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门岛红树林区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 被引量:42
1
作者 高爱根 陈全震 +2 位作者 曾江宁 廖一波 杨俊毅 《海洋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3-40,共8页
浙南乐清湾西门岛红树林区是中国红树林的最北分布地,为研究该区红树林与底栖动物的生态关系,于2004年5月和8月对红树林区大型底栖动物进行现场采样,共发现大型底栖动物42种,其中软体动物20种、甲壳类11种、多毛类5种、其它类6种。平均... 浙南乐清湾西门岛红树林区是中国红树林的最北分布地,为研究该区红树林与底栖动物的生态关系,于2004年5月和8月对红树林区大型底栖动物进行现场采样,共发现大型底栖动物42种,其中软体动物20种、甲壳类11种、多毛类5种、其它类6种。平均生物量和平均栖息密度分别为74.26g/m2和340个/m2,软体动物和其它类动物分别占总生物量的43%和39%,它们的栖息密度分别占动物总栖息密度的66%和30%。红树林区底栖动物的特征种为可口革囊星虫Phascolosomaesculenta,在中潮区其生物量和栖息密度分别高达84.33g/m2和304个/m2。该红树林区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分析结果表明:底栖动物种类与红树林发育状况呈负相关、底栖动物生物量与红树林发育状况呈正相关,红树林主分布区(中潮区)底内群落结构较低潮区简单、生物量高、物种多样性低,而无红树林的低潮区则与之相反,生物量低、种间分布均匀、多样性高。多样性指数低潮区(2.44)>中潮区(1.21)>高潮区(1.0);均匀度指数为0.30~0.73,中潮区为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大型底栖动物 群落 西门岛
下载PDF
我国最北缘秋茄红树林湿地土壤呼吸变化特征 被引量:3
2
作者 陈海生 金玮佳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4期100-103,共4页
红树林湿地是地球上重要的碳汇.浙江省乐清西门岛秋茄红树林群落是我国最北缘的红树林群落.为了研究我国最北秋茄红树林湿地土壤呼吸作用变化特征,探明该处秋茄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在碳循环中的作用,测定和分析了浙江省乐清湾西门岛秋茄... 红树林湿地是地球上重要的碳汇.浙江省乐清西门岛秋茄红树林群落是我国最北缘的红树林群落.为了研究我国最北秋茄红树林湿地土壤呼吸作用变化特征,探明该处秋茄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在碳循环中的作用,测定和分析了浙江省乐清湾西门岛秋茄幼树林和中树林红树林湿地土壤呼吸速率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结果表明,秋茄红树林群落湿地土壤呼吸速率,以一年中的变化来看,无论是幼树林还是成树林,都以夏季的7月份为最高,而以冬季的12月份为最低.无论是一天中的日变化,还是一年中的季节变化,幼树林红树林群落湿地土壤的呼吸速率总是要大于成树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茄 红树林湿地 土壤呼吸 西门岛
下载PDF
浙江西门岛红树林湿地小型底栖动物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朱慧兰 郭玉清 +1 位作者 吴成业 张灵毅 《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0年第4期241-247,共7页
于2018年冬季在浙江西门岛红树林湿地设置5个站位采集沉积物样品,对该湿地小型底栖动物类群的组成、丰度,及其优势类群的优势属、摄食类型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共鉴定出5个小型底栖动物类群,分别为自由生活海洋线虫、桡足类、多毛... 于2018年冬季在浙江西门岛红树林湿地设置5个站位采集沉积物样品,对该湿地小型底栖动物类群的组成、丰度,及其优势类群的优势属、摄食类型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共鉴定出5个小型底栖动物类群,分别为自由生活海洋线虫、桡足类、多毛类、寡毛类、有孔虫,以及一些未鉴定类群,其中海洋线虫为最优势类群,占小型底栖动物丰度的98.47%。小型底栖动物的丰度介于(47.331±5.923)^(88.363±4.177)ind/cm 2之间,总平均丰度为(64.371±16.243)ind/cm 2,各站位间的丰度存在显著差异(P<0.01)。5个站位鉴定出的海洋线虫隶属于43属18科,海洋线虫的优势属(优势度≥5%)依次为折咽线虫属(Ptycholaimellus)、萨巴线虫属(Sabatieria)、吞咽线虫属(Daptonema)、拟囊咽线虫属(Parasphaerolaimus)、近瘤线虫属(Adoncholaimus)和显齿线虫属(Viscosia),优势度依次为35.16%、15.00%、8.77%、7.71%、5.66%和5.33%。海洋线虫4种摄食类型丰度百分比由高到低的顺序是2A(46.07%)>1B(27.30%)>2B(25.82%)>1A(0.82%),以2A型为主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门岛红树林湿地 小型底栖动物 海洋线虫 群落结构 优势属
下载PDF
西门岛潮间带秋茄与互花米草生境秋季大型底栖动物群落比较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文君 饶义勇 +4 位作者 林怡雯 吕宝强 王航俊 陈昕韡 蔡立哲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1-7,共7页
为了探讨潮间带密秋茄树生境(树冠覆盖率高于90%)、疏秋茄树生境(树冠覆盖率低于50%)和互花米草生境之间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差异性,2015年11月在浙江西门岛潮间带的秋茄树和互花米草生境进行了大型底栖动物定量取样.结果表明:密秋茄树... 为了探讨潮间带密秋茄树生境(树冠覆盖率高于90%)、疏秋茄树生境(树冠覆盖率低于50%)和互花米草生境之间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差异性,2015年11月在浙江西门岛潮间带的秋茄树和互花米草生境进行了大型底栖动物定量取样.结果表明:密秋茄树和疏秋茄树生境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物种数、生物量、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丰度指数(d)和多变量海洋底栖生物指数(M-AMBI)高于互花米草生境,而秋茄树生境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栖息密度和海洋底栖生物指数(AMBI)低于互花米草生境.单变量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3种生境之间大型底栖动物生物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与黑口滨螺(Littoraria melanostoma)的生物量有关.在密秋茄树生境未采集到黑口滨螺,在疏秋茄树生境黑口滨螺生物量低,而在互花米草生境有较高的生物量.此外,密秋茄树和疏秋茄树生境的可口革囊星虫(Phascolosoma arcuatum)、短拟沼螺(Assiminea brevicula)和光滑河蓝蛤(Potamocorbula laevis)的平均栖息密度和生物量均高于互花米草生境的,但密秋茄树和疏秋茄树生境的日本稚齿虫(Prionospio japonica)、沙蚕(Nereis sp.)和黑口滨螺的平均栖息密度和生物量则低于互花米草的.疏秋茄树生境的珠带拟蟹守螺(Cerithidea cingulata)栖息密度和生物量高于密秋茄树和互花米草生境的.上述结果证实潮间带存在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底栖动物 秋茄 互花米草 生境 西门岛
下载PDF
浙江西门岛湿地景观格局与人为干扰度动态变化 被引量:36
5
作者 肖翠 解雪峰 +3 位作者 吴涛 蒋国俊 边华菁 徐伟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3255-3262,共8页
基于西门岛湿地2007和2010年两期SPOT-5影像(空间分辨率均为5 m)数据,结合西门岛湿地土地利用现状,参考《全国土地利用分类》(试行)、海域使用分类海洋行业标准以及综合考虑遥感数据特性,建立西门岛湿地人为干扰类型分类系统;应用景观... 基于西门岛湿地2007和2010年两期SPOT-5影像(空间分辨率均为5 m)数据,结合西门岛湿地土地利用现状,参考《全国土地利用分类》(试行)、海域使用分类海洋行业标准以及综合考虑遥感数据特性,建立西门岛湿地人为干扰类型分类系统;应用景观格局指数法、GIS空间分析法,得到景观指数和人为干扰度指数,探讨了西门岛湿地景观格局与人为干扰度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研究期间,西门岛湿地景观异质性、破碎度和优势度降低,景观形状复杂度降低.西门岛湿地人为干扰中心由分散发展到集中;干扰中心主要贡献景观类型是裸地和居民点;干扰总程度由海域向陆地逐渐加重,居民点、码头、交通用地干扰总程度最高.滩涂养殖、泥滩地、浮筏养殖景观的人为干扰度跳跃性大.水陆交错带出现干扰总程度较低但干扰极不平稳的现象.无干扰、半干扰和全干扰型景观的斑块数量下降.无干扰、半干扰景观的平均斑块面积增加,全干扰景观的平均斑块面积减少.无干扰景观的平均形状指数下降,半干扰型和全干扰型景观形状有复杂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格局指数 人为干扰度 西门岛
原文传递
基于RS/GIS的西门岛海洋特别保护区滩涂湿地景观格局变化分析 被引量:18
6
作者 李利红 张华国 +1 位作者 史爱琴 厉冬玲 《遥感技术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9-136,共8页
采用2006年SPOT-5和2010年WorldView-1两个时相的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综合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及景观生态学理论,分析了2006~2010年西门岛海洋特别保护区滩涂湿地景观及其转移变化,并采用马尔科夫模型预测了西门岛海洋特别保护... 采用2006年SPOT-5和2010年WorldView-1两个时相的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综合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及景观生态学理论,分析了2006~2010年西门岛海洋特别保护区滩涂湿地景观及其转移变化,并采用马尔科夫模型预测了西门岛海洋特别保护区2014年滩涂湿地各景观类型的面积比例。结果表明:①保护区各景观类型朝均衡化和多样化发展,保护区滩涂湿地异质性增加、抗干扰能力增强;②预测分析表明人类对滩涂湿地资源的利用朝着健康可持续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门岛海洋特别保护区 遥感 景观格局
原文传递
西门岛红树林沉积物细菌分布与环境特征 被引量:4
7
作者 杜萍 刘晶晶 +3 位作者 曾江宁 陈全震 朱旭宇 高瑜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63-771,共9页
为了解浙江省西门岛红树林沉积物的细菌分布与环境特征,2010年4月和11月,采集红树林(T1、T2站)和光滩(T3、T4站)中潮带0~2 cm、10 cm^12 cm和20 cm^22 cm层沉积物,培养计数异养细菌(HB)、反硝化细菌(DNB)、氨化细菌(AB)、无机磷细菌(IPB... 为了解浙江省西门岛红树林沉积物的细菌分布与环境特征,2010年4月和11月,采集红树林(T1、T2站)和光滩(T3、T4站)中潮带0~2 cm、10 cm^12 cm和20 cm^22 cm层沉积物,培养计数异养细菌(HB)、反硝化细菌(DNB)、氨化细菌(AB)、无机磷细菌(IPB)和有机磷细菌(OPB);同时测定总有机碳(TOC)、总氮(TN)、总磷(TP)、氧化还原电位(Eh)、硫化物(S)及油类(Oil)含量;进行站位聚类分析和细菌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5类细菌在20 cm以上沉积物中均有分布,但0~2 cm层数量明显高于10 cm^12 cm和20 cm^22 cm层;HB、IPB和OPB数量均值无明显季节差异,而DNB和AB数量呈现秋高春低。聚类结果显示:春季,T1和T4站的相似度最高(93.3%),秋季,T1和T2站的相似度最高(94.6%),即红树林区沉积物细菌群落未与光滩区形成稳定差异。环境因子中,TOC、TN和TP含量因充足而未对细菌生长产生限制;而Eh(p=0.002)和Oil(p=0.034)对细菌分布的影响显著。本文综合分析细菌数量和碳、氮、磷元素分布特征认为,西门岛红树林生态系统与我国大面积长时间自然生长的红树林生态系统仍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门岛 红树林 沉积物 异养细菌 氮细菌 磷细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