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5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异域思想本土化和宗教思想审美化——以陶渊明、谢灵运、刘勰为中心的考察
1
作者 王先霈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9-14,共6页
六朝文人对佛教的接受,包括正向和反向两个维度,即以同情、采纳为主和以反对、排斥为主。陶渊明对于佛教世界观的根基,便持否定的态度,他对佛家提出的问题做出了异于佛家的解答,对所处时代的文学和文学理论做出了独特贡献。谢灵运、刘... 六朝文人对佛教的接受,包括正向和反向两个维度,即以同情、采纳为主和以反对、排斥为主。陶渊明对于佛教世界观的根基,便持否定的态度,他对佛家提出的问题做出了异于佛家的解答,对所处时代的文学和文学理论做出了独特贡献。谢灵运、刘勰则是佛教的信仰者,他们吸收了佛学的思想资源,把佛学的有用成分转化到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的思维之中,对六朝文学和文学理论的创新做出了很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接受 陶渊明 谢灵运 刘勰
下载PDF
中国山水诗对外译介效果研究
2
作者 黄璐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14-19,共6页
中国山水诗是始于谢灵运,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文章以中国山水诗的英文翻译和对外译介效果为研究对象,梳理中国山水诗代表诗人作品英文翻译历史,并从海外馆藏、亚马逊销量、普通读者和专业读者评价分析山水诗人英译诗歌集的译介效果... 中国山水诗是始于谢灵运,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文章以中国山水诗的英文翻译和对外译介效果为研究对象,梳理中国山水诗代表诗人作品英文翻译历史,并从海外馆藏、亚马逊销量、普通读者和专业读者评价分析山水诗人英译诗歌集的译介效果。研究发现:中国山水诗在海外的关注呈上升趋势,在美国馆藏最多,其中王维诗歌的馆藏量、普通读者和专业读者评价最多,关注度最高;普通读者和专业读者在不同程度上关注山水诗哲学思想和译文质量,并愿意推荐书籍;辛顿在山水诗翻译领域积累了丰厚资本。从译介主体、译介内容、译介传播途径和译介受众角度提出山水诗译介的有效途径,推动中国山水诗和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山水诗 译介效果 王维 谢灵运 孟浩然
下载PDF
论谢灵运诗的早期流传与形塑
3
作者 魏珞宁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1-50,共10页
谢灵运诗歌在齐梁时期就有“谢灵运体”之称,齐梁人认为“谢灵运体”锻炼工丽而章法结构存在不足,但认为不足的评价在后代诗论中逐渐式微,甚至其结构反受到推重。《文选》和《艺文类聚》依靠去取篇目和删削诗句两个主要手段,客观上强调... 谢灵运诗歌在齐梁时期就有“谢灵运体”之称,齐梁人认为“谢灵运体”锻炼工丽而章法结构存在不足,但认为不足的评价在后代诗论中逐渐式微,甚至其结构反受到推重。《文选》和《艺文类聚》依靠去取篇目和删削诗句两个主要手段,客观上强调谢灵运诗歌中的山水成分。谢灵运诗歌原本存在丰富的流传途径,通过以《艺文类聚》为代表的总集、类书等大型文献,不仅可以研究谢灵运诗歌如何被形塑,也可以窥见其流传和接受的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灵运体 《文选》 《艺文类聚》 流传 形塑
下载PDF
萧梁中前期的“学谢”之风及其文本样态
4
作者 李傲寒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1-80,共10页
在萧梁中前期,晋宋体渐有复兴之势,效仿晋宋体代表作家谢灵运成为创作潮流,昭明太子萧统及其所爱赏的刘孝绰、王筠等东宫学士和在建康文士群中有一定地位的何逊等人均有“学谢”之作。然这些作品在抒情特点、语言风格、结构层次等方面... 在萧梁中前期,晋宋体渐有复兴之势,效仿晋宋体代表作家谢灵运成为创作潮流,昭明太子萧统及其所爱赏的刘孝绰、王筠等东宫学士和在建康文士群中有一定地位的何逊等人均有“学谢”之作。然这些作品在抒情特点、语言风格、结构层次等方面和谢灵运之作有所不同。谢诗在梁代中前期被推崇和学习,与当时文学主流审美中崇尚典丽雍容、爱好秀句等倾向密切相关。然而自宋齐以来形成的重视抒情之风、新体诗流畅浅丽的语言风格、梁代之后对文本结构清晰的重视,又使得梁初文士的创作没有对谢灵运的原作亦步亦趋,而是根据时代审美要求对其进行改造。复合的文学审美最终造就了具有多个时代印记的文本样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灵运 萧梁中前期 《诗品》 晋宋体 文本样态
下载PDF
论谢灵运诗歌中的易学思维
5
作者 娄纯滢 《宁波工程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55-61,共7页
为考察易学思维如何影响谢灵运诗歌创作,以谢灵运诗歌为研究对象进行文本挖掘,运用数据统计、演绎、归纳和文史互证等方法探究其中的易学思维。研究结果表明:谢灵运诗歌创作借鉴了《周易》取象、整体和变易三种思维方式。在取象思维方面... 为考察易学思维如何影响谢灵运诗歌创作,以谢灵运诗歌为研究对象进行文本挖掘,运用数据统计、演绎、归纳和文史互证等方法探究其中的易学思维。研究结果表明:谢灵运诗歌创作借鉴了《周易》取象、整体和变易三种思维方式。在取象思维方面,表现为频繁选取自然之象、《易》象和典象;在整体思维方面,表现为完整叙写空间“三才”、时间因果和对立景物;在变易思维方面,表现为敏锐捕捉天象四时之变、世俗人事之变和主观情感之变。易学思维影响谢诗的构思逻辑与创作机制,使谢诗呈现独特的艺术特色。后世评价谢诗“富艳”“巧绮”“妥帖周密”“变之善”“才之高”,正是易学思维影响其诗歌创作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学思维 谢灵运 诗歌 《周易》
下载PDF
“慕谢始精文”——也论韦应物的诗歌渊源与风格
6
作者 焦缨添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5-10,16,共7页
韦应物不仅“慕陶”,也具有“慕谢”情结。韦应物对谢灵运诗歌艺术的汲取贯穿了其创作过程,韦、谢在家世背景、仕宦经历及佛道观念等方面的相似成为了韦应物在诗歌创作上学习大谢的重要基础;韦应物对陶渊明的师法有迹可循,但“效陶”并... 韦应物不仅“慕陶”,也具有“慕谢”情结。韦应物对谢灵运诗歌艺术的汲取贯穿了其创作过程,韦、谢在家世背景、仕宦经历及佛道观念等方面的相似成为了韦应物在诗歌创作上学习大谢的重要基础;韦应物对陶渊明的师法有迹可循,但“效陶”并非韦应物诗歌创作的主导倾向,韦应物并非陶渊明人格的继承者;陶、谢诗歌本就具有一致性,均以崇尚自然为精神旨趣,这是后世对韦应物“效陶”“效谢”难以分辨的主要原因。韦应物在兼采陶、谢的基础上又融入了较强的个体意识,形成了“至淡而至浓”“至浅却至难”的诗歌风貌,因而能区别于大历诸子而自成一家,在中唐文坛独树一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韦应物 谢灵运 陶渊明 诗歌渊源 诗歌风格
下载PDF
论谢灵运山水诗的时空、行迹书写与景物刻画
7
作者 马黎丽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23年第6期17-24,共8页
谢灵运山水诗中常见大幅开阖的时空、变换不定的行迹以及“钻貌草木”的刻画,深蕴着诗人内心的不平以及为了排解忧闷而做出的种种努力。巨大开阖的时空,映衬出诗人匆促行走、东奔西突的孤独形象,以及诗人的微渺与别无选择。变换不定的... 谢灵运山水诗中常见大幅开阖的时空、变换不定的行迹以及“钻貌草木”的刻画,深蕴着诗人内心的不平以及为了排解忧闷而做出的种种努力。巨大开阖的时空,映衬出诗人匆促行走、东奔西突的孤独形象,以及诗人的微渺与别无选择。变换不定的行迹和随之而来的错综复杂的画面,以其无序和多变,传达出诗人内心的焦躁不安。山水景物的精细刻画,令诗人得以用冷静的目光审视自身命运,从而暂时忘却内心的愁苦。谢灵运山水诗的玄言结尾本质上是诗人的自我宽慰和自我勉励,其诗堪称情、景、意交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灵运 山水诗 时空 行迹 景物刻画
下载PDF
刘宋时期的《赋集》编纂及其学术意义
8
作者 董龙光 《励耘学刊》 2023年第2期63-78,305,共17页
南朝宋(刘宋)出现了三部《赋集》,分别由谢灵运、刘义宗和宋明帝刘彧编纂。魏晋以后辞赋数量激增使编纂《赋集》有了必要性,刘宋时期的国家典籍整理与私人校书、藏书事业的兴起,为文学总集编纂提供了重要材料来源。此时辞赋成为书写刘... 南朝宋(刘宋)出现了三部《赋集》,分别由谢灵运、刘义宗和宋明帝刘彧编纂。魏晋以后辞赋数量激增使编纂《赋集》有了必要性,刘宋时期的国家典籍整理与私人校书、藏书事业的兴起,为文学总集编纂提供了重要材料来源。此时辞赋成为书写刘宋王朝合法化、荣耀化的重要元素,也能有效在政治生活中传递政治意图;晋末宋初崇尚知识的风气影响了辞赋创作及取士,是辞赋成为重要文体的可能条件。作为我国第一次出现的专门性赋体总集,刘宋《赋集》不仅为当时的皇室成员提供习赋范本,而且反映了时人崇尚丽辞的审美趣向,并在探索编纂体例、辨析文体、保存赋体作品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宋 《赋集》 谢灵运
下载PDF
“石華”一辨——兼論謝靈運《遊赤石進帆海》詩之主旨
9
作者 李靜 《岭南学报》 2023年第2期163-188,共26页
本文擬從對謝靈運《遊赤石進帆海》詩中的“石華”這一名物的考辨入手,重新認識謝靈運帆海之遊的目的;同時,通過對詩中典故(如“陰霞”、“窮髮”、“虚舟”等)的考證,判斷謝靈運在創作該詩的時候所聯想到的意象和文本,并試圖分析這些... 本文擬從對謝靈運《遊赤石進帆海》詩中的“石華”這一名物的考辨入手,重新認識謝靈運帆海之遊的目的;同時,通過對詩中典故(如“陰霞”、“窮髮”、“虚舟”等)的考證,判斷謝靈運在創作該詩的時候所聯想到的意象和文本,并試圖分析這些典故在詩中重組後的意義,并藉以歸納全詩的旨趣。總的來説,謝靈運前往帆海的動機包括了三個方面:尋仙藥(石華、海月)、訪天池之仙人、探索未知的遠海。而詩的主旨則落在“至人無己”、“適己”和“終然謝先伐”之上。全詩統一於“養生”的主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華 虚舟 適己 謝靈運 山水詩
下载PDF
谢灵运山居考 被引量:16
10
作者 王欣 胡坚强 《中国园林》 2005年第8期73-77,共5页
谢灵运山居,又称始宁墅,是山水诗人谢灵运隐居的风景式庄园,也是晋末南朝著名的自然山水式园林,在我国园林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以遗址调查为基础,以《山居赋》和谢灵运诗文为基本依据,考证山居位置和范围;并结合绍兴历史地理文献,... 谢灵运山居,又称始宁墅,是山水诗人谢灵运隐居的风景式庄园,也是晋末南朝著名的自然山水式园林,在我国园林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以遗址调查为基础,以《山居赋》和谢灵运诗文为基本依据,考证山居位置和范围;并结合绍兴历史地理文献,复原谢灵运时期山居山水地形和植物景观,在此基础上探讨山居总体布局、主要聚落位置。对谢灵运山居复原进行了初步探索,试图为南朝园林史研究提供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园林历史 研究 谢灵运山居 庄园
下载PDF
论谢灵运山水诗用典的特色及意义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育霞 孙力平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1-105,共5页
特殊的人生经历和政治遭际,对谢灵运的文学思想产生重大影响,其诗作中儒、释、道并存的烙印十分鲜明。后世论及谢灵运山水诗,多集中批评其玄言入诗的优劣,较少关注史传人物、儒家经典、屈子辞赋等典故的运用。其实,谢灵运山水诗用典,称... 特殊的人生经历和政治遭际,对谢灵运的文学思想产生重大影响,其诗作中儒、释、道并存的烙印十分鲜明。后世论及谢灵运山水诗,多集中批评其玄言入诗的优劣,较少关注史传人物、儒家经典、屈子辞赋等典故的运用。其实,谢灵运山水诗用典,称得上是神奇的多面手,或直接引用,或巧妙化用,或多方糅合,无不出神入化,亦折射出谢灵运儒、道并用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灵运 山水诗 用典
下载PDF
谢灵运与慧严、慧观 被引量:5
12
作者 姜剑云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0-85,共6页
在晋宋之际,谢灵运是名士、诗人和佛教学者,慧严、慧观则是当时名僧,在“什门八俊”、“什门十哲”之列。史载他们有一定的交往,但语焉不详。本文挖掘相关文献,梳理他们各自佛教活动的线索,标注他们交往的结合点及其情形,认为他们曾相... 在晋宋之际,谢灵运是名士、诗人和佛教学者,慧严、慧观则是当时名僧,在“什门八俊”、“什门十哲”之列。史载他们有一定的交往,但语焉不详。本文挖掘相关文献,梳理他们各自佛教活动的线索,标注他们交往的结合点及其情形,认为他们曾相会于庐山,复聚于荆州,共译经于建康,在《华严经》、《大般涅槃经》的汉译润改过程中有过重要的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灵运 慧严 慧观 交游 译经 佛教
下载PDF
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八首》中的邺下之游 被引量:6
13
作者 孙明君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4-28,共5页
谢灵运的《拟邺中》以建安时代邺下诗人为模拟对象,成功地模拟了曹丕记忆中“欢愉之极”的生活。但是,在拟诗中的诸子放弃了各自的理想,安于享乐生活,且忽略了曹氏父子与邺下文士之间的矛盾和摩擦,这并不完全符合史实。邺下之游是存在... 谢灵运的《拟邺中》以建安时代邺下诗人为模拟对象,成功地模拟了曹丕记忆中“欢愉之极”的生活。但是,在拟诗中的诸子放弃了各自的理想,安于享乐生活,且忽略了曹氏父子与邺下文士之间的矛盾和摩擦,这并不完全符合史实。邺下之游是存在于曹丕脑海中的完美记忆,而谢灵运却将它扩大为一个时代一个精英群体的集体性完美记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八首》 邺下之游 邺下文士
下载PDF
关于谢灵运诗歌的文献学问题 被引量:3
14
作者 周兴陆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83-88,共6页
明代嘉靖年间黄省曾刻本《谢灵运诗集》是一部重要的谢集刊本,过去学者多遗憾其已不存,然原刊本尚存于上海图书馆。本文以这部诗集为中心,介绍谢灵运诗歌辑补的历史过程,并介绍一部由近代学者陈柱珍藏的,王运、郑文焯朱墨笔批校的谢... 明代嘉靖年间黄省曾刻本《谢灵运诗集》是一部重要的谢集刊本,过去学者多遗憾其已不存,然原刊本尚存于上海图书馆。本文以这部诗集为中心,介绍谢灵运诗歌辑补的历史过程,并介绍一部由近代学者陈柱珍藏的,王运、郑文焯朱墨笔批校的谢灵运诗集,阐述其中批、校、注的意义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灵运 黄省曾 郑文焯 版本 辑补 批点
下载PDF
出处与山水:从谢安到谢朓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昌舒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29-137,共9页
南朝时期,山水自然作为独立的审美形象进入文艺作品中,对于其原因,历来论者多有涉及。如果从陈郡谢氏的角度,选取东晋谢安、晋宋谢灵运及萧齐的谢朓为对象,探讨出处问题与山水发现的内在联系,就会发现:谢安不仅藉山水以享乐,也借山水以... 南朝时期,山水自然作为独立的审美形象进入文艺作品中,对于其原因,历来论者多有涉及。如果从陈郡谢氏的角度,选取东晋谢安、晋宋谢灵运及萧齐的谢朓为对象,探讨出处问题与山水发现的内在联系,就会发现:谢安不仅藉山水以享乐,也借山水以化郁结;谢灵运在山水中体悟玄理,为声色大开奠定基础;谢朓则在官舍郡斋中,在宦游旅途中,将山水融入日常生活中,山水最终成为官场中人的逃遁之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处 山水 谢安 谢灵运 谢朓
下载PDF
谢灵运《山居赋》的生态意识 被引量:3
16
作者 连雯 《鄱阳湖学刊》 2010年第5期61-67,共7页
谢灵运的《山居赋》是一篇写实性赋文,具有丰富的生态史方面的内容。该赋充分反映出作者的生态意识,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生命意识,即作者对人自身的重视和对其他生命的珍惜;二是山林意识,即作者对山林中生物资源的认知和合理利用... 谢灵运的《山居赋》是一篇写实性赋文,具有丰富的生态史方面的内容。该赋充分反映出作者的生态意识,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生命意识,即作者对人自身的重视和对其他生命的珍惜;二是山林意识,即作者对山林中生物资源的认知和合理利用,以及将自然作为精神家园与对山林精神价值的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灵运 《山居赋》 生态意识 生命意识 山林意识
下载PDF
谢灵运山水诗中的以理灭情 被引量:4
17
作者 时国强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82-85,98,共5页
谢灵运山水诗中的景与理,在抚慰他的忧虑苦闷上获得一致,并进而统一在一起。景与理都是谢灵运用来消忧的工具,二者的地位是相等的,谢灵运的山水诗与玄言诗中的景色描写有很大的不同,谢灵运的山水诗更多的还是学习当时的山水之作,而不是... 谢灵运山水诗中的景与理,在抚慰他的忧虑苦闷上获得一致,并进而统一在一起。景与理都是谢灵运用来消忧的工具,二者的地位是相等的,谢灵运的山水诗与玄言诗中的景色描写有很大的不同,谢灵运的山水诗更多的还是学习当时的山水之作,而不是玄言诗中的山水描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灵运 山水诗 玄理
下载PDF
《维摩诘经》与中古山水诗观物方式的演进 被引量:2
18
作者 孙尚勇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7-42,共6页
运用审美分析的方法,探讨中古山水诗与佛教思想的关联,得出结论:陶渊明《饮酒》其五之"心远"与罗什注《维摩诘经》有关,"忘言"则与著名的"维摩之默"相类。谢灵运在《维摩诘经》"离我我所"思想... 运用审美分析的方法,探讨中古山水诗与佛教思想的关联,得出结论:陶渊明《饮酒》其五之"心远"与罗什注《维摩诘经》有关,"忘言"则与著名的"维摩之默"相类。谢灵运在《维摩诘经》"离我我所"思想的启迪下,将传统"以我观物"的山水观照方式发展成为"以物观物",极大地丰富了古代山水诗的审美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摩诘经》 陶渊明 谢灵运 观物方式
下载PDF
论屈骚对谢灵运诗文之影响——兼议《楚辞》在六朝的传播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育霞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6-69,共4页
家族出身、文学才情、政治理想、仕途遭际等方面与屈原相似,是谢灵运接纳屈骚精神的重要原因。《楚辞》寄托比兴、浪漫想象、铺排叙事等手法,又影响到谢灵运的具体创作。结合六朝政治局势、时代风尚、文化思潮来看,缘情绮靡的诗风,推动... 家族出身、文学才情、政治理想、仕途遭际等方面与屈原相似,是谢灵运接纳屈骚精神的重要原因。《楚辞》寄托比兴、浪漫想象、铺排叙事等手法,又影响到谢灵运的具体创作。结合六朝政治局势、时代风尚、文化思潮来看,缘情绮靡的诗风,推动了文人对形式美的探索;动荡更迭的政局,加深了时人飘若转蓬的无依感。讨论屈骚与谢灵运诗文之间的关联,进而探索六朝文人对《楚辞》的接纳,对于明确谢灵运文学思想的构成,洞察谢诗用典特征,钩沉《楚辞》在六朝的传播,具有非常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灵运 屈骚 六朝
下载PDF
谢灵运《撰征赋》《山居赋》的注释问题 被引量:3
20
作者 杜志强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62-67,共6页
谢灵运《撰征赋》和《山居赋》篇体长大,目前的注本很少,注释中也存在一些不足。本文就两赋注释中的部分典故、史实进行了补充、订正。
关键词 谢灵运 《撰征赋》 《山居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