能是问题所... 方剂学是联系中医学基础与临床的桥梁学科。作者在统编教材《方剂学》的学习和临床运用中,发现教材存在淡化药物客观指征的现象,并以酸枣仁汤、小青龙汤、济川煎等方剂为例对此问题作了重点阐述。基于病机的方剂学研究思路可能是问题所在。作者提出方证是方剂学核心,寻找方药与其主治病证症状体征的对应关系是方剂学研究的关键,重视方药使用的客观证据指征是方剂学的最大特色;回归、继承传统用药经验,重视以方药客观指征为核心的方剂学研究思路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方剂学 病机 体征和症状
下载PDF
张唐法主任医师针药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经验撷菁 被引量:9
11
作者 李跃兵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1期96-99,共4页
张唐法主任医师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诊疗经验丰富,深通医理,依据中医辨证论治原则,采用针刺、穴位注射、中药方剂、运动康复锻炼等方式,从整体上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针刺 中药方剂 运动康复 综合治疗 临床经验 张唐法
下载PDF
《方药学》教学中常见的问题探析及刍议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海颖 杨柏灿 +2 位作者 潘颖宜 何世民 袁颖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4年第5期75-77,共3页
《方药学》是由《中药学》和《方剂学》两门既独立又密切相关的课程整合而成的一门新课程,主要面向各中医药院校医学相关专业(包括康复、营养、护理、卫生管理、运动医学等)的学生。我们在课程开设的3年时间内,遇到了方剂学与中药学教... 《方药学》是由《中药学》和《方剂学》两门既独立又密切相关的课程整合而成的一门新课程,主要面向各中医药院校医学相关专业(包括康复、营养、护理、卫生管理、运动医学等)的学生。我们在课程开设的3年时间内,遇到了方剂学与中药学教学时间安排,两门课程课时分配,如何根据各专业特点进行讲授,怎样建立综合考评体系,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行课外学习等诸多问题,经过教学探索,教学方式上我们强调方药结合,以中药为主线,同类别的方剂为辅线,采用综合的考评方法,强调课外学习,这些都有助于改善学生的学习状态,提高课程的学习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药学 教学问题 分析 建议
下载PDF
中医方剂文化负载词英译对比研究——以《伤寒论》为例 被引量:7
13
作者 范延妮 《西部中医药》 2019年第11期157-160,共4页
以国内2位著名译者罗希文和李照国翻译的《伤寒论》为例,对比分析2个译本在方剂文化负载词翻译方面的异同,尝试探索中医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原则和方法,指出中医方剂文化负载词包括方剂名称、中药名称、煎药用水、剂量剂型等,这些中医特有... 以国内2位著名译者罗希文和李照国翻译的《伤寒论》为例,对比分析2个译本在方剂文化负载词翻译方面的异同,尝试探索中医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原则和方法,指出中医方剂文化负载词包括方剂名称、中药名称、煎药用水、剂量剂型等,这些中医特有的名词术语在英语中没有对应语,应由中医文化持有者给出适当的翻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负载词 方剂名称英译 中药名称英译 《伤寒论》
下载PDF
苓桂术甘汤配方颗粒加味治疗慢性射血分数降低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0
14
作者 陈少旭 梁小银 侯晓亮 《光明中医》 2018年第8期1104-1107,共4页
目的观察苓桂术甘汤配方颗粒加味治疗慢性射血分数降低心力衰竭属阳虚水泛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7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苓桂术甘汤配方颗粒加味治... 目的观察苓桂术甘汤配方颗粒加味治疗慢性射血分数降低心力衰竭属阳虚水泛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7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苓桂术甘汤配方颗粒加味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心功能分级比较、6分钟步行试验(6-MWT)、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 BNP)水平。结果治疗后,在中医证候疗效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18%,优于对照组的71.05%(P<0.05);在心功能分级比较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31%,优于对照组的78.95%(P<0.05);2组的6 min步行距离、LVEF、NT-pro BNP均有改善,且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苓桂术甘汤配方颗粒加味可有效缓解慢性射血分数降低心力衰竭属阳虚水泛证患者的中医证候,改善心功能,提高LVEF,降低NT-pro BNP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怔忡 苓桂术甘汤 中药配方颗粒 左室射血分数 心力衰竭
下载PDF
中药学专业方剂学授课效果提高的几点体会 被引量:2
15
作者 侯少贞 高洁 +1 位作者 全世建 曾元儿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5年第5期84-86,共3页
在明确中药学类专业学生方剂学教学目的的基础上,针对其专业培养的特点,以教学大纲为核心,通过提高不同专业背景授课老师授课内容的互补性、拓展方剂学授课内容的宽度、加强方剂理论学习与今后实践的有机联系,培养中药学专业学生学习方... 在明确中药学类专业学生方剂学教学目的的基础上,针对其专业培养的特点,以教学大纲为核心,通过提高不同专业背景授课老师授课内容的互补性、拓展方剂学授课内容的宽度、加强方剂理论学习与今后实践的有机联系,培养中药学专业学生学习方剂的兴趣和应用能力,从而取得了良好的教学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学专业 方剂学 教学改革
下载PDF
高等中医院校中医基石学科行政建制——学科与教研室并行建制的现状和思考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晓辉 李晓娟 +5 位作者 詹向红 曹珊 刘文礼 王振亮 霍磊 郑玉玲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7年第12期40-42,共3页
中医基石学科是特色中医药院校建设的核心和灵魂,鉴于近年来中医基石学科发展面临的严峻形势,河南中医药大学近3年来在广泛调研,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探索学科与教研室并行管理机制,并运行于实践。该机制不仅能充分发挥综合学科的宏观管理... 中医基石学科是特色中医药院校建设的核心和灵魂,鉴于近年来中医基石学科发展面临的严峻形势,河南中医药大学近3年来在广泛调研,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探索学科与教研室并行管理机制,并运行于实践。该机制不仅能充分发挥综合学科的宏观管理功能,还能促进个体教研室的具体建设功能,既能有效利用大学科的优质资源,又能发挥教研室精细简练的优势,促进科室优势互补,实现科室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基石学科 管理机制 中医基础理论 内经 中医诊断学 方剂学 伤寒论 金匮要略 温病学 中药学
下载PDF
紧扣以法统方主题探索方剂学教学模式 被引量:1
17
作者 赵黎 许霞 +1 位作者 南淑玲 张珺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0年第18期1-3,共3页
"以法统方"包括"以法组方""以法选方""以法类方""以法释方"等方面,文章从"以法统方"的名词溯源导入,回顾历版方剂学教材涉及"治法"的编写体例与章节分类,介绍... "以法统方"包括"以法组方""以法选方""以法类方""以法释方"等方面,文章从"以法统方"的名词溯源导入,回顾历版方剂学教材涉及"治法"的编写体例与章节分类,介绍在教学实践中将证→法→方→药按时序有机结合,体现方药体系中"方以药成,效随方出,证与效应"的逻辑联系,有利于将教学内容系统化、逻辑化,提高《方剂学》课程的教学效果,有利于培养学生临床辨证论治的思路,构建中医思维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法统方 方剂学 教学模式
下载PDF
中药配方颗粒的临床运用概况与未来趋势 被引量:41
18
作者 张斐姝 蔡舒婷 +2 位作者 舒忻 高强 韩振蕴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16期70-73,共4页
了解中药配方颗粒在临床使用环节中的质量可控性(配制及调剂)、价格、安全有效性及合理使用情况等问题,从而为制订国家标准或相关政策提供可靠依据及管理对策。中药配方颗粒是我国中药的一次重大改革,其不仅免除煎煮、服用便捷、起效迅... 了解中药配方颗粒在临床使用环节中的质量可控性(配制及调剂)、价格、安全有效性及合理使用情况等问题,从而为制订国家标准或相关政策提供可靠依据及管理对策。中药配方颗粒是我国中药的一次重大改革,其不仅免除煎煮、服用便捷、起效迅速,且工艺先进、利于贮存,顺应了现代社会对药物的基本要求,在国内外均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但临床使用中,与传统饮片水煎剂相比,其在安全性、等效性及价格等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尊重中医药发展规律,以建立在对传统中医药理论与临床实践有充分认识的标准水煎剂为参比,临床中采用颗粒剂与水煎剂互补共存,以经方为基础创制复方配方颗粒,单味中药配方颗粒及经典药对加减为辅,将在中医临床治疗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及推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配方颗粒 临床运用 发展现状 未来趋势
下载PDF
Changes of Anti-tuberculosis Herbs Formula during Past Three Decades in Contrast to Ancient Ones 被引量:1
19
作者 XU Yu-hui Dai Guang-ming +2 位作者 TANG Shi-huan YANG Hong-jun SUN Zhao-gang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SCIE CAS CSCD 2021年第5期388-393,共6页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volution of herbal medicine in treating tuberculosis(TB)and encourage anti-TB drug discovery and development.Methods:In this study,477 ancien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mulae were c...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volution of herbal medicine in treating tuberculosis(TB)and encourage anti-TB drug discovery and development.Methods:In this study,477 ancien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mulae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Dictiona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escriptions and 172 modern Chinese medicine formulae(from 1986 to 2016)were collected by searching 4 databases:Wan Fang Data Knowledge Service Platform,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 Database(CNKI),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ournal Database(VIP)and Chinese Bio-medical Literature and Retrieval System(Sino Med)in Chinese.We restricted the search to publications in Chinese.Further data analysis was done using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heritance Support System version 2 Software.Results:There were 425 herbs in the 477 ancient formulae and 257 herbs in the 172 modern formulae.Half of the top 30 herbs were shared by both modern and ancient prescriptions.They are Radix Ophiopogonis,Astragalus membranaceus,Fritillaria cirrhosa,Dried rehmannia glutinosa,Poria cocos,Angelica sinensis,Prepared rehmannia glutinosa,Platycodon Root,Radix paeoniae alba,Schisandra chinensis,Bighead atractylodes rhizome,Rhizoma anemarrhenae,Cortex lycii radicis and Radix Scutellariae.Only two groups of herbs with a high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were found in both modern and ancient prescriptions,the Dried rehmannia glutinosa with Radix ophiopogonis,and Radix ophiopogonis with Prepared rehmannia glutinosa.There were 9 and 15 core herb combinations in modern and ancient prescriptions,respectively,but no one was found simutaniously in both modern and ancient prescriptions.Conclusions:Although there were wide variations in the herb groups and herb combinations in the formulae,half of the top 30 herbs were found in both modern and ancient prescriptions.The core herb combinations in modern and ancient prescriptions could help us to improve the priscription for treatment of T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rbal formula TUBERCULOSIS chinese materia medica anti-tuberculosis herbs
原文传递
中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9
20
作者 唐晓琳 石璇 《西部中医药》 2017年第1期66-68,共3页
目的:观察自拟中药方剂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孕三烯酮治疗,观察组给予自拟中药方剂治疗,治疗6个月后观察2组催乳素(PRL)、促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 目的:观察自拟中药方剂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孕三烯酮治疗,观察组给予自拟中药方剂治疗,治疗6个月后观察2组催乳素(PRL)、促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_2)、睾酮(T)、CA125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PRL和CA125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FSH、LH、E2水平高于对照组,CA125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服药期间无恶心、呕吐、腹泻等明显消化道症状。结论:采用自拟中药方剂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效果良好,能有效改善症状和体征,改善免疫功能,且无明显毒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中药方剂 治疗 临床研究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