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特色非遗融入高职旅游人才培育的探索与实践——以西凉乐舞非遗课堂为例
1
作者 许春华 闫亚旗 《科教文汇》 2024年第7期144-147,共4页
特色非遗融入高职旅游人才培育对于推动地方文化传承、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采用文献研究和案例分析法,以西凉乐舞非遗课堂为例,探索特色非遗融入高职旅游人才培育的实践路径,提出了构建“双元•四融合•三阶进”人... 特色非遗融入高职旅游人才培育对于推动地方文化传承、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采用文献研究和案例分析法,以西凉乐舞非遗课堂为例,探索特色非遗融入高职旅游人才培育的实践路径,提出了构建“双元•四融合•三阶进”人才培养模式、搭建立体化课程体系、开展“双线四步多循环”教学模式、实施“多元合作、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探索“多路径”实践模式、培养专业化师资队伍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色非遗 高职旅游人才 西凉乐舞
下载PDF
汉乐与胡风:《庆善乐》诞生的历史语境及其政治象征
2
作者 王永平 李响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7-84,共8页
《庆善乐》是唐初著名学者吕才根据唐太宗在宴会上的即兴赋诗谱曲而成。它诞生在隋末唐初大乱之后、人心思治的时代大背景之下,体现了唐太宗"偃武修文"的治国愿景。这部音乐后来又几经改编,进入了宫廷燕乐、雅乐(文舞)系统,... 《庆善乐》是唐初著名学者吕才根据唐太宗在宴会上的即兴赋诗谱曲而成。它诞生在隋末唐初大乱之后、人心思治的时代大背景之下,体现了唐太宗"偃武修文"的治国愿景。这部音乐后来又几经改编,进入了宫廷燕乐、雅乐(文舞)系统,受到后世统治者的重视。《庆善乐》具有明显的西凉乐舞特征。由于凉州地处丝绸之路上的交通要道,多元文化汇聚于此,其乐风既有传统的华夏底蕴,又吸纳了外来的西域胡风,因此受西凉乐影响的《庆善乐》,实际上兼容有汉乐和胡音等多种文化元素,从而使它成为大唐开放、包容时代精神的一个重要象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庆善乐 燕乐 雅乐 西凉乐 丝绸之路
下载PDF
武威攻鼓子的艺术审美特征分析
3
作者 石瑾 周邦春 《怀化学院学报》 2011年第6期10-11,共2页
武威攻鼓子是一种器乐和舞蹈相结合的民间乐舞,是武威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民俗文化活动。从其服饰特征、表演特征、民俗特征、人文特征等四个方面来分析武威攻鼓子的艺术审美特征,意在突出武威攻鼓子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 武威攻鼓子 西凉乐舞 美学 民俗文化
下载PDF
“西凉乐”刍议 被引量:2
4
作者 黄颖玲 项群胜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92-93,共2页
本文通过对前人研究成果的梳理,以及对"西凉乐"有关材料的分析,认为"西凉乐"在不同时期它的形式是不一样的,它既指一种音乐称谓又指乐部。
关键词 《西凉乐》 诌议 称谓 乐部
下载PDF
麦积山石窟乐舞图像中的乐伎、乐器、乐队及文化信息解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曾杰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26-132,共7页
麦积山石窟的乐舞图像多为北朝时期的文物遗迹。在北魏早期,乐伎形象具有西域少数民族风格,之后逐渐向中原汉族风格演变。麦积山石窟的乐器图像多注重写实,胡乐在乐器图像中占有一定比例,绘制细腻,有着较高的史料价值。在127窟的一铺经... 麦积山石窟的乐舞图像多为北朝时期的文物遗迹。在北魏早期,乐伎形象具有西域少数民族风格,之后逐渐向中原汉族风格演变。麦积山石窟的乐器图像多注重写实,胡乐在乐器图像中占有一定比例,绘制细腻,有着较高的史料价值。在127窟的一铺经变画中,出现了我国较早的经变画乐队,乐队具备一定规模,这与同一时期流行的西凉乐有着密切关系。整体来看,麦积山石窟乐舞图像的中原传统文化特征较突出,同时体现出西域、鲜卑、南朝等乐舞风格并存的多元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积山石窟 乐舞图像 北朝 乐伎 西凉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