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再谈《物不迁论》的物性、时间问题
1
作者 李宜静 马熙曦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34-40,共7页
僧肇的《物不迁论》一直受到褒贬不一的评价,文章从“物不迁”涉及到的两大基本哲学问题,即物的本性和时间的本质出发,分析《物不迁论》引发的论争。在澄清“性住”与“物不迁”关系的基础上,说明《物不迁论》不违佛教“性空”义理,其... 僧肇的《物不迁论》一直受到褒贬不一的评价,文章从“物不迁”涉及到的两大基本哲学问题,即物的本性和时间的本质出发,分析《物不迁论》引发的论争。在澄清“性住”与“物不迁”关系的基础上,说明《物不迁论》不违佛教“性空”义理,其非实体化的思维方式有助于解决哲学史上实体化思维带来的“时间”和“物体同一性”的争论。《物不迁论》体现了典型的中国佛教思维方式,展现出了佛教在对中国本土思想吸收与发展过程中的主动性,是“佛教中国化”的具体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僧肇 物不迁论 性住 性空 时间
下载PDF
论孔颖达的比兴观 被引量:5
2
作者 杨金花 韩田鹿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82-84,共3页
孔颖达在《毛诗正义》中从“作文”的角度,认为比和兴是两种表现方法,在具体的疏解中,总结了比和兴的形式特征,使用了“象”和“人事”等概念,并一一指出了“象”和“人事”之间的“大义”。
关键词 孔颖达 《毛诗正义》
下载PDF
六朝会稽孔氏家族研究
3
作者 李小红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5期46-50,共5页
会稽孔氏是六朝时期江东著名的世家大族,自东汉末南迁会稽山阴以来,历六朝传承不绝。在“吴姓”中,它虽然较早就步入了文化家族的行列,但直到南朝刘宋以后才真正实现由武力强宗向文化世家的转变,因而其发展轨迹既与顾、陆等文化世家不同... 会稽孔氏是六朝时期江东著名的世家大族,自东汉末南迁会稽山阴以来,历六朝传承不绝。在“吴姓”中,它虽然较早就步入了文化家族的行列,但直到南朝刘宋以后才真正实现由武力强宗向文化世家的转变,因而其发展轨迹既与顾、陆等文化世家不同,也与周、沈等武力强宗有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朝 会稽孔氏 吴姓 孔愉
下载PDF
“兴观群怨”辩证 被引量:2
4
作者 韩国良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21-26,32,共7页
"兴"的本义是有所托、寄,"赋比兴"之"兴"和"兴观群怨"之"兴"用的都是引申义。前者的意思是"托事于物",后者的意思是"托事于《诗》"。"兴观群怨"的具... "兴"的本义是有所托、寄,"赋比兴"之"兴"和"兴观群怨"之"兴"用的都是引申义。前者的意思是"托事于物",后者的意思是"托事于《诗》"。"兴观群怨"的具体意思是依托《诗经》发表意见,借此观察彼此的心志,互相交流思想情感,并对他人进行怨刺。春秋"称诗"分赋《诗》、引《诗》两种形式,"兴观群怨"对二者都是适用的。前人或认为"兴观群怨"乃指作诗或读《诗》而言,这种看法是颇需斟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观群怨” 《诗》 孔子 “赋” “比” “兴”
下载PDF
《琵琶行》与《李凭箜篌引》中音乐描写之比较
5
作者 李欢喜 亚琴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78-81,共4页
李贺的《李凭箜篌引》和白居易的《琵琶行》借诗歌来描摹音乐且格调各异 ,二诗中音乐描写的不同境界对于探寻音乐的本质不无启发。《箜篌引》对于音乐的描写是一种“听的境界” ,《琵琶行》中对音乐的描写则呈现一种“闻的境界” ,前者... 李贺的《李凭箜篌引》和白居易的《琵琶行》借诗歌来描摹音乐且格调各异 ,二诗中音乐描写的不同境界对于探寻音乐的本质不无启发。《箜篌引》对于音乐的描写是一种“听的境界” ,《琵琶行》中对音乐的描写则呈现一种“闻的境界” ,前者对于音乐的描写比后者更接近音乐的本质 ,接近音乐“无我之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 诗歌 《李凭箜篌引》 《琵琶行》 有我之境 无我之境
下载PDF
论《孔疏》之“兴” 被引量:3
6
作者 安性栽 《湛江海洋大学学报》 2005年第2期103-107,共5页
通过对《孔疏》标“兴”之特点与《毛诗传》《郑笺》标“兴”之特点比较分析,提出《孔疏》之标“兴”主要着眼于“兴”与作品主旨之间的关系,而没有特别注重标“兴”的位置。这些特点使得《孔疏》之“兴”开始从政治化逐渐转向文学化。
关键词 《诗经》 《孔疏》 《郑笺》 《毛诗传》
下载PDF
孔颖达“比兴”之释义与唐诗比兴生态世界审美
7
作者 李金坤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56-62,共7页
唐代大儒孔颖达奉诏主撰的《毛诗正义》,对唐诗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率先提出"三体三用"说,在"比、兴"释义上虽承旧说,却又有一己之新见,即:"美、刺俱有比、兴"。其"比、兴"相融的萌芽思想,... 唐代大儒孔颖达奉诏主撰的《毛诗正义》,对唐诗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率先提出"三体三用"说,在"比、兴"释义上虽承旧说,却又有一己之新见,即:"美、刺俱有比、兴"。其"比、兴"相融的萌芽思想,促使了唐代"比兴"融合理论的成熟。在"比兴"融合理论的影响下,在唐代诗人浓郁的自然生态意识的影响下,在政治事件迫害士人的情况下,兼之唐代诗人以其广纳博采、兼容并包的学术心胸,全面继承并积极发展了《诗经》、《楚辞》所创立的比兴手法与"香草美人"的象征艺术,将诗歌的比兴艺术境界推进到空前的高度,由此呈现出唐诗比兴生态空前兴盛的气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颖达 《毛诗正义》 比兴释论 比兴生态 兴盛之因
下载PDF
《孔子家语·儒行解》探微
8
作者 王晶 《昭通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37-40,共4页
受疑古思潮的影响,《孔子家语》长期被疑而不用,随着新出土文献的挖掘,《孔子家语》蕴含的资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孔子家语·儒行解》详细的论述在孔子心目中的君子儒。试结合时代背景考证《儒行解》的成篇年代,探讨其思想内容及... 受疑古思潮的影响,《孔子家语》长期被疑而不用,随着新出土文献的挖掘,《孔子家语》蕴含的资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孔子家语·儒行解》详细的论述在孔子心目中的君子儒。试结合时代背景考证《儒行解》的成篇年代,探讨其思想内容及其价值,力求在前人基础上抉发君子儒的精神特质,对理解孔子思想及早期儒学无不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家语》 《儒行解》 《论语》
下载PDF
诗乃人间第一痴--序孔繁星诗集《成熟的界碑》
9
作者 王怀让 《平原大学学报》 2001年第1期1-2,共2页
这是孔繁星发表的第四本诗集.在这本书里作者突出表达了对完美人生角色的向往,对我们这个人类世界纯洁心灵的期待;对亲人的眷恋,特别是对母爱的入微体味;表现出一个炎黄子孙强烈的民族情怀,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关键词 孔繁星 诗创作 《成熟的界碑》 序言 诗歌风格 民族情怀 民族自信心
下载PDF
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馆藏《清代玻璃彩绘仕女图座屏》考论
10
作者 张磊 《博物院》 2024年第1期61-69,共9页
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馆藏的《清代玻璃彩绘仕女图座屏》,学界多认为其母本为油画作品《香妃旗装像》。文章通过对《香妃旗装像》的分析,认为并非如此。笔者在列举可查的其余九幅高度雷同的系列作品后,认为清晚期关晓村所绘油画作品《香... 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馆藏的《清代玻璃彩绘仕女图座屏》,学界多认为其母本为油画作品《香妃旗装像》。文章通过对《香妃旗装像》的分析,认为并非如此。笔者在列举可查的其余九幅高度雷同的系列作品后,认为清晚期关晓村所绘油画作品《香港和兴第四妾》很有可能是整个系列作品的肇始。《清代玻璃彩绘仕女图座屏》作为整个系列唯一一幅玻璃画,见证了19世纪晚期外销玻璃画即将退出历史舞台前的最后时光,更显弥足珍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画 外销画 《香妃》 郎世宁 《香港和兴第四妾》 关晓村
原文传递
《西游记》第一回阅读笔记
11
作者 吴小锋 《跨文化研究》 2018年第1期177-188,222-223,共13页
四大名著在中国家喻户晓,《西游记》更是因为电视剧的功劳,深入人心。不过,《西游记》借一路斩妖除魔,到底要讲一个什么道理,西天取经,背后意味着什么,一直都是困扰我的问题。以现代人的眼光看,《西游记》是一部神话小说,在明清时代人... 四大名著在中国家喻户晓,《西游记》更是因为电视剧的功劳,深入人心。不过,《西游记》借一路斩妖除魔,到底要讲一个什么道理,西天取经,背后意味着什么,一直都是困扰我的问题。以现代人的眼光看,《西游记》是一部神话小说,在明清时代人的眼里,却是一部证道小说。本文尝试沿着证道的路线,重新细读《西游记》第一回。试图将文本里种种形象背后的意思,一点点呈现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根 源流 心性 悟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