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南省淅川县金家垭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 被引量:2
1
作者 吉恒召 陈金铎 +3 位作者 张恺 李娇艳 李玉辉 闫贺龙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27-133,共7页
金家垭锑矿床位于豫陕交界的南秦岭造山带东段淅川断裂多金属成矿带上,成矿条件较好。为深入探讨矿区找矿潜力,分别采用1∶50 000水系沉积物测量、1∶10 000地质草测、1∶2 000岩石剖面测量和槽探工程控制等方法在矿区开展了地质勘查及... 金家垭锑矿床位于豫陕交界的南秦岭造山带东段淅川断裂多金属成矿带上,成矿条件较好。为深入探讨矿区找矿潜力,分别采用1∶50 000水系沉积物测量、1∶10 000地质草测、1∶2 000岩石剖面测量和槽探工程控制等方法在矿区开展了地质勘查及研究工作,并对矿区地质特征、控矿因素、找矿标志及找矿前景进行了详细探讨。研究表明:(1)矿体主要赋存于寒武系水沟口组底部一套黑色硅质岩及土黄色黏土岩部位;(2)韧性-韧脆性构造是控矿和储矿的有利空间,使地层中的成矿元素发生活化迁移,随着物理化学条件改变,锑及其他有用元素在有利部位发生沉积富集,从而形成锑矿床;(3)采用1∶50 000水系沉积物测量→1:10 000地质草测→1∶2 000岩石测量→槽探揭露方法的找矿效果明显。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圈定了2处找矿靶区,并在靶区内发现了锑矿体,表明靶区内找矿前景较好,值得进一步开展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锑矿 淅川断裂 地质特征 控矿因素 找矿前景
下载PDF
晋北娄烦吕梁群变质相带的划分及其成因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卢保奇 王赐银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25-329,共5页
晋北娄烦吕梁群由一套经受过两期不同性质变质作用的泥砂质岩、基性火山岩和酸性流纹岩组成。早期为吕梁期变质作用,其结果使该区地层构造形迹总体上呈NE走向;晚期为西川河韧性剪切断裂所产生的区域变质作用,其结果使该区地层走向由早期... 晋北娄烦吕梁群由一套经受过两期不同性质变质作用的泥砂质岩、基性火山岩和酸性流纹岩组成。早期为吕梁期变质作用,其结果使该区地层构造形迹总体上呈NE走向;晚期为西川河韧性剪切断裂所产生的区域变质作用,其结果使该区地层走向由早期的NE向扭转为近SN向,且使地层层序发生倒转,并与递增变质带的形成关系密切。选取该区中对变质温度和压力变化反映较敏感的原岩为泥砂质岩石的袁家村组和裴家庄组地层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子探针微区分析(EPMA)对沿地层走向上连续分布的特征变质矿物及矿物共生组合特征进行研究,并利用矿物对地质温度计估算该区不同采样点的变质温度和压力条件,对研究区进行变质相带的划分,确定各变质相带的变质温、压条件,并探讨其成因。研究结果表明,袁家村组和裴家庄组为等化学系列地层。沿该地层走向上:西川河断裂以北地区,从北向南,特征变质矿物绿泥石、黑云母、石榴石、十字石和蓝晶石依次规律出现;西川河断裂以南地区,红柱石和夕线石依次规律出现。根据特征变质矿物的空间分布规律、首次出现的地点及矿物共生组合特征,划分出5个变质带:绿泥石带、黑云母带、石榴石带、十字石-蓝晶石带和红柱石-夕线石带。这一完整的递增变质带可与苏格兰高地的巴罗型相媲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递增变质带 特征变质矿物 等化学系列 地质温度计 西川河韧性剪切断裂
下载PDF
山西娄烦变质岩中蓝晶石、十字石和红柱石的特征及形成条件
3
作者 卢保奇 王赐银 《上海地质》 2003年第3期56-60,共5页
通过电子探针成分分析和矿物共生组合分析,利用地质温度计估算十字石、蓝晶石和红柱石的形成温压条件,以揭示十字石、蓝晶石和红柱石的形成与本区西川河断裂区域变质作用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本区西川河断裂以北地区出露的十字石和蓝... 通过电子探针成分分析和矿物共生组合分析,利用地质温度计估算十字石、蓝晶石和红柱石的形成温压条件,以揭示十字石、蓝晶石和红柱石的形成与本区西川河断裂区域变质作用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本区西川河断裂以北地区出露的十字石和蓝晶石形成条件受压力控制(P=5.5-7Kpa),变质温度为520-550℃;而西川河断裂以南地区出露的红柱石的形成条件主要受温度控制(T=570-600℃),压力小于3Kpa。西川河断裂控制了南北地区的变质条件,进而控制了特征变质矿物十字石、蓝晶石和红柱石的空间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质岩 蓝晶石 十字石 红柱石 地质温度计 西川河断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