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源外隆起区输导脊对油气运聚成藏的控制作用—以大庆长垣杏北地区扶余油层为例 被引量:13
1
作者 孙同文 付广 +3 位作者 王芳 张鲁庭 席国兴 吕延防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4308-4316,共9页
大庆长垣杏北地区扶余油层是源外油气运聚成藏的一个典型实例,查明其成藏规律,可以为区域油气勘探部署服务和国内外同类研究参考。通过综合分析油气来源、构造特征及断裂-砂体匹配的关系,并应用地层原油高压物性数据和井壁取心等资料进... 大庆长垣杏北地区扶余油层是源外油气运聚成藏的一个典型实例,查明其成藏规律,可以为区域油气勘探部署服务和国内外同类研究参考。通过综合分析油气来源、构造特征及断裂-砂体匹配的关系,并应用地层原油高压物性数据和井壁取心等资料进行运移示踪。结果表明:输导脊对油气成藏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研究区油气来自西侧齐家凹陷南部青山口组一段源岩,生、排油高值区分别位于西北和西南部;油气运移共存在3类优势通道,分别是西北斜坡区断层-岩性输导脊、中央背斜轴部背斜-岩性输导脊和西南斜坡区岩性输导脊,其中,中央背斜轴部的输导脊是最优越的油气运移通道。受输导脊控制,油气主要在背斜轴部附近及西部陡坡带发生运移,而东部缓坡带不发生运移;油气主要沿输导脊富集成藏,背斜轴部局部构造高点和西南斜坡区反向断层下盘是油气富集的主要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导脊 油气运移通道 扶余油层 杏北地区 大庆长垣
下载PDF
不同运移方式下断裂控藏作用的差异性——以松辽盆地升西—徐家围子向斜区葡萄花油层和杏北地区扶余油层为例 被引量:7
2
作者 徐宏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7-23,55+128,共9页
为研究断裂在油气成藏与分布中的作用,在松辽盆地升西—徐家围子向斜区葡萄花油层和杏北地区扶余油层断裂发育及分布特征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断裂输导、封闭与油气分布之间关系分析方法,研究升西—徐家围子向斜区葡萄花油层和杏北地区扶... 为研究断裂在油气成藏与分布中的作用,在松辽盆地升西—徐家围子向斜区葡萄花油层和杏北地区扶余油层断裂发育及分布特征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断裂输导、封闭与油气分布之间关系分析方法,研究升西—徐家围子向斜区葡萄花油层和杏北地区扶余油层断裂控藏作用的差异性.结果表明:由于油运移方式不同,2个地区断裂输导油和聚集油作用存在差异性,升西—徐家围子向斜区断裂对葡萄花油层油运移起垂向输导作用,杏北地区断裂对扶余油层油运移起侧向连接输导作用;升西—徐家围子向斜区葡萄花油层油主要聚集在油源断裂上盘,即断裂密集带内,杏北地区扶余油层油主要聚集在反向断裂的下盘,即断裂密集带两侧,且反向断裂断距越大,越有利于油聚集.该研究结果对认识松辽盆地凹陷区下生上储式和源外隆起区上生下储式油气成藏规律和指导油气勘探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 油运移 油聚集 差异性 升西—徐家围子向斜区 杏北地区 扶余油层 葡萄花油层
下载PDF
喀斯特峡谷石漠化地区生态重建模式及其效应 被引量:44
3
作者 苏维词 朱文孝 滕建珍 《生态环境》 CSCD 2004年第1期57-60,共4页
贵州碳酸岩盐出露面积达12万多km2,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73%,是我国喀斯特地貌最发育的省份;山多坡陡,人地矛盾尖锐,生态环境极为脆弱,水土流失和石漠化问题突出,是我国石漠化面积最大、危害最严重的省份。石漠化地区缺水少土,属于造林困... 贵州碳酸岩盐出露面积达12万多km2,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73%,是我国喀斯特地貌最发育的省份;山多坡陡,人地矛盾尖锐,生态环境极为脆弱,水土流失和石漠化问题突出,是我国石漠化面积最大、危害最严重的省份。石漠化地区缺水少土,属于造林困难地带和生态治理的重点地区。文章以喀斯特石漠化发育典型的花江大峡谷右岸的贞丰县兴北镇顶坛片区为例,在阐述顶坛片区的自然环境条件及石漠化现状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目前正在实施的几种石漠化生态治理模式,对这几种模式的效益进行了对比研究,指出了它们的优点与存在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漠化 喀斯特峡谷 生态重建模式 效益分析 花江大峡谷顶坛片区
下载PDF
杏北地区断裂对扶余油层源外隆起区成藏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4
4
作者 徐宏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8-31,共4页
在松辽盆地杏北地区扶余油层油分布规律和断裂发育及活动特征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典型油藏解剖及油分布与断裂之间空间匹配关系分析的方法,对杏北地区断裂在扶余油层油运聚成藏中所起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断裂对扶余油层油运移... 在松辽盆地杏北地区扶余油层油分布规律和断裂发育及活动特征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典型油藏解剖及油分布与断裂之间空间匹配关系分析的方法,对杏北地区断裂在扶余油层油运聚成藏中所起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断裂对扶余油层油运移的控制作用主要有2个方面,一是断裂侧向输导是油向杏北中央背斜带北部运移的主要输导通道,二是断裂垂向输导造成油聚集分布层位变浅;断裂对扶余油层油聚集的控制作用也主要有2个方面,一是断裂密集带附近的正向构造是油聚集的有利部位,二是反向断裂规模控制着油的富集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北地区 扶余油层 断裂 隆起区 油运移 油聚集
下载PDF
杏北地区扶杨油层沉积相研究及有利区预测 被引量:5
5
作者 黄春意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05X期161-164,340,共4页
杏北扶杨油层是大庆长垣下部含油组合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发育了以河流、三角洲沉积为主的陆相沉积体系。在系统收集杏北地区岩心、录井、测井和分析化验等资料基础上,建立了河流相沉积单元对比方法,开展了针对扶杨油层沉积微相、砂... 杏北扶杨油层是大庆长垣下部含油组合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发育了以河流、三角洲沉积为主的陆相沉积体系。在系统收集杏北地区岩心、录井、测井和分析化验等资料基础上,建立了河流相沉积单元对比方法,开展了针对扶杨油层沉积微相、砂体展布特征的综合分析,表明扶杨油层主要发育分流河道、决口水道砂体,各类河道砂体对含油性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通过构造发育吏、油源及埋藏热演化史的研究,对杏北扶杨油层的油藏成藏条件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油源、岩性非均质和断层遮挡是原油富集的先决条件。为进一步揭示扶杨油层储层发育的有利部位,优选含油富集区块,指导勘探部署和储量评价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北地区 扶杨油层 有利区预测 沉积相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