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张掖西城驿遗址出土铜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7
1
作者 陈国科 李延祥 +1 位作者 潜伟 王辉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5-118,共14页
甘肃张掖西城驿遗址出土金属遗物42件,包括工具、饰品等器物34件,铜块8件,年代为距今4000年至3600年。经SEM-EDS和金相检测分析,25件红铜,10件Cu-As,1件Cu-Sb,2件Cu-Sn,2件Cu-As-Sb,2件为白冰铜器物或铜块;在可明确观察组织的32件器物中... 甘肃张掖西城驿遗址出土金属遗物42件,包括工具、饰品等器物34件,铜块8件,年代为距今4000年至3600年。经SEM-EDS和金相检测分析,25件红铜,10件Cu-As,1件Cu-Sb,2件Cu-Sn,2件Cu-As-Sb,2件为白冰铜器物或铜块;在可明确观察组织的32件器物中,铸造13件,1件铸造后冷锻,8件热锻,10件热锻后冷锻。34件器物中铜锥20件,占58.9%,其中7件铸造,5件热锻,7件热锻后冷锻,1件铸造后冷锻。在合金种类、器物类型、加工技术上没有明确的对应关系。As、Bi、Sb、Pb、Ag(以金属或矿物形式存在)和Sn(以Sn O2形式存在)在大量红铜器物中存在的形态表明,古代工匠已尝试获取合金,但是由于还原气氛低下而难以获得。所有的检测表明,西城驿遗址的冶金已进入从红铜—砷铜合金到锡青铜的青铜时代早期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掖 西城驿遗址 铜器 冶金考古
下载PDF
张掖西城驿遗址冶铸遗物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李延祥 陈国科 +1 位作者 潜伟 王辉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19-128,共10页
对甘肃张掖西城驿遗址出土的32个炉渣、29个矿石、5个炉壁附渣进行了扫描电镜观测。认定绝大部分炉渣是氧化矿石直接冶炼红铜的,少量炉渣是冶炼含砷、锑等合金的;绝大部分矿石是含有少量硫化矿物的铜氧化矿石,少量矿石含有砷、锑、铅等... 对甘肃张掖西城驿遗址出土的32个炉渣、29个矿石、5个炉壁附渣进行了扫描电镜观测。认定绝大部分炉渣是氧化矿石直接冶炼红铜的,少量炉渣是冶炼含砷、锑等合金的;绝大部分矿石是含有少量硫化矿物的铜氧化矿石,少量矿石含有砷、锑、铅等矿物;在一块炉壁附渣中检测出锡、砷、锑、铋合金元素,表明其对应的冶炼产品为青铜。上述现象集中体现在二期中段出土遗物中,表明至少在这一时段该遗址已经能够使用普通的铜氧化矿石冶炼红铜,再配入含有锡、砷、铅、锑、铋的矿石炼制青铜合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掖 西城驿遗址 炉渣 矿石 青铜 冶金考古
下载PDF
张掖西城驿冶金遗址调查报告 被引量:1
3
作者 王辉 李延祥 +7 位作者 潜伟 林怡娴 陈建立 陈国科 芦国华 马更生 方志军 孙明霞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7-35,共9页
西城驿遗址地处河西走廊中部,调查初步确定该遗址是一处与早期铜冶金相关的聚落遗址,年代大致在2000BC-3600BC之间。调查采集到大量齐家文化、四坝文化和"过渡类型"时期的陶器、石器及矿石、炉渣、铜颗粒等遗物,对于开展齐家... 西城驿遗址地处河西走廊中部,调查初步确定该遗址是一处与早期铜冶金相关的聚落遗址,年代大致在2000BC-3600BC之间。调查采集到大量齐家文化、四坝文化和"过渡类型"时期的陶器、石器及矿石、炉渣、铜颗粒等遗物,对于开展齐家文化、四坝文化和"过渡类型"之间的关系及这一时期河西走廊地区的铜冶金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掖 西城驿遗址 铜冶金 “过渡类型”
下载PDF
张掖西城驿遗址新石器时代晚期-青铜时代人类冶金活动的元素地球化学记录 被引量:1
4
作者 陈国科 杨谊时 +1 位作者 张山佳 王辉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7-96,共10页
本文通过张掖西城驿遗址文化层沉积物及现代表土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结合高分辨率碳化植物种子14C测年和最新考古发掘资料,揭示了西城驿遗址4200-3500 BP cal期间人类活动特征,佐证了不同文化阶段人类冶金活动强度变化。Rb/Sr比值... 本文通过张掖西城驿遗址文化层沉积物及现代表土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结合高分辨率碳化植物种子14C测年和最新考古发掘资料,揭示了西城驿遗址4200-3500 BP cal期间人类活动特征,佐证了不同文化阶段人类冶金活动强度变化。Rb/Sr比值、磁化率和重金属元素(Cu、Zn、Pb、As、Ni)含量变化过程显示,西城驿地区4200-4000 BP cal马厂文化时期人类活动增强,冶金活动开始出现;4000-3700 BP cal西城驿文化时期出现了冶金高峰期;四坝文化时期(3700-3500 BP cal)冶金活动强度相对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城驿遗址 元素地球化学 人类活动强度 铜冶炼
下载PDF
甘肃张掖市西城驿遗址 被引量:33
5
作者 陈国科 王辉 +2 位作者 李延祥 张良仁 杨月光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3-17,2,共15页
一、遗址概况 西城驿遗址地处河西走廊中部、黑水河流域中游,位于张掖市甘州区明永乡东北部(图一),介于黑水国南城和北城之间,紧邻312国道,东距黑水河10公里。
关键词 甘肃 张掖市 西城驿遗址 西城驿二期遗存 房址 墓葬
原文传递
甘肃张掖市西城驿遗址2010年发掘简报 被引量:15
6
作者 陈国科 张良仁 +2 位作者 王鹏 王辉 李延祥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66-84,共19页
西城驿遗址位于甘肃省张掖市明永乡下崖村西北3公里处,地处黑河中游的半荒漠区域,介于历史时期的黑水国南城与北城之间(图一)。该遗址于1992年发现,2007~2009年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北京科技大学材料与冶金史研究所组成的河西... 西城驿遗址位于甘肃省张掖市明永乡下崖村西北3公里处,地处黑河中游的半荒漠区域,介于历史时期的黑水国南城与北城之间(图一)。该遗址于1992年发现,2007~2009年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北京科技大学材料与冶金史研究所组成的河西走廊早期冶金遗址调查队先后对其进行了三次实地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掖市 西城驿遗址 冶金 土坯 小麦
原文传递
甘肃张掖市西城驿遗址先民食物状况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18
7
作者 张雪莲 张君 +4 位作者 李志鹏 张良仁 陈国科 王鹏 王辉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10-120,共11页
前言西城驿遗址位于河西走廊上的甘肃省张掖市,年代属于青铜时代。20102011年对该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房址、墓葬、灰坑等遗迹,出土各类陶器、石器,以及动植物遗存、冶炼遗存等,为河西走廊及相关地区青铜时代的考古学文化以及人类... 前言西城驿遗址位于河西走廊上的甘肃省张掖市,年代属于青铜时代。20102011年对该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房址、墓葬、灰坑等遗迹,出土各类陶器、石器,以及动植物遗存、冶炼遗存等,为河西走廊及相关地区青铜时代的考古学文化以及人类生活环境、生活状况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1]。本文根据对出土人骨和部分动物骨骼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 西城驿遗址 氮稳定同位素分析 食物状况研究
原文传递
张掖市西城驿遗址的碳十四测年及初步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张雪莲 张良仁 +3 位作者 王辉 卢雪峰 陈国科 王鹏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8-45,共8页
马厂文化和青铜时代的四坝文化是西北地区的重要考古学文化,但马厂文化和四坝文化的绝对年代框架尚不清晰。本文通过甘肃张掖西城驿遗址考古地层系列出土植物种子、木炭等遗存的碳十四年代测定,初步获得四坝-马厂文化年代序列,为四坝文... 马厂文化和青铜时代的四坝文化是西北地区的重要考古学文化,但马厂文化和四坝文化的绝对年代框架尚不清晰。本文通过甘肃张掖西城驿遗址考古地层系列出土植物种子、木炭等遗存的碳十四年代测定,初步获得四坝-马厂文化年代序列,为四坝文化-马厂文化年代框架的建立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十四测年 张掖西城驿遗址 四坝文化-马厂文化年代序列
原文传递
甘肃张掖西城驿遗址2010年浮选结果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蒋宇超 陈国科 李水城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2-68,共7页
本文通过对甘肃张掖西城驿遗址2010年发掘时采集的系列样品进行浮选,对浮选所获丰富的炭化植物种子和麦类作物穗轴进行鉴定、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炭化种子以谷物类为主。各类谷物的比例和出土概率反映该遗址在西城驿文化和四坝文化阶... 本文通过对甘肃张掖西城驿遗址2010年发掘时采集的系列样品进行浮选,对浮选所获丰富的炭化植物种子和麦类作物穗轴进行鉴定、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炭化种子以谷物类为主。各类谷物的比例和出土概率反映该遗址在西城驿文化和四坝文化阶段是从事以粟黍为主的小米类农业,在西城驿文化偏晚阶段开始利用以小麦为主的麦类作物,在四坝文化时期发展成种植粟黍为主、麦类作物为辅的农业模式。遗址的加工模式可能包括脱粒-扬场的加工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城驿遗址 植物考古 西城驿文化 小麦
原文传递
甘肃张掖西城驿遗址陶器的科技分析与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郁永彬 吴小红 +2 位作者 崔剑锋 陈国科 王辉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08-120,共13页
西方学者较早关注陶器所反映的人类行为与社会方面的信息,注重运用各种自然科学手段复原陶器技术史,并建立考古学文化的时空框架。20世纪50年代,他们提出“操作链”的概念,作为构建古代技术与社会的一种途径,即通过静态的考古遗存... 西方学者较早关注陶器所反映的人类行为与社会方面的信息,注重运用各种自然科学手段复原陶器技术史,并建立考古学文化的时空框架。20世纪50年代,他们提出“操作链”的概念,作为构建古代技术与社会的一种途径,即通过静态的考古遗存来研究动态的生产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城驿遗址 陶器 制陶工艺 岩相分析 青铜时代
原文传递
西城驿遗址浮选植物遗存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范宪军 陈国科 靳桂云 《东方考古》 2017年第1期228-244,共17页
西城驿遗址2012年和2014年发掘采集的179份样品中共浮选出可鉴定种子和果实29611粒,农作物种子有粟、黍、小麦、大麦和大麻,非农作物种子以藜、狗尾草等农田杂草为主。植物遗存的分析显示,西城驿遗址的农业始终以粟、黍旱作农业为主,四... 西城驿遗址2012年和2014年发掘采集的179份样品中共浮选出可鉴定种子和果实29611粒,农作物种子有粟、黍、小麦、大麦和大麻,非农作物种子以藜、狗尾草等农田杂草为主。植物遗存的分析显示,西城驿遗址的农业始终以粟、黍旱作农业为主,四坝文化时期小麦和大麦普遍种植,农业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甘青地区不同遗址浮选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这一地区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的农业状况因时间、空间差异而有所不同,并可能经历了从粟、黍农业到多种作物种植,并逐渐多元化的过程。遗址中小麦和大麦的出土也为研究早期中西农业交流提供了新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城驿遗址 植物遗存 生业经济 中西交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