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croscopic characteristics and geological significance of tight dolomite in well Xike-1,Xisha Islands,China 被引量:2
1
作者 Qin Na Hong Xu +4 位作者 Da-peng Su Meng Tao Wei-wei Zhang Zhao-peng Ji Qing Wang 《China Geology》 2019年第4期458-466,共9页
A recent study suggests that the deep dolomites in well Xike-1 located more than 1000 m deep have a very low porosity,and no permeability for most of the samples.Given that the largest oil and gas fields in the South ... A recent study suggests that the deep dolomites in well Xike-1 located more than 1000 m deep have a very low porosity,and no permeability for most of the samples.Given that the largest oil and gas field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are all composed of biohermal dolomites while the deep dolomites of Xike-1 serve as the caprock formations rather than the reservoirs,this represents the first discovery and is of great theoretical importance.In this paper,core photos of the tight dolomites are presented.Hand specimens description and systematic porosity-permeability reveal a very low porosity,and no permeability for most of the samples.PLM,SEM and XRPD analysis discovered that the dolostones in the deep tight dolomites are quite large in size and euhedral or subhedral in shape.Alizarin red-stained sections are mostly pink in color and have a full coverage,which are considered as evidence for multiple calcite intrusions after the formation of ankerite dolomites.Biological relict textures are developed.The order degree is medium to low.The dolomites could be the product of penecontemporaneous dolomitiz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MEABILITY Order degree TIGHT DOLOMITE Rock types Gas oil exploration engineering xike-1 of Shi ISLAND China
下载PDF
西沙群岛西科1井三亚组一段致密白云岩围岩矿物及稀土元素特征
2
作者 马亚增 陈舒 +6 位作者 刘震 王亚如 魏浩天 韦志浩 张子瑾 许红 罗进雄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9-162,共14页
西沙群岛西科1井致密白云岩具有低孔低渗特征,前人证实其是由填隙物与围岩2个相互独立的岩石矿物学端元组成,同时西沙群岛远离陆架,其内碳酸盐岩中的地球化学指标尤其稀土元素可以很好地指示古海洋和沉积环境。作者以致密白云岩围岩为... 西沙群岛西科1井致密白云岩具有低孔低渗特征,前人证实其是由填隙物与围岩2个相互独立的岩石矿物学端元组成,同时西沙群岛远离陆架,其内碳酸盐岩中的地球化学指标尤其稀土元素可以很好地指示古海洋和沉积环境。作者以致密白云岩围岩为研究对象,通过显微观察、SEM-EDS(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仪)、激光原位剥蚀技术分析其矿物及稀土元素特征。结果表明围岩中白云石以细晶白云石为主,包括自形、半自形及他形,孔隙细小,发育典型雾心亮边构造。稀土配分表现为LREE亏损、La正异常、Ce负异常、高Y/Ho值等典型海相碳酸盐岩稀土元素特征。此外Eu具有正异常,认为与来自海底的热液活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沙群岛 西科1 致密白云岩 围岩白云石特征 稀土元素特征 热液
下载PDF
南海西科1井致密白云岩特征及成岩环境 被引量:3
3
作者 董刚 刘新宇 +4 位作者 李绪深 张道军 闫桂京 苏大鹏 许红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9-54,共6页
西科1井为南海区域揭示生物礁地层最全、取心最为完整的钻井。该井下中新统三亚组发育致密白云岩,其孔隙度为1.65%~16.4%,平均6.7%。渗透率极低,局部渗透率仅为(11.8~39)×10^(-3)μm^(2),平均渗透率<1×10^(-3)μm^(2)。利... 西科1井为南海区域揭示生物礁地层最全、取心最为完整的钻井。该井下中新统三亚组发育致密白云岩,其孔隙度为1.65%~16.4%,平均6.7%。渗透率极低,局部渗透率仅为(11.8~39)×10^(-3)μm^(2),平均渗透率<1×10^(-3)μm^(2)。利用沉积岩石学、岩石孔渗物性特征和包裹体测试方法,分析了致密白云岩的成岩特征,讨论了其成岩演化条件。致密白云岩中的白云石以粉晶、细晶和泥晶为主,形态多为自形和半自形,晶形较好,具有雾心亮边构造,白云石晶体接触紧密。晶间孔细小,孔隙呈分隔状且互不连通,次生溶蚀孔不发育。三亚组致密白云岩形成于准同生成岩阶段和后生成岩阶段。频繁的海平面变化和沉积物暴露,导致多期的海水充注孔隙作用,加上高温高盐的古海洋和地层环境,为致密白云岩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科1 致密白云岩 岩石特征 成岩环境
下载PDF
西沙海域新生代生物礁序列的沉积构成:以西科1井为例 被引量:3
4
作者 赵新伟 许红 孙志鹏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52-862,共11页
生物礁是由原地的固着生物所建造的块状碳酸盐岩沉积。西沙海域自中新世以来发育了厚层生物礁地层。通过对最新全取心钻井西科1井岩心的宏观观察和微观分析,结合古生物及岩心测试成果,发现西科1井中新世和第四纪为主要造礁期,形成了两... 生物礁是由原地的固着生物所建造的块状碳酸盐岩沉积。西沙海域自中新世以来发育了厚层生物礁地层。通过对最新全取心钻井西科1井岩心的宏观观察和微观分析,结合古生物及岩心测试成果,发现西科1井中新世和第四纪为主要造礁期,形成了两套分别以珊瑚藻和珊瑚为主要造礁生物的生物礁序列,底栖有孔虫为主要的附礁生物,而上新统为一套滩相沉积。生物礁序列发育骨架岩、粘结岩和障积岩三种礁相岩石,以骨架岩含量最高,非礁相岩石包括泥灰岩、颗粒灰岩和生物碎屑灰岩三种。白云岩地层以晚中新世到上新世早期最为发育,多为准同生白云石化作用所致,并受热液活动的影响。对生物礁序列的沉积分析,可为后期南海油气勘探以及生物礁储层分布研究提供一些基础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沙海域 生物礁序列 白云石化作用 造礁生物 西科1
下载PDF
西沙石岛西科1井深层致密白云岩岩相学特征再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苏大鹏 贺静 +9 位作者 闫琢玉 沈江远 马骁 付和平 李绪深 张道军 刘新宇 董刚 闫桂京 许红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5-63,共9页
石岛致密白云岩-铁白云岩发现6年,再研究聚焦于岩相学特征。针对西科1井致密白云岩层段完成最新采样,开展系统常规岩石薄片磨制和偏光显微镜和扫描电镜鉴定,提供了系列照片和鉴定分析的认识。确定偏光显微镜下深层白云岩岩相学显微特征... 石岛致密白云岩-铁白云岩发现6年,再研究聚焦于岩相学特征。针对西科1井致密白云岩层段完成最新采样,开展系统常规岩石薄片磨制和偏光显微镜和扫描电镜鉴定,提供了系列照片和鉴定分析的认识。确定偏光显微镜下深层白云岩岩相学显微特征,揭示了微晶-细晶-凝块泥晶白云石构成致密藻礁白云岩的特征,它们发育粉晶-细晶、凝块、生物结构。细晶白云石自形-半自形,雾心亮边,0.05~0.25 mm,多世代特征;生物碎屑是珊瑚藻和仙掌藻白云岩,2~3 mm,部分3~5 mm,少部分5~10 mm,生物体内部白云石多粉晶,生长或充填于生屑孔隙,藻体中白云石不规则状,0.3~0.5 mm,星散状、镶嵌状白云石包体,涉不透明矿物;发现块状、不规则状凝块泥晶白云石,部分凝块聚集在一起,凝块内部主要充填泥晶白云石和少量有机质,发育隐晶结构。多个深度白云石含量90%~95%或95%~100%,镜下无色,有时呈浑浊的灰色,闪突起显著,完全解理,高级白干涉色;部分含5%~10%细晶方解石,半自形,0.05~0.25 mm,星散状分布在白云石之间;粉晶方解石自形-半自形粒状,0.01~0.05 mm,镶嵌状分布于生屑边部或充填在生屑内部孔隙中;扫描电镜系统分析主要是针对致密白云岩样品进行,选取典型照片分析了白云石颗粒特征和充填特征,发现2类不同的充填样式,一种是细晶白云石间孔缝中的泥晶类充填露头,另一类是细晶白云石上泥晶类面积覆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白云石显微特征 泥晶-微晶-细晶结构 致密藻礁白云岩 西科1
下载PDF
西沙群岛西科1井梅山组一段储层物性特征及储集评价 被引量:8
6
作者 于亚苹 刘立 +6 位作者 徐守立 吴仕玖 刘才 宋土顺 刘娜 赵爽 李晓 《世界地质》 CAS 2015年第4期1069-1078,共10页
基于岩芯观察和薄片鉴定,对西沙群岛西科1井梅山组一段生物礁储层特征进行系统分析和评价。研究表明,岩石成分为方解石和白云石;岩石组构为骨架和碎屑颗粒、基质、胶结物;岩石类型有白云岩、灰质白云岩、颗粒灰岩、泥粒灰岩和漂砾灰岩... 基于岩芯观察和薄片鉴定,对西沙群岛西科1井梅山组一段生物礁储层特征进行系统分析和评价。研究表明,岩石成分为方解石和白云石;岩石组构为骨架和碎屑颗粒、基质、胶结物;岩石类型有白云岩、灰质白云岩、颗粒灰岩、泥粒灰岩和漂砾灰岩。储集空间类型包括原生粒间孔、粒内孔和晶间孔,次生溶孔、铸模孔、粒内溶孔和裂缝。白云岩储层物性好,颗粒灰岩储层物性差。研究区主体为高孔、高渗型储层,其次为中孔、中渗型储层,含有少量的低孔、低渗型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科1 物性特征 孔隙类型 储集评价 西沙群岛
下载PDF
中国南海西沙碳酸盐岩台地形成过程及控制因素:来自西科1井的地球化学证据 被引量:5
7
作者 鲁毅 崔宇驰 +2 位作者 刘新宇 邵磊 乔培军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97-1208,共12页
通过对南海西沙石岛已完钻的科学探井——西科1井进行岩性组合特征、元素地球化学、TEX86等多种指标分析,尝试恢复了西沙地区中新世以来海平面变化,讨论了碳酸盐岩台地形成发育的控制因素。发现受控于南海区域性构造事件及全球海平面变... 通过对南海西沙石岛已完钻的科学探井——西科1井进行岩性组合特征、元素地球化学、TEX86等多种指标分析,尝试恢复了西沙地区中新世以来海平面变化,讨论了碳酸盐岩台地形成发育的控制因素。发现受控于南海区域性构造事件及全球海平面变化的双重影响,西沙地区海平面呈现早中新世高—中中新世低—晚中新世到上新世高—第四纪低的变化趋势,海水温度从早中新世到上新世呈整体下降趋势。岩性组合特征揭示,西沙地区碳酸盐岩台地在早中新世开始发育,到中中新世逐渐繁盛,在中中新世末达到顶峰,形成了包含潟湖相在内的大型礁盘;在晚中新世—上新世由于海平面快速上升以及海水温度下降而逐渐衰退淹没,到第四纪进一步持续萎缩。研究发现,西沙地区在早中新世和晚中新世—上新世,出现2次较强的白云岩化作用,与海平面下降造成碳酸盐岩台地暴露剥蚀直接相关。西科1井揭示的碳酸盐岩台地的发育演化过程是南海新生代碳酸盐岩台地繁荣与消亡的代表,是南海新生代构造演化与全球气候变迁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西科1 碳酸盐岩台地 地球化学 分子化合物
下载PDF
西沙西科1井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海平面升降的关系 被引量:4
8
作者 刘新宇 邵磊 +2 位作者 史德锋 侍文芳 欧阳杰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17,共10页
以南海北部西沙群岛石岛碳酸盐岩台地为研究对象,对1 268件碳酸盐岩样品进行全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并结合早中新世以来沉积学特征,研究其与海平面升降的响应关系。实验结果显示,该地区常量元素(Na_(2)O/K_(2)O、Na_(2)O/SiO_(2)、P_... 以南海北部西沙群岛石岛碳酸盐岩台地为研究对象,对1 268件碳酸盐岩样品进行全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并结合早中新世以来沉积学特征,研究其与海平面升降的响应关系。实验结果显示,该地区常量元素(Na_(2)O/K_(2)O、Na_(2)O/SiO_(2)、P_(2)O_(5))及微量元素(B/Ga、Zr/Al、Li、V)分析的古盐度、古环境氧化还原状态和酸碱度及海平面变化,与岩石地层学和古生物学分析得到的结论基本一致,进而可应用于孤立海相碳酸盐岩台地的沉积层序划分;受限于复杂的白云岩化作用,Mg/Ca难以反映海平面变化。Na_(2)O/K_(2)O、Na_(2)O/SiO_(2)、P_(2)O_(5) B/Ga、Zr/Al、Li、V等指标表明,早中新世初期三亚组水深逐渐加深,有利于生物礁的发育;中中新世早期梅山组二段海平面第1次达到最高值,礁盘随之扩大,形成较深水环境下的碳酸盐岩台地,以潟湖相和内侧滩相为主;随后水体于中中新世晚期梅山组一段逐渐变浅,持续至晚中新世早期黄流组二段,生物礁受淋滤剥蚀形成礁-滩相沉积;晚中新世晚期黄流组一段海平面再次持续上升,于上新世达到第2次最高值,直至更新世水深才逐渐变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科1 微量元素 常量元素 海平面变化
下载PDF
西沙岛礁白云岩化特征与成因模式分析 被引量:11
9
作者 曹佳琪 张道军 +5 位作者 翟世奎 罗威 修淳 刘新宇 张爱滨 毕东杰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25-139,共15页
关于碳酸盐岩的白云岩化作用至今仍是一个争论颇大的科学问题。在2012-2013年期间,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在西沙石岛钻取了长达1 268.02m的"西科1井"岩心,在0-1 257.52m主要由碳酸盐岩组成的岩心中存在有7个白云岩层。... 关于碳酸盐岩的白云岩化作用至今仍是一个争论颇大的科学问题。在2012-2013年期间,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在西沙石岛钻取了长达1 268.02m的"西科1井"岩心,在0-1 257.52m主要由碳酸盐岩组成的岩心中存在有7个白云岩层。本文基于西科1井岩心样品的矿物组成、常量、微量及稀土元素含量等地球化学特征分析,探讨了西沙岛礁特有的白云岩化作用过程。结果表明:西科1井7层白云岩在成因上与埋深和压实成岩作用无关,其分布与海平面下降的地质事件有良好的对应关系,白云岩层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白云岩成岩流体为浓缩的高盐度海水。根据白云岩层的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提出了礁滩潟湖环境下高盐卤水渗透回流作用的白云岩化模式:伴随海平面的升降,礁体处于淹没与暴露的交替之中,海平面下降导致了礁滩潟湖的形成,由于西沙海区蒸发量大于降水量而使澙湖中海水盐度增高,最终形成富Mg卤水;澙湖中高盐度富Mg卤水在礁体内下渗和侧向扩散,Mg逐渐替代早期CaCO3晶格中Ca而形成白云石;海平面的升降变化和礁体淹没与暴露的交替导致了钻井岩心多个白云岩层的形成。海平面升降直接控制了岛礁碳酸盐岩的发育和白云岩化作用,导致海平面升降的古气候变化在岛礁的形成发育中起到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沙石岛岛礁 西科1井岩心 白云岩层 矿物学 地球化学特征 白云岩化模式
下载PDF
西沙中新世藻礁白云岩储层特征及成因模式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海洋 许红 +4 位作者 卢树参 孙志鹏 刘新宇 王修齐 张威威 《海洋地质前沿》 2016年第3期48-56,共9页
西琛1井中新世生物礁被认为是植物藻礁白云岩,但为一孔之见。基于西沙群岛两大环礁3个岛屿的3口晚中新世—中中新世钻井生物礁全取心岩心的资料,开展藻礁白云岩的储层对比及成因模式分析,证实白云岩在各自埋深、厚度等方面虽不一致但特... 西琛1井中新世生物礁被认为是植物藻礁白云岩,但为一孔之见。基于西沙群岛两大环礁3个岛屿的3口晚中新世—中中新世钻井生物礁全取心岩心的资料,开展藻礁白云岩的储层对比及成因模式分析,证实白云岩在各自埋深、厚度等方面虽不一致但特征较为相近,均处于中新世,多属藻礁白云岩,对于理解西沙群岛新近纪生物礁的形成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其中,涉及白云岩3层,总厚724.65m,通过常规岩石薄片、扫描电镜、X光粉晶衍射和物性测试分析发现,3口井的研究井段以藻礁白云岩为主,但深度不同;白云石矿物隐晶—粉晶—细晶状,发育粒间孔、藻架孔和生物体腔孔等原生孔隙和粒内溶孔、铸模孔、藻体溶孔及裂缝等次生孔隙;并在多个层段形成粒内溶孔—晶间孔—藻体溶孔组合;具有高孔、高渗显著特征,为有利油气储层。本段白云岩锶含量低,是新近纪全球冰川性海退事件的结果,构成混合水白云化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宣德—永乐环礁 西琛1 西永2井 西科1 白云岩岩石矿物学 储层特征 白云化作用
下载PDF
西沙石岛礁相白云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岩环境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修淳 张道军 +4 位作者 翟世奎 刘新宇 曹佳琪 毕东杰 陈奎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1-159,167,共10页
西沙群岛是南海生物礁体系发育的典型地区,也是我国生物礁油气资源勘探与开发的重点区域。对采自西沙石岛"西科1井"岩心7层共107个白云岩样品进行了稀土元素(REE)含量测试分析,旨在通过分析白云岩层的REE地球化学特征,探讨西... 西沙群岛是南海生物礁体系发育的典型地区,也是我国生物礁油气资源勘探与开发的重点区域。对采自西沙石岛"西科1井"岩心7层共107个白云岩样品进行了稀土元素(REE)含量测试分析,旨在通过分析白云岩层的REE地球化学特征,探讨西沙岛礁白云岩的成岩环境及其与古气候事件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西沙石岛礁相碳酸盐岩中7层白云岩具有相似的REE地球化学特征(含量、配分模式和元素异常等),表明其形成于相近的成岩环境;埋藏压实及其所导致的成岩作用未造成白云岩层中REE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白云岩的REE地球化学特征基本反映了白云岩化作用的成岩环境及成岩流体的性质;多种地球化学指标(REE、Sr含量和碳、氧同位素特征)表明,西沙岛礁白云岩主要形成于高盐海水作用条件下的低温偏氧化环境,潟湖环境下高盐卤水的渗透回流作用是导致白云岩层形成的主要形式;白云岩的形成在时间上与中新世以来的古气候变冷事件相对应,气候变化导致的海平面升降控制了岛礁白云岩层的分布;由于气候变冷在岛礁周围形成礁滩潟湖,相对封闭的潟湖和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的气候环境形成高盐度卤水,这种比重较大的高盐卤水沿孔隙下渗,交代蚀变早先形成的方解石类碳酸盐,从而形成了西沙岛礁中的白云岩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沙石岛岛礁 西科1井岩心 白云岩层 稀土元素 成岩环境 古气候变化
下载PDF
西沙群岛梅山组一段白云岩矿物特征 被引量:1
12
作者 付和平 沈江远 +7 位作者 马骁 许红 张道军 苏大鹏 董刚 闫桂京 刘新宇 闫琢玉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1-38,共8页
白云岩既是南海油气储集层又与生物礁成因机制相关。对西沙群岛梅山组一段600~750 m岩心段进行采样分析,由于此段属于新层位(西科1井600~1 000 m)中深埋藏白云岩,可能属于对应油气盆地的储层,因而相关研究至关重要。通过扫描电镜(SEM)... 白云岩既是南海油气储集层又与生物礁成因机制相关。对西沙群岛梅山组一段600~750 m岩心段进行采样分析,由于此段属于新层位(西科1井600~1 000 m)中深埋藏白云岩,可能属于对应油气盆地的储层,因而相关研究至关重要。通过扫描电镜(SEM)观察发现大量菱形晶体,结合能谱(EDS)元素分析认为菱形晶体含有Ca和Mg元素,X射线粉晶衍射(XRD)分析证实全部样品为白云石;样品表面碎屑物质为方解石,但是EDS检测出Si,说明样品中混杂陆源沉积;在光滑的白云石晶体上EDS能谱分析则未见Si。事实上,西科1井梅山组一段白云岩层MgO和SiO_(2)含量变大,且呈明显正相关关系,推测为海退期白云石形成过程中的陆源物质输入。XRD分析结果表明,620~646.5 m段岩心发育厚层白云石,其有序度中等,下伏646 m深处方解石占比开始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科1 梅山组 白云岩 扫描电镜 能谱 X射线粉晶衍射
下载PDF
西沙群岛白云岩-铁白云岩空间变异的特征:来自地球化学的证据 被引量:1
13
作者 沈江远 付和平 +7 位作者 马骁 许红 赵强 陈香玉 李绪深 张道军 刘新宇 闫琢玉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8-30,共13页
成礁以来西沙群岛白云岩-铁白云岩大量发育,针对白云岩空间变异及成因演化的讨论具有重要意义。西科1井存在7层白云岩,对7层白云岩进行了划区处理,将7层白云岩层分为浅、中、深3类:<600 m为浅层(层一、层二、层三,合计厚度203 m),600... 成礁以来西沙群岛白云岩-铁白云岩大量发育,针对白云岩空间变异及成因演化的讨论具有重要意义。西科1井存在7层白云岩,对7层白云岩进行了划区处理,将7层白云岩层分为浅、中、深3类:<600 m为浅层(层一、层二、层三,合计厚度203 m),600~1 000 m为中层(层四、层五、层六,合计厚度79 m),>1 000 m为深层(层七,厚155 m)。通过对7层白云岩的主微量元素特征、成岩环境与成因模式及浅层、中层、深层白云岩地球化学数据之间的规律与差异的分析认为,西科1井白云岩受陆源物质影响小,高的SiO_(2)可能来自西沙周缘火山地带。西沙地区白云岩成岩环境总的来讲属于氧化环境,但浅、中、深层成岩环境的氧化强度具有差异。西科1井白云岩的古盐度都较高,但层与层之间有着细微差异。西科1井白云岩锶含量总体偏低,受到淡水淋滤作用强烈,形成于古水深较浅的礁相台地环境,相比较而言,浅层受到大气淡水影响最强,中层次之,深层最弱。西沙白云岩成岩过程中受到高盐度海水、大气淡水和回流渗透作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沙群岛 西科1 白云岩 微量元素 成岩环境 成因模式
下载PDF
南海西沙西科1井层序地层格架与礁生长单元特征 被引量:39
14
作者 朱伟林 王振峰 +7 位作者 米立军 杜学斌 解习农 陆永潮 张道军 孙志鹏 刘新宇 尤丽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77-687,共11页
碳酸盐岩礁滩体系是南海海域重要的油气储层之一.南海西沙岛屿全取心的科学钻井——西科1井,为南海碳酸盐岩礁滩体系的详细研究提供极好的条件.通过西科1井岩心的宏观描述及微观分析,结合高分辨岩心扫描及大量分析测试结果,对碳酸盐岩... 碳酸盐岩礁滩体系是南海海域重要的油气储层之一.南海西沙岛屿全取心的科学钻井——西科1井,为南海碳酸盐岩礁滩体系的详细研究提供极好的条件.通过西科1井岩心的宏观描述及微观分析,结合高分辨岩心扫描及大量分析测试结果,对碳酸盐岩礁滩体系展开了精细研究.根据识别出的6个暴露面、2个淹没面,将西科1井中中新世以来划分为9个三级层序.其中晚中新世黄流组和第四系乐东组为主要成礁期,以海泛面和暴露面为标志,将礁体归纳为淹没型生长单元和暴露型生长单元两大类,暴露型又进一步细分为硬基底和软基底两类,淹没型可细分为快速淹没和缓慢淹没两类.垂向上形成了极具特色的礁体组合,即慢步礁(或淹没礁)、同步礁(加积礁)、快步礁(暴露礁).研究成果对于南海生物礁生长过程及碳酸盐岩礁滩储层勘探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科1 生物礁 层序划分 生长单元 海洋地质
原文传递
南海西沙海域西科1井第四系生物礁:碳酸盐岩成岩作用特征 被引量:7
15
作者 赵爽 张道军 +5 位作者 刘立 尤丽 刘娜 肖安涛 于亚苹 李晓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11-717,共7页
以西科1井第四系乐东组生物礁-碳酸盐岩地层为研究对象,通过偏光显微镜观察、茜素红-S和铁氰化钾混合溶液染色、扫描电镜和矿物阴极发光性观察等分析方法研究了生物礁-碳酸盐岩的岩石学和成岩作用特征.西科1井生物礁-碳酸盐岩成岩作用... 以西科1井第四系乐东组生物礁-碳酸盐岩地层为研究对象,通过偏光显微镜观察、茜素红-S和铁氰化钾混合溶液染色、扫描电镜和矿物阴极发光性观察等分析方法研究了生物礁-碳酸盐岩的岩石学和成岩作用特征.西科1井生物礁-碳酸盐岩成岩作用包括较弱的压实作用、新生变形作用、微生物泥晶化作用、溶解作用、胶结作用.以典型胶结物岩相学产状为标志,结合矿物阴极发光性特征识别出了大气水和海水成岩环境.其中,大气水成岩环境以典型的新月形或悬垂形方解石胶结物为识别标志,海水成岩环境以纤维状-针状文石为识别标志.成岩环境的垂向分布表现为:0~27m深度内为显著的大气水成岩环境;27~42m深度内以大气水成岩环境为主,其次为海水成岩环境;42~105m深度内以大气水成岩环境为主,海水成岩环境的影响弱;105~172m深度内大气水和海水成岩环境均出现;172.00~214.89m深度内为海水成岩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科1 第四系 生物礁 成岩作用 成岩环境 海洋地质
原文传递
西沙群岛西科1井第四纪钙藻及其生态功能 被引量:7
16
作者 马兆亮 祝幼华 +3 位作者 刘新宇 罗威 马瑞芳 徐守立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18-724,共7页
对西沙群岛西科1井第四纪地层中的钙藻进行了初步研究,共鉴定钙藻3科7属,包括红藻门珊瑚藻科让氏藻属、蟹手藻属、珊瑚藻属、石枝藻属和石孔藻属,以及绿藻门松藻科仙掌藻属和粗枝藻科伞轴藻属.通过对地层中钙藻形态功能的分析,西科1井... 对西沙群岛西科1井第四纪地层中的钙藻进行了初步研究,共鉴定钙藻3科7属,包括红藻门珊瑚藻科让氏藻属、蟹手藻属、珊瑚藻属、石枝藻属和石孔藻属,以及绿藻门松藻科仙掌藻属和粗枝藻科伞轴藻属.通过对地层中钙藻形态功能的分析,西科1井第四纪早期海水较深,沉积环境为礁前相,中期外礁坪和内礁坪交替沉积,至晚期出现短时间的泻湖相之后沉积环境演变为礁后滩相.西科1井第四纪钙藻在造礁功能上主要体现在2个方面:(1)通过自身的钙化作用,为生物礁的生长供应微小碳酸盐颗粒沉积物;(2)利用自身形成的节片结构和生物捆扎-粘结结构参与造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藻 造礁作用 第四纪 西科1 西沙群岛 海洋地质
原文传递
西沙群岛西科1井珊瑚组合面貌及其生态环境 被引量:12
17
作者 刘新宇 祝幼华 +4 位作者 廖卫华 罗威 马兆亮 徐守立 马瑞芳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88-696,共9页
西科1井0~748m井段岩心中珊瑚化石欠丰富,属种比较单调,共鉴定6科16属及1个未定属.在井深216m以上的地层中发现第四纪特有的Endopsammia(内脊沙珊瑚)和Heliopora(苍珊瑚)等,表明含上述特征性珊瑚化石的地层应划归第四系.在216m以下... 西科1井0~748m井段岩心中珊瑚化石欠丰富,属种比较单调,共鉴定6科16属及1个未定属.在井深216m以上的地层中发现第四纪特有的Endopsammia(内脊沙珊瑚)和Heliopora(苍珊瑚)等,表明含上述特征性珊瑚化石的地层应划归第四系.在216m以下井段的岩心中Endopsammia和Heliopora已全部绝迹,应划归比第四纪更老的地层.地层时代从老到新,生态环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生物的抗风浪能力逐渐加强.中新统可能属于泻湖相,尔后又逐渐转变为内礁坪相,到上新统演变为内、外礁坪相相互交替,第四系则可能属于外礁坪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瑚组合 生态环境 西科1 西沙群岛 海洋地质
原文传递
南海西科1井上新世以来礁滩体系内部构成及其沉积模式 被引量:7
18
作者 商志垒 孙志鹏 +7 位作者 解习农 刘新宇 陆永潮 廖静 王永标 何云龙 黄莉 焦祥燕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97-710,共14页
通过对西科1井薄片进行鉴定,对上新世以来莺歌海组和乐东组礁滩沉积体系的古生物种类、岩石微相类型及成因相类型进行了系统剖析.研究表明:乐东组造礁生物以珊瑚和红藻为主,莺歌海组以红藻为主.附礁生物主要包括有孔虫、棘皮类和绿藻,... 通过对西科1井薄片进行鉴定,对上新世以来莺歌海组和乐东组礁滩沉积体系的古生物种类、岩石微相类型及成因相类型进行了系统剖析.研究表明:乐东组造礁生物以珊瑚和红藻为主,莺歌海组以红藻为主.附礁生物主要包括有孔虫、棘皮类和绿藻,其中有孔虫为最重要的附礁生物,绿藻只在乐东组的个别层段极发育.根据生物种类及含量、泥晶、亮晶及粒间孔含量的大小关系,识别出10种岩石微相.在此基础上,将礁滩体系划分为生物礁、生屑滩和泻湖3种成因相组合.生物礁包括礁基、礁核和礁盖3种成因相,其中礁盖可见显著的溶蚀现象,形成粒内溶孔、铸模孔等次生孔隙.在研究井段仅发育礁后滩,靠近礁核的礁后内侧滩生屑及粒间孔含量高,而泥晶少;靠近泻湖的礁后外侧滩则情况相反.泻湖主要沉积大量灰泥,生屑含量少.礁滩体系仅在海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发育,各成因相之间具有相对固定的成因相垂向叠置关系.海侵体系域主要发育退积型成因相组合序列,准层序以代表海泛面的泥晶含量较高的成因相结束;高位体系域主要发育进积型成因相组合序列,多以对应暴露面的礁盖结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西科1 礁滩体系 内部构成 沉积模式 沉积学
原文传递
西沙群岛西科1井第四纪生物礁中典型暴露面的岩石学与孔隙特征 被引量:5
19
作者 尤丽 于亚苹 +4 位作者 廖静 刘立 刘娜 赵爽 李晓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71-676,共6页
根据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和图像分析,对西科1井第四纪发育的典型暴露面及其附近的岩石类型、成岩作用和孔隙类型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表明:典型暴露面(埋深68.75~70.24m)附近的岩石类型为骨架灰岩和泥粒灰岩,成岩作用类型包括溶解作... 根据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和图像分析,对西科1井第四纪发育的典型暴露面及其附近的岩石类型、成岩作用和孔隙类型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表明:典型暴露面(埋深68.75~70.24m)附近的岩石类型为骨架灰岩和泥粒灰岩,成岩作用类型包括溶解作用、胶结作用、泥晶化作用和新生变形作用,孔隙类型主要为粒间孔和粒间溶孔、粒内孔及粒内溶孔、生长骨架孔及其溶孔、铸模孔和晶间溶孔.碳酸盐矿物的悬垂状产状、生物体腔孔充填物的方解石化和普遍发育的溶解作用指示该深度段遭受了大气水淋滤的强烈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科1 暴露面 岩石学 孔隙类型 成岩环境 海洋地质
原文传递
西沙地区碳酸盐台地发育过程与海平面变化:基于西科1井BIT指标分析数据 被引量:8
20
作者 王振峰 崔宇驰 +6 位作者 邵磊 张道军 董茜茜 刘新宇 张传伦 尤丽 肖安涛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00-908,共9页
为了探讨南海碳酸盐台地的发育过程及控制因素,采用有机分子化合物指标方法对其进行了研究.有机分子化合物指标BIT(branched isoprenoid tetraether)是沉积物中源自陆源的细菌膜脂支链甘油双烷基链甘油四醚(branched glycerol dialkyl g... 为了探讨南海碳酸盐台地的发育过程及控制因素,采用有机分子化合物指标方法对其进行了研究.有机分子化合物指标BIT(branched isoprenoid tetraether)是沉积物中源自陆源的细菌膜脂支链甘油双烷基链甘油四醚(branched glycerol dialkyl glycerol tetraethers,简称bGDGTs)与主要来自海洋泉古菌中的类异戊二烯GDGTs(isoprenoid GDGTs,简称iGDGTs)的含量之比,在古环境研究中,用来区分沉积物有机质的来源、判断沉积环境.通过对西科1井的数据研究发现,西科1井BIT指数随深度呈现三段式规律性变化,从下到上呈现高-低-高的变化,反映了中中新世以来南海海平面变化及碳酸盐台地生长发育的过程:在中中新世晚期,受全球及区域海平面变化下降影响,西沙地区碳酸盐台地形成礁-滩交互的沉积地层,由于大气淡水的影响,造成BIT指数呈现高值;到晚中新世至上新世,全球及区域海平面出现持续上升,有利于西沙碳酸盐台地的生长发育,使该井沉积环境以礁内泻湖相为主,造成BIT指数呈现低值;在第四纪冰期,全球及区域海平面出现总体下降趋势,西沙碳酸盐台地又频繁暴露于地表,造成BIT指数又呈现高值.研究表明,西沙地区碳酸盐台地受区域相对海平面变化影响更大,说明南海海平面变化既受全球海平面变化的影响,也受南海区域构造沉降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西沙群岛 西科1 生物礁 有机化合物 海洋地质 地层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