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中国河西走廊东灰山和西灰山作物遗存研究
被引量:2
- 1
-
-
作者
魏益民
杨谊时
张影全
赵博
李明
张波
郭波莉
-
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加工重点实验室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
出处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327-1333,共7页
-
基金
国家现代农业(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ARS-03)
中国农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
河北金沙河面业集团技术合作项目(2009-2020)。
-
文摘
河西走廊是古代中原文化和西域文化的交叉地带,也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为了给研究东西方物质和文化交流在中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作用提供实物证据,对甘肃民乐东灰山和西灰山现有材料采用遗址剖面土壤样本浮选、分拣、鉴定和理化分析方法,以现代作物种子为对照,确定遗址炭化作物籽粒的种类、性状差异及年纪。结果显示,东灰山遗址发现了炭化小麦、大麦、谷子(粟)、糜子(黍、稷)、黑麦、荞麦和燕麦籽粒,以及胡桃壳、枣核等;西灰山遗址发现了炭化小麦、谷子、糜子和大麦籽粒;两个遗址的作物种植结构基本一致。东灰山和西灰山发现的作物以小麦最为古老,距今在3800~3600年之间,西灰山小麦种植历史稍早于东灰山。在新石器晚期至青铜器时代,河西走廊的粮食生产已有比较合理的作物种类结构,包括小麦、大麦、谷子、糜子、黑麦、荞麦和燕麦等。炭化小麦籽粒较小,且大小不均匀,说明人工选育程度低。如对东灰山和西灰山作物和植物遗存开展系统性发掘,可能还会有更多新发现或新认知。
-
关键词
作物遗存
籽粒特性
河西走廊
西灰山
东灰山
新石器晚期
青铜器时代
-
Keywords
Crop ruins
Kernel property
Hexi corridor
Donghuishan
xihuishan
Late Neolithic
Bronze Age
-
分类号
S512
[农业科学—作物学]
S330
[农业科学—作物遗传育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