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aracterization of land cover types in Xilin River Basin using multi-temporal Landsat images 被引量:2
1
作者 CHENSiqing LIUJiyuan +1 位作者 ZHUANGDafang XIAOXiangming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03年第2期131-138,共8页
This study conducted computer-aided image analysis of land use and land cover in Xilin River Basin, Inner Mongolia, using 4 sets of Landsat TM/ETM+ images acquired on July 31, 1987, August 11, 1991, Sep... This study conducted computer-aided image analysis of land use and land cover in Xilin River Basin, Inner Mongolia, using 4 sets of Landsat TM/ETM+ images acquired on July 31, 1987, August 11, 1991, September 27, 1997 and May 23, 2000, respectively. Primarily, 17 sub-class land cover types were recognized, including nine grassland types at community level: F.sibiricum steppe, S.baicalensis steppe, A.chinensis+ forbs steppe, A.chinensis+ bunchgrass steppe, A.chinensis+ Ar.frigida steppe, S.grandis+ A.chinensis steppe, S.grandis+ bunchgrass steppe, S.krylavii steppe, Ar.frigida steppe and eight non-grassland types: active cropland, harvested cropland, urban area, wetland, desertified land, saline and alkaline land, cloud, water body + cloud shadow. To eliminate the classification error existing among different sub-types of the same gross type, the 17 sub-class land cover types were grouped into five gross types: meadow grassland, temperate grassland, desert grassland, cropland and non-grassland. The overall classification accuracy of the five land cover types was 81.0% for 1987, 81.7% for 1991, 80.1% for 1997 and 78.2% for 20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use/land cover classification multi-temporal Landsat images xilin river basin CLC number:F301.24 TP79
下载PDF
Stable Isotopes in Precipitation in Xilin River Basin,Northern China and Their Implications 被引量:9
2
作者 WU Jinkui DING Yongjian +3 位作者 YE Baisheng YANG Qiyue HOU Dianjiong XUE Liyang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12年第5期531-540,共10页
Under the increasing pressure of water shortage and steppe degradation,information on the hydrological cycle in steppe region in Inner Mongolia,China is urgently needed.An intensive investigation of the temporal varia... Under the increasing pressure of water shortage and steppe degradation,information on the hydrological cycle in steppe region in Inner Mongolia,China is urgently needed.An intensive investigation of the temporal variations ofδD andδ1 8O in precipitation was conducted in 2007-2008 in the Xilin River Basin,Inner Mongolia in the northern China.TheδD andδ1 8O values for 54 precipitation samples range from+1.1‰to-34.7‰and-3.0‰to -269‰,respectively.This wide range indicates that stable isotopes in precipitation are primarily controlled by different condensation mechanisms as a function of air temperature and varying sources of vapor.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δD andδ1 8 O defined a well constrained line given by δD =7.89 δ18O+9.5,which is nearly identical to the Meteoric Water Line in the northern China.The temperature effect is clearly displayed in this area.The results of backward tra- jectory of each precipitation day show that the vapor of the precipitation in cold season(October to March)mainly originates from the west while the moisture source is more complicated in warm season(April to September).A light precipitation amount effect existes at the precipitation event scale in this area.The vapor source of precipitation with higher d-excesses are mainly from the west wind or neighboring inland area and precipitation with lower d-excesses from a monsoon source from the southeaster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北方地区 降水事件 锡林河流域 稳定同位素 水汽来源 空气温度 水资源短缺 降水量效应
下载PDF
锡林河流域草原生态系统地上生物量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子
3
作者 刘廷玺 赵心毓 +3 位作者 段利民 王怡璇 黎明扬 李媛康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04-618,共15页
为系统地量化环境因子之间的协同关系及其对生物量时空格局的调控,以锡林河流域为研究区域,测量了2020年5月—9月典型草原生态系统地上生物量以及气象因子(包括降水量和气温)、地形因子(包括高程)、土壤因子(包括土壤含水量、干密度、... 为系统地量化环境因子之间的协同关系及其对生物量时空格局的调控,以锡林河流域为研究区域,测量了2020年5月—9月典型草原生态系统地上生物量以及气象因子(包括降水量和气温)、地形因子(包括高程)、土壤因子(包括土壤含水量、干密度、有机碳质量分数、全氮质量分数和pH)等三大类共8个环境因子,并通过地理探测器方法定量分析了地上生物量与各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时间维度上,研究区地上生物量在生长季初期稳定增长,在水热条件最好的7月,植被地上生物量增长最为迅速,在9月3日地上生物量达到峰值,此时流域上、下游地上生物量分别为209.12、147.19 g/m^(2);空间维度上,上游地上生物量显著高于下游(显著性水平p<0.05),地上生物量空间分布格局呈现从东南向西北整体减小的趋势。2)整个生长季中,气象因子(降水量和气温)是地上生物量空间格局的关键驱动因子,其对地上生物量分布格局的解释率在60.0%以上;生长季末期,除气象因子外,土壤pH也成为影响研究区地上生物量分布格局的主要驱动因子。3)生长季各阶段,各环境因子对地上生物量的交互作用均呈现出非线性增强和双因子增强关系。生长季初期,降水量和土壤干密度之间交互作用的影响力最大;生长旺期及末期,随着土壤含水量达到较高水平,土壤干密度与其他环境因子(降水量、气温、pH)的交互作用对流域植被地上生物量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林河流域 草原 地上生物量 环境因子 地理探测器
下载PDF
内蒙古草甸草原CH_4和N_2O排放通量的时间变异 被引量:34
4
作者 王艳芬 马秀枝 +5 位作者 纪宝明 杜睿 陈佐忠 王庚辰 王跃思 万小伟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92-796,共5页
1998年 6月 1日、7月 2日、8月 3日和 9月 1日用静态箱_气相色谱法对内蒙古锡林河流域草甸草原CH4和N2 O排放通量的昼夜观测表明 ,天然草原是N2 O的源、CH4的汇 ,其排放和吸收具有明显的昼夜变化规律。 4次昼夜观测的结果还表明 ,草甸... 1998年 6月 1日、7月 2日、8月 3日和 9月 1日用静态箱_气相色谱法对内蒙古锡林河流域草甸草原CH4和N2 O排放通量的昼夜观测表明 ,天然草原是N2 O的源、CH4的汇 ,其排放和吸收具有明显的昼夜变化规律。 4次昼夜观测的结果还表明 ,草甸草原排放N2 O和吸收CH4的能力具有强烈的季节变化规律。方差分析表明 ,不同季节N2 O排放通量差异显著 (F =6 .35 9,p <0 .0 0 4 ) ,日均通量变化范围为 0 .2 82~ 2 .134μgN2 O N·m-2 ·h-1;而CH44次测定的日均吸收通量分别为 (- 5 2 .19± 19.6 7)、(- 2 7.2 0± 10 .5 7)、(- 12 6 .0 5± 9.32 )和 (- 16 .4 5± 1.31) μgCH4_C·m-2 ·h-1,从整个生长季看表现为“高_低_高_低”的特点。锡林河流域选择 9∶0 0~ 13∶0 0作为采样日起始采样时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20 日变化 草甸草原 锡林河流域 内蒙古 CH4
下载PDF
锡林河流域近15年植被空间结构变化遥感分析 被引量:17
5
作者 仝川 雍伟义 +3 位作者 乌云娜 赵利清 姜超 雍世鹏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62-566,共5页
利用 1 985年与 1 999年 TM遥感影像 ,通过地面详查 ,对锡林河流域植被类型及空间结构在近 1 5年的变化进行了对比监测与分析 .结果表明 :由于过度放牧与草原垦殖 ,锡林河流域各植物群落类型面积在近 1 5年发生了变化 .1 999年与 1 985... 利用 1 985年与 1 999年 TM遥感影像 ,通过地面详查 ,对锡林河流域植被类型及空间结构在近 1 5年的变化进行了对比监测与分析 .结果表明 :由于过度放牧与草原垦殖 ,锡林河流域各植物群落类型面积在近 1 5年发生了变化 .1 999年与 1 985年相比 ,羊草、大针茅、旱中生杂类草草原与大针茅、羊草、中旱生杂类草草原 ,分别减少了 2 0 .1 7%与 2 8.4 % ,冷蒿草原面积增加了 4 6.6% ,草原植被被开垦的面积增加了 34 .8% .总体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林河流域 植被类型 空间结构 动态变化 遥感分析 植物群落类型 草原退化
下载PDF
基于Landsat TM/ETM数据的锡林河流域土地覆盖变化 被引量:45
6
作者 陈四清 刘纪远 +2 位作者 庄大方 肖向明 Steve Boles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5-52,共8页
根据1987年、1991年、1997年和2000年4期Landsat TM/ETM影像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分类结果,运用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方法,分析了内蒙古锡林河流域1987~2000年间各土地利用类型及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的数量变化和空间变化特征... 根据1987年、1991年、1997年和2000年4期Landsat TM/ETM影像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分类结果,运用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方法,分析了内蒙古锡林河流域1987~2000年间各土地利用类型及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的数量变化和空间变化特征.分析结果显示,锡林河流域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的主要特征为草甸草原、典型草原面积的大幅减少和荒漠草原、农田和沙漠化土地面积的大幅增加及城镇的扩张.其中面积增加最大的是荒漠草原,增加了2328 km2;相当于1987年荒漠草原面积的56%.农出和城镇面积逐年增大,分别从1987年的114.3 km2和25.2 km2增加到2000年的332.1 km2和43.6 km2.面积减少最多的是羊草+丛生禾草、羊草+杂类草等优良高产温带典型草原类型,共减少2040km2.草甸草原面积亦呈逐年减少的趋势,从1987年的1103 km2减少到2000年375 km2,面积减少了65.9%.农出、沙化地及城镇等非草原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增加了6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satTM/ETM数据 土地覆盖 锡林河流域 气候变化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 沙漠化
下载PDF
锡林河流域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的稳定同位素研究 被引量:28
7
作者 杨淇越 吴锦奎 +2 位作者 丁永建 叶柏生 张明泉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50-856,共7页
2006年4—9月,在从锡林河源头沿河流进行地表水和地下水同位素样品采集和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全球降水同位素监测网(GNIP)包头站的大气降水稳定同位素资料,结合锡林河流域的气象和水文资料,对锡林河流域大气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稳定同位... 2006年4—9月,在从锡林河源头沿河流进行地表水和地下水同位素样品采集和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全球降水同位素监测网(GNIP)包头站的大气降水稳定同位素资料,结合锡林河流域的气象和水文资料,对锡林河流域大气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稳定同位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地下水中δ18O和δD值分别集中在-11.7‰~-14.9‰和-80‰~-89.5‰范围内,δ18O沿地下水流向有增加的趋势,大部分地下水中δ18O的季节波动性不大;河流干流δ18O和δD的年算术平均值从源区的-12.8‰和-94.5‰到入锡林河水库处的-10.0‰和-79.3‰,差值分别约为3‰和15‰.河水中的δ18O值沿流程增加而增大的现象可归结为受含有较高δ18O值的地下水补给作用和河水的蒸发作用的共同影响,其中对δ18O蒸发富集的研究显示,蒸发引起δ18O富集值为1‰.通过地下水线(GWL)和地表水线(SWL)及区域大气降水线(LMWL)的对比分析发现,在径流季节,降水对地表水的贡献小,地下水是地表水主要的补给源,地表径流基本是地下水的排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同位素 地表水 地下水 锡林河流域
下载PDF
利用马尔柯夫过程预测锡林河流域草原退化格局的变化 被引量:27
8
作者 仝川 郝敦元 +2 位作者 高霞 姜庆宏 雍世鹏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88-493,共6页
以我国北方典型草原模式地段之一的锡林河流域草原为研究对象,根据研究区两个时期遥感影像解译的植被类型图衍生出草原植被退化图。在对草原退化图统一网格化后,计算各网格草原退化指数,并加以分级,确定不同草原退化等级之间转移概率,... 以我国北方典型草原模式地段之一的锡林河流域草原为研究对象,根据研究区两个时期遥感影像解译的植被类型图衍生出草原植被退化图。在对草原退化图统一网格化后,计算各网格草原退化指数,并加以分级,确定不同草原退化等级之间转移概率,并应用马尔柯夫模型预测锡林河流域草原退化格局的演变趋势。结果表明:如果不采取防止草地退化的根本性措施,草原退化态势还将继续下去。以每个网格草原退化指数值为各网格草原退化状况划分依据,以3km×3km网格为统计单元,在流域总面积为10701km2情况下,预测结果是:2005年,锡林河流域草原退化为3级的网格总面积是3776km2,占流域总面积的35.29%;4、5级网格面积之和为5427km2,达到流域总面积的50.71%。2025年,锡林河流域草原退化为3级的网格面积总和是3389km2,占流域总面积的31.67%;4、5级网格面积之和为6406km2,达到流域总面积的59.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尔柯夫过程 锡林河流域 退化格局 草原退化预测 草原退化指数 转移矩阵 土地荒漠化
下载PDF
锡林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研究 被引量:43
9
作者 许中旗 李文华 +1 位作者 闵庆文 许晴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9-104,共6页
论文采用Costanza等人的生态系统服务评价方法对锡林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1987~2000年的13年间,锡林河流域各类生态系统每年提供的服务总价值下降了31.6%,其中,草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从5.13×108美... 论文采用Costanza等人的生态系统服务评价方法对锡林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1987~2000年的13年间,锡林河流域各类生态系统每年提供的服务总价值下降了31.6%,其中,草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从5.13×108美元降至4.38×108美元,下降13.3%;湿地生态系统服务的总价值由2.62×108美元下降为0.9×108美元,下降了65.1%;而农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由0.01×108美元上升到0.03×108美元,增加了200%。在草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中,绣线菊草原、贝加尔针茅草原、羊草杂草类草原和羊草丛生禾草草原等优质草原所占的比重在逐渐减小,克氏针茅草原、冷蒿草原等退化类型所占的比重在逐渐增加,说明锡林河流域草原生态系统退化严重。该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下降与生态系统的退化和面积的减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生态系统退化 草原生态系统 锡林河流域
下载PDF
内蒙古锡林河流域草地生态系统土壤保持功能及其空间分布 被引量:29
10
作者 张雪峰 牛建明 +2 位作者 张庆 董建军 张靖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20,共9页
草地生态系统是陆地表面最大的生态系统类型,其土壤保持功能对于维持敏感而脆弱的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具有重要意义。在遥感和GIS技术支持下,采用改进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USLE)对内蒙古锡林河流域的土壤保持功能及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 草地生态系统是陆地表面最大的生态系统类型,其土壤保持功能对于维持敏感而脆弱的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具有重要意义。在遥感和GIS技术支持下,采用改进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USLE)对内蒙古锡林河流域的土壤保持功能及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全流域年土壤保持总量为1.65×108 t/a,单位面积土壤保持量为168.18t/hm2;流域土壤保持功能从上游至下游呈递减趋势;草甸草原的土壤保持功能最高,农田和典型草原其次,沙地植被和草甸最差;草地生态系统的土壤保持功能随植被覆盖度的增加呈非线性增长。可见,提高草地植被覆盖度,保持典型草原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有助于维持锡林河流域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和区域生态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生态系统服务 土壤保持功能 土壤侵蚀 锡林河流域
下载PDF
锡林河流域近30年草原植被格局动态及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18
11
作者 韩砚君 牛建明 +3 位作者 张庆 董建军 张雪峰 康萨如拉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70-77,共8页
以内蒙古锡林河流域为对象,利用中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分析1983~2011年研究区域植被空间格局及其动态,探讨植被格局变化的驱动力.结果表明:(1)草原是锡林河流域最主要的植被类型,地带性规律明显,自东南向西北依次分布着草甸草原和... 以内蒙古锡林河流域为对象,利用中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分析1983~2011年研究区域植被空间格局及其动态,探讨植被格局变化的驱动力.结果表明:(1)草原是锡林河流域最主要的植被类型,地带性规律明显,自东南向西北依次分布着草甸草原和典型草原,隐域性沙地植被和湿地草甸分布其中.(2)近30年间,锡林河流域植被面积组成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天然草地面积逐渐减少,草原灌丛化趋势加剧,沙地植被和盐碱地分布范围不断扩大.(3)近30年来,研究区域植被景观格局变化显著,破碎化程度加剧,其中中生杂类草草甸草原和羊草草原破碎化尤为突出.(4)锡林河流域草地退化趋势明显,但2000年后趋于减缓.(5)人类干扰是导致锡林河流域植被格局变化的根本原因,“双权一制”制度的实施缓解了区域草地退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动态 景观格局 草原 驱动力 锡林河流域
下载PDF
近50年气候和人类活动对锡林河流域径流的影响 被引量:24
12
作者 焦玮 朱仲元 +3 位作者 宋小园 隋佳硕 席小康 董志兵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2-19,共8页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是影响河川径流变化的2大主要因素。基于1963—2011年锡林浩特水文站的实测水文数据资料,采用累积距平法(CA)对锡林河近50年径流年际变化序列的趋势进行分析,确定出2个拐点年份为1985和1999年,其中1999年为突变年,运...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是影响河川径流变化的2大主要因素。基于1963—2011年锡林浩特水文站的实测水文数据资料,采用累积距平法(CA)对锡林河近50年径流年际变化序列的趋势进行分析,确定出2个拐点年份为1985和1999年,其中1999年为突变年,运用修正后的的累积量斜率变化率比较分析法(SCRCQ)定量计算了气候及人类活动对径流变化的贡献率。以初始研究阶段T1(1963—1985年)为基准期,不考虑潜在蒸散量变化的影响,T2(1986—1999年)和T3(2000—2011年)时期的降水量减少对于径流量减少的贡献率分别为26.30%和57.36%,人类活动对于径流量减少的贡献率分别为73.70%和42.64%;如果考虑潜在蒸散量变化,T2、T3时段的潜在蒸散量减少对于径流量减少产生的负贡献率分别为-23.47%和-52.25%,而人类活动对锡林河流域径流变化的贡献率分别增至97.17%和94.89%。显然,人类活动是该区间锡林河流域径流量减少的最重要的驱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量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贡献率 累积距平法 累积量变化率比较分析法 锡林河流域
下载PDF
沿土壤水分梯度黄囊苔草碳同位素组成及其适应策略的变化 被引量:30
13
作者 陈世苹 白永飞 +2 位作者 韩兴国 安吉林 郭富存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15-522,共8页
选取了内蒙古锡林河流域 6个水分条件不同的典型植物群落 ,测定了各群落中黄囊苔草 (Carexkorshin skyi)叶片δ13 C值、叶片含水量 (LWC)及其种群特征的变化。结果表明 :1)不同生境下 ,黄囊苔草叶片的碳同位素组成发生明显变化 (变幅为 ... 选取了内蒙古锡林河流域 6个水分条件不同的典型植物群落 ,测定了各群落中黄囊苔草 (Carexkorshin skyi)叶片δ13 C值、叶片含水量 (LWC)及其种群特征的变化。结果表明 :1)不同生境下 ,黄囊苔草叶片的碳同位素组成发生明显变化 (变幅为 1.8‰ )。沿土壤水分梯度 ,随着土壤含水量的降低 ,黄囊苔草叶片δ13 C值显著增大 ,水分利用方式更加保守。 2 )虽然不同生境下 ,黄囊苔草叶片含水量变化不大 ,但其叶片δ13 C值与LWC表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p=0 .0 5 1)。这表明黄囊苔草水分利用效率对其叶片水分状况变化的反应非常敏感。 3)在不同生境下 ,黄囊苔草种群的植株高度、密度、地上生物量及其在群落中的出现频度明显不同。具有较高δ13 C值的黄囊苔草种群在群落中出现的频度和地上生物量所占比例都显著增加。以上结果表明 ,生长在不同生境下的黄囊苔草种群能够通过改变其水分利用效率适应不同的土壤水分状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黄囊苔草 碳同位素 水分利用效率 种群特征 锡林河流域
下载PDF
锡林河流域草原植被退化空间格局分析 被引量:38
14
作者 仝川 杨景荣 +1 位作者 雍伟义 雍世鹏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71-578,共8页
利用TM遥感影像,结合地面植被调查,基于典型草原退化演替模式,绘制锡林河流域植被现状图,在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研究了锡林河流域草原植被退化空间格局特征,得出全流域、上中下游及流域内不同地貌类型上不同草原退化等级的面积。全流域1... 利用TM遥感影像,结合地面植被调查,基于典型草原退化演替模式,绘制锡林河流域植被现状图,在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研究了锡林河流域草原植被退化空间格局特征,得出全流域、上中下游及流域内不同地貌类型上不同草原退化等级的面积。全流域1999年放牧退化草原植被面积为7689.3km2,占总流域面积的71.86%。根据草原退化指数计算得出全流域总草原退化指数为10901.8km2草原退化单位,同时还计算了流域上中下游区域和流域内不同地貌类型的草原退化指数值。通过网格取样,绘制锡林河流域草原退化指数空间图,应用空间趋势面分析法绘制草原植被退化指数等值线图。结果表明:锡林河流域草原退化的空间格局较为复杂,首先与流域上中下游及不同地貌类型上人类放牧利用强度的差异相关,具体表现在流域中下游及河谷阶地、平原和丘陵区草原植被退化较为明显,其次,全流域有多个较为明显的草原植被严重退化中心区,均与人类高强度放牧利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植被退化 空间格局 草原退化指数 趋势面分析 锡林河流域 草原退化演替
下载PDF
锡林河流域中游草原植被退化遥感监测及合理放牧强度的确定 被引量:22
15
作者 仝川 郗风江 +3 位作者 杨景荣 雍伟义 张鹏 雍世鹏 《草业学报》 CSCD 2003年第4期78-83,共6页
以内蒙古锡林河流域中游为研究区,应用LandsatTM资料,结合地面生物量定位测定,建立草原地上生物量估产模型,应用VisualC++编程,估算了2000年7月中下旬锡林河流域中部草原地上生物量。在锡林河流域中部两大草原植被类型[羊草+大针茅和(... 以内蒙古锡林河流域中游为研究区,应用LandsatTM资料,结合地面生物量定位测定,建立草原地上生物量估产模型,应用VisualC++编程,估算了2000年7月中下旬锡林河流域中部草原地上生物量。在锡林河流域中部两大草原植被类型[羊草+大针茅和(大针茅)克氏针茅+冰草]不同生物量的基础上,以象元为诊断单元,判别了各象元所代表地块草原植被的退化等级,绘制锡林河流域中部草原植被退化分布图。1999年锡林河以东草原退化面积为2697.3km2,占中游草原面积的49.7%,以西退化面积为1644.4km2,占30.3%。以草原生态系统可持续性为目标,针对不同退化等级草场制定不同的牧草产量利用率,划分6个放牧强度等级,计算各放牧等级的合理放牧强度(标准羊单位/km2)、面积和载畜量,研究结果可为草原退化的恢复、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退化 估产模型 放牧强度 可持续性 锡林河流域
下载PDF
内蒙古锡林河流域植被多样性特点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12
16
作者 刘先华 李凌浩 陈佐忠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466-472,共7页
本文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支持下,利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了锡林河流域植被多样性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得到了植被丰富度和Shannon-Wiener植被多样性指数的空间分布图;对以上两个指标以及年均... 本文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支持下,利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了锡林河流域植被多样性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得到了植被丰富度和Shannon-Wiener植被多样性指数的空间分布图;对以上两个指标以及年均降雨量和年均积温进行趋势面分析的结果表明:1)锡林河流域植被丰富度和Shannon-Wiener植被多样性指数呈明显的自东南往西北的减少趋势;2)水热因子是影响锡林河流域植被多样性空间分布格局的重要因子,其分布与年均降雨量在整个流域内存在较强的正效应关系,同年均积温的正效应关系局限在地势较平坦的西北部;3)锡林河流域水热因子的空间分布规律相似,皆呈现出从东南向西北减少的趋势,但二者对地形变化的反应不一样,温度比降水更为灵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多样性 GIS 空间分布格局 气候
下载PDF
内蒙古锡林河流域羊草草原生态系统碳素循环研究 被引量:67
17
作者 李凌浩 刘先华 陈佐忠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8年第10期955-961,共7页
采用野外调查和模型预测方法相结合,对内蒙古锡林河流域一个永久试验样地内的羊草(Leymuschinensis(Trin.)Tzvel.)草原群落的碳素贮量、主要流量和周转速度等进行了初步估计,研究了长期过度放牧对整个... 采用野外调查和模型预测方法相结合,对内蒙古锡林河流域一个永久试验样地内的羊草(Leymuschinensis(Trin.)Tzvel.)草原群落的碳素贮量、主要流量和周转速度等进行了初步估计,研究了长期过度放牧对整个流域羊草草原土壤有机碳贮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羊草群落净初级生产固碳量的多年实测平均值为(231.25±74.41)gC·m-2·a-1,向土壤中的碳素输入量为220.75gC·m-2·a-1,土壤呼吸量的模型预测值为(181.03±46.32)gC·m-2·a-1;2)该群落碳素输入略大于输出,其理论积累率为19.88gC·m-2·a-1,实测积累率为39.72gC·m-2·a-1;3)近40年来,过度放牧致使锡林河流域羊草草原表层(0~20cm)土壤的有机碳贮量下降了约1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草草原 碳循环 锡林河流域 生态系统
下载PDF
锡林河流域草原植物群落分类及其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7
18
作者 席小康 朱仲元 郝祥云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320-1326,共7页
研究锡林河流域草原群落的分类和群落多样性分布特征,可为寒旱区草原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重要依据。基于流域植物群落的样方调查与TWINSPAN分类,得出锡林河流域主要植物群落类型以及影响群落类型和多样性变化的环境因子。结果表明,(1)... 研究锡林河流域草原群落的分类和群落多样性分布特征,可为寒旱区草原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重要依据。基于流域植物群落的样方调查与TWINSPAN分类,得出锡林河流域主要植物群落类型以及影响群落类型和多样性变化的环境因子。结果表明,(1)锡林河流域草原可划分为5个群落类型,分别为大针茅Stipa grandis+羊草Leymus chinensis+黄囊苔草Carex korshinskyi群丛、羊草+大针茅+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群丛、羊草+黄囊苔草+灰绿藜Chenopodium glaucum群丛、羊草+糙隐子草+灰绿藜群丛、糙隐子草+灰绿藜+猪毛菜Salsola collina群丛。(2)不同群落α多样性3种指数具有一致的变化趋势,而土壤类型、水分状况以及人类活动强度的差异导致了群落多样性的不同。(3)不同群落类型之间物种组成与更替速率不尽相同。从相异性指数来看,大针茅+羊草+黄囊苔草群落与羊草+黄囊苔草+灰绿藜群落之间共有种最多,物种组成差异性最低,相似性最高,群落间变异程度最小;在羊草+大针茅+糙隐子草群落与羊草+黄囊苔草+灰绿藜群落之间共有种最少,物种组成差异性最大,相似性最低,群落间变异程度最大。从Cody指数来看,羊草+大针茅+糙隐子草群落与羊草+糙隐子草+灰绿藜群落物种的更替速率最慢,而羊草+大针茅+糙隐子草群落与羊草+黄囊苔草+灰绿藜群落的更替速率最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指示种分析 物种多样性 植物群落 锡林河流域
下载PDF
锡林河流域草地地境的划分及特征 被引量:3
19
作者 红梅 郑淑华 +3 位作者 高安社 韩国栋 赵萌莉 王忠武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71-177,共7页
本文在土壤与草地资源调查的基础上,本着综合性、广泛性、一致性的原则,依据地形、土属、植物群丛组把锡林河流域草地地境划分为:中丘—砂壤质碳酸盐黑钙土—线叶菊、大针茅旱生杂类草地境;中丘—中厚层黑钙土—羊草、杂类草地境;低丘... 本文在土壤与草地资源调查的基础上,本着综合性、广泛性、一致性的原则,依据地形、土属、植物群丛组把锡林河流域草地地境划分为:中丘—砂壤质碳酸盐黑钙土—线叶菊、大针茅旱生杂类草地境;中丘—中厚层黑钙土—羊草、杂类草地境;低丘—砂壤质暗栗钙土—大针茅、旱生杂类草地境;缓坡—厚层暗栗钙土—羊草、大针茅地境;平地-壤质栗钙土-大针茅地境;河漫滩-腐殖质沼泽土—苔草地境;阳坡—紧砂土—山杏、羊柴地境;阴坡—紧砂土—稠李、漏斗叶绣线菊地境;丘间低地—沙栗土—大针茅、糙隐子草地境等9个地境,并对每个地境的植被、土壤和地形特点进行了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地境 地形 土壤 植被 锡林河流域
下载PDF
基于SPEI的锡林河流域气象干旱风险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张璐 朱仲元 +2 位作者 王慧敏 王飞 张鹏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20-226,共7页
为研究气候因子变化下的锡林河流域干旱风险,并为当地水资源与生态管理提供有效依据。通过计算锡林浩特、东乌珠穆沁旗等11个气象站点1982—2018年不同时间尺度(1,3,6,12个月)的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分析了锡林河流域年、季、月尺... 为研究气候因子变化下的锡林河流域干旱风险,并为当地水资源与生态管理提供有效依据。通过计算锡林浩特、东乌珠穆沁旗等11个气象站点1982—2018年不同时间尺度(1,3,6,12个月)的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分析了锡林河流域年、季、月尺度上的干旱发生的频率和干旱强度,揭示了锡林河流域多年来的干旱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近37 a来锡林河流域SPEI整体呈现增长趋势,特、重旱的发生频率在逐年减小,轻、中旱的发生频率有波动起伏的不确定性,且存在发生季节性集中干旱的可能。从空间分析来看,锡林河流域在年、季、月尺度上均有干旱发生,在季节变化方面,干旱出现既有冬季的大范围干旱,也有春季的局部干旱,总体分布特征是西多北少;干旱呈现出夏季最为严重,秋季次之的特点,总体分布从西北到东南表现为弱—严重—弱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EI 锡林河流域 干旱强度 干旱频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