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hysical property and hydrocarbon enrichment characteristics of tight oil reservoir in Chang 7 division of Yanchang Formation,Xin’anbian oilfield,Ordos Basin,China 被引量:3
1
作者 Wei-Bo Zhao Su-Yun Hu +5 位作者 Xiu-Qin Deng Bin Bai Shi-Zhen Tao Bo Sun Qian-Ru Wang Dang-Xing Cheng 《Petroleum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21年第5期1294-1304,共11页
Xin’anbian Oilfield of the Ordos Basin is the large tight oilfield to be first exploration discovery in china.The production of tight oil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recent years.It shows great exploration potential o... Xin’anbian Oilfield of the Ordos Basin is the large tight oilfield to be first exploration discovery in china.The production of tight oil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recent years.It shows great exploration potential of Chang 7 tight oil.But the physical property and hydrocarbon enrichment characteristics of Chang 7 tight oil reservoirs were rarely studied,The forming conditions of tight oil reservoirs are systematically summarized and analyzed through the study of hydrocarbon generation,sedimentary reservoirs and hydrocarbon 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 based on production and core experimental data.The result shows that,The porosity of the Chang 7_(2)reservoir mainly distributed in 5.0-11.0%,average at 7.9%,The permeability mainly distributed in 0.04-0.18×10^(-3)μm^(2),average at 0.12×10^(-3)μm^(2),The pore diameters of the tight oil reservoir distributed in 2-8μm.The high-quality Chang 7_(3)source rocks and the micropsammite of Chang 7_(2)subaqueous distributary channel were widely distributed in the study area.The lenticular or banded sand bodies are distributed among mudstone or hydrocarbon source rocks and have the advantage of migration distance for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The reservoir space is composed of micro-nanometer pores and throat,that is formed in the process of increasing pressure during hydrocarbon generation and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The Chang 7 tight oil was generated in the early Cretaceous and injected into the sand of the subaqueous distributary channel driven by continuous hydrocarbon generation supercharging.The formation and accumulation of tight oil reservoirs are mainly controlled by source rocks,sedimentary microfacies and reservoirs of good qua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dos Basin xin’anbian oilfield Tight oil Pore structures Cumulation conditions
下载PDF
蚂蚁追踪技术在辛34断块解释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2
作者 李振华 邱隆伟 +2 位作者 齐赞 李国兴 李晓文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0-24,5,共5页
东辛油田辛34断块断裂复杂,多数为低级序断裂,识别难度较大,利用蚂蚁追踪技术对辛34断块内断层进行自动追踪解释.地震资料构造平滑处理之后,利用方差体属性检测地震数据在空间上的不连续性,在方差体属性基础上生成蚂蚁属性体,将自动解... 东辛油田辛34断块断裂复杂,多数为低级序断裂,识别难度较大,利用蚂蚁追踪技术对辛34断块内断层进行自动追踪解释.地震资料构造平滑处理之后,利用方差体属性检测地震数据在空间上的不连续性,在方差体属性基础上生成蚂蚁属性体,将自动解释成果与人工解释成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蚂蚁属性体虽含有断裂假象,但其平面和剖面断层的空间展布痕迹较清晰;三维断片编辑后可直接转化为解释数据并用于构造模型建立;自动解释成果与人工解释成果相差不大,对于某些低级序断层,蚂蚁自动解释识别能力更强,蚂蚁属性体断裂痕迹可以有效地指导断裂平面及剖面解释,使得解释效果更加精确;验证了该方法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可以辅助人工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辛油田 辛34断块 断层识别 蚂蚁追踪技术 蚂蚁属性体 三维断片系统
下载PDF
东辛油田辛15断块精细构造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李宇志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14-218,14,共5页
我国大量油田进入了后期开发阶段,在地质研究方面,原有的构造等研究成果已经不能适应现阶段油田本身勘探开发的需要。采用了断层剖面解释技术、相干体技术、斜井地质数据的应用、断层平面组合分析等一系列的技术和方法,提高了构造解释... 我国大量油田进入了后期开发阶段,在地质研究方面,原有的构造等研究成果已经不能适应现阶段油田本身勘探开发的需要。采用了断层剖面解释技术、相干体技术、斜井地质数据的应用、断层平面组合分析等一系列的技术和方法,提高了构造解释的精度和准确度;并提出低级序断层的识别方法,借鉴应力以及断层发育模式、开发动态、油水关系等研究,实现低级序断层的解释。在断层和构造发育特征研究基础上,认为研究区转换带主要发育两种类型:一类为平行同向型转换带,该种转换带两边主要断块断层走向相近,但形成机理不一致,因此在平行断层之间发育多条次生断层,辛68与辛15断块转换带属于这种类型;另一类为平行反向-对向型转换带,该转换带两边主要断块断层倾向相反,中间以断层桥的方式相连接,辛73、辛100转换带即属于该种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解释 构造特征 构造转换带 东辛油田 辛15断块
下载PDF
遥控变径稳定器在胜利油田钻井中的应用 被引量:9
4
作者 巩同标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2-84,共3页
详细介绍了遥控变径稳定器的结构、工作原理、技术特点和主要技术参数,以辛100-斜49井和梁20-29井为例介绍了遥控变径稳定器在胜利油田钻井中的应用情况。现场应用表明,遥控变径稳定器实现了井下稳定器外径的遥控可调,从而不需起下钻就... 详细介绍了遥控变径稳定器的结构、工作原理、技术特点和主要技术参数,以辛100-斜49井和梁20-29井为例介绍了遥控变径稳定器在胜利油田钻井中的应用情况。现场应用表明,遥控变径稳定器实现了井下稳定器外径的遥控可调,从而不需起下钻就可调整钻具组合,能满足不同钻井作业的需要,大大减少钻井作业辅助时间,提高钻井效率,降低钻井成本,并且遥控变径稳定器变径自如可靠,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同时还解决了由于使用常规稳定器造成的卡钻、起下钻中遇阻卡和"拔活塞"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控 变径稳定器 钻具组合 胜利油田 辛100-斜49井 梁20-29井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油水层解释新方法--以新安边油田南部长7油层组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陶静 张宝辉 +5 位作者 杨博 周创飞 胡晓雪 卜广平 路向伟 屈乐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9-95,共7页
储层物性测井解释工作是石油勘探开发的一项重要任务。由于复杂的地质条件和沉积环境,储层非均质性与测井响应特征之间的非线性关系表明,线性测井响应方程和经验统计公式已不能有效表征储层特征,传统的储层特性解释方法与研究人员经验... 储层物性测井解释工作是石油勘探开发的一项重要任务。由于复杂的地质条件和沉积环境,储层非均质性与测井响应特征之间的非线性关系表明,线性测井响应方程和经验统计公式已不能有效表征储层特征,传统的储层特性解释方法与研究人员经验直接相关,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因此本研究提出基于机器学习方法对新安边油田南部长7油层组进行油水层解释。首先,筛选测井序列齐全且有准确试油结果的数据作为样本数据,对其进行数据清洗;其次,基于一对一支持向量机(OVO SVM)与随机森林(RF)算法分别建立油水层解释模型进行对比分析,利用10折交叉验证进行模型参数优选;最后,利用参数优选后性能较高的OVO SVM模型对部分测井信息进行二次解释。研究结果表明,OVO SVM模型性能优于RF模型,解释准确率超过90%,对新安边油田新增数据采用该模型进行二次解释,变更解释结果层位54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安边油田 油水层解释 机器学习 模型优选
下载PDF
新安边地区长7主力油藏辨识 被引量:1
6
作者 陈德照 陈磊 +5 位作者 张晓明 张卫刚 郭龙飞 韩禹 韩明 李强 《能源与环保》 2022年第8期92-96,共5页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7致密油储集层致密,孔隙结构复杂,孔隙度小,渗透率低,储集层微裂缝发育,盆地新安边地区长7油藏受沉积环境控制,砂体横向变化快,纵向隔夹层发育,主力贡献层识别难度大。综合地质研究认为,长7段页岩油具有砂泥...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7致密油储集层致密,孔隙结构复杂,孔隙度小,渗透率低,储集层微裂缝发育,盆地新安边地区长7油藏受沉积环境控制,砂体横向变化快,纵向隔夹层发育,主力贡献层识别难度大。综合地质研究认为,长7段页岩油具有砂泥储层大面积分布、储层致密但流体可动性较好、含油饱和度高、油质轻、气油比较高、埋藏较浅、资源量大等特点。针对新安边地区长7致密油储层,通过综合应用数理统计法和岩心观察、常规测井、核磁测井识别法,建立了主力贡献层纵向识别标准,以目前勘探成果为依据,多参数综合评价确定有利区、次有利区和不利区的阈值范围。评价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解决了储层单因素评价过程中出现的评价结果相互交叉、不唯一的问题,有利于对致密油储层进行合理评价。应用该结果指导水平井轨迹设计优化,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安边地区 致密油 主力贡献层 识别标准 轨迹优化
下载PDF
新安边地区长7致密油储层孔隙结构对可动流体赋存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吴春燕 王宁 +2 位作者 白薷 吴琳 马瑶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18-326,共9页
利用铸体薄片分析、扫描电镜、恒速压汞及核磁共振等测试技术,对延长油田定边采油厂新安边地区长7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和可动流体赋存特征进行详细研究,并探究可动流体赋存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长7储层发育残余粒间孔、溶蚀孔、晶... 利用铸体薄片分析、扫描电镜、恒速压汞及核磁共振等测试技术,对延长油田定边采油厂新安边地区长7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和可动流体赋存特征进行详细研究,并探究可动流体赋存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长7储层发育残余粒间孔、溶蚀孔、晶间孔和微裂隙,以片状及弯片状喉道为主,孔喉匹配类型有粒间孔缩颈型喉道,粒间孔片状、弯片状喉道,溶蚀孔片状、弯片状喉道及晶间孔管束状喉道,具有微中孔隙、微细喉道的特征;目标层孔隙结构可划分为Ⅰ、Ⅱ、Ⅲ三种类型,3种类型孔隙结构对应的孔隙空间和渗流能力逐渐变差,不同类型储层间的可动流体赋存特征存在较大差异,其中Ⅱ类储层是挖潜的主要方向。研究认为,储层物性、孔喉类型、孔隙结构是影响流体可动性的3大因素,不能单一用来评价储层可动流体赋存特征;喉道半径大小、分布形态,孔喉半径比及分选系数是影响可动流体赋存特征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新安边地区 长7 致密油储层 微观孔隙结构 可动流体
下载PDF
吉林油田新218区块周期注水效果评价 被引量:3
8
作者 修云灵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5年第2期93-94,97,149,共4页
针对吉林油田新218区块井网调整后含水上升快的现状,通过分析水驱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开展了周期注水调整措施,包括注水周期的确定、注水方式的确定及注水量的确定,新218区块采取周期注水后,井组产量保持稳定,地层压力得到恢复,含水上升... 针对吉林油田新218区块井网调整后含水上升快的现状,通过分析水驱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开展了周期注水调整措施,包括注水周期的确定、注水方式的确定及注水量的确定,新218区块采取周期注水后,井组产量保持稳定,地层压力得到恢复,含水上升得到控制,取得了明显的稳油控水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油田 新218区块 周期注水
下载PDF
油区盐碱土的治理研究
9
作者 赵场贵 周建平 +3 位作者 王振明 陈鹏 陈敏 郭娜 《油气田环境保护》 CAS 2010年第B10期79-80,共2页
新疆油田公司油区地表土壤多为盐碱土。企业结合自身实际生产,采取多种措施,先后进行了油区绿化和清洁生产,并种植红柳,拉运戈壁土进行铺垫,提高员工环保意识。经过治理,站区内外扬尘明显减少,油区浮土明显减弱。2008年底企业通过油田... 新疆油田公司油区地表土壤多为盐碱土。企业结合自身实际生产,采取多种措施,先后进行了油区绿化和清洁生产,并种植红柳,拉运戈壁土进行铺垫,提高员工环保意识。经过治理,站区内外扬尘明显减少,油区浮土明显减弱。2008年底企业通过油田公司的考核验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油田 新港公司 盐碱土 治理 环境保护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