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南省地方鸡骨骼特性的研究
1
作者 刘新新 安智远 +10 位作者 周恩友 张露洁 蔡春霞 张金豪 郭焕杰 马思涵 李文婷 孙桂荣 田亚东 康相涛 韩瑞丽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4-382,共9页
【目的】研究河南省地方鸡骨骼特性的特点与差异。【方法】随机选取固始鸡、河南斗鸡、正阳三黄鸡、淅川乌骨鸡和卢氏鸡这5个河南省地方鸡品种的成年鸡,每个品种16只,公母数量各8只,屠宰后取股骨、胫骨和跖骨,分别对公母鸡的股骨、胫骨... 【目的】研究河南省地方鸡骨骼特性的特点与差异。【方法】随机选取固始鸡、河南斗鸡、正阳三黄鸡、淅川乌骨鸡和卢氏鸡这5个河南省地方鸡品种的成年鸡,每个品种16只,公母数量各8只,屠宰后取股骨、胫骨和跖骨,分别对公母鸡的股骨、胫骨、跖骨的骨骼形态计量学指标,以及胫骨骨密度、骨强度和母鸡的胫骨骨骼成分指标测定,并进行方差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河南省地方鸡不同品种中,河南斗鸡的股骨、胫骨和跖骨的质量、长度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河南斗鸡(公)骨强度和骨密度显著高于正阳三黄鸡(公)和卢氏鸡(公),与固始鸡(公)和淅川乌骨鸡(公)无显著差异。除了河南斗鸡(母)外,淅川乌骨鸡(母)的骨密度、骨强度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母鸡。正阳三黄鸡(母)和淅川乌骨鸡(母)胫骨钙含量显著高于固始鸡(母)、灰分显著高于固始鸡(母)和卢氏鸡(母),卢氏鸡(母)胫骨磷最高,显著高于淅川乌骨鸡(母)。结合主成分分析从22个骨骼指标提取出2个主成分,能够反映骨骼指标的信息,河南斗鸡综合评分最高。【结论】河南斗鸡的骨骼特性要明显优于其他4个地方鸡品种,其次是淅川乌骨鸡、固始鸡、正阳三黄鸡和卢氏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始鸡 河南斗鸡 正阳三黄鸡 淅川乌骨鸡 卢氏鸡 骨骼性状
下载PDF
河南淅川石墨矿工艺矿物学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欧阳志军 管俊芳 +3 位作者 张凌燕 白丽丽 王长拼 田晶晶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37-140,共4页
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X射线荧光分析、偏光显微镜分析等测试手段对淅川县五个不同矿点的石墨矿进行系统的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该地石墨矿石固定碳含量11%左右,杂质成分以SiO2、Al2O3为主。目的矿物是石墨,含量10%左右,脉石矿物以石... 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X射线荧光分析、偏光显微镜分析等测试手段对淅川县五个不同矿点的石墨矿进行系统的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该地石墨矿石固定碳含量11%左右,杂质成分以SiO2、Al2O3为主。目的矿物是石墨,含量10%左右,脉石矿物以石英、白云母为主,含量分别约为40%、25%,石墨主要与石英、白云母相间分布。五个矿点可归为两类(1#、2#为第Ⅰ类,3#、4#和5#样为Ⅱ类),这两类石墨片的粒度不同,要使石墨单体解离达到90%以上,磨矿细度分别需达到-0.0026mm、-0.013mm。综合分析,该两类石墨矿均属于难选石墨矿,而第Ⅰ类(1#和2#样)石墨矿比第Ⅱ类(3#、4#和5#样)更加难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淅川 石墨 工艺矿物学
下载PDF
河南淅川地区地球化学特征及寒武系底部含矿性 被引量:5
3
作者 胡呈祥 马占有 +3 位作者 李铭 赵志强 张红强 方斌 《地质调查与研究》 2005年第2期106-110,共5页
在河南省淅川地区沿淅川断裂带分布着以银、锑、钒为主的带状异常。通过地质大调查项目实施,重点检查了以银、锑、钒为主的异常,并划分出3个地球化学分区。在寒武系底部水沟口组的硅质岩和粘土岩中发现了银、锑、钒多金属矿化带,伴生有... 在河南省淅川地区沿淅川断裂带分布着以银、锑、钒为主的带状异常。通过地质大调查项目实施,重点检查了以银、锑、钒为主的异常,并划分出3个地球化学分区。在寒武系底部水沟口组的硅质岩和粘土岩中发现了银、锑、钒多金属矿化带,伴生有金、铂、钯等贵金属矿化和稀土矿化。区域上存在有众多的以Ag、Sb、V为主的综合异常和相似的地质环境,区域矿产潜力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淅川 地球化学异常 寒武系 水沟口组 多金属成矿带
下载PDF
河南淅川核桃园组的低等四足类动物群 被引量:3
4
作者 李锦玲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190-203,共14页
本文记述了我国中始新世的—低等四足类动物群.包括三属蜥蜴和三种鳄类.其中的淅川短齿蜥(Brevidensilacerta xichuanensis)和河南密齿蜥(Creberidentat henanensis)为新属种;而响蜥(Tinosautus)发现于同时代北美、欧洲、亚洲的十数个地点.
关键词 四足类动物群 中始新世 河南淅川
下载PDF
河南西峡—淅川一带的墨绿玉矿床及开发利用 被引量:4
5
作者 周世全 丁莉 《矿产与地质》 2004年第2期173-175,共3页
河南西峡-淅川一带的墨绿玉矿床,为蚀变的超基性岩类,分别产于北、南秦岭褶皱带内,矿体呈脉状、透镜状,分布于岩体的边部、中部,矿石类型主要有蛇纹岩类及次闪石-蛇纹岩类,矿床属热液交代变质矿床。原料及产品在市场上有一定的竞争力,... 河南西峡-淅川一带的墨绿玉矿床,为蚀变的超基性岩类,分别产于北、南秦岭褶皱带内,矿体呈脉状、透镜状,分布于岩体的边部、中部,矿石类型主要有蛇纹岩类及次闪石-蛇纹岩类,矿床属热液交代变质矿床。原料及产品在市场上有一定的竞争力,具有较好的开发利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绿玉矿床 开发利用 超基性岩体 矿床地质 河南西峡-淅川
下载PDF
河南省内乡—淅川地区边缘成矿体系与成矿预测
6
作者 隗合明 覃海绍 焦建刚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07年第1期11-14,共4页
河南内乡—淅川地区具有一完整的边缘成矿体系。应用边缘成矿理论,通过野外对该区控矿要素的实际调研和室内对比分析,提出了豫西南内乡—淅川地区边缘成矿体系的新认识。一级成矿边缘为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边缘对接处(山阳—西峡断裂带两... 河南内乡—淅川地区具有一完整的边缘成矿体系。应用边缘成矿理论,通过野外对该区控矿要素的实际调研和室内对比分析,提出了豫西南内乡—淅川地区边缘成矿体系的新认识。一级成矿边缘为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边缘对接处(山阳—西峡断裂带两侧),控制了两个跨省大型成矿带的形成;二级成矿边缘为区域深大断裂边缘,控制区域成矿带形成;三级成矿带边缘为岩体边缘、次级断裂带边缘和地层交界面等,控制矿田、矿床的形成;四级成矿边缘为岩体边缘不同岩相分界面、不同岩性层间面和构造形态、产状变化处。不同边缘交叉、叠合地段是成矿最有利地段。研究表明,边缘成矿体系的形成与地质异常事件密切相关,板块活动、区域构造、火山、岩浆侵入、沉积环境演化是边缘成矿体系形成的主导因素。根据边缘成矿规律进行了成矿预测,指出主要找矿方向和有利找矿区段(靶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成矿体系 矿化集中区 成矿边缘 地质异常事件 成矿预测 内乡——淅川地区 河南省
下载PDF
河南淅川黑绿玉的矿物学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康日仓 张建洪 李劲松 《现代地质》 CAS CSCD 1993年第2期200-204,共5页
河南省淅川黑绿玉质地细腻,颜色浓绿,为一种新型的玉石材料。本文对黑绿玉的矿物成分作了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黑绿玉的主要矿物成分为α型叶蛇纹石,含量大于90%,电镜下观察呈细条板状及叶片状,相互穿插,且有较大程度的定向性,具交织... 河南省淅川黑绿玉质地细腻,颜色浓绿,为一种新型的玉石材料。本文对黑绿玉的矿物成分作了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黑绿玉的主要矿物成分为α型叶蛇纹石,含量大于90%,电镜下观察呈细条板状及叶片状,相互穿插,且有较大程度的定向性,具交织结构。其它矿物主要为磁铁矿、阳起石、方解石等,含量较少,主要分布于玉石的显微剪切理中。通过X光衍射、电子探针、红外吸收光谱及热分析等,对主要的蛇纹石矿物进行了种属确定,对其结构特征、结晶程度及成因等作了一些探讨,并对玉石(全岩)作了显微硬度测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绿玉 叶蛇纹石 矿物学
下载PDF
淅川地层小区寒武系层序划分 被引量:2
8
作者 易承龙 赵洪涛 胡呈祥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7年第3期59-64,共6页
淅川地层小区寒武系划分为水沟口组、岳家坪组和蜈蚣丫组。底部与震旦系平行不整合接触,顶部与奥陶系整合或平行不整合接触,顶、底界面特征为Ⅱ型界面。地层层序分析以剖面研究为基础,在详细测制地层剖面的基础上划分出了46个基本层序,... 淅川地层小区寒武系划分为水沟口组、岳家坪组和蜈蚣丫组。底部与震旦系平行不整合接触,顶部与奥陶系整合或平行不整合接触,顶、底界面特征为Ⅱ型界面。地层层序分析以剖面研究为基础,在详细测制地层剖面的基础上划分出了46个基本层序,分析基本层序在纵横向上的变化规律,进而分析地层结构、划分体系域以及地层层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淅川 寒武纪 地层层序 河南
下载PDF
河南内乡-淅川一带的虎睛石矿床及开发利用 被引量:3
9
作者 刘国范 杨振军 +1 位作者 李铭 马庚杰 《华南地质与矿产》 CAS 2005年第1期68-71,共4页
研究区虎睛石矿床在地质特征、矿物组合、化学成分及琢雕效果等方面与国外虎睛石矿床是完全不同的,属于一种特殊的罕见类型。在分析虎睛石地质特征、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认为该区的虎睛石资源丰富,琢雕效果好,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一定... 研究区虎睛石矿床在地质特征、矿物组合、化学成分及琢雕效果等方面与国外虎睛石矿床是完全不同的,属于一种特殊的罕见类型。在分析虎睛石地质特征、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认为该区的虎睛石资源丰富,琢雕效果好,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和良好的开发利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睛石矿床 开发利用 硅化蓝石棉 河南内乡-淅川
下载PDF
河南淅川ML4.6地震序列特征及发震诱因初探 被引量:1
10
作者 谢健健 高家乙 +2 位作者 郁军建 贾漯昭 刘晓峰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0年第3期45-52,共8页
2018年2月9日河南淅川发生ML4.6地震序列,震中位于丹江口水库库区,依据有关地震序列判别规则和地震学分析方法,分析认为此次地震序列非前震序列,属主余型地震,后续无更大地震发生。2017年11月丹江口水库蓄水位首次达167 m,3个月后即发... 2018年2月9日河南淅川发生ML4.6地震序列,震中位于丹江口水库库区,依据有关地震序列判别规则和地震学分析方法,分析认为此次地震序列非前震序列,属主余型地震,后续无更大地震发生。2017年11月丹江口水库蓄水位首次达167 m,3个月后即发生此次ML4.6地震序列,通过丹江口水库水位与地震的相关性,分析认为具有较明显的水库地震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监测 序列类型 水库诱发 河南淅川
下载PDF
河南淅川县毛竹实生苗造林试验初报
11
作者 周桃龙 王定一 +3 位作者 秦忠林 李新 陈长兴 张培新 《世界竹藤通讯》 2015年第2期26-28,共3页
毛竹实生苗生长快,抗逆性强,适宜于毛竹自然分布边缘地区造林。淅川县位于亚热带北缘与暖温带的过渡地区,适宜于毛竹生长。文章介绍了河南淅川县毛竹实生苗的培育及造林技术试验研究情况,总结了造林中需要特别重视的关键技术。
关键词 毛竹 实生苗 造林技术 河南淅川
下载PDF
河南淅川县马岭2号地点A区发掘简报
12
作者 仪明洁 裴树文 +2 位作者 牛东伟 马宁 罗志刚(绘图)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12,共10页
丹江口水库库区位于湖北、河南和陕西三省交界处,处在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的东缘,是汉水上游到中游的过渡地带,汉水由西向东、丹江由北向南在此汇合,西南、西北和东北分别环绕武当山、秦岭和伏牛山,东南与江汉平原相接。丹江口水库淹没... 丹江口水库库区位于湖北、河南和陕西三省交界处,处在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的东缘,是汉水上游到中游的过渡地带,汉水由西向东、丹江由北向南在此汇合,西南、西北和东北分别环绕武当山、秦岭和伏牛山,东南与江汉平原相接。丹江口水库淹没区地质构造复杂,发育了变质火山碎屑岩、硅质灰岩、片岩、千枚岩、砂砾岩、砂岩、泥岩等。汉水形成于第三纪后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淅川县 马岭2号地点 阿舍利技术 中更新世
原文传递
河南淅川县沟湾遗址仰韶文化墓葬发掘简报
13
作者 张建(文/摄) 张恒恒 +7 位作者 赵尧 乔剑 孔令峰 靳松安 孙广贺(绘制) 李东月(绘制) 曹艳朋(摄) 郑万泉(摄)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25,共23页
沟湾遗址位于河南省淅川县上集镇张营村沟湾组以东,淅邓公路从其东部边缘穿过,西部有上九公路经过,北距县城约6公里。遗址位于老灌河与黄龙庙沟交汇处、老灌河东岸二级阶地上,距老灌河约800米。老灌河此段河床变宽,流速趋缓,除黄龙庙沟... 沟湾遗址位于河南省淅川县上集镇张营村沟湾组以东,淅邓公路从其东部边缘穿过,西部有上九公路经过,北距县城约6公里。遗址位于老灌河与黄龙庙沟交汇处、老灌河东岸二级阶地上,距老灌河约800米。老灌河此段河床变宽,流速趋缓,除黄龙庙沟外还有淅河、金河、后河等支流汇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淅川县 沟湾遗址 墓葬 仰韶文化
原文传递
河南淅川县吴营旧石器时代遗址2019年发掘简报
14
作者 李文成(整理/摄影/制图) +2 位作者 赵清坡 赵静芳 宋国定(整理)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17,共15页
丹江口水库位于东秦岭南麓,由位于丹江下游的丹江库区和汉水上游的汉江库区两部分组成。地处中国气候的南北过渡地带,也是史前时期中国南北方人群迁徙与交流互动的重要廊道。为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目前在这一地区已调查发现近百... 丹江口水库位于东秦岭南麓,由位于丹江下游的丹江库区和汉水上游的汉江库区两部分组成。地处中国气候的南北过渡地带,也是史前时期中国南北方人群迁徙与交流互动的重要廊道。为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目前在这一地区已调查发现近百处旧石器时代遗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淅川县 吴营遗址 用火遗迹 石核-石片技术 晚更新世早中期
原文传递
河南淅川县沟湾遗址屈家岭文化遗存发掘简报 被引量:11
15
作者 张建(文/摄/发掘/整理) 郑万泉(文/摄/发掘/整理) +7 位作者 李鹏飞(文) 曹艳朋(文/摄/发掘/整理) 张萍(文/发掘/整理) 靳松安(文) 王富国(发掘/整理) 孙凯(发掘/整理) 孙广贺(图) 李东月(图)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42-65,共24页
沟湾遗址屈家岭文化遗存包括房基、灰坑、灰沟、墓葬、瓮棺等遗迹,出土遗物以陶器为主,另有较多石制品和少量骨角器。屈家岭文化遗存可分为三期,其中早期遗存与中、晚期遗存有一定差异,但又同属青龙泉二期类型的范畴。该遗址屈家岭文化... 沟湾遗址屈家岭文化遗存包括房基、灰坑、灰沟、墓葬、瓮棺等遗迹,出土遗物以陶器为主,另有较多石制品和少量骨角器。屈家岭文化遗存可分为三期,其中早期遗存与中、晚期遗存有一定差异,但又同属青龙泉二期类型的范畴。该遗址屈家岭文化遗存的发现与研究,对于探讨该文化的北渐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淅川县 沟湾遗址 屈家岭文化 聚落
原文传递
东秦岭淅川奥陶、志留纪地层的新观察 被引量:10
16
作者 戎嘉余 詹仁斌 +3 位作者 王怿 黄冰 唐鹏 栾小聪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4,共14页
2014年对豫西淅川县境奥陶纪、志留纪地层考察后取得如下认识:1)上奥陶统碎屑岩相地层(如上集王罐沟)宜统称为蛮子营组,灰岩、泥岩相(如大石桥石燕河)从下到上宜称为杨庄村组、石燕河组和刘家坡组;2)根据腕足类,石燕河组(含Rongatrypa... 2014年对豫西淅川县境奥陶纪、志留纪地层考察后取得如下认识:1)上奥陶统碎屑岩相地层(如上集王罐沟)宜统称为蛮子营组,灰岩、泥岩相(如大石桥石燕河)从下到上宜称为杨庄村组、石燕河组和刘家坡组;2)根据腕足类,石燕河组(含Rongatrypa动物群)和张湾组下部(含Cathaysiorthis动物群)分别归于晚奥陶世凯迪中晚期和志留纪兰多维列世鲁丹早中期,推测本区缺失凯迪阶顶部、赫南特阶和鲁丹阶底部地层;3)Cathaysiorthis动物群的发现说明本区发育比Pristiograptus leei带更低的地层;4)若岞■组属于早奥陶世的结论可信,则本区缺失中奥陶统,约有10 Myr未接受海相沉积;5)晚奥陶世华北型和北美中大陆型的牙形类与中、东亚腕足动物群和志留纪初期典型华南型腕足动物群的发育表明,当时北美、中东亚的许多块体位于热带海域,由于北美与我国许多块体相距甚远,腕足动物交流受限明显,但牙形类可沿着赤道环流交流。4.5亿年前后,本区在地层序列、地质发展史、沉积环境、生物相和生物组合特性上,情况较复杂,上奥陶统的似更近似于华北,而志留系的与华南关系更密切,并很可能一直持续到泥盆纪晚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足动物群 生物地层 上奥陶统 兰多维列统 志留系 淅川 东秦岭 河南
原文传递
河南淅川县下王岗遗址西周遗存发掘简报 被引量:13
17
作者 高江涛 何努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3-16,共14页
2008年8月,对河南淅川县下王岗遗址进行了调查、钻探。同年9~12月对20世纪70年代发掘区的南北两侧进行发掘,清理西周时期灰坑48个,出土陶鬲、罐、盆、瓮、壶、此致甗、豆等。此次发掘为认识该地区西周时期文化面貌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2008年8月,对河南淅川县下王岗遗址进行了调查、钻探。同年9~12月对20世纪70年代发掘区的南北两侧进行发掘,清理西周时期灰坑48个,出土陶鬲、罐、盆、瓮、壶、此致甗、豆等。此次发掘为认识该地区西周时期文化面貌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为探讨早期楚文化的特征、来源及分布等提供了重要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淅川县 下王岗遗址 西周时期 楚文化
原文传递
河南淅川县沟湾遗址仰韶文化遗存发掘简报 被引量:29
18
作者 靳松安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21,I0001-I0010,共25页
2007~2009年对沟湾遗址进行了发掘,发现大批新石器时代的遗迹、遗物,尤其重要的是发现和探明了遗址外围仰韶文化不同时期的大、小两个环壕,填补了汉水中游地区史前聚落考古的一项空白。依据层位和出土遗物,该遗址的仰韶文化遗存大体分... 2007~2009年对沟湾遗址进行了发掘,发现大批新石器时代的遗迹、遗物,尤其重要的是发现和探明了遗址外围仰韶文化不同时期的大、小两个环壕,填补了汉水中游地区史前聚落考古的一项空白。依据层位和出土遗物,该遗址的仰韶文化遗存大体分为四期,时代从仰韶文化早期晚段到晚期早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 淅川县 沟湾遗址 仰韶文化 环壕聚落 分期 年代
原文传递
河南淅川焦皮凹遗址石家河文化遗存发掘简报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锋 尹彩燕 张清池(绘图)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6-16,共11页
焦皮凹遗址位于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盛湾镇焦皮凹村北,北距淅川县城48公里。2013年3至5月,为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库区建设,郑州大学历史学院考古系对该遗址进行了考古勘探及抢救性发掘,实际发掘面积共3400平方米,此次发掘所见遗... 焦皮凹遗址位于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盛湾镇焦皮凹村北,北距淅川县城48公里。2013年3至5月,为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库区建设,郑州大学历史学院考古系对该遗址进行了考古勘探及抢救性发掘,实际发掘面积共3400平方米,此次发掘所见遗存主要为石家河文化和西周时期,同时发现有少量商代、汉代和宋元等时期遗存。新石器时期的石家河文化主要有灰坑、灰沟等遗迹,出土遗物以陶器为主,另外见有少量石器。根据层位关系和出土器物特征,焦皮凹遗址石家河文化遗存大致属于石家河文化青龙泉三期类型。该遗址的发掘为研究豫西南地区石家河文化的分布与特征提供了新资料,对于豫西南、鄂西北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的相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淅川 焦皮凹遗址 石家河文化 豫西南
原文传递
河南淅川仓房新四队两座汉墓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尊志 刘毅 +10 位作者 袁胜文 贾洪波 吴伟华 李宝军 赵冉 蒋侍辰 张巍 李琳 熊小丽 孙雅頔 齐香钧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64-76,共13页
河南省淅川县仓房镇新四队墓群,位于豫西南和鄂西北交界处的丹江口水库西岸南端的磨子岭上。2010年7-9月,为配合国家南水北调中线水利工程丹江口库区工程,根据国家文物局和河南省文物局南水北调文物保护办公室的统一安排,受河南省文物... 河南省淅川县仓房镇新四队墓群,位于豫西南和鄂西北交界处的丹江口水库西岸南端的磨子岭上。2010年7-9月,为配合国家南水北调中线水利工程丹江口库区工程,根据国家文物局和河南省文物局南水北调文物保护办公室的统一安排,受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委托,南开大学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系对该墓群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清理战国楚墓、秦汉墓葬48座。本文报道其中两座保存较好的汉墓M11、M23。二墓皆为长方形竖穴土(岩)坑墓,M11为一椁两棺的夫妻合葬墓,M23为一椁一棺的单人葬,二墓出土陶、铜、铁等质地随葬品48件(套)。M23年代约属西汉早期(上限或可早至秦代),M11年代约为西汉晚期。这两座墓葬的发掘,丰富了豫西南地区汉代墓葬的考古资料,为研究汉代这一地区的丧葬习俗和物质文化提供了新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 淅川 新四队 汉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