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天人和合”到“心境交融”——佛教心性论影响下中国传统审美形态的转化 被引量:2
1
作者 吴学国 秦琰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3-109,共7页
中国传统美学在传统的自然思维支配之下缺乏真正的反思思维。这里基本的审美形态是“天人和合”;事物之谓美本质上在于它体现了与“天”或“道”,即作为本体的绝对自然之符合;美的主观性意义完全没有被意识到。佛教心性论的传入和渗透,... 中国传统美学在传统的自然思维支配之下缺乏真正的反思思维。这里基本的审美形态是“天人和合”;事物之谓美本质上在于它体现了与“天”或“道”,即作为本体的绝对自然之符合;美的主观性意义完全没有被意识到。佛教心性论的传入和渗透,使中华民族具有了一种真正的精神反思。隋唐以后文艺(尤其是诗歌)就有了一种与传统显著不同的审美经验,即所谓“心境交融”。“心境交融”的审美经验结构建立在反思基础上,它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上都是直接来源于禅佛教的精神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思维 审美经验 天人和合 心境交融
下载PDF
从禅悟看中国心性哲学之形而上与方法论——以冯友兰与铃木大拙的哲学方法论为例
2
作者 潘永辉 《茂名学院学报》 2006年第5期31-34,共4页
以禅悟为切入点,认为中国心性哲学的形而上是性相不二、心物不二。并通过详细分析冯友兰与铃木大拙对中国哲学方法论的看法的局限,指出要真正领会中国哲学的形而上境界必须建立合适的中国哲学方法论。
关键词 中国心性哲学 形而上 方法论 禅悟
下载PDF
西藏归程记 被引量:1
3
作者 心禅 韦素芬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63-66,139,共4页
心禅,具体情况不详。作者于清朝光绪年间入藏,后居于拉萨,从事商贸,计有6年时间。民国初创,英人唆使西藏地方对抗中央,内地与西藏之间的交通被封锁,中央与西藏地方的联系暂被阻隔,英人及分裂分子妄图以此达到"西藏独立"之目... 心禅,具体情况不详。作者于清朝光绪年间入藏,后居于拉萨,从事商贸,计有6年时间。民国初创,英人唆使西藏地方对抗中央,内地与西藏之间的交通被封锁,中央与西藏地方的联系暂被阻隔,英人及分裂分子妄图以此达到"西藏独立"之目的。然而,本时期仍有国人突破层层封锁从陆路返回内地,在某种程度上于当时十分紧张的政治环境下起到了沟通祖国内地与西藏地方联系的作用。本文作者心禅于民国二年二月一日自拉萨出发,经川藏线行走,四月一日午后抵达成都,历时整整两月矣。此文为其归途日记,对于民国初年中央与西藏地方关系研究可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归程记 心禅 西藏地方
下载PDF
清末民初《西藏归程记》初探
4
作者 韩殿栋 刘永文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3年第3期30-36,154,共8页
《西藏归程记》是心禅历时两月,行程六千里,由拉萨东归成都所作,作者以流畅的文笔述沿途所见、所闻、所感,骈散结合,以散为主,内容丰富,既有自然风光的描写,也不乏人文历史的阐释;既是包含一手史料的归程日记,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体游记... 《西藏归程记》是心禅历时两月,行程六千里,由拉萨东归成都所作,作者以流畅的文笔述沿途所见、所闻、所感,骈散结合,以散为主,内容丰富,既有自然风光的描写,也不乏人文历史的阐释;既是包含一手史料的归程日记,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体游记,浓厚的家国情怀蕴含其中。梳理该游记的版本、收录、整理情况,并对其进行系统研究,不仅可以佐证西藏地方自古以来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也有助于我们更全面了解中央政府对西藏管辖权的有效行使,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初 心禅 《西藏归程记》
下载PDF
西藏归程记(续)
5
作者 心禅 韦素芬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53-60,139,共8页
心禅,具体情况不详。作者于清朝光绪年间入藏,后居于拉萨,从事商贸,计有6年时间。民国初创,英人唆使西藏地方对抗中央,内地与西藏之间的交通被封锁,中央与西藏地方的联系暂被阻隔,英人及分裂分子妄图以此达到"西藏独立"之目... 心禅,具体情况不详。作者于清朝光绪年间入藏,后居于拉萨,从事商贸,计有6年时间。民国初创,英人唆使西藏地方对抗中央,内地与西藏之间的交通被封锁,中央与西藏地方的联系暂被阻隔,英人及分裂分子妄图以此达到"西藏独立"之目的。然而,本时期仍有国人突破层层封锁从陆路返回内地,在某种程度上于当时十分紧张的政治环境下起到了沟通祖国内地与西藏地方联系的作用。本文作者心禅于民国二年二月一日自拉萨出发,经川藏线行走,四月一日午后抵达成都,历时整整两月矣。此文为其归途日记,对于民国初年中央与西藏地方关系研究可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归程记 心禅 西藏地方
下载PDF
清代普陀山佛医著作《一得集》探源
6
作者 赵金伟 俞淑燕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2期167-170,共4页
[目的]研究佛医著作《一得集》的作者身份、刊印历史、学术思想、学术地位,探讨清代普陀山佛医文化代表人物心禅及其代表作。[方法]查阅各版本《一得集》资料及相关史料,研究该书的作者身份、刊印历史,总结该书的学术思想,探讨该书的学... [目的]研究佛医著作《一得集》的作者身份、刊印历史、学术思想、学术地位,探讨清代普陀山佛医文化代表人物心禅及其代表作。[方法]查阅各版本《一得集》资料及相关史料,研究该书的作者身份、刊印历史,总结该书的学术思想,探讨该书的学术地位。[结果]《一得集》分为上、中、下三卷,上卷论述医理,中卷、下卷记载医案,作者是清代普陀山僧医心禅。心禅少年时在普陀山出家,精通针药,后于舟山、宁波、杭州等周边地区行医,留下不少行医事迹,将行医心得和医案编辑成书,称为《一得集》。通过查阅资料发现,心禅勤恳好学、医术高明、身份神秘,该书具备一定学术价值,多次刊印基本能够满足传承需要。[结论]《一得集》是清代佛医著作之一,也是唯一一部由普陀山僧医完成的佛医著作,具有特殊历史文化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得集 佛医 普陀山 心禅 李梦周 裘吉生 珍本医书集成 行医心得笔记
下载PDF
黄龙悟新禅师生平事迹考
7
作者 叶蓉 《怀化学院学报》 2017年第10期59-62,共4页
黄龙悟新禅师作为黄龙派法脉传承史上一个重要人物,先后于云岩、翠岩、黄龙、广化弘法。悟新禅师一生参谒诸多高僧大德,亦接引无数禅宗学徒,其嗣法弟子有十六人之多。悟新禅师虽性格刚烈,机锋险绝,然气节盖众,为众多衲子所仰,堪为命世... 黄龙悟新禅师作为黄龙派法脉传承史上一个重要人物,先后于云岩、翠岩、黄龙、广化弘法。悟新禅师一生参谒诸多高僧大德,亦接引无数禅宗学徒,其嗣法弟子有十六人之多。悟新禅师虽性格刚烈,机锋险绝,然气节盖众,为众多衲子所仰,堪为命世大宗师。遗憾的是,禅师弟子虽多,其法脉却未能延续下来,二传即没,实乃丛林之一大憾事。不怪乎云盖智本禅师有"法门不幸法幢摧"、"黄龙从此入轮回"之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龙派 悟新 行迹 法脉
下载PDF
验名证身:《格氏解剖学》译本的署名和术语——兼论西医知识中文化的路径与方法
8
作者 高晞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67-180,共14页
1858年出版的《格氏解剖学》是19世纪世界著名的解剖学教科书,使用至今,全世界已有近亿人阅读、学习过此书。1881年第一部中译本《全体阐微》在福州面世,成为中国早期医学教育指定教科书,书中所创造和使用的身体术语,对近代解剖学中文... 1858年出版的《格氏解剖学》是19世纪世界著名的解剖学教科书,使用至今,全世界已有近亿人阅读、学习过此书。1881年第一部中译本《全体阐微》在福州面世,成为中国早期医学教育指定教科书,书中所创造和使用的身体术语,对近代解剖学中文名词的确立产生过至关重要的影响,“全体阐微”和“体学”一度成为解剖学代名词。本文以复旦大学古籍部、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和湖南省图书馆所珍藏的两种中译本:《全体阐微》第一、二版和《体学新编》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版本考订,辨析译本与译者的关系,梳理近代解剖学术语从借鉴传统到发明传统的历程,分析影响近代医学翻译与出版中的诸多非医学因素,从而揭示近代以来西医知识中文化的路径与方法,及医学知识生产的复杂性和现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氏解剖学》 《全体阐微》 《体学新编》 医学术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