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南淅川下王岗旧石器遗址试掘与调查发现的石制品
1
作者 李奕坤 李京亚 +1 位作者 宋国定 赵静芳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25,共13页
河南淅川下王岗遗址位于丹江下游右岸第二级阶地,2011-2012年以石器遗存为对象对该遗址进行考古调查与试掘。试掘发现下王岗遗址存在旧石器时代晚期以石核—石片技术为代表的遗存,这是目前丹江下游二级河流阶地唯一发掘的旧石器时代遗址... 河南淅川下王岗遗址位于丹江下游右岸第二级阶地,2011-2012年以石器遗存为对象对该遗址进行考古调查与试掘。试掘发现下王岗遗址存在旧石器时代晚期以石核—石片技术为代表的遗存,这是目前丹江下游二级河流阶地唯一发掘的旧石器时代遗址,丰富了该地区低阶地旧石器时代遗存的考古发现,扩展了下王岗遗址的考古学意义。调查发现石制品的文化特征与试掘情况有所区别,主要为以燧石为主要原料的石片石器和石叶石器,兼有少量新石器时代常见的盘状器、网坠、缺口石刀、磨制石器及其粗坯,调查所发现石制品遗存的年代应主要为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阶段,这些石器遗存的发现为理解丹江流域新石器时代的石器生产和生业模式提供了新的证据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江流域 下王岗遗址 旧石器 新石器
原文传递
淅川下王岗遗址出土塞伊玛-图尔宾诺式铜矛与南北文化交流
2
作者 王鹏 《考古》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4-85,F0002,共13页
通过类型学研究和图像分析,推断下王岗遗址出土塞伊玛-图尔宾诺式铜矛的年代大致在公元前三千纪末或公元前二千纪初,其在长江流域的出现是南北文化交流的结果。明确认识此次文化交流,对于理解龙山-二里头文化时期中国史前文化格局的改... 通过类型学研究和图像分析,推断下王岗遗址出土塞伊玛-图尔宾诺式铜矛的年代大致在公元前三千纪末或公元前二千纪初,其在长江流域的出现是南北文化交流的结果。明确认识此次文化交流,对于理解龙山-二里头文化时期中国史前文化格局的改变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王岗遗址 塞伊玛-图尔宾诺式铜矛 南西伯利亚 文化交流
原文传递
浙川下王岗遗址史前墓葬陶钵覆面现象分析
3
作者 田雅静 《华夏考古》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6-53,共8页
浙川下王岗遗址史前社会的墓葬中存在陶钵覆面现象。该文分析浙川下王岗遗址史前陶钵覆面葬的年代、葬式及随葬品等墓葬情况,认为陶钵覆面现象应当是一个家族群体因为某种观念所特意选择陶钵覆盖在死者面部所造成的,它与墓主人的性别、... 浙川下王岗遗址史前社会的墓葬中存在陶钵覆面现象。该文分析浙川下王岗遗址史前陶钵覆面葬的年代、葬式及随葬品等墓葬情况,认为陶钵覆面现象应当是一个家族群体因为某种观念所特意选择陶钵覆盖在死者面部所造成的,它与墓主人的性别、社会地位等无关系。通过与国内其他地区目前发现的陶钵覆面墓葬对比,目前浙川下王岗史前墓葬陶钵覆面现象与长江流域及相邻地区的红陶钵覆面葬葬俗没有直接的关联,但与浙川马岭遗址黑陶钵覆面葬可能有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王岗遗址 史前时代 陶钵 覆面葬
原文传递
河南淅川县下王岗遗址西周遗存发掘简报 被引量:13
4
作者 高江涛 何努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3-16,共14页
2008年8月,对河南淅川县下王岗遗址进行了调查、钻探。同年9~12月对20世纪70年代发掘区的南北两侧进行发掘,清理西周时期灰坑48个,出土陶鬲、罐、盆、瓮、壶、此致甗、豆等。此次发掘为认识该地区西周时期文化面貌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2008年8月,对河南淅川县下王岗遗址进行了调查、钻探。同年9~12月对20世纪70年代发掘区的南北两侧进行发掘,清理西周时期灰坑48个,出土陶鬲、罐、盆、瓮、壶、此致甗、豆等。此次发掘为认识该地区西周时期文化面貌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为探讨早期楚文化的特征、来源及分布等提供了重要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淅川县 下王岗遗址 西周时期 楚文化
原文传递
二里头文化下王岗类型及相关问题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庞小霞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8-86,共9页
近些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文物保护项目相关遗址的发掘公布了许多新的考古资料,其中丹江库区的淅川下王岗遗址从2008年至2010年进行了连续三年的第二次考古发掘,新发现了一些较为丰富的二里头文化遗存,使得我们对于二里头文化在鄂豫陕交... 近些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文物保护项目相关遗址的发掘公布了许多新的考古资料,其中丹江库区的淅川下王岗遗址从2008年至2010年进行了连续三年的第二次考古发掘,新发现了一些较为丰富的二里头文化遗存,使得我们对于二里头文化在鄂豫陕交界地区的分布、年代、性质以及区域文化交流互动等问题有了一些新的认识。本文拟在新材料的基础上就下王岗二里头文化遗存的内涵、年代、类型以及类型形成原因等做一综合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王岗遗址 二里头文化 下王岗类型 绿松石
原文传递
淅川下王岗西周遗存初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傅玥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6-72,77,共8页
本文将淅川下王岗遗址西周遗存分为两大期三段,年代为西周早期至春秋初年,反映了该遗存由地方文化逐渐被周文化整合的演变过程。通过对下王岗遗址所在的陕豫鄂交汇区西周时期文化格局的分析,我们认为,这一区域是楚文化体系形成前最重要... 本文将淅川下王岗遗址西周遗存分为两大期三段,年代为西周早期至春秋初年,反映了该遗存由地方文化逐渐被周文化整合的演变过程。通过对下王岗遗址所在的陕豫鄂交汇区西周时期文化格局的分析,我们认为,这一区域是楚文化体系形成前最重要的区域,在早期楚文化的探讨上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王岗遗址 西周遗存 周文化 早期楚文化
原文传递
几何形态测量和稳定同位素视角下河南下王岗遗址出土猪骨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戴玲玲 高江涛 胡耀武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5-135,共11页
野猪驯化为家猪的过程中,存在野猪的管理(控制)、家猪逃离人类控制返回自然环境、家猪和野猪的杂交等环节。本文利用几何形态分析和稳定碳、氮同位素方法,对河南下王岗遗址出土猪骨(牙)进行牙齿形态和食物结构分析。整体上看,下王岗遗... 野猪驯化为家猪的过程中,存在野猪的管理(控制)、家猪逃离人类控制返回自然环境、家猪和野猪的杂交等环节。本文利用几何形态分析和稳定碳、氮同位素方法,对河南下王岗遗址出土猪骨(牙)进行牙齿形态和食物结构分析。整体上看,下王岗遗址猪的M2质心值小于野猪,牙齿形态与野猪差别明显。龙山文化时期猪骨稳定同位素有两组情况:一组猪食用大量C4类植物,应源于中原地区圈养方式饲养的家猪;另一组猪的食物结构与野生鹿科相似,似为野猪。然而,几何形态分析显示,牙齿尺寸大的猪,其牙齿形态仍属家猪范围,暗示这部分猪很可能为返野的家猪。本研究突破以往对考古遗址猪群"非家即野"的二分法,对深入了解我国家猪驯化的复杂化过程极具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王岗遗址 几何形态测量 稳定同位素
原文传递
下王岗遗址出土新石器时代遗存的再认识 被引量:3
8
作者 何强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0-49,共10页
根据对下王岗遗址和相关遗址出土材料的分析,下王岗遗址出土的新石器时代遗存实际上自早至晚包含了枣园文化下王岗一期类型、庙底沟文化八里岗一期类型、朱家台文化、屈家岭文化青龙泉二期类型、石家河文化青龙泉三期类型、煤山文化乱... 根据对下王岗遗址和相关遗址出土材料的分析,下王岗遗址出土的新石器时代遗存实际上自早至晚包含了枣园文化下王岗一期类型、庙底沟文化八里岗一期类型、朱家台文化、屈家岭文化青龙泉二期类型、石家河文化青龙泉三期类型、煤山文化乱石滩类型等六种不同时期的文化遗存。这六种文化遗存代表了汉水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至末期的文化发展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王岗遗址 新石器时代 考古学文化 汉水中游
原文传递
河南内乡新石器时代遗址调查
9
作者 徐新华 王晓杰 《中原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12,104,F0002,F0003,共7页
内乡县位于豫西南的南阳地区,境内新石器时代遗址丰富,出土器物有仰韶文化、河南龙山文化特征,主要遗址有黄龙庙岗、茶庵、香花寨、朱岗等。
关键词 新石器时代 内乡县 淅川下王岗 遗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