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锡伯族戏剧文学的表现形式及发展概况 被引量:2
1
作者 贺元秀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1期129-132,共4页
锡伯族的话剧是在赵丹、徐韬、王为一等著名戏剧家的直接指导下产生的,在充分借鉴并吸收汉族、俄苏歌剧和舞剧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民族特色;秧歌剧(汗都舞春)是从东北带来的曲子剧"二人转"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在清代乱弹弦索... 锡伯族的话剧是在赵丹、徐韬、王为一等著名戏剧家的直接指导下产生的,在充分借鉴并吸收汉族、俄苏歌剧和舞剧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民族特色;秧歌剧(汗都舞春)是从东北带来的曲子剧"二人转"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在清代乱弹弦索调曲子戏、眉户、越调的基础上显现出雏形,逐渐演变为锡伯族的现代"秧歌剧";歌剧和舞剧是在翻译、移植改编汉族歌剧和舞剧的基础上形成的。新时期锡伯族作家创作出一些优秀作品,体现出歌剧和舞剧的现代性,在思想内容方面表现出更多的民族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锡伯族 戏剧文学 表现形式 发展概况
下载PDF
锡伯族“朱伦呼兰比”阐释 被引量:1
2
作者 韩芸霞 肖学俊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22-29,共8页
新疆的锡伯族,是乾隆二十九年(1764)奉朝廷之命从盛京(今沈阳)西迁后定居伊犁的。在新疆戍边屯垦的艰苦岁月中,锡伯官兵为新疆的稳定和祖国的安全做出了杰出贡献。同时,新疆的锡伯族还完好地保存并发展了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化传统。本文所... 新疆的锡伯族,是乾隆二十九年(1764)奉朝廷之命从盛京(今沈阳)西迁后定居伊犁的。在新疆戍边屯垦的艰苦岁月中,锡伯官兵为新疆的稳定和祖国的安全做出了杰出贡献。同时,新疆的锡伯族还完好地保存并发展了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化传统。本文所论"朱伦呼兰比"就是锡伯族唱诵艺术的传承,也是追溯、研究满族语言文化重要的活态遗存。文章从"朱伦呼兰比"的产生、流传、特征及音乐形态等方面进行了阐释,以彰显其独特的艺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锡伯族 朱伦呼兰比 唱诵艺术
下载PDF
锡伯族民俗文化景观的特点及价值浅析——以沈阳市沈北新区石佛寺锡伯族古村落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郝鸥 刘倩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2期129-134,共6页
民俗文化景观作为民俗文化的载体,其表达的人文精神内涵对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从文化空间视角对石佛寺锡伯族古村落民俗文化进行研究,分析了石佛寺乡在地域空间、历史文化、宗族文化和山水文化等方面的特点,挖掘出其民... 民俗文化景观作为民俗文化的载体,其表达的人文精神内涵对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从文化空间视角对石佛寺锡伯族古村落民俗文化进行研究,分析了石佛寺乡在地域空间、历史文化、宗族文化和山水文化等方面的特点,挖掘出其民俗文化景观具有的历史文化价值、艺术美学价值、科普教育价值和文化旅游价值,以期为锡伯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提供发展方向,为保护利用、创新开发民俗文化景观奠定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伯族 民俗文化景观 特点 价值 石佛寺
下载PDF
景观人类学视角下锡伯族文化景观保护与发展研究--基于沈阳锡伯族村落的田野调查 被引量:1
4
作者 郝鸥 刘倩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6期548-554,共7页
民族文化景观作为我国文化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定历史时期民族地区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结晶,反映了民族地区人与自然的和谐进化历程,其保护和传承对促进文化景观的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基于沈阳锡伯族村落的田野调查,发现... 民族文化景观作为我国文化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定历史时期民族地区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结晶,反映了民族地区人与自然的和谐进化历程,其保护和传承对促进文化景观的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基于沈阳锡伯族村落的田野调查,发现在锡伯族文化景观保护和发展过程中存在民族传统遗失、文化边界模糊,村庄建设趋同、建筑特色失真等问题。由此,从景观人类学视角对锡伯族文化景观进行审视,提出了三方面建议:通过政策导向,增强地方政府效能;通过科学规划,构建锡伯族文化景观保护发展体系;以人为主体,重视公众参与及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人类学 锡伯族 文化景观 文化遗产
下载PDF
新疆锡伯族多语使用及双语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邢欣 郭安 丁泽良 《双语教育研究》 2014年第1期51-55,共5页
文章对新疆锡伯族语言使用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从新疆的多语环境论起,分析了锡伯族多语现象形成的背景,并通过察布查尔县锡伯族多语使用模式的变化,锡伯族语言教学现状的调查,总结了锡伯族学校双语教学的现状和特点,同时对锡伯族的学校... 文章对新疆锡伯族语言使用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从新疆的多语环境论起,分析了锡伯族多语现象形成的背景,并通过察布查尔县锡伯族多语使用模式的变化,锡伯族语言教学现状的调查,总结了锡伯族学校双语教学的现状和特点,同时对锡伯族的学校选择策略、学校的双语教育模式、汉语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分析,论证了锡伯族双语教育中的母语保护举措,提出锡伯族的多语使用策略和多语教育策略是保护母语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伯族 多语使用 双语教学
下载PDF
新疆锡伯族屯垦传说故事类非遗的保护与传承
6
作者 薛洁 谭晓平 廖肇羽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6期119-124,共6页
该文基于屯垦的主要内涵界定锡伯族屯垦传说故事的范畴,并搜集整理了部分清代新疆锡伯族的屯垦传说故事,总结发现:锡伯族屯垦传说故事具有以人物和历史事件为主、传述内容的纪实性、个体间关联性和鲜明的文化活力等特点;保护和传承锡伯... 该文基于屯垦的主要内涵界定锡伯族屯垦传说故事的范畴,并搜集整理了部分清代新疆锡伯族的屯垦传说故事,总结发现:锡伯族屯垦传说故事具有以人物和历史事件为主、传述内容的纪实性、个体间关联性和鲜明的文化活力等特点;保护和传承锡伯族屯垦传说故事对研究新疆屯垦历史和屯垦文化、在边疆地区加强中华文化认同、维护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因此,基于锡伯族屯垦传说故事的特点和传承价值,笔者从调查和搜集屯垦传说故事、建立古屯垦传说故事档案和开展关联性传承等三方面,提出了新疆锡伯族屯垦传说故事保护与传承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锡伯族 屯垦传说故事 非遗保护
下载PDF
浅析清代锡伯族戍边屯垦及其经济意义
7
作者 杨思远 张玉倩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1期8-14,共7页
乾隆年间,清廷统一新疆后,吸取前代在西域屯垦的经验,从内地调兵戍边屯垦。驻盛京的八旗锡伯兵因其较高的军事素养居戍边队伍之列。锡伯族军民万里戍边,于新疆屯垦的意义重大。首先,其在极边之地进行军事守卫,维护了边疆安全。其次,锡... 乾隆年间,清廷统一新疆后,吸取前代在西域屯垦的经验,从内地调兵戍边屯垦。驻盛京的八旗锡伯兵因其较高的军事素养居戍边队伍之列。锡伯族军民万里戍边,于新疆屯垦的意义重大。首先,其在极边之地进行军事守卫,维护了边疆安全。其次,锡伯军民屯垦自给,为军队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并且修建了驻地农业基础设施,帮助周边民族发展农业生产,将荒凉之地转变为农业发达的地区,促进了边疆经济发展。边疆安全是经济发展的前提,而边疆开发为边疆安全提供了经济保障,促进了中华经济共同体之区域经济平衡,更利于边疆安全。新疆的锡伯族以戍边屯垦在边疆安全与边疆经济发展两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锡伯族 戍边屯垦 边疆安全 边疆经济发展
下载PDF
“异”时空里的国家认同——以傅查新昌《秦尼巴克》为分析文本
8
作者 兑文强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5期60-65,共6页
近代以来,由于清政府腐败黑暗的统治,锡伯族戍边移民的国家认同意识一度相当薄弱。新中国建国以后,随着新疆各项社会改革的完成,以锡伯族为代表的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意识完成了新的转变和确立。《秦尼巴克》提供了一个认识和考察近代以... 近代以来,由于清政府腐败黑暗的统治,锡伯族戍边移民的国家认同意识一度相当薄弱。新中国建国以后,随着新疆各项社会改革的完成,以锡伯族为代表的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意识完成了新的转变和确立。《秦尼巴克》提供了一个认识和考察近代以来边疆少数民族国家认同意识发展变化的经典文本。通过对这部小说的分析讨论,不难得出结论,国家认同的重要前提就是政治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伯族 “异”时空 国家认同
下载PDF
新疆锡伯族多语使用能力调查
9
作者 郭安 邢欣 孙妍 《双语教育研究》 2015年第2期30-36,共7页
新疆锡伯族的语言生态环境主要是双语或多语环境,锡伯族对双语教育一直持有积极态度。文章通过对锡伯族多语掌握能力和使用能力等所做的调查发现,锡伯语的危机主要是锡伯文书面语的危机和在不同场合中语言使用能力方面的危机,锡伯语的... 新疆锡伯族的语言生态环境主要是双语或多语环境,锡伯族对双语教育一直持有积极态度。文章通过对锡伯族多语掌握能力和使用能力等所做的调查发现,锡伯语的危机主要是锡伯文书面语的危机和在不同场合中语言使用能力方面的危机,锡伯语的掌握能力呈下降趋势,汉语掌握能力呈上升趋势,双语使用场合在逐步缩小。为了保持双语教育的均衡发展,同时又兼顾到汉语的实际应用价值,建议在语言掌握能力上加强锡伯语教育,而在使用交际能力上,保持汉语的使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生态 锡伯族 多语掌握能力 多语使用能力 双语教育
下载PDF
锡伯族古籍与历史研究60年
10
作者 顾松洁 《满语研究》 2009年第2期86-91,共6页
锡伯族古籍文献,特别是用满文书写形成的锡伯族历史档案,真实地记录了清代锡伯族的历史,为我们研究锡伯族族源和迁徙等历史问题提供了重要帮助。60年来,专家学者在整理翻译、研究出版锡伯族古籍文献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锡伯族古籍文献,特别是用满文书写形成的锡伯族历史档案,真实地记录了清代锡伯族的历史,为我们研究锡伯族族源和迁徙等历史问题提供了重要帮助。60年来,专家学者在整理翻译、研究出版锡伯族古籍文献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为今后锡伯族古籍与历史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伯族 古籍文献 满文 综述
下载PDF
城镇化对察布查尔县锡伯族语言发展的影响研究
11
作者 刘涛 吴嘉欣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9-14,共6页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城镇化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城镇化进程中的语言问题应当引起高度重视。本文在城镇化背景下,选取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的3个城镇区域为样本(爱新舍里镇、察布查尔镇、种羊场),调查城镇化给不同区域的锡伯族...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城镇化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城镇化进程中的语言问题应当引起高度重视。本文在城镇化背景下,选取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的3个城镇区域为样本(爱新舍里镇、察布查尔镇、种羊场),调查城镇化给不同区域的锡伯族人的语言使用所带来的影响。通过数据分析,我们认为城镇化将扩大国家通用语的使用范围,增加国家通用语和锡伯语语言接触的深度,将进一步改变锡伯族的语言观念,城镇化的发展将增加锡伯族语言转用人群。最后提出城镇化与察布查尔县锡伯族语言和谐发展的对策,解决语言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锡伯族 语言发展 保护对策
下载PDF
困境与突破:“一带一路”背景下新疆锡伯族弓箭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朱翔宇 夏建超 《武术研究》 2022年第3期119-123,共5页
“一带一路”倡议为西迁锡伯族弓箭文化在新时代历史起点上提供了新契机,为更好促进锡伯族弓箭文化创新性发展,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考察等方法对锡伯族弓箭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进行研究。主要困境:弓箭传承人严重稀缺;弓箭制作技艺逐渐消亡... “一带一路”倡议为西迁锡伯族弓箭文化在新时代历史起点上提供了新契机,为更好促进锡伯族弓箭文化创新性发展,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考察等方法对锡伯族弓箭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进行研究。主要困境:弓箭传承人严重稀缺;弓箭制作技艺逐渐消亡;西方现代体育的主流地位;传统弓箭文化认同淡化;传统弓箭赛事呈现“散”“乱”趋势;弓箭旅游文化产业待丰富;“对外”传播力不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西迁锡伯族 弓箭文化 传承与发展
下载PDF
锡伯语文的式微及其原因探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杜秀丽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21-128,共8页
新疆的锡伯语和锡伯文在远离东北锡伯族大本营的语言孤岛中稳定使用了200多年,近30年来出现快速衰退,这是多种社会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其中锡伯语文基础教育模式的演变是一个重要因素。新疆锡伯语文的历史及其兴衰原因分析能够为语言保... 新疆的锡伯语和锡伯文在远离东北锡伯族大本营的语言孤岛中稳定使用了200多年,近30年来出现快速衰退,这是多种社会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其中锡伯语文基础教育模式的演变是一个重要因素。新疆锡伯语文的历史及其兴衰原因分析能够为语言保持和语言濒危的探索提供具有普遍意义的典型个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锡伯族 锡伯语
原文传递
锡伯族社会历史、文化研究述评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云霞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7-23,共7页
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始,俄罗斯学者深入新疆伊犁地区学习研究锡伯语、锡伯文化,搜集锡伯族的相关资料,至今已经过去了一个多世纪。一百余年来,锡伯族研究取得了哪些进展,在哪些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还有哪些不足,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研... 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始,俄罗斯学者深入新疆伊犁地区学习研究锡伯语、锡伯文化,搜集锡伯族的相关资料,至今已经过去了一个多世纪。一百余年来,锡伯族研究取得了哪些进展,在哪些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还有哪些不足,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研究的。本文在全面梳理古今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一百余年来锡伯族研究的情况分门别类地加以梳理和评述,旨在推动锡伯族研究的不断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伯族 历史 文化 研究述评
原文传递
文化翻译观下的锡伯族史诗《西迁之歌》英译探讨 被引量:1
15
作者 苏畅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3-105,共3页
《西迁之歌》是一部反映清朝锡伯族人民西迁新疆伊犁,守卫祖国疆土,建设边疆的英雄史诗。本文以《西迁之歌》的英译为例,从文化翻译观的视角探讨《西迁之歌》英译中应遵循的原则、适用的策略和方法。旨在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弘扬中国少... 《西迁之歌》是一部反映清朝锡伯族人民西迁新疆伊犁,守卫祖国疆土,建设边疆的英雄史诗。本文以《西迁之歌》的英译为例,从文化翻译观的视角探讨《西迁之歌》英译中应遵循的原则、适用的策略和方法。旨在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弘扬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实现不同文化背景中文化信息的传递,从而使得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平等对话成为可能,进而传播与弘扬中华文化之精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伯族 史诗 西迁之歌 文化翻译
原文传递
从锡伯人到锡伯族:辽宁锡伯族族群认同变迁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梁爽 《黑龙江民族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7-123,共7页
清初至民国时期,辽宁地区的锡伯人一直处于"原生自在"的族群发展阶段,同时也是其族群认同急剧变迁的时期,族群认同呈现出松散、驳杂的样态。1953年,锡伯人完成了民族识别而成为锡伯族。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原生情感的"指... 清初至民国时期,辽宁地区的锡伯人一直处于"原生自在"的族群发展阶段,同时也是其族群认同急剧变迁的时期,族群认同呈现出松散、驳杂的样态。1953年,锡伯人完成了民族识别而成为锡伯族。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原生情感的"指引"下,辽宁锡伯族文化精英逐步将民族文化体系化、典范化,以期建构辽宁锡伯族的民族认同。在现代民族-国家的语境中,辽宁锡伯族是在原生情感基础上,一个由民族文化精英主导、国家与他者协同"建构"的地方性民族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锡伯族 族群认同 社会变迁 原生论 建构论
原文传递
档案视角下锡伯族西迁节传承方式探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乔源涛 《兰台世界》 2022年第12期21-24,共4页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锡伯族西迁节的传承尤为重要。在探究西迁节历史源流、分析西迁节档案的基础上,对出版西迁节著作、拍摄西迁节影视作品、开发西迁节文旅产业等西迁节现有的传承方式进行总结;并提出应采用数字技术与西迁...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锡伯族西迁节的传承尤为重要。在探究西迁节历史源流、分析西迁节档案的基础上,对出版西迁节著作、拍摄西迁节影视作品、开发西迁节文旅产业等西迁节现有的传承方式进行总结;并提出应采用数字技术与西迁节民俗活动相结合、举办西迁节寻亲活动、创作西迁节节日歌曲等创新性的传承方式,以期最大程度地发挥传承锡伯族西迁节非遗项目的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伯族西迁节 档案 民俗 传承方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