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青藏高原多向碰撞─揳入隆升地球动力学模式
被引量:
17
1
作者
蔡学林
曹家敏
+1 位作者
刘援朝
魏显贵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1999年第3期181-189,共9页
论证了青藏高原形成与隆升过程中的变形构造格局。岩石圈结构、青藏高原隆升与周边前陆沉积盆地耦合关系、高原隆升的地球动力学模式等。提出青藏高原碰撞-隆升过程中,高原边缘以走滑-挤压构造为主,高原内部以伸展构造为主;高原隆升...
论证了青藏高原形成与隆升过程中的变形构造格局。岩石圈结构、青藏高原隆升与周边前陆沉积盆地耦合关系、高原隆升的地球动力学模式等。提出青藏高原碰撞-隆升过程中,高原边缘以走滑-挤压构造为主,高原内部以伸展构造为主;高原隆升过程中,岩石圈变形总体是:上部以伸展变形为主,中部以挤压变形为主,下部以伸展变形为主。通过青藏高原及周边岩石圈结构及隆升过程变形作用时-空耦合关系的对比研究,建立起青藏高原隆升机制的多向碰撞-入隆升地球动力学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向碰撞
xie隆升机制
青藏高原
地球动力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青藏高原多向碰撞─揳入隆升地球动力学模式
被引量:
17
1
作者
蔡学林
曹家敏
刘援朝
魏显贵
机构
成都理工学院
出处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1999年第3期181-189,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934150
原地质矿产部"八五"重大基础地质项目!"中国西部大型沉积盆地和地球动力学"与"阿尔泰-台湾地学断面"
文摘
论证了青藏高原形成与隆升过程中的变形构造格局。岩石圈结构、青藏高原隆升与周边前陆沉积盆地耦合关系、高原隆升的地球动力学模式等。提出青藏高原碰撞-隆升过程中,高原边缘以走滑-挤压构造为主,高原内部以伸展构造为主;高原隆升过程中,岩石圈变形总体是:上部以伸展变形为主,中部以挤压变形为主,下部以伸展变形为主。通过青藏高原及周边岩石圈结构及隆升过程变形作用时-空耦合关系的对比研究,建立起青藏高原隆升机制的多向碰撞-入隆升地球动力学模式。
关键词
多向碰撞
xie隆升机制
青藏高原
地球动力学
Keywords
tectonic framework, lithospheric wedge structure, multidirectional collision-wedg-ing uplifting, deformation dynamics, the Qinghai- Tibet Plateau
分类号
P541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P542.1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青藏高原多向碰撞─揳入隆升地球动力学模式
蔡学林
曹家敏
刘援朝
魏显贵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1999
1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