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海西湖凹陷第三系主要不整合面的特征、剥蚀量的分布及其意义 被引量:33
1
作者 刘景彦 林畅松 +2 位作者 肖建新 陈志勇 姜亮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32-438,共7页
东海西湖凹陷形成于库拉—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的弧后环境 ,盆内的第三系沉积厚万余米。盆地经历过多次构造反转 ,形成多个广泛分布的区域性不整合面。综合分析表明 ,分隔裂陷和拗陷期充填的 T03 界面代表裂后不整合面 ,T02 和 T01... 东海西湖凹陷形成于库拉—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的弧后环境 ,盆内的第三系沉积厚万余米。盆地经历过多次构造反转 ,形成多个广泛分布的区域性不整合面。综合分析表明 ,分隔裂陷和拗陷期充填的 T03 界面代表裂后不整合面 ,T02 和 T01 界面代表了与挤压反转有关的 2个区域性角度不整合 ,其最大剥蚀量分别达 1 0 0 0 m、 2 5 0 0 m和 30 0 0 m。挤压反转不整合面的最大剥蚀带与强烈的挤压断褶带分布相一致。不整合面的分布和剥蚀量的大小与盆地内的油气聚集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湖凹陷 不整合面 剥蚀量 构造反转 东海
下载PDF
东海西湖凹陷第三系反转构造及其对油气聚集的影响 被引量:21
2
作者 刘景彦 林畅松 +1 位作者 姜亮 陈志勇 《地球学报(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50-355,共6页
东海西湖第三纪凹陷经历了早期裂陷和晚期挤压的构造作用 ,形成了现今规模宏大的反转构造。反转构造是先存的张性断裂后期受到挤压逆冲反转而形成的一种挤压构造与拉伸构造在垂向上叠加的复合构造。按反转强度的差异 ,本区的反转构造可... 东海西湖第三纪凹陷经历了早期裂陷和晚期挤压的构造作用 ,形成了现今规模宏大的反转构造。反转构造是先存的张性断裂后期受到挤压逆冲反转而形成的一种挤压构造与拉伸构造在垂向上叠加的复合构造。按反转强度的差异 ,本区的反转构造可划分为简单断展型和穿透断展型 2种基本类型 ;按反转构造的几何样式 ,又可分为简单后冲反转、复合“Y”字型反转、“火”字型反转和花状反转等。凹陷内发育有东缘、中部、西斜坡边缘等 3个反转构造带。沿中央凹陷带的反转作用最强 ,东缘次之 ,西斜坡边缘最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转构造 构造样式 油气聚集 类型 分布 影响
下载PDF
西湖凹陷黄岩构造三维地震采集参数设计与论证 被引量:10
3
作者 谢文胜 田海芹 陈世悦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8-22,共5页
地震勘探设计与评价 (SED)技术 ,是在对地质目标的理论分辨率计算和分析基础上 ,通过室内计算机模拟不同施工参数条件下的野外作业效果 ,最终实现地震采集参数的优化选择。在黄岩三维地震采集参数设计与论证中 ,针对二维资料频率偏低、... 地震勘探设计与评价 (SED)技术 ,是在对地质目标的理论分辨率计算和分析基础上 ,通过室内计算机模拟不同施工参数条件下的野外作业效果 ,最终实现地震采集参数的优化选择。在黄岩三维地震采集参数设计与论证中 ,针对二维资料频率偏低、分辨率不高、多次波发育等问题 ,对SED技术的应用条件进行了改进。①为控制多次波、提高信噪比 ,电缆长度由 30 0 0m增至 390 0m ;相应地 ,最小偏移距从 2 5 3m减小至 180m ,最大偏移距增大到 40 80m。②为保证所接收的地震信号频带宽而且高 ,电缆沉放深度由 11m减至 7m ,震源沉放深度从 7m减至 6m。③使用气泡比更大、频谱更宽、穿透力更强的SLEEVE枪阵。在实际作业中获得了高质量的三维地震资料 ,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目标勘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湖凹陷 黄岩构造 三维地震勘探 采集参数 设计 论证 油气地质
下载PDF
东海陆架盆地龙井运动构造影响及其发育背景 被引量:10
4
作者 郭真 刘池洋 田建锋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01-810,共10页
通过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构造的详细剖析,确定龙井运动发生于中中新世至中新世末,是一次逐渐增强又逐渐减弱的构造活动。龙井运动的主要影响是在中新世晚期使西湖凹陷中央形成了一条北强南弱的NN向反转背斜带,其影响范围随时间逐渐缩... 通过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构造的详细剖析,确定龙井运动发生于中中新世至中新世末,是一次逐渐增强又逐渐减弱的构造活动。龙井运动的主要影响是在中新世晚期使西湖凹陷中央形成了一条北强南弱的NN向反转背斜带,其影响范围随时间逐渐缩小。受舟山国头深大断裂的影响,龙井运动所形成的反转背斜带被错断,形成现今西湖凹陷内中央背斜带不规则的平面分布。西湖凹陷中中新世正断裂数量的减少,沉积范围的缩小,以及沉积物粒度的变化均为龙井运动所造成。龙井运动在时间和区域构造位置上都能与冲绳海槽初次张裂相对应,它的动力来源主要是菲律宾海板块俯冲造成冲绳海槽张裂,向西推挤钓鱼岛隆褶带而产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湖凹陷 龙井运动 构造演化 深部断裂 冲绳海槽 反转构造
下载PDF
东海西湖凹陷龙井运动及与柳浪组的关系之探讨 被引量:4
5
作者 陈琳琳 李玉珍 《海洋石油》 CAS 2007年第4期14-18,共5页
龙井运动是东海地质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具有重大影响的构造运动。根据西湖凹陷地震资料新证据,探讨了龙井运动发生所对应的新的地震层位,解析上中新统柳浪组的成因构造背景,对盆地充填演化史提出新的看法。
关键词 西湖凹陷 龙井运动 柳浪组
下载PDF
东海西湖凹陷原油与天然气的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36
6
作者 贾健谊 须雪豪 孙伯强 《海洋石油》 CAS 2000年第2期1-7,共7页
西湖凹陷原湍以密度低的凝析油和轻质油为主,含蜡量低、饱和烃含量高、姥/植比大、碳同位素偏重,均为成熟原油,主要来自中-上始新统平湖组。天然气的成因类型有生物气、热解气和深源气,产层的天然气以热解气为主,分布广、产气量... 西湖凹陷原湍以密度低的凝析油和轻质油为主,含蜡量低、饱和烃含量高、姥/植比大、碳同位素偏重,均为成熟原油,主要来自中-上始新统平湖组。天然气的成因类型有生物气、热解气和深源气,产层的天然气以热解气为主,分布广、产气量大,其主体组分(C1 ̄C5)应来自成熟度更高的下始新统,次要组分(C6^+)仅反映了原油伴生敢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湖凹陷 原油 天然气 地球化学 东海
下载PDF
东海西湖凹陷新生代地质构造特征与演化 被引量:34
7
作者 李上卿 《海洋石油》 CAS 2000年第2期8-14,共7页
西湖凹陷油气勘探是东海重点勘探区域之一,二十五年勘探历程已证明该凹陷具有丰富的油气前景。本文通过对该区区域地震资料的研究,分析断裂和局部构造的特征、性质、成因机制和分布范围,阐述西湖凹陷的演化历史。
关键词 西湖凹陷 构造特征 构造运动 盆地演化 新生代
下载PDF
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深层烃源岩探讨 被引量:23
8
作者 陈琳琳 王文强 《海洋石油》 CAS 1999年第2期1-8,共8页
西湖凹陷位于东海陆架盆地东北部浙东坳陷的东部,长期以来由于深层地层资料太少对同裂谷期烃源岩很少探讨,本文依据裂谷演化的一般规律,重新认识后裂谷期平湖组地质特征,综合区域地质资料,对深层源岩的成因机制作浅显的探讨。
关键词 东海 西湖凹陷 烃源岩 陆架盆地 油气田
下载PDF
东海西湖凹陷花港组沉积模式初探 被引量:23
9
作者 陈琳琳 谢月芳 《海洋石油》 CAS 1998年第4期15-21,共7页
本文以东海西湖凹陷钻井资料为基础,综合分析了花港组沉积时期构造活动及海泛作用在沉积相发育过程中的控相机制,对该地区长期认定的“再沉积化石”及不同构造单元的控相能力差异重新提出个人看法,并建立了西湖凹陷花港组沉积模式。
关键词 东海 西湖凹陷 沉积模式 花港组
下载PDF
东海西湖凹陷平湖组海进潮道砂体成因分析 被引量:12
10
作者 陈琳琳 《海洋石油》 CAS 2000年第2期15-21,共7页
东海西湖凹陷位于浙东坳陷东部,其平湖组海陆过渡相地层中,保留有许多海进潮道砂体,系平湖组主要储层。本文综合西湖凹陷区域地质资料以及平湖组海进潮道砂体的测井资料、岩芯描述,探讨了海进潮道砂体的成因机制及分布、保存受控因素。
关键词 东海 西湖凹陷 平湖组 潮道 砂体成因
下载PDF
东海西湖凹陷渐新世花港组轴向水系沉积机制探讨 被引量:12
11
作者 陈琳琳 《海洋石油》 CAS 2001年第3期35-41,共7页
西湖凹陷花港组系以构造控相为主的陆相沉积 ,现有钻井资料与区域地质分析已经揭示了受构造格局控制的盆内水系分布特征。作者依据钻井资料 ,对沿轴向水系分布的龙井二井、花港一井、玉泉一井、玉泉二井花港组展开构造旋回层分析 ,重新... 西湖凹陷花港组系以构造控相为主的陆相沉积 ,现有钻井资料与区域地质分析已经揭示了受构造格局控制的盆内水系分布特征。作者依据钻井资料 ,对沿轴向水系分布的龙井二井、花港一井、玉泉一井、玉泉二井花港组展开构造旋回层分析 ,重新建立了花港组盆地充填史 ,为陆相层序地层学对比提供了钻井分析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 西湖凹陷 花港组 沉积机制
下载PDF
东海西湖凹陷浙东中央背斜带中南部油气成藏规律与晚期剪切断层的关系探讨 被引量:9
12
作者 谢月芳 陈敏娟 王坚勇 《海洋石油》 CAS 2002年第2期8-13,共6页
浙东中央背斜带中南部由于生储盖条件良好 ,加上处于生烃区内 ,使区内的圈闭均能形成油气藏。因此 ,浙东中央背斜带中南部的油气成藏规律就变成了油气藏的保存规律。由于浙东中央背斜带中南部油气藏的保存主要取决于晚期剪切断层 ,因此... 浙东中央背斜带中南部由于生储盖条件良好 ,加上处于生烃区内 ,使区内的圈闭均能形成油气藏。因此 ,浙东中央背斜带中南部的油气成藏规律就变成了油气藏的保存规律。由于浙东中央背斜带中南部油气藏的保存主要取决于晚期剪切断层 ,因此对晚期剪切断层的研究 ,确定晚期切断层对油气藏的破坏规律 ,就可基本解决浙东中央背斜带中南部的油气成藏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 西湖凹陷 油气藏 油气成藏规律 剪切断层 圈闭 地层 沉积相
下载PDF
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油气发现历程回顾 被引量:11
13
作者 李晓兰 《海洋石油》 CAS 2007年第2期14-17,108,共5页
东海陆架盆地的油气发现开始于1980年,并主要集中于西湖凹陷。从1980年至1995年是东海油气勘探成果辉煌的15年,期间共发现了平湖、春晓、天外天、宝云亭、武云亭、孔雀亭、断桥、残雪等8个油气田及一大批含油气构造。
关键词 东海陆架盆地 西湖凹陷 油气发现 勘探 历程回顾
下载PDF
东海西湖凹陷的基底性质 被引量:4
14
作者 曾久岭 沈然清 《海洋石油》 CAS 2000年第3期9-15,共7页
本文以地震资料作为基础 ,结合重磁拟合资料 ,对西湖凹陷新生代沉积层以下的基底特征作了一些定性解释 ,供研究东海盆地地质结构地质工作者参考。
关键词 西湖凹陷 基底性质 火成岩 轻变质岩 油气藏
下载PDF
东海西湖凹陷春晓构造油气储层特征 被引量:3
15
作者 项圣根 《海洋石油》 CAS 2001年第1期21-25,共5页
利用钻井地质、测试和化验分析等资料 ,对东海西湖凹陷春晓构造油气储层的岩性特征、储层物性变化特征、油气显示特征、储层温度和压力场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 东海 西湖凹陷 春晓构造 油气储层 造性特征 压力场
下载PDF
东海西湖凹陷局部构造钻探效果与油气勘探前景 被引量:2
16
作者 郑军 牛华伟 赵麟 《海洋石油》 CAS 2000年第1期36-41,共6页
本上通过西湖凹陷局部构造油气探井钻探成功率、发现油气层情况、单井控制油气储量的分析,提出进一步油气勘探方向:凹陷南部和保俶斜坡平中、平北地区是发现大、中型油气田,扩大储量规模的主要地区;浙东中央背斜带中、北部要重视发... 本上通过西湖凹陷局部构造油气探井钻探成功率、发现油气层情况、单井控制油气储量的分析,提出进一步油气勘探方向:凹陷南部和保俶斜坡平中、平北地区是发现大、中型油气田,扩大储量规模的主要地区;浙东中央背斜带中、北部要重视发现浅层次生油气藏;保俶斜坡北、南部存在尚未钻探的古新统含油气圈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 西湖凹陷 构造 钻探 油气勘探
下载PDF
东海西湖凹陷春晓地区渐新世盆地充填机制探讨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琳琳 《海洋石油》 CAS 2000年第4期8-14,共7页
本文以西湖凹陷南部春晓地区春晓一井钻井资料为基础 ,结合地震剖面的层序地层学解释 ,提出该地区渐新统陆盆充填序列、沉积体系类型及沉积演化阶段划分 ,并对花港组下部粗碎屑体成因作简要辨析。
关键词 西湖凹陷 春晓地区 盆地充填机制 层序地层学
下载PDF
东海西湖凹陷中南部含油气系统浅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丽顺 魏宏奎 王岚 《海洋石油》 CAS 2000年第3期16-22,共7页
本文分析了西湖凹陷中南部含油气系统基本地质要素和事件 ,认为 :西湖凹陷中南部烃源岩有机质丰度中—高、有机母质类型为III腐殖型 ,储集砂体发育、类型多 ,砂岩具有Ⅱ、Ⅲ类储集条件 ,上覆泥质岩的封盖性能好。在平湖构造带、苏堤构... 本文分析了西湖凹陷中南部含油气系统基本地质要素和事件 ,认为 :西湖凹陷中南部烃源岩有机质丰度中—高、有机母质类型为III腐殖型 ,储集砂体发育、类型多 ,砂岩具有Ⅱ、Ⅲ类储集条件 ,上覆泥质岩的封盖性能好。在平湖构造带、苏堤构造带烃的生成、运移和圈闭形成在时空上相匹配 ,具良好的油气资源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湖凹陷 含油气系统 事件
下载PDF
西湖凹陷陆盆冲积体系河道演变规律探讨 被引量:4
19
作者 陈琳琳 胡佳庆 白洁 《上海地质》 2003年第1期40-44,共5页
西湖凹陷渐新统一中新统陆盆沉积发育了类型丰富的河道沉积 ,本文根据陆盆充填机制对盆地演化各阶段的控制作用 ,从沉积层序、沉积构造、岩性组合特征诸方面探讨了盆地演化过程的河道变迁特点。
关键词 陆盆 河道 冲积体系 西湖凹陷 充填机制 沉积层序 沉积构造
下载PDF
东海西湖凹陷平北区带平湖储层评价和非均质性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任征平 王坚勇 《上海地质》 2000年第3期19-24,共6页
应用岩石物性、铸体薄片及压汞分析等资料,结合毛管压力曲线形态等特征参数,分析研究了东海西湖凹陷平北区带平湖组储层孔隙结构特征,进行了储层分类和评价,并以渗透率为主线,进行储层非均质性研究。
关键词 储层评价 非均质性 岩石物性 渗透率 油气勘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